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削减“三公”才会持续“清风”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相继召开地方两会,三公经费削减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这一天起,勤俭节约成为政务活动的基本要求。(新华网   1月28日)

近年来,正因为贪污腐败、官僚作风、享乐主义等问题的频发,才导致了干部的形象变质,政府的公信力下降,所以,如何转变干部作风、提升政府形象已势在必行。因此,各地都下了大工夫,花了大力气,势必要将“虎蝇”之穴翻个底朝天。

据统计,全国10余个省(区、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了2013年三公经费的削减情况。其中,北京市市级部门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压缩1.27亿元;重庆市市级三公经费压缩25%;西藏自治区三公经费支出下降25%;陕西省省级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1.3%;河南省省级三公经费压减12.2%;甘肃省压缩三公经费20%以上;辽宁省省级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7%;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接待下降35%。

一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逗硬制度迅速出台,让很多挖空心思的“尖脑袋”都露出了原形。据媒体盘点,从历年公布中央本级“三公”决算数字可以看出,“三公”消费有逐年下降趋势,相比2010年的94.7亿元,2012年已经下降到74.25亿元。这一现象无疑也是可喜的,不仅让喜好以身试法之人得到了果报,更让歪风乱象没有课藏身之所。

“禁令年”的“硬杠杠”之所以能够得到党内同志和全体群众的认同和支持,是因为它们弘扬的是务实,而不是形式;冲击的不是鲜花,而是浮夸。笔者期待着各地在新的一年里能继续紧跟中纪委的节奏,出台更多更好的清风“新利器”,更密更严的反腐新“绝招”,这既是是众心所盼,也是众望所归,因为它们的诞生必将让歪风邪气迅速消失、而后永无翻身之日。(雨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