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关键在 “实”

作者:风筝

四川省委把“走基层”作为巩固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一个重要载体,让干部作风转变长效化,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各地广泛开展,活动的主体是全体党员干部,主要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的心凝聚起来。基层,直接面对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同时也是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方。领导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要想能够真正了解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下基层。

在省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各级党员干部扎实落实政策,走进群众,沉下身子,实打实干。通过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窗口等形式,让群众感受到了党员干部是带着感情“走基层”, 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形式、官僚、享乐、奢靡”四风得到了有效遏制,为民、务实、清廉之风得到大力提倡,群众基础得到了有效夯实。但是也出现了走过场、不落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形象。因此笔者认为走基层关键在“实”字。

在工作中,有些干部想问题、办事情,多是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了解的多为褒扬的文字、“倍感欣慰”的数字。很少下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即使是到基层也是坐在车上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根本谈不上“三问于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更应该俯首甘为孺子牛,深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读懂群众的建议,作认真细致、符合实际的调查研究,作出的决策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这样我们党才会获得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支持,追求的发展才能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实事求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但有些党员干部对下是高高在上,习惯我发令你执行,喜奉承厌诤言,听到的汇报、报告多是套话、空话,甚至假话;对上是大献妩媚,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靠数字谋“名声”,用吃喝求升迁;对群众“义正言辞”夸开口,遇到问题就绕着走,听起来决心大,道理多,可往往是“工作在会上,干劲在纸上,行动在嘴上”,其结果导致问题得不到解决,发展得不到落实,因此而产生了为数不少的先拍脑门定决策、再拍着胸膛作保证、后拍屁股就走人的“三拍”干部。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该放下架子、打破情面说实话,不管对哪一级都要敢于正视现实,实话实说。

为民服务做“实”。党员干部的权利来自于人民,更应该用之于人民。绝不能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帽子”,心中只想着更好的“位子”,打着为群众办事的“幌子”,搞一些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一定要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和长远利益出发,多干实事,多办好事,多解难事,努力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四川省落实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以开展走基层活动为载体,实打实为民解忧、为民办实事,确实转了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党良好的形象。期待走基层继续走出新气象、新变化。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