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禁令而离职的公务员请走好,不送

作者:朱志

去年之前,夫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能调到同一个城市。随着“禁令”而来的福利取消、隐性收入减少,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下他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已经变成了:谁离职。(1月9日 新京报)

平淡生活中总是需要笑话的点缀和意外的出现。当“禁令”不断落实后,随着福利的取消、隐形收入的减少,公务员开始准备辞职。不知道这一种类似于宣言的话语是否仅仅给公众增添几句茶余饭后的笑料,如果妄图以此来绑架、胁迫国家的话太过异想天开,无异于痴人说梦。

其实,既往较多禁令出台以后最终都是“一阵风”往往都是因为只是“切一刀”,而没有“一刀切”。“原则上”、“特殊情况下”等界定的模糊让不少地方官员有了可以操纵的空间,总是能够让自己的欲望找到游离于政策的漏洞。当此次禁令开始“一刀切”时,恰恰就已经说明党中央已经清晰的看到,没有高压难以收获实效,没有严令更难以遏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频繁出现。

禁止公款吃喝、禁止发放购物卡、禁止公款享用烟酒、禁止授受土特产品,这一切的一切不过都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职业操守、基本要求。难道,仅仅因为长时间的习以为常,就能够将这一些违规的收入当做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如果将“份外”收入当做理所应当,如此公务员的存在难道还不能折射出其贪欲的膨胀?恐怕这对于国家建设来说毫无裨益。

因为禁令的严密而抱怨、而撒娇、而赌气、而胁迫,这不是一件坏事,这直接反应出的就是禁令立竿见影的成效。无论“离职”一说到底是否只是一句气话,都折射出禁令已经成为公务员心中的高压线。纪委监察部门应当清醒的认识到此点,并坚定不移的持续贯彻落实,彻彻底底的打消官员对于“禁令只是一阵风”的观望,从而真正让禁令落地开花。

总而言之,公务员无论如何看待,都不过是为一种职业,既然选择,就应当具备其应有的职业操守与道德底线。如果谁希冀通过公务员而升官发财,笔者想说:请走他路,此路不通;如果仅仅因为灰色收入不再拥有而赌气叫嚣“离职”,笔者唯有对其说:走好,不送!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