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陆梦蝶:田野里耕耘书香(美丽中国人·文化传播者)

身有残疾不自弃 乡村书舍已十年

  陆梦蝶和她出版的书。
本报记者 朱 磊摄

我的“田野书舍”,我的写作梦想。我的青春计划,我的快乐理由,我的一切都是新鲜而清新的。因为田野是农民生活的田地,热爱田野的农民热爱生活。我是农民,我爱田野。

——陆梦蝶《偶是农民》

陆梦蝶有双重身份:既是残疾人,也是“田野书舍”的主人。

别小看这家书舍,走过10年的“田野书舍”早已名声在外,成为宁夏银川市永宁县胜利乡陆坊村的“文化地标”。别小看这位残疾人,她的文学梦果实累累,迄今为止已出版了《偶是农民》《梦随蝶舞》《水晶绿》等3本书。今年,短篇小说集《偶是农二代》等5本书也将付印。

由于拆迁,原来的“田野书舍”按下了暂停键,但当地为她另外安排了一块100多平方米的地方,正在装修,升级版“田野书舍”年内就能开门。

“您觉得一个小书舍能改变农村什么?”

“它能够改变很多。”她眼神中的坚韧,与羸弱的身体全不相称。

原本要做小买卖的地方,“田野书舍”开张了

2003年11月,当手写的“田野书舍”门牌贴出的一刹那,陆梦蝶一阵哽咽。

这一刻,距离她卧病在床、丧失行动能力,已经两年。股骨头坏死、瘫痪、左眼失明……病痛已将这位走出农村又回到农村的大学生折磨得不成人形。“这娃废了,白读了那么多书。”闲言闲语不绝于耳。

反复思量,用写作证明自己的存在,成了陆梦蝶心里的“出路”。

为了能让手指动起来,她每天握手1000下,疼得汗流浃背。刚一能握笔,她便开始艰难地爬格子。第一篇文章《小凤仙》发表时,已是半年后。她拿着40元稿费告诉家人,“我要写书,我要看书。”

当时,家里在村头盖了一间小屋,准备让陆梦蝶做点小买卖。她却生出“奇想”——在这个地方开个图书馆,不仅自己看书,也让村里人多亲近文化。“不可能!”父母嗤之以鼻,理由很简单,“看书,还叫农村人吗?”

“斗争”的结果,是父亲让出10平方米的隔间。一个破旧铁架做书柜,个人珍藏的600多本杂志、100多本旧书摆上来,“田野书舍”开张了。

刚开始,书舍少人问津,陆梦蝶便在屋外与村民聊天,家长里短的同时,鼓励大家多进书舍看看。慢慢地,小书舍在这个只有200多户的小村里有了名气,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借书读书,有的找陆梦蝶聊天,有的只是在忙活了一天农活后过来坐坐……

为了增加书舍的内容,陆梦蝶拄着拐杖四处求书。书、活动器具、电视、VCD,只要觉得有用,陆梦蝶都往小书舍里搬。她还将报纸上关于农村好政策的新闻、生产生活资料等信息张贴在书舍外的公示栏里。

2007年,“田野书舍”被定为陆坊村信息服务点。10年来,小小书舍不断壮大:从10平方米变成几十平方米,书籍杂志上万本,影碟上千盘,棋类、球类活动器具日渐齐全。

书舍丰富了村里人的精神世界,她把村里的故事写成书

2007年2月,陆梦蝶在书舍前的广场上举办了陆坊村“首届农民文化体育运动会”,原本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活动,结果却很意外。

象棋擂台赛被村民围得水泄不通,整日里与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楚汉”交战时却格外认真。不被看好的摄影比赛也受追捧,不少村民拿出了参赛作品。春天的稻田水影、夏天的粮场麦垛、秋天的丰收玉米、冬天的雪被银装……

在村民的要求下,活动时间一再延长,最后竟然举办了10天。

“小书舍带来了潜移默化的转变,让人惊喜。”陆梦蝶说,最明显的变化是,与她聊天的村民,话题从婆婆嘴、烦心事变成了各种新闻趣事,“村里人的精神世界越来越丰富。”

而书舍岁月、村中变化,也成为陆梦蝶创作的源泉。“每天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字,积沙成塔。”2006年,陆梦蝶的自传体散文集《梦随蝶舞》问世。2009年,《偶是农民》《水晶绿》相继出版,特别是《偶是农民》这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60余篇人物故事,西北农村的变迁跃然纸上。

“书舍帮助了村民,村民帮助了我。”陆梦蝶说:“这是剪不断的结。”

开办手工艺剪纸传授班,让村里不少人都会“两剪子”

陆梦蝶还有一个身份——剪纸艺术家。

2004年,在去北京访友的途中,陆梦蝶在商场偶遇剪纸教学,陆梦蝶一下就被迷住了。回家后,陆梦蝶开始自学,刚开始一天连一张纸都剪不了,僵硬的手指难以屈伸,眼睛也很吃力。

第一张成形的剪纸,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渐渐地,她的作品越来越多,陆梦蝶再发“奇想”,要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剪出2008只蝴蝶。一年的时间,她每天最多时要剪20多张,最终还真剪出了6000多只蝴蝶,并从中精选出2008只组成了精巧的图案。

2008年,她的剪纸作品“和谐宁夏,塞上江南”拿到第四届国际剪纸艺术展金奖,2009年又拿到中国鱼文化剪纸大赛银奖。她不仅被授予了非遗传承人的称号,作品展览的足迹也从书舍到学校,从银川到全区,甚至还进入了上海世博馆。

成名后的陆梦蝶,经常有村民来讨教,于是“田野书舍”又添一项新功能——手工艺剪纸传授班。如今,村子里不少人都会“两剪子”。

“新址装修好后,田野书舍将改名为新农民文学社,我还准备成立农民剪纸协会,教大家剪纸。”陆梦蝶的工作计划很多。

“文化发展,不要冷落了农民。”对于农村文化的未来,她有自己的理解,“创造一片知识的田野,让他们耕耘,他们就能提供精神食粮。”

本报记者 朱 磊

《 人民日报 》( 2014年03月25日   12 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