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吃空饷”成为官场“副产品”

河北省纪检监察部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行动中,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98件,处理处级以上干部41人。清理“吃空饷”人员2.76万人,涉及金额1.3亿多元 。(凤凰网   12月7日)

近年来各地“吃空饷”曝光案例屡见不鲜,如: 去年媒体曝出的山西省静乐县县委书记女儿5年吃空饷10万元的问题,浙江省永康市曝光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涉及请长假、停薪留职、中层正职退二线等八类人拿钱不干事“吃空饷”公务员,多人请假超过20年。这些被公众称为蛀虫的家伙,为何会屡屡得逞?不禁引发公众的追问。

让我们来细数机关事业单位中存在“空饷”现象,可怎一个“五花八门”了得?比如有些人在经商或在企业兼职,但却“暗起”不向单位报告,就翘起二郎腿只等领双工资的“多头饷”;另一种是本不属于财政供养的人员,“狐假虎威”的冒用他人名义领取财政工资的“冒名饷”;还有一种就是无正当理由长期旷工,却还心安理得照拿工资的“旷工饷”。

对于目前河北省这种及时“亮剑”,重拳出击清除党内“蛀虫”的行动,公众是极其欢迎的,因为这不仅让老鼠再也没有机会和胆量钻空子,在对于公职人员的监督上,也给了大众一个积极的回应。当下,社会上不乏有些无耻的人,认为“吃空饷”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用的是国家的钱,不拿白不拿,不花白不花。但他们是否真正想过,这都是纳税人的血汗钱,这让老百姓心理是何等的“愁滋味”?

所以,笔者想说,在“吃空饷”这种现象频现的背后,定还有猫腻。因为“吃空饷”绝对不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事情,就像受贿一样,必定也离不开行贿之人的殷勤。 所以,相关部门要不断提高警惕,时刻引以为戒,要多为干部补精神之“钙”、祛行为之垢,及时把这种丑恶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别让其“吃空饷”再成为官场的“副产品”。(雨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