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拼妈”到底有多无聊

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幼儿园举办汇演活动,这是小朋友在幼儿园过的第一个儿童节,所以我和老婆商量,无论再忙,六一的活动还是要参加一下的。小朋友上幼儿园一年多了,这是我和老婆第一次“完整”地参加幼儿园的活动。

幼儿园平时经常举办一些亲子互动活动,我和老婆很少参加。工作忙没时间只是一方面的原因,重要的是,我对这类亲子活动没有太大的兴趣。我从不抗拒也不反感亲子,只是我觉得那些放到台面上的亲子活动往往变了味。比如,父母帮着孩子做一个什么手工作品,然后在幼儿园里和孩子一起展示。如果手工作品比其他小朋友的出色,幼儿园的老师会夸夸孩子,“你们看,某某小朋友的作品都漂亮啊!”哇,这种活动多无聊。我不觉得这是亲子互动,这更像是炫耀,充其量,它只是满足了家长的虚荣心,甚至培养了孩子的虚荣心罢了。

(资料图:上学考试中,在校门外焦急等待孩子的母亲们。)

因为没人带孩子,我家的小朋友在他两周岁四个月时我们就把他托付给了幼儿园。早晨把他送到幼儿园,傍晚接回来,一日三餐全在幼儿园解决。我和老婆打心眼里认为,孩子上幼儿园这几年,也是家长相对“解放”的几年。孩子没有学业的压力,家长也不用再像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时时刻刻把他挂在心头,至少在孩子每天上幼儿园的八个小时内,我们是“自由”的。

但更多家长未必愿意享受这“自由”的几年时光。新闻说,“拼妈风”正在中国残忍地上演,而且,“拼妈比赛”的起跑线越拉越前。即使在幼儿园,一块蛋糕、一张贺卡,也成了考验妈妈的“关卡”。近日的《半月谈》杂志淋漓尽致地呈现了“中国式拼妈”的现象,一位妈妈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幼儿园出人头地,自己添置烤箱自学烘焙,水平好比美剧《绝望主妇》里的完美妻子Bree。

大学拼爹,小学拼妈,朋友据此写了一篇评论《“拼爹”到“拼妈”中未变的社会焦虑》。朋友说,家庭教育中妈妈们太焦虑了,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断地武装自己以便更好地为孩子助跑。朋友对那些处于焦虑中的年轻妈妈们深表同情,并认为妈妈们的焦虑很大程度上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

我挺痛恨“拼爹”的,拼爹拼的是权势,是地位,它加剧了社会不公,阻碍了社会阶层流动。可是我对那些“自食其力”的“拼妈族”们,却也一点也不同情,至少,我不会像朋友那般,把拼妈族们的焦虑全部归咎为社会因素。

无论是新闻里呈现的,还是你身边感受到的,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拼妈族”里的女人,特别爱强调自己对孩子的付出有多么超出凡人。她们炫耀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就像是炫耀奢侈品似的。比如,她们会唠叨自己为了孩子,自己也必须付出时间学习钢琴,学习绘画,学习做手工衣服,学习各种自己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付出了那么多,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差,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更出色,这样自己就有了炫孩子的资本。于是,炫孩子弄得自己跟圣母似的,她们并不觉得这样做有多么无趣,相反,这是“拼妈族”们标榜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

不能说“拼妈族”们都是懒女人,但必须得承认,在很多方面,她们是“懒”的。比如,她们对工作未必上心,也未必努力,甚至她们的社会角色可能都是模糊的,她们的内心也不够强大,生怕别人说自己是个无趣的人。于是,就夸耀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乃至心血全部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事实也未必如她们所说的那么夸张。

当然,我们也得承认,有些“拼”也是被学校的老师逼的。但是,世间事大多时候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拼妈族”们的被迫,也许是学校老师投其所好。因为这些妈妈喜欢在“有人、有环境”的地方强调这方面的“竞争”。她们甚至会鼓励老师在这方面设置排行榜,这就是她们的成绩单,好拿着这些排行榜打那些“女强人”妈妈的脸:看,你们有能耐怎么着?孩子的饼干你们做的丑兮兮的,孩子演出的衣服你们做的皱巴巴的……这说明你当妈妈的失责啊。我曾经建议幼儿园的老师尽量少举办一些亲子互动活动,老师明确告诉我,像我这样要求的家长太个例了,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多举办活动,这样才有助于孩子从小增强自信心。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自信心从哪里来?原来,只要把别的孩子比下去,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很多家长,很多年轻的妈妈们天天念叨着培养孩子的自信,殊不知培养的理念也许是歪曲的:她们很少让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纵向比较,却习惯于和其他孩子横向比较。为了把其他孩子比下去,只能先累自己,然后再累孩子。于是,“拼妈族”们都变得神神叨叨,她们丝毫不觉得自己偏执,反而都认为自己是“教育专家”,别人稍微一质疑她们的教育理念,她们立刻会反驳:你,懂什么?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这类家长,你能发现,除了孩子,以及对孩子的付出,她们能和其他人找到的共同话题其实并不多。

可以想象,尽管“拼妈”现象正在中国残忍上演,但“拼妈族”这个群体还将继续壮大。这到底是个多么无趣的群体,在她们抱怨、唠叨乃至焦虑的时候,是否可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或者,去读一下那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的文章(注:文章主旨表达“我不希望你成才,我只希望你能够成人”的父母心声),也好让自己喘口气。

请原谅一个男人的“刻薄”,我真的无法同情这个辛苦而又无趣的群体。

作者:陈方,《燕赵都市报》评论部主任,2009年获首届全国媒体评论大赛新人奖。长期为《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潇湘晨报》《青年时报》等报刊撰写评论文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