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末: 浅谈土地与粮食安全

作者:刘末

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农村工作会议,也是农业农村发展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刻阐述了事关“三农”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性重大问题,全面部署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要求。这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人民日报社论)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从某种角度来看,粮食安全就是土地的安全。没有可耕土地,粮食安全就成为空谈。然而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土地问题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

一:土地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土地“抛荒”等问题,有利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流转可以促进农村土地经营的效率,提高粮食产出,有利于促进粮食安全。然而,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也存在着理论上的悖论。这是由于对于大多数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来说,农用地流转产生的租金比自己耕种粮食作物的收益要高,这就产生了客观的矛盾:农用地承包权转让的财产性收益越多,真正种地人的种地成本就越高,种地收益就越少,粮食安全就越难以保障。所以这在现实中就带来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土地流转客观上抬升了地租,种粮大户受压,故此对于流转到土地的合作社和企业而言,种粮就不是那么合适的选择,这自然就产生了另一方面问题,“非粮化”现象突出。目前,中央对企业流转土地后是否种粮没有严格要求,而是强调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只是要求防止企业进行非农化生产。因此,土地流转后除了“非粮化”,再度荒废与环保问题也日益突出,资本“圈地”牟利意图也较为普遍。

二、土地污染问题

据资料显示,08年中国的粮食的产值是7600亿.美国是3100亿.而美国是世界上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人均耕地1.24亩.比世界人均耕地少3.3亩.但中国的粮食产值超出美国一倍都多. 中国奇迹般的用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同时,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国粮食产量也实现了连续增产。然而,这背后原因就是中国长期使用了大量的化肥.

1996年至2006年间,中国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比增幅分别为40%和60%,农药的使用量则同比上涨了80%。这些化肥和农药已经对公众的健康和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负面效果,大量的农药使用已经造成土壤、水、空气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地表水、地下水和近海水域的污染,目前我们要面对它所引发的土壤板结盐渍化、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问题,而癌症村的出现已经拉响了我们生存的警钟。

三、城镇化扩张,占优补劣

目前各地大肆兴起的城镇扩张侵占耕地、各类开发区占用耕地、灾毁耕地、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沙漠入侵耕地等等,让我们失去了大量的优质耕地。尤其是利益驱使占地甚是严重,而占补平衡政策就成了实现这一经济目的的突破口。在一些地方,已经异化为地方政府单纯占用耕地的“政策依据”,所谓的平衡也变成了地方政府的“数字游戏”。 一些基层政府为了扩大开发建设用地项目,往往只求完成占补平衡指标,忽视新增耕地的质量。 将补充耕地设在交通偏远、不便耕作、农田生态系统脆弱或有生态障碍的地方,由于耕地本身立地条件差,地块零散,人力耕作强度不够,不仅粮食产量低,甚至还出现撂荒现象。其次由于耕地补充过程中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落后、施工不当等,导致耕地水热环境、土壤结构、有机质性状等受到损害,从而降低了耕地地力。

现如今的我们已然来到了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笔者希望政策制定者认真思考土地、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反思此前化肥农药之于农业的意义,制定出有利于生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详细法规,抽丝剥茧从根本上解决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