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OMO将引发中国经济新风暴 经济学人TheEconomist专栏

“未来世界即将迎来‘OMO’(Online-Merge-Offline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时代,而中国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将有望在全球范围内首先实现OMO。”

11月22日,创新工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在“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杂志的 The World in 2018 特辑发表专栏文章,结合出行、零售、教育等领域,描述了OMO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李开复

在过去三年,移动支付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培育了摩拜、滴滴、美团等公司。之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传感器、计算机视觉感知逐步穿透实体世界,将把汽车、商店、商场、诊所和学校等现实世界的场景和行为实时数据化,自此,数据世界和实体世界将完全整合。

当然,在从中获益、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

以下是文章译文,由创新工场翻译,已获版权方授权。

两年前,早上当我从北京的办公室里往下看,看到的是车水马龙,拥堵非常严重。而今天我再往下看的时候,却是来去匆匆的橘黄色自行车,这就是现在的上班族骑的“智能”自行车。如今, “智能”自行车正在悄悄改变中国繁华城区早晚高峰时的景象。

“智能”自行车的代表品牌——摩拜单车,是创新工场所投资的一家企业,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每天2500万的骑行量。这些都在显示,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我们将迎来一场有力的变革:线上与线下的界限被消除。

这些单车并不是北京早期黑白照片中那些生锈破旧的自行车,而是装上了太阳能全球定位系统、加速器、蓝牙和热探测器的智能体。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就能激活车上的近场通讯和麦克风。注册骑行也很简单,用手机支付押金后,摩拜单车上的智能锁就会自动打开。

在骑行过程中,各种传感器会把用户的移动坐标和其他数据传输到云计算服务器。每天,中国大城市的数百万摩拜单车会产生20T的数据,并反馈到云服务器上,从而将人、自行车、道路和目的地连接起来,构成了全球最大的“物联网”网络。摩拜单车服务器采用人工智能来分析交通状况并平衡供需关系,从而实现效率最大化。

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界“OMO”(线上与线下融合)。四个因素将助力OMO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大规模应用、流畅的支付系统、质优价廉的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在所有这些领域,中国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并且未来将有望首先实现OMO。

中国现在有7.31亿智能手机用户,这些智能手机上都配置有全球定位系统和传感器。在这7.31亿用户当中,70%的人在购物时,会使用移动支付取代信用卡或者现金付款。流畅的电子付款几乎是实时到账,通常不收取手续费,而且不限制最低购买量。此外,不像银行卡只能用于个人对企业转账,移动支付可以实现个人对个人转账。

在过去的三年里,这种购物方式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暴。除摩拜单车外,便捷的移动支付系统还为滴滴、美团和许多其他新兴企业铺平了道路。其中滴滴相当于中国的优步,美团每天有1000万的外卖订单量。现在这些都在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在未来,我们日常使用的工具中将更普遍地安装传感器,从而产生更多的数据。这些传感器可以捕捉个人地理位置、动向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服务器。这些信息与在线数据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分析,将为众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场变革。

F5未来商店也是创新工场投资的一家企业。这是一家自动化商店,总部位于广州。目前,“自动化商店”正在呈现另一片OMO发展蓝图。F5未来商店出售普通便利店中的各种热卖单品,包括热餐。

跟亚马逊无人超市Amazon Go的模式类似,F5未来商店从备餐到结账都通过机器实现了全程自动化,但F5抢先一步,首先实现了规模化和盈利。未来,这些商店都会装上传感器,识别客户的身份、动向、行为甚至是意图,就像用户浏览电子商务网站信息一样,实现无缝跟踪。

最后一个例子是教育行业。语言学习在中国十分盛行,未来的语言学习将会把外籍老师、本地助教、自动化软件和自动化硬件连接起来:由外籍老师负责远程授课,本地助教负责活跃气氛,自动化软件负责纠正发音,自动化硬件负责作业和测试评分。通过对VIPKID、盒子鱼以及七天教育的投资,我们已经帮助他们在中国的学校和培训中心实现了这种模式。

一旦在汽车、商店、商场、诊所和学校里安装更多的传感器,那些能获取数据的企业就能够知道并追踪消费者的行为,甚至获取的数据比通过跟踪在线信息获取的还要多。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知道一个人选了和买了哪些东西,或者又把哪些商品放回了货架;并能够获知用户是否感冒发烧或者是否在楼梯间摔倒;以及他们要去哪里,并推断他们可能会做什么(例如午餐会议、就诊、回家等)。

下一步,服务方将会实现线下与线上数据融合,提供精准的客户推荐,提升店内服务,并实现供应链自动化和即时库存管理。

未来OMO和人工智能将推动消除线上与线下数据的区分,我们能够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在这个全新的融合世界中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更多李开复文章:www.yangfenzi.com/tag/likaifu

本文英文版刊于The Economist出版的The World in 2018。《财经》杂志将在2018年2月独家出版The World in 2018中文版《世界2018》。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经济学人:数字化程度低导致中国企业效率差

➤ 百度李彦宏:PC结束、移动互联爆发,中国经济未来有两种可能

➤ 阿里巴巴高红冰:互联网发力经济,中国比美国更有机会

➤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新引擎,包括云网端 大数据 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 新指标、新角度,搜索引擎百度通过网络数据聚焦中国经济

➤ 除了度秘,百度世界还发布了脸优、百连和“糯米+”O2O生态战略

➤ 国美控股集团CEO杜鹃:重新定义零售|关于黄光裕 家庭 股权之争

➤ 数字经济:马云、郭台铭、金建杭、沈南鹏如何看互联网脱虚向实?

李开复

英文原文:

Meet OMO sapiens

Two years ago, the morning view from my office in northern Beijing was a snaking traffic jam of cars. Today I look down to see a rush of orange and yellow bicycles, as commuters have leapt onto the “smart” bicycles that are reshaping rush hour in China’s busiest cities. In less than a year Mobike (in which my venture fund invested ) has reached 25m rides per day. That illustrates another force that will be vastly more transformative in 2018: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worlds are being erased.

These bikes are not the rusty clunkers you may have seen in old black-and-white photos of China’s capital. They are equipped with solar-powered GPS, accelerator, Bluetooth and a thermos detector. Both NF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s) and microphones are activated by smartphone. To sign up to ride, you make a digital payment from your phone, and the bike’s smart lock automatically opens.

As you cycle around the city, the various sensors transmit your moving co-ordinates and other data to a cloud-based server. Each day, millions of cyclists peddling around Chinese megacities generate 20 terabytes of data, which feed back into Mobike’s cloud servers— connecting people, bikes, roads and destinations as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internet of things” networks. Mobike’s servers u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o analyse traffic patterns and to balance supply and demand, maximising usage and alerting the company to any problems.

I call this futuristic but imminent world “OMO” (online merges with offline). Four factors are enabling the arrival of OMO: rapid smartphone uptake, frictionless payment systems, cheaper and better sensors, and advances in AI. In each of these areas, China is moving extraordinarily fast, and is poised to see the OMO future first.

China now has 731m people wielding smartphones, all equipped with GPS and other sensors. Some 70% of them use their phones for digital payments, in lieu of credit card or cash. This frictionless digital payment is nearly instantaneous, usually zero-fee, requires no minimum purchase and can be used person-to-person (not only person-to- business, like credit card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this new way of buying things has taken the Chinese economy by storm. Easy digital payment systems have paved the way for not just Mobike, but also Didi (the Uber of China), Meituan (delivering over 10m take-out meals per day) and many other new companies. Many of these are now also expanding internationally.

In the year ahead, more sensors will be added to more tools of daily life, all generating more data. “Facts”, such as a person’s location, movements and even identity, are beginning to be captured by these sensors and transmitted online. The information will be combined with online data and analysed by AI, transforming the future of many industries.

“Autonomous stores”, such as the F5 Future Store (in which my fund also invested) with headquarters in Guangzhou, are devoloping another blueprint for OMO. F5 sells popular items common in regular convenience stores, including hot meals. Like Amazon Go, F5 is fully autonomous (done by machine), from meal preparation to check-out. But in a step ahead of Amazon Go, F5 is scalable and profitable. In the future, these stores will be equipped with sensors that can discern a customer’s identity, movements, behaviour and even intent, as seamlessly as if someone were clicking around an e-commerce website.

A final example is in education.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extremely popular in China, will combine native-speaking teachers lecturing remotely, local assistants keeping the atmosphere fun, autonomous software correcting pronunciation and autonomous hardware grading homework and tests. Our investments in VIPKID, Boxfish and Septnet have already built capabilities into schools and training centres in China.

Brave new world

Once there are more sensors in cars, stores, malls, clinics and schools, those with access to the data will know and track each person’s behaviour even better than when that person is online. It will be possible to know what product someone picked up and bought, or put back on a store shelf; whether they are running a fever or just tripped on a stairwell; and where they went and, by inference, what they probably did (eg, a lunch meeting, a hospital visit, returned home). As a next step, offline and online data can be combined, providing accurate customer recommendations, improving in-store services, automating the supply chain and achieving just-in-time inventory management.

OMO and AI will take us into a future where any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worlds disappears. We will reap great financial benefits, and enjoy unprecedented convenience, but we also need to find ways to protect people’s privacy and safety in this brave new world.

The online and offline worlds will merge, predicts Kai-Fu Lee, CEO of Sinovation Ventures and president of Sinovation Venture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stitute.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 BAT 之后,下一个超级公司将从 OMO (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融合)领域产生。”这是创新工场创始人兼 CEO 李开复对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最新判断。

    2009年,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场,管理超过12亿美金的双币基金,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投资者;今年初,李开复更是创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工程院,并发起“ AI challenger 全球 AI 挑战赛”,深入到人工智能前沿项目的研发和孵化。

    这一年里,李开复对人工智能思考更加深入。他认为,中国将在 AI 时代赶超美国,下一个超级公司将在 OMO 中产生,但创业者不要一开始就喊着颠覆 BAT ,“要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先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

    VC+AI 是未来的投资趋势

    记者:创新工场目前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哪些?

    李开复:工场现阶段专注5个领域:AI&大数据、教育、消费升级、企业服务和文化娱乐。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工场将持续重点投资的方向。

    这几个领域的创业土壤很肥沃,市场空间足够大,未来能成长出独角兽公司;另一方面,这几个领域都能快速跟AI结合,借助AI力量,提升行业效率。

    记者:那可以理解为创新工场是希望通过AI来布局未来产业吗?

    李开复:AI是我们的手段之一,以前大家说互联网+,现在是AI+。AI会给各个产业赋能,短期我们会找到最快发生化学反应的那个领域,比如金融就是AI跟实体经济结合,最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领域,也是商业世界里数据的规范化、自动化程度最好的领域;而教育透过新的技术平台有了跨越地域的崭新应用场景,打破过往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

    记者:创新工场提出的“VC+AI”的概念应该怎么理解?

    李开复:创新工场成立了AI工程院,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有AI研究院的VC机构。整体来说,创新工场希望通过 “VC+AI”的定位,既能看准科技投资趋势,又能为项目公司带来AI价值的赋能。

    无人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证头部、高频供给

    记者:新零售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创新工场也投资了F5未来商店,哪些因素促成了这起投资?

    李开复:F5未来商店作为新型的便利购物渠道,组合了各种机电技术,自动化生产热食,自助扫码付款,自动化反馈运营数据。核心不在黑科技本身,而在于这些技术的组合在营造体验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人效和能效。

    记者:市场上的无人便利店项目,有没有“伪需求”的情况出现?

    李开复:我觉得这个就是见仁见智了。不过,现在很多无人技术,更多聚焦在不用排队结帐,我认为这在便利店行业不是最大的问题。

    便利店服务交互做得再好,但如果顾客就是想吃碗热汤面,你没有,那还不如提供热食的无人便利店,便利店最重要的是保证头部的、高频的供给能够做到位。

    记者:那零售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

    李开复:我们认为未来新零售有几个大的创业机会:新渠道、品类创新、品牌迭代。比如F5未来商店属于渠道创新,不是因为他是无人的,而是从商业的角度,这个公司能以更高的效率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保证一定的水准。

    下一个巨头将从 OMO 领域诞生

    记者:创新工场提出“OMO 时代”,什么是“OMO”?

    李开复:OMO 的意思是Online-Merge-Offline,即线上线下融合。中国正在发生一个以互联网技术驱动为核心的、前所未有的经济结构重构和消费扩张,由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技术,线上和线下会被彻底打通。我的观点是,下一个超级公司会从 OMO 公司里产生。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个判断?

    李开复:在过去,交易场景分线上和线下两种,分别对应电商和实体,是割裂的,都各有缺陷和优势。

    OMO 正好可以将两种体验融合在一起,消弭了线上线下的边界。线下行为被数字化,线上线下流量、体验完全双向交织。对商家来说,OMO 可以降低获客成本,增加坪效,提高供应链效率;对用户来说,多种需求可以被更好的满足,增强了体验感、便捷性,增加了黏性和满意度。

    记者:那 OMO 的市场有多大?

    李开复: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场景有很大的挖掘空间。互联网对线下的渗透目前只有 30%,OMO 将渗透剩下的 70%。所以我认为 BAT 之后,下一个超级公司会从 OMO 领域中产生。

    中国将会在人工智能领域赶超美国

    记者: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目前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李开复:AI 本质上是一个工具。AI 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轮次。一是互联网智能化,即 AI for internet;二是商业智能化;三是实体世界智能化;四是全自动的智能化,就是无人驾驶或者是机器人。从创业的角度来说,目前是第二轮,同时带一些第三和第四轮。

    创新工场厂比较看好“行业经验的商业人才+大数据经验 CTO +聪明的人工智能工程师”组成的复合型团队,他们需要对国情以及行业有深度理解。

    记者:你曾表示“ AI 会加大贫富差距”,对于 AI 时代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如何自保?

    李开复: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包括创造新的职业、价值和社会规范,而不仅仅是重新分配财富。此外,我们需要重新培训教育,确保所有人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

    记者:与美国相比,中国的 AI 产业竞争力如何?

    李开复:中国将在 AI 时代赶超美国。中国 AI 产业在技术、市场、产品、资金和政策5个方面都有更强优势和未来。因为中国的整体思路是大胆尝试,快速迭代,出现问题能快速解决。

    不要刚开始创业就喊着要颠覆BAT

    记者:在你看来年轻人创业会遇到哪些问题?

    李开复:一些大学生认为只要有好点子,能拿到投资,再加上执着、激情、运气,就能成功。但事实上,创业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团队、经验和执行力。

    记者:很多创业者都说能颠覆行业,你接触过的创业者是否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李开复:我希望中国有更多颠覆性的创业者,但他们要有一个自我的认知,对行业判断要有经验。颠覆有更多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用户风险等。创业的时候,一开始就梦想颠覆 BAT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记者:对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李开复:我建议创业者千万不能在第一天就做一个特别大的东西,要做一个特别的切入点,让小批人先爱上你,然后慢慢滚动。

    同题问答

    记者:2017年事业上有何遗憾,有何收获?

    李开复:遗憾很少。现在也比以前更快乐,收获是 OMO 时代的来临。

    记者:一句话寄语2018?

    李开复:希望未来多跟亲人和朋友在一起,这比任何产品都有意义,都更值得投资。

    距离2017年的结束,只剩下最后一个月。

    即将过去一年里,我们已刻意不再提起“资本寒冬”。不断有人乘风而至,也不断有人随风而去。

    2017年,共享成为热门“前缀”。共享单车战局接近尾声,共享充电宝日渐疲惫,ICO在热捧中突遭变故,无人零售短暂登上新风口,就连线上抓娃娃也成为人们争相关注的趋势。

    投资者谨慎又焦虑,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创业者在风口之外积蓄起力量。在线教育终于迎来了大爆发,无人驾驶不再遥远,新鲜面世的手机们也争相使用面部识别。

    创业从未像今天这样浸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在改变与被改变之间,我们正在见证着历史的发生。

    寻找并记录,正是我们的使命。九月,近200位创业者参与了寻找中国创客年度路演,在70余位顶级投资人的考验下,45强脱颖而出。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代的创业者正日趋成熟。

    我们无法预先看到未来,但仍能从顶级企业家和投资人的叙述中,找寻商业与科技的发展脉络。

    12月1日,新京报·寻找中国创客年度特刊《赋能未来》将与你见面。我们专访了著名企业家柳传志、俞敏洪、曹国伟、周鸿祎、张近东、郭为,著名投资人李开复、戴自更、徐小平、熊晓鸽、阎焱、汪潮涌、毛大庆共13位中国创客导师。

    这份特刊里,你会看到他们的投资逻辑、投资理念,和他们对2017年的经验与总结,对2018年的预见与展望。此外,特刊还包括2017年度中国创客45强及2017年度新锐投资机构30强名单。

    12月4日,乌镇创客之夜——寻找中国创客第三季收官之战将隆重举行。届时中国创客导师和80位优秀创投项目创始人,及业内其他著名投资人、企业家参与。由中国创客导师投票评选出的2017年度创客、2017年度新锐机构将在当晚揭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