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昙花一现”的“偶遇”变为作风转变的必然

1月18日是周六,当天下午,网友“程程_-_”乘坐公交时,发现一个人很熟悉,仔细辨认后,认出该男子就是阜阳市委书记于勇。随后,网友将此事连同照片发到了网上,引发网友热议。(2014年1月22日)

继记者在河南郑州地铁站巧遇郑州市委书记挤地铁引发网民热议后,今天安徽阜阳市委书记坐公交又让人们眼前一亮。这两件事情之所以能够在网友中迅速发酵,乃因为作为市委书记以上的官员,一直在人们心中都属于那种高大伟岸、神秘莫测,人们对他们的出行一直都认为该是专车接送,与他们随行的应该是隆重、严肃,能够见到本人多半只能在电视中报纸上。而能够在地铁站、公交车这些公共场合看到这些领导,我们的民众着实还没有做好准备,被作为热门话题传来传去也就很正常了。

中央自去年6月以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接地气”,走访群众问政于民关民生,帮贫扶困嘘寒问暖暖民心。作为市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从职责上来说,不可能要求他们为解决某一件事而费心操劳,但对某一个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就是他们分内之事了,如果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单纯的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很显然不能准确掌握基层的社情民意和群众的需求,找不准问题,查不到病根,所做出来的决策肯定也好不到哪去,很多“拍脑袋”、“想当然”的决策就是这样产生的。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而目前官场的调查之风虽然很盛行,但领导出门调查往往还是“客少主人多”,想去调查研究的人少,反而前呼后拥一道陪同的人更多,这种调查方式到了基层也听不到群众的真心实话,基层干部在汇报时又喜欢报喜不报忧,致使调查研究成了走形式、走过场,关键是听不到基层声音,就掌握不到群众的冷暖疾苦,也就让党和政府的工作容易迷失方向。事实证明,高手在民间、生动的实践来自基层,往往官员一人悄然无声进行明察暗访更能摸到实情。放下了官架子,拂开了神秘感,就给群众了一种亲切感,心理学专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沟通就要在两个人毫无防备、相互信任的情况下才能畅所欲言。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改进党群干群关系建设,让党员干部走进群众,贴近群众,这种走进,不是简单地走一走、看一看,而是要通过这种形式让群众成为我们的知心人,用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来消除过去曾经横亘在党群干群关系之间的那道隔阂。只有我们的官员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深入基层当成常事,群众才不会对我们感到陌生,也就不会为我们的“昙花一现”的现身感到好奇,也就会少一些猜疑和误解;只有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坚持走基层,把自己的办公室搬进田间地头、车站码头、厂矿企业、学校医院,让我们的身影随处可循,群众才不会对官员偶尔现身感到惊奇,也就不会认为是官员在作秀、捞政治资本。只有改变了群众对我们的看法,褪去官员头上的特权光环,群众才会拿我们当朋友,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成为水乳交融、血浓于水的鱼水情,我们的事业根基也才会更加牢固,我们的中流砥柱也才会更加坚固。

当我们的民众还在为郑州、阜阳的书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鼓掌喝彩时,我们其他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更不能站在一边看热闹,我们应该义无反顾的加入他们的行列,为他们的这些行为予以大力支持的同时,让自己也潜意识的加入到践行群众路线的大军中,让民众真正相信官员走基层是作风之变,而不是“昙花一现”。(文/胡匆聪)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