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手机号码“亮相”打破干群沟通“鸿沟”

 “廖书记你好,我是车站村6组李家元。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村上已通知我下周去医院检查,再次感谢你对我的关心。”昨日下午,成都市青白江区人和乡车站村的村民李家元根据联系群众卡上的手机号码,发出了这条信息,而信息接收者就是在“走基层”活动中对口联系他的青白江区委书记廖仁松。( 12月27日《成都商报》)
       公布官员的电话号码,无疑能够很好地解决党群干群之间的“鸿沟”和“距离”问题,书记公开手机号码看似小事,但却在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中增进群众感情,架起了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渠道。
       这种主动公布手机号码的“自我曝光”形式,无疑对当地官员们形成了一种有形的压力,因为他们从这一刻开始,似乎就要处于群众的追踪和监督之下,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在有些官员看来,向群众公布手机号码,无异于“无事找事、自寻麻烦”,不堪其扰。但殊不知,如果因为怕“骚扰”、嫌“麻烦”,而不向群众公布自己的号码,那么,群众有急事找你怎么办?也许官员不向群众公布手机号码的“理由”可以找出一大堆,但是要知道,比起嫌“麻烦”来,民生民情不知要贵重多少倍,可谓千金难求。
       进一步说,通过接听手机的形式直接听取意见,可能要占用领导干部一些“宝贵时间”,可能听到的言语不是很“悦耳”、反映的问题不是很“委婉”、提出的意见不是很“成熟”,但却能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心声。与此同时,通过与老百姓的直接交流,可以减少许多“中梗阻”和推诿扯皮现象,避免因投诉无门导致的矛盾激化,有利于各种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的妥善解决。
        一枝一叶总关情。向社会公开手机号码,看似一件小事,但在提高领导干部“知名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知民度”,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密切联系群众是多么的重要和紧迫。我们期待这样的信息公开能够形成为习惯、固化为制度,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
       当然,群众应该逐渐学会“适应”和运用,如应该信任党委和政府,少打些试探性的电话,要给真正反映困难和问题的电话留出空间,不应该缠着不放。渠道多了,通道畅了,还应该学会正确选择责任部门和官员反映诉求,不能盲目乱打。
       作者:向从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