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盾:如何正确解读“为官不易”

去年以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一系列针对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的“禁”字头举措密集出台,内容不仅涉及工作要求,还细化到生活领域,给干部戴上了一道道“紧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车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连办公室也要挤一挤了……于是,一些人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人民日报》)

当然,这些官员抱怨“为官不易”、“官不聊生”显然在挑战广大群众敏感的神经。中国的官员,占有着比普通百姓更多的公共资源,不仅仅体现在官员拥有公车、公房、优越的福利政策等等,甚至于官员的家庭成员也能享受到诸如教育、工作、医疗等方面的特权。中央八项规定及一系列相关“禁令”着实让官员这些特权有所削弱,过往的既得利益受损,确实让某些官员不习惯了。“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败活动更是把官员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来自于内部纪检组织、群众、媒体的监督空前的严格。难怪有人开始发牢骚。

那么,官员应该怎么当,“为官不易”到底应该怎么解读?笔者认为,“为官”从来就不易,也不应当易。从古自今,官员都应该充当的是为民办事,为国贡献的角色。从春秋战国的西门豹、南宋的包拯,再到今天的焦裕禄、兰辉,这些有名的清廉官员哪个当的容易?百姓都爱称官员为“父母官”,想想,为人父母当是天下最艰辛、最不易的事情吧。所以那些抱怨为官不易的人从根本上没有认识到为官的真谛。这些抱怨也折射出有些人可能曾经为官太易了。官员往往是地位高、权力大,而且受人尊重。更主要的是在以往监督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权力运作的空间很大,权力寻租相对方便,不是权为民所用,而是权为我所用,养肥了不少贪官硕鼠。

所以,为官不易应是常态,应是每个官员必须深刻认知的。只有心中有所敬畏,官员们才能小心为官、为民为官。顽固、反复的“四风”问题才会有根本的好转。

“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宣示,向全党全社会释放出明确信号:气可鼓而不可泄,监督只会越来越严格、问责只会越来越严厉、抓作风问题只会越来越深入。这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囿于小我、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我、奋发进取?每一个党员干部都面临着这样的拷问,为官从政真正的“不易”处,正在于此。

作者:毛盾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