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央:权力本色下的公务员“恐慌”

中央禁令给官场带来新变化,也对官员的心态造成了强烈冲击,半月谈网站对禁令之下的公务员心态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的公务员表现为四种心态:有人欢迎,有人抱怨,有人敷衍,有人抵制和逃离。(新华网  1月22日)

这四种心态就构成了公务员队伍中的两种人生:一种要么秉持公心,一心为民,要么幡然悔悟,迫切希望破除旧制的窠臼,迎来新生。这群人必然是要为禁令严鼓掌欢迎的,禁令之下的政治环境才是本色,洗净浮华过后才是公务员的本真。而另一种,承旧习“雨露”的,做着“升官发财”梦的人,没了“外快”心里自然不高兴,那架势就感觉斩断了其正常收入一般,一副“执迷不悟”,“抗争到底”的心态。归根到底,禁令之下的这些“不和谐”声音,是干部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对自身工作性质没有清醒的认识。

心态决定命运。公务员的心态不仅决定其自身的命运,也决定着公共权力的履行效果,百姓的安危冷暖。禁令之下,很多公务员不适应了、不习惯了,这些负面因素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当“为官不易”变成“口头禅”,公务员辞职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企图已职业危机博得大众的“同情”,求中央“手下留情”。这些发泄式的举动暴露出部分公务员畸形的为官心态。

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相继出台,也昭示着官场乱象的土崩瓦解,政治环境需要一个推手来驱散污浊的空气,还原其本来面目,还原干部的本真,权力的本色。但是,禁令之下的公务员,却“状况百出”,“情绪不断”。让看客们觉得可笑,中央的各项禁令只是要恢复政治文化原貌,何以引发“众怒”了?

凡事就怕成为“习惯”,当捧着“铁饭碗”,抱着“香饽饽”的干部形象“深入人心”后,一切就成为了常态,过节送礼是常态,过节发钱是常态,这种习惯根深蒂固,对某些人来说,这些附加值甚至比公务员本身来的更有意义,这种公务员“病态”是官民本位颠倒,破坏了政治的根本属性,偏离了正常轨道。但是部分干部却“乐此不疲”,沉浸在“少做多得”的喜悦中。当多数人意识到这种乱象的巨大隐患,开始逐步将干部拉回正常轨道时,部分干部却“中毒太深”,不愿回头。

党管干部,不仅要管住干部的行为,也要拔出干部思想的“毒瘤”。思想决定行动,再严格的禁令也管不住公务员的心,最多只会让干部成为“牵线的木偶”,被动的接受党的任务,党的监管。但是,这种思想上的不作为有可能导致部分干部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持到底。俗话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一旦干部的思想有问题了,再严密的网他都能找到可钻的缝。

只有替干部的思想“驱驱虫”,“洗洗澡”才能使干部积极行动起来,自觉的加入大部队中,推进政治环境的进一步进化,唱好主旋律。禁令之下的公务员百态让我们看到制度管得住人,却管不住嘴和心,对于公务员的“不适应”和“抵触”情绪,我们要照顾,要安抚,也要行动起来,狠抓干部思想政治教育,重树公务员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调整公务员的心态,关好思想的闸门,让公务员以正确的心态改变自身,站在正确的位置上,让权力回归本色,让公务员捡起“本行”。

作者:陈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