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成平:中国经济是在走日本1990年代老路吗?

面对经济增速下滑、“住专(住宅专门金融公司)”、不良债权、银行破产等诸多问题,日本当年有许多经济学家、甚至日本政府本身都认为“不严重”的迹象,过后被证明实际上很严重,只是当时认识不足、侥幸懈怠。当前的中国在一些方面当年的日本相似。

中国经济是在走日本1990年代老路吗?
图一:中国经济是在走日本1990年代老路吗?

当前的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艰难的转型。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究竟相当于日本六七十年代,还是八九十年代,众说不一。仅就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影子银行”等问题而言,中国恐怕与1990年代的日本确实存在些许相似,

首先,GDP增速都出现明显放缓,心态上是否相似?

从中国GDP走势图(图一)不难看出,中国GDP增速超过10%的高增长主要有两个时期,一是1992-1996年,二是2003-2007年。2008年雷曼危机爆发,随后连续两年增速下跌,2010年虽重回10%,但此后持续下滑,2012年、2013年连续破八。

中国近22年GDP增长趋势图
图二:中国近22年GDP增长趋势图

从全球范围来看,这样的增速表现不算太差,但从政府本身亦放弃保八等迹象来看,中国正在远离10%以上高增长,恐怕不存在太大争议。

日本的高增长期结束得更早,但在1980年代,日本GDP平均增速仍超过4.4%,在泡沫经济崩溃前夕,甚至出现过7.15%(1988年)、5.37%(1989年)、5.57%(1990年)的不错表现。但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GDP增速也出现明显下跌,随后10年平均增速跌至1%,并出现多次负增长(图二)。

日本1980年之后GDP增长趋势图
日本1980年之后GDP增长趋势图

而正如美联储原主席格林斯潘所言,“泡沫只有在破灭后才知道是泡沫。”如今的人自然会明白,日本当年的股市动荡、经济增速下滑系泡沫经济崩溃所致,但日本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的报告则显示,当时的主流观点则将原因归结为“对日本政局的不安”、“对美日构造协议的不安”、“利率上升”、“海湾战争”等。

直到1990年代中期的数年内,日本仍有大批经济学家、甚至日本政府本身都认为增速下滑是偶发的“暂时现象”,整个社会对经济增速下滑的长期性和影响的严重性,都缺乏清醒的认知。

反观中国,虽不能与日本当年完全类比,但当前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解释是否科学合理、对其认知是否充分、“乐观情绪”是否存在恐怕都有待时间检验。

其次,与“住专”问题相比,“影子银行”是否更严重?

不透明的银行外金融交易,在中国的一个典型例子便是“影子银行”,在日本当年则表现为“住专问题”。

“住专”的全称是“住宅专门金融公司”,根据日本财务省的统计,日本“不良债权”的约四分之一系其引发。其整个发展过程相当复杂,简单而言就是70、8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这些公司从金融机构筹借大量贷款,通过转贷给房地产公司牟利。但房价暴跌后,房地产公司纷纷倒闭,转贷的巨额资金便成了呆坏账。

但在1990年前后,含“住专”在内的日本民间信贷贷出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约为130%。即使在泡沫经济时期,以“住专”为代表的不透明银行外金融交易也仅占民间信贷贷出总额的2%-3%。

反观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名义GDP近57万亿,截至去年5月底的信贷贷出总额则约达67万亿。除此之外,对“影子银行”的各种估算差异较大,社科院金融所《金融监管蓝皮书: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的估算则是约27万亿。据此计算,中国民间信贷贷出总额占名义GDP的比例则高达约165%,“影子银行”占民间信贷贷出总额的约30%。

如此来看,与中国当下的“银子银行”相比,日本当年的“住专问题”恐怕真的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第三,修正“银行不倒神话”,但真到来时是否认识充分?

“银行不会倒闭”这样的神话般的理念,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至今仍根深蒂固,但当前的中国官方显然在释放一些瓦解“银行不倒神话”的信号。

去年5月24日,央行[微博]发布《2013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其破产倒闭,一旦银行破产,存款由保险机构予以一定赔偿。

本月13日,彭博社又披露称,“央行和银监会正在起草文件,(中略)在新规则下,金融机构在经营失败的情况下将被允许破产,而不是获得救助。”

当前的日本人显然不再相信“银行不倒”,但在泡沫经济时期的观念与当前的中国一样。日本政府对“银行不倒神话”的修正则始于1990年代初。

在1991年10月,时任日本央行行长三重野康就曾发言称:“金融机构也是民间企业,所谓不倒是不可能的。央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破绽都实施救济。”

在今天的日本社会看来,这样的发言只会觉得是说了自然而然的道理,但在当时却是对一些固化观念的颠覆。这一发言之后,多家银行、证券机构随之破绽、倒闭。

但在不良债权问题突显的90年代中叶,东京协和信用合作社、安全信用合作社、COSMO信用合作社、木津信用合作等规模不大的金融机构陷入经营破绽时,日本政府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相关官员反复声称“这不至于引发大火灾”。

1996年6月,日本“住专处理法”成立,日本政府内甚至有意见认为“不良债权问题的解决就此可告一段落”,但翌年,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等便纷纷宣告破产。

至此,日本政府才开始真正认识到,整顿金融的长期性和不良债权问题的严重性,并下大决心开始整治,不敢再抱侥幸和懈怠。

我们很难简单地说,今天的中国与90年代的日本相似,因为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比如中国尚未发生当年日本那样的股价、地价同时暴跌;中国拥有更庞大的外汇储备;中国尚未实现金融、汇率自由化;中国政府对经济的控管更强,等等。

但也不免会发现,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很多方面,恐怕确实与当年的日本相似。面对经济增速下滑、“住专”、不良债权、银行破产等诸多问题,日本当时有许多经济学家、甚至日本政府本身都认为“不严重”的迹象,过后被证明实际上很严重,只是当时认识不足、侥幸懈怠。

但愿这样的教训,在中国身上不再重演。

文/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 蔡成平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毕业于早稻田大学,著有《柳井正与优衣库》。)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