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说:要成长先把脸皮当拖把|阿里陈伟解读马云助理都做些什么

上一期,我们讲到了马云的武侠情,那么这一期,我们就来听听马云助理平时都做些什么呢?

2003年成功抗击“非典”后, 马云将5月10日定为“阿里日”。“阿里日”有很多活动,重头戏有两项:一是这天所有员工的家属可以来公司参观、用餐,并有专人讲解“阿里之旅”;二是举行集体婚礼,所有费用由公司承担。

当天我们在圣彼得堡吃中饭时,马云打电话回公司,祝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百年好合。他还开玩笑地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凡在阿里结婚的,婚期是有限制的,不要太长,102年就行了,和公司保持一致。”


《这就是马云》第四章:马云助理都做些什么(音频)

5月10日可以算是阿里人一年一度最热闹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和孩子来公司看一看自己工作的地方,也可以带上刚领证的另一半来参加公司举办的集体婚礼。

作为“金牌证婚人”,马云经常金句频出。 “第一条:客户第一。永远坚持你的另一半第一,你幸福就是我幸福……” “没有一个婚姻是可以得一百分的,没有一个婚姻是可以永久不变的,但是爱情可以,也没有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得一百分,但是两个人合在一起,是一定会超过一百分。”“幸福是创造出来的,爱是做出来的,活在当下,贵在坚持,婚姻是要坚持的……”“爱她就三个字:买买买!”

马云在2016年阿里巴巴集体婚礼上

马云在2016年阿里巴巴集体婚礼上

某日,口碑网一个项目组的领导邀请我去湖畔花园“指导”工作。我有些诧异,刚来几天的我能指导他们什么?我去后,他们给我看了设计的产品,并很谦虚地问了我很多关于产品的看法。当时我还洋洋得意,做出了许多自以为非常重要的指导。事后我才知道,这些都是马云安排的,而其原因让我很受伤。因为之前马云是这样对他们说的:“要有更多的客户,就要把网页做到极致的简单,要让从前不上网的人一来就会用。现在整个公司里只有陈伟一个网络白痴,让他来看,他看懂了,说明产品可以上线了。”

后来,我知道这样说其实已经算给我留面子了。马云跟我说过:“在公司里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哪个没有把脸皮当拖把在地上拖过,拖过你就不会不懂装懂,就会脚踏实地。”

看到马老师这招“网络白痴”体验网页的做法,不禁让橙子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听说他每次做完诗后,都会读给一位目不识丁的老太太听,这样才能使他的作品能够做到“妇孺皆懂”。想来马老师也有一样的“套路”,客户第一, 要让我们不同层次的客户都能方便快捷地使用我们的产品,那就成功了。

至于把脸皮当拖把这个比喻, 橙子觉得实在接地气啊!只有对自己的作品、成果成竹于胸,才能拥有满腔的勇气来迎接众人的挑战。想起母校有个传统,对于新站上礼堂舞台的同学会报以嘘声,只有经受得住嘘声一片甚至是台下扔来的纸飞机、卷筒纸等等,将来才能在更大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来源:阿里味儿(微信公号:aliweierV)】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这就是马云》一书,是马云唯一授权官方传记,由马云亲笔作序,马云助理陈伟历时七年,精心撰写。全程展现了马云的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缔造阿里巴巴的全过程。

全书由陈伟先生撰写,陈伟先生从1992年参加“杭州英语俱乐部”夜校与马云相识、相交,至今已有23年。于2008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后,他一直任职马云助理,至今已7年之久,堪称对马云最为熟悉、距离马云最近的人。本书以一个前所未有却又真实切近的视角揭开马云的真面目:“狂妄马云”、“幽默马云”、“创业马云”……没有冗长的说教,没有空洞的吹捧,只有冷静丰富的细节;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虚假的传言,只有通俗、诚恳的陈述。详尽地展现了马云的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缔造阿里巴巴的全过程。

《这就是马云》第四章:马云助理都做些什么

陈伟 198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1992年参加“杭州英语俱乐部”夜校,认识老师马云。3年后,马云开始创业,英语俱乐部解散,但一直与之保持联系。2005年8月起任张纪中助理兼剧组制片,参与《碧血剑》、《鹿鼎记》、《大唐游侠传》等电视剧的制作。2008年4月起加入阿里巴巴集团任马云助理至今。

名人推荐:

那些往事和细节,一只脚都已经跨出了记忆的边缘,现在又集中起来“回放”了一遍,让我想起很多过去的美好时光。

——马云

换个角度看马云,诙谐背后投射的同样是创业的坚信和坚持!

——史玉柱

说实话,这是唯一一本我看完的写马云的书,我喜欢这种风格,轻松幽默又不乏启 迪!

——虞锋

外星人,地球宠儿,神马,浮云……马云被说得神神叨叨,异模异样的,总之是没个人样了。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妨看看这本书,这是马云助理陈伟干的好事儿,把马云恢复成人样了。

——麦家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唯一由马云亲笔作序,亲自认可,并由马云助理陈伟精心撰写的官方传记!
◆最真实的视角:和其他来自传说和粗略采访的资料不同,陈伟以特殊的身份得以观察和记录一个最真实、最鲜活的马云!
◆最近距离的观察:从2008年做马云助理至今,陈伟先生堪称离马云最近的人,也对马云最为熟悉
◆最详尽的讲述:本书全程展现了马云的成长经历、创业生涯和缔造阿里巴巴的全过程,时间跨度最长,从创业初始到2014年上市之后,无不涉及。
◆还原最真实、最个性、最丰富的马云
◆首次揭露马云早年往事,一直的理念,追溯马云马云成功的源头
◆首次曝光马云的朋友圈,史玉柱、冯仑、任志强、刘永好、江南春、李静、吴鹰、沈国军、沈南鹏、张纪中、赵薇、郭广昌……

马云说:要成长先把脸皮当拖把|阿里陈伟解读马云助理都做些什么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汤婷:我一直都是一个臭不要脸的人,别人都说我,你一个女生能不能矜持一点,我矜持了,谁还知道我想要什么?面子最不值钱了

笑猫:刚毕业那会,国营单位,领导给我指派了一个师傅,老人家临近退休,特别不乐意收徒弟,各种刁难,老妈说,工作哪有不委屈的。所以,不管师傅如何折腾,我都每天早早到单位,扫好地,泡好茶,等着挨师傅骂二年下来师傅对我比自己孩子还亲,他说,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娃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愿每一只菜鸟都禁得起敲打,愿每一只老鸟都想得起曾经,都好好的哈

逍遥:创业维艰。 谈业务,找资金,聚合伙人。 不违法的前提下,只要公司能活下去,别说把脸皮当拖把,当马桶刷也行。公司发展和利益至上,个人的荣辱得失都是可以忽略的小事。努力吧,我认为是好事。

陶凌玲:想练就一身拖把

田帮主:大学二年级追一个女生,每天早上买上一兜子早点,在楼下等她,上百个女生下楼上课都会看到我,说说笑笑,这样持续了三天。我追的女生不敢下楼,吃的都被我吃掉了。后来。。。后来。。。女生倒追我了

索宏亮:#阿里面试记# 1,2016年11月11日接到阿里HR面试通知;2,11日中午乘飞机从南昌抵达西安;3,12号上午赶到阿里西北事业部面试,由于上班高峰期,晚了半个小时到达;4,由于最后一个到,所以被安排到最后一个面试,心里忐忑,决定今天不太顺,而且给面试官第一影响就不好,为了争取阿里岗位,继续调整状态面试;5,一个一个面试走了,我最后一个进到面试房间,开始交流,在阿里培训的经历以及在阿里万堂书院的经历给我加了分,面试官跟我讨论了相关的情况以及学到了什么,而且顺利参加了下午的二轮面试,6,后来就接到总部的负责人,人事部等一共五轮的面试;7,而且在第二轮面试后,中间有一天的拎包体验,在一名老同事的带领下,我们一天没有停歇的完成了一天工作,一共拜访了十几家企业,和一家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而且中午吃饭候老同事也抽时间联系客服,这就是传说中的阿里中供铁军;8,一直等通知没有回复,主动联系了西安负责人,这边通知说面试过了,让等总部人事发offer;9,等了有半个月吧,一直没消息,自己都有点绝望了,主动联系了阿里人事部,最后这边通知之前联系我没有联系到,可能自己没接到电话,让等下期参加阿里的百大培训,这下自己才放松了,希望通过阿里培训,真正加入阿里西北中供铁军,帮助西北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

Rocky:对待正在闹脾气的女朋友:脸还真得当拖把。各种冷战各种倔,就是不理你。你左哄哄右笑笑,上蹿蹿下跪跪那都不是事儿!只为了搏她一笑,简直要独角戏好一阵子每每熬过了一场冷战,就觉得自己成长了

兔宝:创业不容易,凡事都是开头难,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其实阿里的精神和马云的执着一直深深感动着大家,我们也值得学习。或许现在作为90后的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精神。阿里巴巴加油,自己也要加油了!谢谢橙子精心分享!

Narist:有过,曾经在工作中,因为客户三翻五次地请求以前挖苦过自己的同事帮忙,简直就是改下自尊,放下脸面,最后自已回到家中,听一些励志歌曲,再看看老婆孩子,心情就释然多了。

行走天下:哈哈哈,原来想要成功就两点。第一点:不要脸,第二点:坚持不要脸

~明栋~:学习,分享,提高!

张亚波:我喜欢把idear和每个人说说,因为脸皮是拖把不怕嘲笑,同时可以完善这个idear。

认真生活,开心工作!:有过,曾经在工作中,为了成交目标客户,我三翻五次地请求以前挖苦过自己的同事帮忙,简直就是改下自尊,放下脸面,最后自已回到家中,听一些励志歌曲,再看看老婆孩子,心情就释然多了。

欧阳:军营男儿立国志,弃笔从戎八年砺,回到社会未得志,四年生活成长续,坚持不懈终成事!

Shawn-李帅:上大学那会经常做调研,有一次去乡下,针对村干部了解当地环境和卫生情况,选定的村子一定要采访三个干部,每个至少四十分钟,而有一个村子里面刚好只有三个,访谈完村长和支书,得知妇女主任在娘家打麻将(大家都知道湖北农村特别爱打麻将),于是就在麻将桌旁边花了一个半小时,硬着头皮把问题问完了,妇女主任桌上的钱从一打钞票,变成了零星几张。。。

宁宁:还没有过 一直想把脸皮当拖把使 奈何脸皮太薄 爱面子还敏感 这些一直是二十多年来的障碍 现在越来越好了 自从脸皮慢慢码下来后 整个人都清爽多了 feel倍儿爽

杨瑞芳:刚入职新公司,对业务认识不深。于是闹了很多的笑话,可是仍然需要低下头,不怕丢人的请教业务精英。他们初期笑话,后期很认真的告知讲解!

靈犀:这样的栗子太多了,自己创业过,服务客户必须细致,即使自己不卑不亢,也依然要有服务的态度和状态,尽可能让自己是保持高度亲和力,积极回应,努力解决问题,做了专门的客服更是这样,逆向部门每天就是陪笑脸说好话,安抚会员情绪,理清思路提供解决方案,衡量安抚效果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做客服这么久你有没有被咨询的会员“调戏”过,一次都没有不好意思语气太生硬不合格,情绪传递不准确,没有让会员感受到你服务的温度,就很容易让会员觉得不满意

白癜风咨询师:放低姿态是为了自己更加强大

.:我只想问,马云爸爸办公室还缺拖地的麽?独门绝技,降龙十八拖

陈腾:第一次做校招,带队东北华北,30多所学校宣讲,甚至一天2场,从一开始容易卡壳,范后来的侃侃而谈。“事情逼到你没有退路”,硬着头皮也得上。讲完了,听录音,写稿子,再熟悉内容,下次讲再好一点,自己磕自己罢了。这大概是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马云:我那时名义上是总经理,其实是个推销员|《这就是马云》

➤ 金庸赠风清扬马云:天马行空,从不踏空|马云是个武侠迷

➤ 阿里人事变动不断 来看看马云如何用人

➤ 马云湖畔大学公开课《湖畔三板斧》: 阿里巴巴17年创业心法

➤ 马云校长探班湖畔大学课堂:赠言“静观众妙”,送四字活命锦囊

➤ 马云在政法干警学习讲座演讲:科技创新在未来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您可能还喜欢…

8 Responses

  1. 王烽说道:

    已近知天命之年的马云,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新闻。在公开的网络中,他的内部邮件、讲话和语录四处流传,又总是被浓墨重彩地刻画和被极端地解读。

      在中国短暂的现代商业史中,马云大概是最不可复制的人物。这个小个子长相有些奇怪,甚至被人恶搞似的和好莱坞电影《ET》中的外星人联系起来。他早期 被视为狂人、异端乃至骗子,如今则被誉为商业教父、青年偶像、精神导师。他被无数人膜拜,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被尊称为阿里帝国的“万亿侯”(2012 年阿里系的收入超过一万亿)。

      从1999年的“18罗汉”到如今超过27000名员工,历经14年艰辛,马云和中国互联网一道熬过拓荒期,成就如今这个庞大的阿里帝国,这其中又蕴含着怎么样的马云式管理哲学?

      “长征与整风运动”

      在图书馆检索“马云”两个字,会蹦出长达三页的书名来,《马云传》、《谁认识马云》、《这才是马云》,还有《马云内部讲话》和《马云创业语录》。在社 会关注的聚光灯下,马云的人生、马云的创业、马云的理念,一切边边角角都已被翻了个底朝天:他1995年辞去教职创业,1998年挥师北上,1999年败 走杭州创办阿里巴巴;甚至他1992年创办海博翻译社后,扮演倒爷卖杂货的往事也被翻出来。

      这种密集信息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外界对马云的美化或者丑化,即便如此,也必须承认,马云的早期经历可谓尝尽甘苦。

      尝尽甘苦的马云在创业初期被视为“蛊惑者”,为说服更多商人上网,马云有很多蛊惑之词,其目的就是鼓动商人上网、做电子商务,外界甚至有一个“三子登科”的说法—骗子、疯子、傻子,现在看来,确实很难和“高大上”的阿里帝国之王联系起来。

      “在当教师时,马云就是个爱折腾的人,做商人后,他去义乌批发卖过货,后来在杭州、北京等地方推销中国黄页,他熟悉江浙广东的一线、二线乃至三线城市的商业环境和企业主,能深入理解他们的痛点。”阿里巴巴一位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00年9月,马云在第一届“西湖论剑”上自嘲,“我这些年走过来,听到很多人骂阿里巴巴一分钱不赚,什么也没练好,皮倒是练得很厚。自己在外练一 层皮,内练一口气。1995年做网络,人家认为我们是骗子。1997年提出中国黄页,人家认为我们是疯子,现在人家认为我们是狂人。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坚 持自己是对的就做下去。冤枉、误解在网络中是很正常的。我自己觉得,脸皮子倒真是越练越厚了。”

      彼时的马云,依然不太有名,也不太有钱,甚至不太主流。不过,这年7月出版的《福布斯》杂志全球版将马云作为封面人物报道,在该刊报道中,马云的阿里 巴巴还是一只小得可怜的小虾米。马云在当时说:“我要带领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而我的商业会是全球每年68兆亿进出口零售额的主要入门网站。”这份狂妄在当时让他有了“狂人”的称号。

      尽管外表张狂,但马云内心清醒异常,在他内心有一种“长征”的心态,在2001年回答网友提问时,他认为电子商务可能要花10年、20年才能成功, “在这个长征里,只有你的心很坚定,眼界很开阔,才能把高兴和不高兴的事看轻;只有把钱看轻,才能赚到大钱;只有给别人带来价值,才能赚到钱。”

      剖析阿里巴巴的成长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马云类似的清醒之词,他的不少战略思想,更是深受毛泽东军事思想影响,在阿里巴巴与eBay之战中,马云采取的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

      “大海中的鲨鱼”,曾经是马云对eBay的比喻,而自己,则比拟为“长江中的扬子鳄”。在2003年淘宝全体员工大会上他发表讲话:“现在敌人已经采 取行动,要将我们扼杀在摇篮里,我们一定要想出其他的办法。世界上不是只有一条路通向罗马。毛主席能想出农村包围城市这样创造性的军事理论,我们也可以拿 来用一用。eBay不是控制了大城市吗?我们就到农村去,到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地方去壮大自己。”

      除了学习毛泽东军事谋略外,马云在公司管理词汇里,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经验,2001年到2003年,在阿里巴巴最为艰难也最为关键的三年内,马云就曾以“延安整风运动”式的运动来统一价值观、统一理想。

      阿里巴巴做的第一次“整风运动”可以追溯到2001年,“我们觉得当时互联网已经进入冬季,每个人对互联网走势怎么样,红旗能够扛多久都很疑惑,我们 公司迷惘得一塌糊涂。”同时,马云还推出了一系列内部培训,这些培训的名称则来自抗日战争年代。“抗日军政大学”用来提高干部团队的管理能力,“南泥湾开 荒”则是培养销售人员面对客户应有的观念、方法和技巧。

      现在来看,客观地说马云的整风运动是阿里巴巴历史上的转折点,面对员工们“红旗还能扛多久”的疑问,通过整风运动,阿里巴巴统一了管理层的思想,并确立了三大目标:做80年持续发展的企业;成为世界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都要用阿里巴巴。

      要想在阿里巴巴做事,每天的工作就得围绕这三大目标进行。“如果认为我们是疯子请你离开,如果你专等上市请你离开,如果你带着不利于公司的个人目的请你离开,如果你心浮气躁,请你离开。”马云在2003年曾如是说。

      马云显然对“整风运动”的成果颇为得意,后来阿里巴巴投资上百万元成立名为“军政大学”的培训班,从员工队伍中找到那些符合要求的干部,请专家培训这些管理人才,其目的在于在价值观和使命感的支持下,不断培养出能打硬仗的正规军。

      除了价值观,还是价值观

      偏“中央集权”式的管理,是如今的阿里巴巴公司给人的印象。在架构上,阿里形成了一个以马云为核心的权力金字塔。马云之下是以陆兆禧、彭蕾、曾鸣等为 首的管理执行委员会,陆兆禧管辖下的各个事业部负责人组成第三管理梯队,再往下是阿里几十个副总裁,副总裁之下是中层和员工。

      在阿里巴巴,马云的影子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所倡导的价值观,既是最好的兴奋剂,也是最好的疗伤药。“马云的很多内部讲话都能让阿里的价值观原 地满血复活,另外马云很铁腕,所以阿里的价值观很明晰,且贯穿着阿里整个发展之路。”阿里系的一位人士和时代周报谈起。

      BAT三巨头早已经互相杀入对方阵地,移动互联时代,抢成一团。大战之外,零星战役不断,但这次阿里巴巴“来往”的推出,意义不同。“来往”,直接杀向腾讯的核心地带:即时通讯,这是腾讯的根本。当年3Q大战爆发,就是因为360冲击了QQ核心业务。

      “来往”,或许成为马云VS马化腾,成为“阿Q(阿里-腾讯)战争”的起点。未来,阿里巴巴可能还将进入游戏行业,冲击腾讯的金矿。

      移动互联时代,机会无限,阿里巴巴野心也不小,但要想在通讯和游戏领域成功,阿里巴巴的电商基因或许是最大障碍。但换个角度来看,阿里巴巴如何能把两者结合得更好,玩出更创新的想法,也许会变成优势。

      由马云助理陈伟撰写的《马云内部讲话》一书在2010年由红旗出版社出版。该书多次出现马云对价值观的强调,在2007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马云提 到,“我看我们价值观提得少了,特别是干部的价值观提得少了……我觉得我们的干部更多地把价值观作为考核员工的工具,而不是检查思想的东西。价值观不是真 正从心里面出来的。”

      随着阿里巴巴层级增多、跨区域发展成为趋势的情况下,为了在一线员工中保证价值观的传承,马云从中国共产党的管理哲学中借鉴了一个方法,那就是“政委体系”。

      “政委”,在阿里的组织结构上有三层分布,最基层的称为“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往上一层是与高级区域经理搭档;再往上直接到了阿里巴巴网站的人力资源总监。

      马云对阿里的军事思维嫁接并不仅限于“政委体系”。2006年8月,阿里巴巴还首设参谋部,时任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曾鸣出任参谋部资深副总裁。 2007年马云在第四届网商大会上如是说,“我最近想到战略的问题,人类历史的长河很长,但是战略很短,要三个月一检查,一个月一回顾,一年一微调,三年 才能看到结果。今年检查明年的战略,那不是战略,那是战术,所以我们每天都要去看电子商务的发展。”

      金庸小说也为马云提供灵感,比如在企业文化上,马云就提出了“六脉神剑”—客户、拥抱变化、团队合作、激情、诚信、敬业。在每季度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其中50%考核的是价值观,员工的加薪和升迁直接取决于此。针对高管,阿里巴巴还设有组织部,定期进行高管讲座。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在文化上还有一整套的形式体系:员工的花名、帮派/家族积分榜、倒立墙、革命圣地般的湖畔花园、“遵义会议”、鸡毛信、飞鸽传书、作战室、阿里学院等。

      在这个帝国中,甚至还有廉政部门的存在,这在民企中颇为罕见。2012年,阿里巴巴设立了首席风险官,负责维持阿里的秩序,监管腐败,执行规则。

      而近期,马云开始“从土变洋”,过去一年中,阿里内部研究了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大革命,他还带着团队在外地开了三天会,专门学习讨论美国《独立宣言》。据说,马云还要在内部拟定出一个类似《独立宣言》的纲领,目前仍在起草中。

      如今,马云是阿里巴巴的舵手和精神导师,他对企业的掌控力甚至不需要靠股权来支撑,而是通过价值观的传导来实现,而这种价值观文化也体现出了影子般的控制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今年10月,阿里巴巴推出社交工具“来往”,为推广“来往”,马云要求内部员工,11月底前,“来往”好友数不应少于100人,否则无望取得年终奖。

      在内部邮件中,马云措辞强硬,“谁不参与,谁就不该待在这公司里。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可以做的事,这不是战略,这是阿里人在无线时代争取生存权利的努力”。

      入世?出世?

      按照流行的星座理论,天秤座的马云被认为追求平衡,有利于公司治理。可能是因为明白打天下和治天下不同,洞悉国内用户特性的他总展现出多元而多变的性格,善忍、善口才、善利用规则也善出奇制胜。

      在过去数年间,喜欢说话的马云选择了韬光养晦,按照阿里巴巴与马云自己不成文的规定,阿里巴巴B2B业务在2007年上市之后就不再接受媒体访问。

      整个2012年,马云只接受了两家媒体的采访,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马云说自己已不再插手日常管理,“两个多月没有经过办公室,回的邮件也越来越少,100封中大概只回一两封”。

      马云近几年从视野到行迹非常开阔,“如果创始人不能离开公司,这家公司是不健康的。没人能够绑架一家公司,公司也不应该被任何人所绑架。一家公司应该 由一代代年轻人、优秀的人去经营。”马云如是说,这和他之前的事事亲力亲为形成对比。2011年,阿里巴巴内部开设了名为“风清扬”的培训班,旨在培养第 三代领导人。风清扬,是来自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位隐士高人,在阿里,这是马云的花名。

      2008年10月,马云与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有过一次对话。40年间创办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稻盛和夫,十年前皈依佛门,其经营哲学被日本企业界奉为圭臬。

      马云在当时坦言,自己的经营哲学分三个阶段,“从开始学习创业到开始学习企业经营、发展,到去年开始特别是今年我对人的兴趣越来越大,所以一有空我也去学习道家哲学、佛家思想。可能我们都走过了这样一个阶段,但是稻盛先生的境界比我高多了,我现在需要导师。”

      当时,马云向盛田昭夫请教的是灵魂问题:企业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发展到最后到底为了什么?这是当时他在反复思考的问题。

      或许正是从这年起,“需要导师”的马云往后退了一大步,开始了对人的研究。这年夏天,马云离开杭州在重庆北白云观进行了三天的禁语训练,此外,马云还 学习儒家、佛教的文化,他还迷上了打太极拳,甚至曾专门到河南的陈家沟去寻找陈氏太极拳的传人,还与李连杰一起成立一家公司来推广太极拳。

      马云如此推崇太极,阿里系的一位前高管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无论是讨论业务还是吃饭闲聊,他都喜欢用“太极”作例,“内部开会时,马云绕着会议室桌子一圈,边打着太极边讲话,抑或总结点评,看似闲庭信步,但思维极其清晰。”

      “马云是让公关很放心的人,说话滴水不漏,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很重视公关的人,阿里巴巴拥有互联网最强公关系统。”前述人士称,某种程度而言,阿里的传承有道家色彩,刚柔并济,无成势,无成形。

      “我觉得太极拳带给我最大的是哲学上的思考。阴和阳,物极必反,什么时候该收,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化,什么时候该聚……我从太极拳看到道家思 想,再从道家思想看到佛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再通过学习明白整个基督教的管理思想。在这里面,假如我能从中国文化的源泉,能从这里面诞生出我们的管理哲学思 想,那这个公司才能持久,才能进入世界级。”2012年,马云在接受《时尚先生》采访中如是说。

      他喜欢太极里的三个字:定、随、舍。“定即是看清自己和将来的趋势,不管发生任何事情,都要镇定面对;随,只有自己有实力的时候,才能懂得怎么去跟随别人;舍能让人看清自己,只有知道自己要什么,才能知道要放弃什么。”

      2013年5月10日,淘宝十周年大会上,马云宣布辞任CEO,他引用《道德经》第七章中的话:“功成名逐身退,天之道。”

      这天夜里的庆祝大会上,马云穿着七分裤出场,戴大镜框眼镜、黑色小礼帽,演唱了《我爱你中国》,并背诵了一首毛泽东的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尽管如此,没人相信马云真的会从江湖隐退,他的演出,可能才渐入高潮。

  2. 韩生说道:

    他导师,我们的院长至今都跟我们说一个故事。第一次听到的时候他刚毕业,觉得他傻。
    他毕业那年科研非常优秀,导师希望他留校,并给予额外的高待遇。
    导师说,你老婆在投行,你这辈子也不可能比老婆赚的多了,不如跟着我们做科研,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他拒绝了,理由是,不能再让老婆受苦了。说什么都不能让老婆再受苦了。

    这次是第一次见到真人,他准备投资学弟的项目,支持我们研究所博士生创业。他争取到他的投资者同意他投资一些新颖项目。跟他一起聊天,深深明白他不成功谁成功,谈个项目还要跟老婆打电话秀恩爱。他很舍得给别人钱和股权,据说跟他合作的人都很满意,他的队伍凝聚力非常好。他教我们这些从未谋面的师弟如何拉投资,如何管理,如何分配股权,如何赚钱。他怎么经营公司,未来怎么规划,头头是道。他在改变我们的思想,回过头来改变研究所的教学风格。

    师兄的一个特点是在他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就愿意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情。从来不做小格局的事情,不计较小事情来来去去。永远诚恳,永远坚持,永远考虑共赢。而那时候他什么都没有啊!等他想要的时候,什么都来了。

    优秀的人身上真的有光芒。马云肯定比师兄厉害多多多了。

    1、马化腾 他是足够稳重、有危机感、有大局观的一个人。马云可以做出一个和腾讯一样强大的企业说明了马云本身也是一个相当稳重、有危机感、有大局观的人。在这些方面不会差。
    2、李彦宏 他是一个足够专注的人,有很前沿的科技眼光的人。马云虽不懂技术,但足够的尊重技术,阿里虽本称为更多的注重运营,但不可否认阿里的大流量并发处理技术在世界都是前列的。看看双十一、安全保护和支付宝就能看出来了。说明马云缺技术知识,但不缺技术眼光。
    3、刘强东 他是一个很有强势的领导,很有执行力的,很有魅力,当初一个摆摊的做出今天的京东,而且面对的是阿里这样的强悍的企业。马云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不得不说马云也是一个很有执行力,很有魅力的领导者。
    4、政** 面对这个无形胜有形的对手,马云的阿里在一次次的各种事件中、金融颠覆中,依然保持着平稳着地的姿态,不得不说,情商不错,处理的关系很好。

    再从他的周围的人才来说:
    1、阿里高层中变动的非常少。能吸引蔡崇信、张勇、彭蕾、王帅、王坚等人,说明了马云非常懂得利益分配。
    2、阿里人才济济………………
    3、中国商圈中,无论是浙商还是各种企业家协会和圈子,都有他的身影。
    4、连娱乐圈都没有逃过他的影响力。

    除了势力外,的确是魅力可言的。

  3. 像个啥碧说道:

    倒灶,出洋相了,原文出处不记得了,很久以前我是自己誊写下来的,看到还切题就搬运过来了。

    如果马云天生一副贵相,哪怕脸上露出一点蛛丝马迹,我很可能就会开始另一段人生。

    第一次见马云呢,觉得此人很像猴子,又瘦又小,动作幅度还大。那是1995年,我在报社做记者,报社领导都是从驻英国、法国的机构回来的 ,对互联网无比热爱。

    马云也是那一年来北京,没有头绪的乱闯。他做的“中国黄页”要走在互联网上发布企业信息,当时属于对外,宣传,必须经外宣办同意。就这样,马云闯进了我的顶头上司的视线。

    我的上司一看是做互联网的,立马热情洋溢,,利用他的关系,带着马云去敲外宣办、统计局和信息中心的大门,但是铩羽而归。于是,我的上司要我马上为马云写一篇报道,篇幅要大一些。

    我写了一整版,题目叫“点开黄页,走进马云”。后来有人写马云传记时提到此事,给我打电话问:“当年那个记者是你吗?”我说只是同名同姓。”不是谦虚,而是,实在不好意思。现在怎么说马云都不为过,但那个时候马云只是打赤脚的马云."

    那时马云少不了娶我上司家。他不好意思空手,就在肯德基买一个汉堡,送给上司女儿。采访马云的那顿饭是我买的单。当了十年记者,我极少请人,所以印象很深。

    在做记者之前,我做过两年记者,还在海外转过一圈,对马云做的事是有共鸣的。知道在外贸这个隔山买牛的行业中,人和牛的信息都很重要。找对了人和牛,就意味着订单,意味着差价和利润。当时马云急于要有营业收入,实行以省,市为单位的代理制,门槛很低,每年只要球做出2万的营业额。不过,尽管常有呢做生意的冲动,但看着马云一点也不福贵的样子,我没有动心。

    马云告诉我,他辞去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公职,投入了5万,还把家里的家居贡献出来办公。这样的执着,其实远比长相和富贵的联系更紧密。这也是马云大富大贵后,我才看清的道理。

    再见马云是2000年前后,在商务部的大楼内。当时他带着几个从杭州到北京,为商务部做官网 的改进。这时马云在业内已经积累了一些名气,但他还是那副打工者的艰辛模样,而我是吃喝不愁的记者,心中不免有一些得意——幸亏当年没有跟着他去做黄页。

    后来互联网泡沫破灭,马云反而火了。他在我们报纸上做起专栏,发表一些人生感悟。这是一投入 少、见见效快递 的宣传方式,我才意识到,此人原来很精。后来马云融到了资。

    最后一次见马云是在清华的一次会议上。当时马云有了名气,但还没有和雅虎合作,距离淘宝成立还有两三年时间。我在会场休息室见到了马云,他邀请我去参加杭州的西湖论剑。我从来就缺少武侠情节,尽管“西湖论剑”谈的是IT界的事,但这样的名称让我不敢兴趣。他用手勾着我的脖子,影人侧目,我也挺不自在的。这个动作让我相信马云将止步于此,发不了财,因为他太没有富人之态。

    现在,在想不起马云的时候,我还是坚信吗,面相的相信人的富贵一定会挂像。但是一看到报纸上的马云,我这个信条就被推翻了。

  4. 拜年剑法说道:

    个人魅力和战略眼光。
    一、个人魅力:马云在大学时就是风云人物,经常在学校组织各种学生活动啥的。因为在西子湖畔找老外练了几年英语。在大学学的也是英语。毕业后成为了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老师(他的同学都去的是中学),上课常常爆满。因为他是口语化和场景化教学(类似于新东方的教学方法,我都觉得俞老师是不是学了马云的,哈哈)。演说方面有很强的信服力。看看他的助理陈伟写的《这还是马云》,就知道马云的个人魅力有多强了。什么金庸、冯小刚、李一啥的都能深交。
    二、战略眼光:看到外贸外语需求,组织电子工业学院的外贸退休老师建立海博翻译社,去美国看到没有中国的网站创建中国黄页。从外经贸部回来知道中小企业的发展前途,就搞个B2B。看看王利芬的《穿布鞋的马云》。可以知道马云的战略布局和组织建设能力是超强的。现在都说什么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阿里的运营,都是最牛的。

  5. 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更强大——尼采说道:

    赛艾姆的这种塑像神态持续了半小时,空灵缥缈的“认识自我”,仿佛给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灵魂秘密的奇异、升华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满了理性之光。他平静地启动双唇,自言自语地说:“嗯!从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仑、维克多·雨果两位不也是这般吗?我的前额不宽,天庭欠圆,可苏格拉底和斯宾诺莎也是如此;我承认我是秃顶,这并不寒碜,因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亚与我为伴;我的鹰鼻弯长,如同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的一样;我的双眼凹陷,使徒保罗和哲人尼采亦是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与汉尼拔和马克·安东尼齐肩。
    “不错,我的身体是有缺陷,但要注意,这是伟大的思想家们的共同特点。更奇怪的是,我与巴尔扎克一样,阅读写作时,咖啡壶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尔斯泰一样,愿意与粗俗的民众交际攀谈;有时我三四天不洗手脸,贝多芬、惠特曼亦有这一习惯;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马娄和诺亚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饮使巴夏酋长和亚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赛艾姆用肮脏的指尖点了点脑门,继续发言:“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在。我拥有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伟人们的种种品质。一位拥有这么多伟大品质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的。
    ……
    ……
    ……
    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这位赛艾姆穿着他那肮脏的衣服倒卧在乱七八糟的床上,进入了鼾声如雷的梦乡。
    关于乔布斯,特别喜欢他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演讲,大多数人看完只记得他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但在我看来,他传达的内容远远非这一句所能概括,我看了好多遍.

    .他讲了三个故事.

    1.关于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
    他回忆了从他出生,被领养,到上大学,再到后来做下退学的决定,然后去修他喜欢的课程。这个抉择对他来说毫无疑问是艰难的,他失去了他的宿舍,只能在朋友房间的地板睡觉,他去捡5美分的 可乐瓶子,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在星期天晚上走上7英里的路也只是为了吃上这周唯一一顿好一点的饭。

    他追随了自己的内心,而这个过程伴随着很多苦,然而这只是过程,不是终点。

    他说:“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 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 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 later on”——时间,让他追随自我的过程中所受的苦变得值得。

    他给了一个例子:在他退学之后去上了书法课,体会到了融合在那些美术字之间科学难以捕捉的艺术的美妙,但在当时看来,这些似乎没有什么应用的价值。然而在十年之后,当他们在设计第一台Mac的时候,他把他当时学的那些艺术字都设计进了Mac,而如果不是Windows照搬了Mac这些,那么现在个人电脑上就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美妙的字体了。这时候当他回首往事,将过去串联起来,一切都变得豁然开朗。

    我们大多数人很多时候无法做到的就是坚持自己的内心,我们会向阻碍低头,向现实妥协,但是他的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勇气、信念、生活,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段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联起来,你的人生会因为这些选择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2.关于爱与失去。
    大多数人知道他20岁就创立了苹果,也知道他快30岁的时候却被苹果炒了鱿鱼,而且是被他请来的人赶走的,那句“你要跟我去改变世界 还是卖一辈子的糖水”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不得不承认,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当然,这也算是他咎由自取(他的脾气,他的控制欲…)。

    失去了苹果,然而,对苹果的热爱还在,对他所做的事情的热情并未失去,这是他的支撑所在。于是他在接下来的5年内,创立了Next和成立了Pixar,再后来回到了苹果。

    其实他想表达的是,你的工作会占据你人生很大的一部分,你必须把你的时间奉献给你所热爱的事物而不要把生命浪费在不喜欢的工作之上。即使这过程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但不要失去信心,你的坚持会让一切峰回路转。

    如果你还未找到,“Keep looking,don’t settle”.

    3.关于死亡。
    他说他17岁的时候,读到了一句话:"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从此他每天早晨都会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当答案连续多次被否定的时候,他就会做出改变。

    所有的荣誉,骄傲,所有对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变得一文不值,“记住你即将死去”这句箴言,让他跳过了这些虚的东西,看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做出一些更正确的决定。

    他举了他得癌症后来治愈的例子(最后他还是复发而去了),告诫人们: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 所以不要将他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

    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

    不要被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真正的内心的声音。

    还有最重要的是, 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最后的最后,才以此结尾: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喜欢这个演讲的原因在于,他的总结都是源于最真实的经历,他没有告诉你要怎么才能成功,没有给你灌鸡汤,没有废话,而是传达一种认真,一种热爱,一种执着,一种个性,一种追随我心的勇气,一种对内心真实的自我的探索。

  6. 读书猫说道:

    大众看待成功人士普遍存在误区,统计学里将这类因结果导致错误认知的情况,称为“幸存者偏差”。

    有个事例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幸存者偏差”:
    二战时,美英对德国展开大轰炸,但空军损失惨重。专家检查了幸存的飞机,发现机腹都伤痕累累,于是建议:机腹极易受攻击,应加强防护。但一位统计学家认为:应加强防护的是机翼!因为能幸运返航的飞机,机翼都完好无损;这说明,被击中机翼的飞机都坠落了。事实证明,后者才是对的。

    同理,成功人士值得我们学习,但不能盲目学习。他们之所以“幸存”,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正面因子(机翼),而非拿反面事例当励志人生(机腹)。例如,你不能因为比尔盖茨辍学创业,而你也去辍学;你不能学乔布斯拿任性偏执当个性……这样你只会破罐破摔,越来越差。

    90后想学什么呢,是发财致富,还是创造一番大事业,还是单纯对财富名声的欲望?

    发大财创造大事业,是很复杂。个人努力是要的,不过运气机遇也很重要。知乎的90后很多都觉的只要有本事一切都不是问题。那我这里有个问题想问90后,为什么大老板大官都这么迷信。西方有句话说百万富翁不一定信占星术,但亿万富翁一定信。努力学习一定会有所收获,但努力创业可能会欠一屁股债。

    对财富名声的欲望还是要算了。少看一点鸡汤,找正常的嗜好吧。

    中国人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对一个人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接受。
    对名人,我们是不可能有全面的了解。名人的一些看法可能有局限性。听了觉的有道理,更要用现实检验是对是错。有些是适合马云乔布斯,但不适合你;有些适合以前,但不适合现在;有些是很对,但你做不到。借鉴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方式。

    那些被本人或者其它人宣传的成功经验,不一定是真正的成功经验。人类是一台巨大的向后看的机器,很多时候我们在事情发生后再回过头来寻找所谓因果关系,却没有意识到我们找到的可能不是真正的因果。尤其是现在对名人的成功经验往往过度简化,现实中成功是许多复杂要素结合的结果。

    2 成功要运气,很多人事后故意忽略,搞得好像自己顶天立地似的。你不一定能遇上沃茨尼亚科这种geek,也不一定能在合适的时间碰上孙正义这种金主。

    3 有些黑手你不一定做得出来。Jobs喜欢把别人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支付宝以前的总裁是刑警大队出身,用完了就扔了,还有那个股权转移事件。

    我觉得,他们一些成功总结,作为鸡汤,可以适度借鉴,但不要全信。说难听点,觉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达不到他们水平,更谈不上讨论运气和黑手了。
    但更值得看的恐怕是教训,就是他们搞砸了什么。成功不可复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但错误往往都是类似的。用排除法,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

    况且90后看到的马云、乔布斯往往都是媒体包装起来的。马云能成功靠的是一个绝妙的想法,我只要有一个极好的点子,创个业就能成为大富翁。知乎上就有人提这种问题,我有一个好的想法能撬动上亿市场,怎么拉到风投的资金blabla。你真的深挖过他们的成长故事吗,他们遇到的挫折、坎坷,为成长所做的积累。他们本身素质、能力远超常人,创业之前他们就已经成长为同龄人中的优秀人才。真就靠一个点子早不知道死哪去了。

    不少人学习这样的优秀人物,很容易变成对他们语气和性格的简单模仿。比如,学习马云说话的狂妄,学习乔布斯的任性、粗鲁。这样一来,不仅本事没长,反倒添了毛病。

    踏踏实实地生活吧,看看自己周围真实的成长故事,他们是怎么在现有环境里脱颖而出的。借鉴一下,想想自己怎么在现有基础上向上提高。不要整天被媒体搞得晕头转向,活在各种虚幻的概念里。

  7. 赛博鲁斯说道:

    马总的众多名言我都没记住,除了某次他参加一个电影发布会时分享的一个他还在创业时期经常会和同事间念叨的一个口头禅。

    情景再现我猜大概是这样:
    员工A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完成原定的任务,跟马总汇报工作的时候支支吾吾:“马总啊,这个任务时间给得太少了啊,预算刚开始的时候以为够现在觉得完全不够啊…”然后继续各种绕就是不承认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没有如期完成任务。(这种情况在工作中真的太tmd容易碰到了)
    接过马总实在听不下去了,直接回他:“so,what?so 他妈 what?”
    配上马总当时复述这句话时得表情,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你面前的这个男人的“执行力”该是多么的强大。

    成功从来都不大会被复制,与其羡慕那些成功过的人,不如先好好的审视下自己还缺些什么,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再去他们身上挖掘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ps:那次发布会就是马云和周星驰的一个类似座谈会还是发布会的一个录制节目,他们俩好像就那么一次正式的公开面谈过,网上搜搜应该很容易搜到。那次节目让我对马云和周星驰都有了新的认识。

    “有些事,只要去做,总会有收获”

    可惜的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没有能够坚持到“收获”那一刻就因为种种借口半途而废了。

    假以时日,垂垂老矣,坐在地上仰望知乎大V们的神奇经历,满眼泪光……

    执行力,大概就是缺这个东西吧。

    有人说,我做了,万一没收获呢?

    有句话叫“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大多数人,自身的努力程度,还远未到拼天命(赋)的时候。

    有人又要说,我真的很努力了,还是这么个结果,早知道就不玩了。

    还有句话,“一命二运三风水”,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命运的安排不可忽视。实在没外挂可开,就老老实实演个前传为子孙打基础吧。

    “有些事,只要去做,总会有收获”

  8. 仲公子说道:

    乔布斯教会了我们什么?
    Iphone早已不是装逼的工具,还记得iphone5s上市的时候人们通宵排队的壮观景象吗?一个手机产品,它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基础功能,果粉们赋予iphone一种独特的文化,而在这背后真正的王者——乔布斯,以其个人魔力吸引着年轻人追随。
    Chapter 1 人性比技术更重要
    乔布斯说,他用了半辈子时间充分意识到人才的价值,一流的员工的生产力、创造力最为惊人,正是以下几大用人法则,让乔布斯打造了一支顶尖团队。
    1. 选错人就会满盘皆输
    乔布斯在面试应聘者时,必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来这里”,他要的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从中判断此人是否有激情以及对抗压力的能力。
    2. 故意刁难面试者
    面试过程中,乔布斯喜欢刁难面试者,令他们心烦意乱,因为他们应对批评以及对压力的反应非常重要。只有敢于据理力争的人才能通过面试。
    3. 在苹果的工作独一无二
    乔布斯一直认为,在苹果能做到事情,在别的地方绝对做不到。麦金塔电脑小组一位成员曾经豪情万丈说:“我们是一群特立独行,反叛世俗的人,我们的目标是推陈出新,震惊世上所有的人”。
    4. 开出不合格的人
    苹果是精英者的天下,在苛刻的乔布斯眼里,任何不合格的人都会立马被开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打造一直精益求精的队伍。
    5. 潜力是被逼出来的
    乔布斯常常以不合理甚至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强加在员工的身上,以挑战他们的潜力,缺乏自信的人往往被吓跑,而具有高超毅力的人,才会获得成长。
    6. 挑衅是一种强大的煽动力
    乔布斯为了说服可口可乐总裁跳槽苹果,说出了一句商业史上最有煽动力的话:“你想要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改变世界?”
    7. 对付顶尖人才只有更极端
    顶尖人才的想法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但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快速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且拷问细节。
    8. 帮助员工快速行动
    乔布斯为了吸纳一位程序工程师,果断地拔掉了了电脑的插头来帮助他做出决定。
    9. 马拉松式的周一例会
    每周一苹果公司都会回顾整个公司运营情况,为了让公司员工了解公司的方方面面——充分放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