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中国大亨不敢收快船

  晴天一声霹雳响,传说中国大亨杀进NBA卖场,姚老板组团,打算血拼洛杉矶,让快艇上拉起中国旗号。

  这件事可信度有多大?很难讲,反正我不信。

先说说购买一支NBA球队的概念,这事儿不是买楼买游艇。在斯特恩30年的成功运营下,NBA的市场价值不断蹿升。前不久刚刚易主的雄鹿队,是上赛季成绩排名倒数第一,又地处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这样的小市场,气候环境条件和城市消费水平都难言满意,尚且卖出了5.5亿美元。以雄鹿的价值作比对,洛杉矶快艇的市场价值保守估量也在15到20亿美元。同时,球队易主之后,新老板要向联盟交纳超过3亿美元的保证金(旧老板把保证金取走)。也就是说,购买快艇大概需要一次性掏出23亿美元现金。当然,经过股权拆分,这23亿美元不会由一个财团或一个老板来处,但真正掌握主导权的大老板起码要持股51%以上。也就是说,购买财团的最大头起码要一次性拿出13亿美元现金才有把握。

这是天文数字么?等等,我不是说中国没有这样的有钱人。中国要没有有钱人,那世界上就没有有钱人了。中国人把巴黎老佛爷的奢侈品都买空了,中国人把洛杉矶的房价都炒翻番了。但请注意,这和购买球队不一样。第一,中国绝对有人能一次性拿出至少13亿美元现金,但到了这个级别的金主,没有小金主,必是由贵而富。简单来说,手里握有重要的各类国家资源,拥有垄断性产业,都是各方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可能身居要职;第二,你买多少包、多少楼、多少条游艇,都不会有人知道。但NBA的商业信息高度透明化,将让全世界都知道他们各个球队的老板都是谁。当初美籍华人黄健华不过是声称购买骑士队13%的股份,就炒的天下皆知。如果有哪个华人财团要成为快艇的大老板,你可以想象他会有怎样的曝光度。而这,恰恰是这个级别的中国金主们最不愿意甚至是恐惧的。中国人常讲,闷声发大财,当全世界都知道你一下花了十几亿美元的时候,你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解释,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而这往往是依靠国家资源获利的金主们的死穴。

人们并不知道,刚刚完成出售的雄鹿队其实最开始想寻找的是中国买家。他们的老板——前美国参议员科尔,年过80,膝下无后,很有中国情结,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雄鹿会选中易建联。他曾经希望优先考虑中国买家,并委托了一位在中国长期有业务开展的密尔沃基商人,来中国寻找买家。这位商人在去年深秋来到中国,确实和一些有意者进行了接洽(其中并没有姚明),包括一些长期想购买NBA球队的买家。但最终,意向未能达成,主要是三个原因:第一,现金流不够;第二,想把雄鹿搬离密尔沃基,科尔不能接受;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金主们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不敢轻易出手。

目前国内的环境,众皆会意,不必细说。党中央全力反贪反腐,一只只小老虎和半大老虎纷纷落网。在这个时候,还有老虎窜出山林,在风口浪尖上收购NBA球队的可能性非常小。想买NBA球队的中国老板,肯定是喜欢球,都是热血资本。但血再热,也没热到在如今的环境下还敢下山入海的地步。

至于姚明会不会组团参与收购,就更好判断了。我相信会有一些并不熟悉NBA运营规则、在NBA没有人脉的金主们出于兴趣,会向姚明打听收购的信息,但恐怕也只是停留在问问而已。第一,大姚有钱,那是跟我等凡人相比。即使跟CBA的私营老板们相比,大姚都是个人资产最少的老板,每年在上海男篮运营中支出的几千万人民币对他已不算小数,不可能再有财力和精力去收购NBA球队;第二,绝大多数中国老板的行事作风是,既然花了钱,就得说了算,不可能花了大钱还让别人组团说了算。这不符合中国金主们的生存文化。

以ESPN为首的美国媒体为什么会这么报道,其实不难想象。从某方面得到中国金主打探消息的传闻,或者由于金主说出曾向大姚打听情况,或者由于姚明是美国人最熟悉的可能与此有关的中国名字,即能结合起来发一条新闻。美国媒体也许是全世界最自由,也相对最规范的媒体群落,但在体育领域,大多数近距离接触过他们工作(一起采访,一起写稿)的中国同行心里都清楚,听风就是雨的美国记者也不少,这就是为什么涉及姚明的那篇报道中并无任何细节和引言。美国同行们写的稿,你别不当回事儿;当在用你自己的知识结构思考之后,也别太当回事儿。

从规则上来说,NBA对于将球队卖给中国老板并无障碍,新总裁亚当·肖华继续推进着NBA的全球化进程。迟早有一天,会有一位像篮网俄罗斯老板普罗多霍夫那样的中国老板横空出世,杀入NBA,也财大气粗,风卷残云,轻松使唤美国经理人,没准儿也引起众怒(基里连科签约事件),成为NBA老板族群里的又一大新闻人物。只是,我不相信,今年老虎还敢下山。

作者:杨毅,著名篮球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