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鑫:宏观调控从西医疗法走向中医疗法

传统的政府宏观调控思路类似西医疗法,遇到问题就吃止疼药、打抗生素,而新政府的思路更像是中医疗法,侧重于休养生息、增强经济自身的免疫机能。

 

宏观管理从西医疗法走向中医疗法

文/朱振鑫 百度财经专栏作家

引言:“传统的宏观管理思路类似西医疗法,而新政府的思路更像是中医疗法。”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步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紧要关口。从经济层面看,三驾马车失速,潜在增速下滑。从金融层面看,债务风险加剧,市场熊路漫漫。从社会层面看,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激化。从政治层面看,利益集团固化,改革困难重重。从自然层面看,资源瓶颈凸显,环境逼近临界。从人口层面看,劳动力迎来拐点,老龄化压力加大。从国际层面看,全球复苏乏力,保护主义再起。面对这种史无前例的困境,中国经济需要怎样的药方?

以需求管理为主的传统宏观管理思路显然不再适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一直处于上行通道,经济减速大多是周期性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更倾向于从需求端入手,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大干快上”,弥合产出缺口,恢复经济活力。

这种思路类似于西医疗法。一遇到病症就要吃止疼药、打抗生素,对疼痛的容忍度较低。从积极的一面讲,西医政策对症下药、药劲猛,在治理危机时见效速度快、病痛时间短。但是,从消极的一面讲,这种疗法治标不治本,而且是药三分毒,长期使用西医政策必然会产生不利的副作用,甚至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举例来说,凯恩斯主张的干预政策虽然带领各国迅速摆脱战后萧条,但却间接导致了滞胀困境,里根和撒切尔的新自由主义虽然成功克服了滞胀,但却为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埋下了种子,同样道理,中国的4万亿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速,但却导致了今天严重的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

为了克服西医疗法的弊端,李克强总理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中医疗法。面对病痛,不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休养生息、增强身体的免疫机能,凭借自身力量克服病痛,消除病根。具体来说,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政府不再寄望于通过“放水”、“刺激”等需求管理手段抬高经济增速,而是通过“促改革”改善生产要素供给,激发中国经济的新活力。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总理答记者问来说,政府将着手通过以下四大改革释放活力:

一是通过行政体制改革释放市场活力。行政体制改革本质上是放松管制、强化市场。去年3月李总理承诺将1700余项政府审批事项再削减三分之一即567项以上,新政府上任一年来,已经先后取消和下放了362项,今年报告承诺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00项以上,堪称“政府的自我革命”。

二是通过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制度活力。一方面是理顺政府关系,具体措施包括:强调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打造阳光财政。继续扩大“营改增”试点,包括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加快“清费立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改革。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止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另一方面是减轻企业负担,比如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范围。

三是通过金融体制改革释放资本活力。守住“一个底线”,即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理顺“两个价格”,即利率和汇率。对内加快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利率自主定价权。对外加快汇率市场化,近期引导人民币贬值就是预热,今年将扩大汇率双向浮动区间。健全“三个配套建设”。机构层面,推进民资参股、投资金融机构和融资中介服务机构。制度层面,存款保险制度会加速出台。市场层面,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此外,还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四是通过国资国企改革释放企业活力。宏观层面上,明确分类监管思路,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将落地。微观层面上,重申非公有制经济产权不可侵犯,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放宽投资准入,首提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其中,以中石化为代表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尤为值得关注。

至此,政府从西医疗法转向中医疗法的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但问题在于,如何权衡西医与中医的关系?李克强总理同样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首先,以“中医”为主绝不意味着放弃“西医”。感冒虽然不会致命,但如果放任不管,同样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经济也一样,短期的经济下滑虽然不会直接引爆危机,但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不可控的金融、社会和政治危机。正如李总理所说,稳增长的直接目的是保就业,“既要满足城镇新增就业的需求,又要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进城务工留出空间”,根本目的是稳住民心,“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

其次,“西医”和“中医”的权衡必须遵循规则。“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还是调整经济结构,主推的就是释放改革红利。”也就是说,身体正常时要重点运用中医疗法,供给管理要优先于需求管理。但是,“如果经济运行逼近或者越过合理区间的上下限,政府就在调结构、推改革中对宏观经济政策作相应调整,更加侧重于稳增长、保就业或控通胀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也就是说,疾病发作时要重点运用西医疗法,需求管理要优先于供给管理。

总的来说,中国经济目前就像《生死时速》里被恐怖分子装置了炸弹的汽车,速度太快(大干快上)或太慢(硬着陆)炸弹都会爆炸,而速度波动太大则可能引发车祸。因此,在“稳字当头”的基础上,协调使用“西医”和“中医”疗法是中国经济目前唯一的出路,也是李克强施政理念的核心。

作者:朱振鑫,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