“微刺激”难承IPO重启之重

本轮IPO重启以来,A股市场的有利信息非常之多,如定向降准、PMI数据创年内新高、美国股市迭创新高等,但是,毕竟增量资金寥寥无几,存量资金也不断流失,A股市场却未能借势反弹,因此微刺激难改A股低迷。

“微刺激”难承IPO重启之重
“微刺激”难承IPO重启之重

2014年4月份以来,同样是“微刺激”措施,港股与A股反应却截然不同。A股一直处于震荡中,沪指围绕2000点上下进行拉锯战,A股后市存在下行风险。

本轮政府微刺激措施在各地实际执行过程中已形成怪圈。就是中央经济政策越具有针对性,地方大员却仍在按照旧的思维模式在做事,执行不力是一方面,想通过大动作稳经济却面临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目前,在反腐旗帜的高压态势下,一些地方大员最关心的,不是怎么去落实国务院部署,反而是怎么做才会不出事,总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为了保住“乌纱帽”而全然忘了自己的职责。为了推动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微刺激措施不被烙上不成功的尴尬印记,中国国务院已经于2014年6月6日发出措辞严厉的通告,将对微刺激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全面督查,并对对政策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官员进行问责。

李克强的警告实质上已转化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督查。2014年6月25日前,自查报告上报至国务院。6月25日至7月5日,国务院派出8个督察组分赴各地实地督察。7月10日前,各督查组将督察报告上报总理。

这次督查是动真格的,包括19个方面的内容。届时还会邀请全国工商联和部分研究咨询机构等独立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向国务院提交评估报告。

在落实国务院部署的所有政府组织机构中,中国证监会无疑是最积极的一个,先后召开了多次全体会议,逐条逐项落实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部署。在本轮IPO重启前夜的一次闭门会议上,肖钢甚至当场责令主管创业板的干部离席,立即处理拟IPO公司的高市盈率等乱象问题。伴随着第二次定向降准等管理层实施的微刺激利好政策,A股市场近期出现了难得的连阳走势,有望在犹豫中走出泥潭。

本轮IPO重启以来,A股市场的有利信息非常之多,如定向降准、PMI数据创年内新高、美国股市迭创新高等,但是,毕竟增量资金寥寥无几,存量资金也不断流失,A股市场却未能借势反弹,因此微刺激难改A股低迷。

微刺激与四万亿并无不同

“微刺激”已俨然成为一组热词,微刺激力度在逐渐加码,从中央政府到地方,稳增长的压力都非常巨大。

李克强总理层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中国政府不会任由经济增长大幅放缓,并承诺2014年将会着重提振增长放缓的中国经济,藉以增强国内外投资者的信心。为了区别2008年金融危机的4万亿元 “强刺激”,市场将此次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定义为 “微刺激”。根据高层内部研究报告,本轮推出的“微刺激”有望使中国今年GDP增长1.0个左右的百分点。

本轮的“微刺激”政策,高层选择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之前,凸显了高层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担忧。根据目前情况判断,一季度GDP跌破7.5%的政府既定目标是大概率时间,届时高层将不得不出台更多的措施。

本届政府经济改革的方向正确无疑。如加速放松政府管制,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以及借助市场和民企来改造国企的混合所有制等举措,但是改革的思路还是过于简单,有违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如从“强刺激”到“不强刺激”再到“微刺激”。同时在改革的方式方法上也值得商榷。

目前,我国下行的经济数据的表明,我们的经济呈现出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之所以会出现经济明显放缓和衰退态势,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都出现了产能过剩之势,同时企业投资乏力,投资较多出现亏损。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方式就是靠固定资产投资,然而政府四万亿元的刺激的结果却是,让固定资产投资拖累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步伐。

十几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严重放缓了中国经济走势,使政府的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经济放慢趋势,也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大量的产能过剩问题。实际上,政府四万亿元拉动内需,不但没有扭转经济的运行方向,而且给我们带来了我们一个低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

当下,四万亿强刺激的后果不堪入目,导致了目前国内大量产能过剩、投资不能如约收回等新的棘手问题。为对冲中国经济下行,本届政府高层打出的“微刺激”组合拳其实与“四万亿”并无二致,因为“微刺激” 不会让市场认可中国经济增速会就此提高。若高层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没有观察到“微刺激”发挥出的功效,经济持续降温超出高层的承受力,必然会适度地调整政策力度。

狠踩微刺激油门概率是100%

政府在余下的半年时间内,要想实现李克强总理设立“7.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非易事。事实上,政府一方面希望降低经济对由信贷推动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依赖,另外一方面又希望通过调整结构促高增长和增加投资来增速,本身就存在危险,无异于在高空中“走钢丝”。

归根结底,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引擎在于企业,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效率的提升和企业创新,否则政府依靠“无形之手”干预产能过剩的成本是高昂的,带来的负面效果远远大于刺激的影响,最终也未必能够真正解决的了。目前高层最为关心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成本高的状况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可以看出政府资源也是有限的。

相较于过去的大规模刺激,本次“微刺激”措施,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提振作用,进口数据好转已印证了政府“微刺激”对国内经济的利好作用,也反映了本届政府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改革思路的确立,随着后续的改革措施和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推出,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201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开始企稳。这些都要归功于本届政府“微刺激”,虽然它仍有不足。

国务院微刺激措施本身也是经济改革措施。具体到经济层面来讲,目前经济数据的逐步好转和资金面紧张局面的缓解,主要是得益于微刺激政策的发力,同时对股市也是一桩幸事。但是,尽管近期市场对流动性和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向好,沪深股市却并无顺势而动,随着IPO重启,A股整体而言依然缺乏涨升的动力机制。

微刺激难敌A股低迷

对于本轮IPO开闸,并非如外界说言,是受到利益集团的胁迫而重启。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肖钢再三声明重启IPO并没有受到任何方面的压力,完全是证监会的自主行为。所以,要了解本轮IPO重启的真正背景,就需要放在宏观经济坐标体系中加以考量。

第一方面是,中国宏观经济好转,如进口数据好转等,国务院“微刺激”措施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提振作用,反映了本届政府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改革思路的确立,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同时2014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开始企稳,经济大环境能够为本轮IPO重启保驾护航。

第二方面是,2014年5月上旬,由中国证监会自2013年起牵头制定,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一份框架性纲领文件,即《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 虽然并非救市举措,但是它找准了股市症结。5月19日,证监会就马不停蹄地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习贯彻新国九条的相关工作,并在会上指出,从6月份到年底,证监会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本轮IPO重启即是相关落地工作之一。

事实上,这次IPO重启也中国证监会不得已而为之。国家提倡搞活资本市场,但近年境内上市公司的心态浮躁、公司治理水平更是良莠不齐,中国证监会通过中止IPO筛选出部分滥竽充数者,毕竟只是权宜之计。长时间的暂停IPO对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上市的积极性打击很大,也与国家政策相违背。重启是不可避免的,当局一直小心选择合适窗口。

2014年4月份以来,同样是“微刺激”措施,港股与A股反应却截然不同。A股一直处于震荡中,沪指围绕2000点上下进行拉锯战, A股后市存在下行风险。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宋清辉

(本文作者介绍:IPO资深人士,曾先后在财关和监管机构担任董事、顾问等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