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何以“失声”成摆设?

据11月1日至11日,2个省级政务微博发布情况显示,发布量最高为313条微博,日均发布28条微博,发布量最少的11天仅发布三条微博,日均发布微博量0.3.条,约为最多发布量的1/93.甚至有的省级政务微博已经数月处于“休眠”状态。(12月19日新华网)

    政务微博是指政府部门推出的官方微博账户,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政府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产物,是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是新闻舆论的导向,是倾听民众呼声的耳朵,是践行阳光党务、政务的有效途径,在树立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群众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因此应运而生的政务微博表现确是“良莠不齐”。

就发布微博的的数量而言,最多发布量与最少发布量就相差93倍之多,甚至有的微博月处于“休眠”状态。

而作为考量政务微博的重要指标–如何回应热点事件方面,各省政务微博的表现也可谓“参差不齐”。吉林松源地震中,吉林省官微@吉林发布及时发布地震情况、救援情况、防震措施等,及时澄清谣言、解民众困惑,不仅在地震中起到了安抚民心、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更树立了正面积极的政府形象。而反观青岛爆燃时间中山东省官微@山东发布却“失声”仅在事发当日发布了一条快讯,对于事故的进程、伤亡等相关消息未发布。

官方政务微博的“失声”不仅使政务微博起不到原本应有的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桥梁作用,更严重损害了官方微博的良好形象,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各省的政务微博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笔者以为,政务微博的表现反差只是表象,最根本的还是人的问题。

一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未能适时把握时代脉搏,对政务微博这类新生事物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对政务微博工作不够重视。时代变化,部分政府工作者的思想却依旧停留在过去,没能够清楚地认识网络的力量之巨大,进而对政务微博工作敷衍了事。

二是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没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务微博的首要功能便是服务于民,倾听民众心声,解民之惑,为民众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而一些干部却并没有服务于民的观念,当上公务员只是为了端上“铁饭碗”,解决自身生计问题。所以对政务微博工作不闻不问,致使微博成为摆设。

三是形式主义根深蒂固。国务院办公厅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要求积极探索用政务微博、微信发布政务信息,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对于上级安排的任务,一些干部只申请政务微博表示自己做过这件事,走走过场,做做场面,只有个政务微博的形式却没有真正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只有真正意识到政务微博存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真正树立起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将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而不是做做形式,官方政务微博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而不只是个摆设。

作者:蛋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