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舟:紧缩预算方是“节约”之本

书记省长出国每年只1次,取消一般性公务车,不准上鱼翅燕窝不准进高消费餐饮场所,接待要来函陪餐不超3人……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密集出台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详细规定。最近在地方两会上亮相的新一年地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预算,与往年相比数字上有一定降幅。然而,与公众的期望相比,却幅度不大。(和讯网 1月23日)

过去一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相当严苛”的公务消费文件规定,吃、住、行、游无一例外不受限制。官员的“三公”消费被戴上了紧箍咒,这却没有带来实际所花经费的大幅减少,很多机关单位都选择在年底通过其他手段将节余的预算经费花出去或者变相作为福利发给员工。同时,根据“三公”经费的严格限制,近年各地各单位的财政预算应该会有大幅下降,然而事实上只是略有下降,预算的可支配空间仍然非常之大。每到年关各单位都会公布财政预算结余多少云云来彰显节约的力度之大,但每年都结余如此之多为何不把下一年的预算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紧缩?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在玩“数字游戏”,所谓的结余越多代表的往往是预算越多,最终财政预算为财政节约戴上了“画皮”。而预算过多所带来的每逢年关一些地方和部门突击花钱,最终反而会造成巨大浪费,甚至滋生贪污腐败。

“节约”不是靠喊出来或者“算”出来的,而是要真正落到实处,紧缩预算方是节约之本。要从实际数字而不是对比比例上紧缩预算经费,缩小公款消费的可活动空间,砸碎各单位打的节约“小算盘”,如此一来,便没有了大肆公款消费的底气和保障,没有了每年年底大额节余的“面子节约”,也是真正把“三公”经费关进了笼子里。而且按公务消费新规,实际支出还会大幅削减,那么预算更需“宜紧不宜松”。

在紧缩经费预算的同时还需制定并公开严格的公务消费预算支出标准。对政府“钱袋子”而言,“三公”经费只是个小头,占同级财政支出总额约10%的行政经费才是大头,而目前的情况是公务支出财政管理还不够精细,因此无法做到公务消费控制有的放矢。因此,设立公务消费支出标准,精准地按此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真正做到按公务实际需要列支,而不是在往年的基础上人为压缩一定比例成为了公款“节约”的必要之举。

“节约”需治标,更要固本。严控“三公”经费不失为一记重拳,而紧缩财政预算、严格制定公务消费标准则是釜底抽薪之策。只有在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同时把经费也“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公款消费支出,才能做到真正的长效节约。

作者:蒋小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