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晓莹:削减赴港“自由行”到底行不行

内地游客对香港零售业的影响巨大,去年内地游客在港购物消费额接近1700亿元,占整体零售业销货额约三分之一。而自由行游客数量“爆棚”也给香港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应忽视。对港人来说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众多游客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

香港已经成为大陆人购买高端商品的首选地。
香港已经成为大陆人购买高端商品的首选地。

香港近日讨论要减少20%自由行旅客数量,犹如一枚重磅炸弹,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零售业人士明确表示反对,就连股市也立即“给点颜色看看”。游客撑起零售旅游业半边天,削减游客数量无疑带来重大打击。然而,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自由行遭遇10年之痒,如何推动经济多元化、寻找新的增长产业,是香港现在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香港行政长官梁振英前几天在召开策略发展委员会时,讨论要减少自由行游客入境,有消息称会上曾讨论要减少20%的自由行游客。虽然有关自由行的争议早已出现,但如此明确提出削减游客的具体数字却是头一次。梁振英此后出面回应,称港府现在只是在研究旅客管理措施,听取各方意见,并没有做出任何决定。即便如此,社会各界仍然议论纷纷。

最先做出回应的并不是人,而是香港的股票市场。消息一出,与自由行有关的股票纷纷应声而落,市值在一天内蒸发逾100亿。深受内地游客欢迎的莎莎成交急跌3.8%,卓悦跌2.3%,金店股周大福[微博]跌3.22%,六福跌0.6%,商场股希慎则把前两天的升幅通通回吐了出来。

最惨的则是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吴光正旗下的九仓系,九龙仓和母公司会德丰损失惨重,市值在一天内蒸发79亿元。九仓系旗下的两大购物中心海港城和时代广场是内地游客前来香港购物时的“最爱”,削减自由行人数对公司自然打击甚大。美银美林发布报告下调九龙仓评级和目标价,称九仓旗下海港城近50%收入、时代广场约35%至40%收入均来自内地游客的消费,若游客量下调20%,两个商场的销售情况最差可减少8%至10%。

零售业人士也纷纷反对削减自由行游客的做法。策略发展委员会成员之一、代表批发和零售界的立法会议员方刚,直言自己“听到这个问题惊讶到跌倒”,认为削减自由行旅客势必影响香港经济,而政府更不应该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解决自由行导致的问题。

周大福主席郑家纯也表示,世界各地都希望旅游业有所增长,从来没有一个地方像香港一样嫌游客太多,“自由行”对香港就业和整体经济都有帮助,因此政府不应该减少游客的数量,而应当作好交通配套,增加基建和景点,以配合更多游客来港的需求。他还透露近期自由行旅客数量减少影响集团零售业务收入,周大福今年一季度港澳地区销售额均下跌,担忧一旦削减自由行游客数目,对业务的影响将难以估计。

虽然商家的吐槽难免牵扯上利益关系,但“赶客”这件事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也有违香港一贯奉行的自由市场原则。内地游客对香港零售业的影响巨大,根据立法会秘书处此前的公布,去年内地游客在港购物消费额接近1700亿元,占整体零售业销货额约三分之一,比10年前刚开放自由行不久的2004年大增5.3倍。针对内地游客需求而开业的商铺,10年之间更是激增15倍。减少游客数量对零售业的打击不容小觑。

当然,自由行游客数量“爆棚”给香港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应忽视。对港人来说最为直接的感受便是众多游客给他们生活带来的种种不便,地铁拥挤不堪、商场人流众多使日常购物变成奢望、孩子买不到奶粉、产妇没有床位,种种问题让市民的不满情绪一次次达到沸点,一些激进的港人屡屡打出“赶走蝗虫”的旗帜上街游行,甚至冲进商店赶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活习惯上的一些不同点屡屡导致港人与内地游客发生冲突,经过媒体的大肆报道后更是引发各种争论,不久前“内地幼童当街便溺”事件便是其中一个例子。港人愤怒“内地游客素质差,破坏香港环境”,而游客也不甘示弱,认为“香港人假清高,歧视内地人”,双方的矛盾往往一触即发。

一位香港市民无奈地表示,香港本来就地少人多拥挤不堪,现在除了本身700多万人口外还要涌进数量相当于人口数倍的游客,这就好像一个只有30毫升的瓶子里却倒进了100毫升的水,当然会引发“严重的水灾”。

“我们并不真的要赶走游客,也明白政府更应该做的是加强配套、‘提升容量’,以增加接待游客的能力,但这显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政府只关心旅游业和香港经济,能不能也关心一下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能做的只能是减少部分游客的数量,还香港人一个正常的生活环境。”

另外,受自由行的影响,香港核心商业区的店铺租金急剧上升,高昂的租金迫使不少历史悠久的老店只能关门大吉或另迁别处,取而代之的则是游客最爱的购物店铺,自由行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香港零售业的多样化。有不少港人表示,“更喜欢以前有小食店和杂货铺的香港,而非现在这个街道上充斥着化妆品商店、金店和表店的香港”。

自由行推出11年,只开放了内地49个城市,已经造成了今日的情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当年SARS过后萎靡的香港经济打了一针强心剂,却也让今日的香港不堪重负。前国务院总理吴仪早在2003年SARS后为自由行“开绿灯”前已经警告,自由行易放难收,提醒香港要清楚自己的承受能力。

而想要减少游客数量一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一旦建议落实,对香港经济的影响超出预期,“赶客容易回头难”,到时也将使香港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如何在听取民意和保持经济增长之间准确拿捏、取得平衡,也值得政府好好思考和把握。

事实上,在港府考虑削减游客的时候,自由行消费已经出现退潮迹象。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来港内地游客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这是2003年后推出自由行以来的首次下跌。另外,根据统计处公布的3月份香港零售数字,整体零售业总销货价值按年下跌1.3%,由持续多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让人不得不承认香港的旅游和零售业已经出现放缓迹象。

自由行开放之后,帮助香港走出SARS后的经济低谷,正面作用当然无法否认。然而正因游客生意太好做,使得香港过渡依赖旅游业,而忽略了开发新产业和寻找其他经济增长模式。不管削减游客的措施是否会最终落实,旅游业和零售业的放缓已经不容忽视。如何推动多元化发展,寻找经济新出路,或许是香港更应思考的问题。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记者 翁晓莹

(本文作者介绍:来自上海,蜗居香港。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毕业,香港大学新闻学硕士。)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