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渝:党员干部要为民服务要简化程序提高行政效率

从2月17日开始到3月6日,广州市首批公租房意向登记正式展开。据广州市住房保障办17日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首日仅有242户家庭成功进行登记,意向登记的热度不高。日前,新华社记者在广东佛山、东莞等地采访时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令大量公租房的需求者只能望洋兴叹。近年来,类似广州、东莞、佛山等地的公租房空置现象在全国都很普遍。一边是火热开建,一边是冷清空置,在公租房建设热潮中部分地方的公租房项目却遭遇少人问津的尴尬。(《新华网》,2014年2月19日)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思路,我国住房保障方式将越来越多地过渡到以货币补助、以无产权的租赁型保障房为主。作为“十二五”时期保障性住房的发展重点,各地近年纷纷加大了公租房的建设力度。

可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公租房成为“空置房”的消息让人触目惊心,其背后的原因更发人深省,到底谁来为公租房空置“埋单”呢?通过了解不难发现,繁琐耗时的行政审批流程是导致公租房空置的主要原因,让民众对保障房“退避三舍”。申请保障房要提供身份证、居住证、结婚证、收入证明、劳动合同、财产证明、计生证,而且还要“三审三公示”。一趟程序跑下来起码要耗90个工作日。一年才有多少个工作日?来城里打工是为了谋求生计,可是90个工作日的“消耗”却让打工者们承受不起。从这个层面上讲,“外来人口”对保障房用脚投票就不难理解了。

平心而论,相关部门在保障房上下的功夫不可谓不大,投放的资金不可谓不给力,可仅仅因为程序复杂而事倍功半,岂不可惜?相关部门是否应该为“公租房”成为“空租房”负责人呢?过于迷信程序的严谨性,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主义”?因此,简化保障房的出租程序势在必行。在政府简政放权已成为普遍共识的当下,有关部门应顺势而为,在程序优化上狠下功夫。这样既能避免保障房资源的浪费,又能解决公租房审核机关人力不足的困扰,何乐而不为呢?

  (文/黄渝)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