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刹住“车轮上的腐败”风

1月14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五粮液集团公司公务车拍卖活动落槌。自1月11日以来,4天的拍卖会共拍卖汽车343台,成交324台,成交额3003万元。(《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15日11版)

这则新闻和北京一小学生建议公车挂红牌照一样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是超标配备公车现象普遍存在,还缘于广大人民群众对公车私用现象的深恶痛绝。为了加强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管,各种治理措施也纷纷出台,出车记录、安装GPS定位系统、鼓励社会举报等。但这些措施显然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公车治理情况仍然没有显著改善,刹住“车轮上的腐败”依然任重道远。

为什么这些措施不见效? 是监管制度不科学、监督方式存在漏洞还是惩处力度不够?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全国拥有如此庞大的公车数量,然而却没有统一的标准,且缺乏严格有效的制度保障,即便发现了公车私用、超标配备公车等违规现象,往往处罚难以落实,使法规变成一纸空文。这里就缺少权利的监管和制约,因此亟待建立一个全国适用的法制标准,并对地方规定起指导性作用。这样使公车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公车使用涉及到党政机关国企单位等多个部门,为此还需建立完善科学有效的公车管理制度:

首先,在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前提下,从源头上加强对公车采购费用的预算和审计,做好调查年审,防止资金挪用,确保每笔采购合理合法,清理纠正违规公车用车。

其次,建立健全公车采购标准,严查违规用车、超额配车,规定采购规格要符合本部门业务需求。平原地区严禁配备越野车,山区丘陵地区严禁采购豪华轿车等。

第三,加强内部制度监管,强化问责机制,制定符合本部门职责的实施细则,设立台帐、落实人头、明确责任、实时监控,做到严格考勤、出行备案、加油登记、入库管存等无缝监管。

第四,鼓励发动社会监督,引导媒体、群众积极参与到对公车使用情况的监督工作中来,为公务用车统一发配制式牌照或喷涂统一标志,让媒体民众能清楚辨识公车,使公车私用无所遁形。

最后,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国家公务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廉政意识教育,促使改进作风常态化。在为民务实清廉要求下,厉行“轻装”出行,严格要求自身,从根本上解决公车使用的弊端,杜绝车轮上的腐败。

作者:古千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