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绿:改革发展 勿忘生态环境

根据对官方媒体报道的不完全统计,中央政治局常委今年两会期间的讲话涉及环境问题的超过十人次。而在去年两会期间,公开报道中能查询到的、提及生态环境问题的常委人数为3人,提及次数也远少于今年。

  常委们今年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注还具体体现在与地方代表的互动过程中,PM2.5、水污染成为了被中央领导问及最多的环境问题。

3月6日,习近平在参加广东团审议时又问起了环境:“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行限购吗?”“东江的水质怎么样?”

3月7日,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习近平则连续第三天提到了PM2.5。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在发言时自豪地说,贵州PM2.5指数平均值都在50以下。习近平表示,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他幽默地说,将来可以制作贵州的“空气罐头”。

近年来,雾霾、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和加剧,拷问着既往的环境治理模式和机制。一些省市过分崇拜GDP,漠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急迫呼声,奉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放松对环境污染的控制,不断挑战当地自然环境对污染的承受能力,使得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环境治理难以取得明显好转。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只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才能使环境治理步入正轨。

而解决问题最根本的途径,要从改革官员政绩评价体系入手,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简单以GDP论英雄;同时,做好产业结构调整文章,积极引进环境资源占用小、产出量大、科技量大的清洁工业项目,对污染行业、落后行业分期分批淘汰,对一些污染大、产出小、社会贡献度小的行业实施关、停、并、转;另外,重视环境污染的规律性因素,采取符合自然规律和技术规范的治理技术,将治理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还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让一直在钻政策空子和试图钻政策空子的不法企业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保护环境,任重道远。只有依靠干群的共同努力,才能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控制,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才能为机场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才能让经济在良好环境中稳健发展。

作者:橄榄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