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平:从政治和女人角度解读乔峰

乔峰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会不得好死,武功都高成这样了?说到底,是乔峰没有处理好和政治和女人的关系。

文/刘黎平(刘备我祖 微信号:gzliubeiwozu)

这样说乔峰,似乎是在贬低乔峰,俗化乔峰,其实,这正是乔峰应该去做的。乔峰是大侠,但他也是一个政治人物,天下第一大帮帮主,在江湖上有那么大的话事权和话语权,怎么不算政治人物?真实的目标,从来都需要现实的手腕去实现,不是说大公无私,降龙十八掌打得好就可以当帮主的,还得看你的综合政治素质,对付危机的手段。

契丹人身份被揭露,马长老被杀,赖在乔峰身上。神勇盖世的乔峰这时能做什么?无非就是出走。反对他的人欣喜若狂,拥护他的人不敢吱声,这说明什么?

第一,乔峰没有在丐帮内打造一个坚固的班子,这个班子必须坚固到无论乔峰发生什么事情,其忠诚度绝对不能转移。乔峰的拥趸似乎是在底层,仅仅有这个是不行的,因为底层没有发言权。要把这个班子在顶层和中层建立起来,一旦乔峰被动摇,他们就有被连根拔起的痛感,所以就会群起护主。而在杏子林大会上,很遗憾没有见到这么一个班子。乔帮主走了就走了,没有任何人喊痛,没有人任何人觉得缺氧。

在这里举台湾的例子,当年陈水扁这个“海角七亿”的主,都烂到那个地步了,但民进党内一听到贪污丑闻时,没有几个党内大佬出来切割关系,民进党籍的高雄市长陈菊,在面对凤凰卫视吴小莉关于阿扁事件的提问时,只笑一笑,顾左右而言他。他们不是不知道阿扁烂,但他们更知道,一旦拔起阿扁,他们会痛,会失血。

比阿扁高尚千百倍的乔峰,一旦离开丐帮这个肌体,却没有造成流血的痛感,起码管理层没有表达这种痛感。这种痛感未必是用金钱地位来维系,但可以用组织来维系,用纪律来维系,用感情来维系,很遗憾,乔峰没有这个法宝。

第二,没有任何危机公关手段。正因为没有坚固耐用的班子,所以一旦杏子林危机爆发,没有强大的声音出来表示质疑,证据一摆出来,乔峰只能无语退出。作为天下第一大帮,乔帮主应该有一套危机处理班子,立即跳出来对相关事实进行否认,起码也要做到将相关证据搁置、冷冻,给一个调查的时间,在调查期间,乔峰继续执行帮主职能。

乔峰出走了,留下一个高尚的背影,却也留下一个烂摊子。作为大宋江湖第一大政治人物,他不应该这样。他可以不卑鄙,但不能不现实。

在丐帮内对乔峰形成致命打击的一个女人,当然是康敏,这个风华绝代的女子,成了在乔峰政治肌体上刺入最深的一把利刃。女人一旦被得罪,下手就不分轻重,聚贤庄三百高手,放不倒乔峰,但康敏轻轻一击,就放倒这位盖世英雄。这时候不要说你多委屈,不要说是因为太光明磊落才被害的,被一个浪妇的妒忌和阴谋放倒,对于君子而言,不委屈;但作为政治人物而言,很委屈,甚至很侮辱。

乔峰没有处理好与马夫人的关系,他憋着强烈的审美欲望,就范于伦理,没有瞧马夫人一眼,从道德而言,这是对的。但从组织管理角度而言,这是不妥的,对于下级女性的美,应该可以带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让她看到你承认了她的美,欣赏了她的美,至于接纳与否,你可以给她留下一个想象空间。当然,留下想象空间,绝非乔峰大侠可为。但留有余地是可以的。如果做到这一点,起码康敏不会来害你,对你没有放弃念想的女人是不会来害你的。

任何大人物,都要给下属留一些想象的余地,例如孟尝君,他就让每个下属都觉得跟自己是哥们。对于康敏这样的荡女子,虽然不可接近坏了气节,但给一个空间让她稍近距离观望。想象也好,其实,女人得不到帅哥,但还是不介意做帅哥粉丝的,乔峰完全可以把康敏培养成乔米。

还有一点,乔峰对于阿朱,过于忠诚。忠诚于女人,作为作秀和形象美化,尚可,然而,真的当那么回事,乔峰就傻逼了。吊死在一棵女人树上的男人,是玩不好政治的,因为这样会妨碍其他女人对你效忠的可能性。

乔峰因为没有政治组织手段,活活丧失了丐帮这个最大的政治资源,但他的神勇资质让他赢得另一个更大的资本:契丹。这关系到一个气节的问题,但是孔子说过,不要学匹夫匹妇,为了一点气节,自己上吊死在穷沟沟里。[更多: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

投身契丹,不是乔峰精神世界的归宿,但可以利用作为资源。乔峰担任南院大王期间,完全可以利用与大宋接壤的机会,进行渗透,进行策反,当然,是对契丹进行渗透策反,呼唤丐帮内忠于自己的力量,在这里建立组织,哪怕帮助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也好。有一个这样能开疆拓土的帮主,那些个所谓的血案算什么呢?政治讲究的是,你给群体带来多大利益,而不是你有多清白。

可惜的是,在耶律洪基侵宋的时节,乔峰还是只能用匹夫之勇挟持敌人主帅,他的南院大王全白当了。

乔峰作为侠,他已经绰绰有余,然而,作为政治人物,还有很多课程要补,例如组织建设、忠诚度培训、危机公关,乃至对女人的姿态。当然,如果乔峰陷入这些,那就不是乔峰了,那就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期待和精神诉求了,《天龙八部》就成了政治小说,世间就少了武侠之美,悲壮之美。这就是武侠独立存在的价值:对于纯粹的人性美的赞美和描述。

所以,武侠是我们永远的关于人性美的童话。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刘黎平:刘备是怎样找到富爸爸的

刘黎平:史记《梁朝伟与尔冬升书》

刘黎平:史记《岭南汤王论》

刘黎平:猪八戒的性、爱情与婚姻

刘黎平:史记《灭灯男传》

刘黎平:《史记》权威人士传

刘黎平:《史记》高考赋

史记:希拉里传

谷歌史记:拉里·佩奇的伟大归来

您可能还喜欢…

12 Responses

  1. 李家翔说道:

    因为金庸需要这样一场冲突来展示乔峰的性格,武功。
    新修版序言一开头金庸就说了他的创作理念
    “小说写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或成千成万人的性格和感情。他们的性格和感情从横面的环境中反映出来,从纵面的遭遇中反映出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关系中反映出来。。。。。。
    我写武侠小说,只是塑造一些人物,描写他们在特定的武侠环境(中国古代的、没有法治的、以武力来解决争端的不合理社会)中的遭遇。当时的社会和现代社会已大不相同,人的性格和感情却没有多大变化。古代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仍能在现代读者的心灵中引起相应的情绪。”

    可以说从乔峰这个人物一出场,金庸就开始为聚贤庄大战做铺垫,和段誉斗酒结拜,金庸先是通过和段誉斗酒比武,杏子林处理叛乱事件,展示了乔峰的能力和魅力,让读者喜欢上这样一个英雄,然后全冠清,马夫人等一个个出场揭露乔峰的身世,再接着把杀父杀母杀师的罪名扣到乔峰头上,一步步把他推向深渊。这些情节虽然金庸描写的很精彩,但是还是不够过瘾,乔峰一直处于一种很憋闷的状态,有力无处使,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到了这个时候,情节的铺垫已经足够,乔峰和中原豪杰势成水火,必须要有一场大冲突,使双方矛盾得到一个总爆发,给读者带来一个大高潮。
    这是非常高明的创作手法。
    这种手法的运用,像极了水浒传里写林冲的手法。林冲的故事里最高潮最酣畅淋漓最让人激动的部分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场漫天大雪救了林冲性命,然后林冲手刃仇人,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但是这一段为什么看得这么爽?因为施耐庵做了大量的铺垫,林冲一出场也是英雄形象,跟鲁智深结拜兄弟,可是之后英雄无用武之地,一直窝窝囊囊,老婆两次被调戏,忍;误入白虎堂,忍;野猪林,忍;牢城营,忍;到了山神庙一节终于忍无可忍,那就逼上梁山。
    如果有想写小说的朋友可以借鉴这种手法,非常高明。

    可以说聚贤庄一战,金庸把乔峰的形象推向了艺术的顶峰,性格,武功,感情都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展示,由于这些内容和本问题关系不大,就不在此处赘述。

    乔峰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在被人诬陷之前,他是一个人气很高,能力很强,很受爱戴同时有极强人格魅力的人。
    当这种有强号召力的人传出了恶名以后,比起那些原本名声不佳或者没什么名声的人,会更加敏感。尤其是这种恶名还涉及到了家国大事。

    所以聚贤庄的英雄大会,很大程度是在号召武林中人和乔峰“划清界限”。说白了就是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号召大家千万不要上乔峰的当,防止敌人腐化群众,类似这样的意思。

    另外,游氏二雄的想法应该是相当正面的。而薛神医嘛,匡扶正道固然是他想要的,但想着结交群雄多学武功报师门大仇应该也是目的之一。

    举办这个英雄大会如果没有意外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为何不做?
    首先当时萧峰已经开罪了少林丐帮两大帮派,说是武林公敌毫不为过,少林丐帮肯定不会放过他的,必然会派人诛杀,根本用不着游家兄弟动手,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以第三方身份搭个场子给大家讨论下怎么杀萧峰,之后如果成功诛杀,那游家兄弟不仅是一分子,更是诛杀萧峰大会的主办方,这江湖名气地位不蹭蹭蹭飙升么,如果诛杀失败,那开一场江湖瞩目的英雄大会,也足够有面子了,英雄大会就是武林的奥运会,不是谁都有资格办的,现在借着萧峰名头大办一场,千载难逢啊

    至于其他人嘛,也无非就是凑热闹,到时候真杀萧峰的时候,希望自己运气好去捡人头,那就扬名立万了,再不济,去英雄大会搞搞人脉,认识下薛神医也是好的

    杏子林中,天下成名豪杰和昔日生死同袍对于指证诬陷乔峰的言论选择沉默或是质疑。是这个素未谋面的弱女子为之出言抗辩。
    聚贤庄上,各路英雄豪杰割恩断义刀兵相见,暗算群殴无所不用其极,又是她不顾安危提醒于他,生死与共。
    雁门关外,乔峰为天下人唾弃,前程尽毁孤苦无依,是这个重伤初愈的女子千里迢迢,从江南到塞北,在石碑下守候五天五夜。
    你是昔日光芒万丈的帮主也好,今日不齿于人的胡虏贱种也好,在我小阿朱的心里,你只是个重情重义的好汉子,是救我于水火的乔大哥。认定了你,此生就跟定了你。这一点,胜过马夫人,阿紫何止千倍万倍?别忘了,在天龙这个畸形的世界里,阿朱虽然调皮鬼马,但三观之正实在凌驾于众女之上。
    天龙里的乔峰是帝释天神性崩塌的过程,在这个茫茫的黑暗里,阿朱是乔峰心里最温暖的的光。

    总结:阿朱的温暖, 坚定,舍身之勇,不过是个弱女子的爱情。阿朱纯正的三观,侠肝义胆,足可使乔峰对她另眼相看即敬且佩。而阿朱在乔峰失去所有的时候选择陪伴,在他自毁自伤行将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赞许他认可他,给予他最温暖的怀抱和生活下去的动力和希望。盖世英雄又如何?管教你百炼钢铁也化作绕指柔!

    “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乔峰所语即金老所语,道尽英雄情,令人怆然。当一个男人要跟全世界战斗的时候,有个女人说你可以不用这么拼,我跟你一起走吧;
    当题主的家人、朋友、爱人、同事、朋友、上司都跟题主说你要努力工作拼命干活买跑车换别墅,搞死竞争对手,抓住一起机会,拼命争出头不然你就太让我们失望了的时候,有软妹子跟你说:你可以不用这么拼,我跟你一起走吧。你爱不爱她?

    乔峰失手打死阿朱的时候,乔峰就爱上了阿朱。当阿紫知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阿紫也就爱上了乔峰。

    1. 乔峰就爱上了阿朱
    BTW肯定的是,在聚贤庄群殴的时候,乔峰是一时兴起救阿朱的,并非喜欢阿朱。
    乔峰冷冷地道:“我不用你可怜,你心中瞧不起我,也不必假惺惺地说什么好话。我救你性命,非出本心,只不过一时逞强好胜。此事一笔勾销,你快快去吧!”
    后来乔峰要去大辽,阿朱答应他一起去过牧羊的生活,并且不嫌弃乔峰是契丹人。
    乔峰听她说得十分诚恳,心下感动。他只道自己既是契丹胡虏,普天下的汉人自然个个避苦蛇蝎,想不到阿朱对待自己仍一般无异,不禁伸手拉住了她手掌,柔声道:“阿朱,你是慕容公子的丫鬟,又不是我的丫鬟,我……我怎会瞧不起你?”阿朱道:“我不用你可怜,你心中瞧不起我,也不必假惺惺地说什么好话。”她学着乔峰说这几句话,语音声调,无一不像,眼光中却满是顽皮神色。
    这两点,使得乔峰知道阿朱是个有情有意的人,仅此而已,还没有到刻骨铭心的地步。
    ——————————
    刻骨铭心之处发生乔峰失手打伤阿朱的时候。
    阿朱当时对乔峰说了一段话,我想这才是乔峰为之封心的理由。
    阿朱道:“我要叫你知道,一个人失手害死了别人,可以全非出于本心。你当然不想害我,可是你打了我一掌。我爹爹害死你的父母,也确是无意中铸成的大错。”

    萧峰一直低头凝望着她,电光几下闪烁,只见她眼色中柔情无限。萧峰心中一动,蓦地里体会到了阿朱对自己的深情,实出于自己以前的想像之外,心中陡然明白:“段正淳虽是她生身之父,但于她并无养育之恩,至于要自己明白无心之错可恕,更不必为此而枉自送了性命。”颤声道:“阿朱,阿朱,你一定另有原因,不是为了救你爹爹,也不是要我知道那是无心铸成的大错,你是为了我!你是为了我!”抱着她身子站了起来。
    这里要提两点:
    1. 一个是乔峰这个人的弱点。
    2. 一个是“其他女人”。

    1. 乔峰的弱点是固执,阿朱让他明白了这点。乔峰固执,受不得冤枉的。于是当时知道萧远山被杀的事情经过后,是要把带头大哥(玄慈)那帮人都干掉的。我想只有阿朱触及了乔峰的心里,“一个人失手害死了别人,可以全非出于本心”,因此,让一个固执的人承认错误,并且反省有多不容易。

    2. 其他女人。乔峰之后只爱阿朱,没有其他女人。其实乔峰嘛,对马夫人还是有点喜欢,当然厌恶比较多。当时他偷看段正淳和马夫人调情的时候,还不是心旌摇荡。但是不得不说,他对阿朱很专一。

    ——————————
    2. 阿紫也就爱上了乔峰
    在乔峰打死阿朱时,阿紫的确在讥讽,没办法,和丁春秋一群人在一起,势必性格古怪。
    当阿紫眼睛治好后,对乔峰吐露了心声。
    阿紫呜咽一阵,又道:“我怎么是小孩子?在那小桥边的大雷雨之夜,我见到你打死我姊姊,哭得这么伤心,我就非常非常喜欢你。我心中说:‘你不用这么难受。你没了阿朱,还有个阿紫呢。我也会像阿朱这样,真心真意地待你好。’我打定了主意,我一辈子要跟着你。可是你又偏偏不许,我心中便说:‘好吧,你不许我跟着你,那么我便将你弄得残废了,由我摆布,叫你一辈子跟着我。’”

  2. 天书说道:

    不是爱阿朱,是接受阿朱的爱,然后回报。绝境下两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再也分不开了。
    乔峰和阿朱的感情与其说是爱情,倒不如说是患难情,感激情。你可以想像,阿朱如果是个男的,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可能一点不受影响。
    乔大哥,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日后,要杀你的人,都得先过我这关!
    哈哈哈,朱贤弟,乔峰今日和你结拜,好生痛快!只是我已决定离开中原,日后相见无多…
    乔大哥,我只是慕容公子的家奴,若你不嫌弃,我与你策马同行…
    对比段誉,爱的纯粹多了,每次都是看到皮相好的妞就沦陷了,虚竹更本真,直接先性后爱。乔峰和阿朱可根本没做爱做的事啊。

    萧峰说过:“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有时候,爱上一个人完全是不知不觉的,但是这种不知不觉的爱,往往延续得更深更远。萧峰与阿朱之爱纯属偶然,却是爱得如此感天动地、泣血动人。    初见时,是在无锡杏子林,萧峰是丐帮帮主,阿朱当时是姑苏慕容家的一个丫环。第二次相遇在少林寺,萧峰去少林,正好遇见阿朱乔装改扮盗《易筋经》,被大力金刚掌打成重伤,萧峰救了阿朱,自此,一段情开始萌生。    之后,萧峰在阿朱病重期间,用自身的内力为阿朱续命,为阿朱讲故事,最后为了给阿朱求医,独身闯聚贤庄,彼时,萧峰已知道中原武林人士齐集聚贤庄共同对付他,但他英雄气概,“虽万千人吾独往矣”。聚贤庄一役,萧峰杀死许多武林中人,最后被父亲所救。    所以,这才有了萧峰和阿朱在雁门关上的重逢。当阿朱告诉萧峰,她已在这里等了五天五夜,感动的怕不止萧峰一个人。萧峰是个汉子,重情重意,往往越是不轻易动情的人,爱上一个人便越是坚决执著。阿朱同样也是,认准萧峰就跟定萧峰,不管天下武林人士怎样说他。    两人的感情也许有点同命相怜的因素,当时萧峰被认为是异族在宋朝处处受排斥,而阿朱并不知自己是大理段王爷的女儿,还只是慕容家的一个丫环。    英雄落魄,就须有美人以红巾翠袖揾英雄泪。阿朱对萧峰说:“便跟着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永不后悔,跟着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萧峰道:“萧某得有今日,别说要我重当丐帮帮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这段对话,直叫人听得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有时候,英雄是悲剧的,凡人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于是他们相约,萧峰报父仇后,双双到塞外,骑马打猎,牧牛放羊,远离江湖的是非情仇,恩爱一生。可惜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结果,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如愿,造物不成全这对恋人。萧峰被康敏所骗,误认为段正淳是他的杀父仇人,而阿朱则刚知道段正淳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一边是亲生父亲,一边是深爱的男人,偏偏是这两个人要决一死战。阿朱的内心在痛苦地煎熬,在万般无奈的抉择中,阿朱终于选择了由自己易容替父亲赴死——死在心爱人的掌下。    我们不知道,阿朱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但如果萧峰误杀了段正淳,他将如何面对阿朱?如果阿朱告诉萧峰段正淳是自己的父亲,萧峰肯定会放弃复仇,可是他积压在内心的爱恨情仇又将如何化解?无论怎样,萧峰和阿朱之间都将会有一个不堪回首的隔阂,当然爱情是不会因此而减弱的,可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愿意看到。    于是阿朱决定去死在心爱人的掌下,死在心爱人的怀抱中。    萧峰误杀阿朱后,痛苦万分,用阿紫的话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那么痛苦过,为了情那么痛苦。若不是还有父仇在身,我想萧峰当时便随阿朱一起去了。以前,有阿朱陪伴的时候,千里路途都不觉得远,可此后,便要独自一人踏上寻仇路。漫漫长路、漫漫长夜,伊人已去,君何以为伴?    我觉得,如果阿朱没有死在那个雨夜,便不会有乔峰最后的雁门关外折箭自杀。    《天龙八部》里面的感情,像是一个链条,游坦之喜欢阿紫,阿紫喜欢萧峰,萧峰喜欢阿朱,而且是只喜欢阿朱,他们是相互深爱的。耶律洪基曾劝过萧峰,如若喜欢南朝女子,想要多少便有多少。萧峰却说道:“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金庸小说里面的爱情,以萧、朱二人最为深挚。    后来,萧峰父仇得报,雁门关外,萧峰兄弟三人又阻止了耶律洪基南下侵宋。最后,当目送耶律洪基率辽国大军回撤时,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 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于是折箭自杀……    无数英雄豪杰,扼腕叹息!    萧峰自杀固然有夹在宋、辽两国之间难做人的因素,但我认为,他是一个极重情意的人,爱人、父亲、国家他都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彼时,父仇已报,辽宋两国也保持了和平,他的意愿已满,唯独一个很深的情结还萦绕在内心,那便是阿朱之死。若非肩负重任,雨夜、石桥便是萧峰的殉情之处。  

      只不过,这个地点换成了雁门关,这个苍凉的古关,远望就是塞外,阿朱曾在这里为他守候了五天五夜,他们相约将来去塞外牧马放羊,自己的父亲也是死在这个地方,自己是在这里被人抱到宋朝……    假如萧峰没有自杀的话,我们不能想象这样的英雄孤独终老有多么的让人悲叹,而他又是决计不再娶的。选择自杀是给自己对阿朱的深爱一个完美的交待,千古艰难唯一死,但是为了爱,又何惜?在箭刺入胸口时,萧峰一定依稀看到了当年在花树下,倚树而立,身穿淡红衫,嘴角带微笑的阿朱,那个相约牧马塞外共度一生的阿朱。    阿紫也跳崖了,游坦之也跳崖了,但是他们那只是单恋,而且是对方不情愿之下的单恋,并不怎么伟大。但萧峰的话却震撼人心,至今仍回荡在耳边,感动着千千万万的痴情男女:    “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

    真相其实是:这么多年来就阿朱一个人追过他啊!!!
    况且阿朱乖巧听话,满足了他的保护欲。
    有江湖经验还会易容,不会拖他后腿。
    从小无父无母,省了他多少鸡毛蒜皮的琐事。
    这么好的妹子对他死缠烂打,简直不能忍啊!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就这样,阿朱爱上了那个盖世大侠。
    情深而不寿。就这样,阿朱死在了那个不知道该叫乔峰还是萧峰的大侠掌下。

    阿朱只想要一年,和她爱的男人,面朝草海,春暖花开,风吹草低见牛羊。
    塞上牛羊空许约,任凭阿朱双眸粲粲如星,前丐帮帮主被复仇遮蔽心胸,千里茫茫如在梦游,直到痛失吾爱,大雨大雨倾盆而下。

    阿朱不在乎她的男人是辽狗还是宋猪,是英雄还是逆贼,只心疼她的男人被整个世界抛弃,只担忧她的男人在复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丢了性命。
    为此,她甘心付出自己的生命。

    她是真的爱他,她是真的劝不住他,她是真的真的没有办法。

  3. 飞花落雪说道:

    一个最英雄气概,一个最温柔体贴
    在江湖的世界,在侠的概念中,大英雄本色乔峰当之无愧,但在爱情的世界,纵是英雄盖世,豪气干云也并不能改变什么。阿朱—姑苏慕容氏的丫鬟,大理段氏后裔,她爱上一个英雄注定不会有完美的结局。

    阿朱第一次见乔峰是在杏子林处理丐帮内务。乔峰的霸气外漏显然已吸引了远处观望的阿朱,之后便是传统的英雄红颜模式。在素不相识的情况下,乔峰冒险为阿朱治病来到了聚贤庄,如果这一战乔峰挂了。事情也将变得简单明了。可他是英雄,除非他想死。否则再多的好汉也奈何不得他。这一战之后,他便爱上了这个温婉善良的姑娘。因为,在这个所有人都排斥他,欲杀他而后快的年代里,只有阿朱陪在他身边,并且相信他,就是这份情谊对一个男人来说时没齿难忘的。哪怕全世界都与你为敌,我也要站在你身边背叛这个世界。二人相誓等乔峰处理完江湖纷争后便归隐山田,牧马放牛。有首诗“燕子坞前从此醉,杏花林里向来痴。红颜已逝英雄在,落日牛羊归去迟”便是写照。阿朱一生缺少父母关爱,能被乔峰爱着也算是种幸福,但真正的幸福时很短暂的。当乔峰因报仇而误杀阿朱时,当阿朱在乔峰怀里香消玉损的时候,这种自己的挚爱被自己亲手杀死的的悲痛应该是最刻骨铭心的,这一幕也很想项羽,虞姬垓下之围的情景。之后乔峰到了辽国当上了南院大王,他得结拜大哥辽帝说:“兄弟,只要你愿意,我一声令下,立马会有无数汉人契丹美女奉上,难道这么多美女也比不上一个阿朱?”乔峰严肃道:“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他对阿朱的爱并未消散,一个身居高位面对众多诱惑的人对爱情能如此专一,绝非易事。

    阿朱的出现,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两个纯真的人在一起,会令这份爱变得特别沉重,显然乔峰和阿朱属于这种爱。真正的悲剧总是这样:伟大的英雄在孤独中死去,最美的红颜总是在璀璨中消逝,美丽的爱情总是在人们来不及拥有时凋谢。当乔峰最后死去时,他也终于可以没有顾忌的去见阿朱了。

    英雄其实不寂寞,英雄也有爱情,而且是最精彩的爱情。但他真正的归宿确是寂寞。英雄玩的是寂寞,英雄玩的是死亡,寂寞成就了所谓的英雄,死亡突出了英雄的伟大。爱情,只不过是曾经拥有过罢了,哪怕再短暂,足矣!

    乔峰心头一喜,知道这伤药极具灵效,说道:“救你性命要紧,得罪莫怪。”伸手便解开了她衣衫,将一盒寒玉冰蟾膏尽数涂在她胸脯上,阿朱羞不可抑,伤口又感剧痛,登时便晕了过去。衣服扒了胸都给揉了。

    金庸的作品中,个人认为天龙的成就代表了金庸的最高成就。在这里,手机简要回答一下。天龙写成后,金庸送给陈世骧阅评,陈世骧评价天龙八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不知道另外是哪位高手给了另外的一个概括主旨是,众生诸相,尽归于佛。天龙是一个整体,贯穿始终,你会发现,每个人无论如何挣扎,其总是都逃不脱命运这双大手对它的安排。萧峰作为金庸小说的第一大英雄,那么,最大的悲剧自然就降临了。借用纳兰妙殊的一句话,英雄的悲剧,总是英雄自己一手造成的。

      其实,如果看金庸的武侠,你会发现两个明显的特点,1,按照写作的时间顺序,越来越趋向虚无。2,从金庸的整个写作的作品来看,所有的作品无疑都充斥着悲剧色彩,说的更透彻些,就是悲天悯人的色彩。

      只要把握了这两个大的原则,你就会对金庸的小说理解的更深沉。

       这无疑反应出很多问题,1.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把握之精准,可见一斑2.金庸自己的“历史观进化之故”,其实是随着对生活对世界的认识加深,金庸对世界对人性对自己的理解更深入,从而感觉在茫茫世界中,个人的力量如同沧海一粟。这从金庸的小说的写作序列中可以反应出来。初始,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陈家洛郭靖凭借一己之力或苦苦奋斗纵横世间,中期神雕倚天屠龙记连城诀迷茫追寻,后期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鹿鼎记,询问人生的奋斗和拼搏有什么意义,天龙中众生无论如何挣扎始终逃脱不了生命之轮的碾压,笑傲江湖中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邪恶戴着正义的面具,吃噬着它的鲜血在世上招摇,东方不败对了还是错了?任我行呢,或者说左冷禅,岳不群?或者令狐冲放荡江湖,虚无生命算对算错?至于到鹿鼎记,如韦小宝般的者发大财做大官泡美妞,贯穿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这种人遍地都是,用窦娥冤中的一句话,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作恶的富贵又寿延。可以说后期开始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更多的说一下,金庸的个人信仰也是随着对世界认识加深逐渐开始变化,从他的小说大家也可以看出。初始,儒家,代表人物,陈家洛,胡飞,郭靖。其责任为以天下为己任,典型的修身齐家治天下。中期,道家,王重阳,杨过,张无忌,张三丰,趋向虚无,注重个人。后期,佛家,典型代表天龙八部各人物,令狐冲,人生为苦。佛家七苦,其实都是空无。(这个过程反映了金庸在武侠中为自己编造的成人童话也在不断的破灭。)

      这下,可以明白萧峰为什么要死了吧,他的死是注定的。

    ——————————————————————————————————————————————————————————————

      这里开辟一个空间来容纳下整个天龙中乔峰的经历变迁——雁门关之殤

      当沉稳老练的乔帮主平息丐帮内乱,后被丐帮驱逐,当身负坚毅之刚的乔帮主被整个中原武林江湖豪友指责为契丹野种,被大恶人折磨身心,义父义母死亡,背负恶名,痛失至爱,痛失邦国,你面对着整个书卷,一定会陷入沉思,当第一次你遇见那么如若天人的乔帮主的时候,你一定不会想起,这个面对百般困难依然大碗饮酒的乔帮主,这个赫赫神威的乔帮主最后居然会选择自杀,走上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条道路。

      雁门关是个重要的地方,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天龙中金庸先生是这么写的: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萧大侠面对雁门关也发出如此感慨:今日我从南来,倘若石壁上的字迹表明我确是契丹人,那么乔某这一次出雁门关后,永为塞北之人,不再进关来了。倒不如雁儿一年一度南来北往,自由自在。

      雁门关在萧峰的人生经历中大约出现了三次,萧峰曾经在这关前留恋数次,并邂逅挚爱,然而,他终不会想到,他这一生也跨越不了这一雄关。
    这三次分别是:

      1萧峰出生至雁门关兵变,人生经历为一大变。此后种种皆有此关此事衍生——此为天神之生。

      2萧峰来雁门关求证自己是否契丹人,若是,今生永为塞北之人,不复中原。结果,遇见阿朱,结果为是,然而其不但没有过关,反而得到人生挚爱,重入江湖——此为天神重生。
    (如若不是重生,那这一结局就是萧峰的死,至少按照金庸这么庞大的宿命写作来说肯定死死,要不变成如今流水一般的武侠侦探小说了)。

      3萧峰被救,入关。阿朱已死。萧峰回忆起过往种种。家国沦落,亲人惨死,挚爱已去,一生执着的梦想与理想,正义与民族大义,忽然就如春梦一场,遥遥而不可追。少时的苦难幸福,青年的发愤,一举成名,壮年的积极进取,统领天下第一大帮,成就民族伟业,在这一瞬间,似乎都是那么的可笑。这一切有何意义,无论自己如何挣扎,如何拼搏,虽万千人往矣,都逃不脱命运的掌控。萧峰,死。——是的,死。没有天神重生的起因了,有什么可以解救一个必死之人呢?

      连萧峰这样赫赫神威的人,都逃不脱命运的轮回,你感受到佛家之苦谛了没?

      金庸在释名中已经说的很明白,“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崐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崐要死的。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崐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崐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
      萧峰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神。

      当然如果是一个二流作家的话,可以让萧峰和阿朱不死。当然,我们知道金庸,不是。

      所以,萧峰的死都是注定,无法排解的。

    ——————————————————————————————————————

      完善下答案。阿朱死的原因就是死在雁门关之殤的第2和第3个起因了。2是为3埋得一个伏笔。前面说的很详细,而萧峰的一生变迁都逃不脱雁门关这一事件。

    中国古典小说有个明显的写作技法,即为轮回圆转。萧峰的一生,自也为一轮回,他在南朝的所有苦难荣誉,俱来自雁门关,而亏欠南朝的,在雁门关前他一并还清;他出生自大辽,辽国给了他生命开始,给了他声望的顶点,雁门关一箭后,自此他也无愧故国。
    耶律洪基见萧峰自尽,心下一片茫然,寻思:“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还是有过?他苦
    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为了契丹?他和我结义为兄弟,始终对我忠心耿耿,今日自尽于雁门关前,自然决不是贪图南朝的功名富贵,那……那却又为了什么?”

    他摇了摇头,微微苦笑,拉转马头,从辽军阵中穿了过去。

    蹄声响处,辽军千乘万骑又向北行。众将士不住回头,望向地下萧峰的尸体。
    只听得鸣声哇哇,一群鸿雁越过众军的头顶,从雁门关飞了过去。

      凡大英雄必有大悲剧才能方显人生之坎坷,命运之无常,所以阿朱死在萧峰的手里是最让人唏嘘了最让人感人生无常!而这,并不是悲剧的结束,而正是悲剧的开始,在雁门关前,想起阿朱,想起父母皆因此关而死,他也最终注定要葬身此地了。

      这样的安排才最先天龙之主题,那就是无人不苦,无人逃脱,众生诸相,尽归于佛。前两句是我自己总结的。

  4. 中顽童说道:

    关于阿朱。

    乔峰对阿朱的评价是,狡猾。以乔大侠的识人功力,我想必然不会错。然而,如此机智狡猾顽劣的少女,在与命运相对时,都逃不脱这样的结果,阿朱的死是注定的。她自己走向这个她避不开的心结。

    正如阿朱死的时候对萧峰所说的,命运真是无常,我苦苦帮你追寻仇人,然而发现,自己亲手套出的答案,居然是我的父亲。(能感受到这句话么,我估计大家读到这儿,血都冷了)

    萧峰心里暗想,段正淳对她并无养育之恩,怎么会这样呢。阿朱说,你打死了他们的镇南王,他们岂能跟你罢休!我想,阿朱那晚必定辗转反侧想了一夜,最后才想出了这个绝妙的主意!!!那就是只有我死,才能救赎,救赎父亲,救赎萧峰,救赎悲剧。

    读到这儿,我才终于想起,原来,金庸武侠里面最聪明的人,不是黄蓉,而是阿朱!!!!谁能想到这个绝妙的主意呢???可是,这是用自己的命啊!!!聪敏绝顶的人程灵素不也是死在这儿了么?如果说黄蓉的聪敏在于她心中无有执着,而阿朱的聪敏在于她心中始终有所执着!

    阿朱死的时候,对阿紫说,你要好好照看你的姐夫。
    自己都快要死了,还凄然而深情望着这个打死自己的男子,他终于要孤零零的在这个冷苦的世界上独自前行了。然而自己,始终是无法,陪着他生死与共,照顾他,安慰他。这时候,纵然万般不舍,也只能托付他给自己还没有相认的妹子!!

    爱一个爱到深处,就是看见所爱的人是那么可怜,那么的需要人疼爱。其实,萧峰的武功在天龙中或者在金庸武侠中纵然不是天下无敌,便是独步海内,见识气度能力俱皆不凡,怎么可能需要他人来照顾呢!!!????

    爱啊,就是这么深沉,它让你爱到深处,会使你感到你所爱的人笨手笨脚,离开你就再也无人呵护,再也无人疼惜。爱,让娇怯怯的小阿朱摇身一变,变成了大丈夫萧峰的女儿,伴侣,母亲!让她变成了能为他抵挡人世间任何风霜严寒的女子。

    还记得阿朱调戏鸠摩智,假扮萧峰解救丐帮,大闹少林,偷盗易筋经,调戏薛神医么,你们想起了谁???

    比黄蓉还聪明的黄蓉啊!!!!

    多么聪慧的女子,然而,爱,让一个人变成了傻子。

    ——————————————————————————————————————————————————————————————————

    总结下:

    萧峰,这样的大英雄,见识气度武功人品在整个武侠体系有谁能当???
    然而,最终自杀于雁门关外,实在是苦到极点。一生的拼搏智慧在这一瞬间,皆化为云烟。化为一场悲剧之梦。

    这才是大悲剧。凸显了天龙的主题,用天龙中的章节词来总结下主题: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而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萧峰是金庸武侠体系中,最后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孟子曾经说,大丈夫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此后,金庸武侠再无英雄。这也宣布了金庸的个人英雄梦想的彻底破碎。

    曾经勒令自己不许再读文学了,如今五年都快过去了。这很久在知乎上只是看而不答,用手机写了这许多,没有条理,思维混乱,且加上没有书籍在旁,无法参考,全凭记忆写出。
    参考文献:
    纳兰妙殊——从此萧郎为畸零

    因为萧峰这个人起笔的时候,就是仿着欧洲中古时代悲剧英雄来塑造的,他死是因为作者要他死,来完成天龙这本书的悲剧主题。不过说来,作者写萧峰选择去死的心路历程,也是挺乌龙的……

    首先一定要说,我觉得萧大侠很可爱呢啦啦啦,咳咳,答题——

    小时候看天龙八部的电视剧,喜欢的是段誉,段誉人长的好看,又懂得风花雪月,很讨喜,而萧峰这个人,整天苦大仇深,还总是想着家国天下,很沉重的感觉。这种为国为民的英雄人物出现在史书中很动人,但出现在武侠故事里,冷暖不近,其实不讨喜,比如郭靖。后来看书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电视编剧误他很深啊,这个娃其实没怎么纠结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啊。大概是因为编剧觉得他身上应该有这种侠之大者的民族气节,遂给他浓墨重彩的添上了几笔。
    在原著里,这个娃纠结的是个人归属感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 Who am I?”的哲学命题,并且一直很苦恼。除了这个以外,他的性格直爽简单。他的爱情观,直接受了他这种性格的影响。
    先说萧峰和阿朱的关系,我认为萧峰真正爱上阿朱,其实是在她死后。他对阿朱的爱情,多少有些不纯粹。阿朱出现的篇幅不多,然后就那么死了,可是萧峰和她在一起的大部分时间,心里想的主要是找到带头大哥,为父母师父报仇,阿朱走进他内心,引起他注意的方式,就是帮他找带头大哥,为父母师父报仇。萧峰的心里大概从来没在意过男女私情的问题。他是燕赵北国洒脱不羁的侠士,整天不是忙于处置帮中事务,就是和兄弟们喝酒,出任务的时候再杀个把人。他不在意马夫人是否美貌,就是因为他确实不在意。天龙第一美女王姑娘携阿朱阿碧出场的时候,他照样没在意,说白了就是他不解风情,这要是换了段誉……
    雁门关外,当大病初愈柔柔弱弱的阿朱妹子出现在他面前,一腔吴侬软语诉说对他的理解和仰慕的时候,萧大侠心里一定感动得一塌糊涂,因为他被人陷害百口莫辩前途十分渺茫,有这么一个善解人意的姑娘愿意陪着他,他再不解风情也要动心呀。之后青石桥上阿朱为了化解萧峰的仇恨主动献身,她其实死的有些不值,而且也没必要,估摸着金庸是想把萧峰写成一个哈姆雷特式的悲情英雄,爱人不死,怎么悲情呢,捎带着引出阿紫和萧峰的纠葛,要是没有阿朱的临终托妹,阿紫这样性格的人是不可能和萧峰有交集的。
    萧峰最看重恩义,他的世界观就是你对我好,我一定加倍对你好,比如他对耶律洪基,我欠了你的债,更是要加倍还你,可是他亲手打死了阿朱,他欠阿朱的情债,永远也无法还上。而且阿朱的临终遗言,说明了是自己心甘情愿,还把自己只见过一面的妹子托付给他,担心她误入歧途,这是一个心地多么美好的姑娘啊。在这一刻,萧峰才意识到阿朱有多么好,她自此走上神坛,搞得萧峰很悲情,并且曾经沧海难为水,连带着后来的阿紫也悲情,这本书的悲情基调成功赶超莎士比亚。
    其实我也挺喜欢阿朱这个姑娘,无奈她爱上的人是哈姆雷特的命格啊,逃不开,这命运的枷锁啊。
    阿紫的出现,生生把萧峰扯离了原来的轨道。先是害的他连大仇人都找不成,千里迢迢抱她到雪山续命,然后又机缘巧合到辽国做官,最后弃官不成,导致雁门关的终局,其实可以说,她根本是萧峰命中的一个劫。其实金庸应该也是喜欢阿紫的吧,作者如果喜欢一个人,就会多写他几笔,而不是把他写好或写坏。
    整部书中,阿紫和萧峰在一起的时间,比阿朱和他在一起的时间要长得多,萧峰一开始照顾她,是因为她姊姊的托付,但这种长时间的相伴,也会生出感情吧?书中好几次写到阿紫的美貌,都是从萧峰的角度叙述的,他能看到阿紫的美,其实说明他是在意她的,而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他甚至都忘了要去找大仇人报仇。这段忘记仇恨的日子他应该过得很开心吧,他悲情的命运恰恰是因为阿紫,才减少了一些灰暗。要是没有阿紫,在阿朱死后他会怎么样,应该十分晦暗,生无可恋吧。

    看书看到萧峰为了救阿紫勇闯少林那一段,真是热血沸腾,那一章名字叫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根本就是黑马王子英雄救美嘛。要知道那时辽国和大宋的关系,萧峰和中原武林的关系,他为了救阿紫,敢率部下来少林寺这个险境,说明他很在意她。
    可怜游坦之君惨成为他俩这种不知道算什么的感情中的炮灰。
    如果说萧峰对阿紫这么好,都是因为阿朱的关系,他自己一点都不喜欢她,其实说不过去。萧峰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是有过为阿朱照顾她这个妹妹的承诺,但是如果他实在受不了阿紫,他大可以用“你妹妹实在是个小妖女,我好事做尽,也无可奈何”来给阿朱在天之灵一个交代,阿朱善解人意,想必也不会怪他。阿紫的行事作风屡屡挑战他道义的极限,但他还是宠溺她,说明他在感情上,也对她无可奈何吧。
    关于阿紫的性格,天龙中期是倪匡代笔,这老头大笔一挥就把阿紫写瞎了,我一直在想他与阿紫有什么深仇大恨,下笔这么刻毒,莫不是写的时候yy把自己带成了丁春秋?好在后来金庸又给圆回来了,但从此倪匡一生黑,而且听说他最喜欢的人物是双儿……
    萧峰做事是理智和道义优先,感情从来被忽视或者克制,听到阿紫说她的眼睛是游坦之给的,从理性上马上让她回去陪在游坦之身边,这体现了他的道义,欠了别人的就要还,但阿紫对他一番深情表白,他马上就心软了。在知道耶律洪基对大宋的野心后,他决定弃官逃跑,想的是出了南京城,他和阿紫就海阔天空了,这时候怎么没想要把阿紫送回游坦之身边啊喂。阿紫给他喝那碗有问题的酒的时候,他看着她的模样,怦然心动,体会出阿紫对他的情意。后来他中了毒无法逃离,看到阿紫逃走的时候,他也想的是还好她逃走了。
    这可是一个亲手下毒害你的人啊萧大侠,你这是什么心态?
    阿紫这一路不是虐别人就是虐自己,折腾来折腾去,想要引起萧峰对她的关注,她最后还是成功了。
    萧峰最后选择自杀来解开兵困的僵局,是顺应了他哈姆雷特命格的悲情剧本,也是因为对他这样的侠士来说,爱情从来不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表示,他对阿紫没有爱情。
    阿紫,只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运气。

    萧峰嘛,作者要你三更死,怎会留你到五更呢(我是金庸粉,丝毫没有亵渎他老人家的意思哈,就是调侃一下~

    我们契丹人向来以重义气著称,就像胸口纹的哈士奇,虽然大口喝酒吃肉,但性格豪爽。骨子里都是萌的。最受不了被人误解了。如果不能完成在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那为了世界和平做自我牺牲也是挺好的,但是萧大哥太注重世俗的看法,我感觉挺遗憾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我心中的英雄形象。

    三十年来都以为宋国是好的,辽国是坏的,认为杀辽国人是天经地义的,结果突然发现自己也是辽国人;在宋辽边境看见宋国官兵也一样的欺压辽国百姓。价值观被颠覆了。
    曾经立誓不会杀一个汉人,结果在聚贤庄又不知杀了多少。
    心灰意冷想要隐居塞外,结果因为自己执着于父仇竟然亲手打死了自己最爱的人。
    害自己背上杀师、杀父母罪名的竟然就是自己的亲爹,有怨气也无处撒。
    身为辽国人,却帮助宋国人阻止辽国侵宋,虽然是慈悲为怀的大善事,心里却始终矛盾。
    这些痛苦压在心头,纵然不死,今后又有何生趣?

  5. 畸零之人说道:

    萧峰人格不健全,岂能不死啊。

    马夫人黑他之前,人生一帆风顺,一点坎坷都没有,极度缺乏挫折经验。

    被黑了之后三观崩溃,反复被人欺骗(马夫人,阿朱(善意)),最后发现自己能打交道的都是比较原生态的(段誉虚竹阿骨打),在辽国也是各种政治不正确,继续混不下去,最后辽宋矛盾剧烈,被宋人救了,对不起父母之邦(世界观再次被重创,忠臣当不成了),率兵南下,对不起宋人(人生观重创),不忠(对耶律洪基)不孝(对养父母)不仁不义(率兵南下对不起兄弟,生养自己的宋朝),站在哪边都是错,人格上已经不能活下去了。

    金庸似乎是想说,你个人能力再牛逼,也可能会悲剧(历史上这种人有的是,韩信之类),功业富贵长生,皆不由人啊。

    因为萧峰的处境和“郭靖”、“杨康”类似。

    都是被外族的人养大。

    但是,他又和前两者不同,他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接受的完全是异族的文化,吃的是汉家的菜,骨子里流的却是契丹人的血。

    当两个民族冲突的时候,他无法选择任何一方,养育之恩和生育之恩难以平衡。

    最关键的是萧峰是金庸小说里“义”的代表,和郭靖这个“忠”的代表不同,郭靖可以因为“忠”而背“义”,但是萧峰不能。

    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封建思想的渗透性。

    郭靖无疑是连养育之恩都不顾的背“义”小人,但是我们还是称他“侠之大者”。

    但是,萧峰明显比郭靖更像一个大侠,“忠义当前”,他无法决策,选择任何一方,都是他对人生信仰的背离。

    因为,唯有一死,才能无愧于心!

    萧峰真大侠,真性情!

    萧峰之后,不再萧峰。从来没觉得他死掉了,其人正如他的降龙十八掌一样,化腐朽为神奇了:将短暂的、稍纵即逝的、有形的、物质的、有限的东西"化"为无形的、恒久的、精神性的东西。

    天龙八部:“求不得,不求而得“。不分善恶,不分好坏;所以新版比旧版好

    段誉:求王语嫣,虽然可以结婚但是为了父母,不能在一起;求佛法,不能退位当和尚;不求无功,练成天下前三(不算扫地);

    虚竹:求得到为高僧,不成;求父母共享天伦,不成;不求武功,练成天下前三(不算扫地);不求,赢取共组。。。

    萧峰(最惨):一开始求和丐帮弟子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结果身份不让;求破除鞑虏,结果本身是鞑虏;求复仇,结果盖世武功,权利很大,还是不行;求和阿朱牧羊塞外,不行;不求荣华富贵,结果南院大王;好不容求一个宋辽和平,还把命送了;

    段延庆:求皇位,没有;不求儿子,结果不但有儿子,还当了皇上,还武功盖世,爽爆了,有没有?最后写他是飘然而去,真心是爽爆了,做了则么多坏事,最后居然是这样。。。

    每个人物基本都是吧。。。所以天龙八部是“求不得,不求而得“;

    得到了就要付出,而且付出很惨重的代价。。。乔峰必须死。。。
    表殉道实殉情。

    05年实际新修版坐实了本人之前这个猜想(萧峰和阿朱这条线基本没变动,只是增补和修整一些bug),在大哥最终雁门关自尽前做了几次铺垫竖了死亡flag:以下引为作证:

    对着垂危的阿朱,他当场表示她死后自己不愿独活。
    萧峰恍然大悟,说道:“你用自己性命来化解这场怨仇,是为了要救我性命!阿朱,你如死了,我一个儿活着又干什么……”声音呜咽,语不成声,泪水直洒了下来。他低头去亲吻阿朱的嘴唇,蓦地尝到一股咸味,后来,两人的泪水混在一起,都流到了唇边。

    阿朱死去当时准备殉情的实际行动:
    走到后院,见墙角边放着一柄花锄,心想:“我便永远在这里陪着阿朱吧?”左手仍抱着阿朱,说什么也舍不得放开她片刻,右手提起花锄,走到方竹林中,掘了一个坑,又掘了一个坑,两个土坑并列在一起。
    心想:“她父母回来,多半要挖开坟来看个究竟。须得在墓前竖上块牌子才是。”折了一段方竹,剖而为二,到厨房中取厨刀削平了,走到西首厢房。见桌上放着纸墨笔砚。他将阿朱横放在膝头,研了墨,提起笔来,在一块竹片上写道:“契丹莽夫萧峰之墓”。
    拿起另一块竹片,心下沉吟:“我写什么?‘萧门段夫人之墓’么?她虽和我有夫妇之约,却未成婚,至死仍是个冰清玉洁的姑娘,称她为‘夫人’,不亵渎她么?”
    虽有终生之约却始终未能真正娶她为妻,此刻萧峰还意识到,自己甚至都没有理直气壮悼念她与她死后同眠的资格。

    萧峰道:“我误中奸人毒计,害死了阿朱,现下要去找这奸人,先为阿朱报仇,再追随她于地下。”
    在阿紫面前,明确说出了殉情的打算。然而其理智果决亦可见一斑——先理智,再情感,多情未必不丈夫。

    一见到镜中自己的面容,眼泪便忍不住夺眶而出,以往易容时,必是阿朱柔嫩的手指在自己脸上抹来抹去,此刻却是孤零零的自己动手,想起阿朱的柔情蜜意,而自己亲手酿成人鬼殊途,悲愤之下,重重在自己脸上击了一掌,脸颊登时肿起,嘴角上流出鲜血,心道:“嘿,该打!面貌倒改了不少。”自知与阿朱的易容妙技相差太远,不论如何用心,总不能改得变成另外一人,心念一动,便剪下 左右双鬓两丛头发,用胶水一根根的黏上面颊,黏得一半,已成为个虬髯大汉,于是尽量用散发遮去面貌。易容改装甚难,遮去本来面貌却易办得多,过不多时,镜中相貌已全然不同,心想:“阿朱见到我这副模样,能认得出我是她大哥吗?”一时激动,竟想倒转剪尖,戳入自己心口,到阴世去让阿朱瞧瞧自己改装后的相貌。
    阿朱死后回信阳找马夫人算账,途中易容。易容过程中触景生情,在阿朱死后第一次萌生死意,强烈到几乎无法控制。

    阿朱的死,与其说冲淡了萧峰的仇恨,不如是说让他从此心死作为躯壳活在人间。
    萧峰心中空荡荡的,只觉什么“武林义气”、“天理公道”,全是一片虚妄,死着活着,也没多大分别,父母恩师之仇报与不报,都不是什么要紧事。阿朱既死,从此做人了无意味,念念不忘的,只是曾与阿朱有约,要到塞上去打猎放牧,阿朱的鬼魂多半也会到塞上去等他。一个人百事无望之际,便会深信鬼神之说,料想阿朱死后,魂魄飞去雁门关外,只要自己也去,能给阿朱的鬼魂见上一见,也好让她知道,自己对她思念之深,她在阴间也会多一分喜乐。
    这种活人不介意恋死者与死者人鬼相守的情节少见于中国文学,倒已颇有几分英国文学的神韵。这时死意已略淡,转为欲和爱人的灵魂一起终老。

    萧峰听那西夏公主命那宫女向众人逐一询问三个相同的问题,料想其中虽有深意,但显无加害众人之心,寻思这三个问题问到自己之时,该当如何回答?念及阿朱,胸口一痛,伤心欲绝。雅不愿在旁人之前泄露自己心情,当即转身出了石室。其时室门早开,他出去时脚步轻盈,旁人大都并未知觉。
    到了西夏求亲阶段,此时症状是好转,还是恶化?我认为是后者,因为萧峰已经不像小说中期那样还敢细想下去。

    萧峰缓缓回头,见到石壁旁一株花树,耳中似乎听到了阿朱当年躲在身后的声音:“乔大爷,你再打下去,这座山峰也要给你击倒了。”
    他一呆,阿朱情致殷殷的几句话,清清楚楚的在他脑海呼响起:“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祜,你终于安好无恙。”
    萧峰热泪盈眶,走到树旁,伸手摩挲树干,见那树比之当日与阿朱相会时已高了不少。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了身外之事。
    在逃亡路上,这成了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萧峰对待自己狠,这是从杏子林插刀那次便看得出来。在爱人死后先以心后以身相殉,也是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金庸小说中,民族血统很大程度上在决定该人的性格,不妨对比萧峰和郭靖杨康。那么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了。往近了说,他有一个曾经为母亲跳崖的父亲萧远山;往远了说,他有当着臣工断腕殉夫的女先祖述律平皇后,还有同解脱在母亲身边的男后人老舍。(你没看错,满族舒穆禄氏就是契丹萧氏的直系后裔。)
    青牛见,曾避路。没有什么能阻挡这一家子人从古至今深思熟虑后也依然强大的死本能。

  6. 飞将军说道:

    要说萧峰为什么必须死,我觉得首先要说一个人。《权力的游戏》里琼恩·雪诺。
    身为守夜人首领,为了保全大陆更多人的性命,在“凛冬将至”时保护更多的人,他放下和野人的世代相对立的仇恨,让野人进入长城以内,既保全这些自由野人,又让异鬼到来之时有更多并肩作战的队友。然而,他这一个决定,却让自己的守夜人兄弟们无法理解,最后叛乱者一人一刀将他杀死在雪地中。(还好故事本身有奇幻色彩,此人已复活)
    琼恩的死,是因为他的三观无法被队友们理解,他想要保护全体人类的利益,却被这些以抵抗野人为终身使命的队友们所不容。两种不同的三观相对抗,最后给他带来的是死亡命运。
    同样,萧峰的死,说到底是他的三观在他所处的《天龙八部》里找不到知音,他甚至在金庸小说体系里也找不到遥远的知音,他的三观远高于其他任何人,他只能一死。
    在《天龙八部》里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悲剧,各种各样的“五人不冤,有情皆孽”,一场一场的人间大悲剧轮番上演,但最终最大的悲剧还是在萧峰身上,这也是为什么萧峰明明出场远远晚于段誉,却很快成为主线成为无可争议第一男主角。关于萧峰的悲剧,有生世之谜的悲剧,有宋辽不两立的悲剧,有心爱之人死于自己掌下的悲剧,有蒙冤受屈的悲剧,但最大的悲剧,是他的三观不被认可的悲剧。
    我们来看一下《天龙八部》里不同的人有何怎样的三观。在全书中几乎不算有真正的坏人,只能说有不同阵营不同目标的人,慕容博属于大燕国旧国旧人,他家的目标是兴复大燕,所以他假传消息渴望挑起宋辽更多的矛盾让自己渔翁得利;而少林寺玄慈、和中原一干好汉们是志在保家卫国的人,他们已经为自己的大宋站了队,所以容易被人当抢使;而另外一些人,如段誉段正淳,他们情感丰富处处留情,也颇有侠义之风,但归根结底他们站的队依然是自己的大理国;包括傻和尚虚竹成了西夏驸马之后,自然也是为自己的灵鹫宫谋福利;还有各种门派各类洞、各种岛的人们,少林寺、丐帮等等,但凡是在书中出场的人,他们要么就是个人欲望膨胀要将实现不一样的私利之外,人人皆有自己的阵营,而为自己或是为自己所在组织寻求更高的利益,就是他们个人价值实现的目标,也就是说他们三观是和他们所在的阵营密切相关的。如鸠摩智算是个武痴,最喜欢就是学习各种武功,但他同样也因为吐蕃国师的身份,想要在宋辽不两立中为自己的国家分到一杯羹。
    然而,萧峰却都不是他们这样的人。他的三观在全书中不断在进行升级和改造,自然和他的悲剧故事分不开。
    在身为丐帮帮主时,他以为自己就是宋人,所以也为自己所在的阵营努力谋求福利,也领导了兄弟们做了不少抗辽的事迹;等到自己的身世被揭开后,他开始陷入了混乱迷惑的人生,他试图找回自己成长经历中那些美好的东西,获得归属感;但却在这个过程中眼见自己的养父母和授业恩师死亡,自己却背上了杀他们的罪名;为了报仇和洗脱冤屈,他又继续寻找当年的带头大哥,在这个过程中阿朱来到他身边,他想要脱离阵营的心越来越明显,想要和阿朱到塞外牧马放羊度过此生,不料却在节骨眼上错杀阿朱,他的人生又再一次失去方向;在远走北边的时候,他无意中进入了大辽的权力顶峰,官居南院大王,也确实为自己的属地自己的兄弟们谋取一定的组织福利,但他并未找到能够安放他三观的地方,他不愿入侵大宋,也知道大辽皇帝无法明白自己的心。
    那说到现在,萧峰的三观究竟是怎样的三观呢?且看少林寺一段他和慕容博的对话。(本人最爱这一段,没有之一)
    在已经把所有谜团都揭晓之后,萧峰知道自己苦苦追寻的仇人竟是自己以为早就去世的亲生父亲萧远山,悲喜交加之余,他很快为自己的困惑找到出路:这些人既然是爹您杀的,那也和孩儿所杀没什么区别,孩儿也不算冤枉。
    萧氏父子和慕容父子以及后面加入的鸠摩智就要在藏经阁展开一场复仇大战时,慕容博政治家的本色展现出来,开始以“政治阵营”的角度来展开谈判。
    慕容博道:“萧老侠隐居数十年,侠踪少现人间。萧大侠却英名播于天下,一言九鼎,岂会反悔?萧大侠为了一个无亲无故的少女,尚且肯干冒万险,孤身而入聚贤庄求医,怎能手刃老朽之后而自食诺言?在下筹算之久,这正是千载一时的良机。老朽风烛残年,以一命而换万世之基,这买卖如何不做?”他脸露微笑,凝视萧峰,只盼他快些下手。(老贼乃是谈判高手,先是以阵营说换取萧远山的理解,然后提出以自己的性命换萧氏父子的合作)
    萧远山道:“我儿,此人这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
    (萧远山深知对方所说的合理性,作为曾被宋人害的家破人亡的契丹人,他已然动心,从个人观点上我都觉得人家是合理的,且看萧峰如何回答:)
    萧峰道:“不行!”突然拍出一掌,击向木几,只听得劈拍一声响,木几碎成数块,匕首随而跌落,凛然说道:“杀母大仇,岂可当作买卖交易?此仇能报便报,如不能报,则我父子毕命于此便了。这等肮脏之事,岂是我萧氏父子所屑为?”
    (是啊,杀母之仇,哪能作为政治交易?)
    慕容博仰天大笑,朗声说道:“我素闻萧峰萧大侠才略盖世,识见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见,竟虽个不明大义、徒逞意气的一勇之夫。嘿嘿,可笑啊可笑!”
    萧峰知他是以言语相激,冷冷的道:“萧峰是英雄豪杰也罢,是凡夫俗子也罢,总不能中你圈套,成为手中的杀人之刀。”
    慕容博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你是大辽国这臣,欲只记得父母私仇,不思尽忠报国,如何对得起大辽?”
    (是啊,慕容老贼真心厉害,你萧峰明明就是大辽国臣,拿着高俸禄,怎能不为自己的国家谋福利呢?当老贼说到此处,换做是我,我已经辩无可辩,因为毕竟对方说得实在在理。换做小说中其他人物,同样也是辩无可辩,因为他们虽然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故事,但但凡能够称得上一流好汉的,谁不是以民族利益为首位的?)
    然而,萧峰的回答却远远将读者在该书中积累起来的三观打碎了。
    萧峰蹭上一步,昂然说到:“你可曾见过边关之上、宋辽相互仇杀的惨状?可曾见过宋人辽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情景?宋辽之间好容易罢兵数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铁骑侵入南朝,你可知将有多少宋人惨遭横死?多少辽人死于非命?”他说到这里,想起当日雁门关外宋兵和辽兵相互打草谷的残酷情状,越说越响,又道:“兵凶战危,世间岂有必胜之事?大宋兵多财足,只须有一二名将,率兵奋战,大辽、吐蕃联手,未必便能取胜。咱们打一个血流成河,尸骨如山,欲让你慕容氏来乘机兴复燕国,我对大辽尽忠报国,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
    (这段对话,简直就是最佳辩手教材版,必须拍案叫绝!!!!)

    综合这段对话不难看出,金庸在写小说写人物的同时,他的英雄观也在不断更新。郭靖首先提出的“侠之小者锄强扶弱,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因此他虽然长在大漠却为大宋守襄阳最后战死,和上文提到的政治阵营说相对应,金庸的家国思想浓烈,塑造这样一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忠报国大侠形象;而到了杨过,虽然依然是侠义之举不少,但却向往的是个人自由和美好生活,所以“神雕侠侣绝迹江湖”,虽然后人偶尔出来主持一下江湖公道,但基本上并不十分热衷阵营;而到了令狐冲,最高的人生统领只有两个字:自由,他遵循侠义之道虽然看上去有点不正经,他也带领自己的阵营去努力生存(参见他作为恒山派掌门一段),他也想去彰显江湖公道,但最终他的最高追求是自由,希望不被束缚去追求自由的一生。从家国情怀浓烈的郭靖,到爱情至上的杨过、勉强算上张无忌,再到自由至上的令狐冲,金庸作为作者,自己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而在萧峰身上,却有着一套和以上三位都不太一样的三观。他深情爱自己的父母和养父母以及授业恩师,但他并不困于家庭悲剧带来的仇恨;他作为大帮派的曾经的首领,大辽的南院大王,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不错,但他又不困于此;统领他人生的三观是什么?天下苍生,普通百姓的生活!
    跳出小家进入民族再到大国,萧峰的三观最终拔高到为天下苍生为念,有着更高的人文清还,更深刻的悲悯之心,更广阔的眼界,更高远的人生志向,更普世的人性光芒。他和段誉、虚竹、完颜阿骨打交好,并不在于他们是大理王子、西夏驸马、和大金首领,而简单只在于他们喝酒合得来,谈话比较愉快,曾经生死与共而已。在他心里,最后已经并没有阵营没有民族,只是人而已。
    然而,这样的他却不融于自己所处的世界。他不愿带兵犯宋,于是被大辽皇帝囚禁,等到段誉虚竹一伙将他救出,他在万军之中擒拿大辽皇帝,让其发誓在位期间不犯大宋,段誉和虚竹因为自己所在的阵营也心里开心。眼看这场争端要以完美收尾,不了大辽皇帝最后幽幽地来了一句: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功劳,回去大宋皇帝必当为你加官进爵!
    萧峰顿时崩溃了。在这一瞬间,他看到了自己和眼前的世界如此的不同。眼前的二弟三弟他们各有自己的阵营,自己的利益诉求点,而自己呢?有人能够理解他的三观么?
    萧峰必须死。作为人物个人来说,他因为超前的三观,他不容于宋,也不容于辽,在他的二弟三弟阿骨打兄弟那里他得不到共鸣,因为他们各自都有明显阵营标签;他深爱的家国,深爱的江湖,深爱的土地,没有一处能够安放他的三观,他已经走到末路了。
    而对于作者金庸来说,萧峰也必须死。他已经为精忠报国的郭靖找到了殉国的最好结局,为爱情至上的杨过找到了活死人墓厮守的结局,为令狐冲找了了两人琴萧合奏笑傲江湖的结局,但他没有办法让萧峰以活着的状态找到合适的结局,萧峰,已经一步一步提升自己的三观,但同样也因此将自己推到了难以融于现实的地步,他只有一死。
    像囧雪诺被自己的兄弟杀死在雪地里,萧峰最终也只能在他故事开端的雁门关自杀身亡。
    杀死他们的,是眼前那些始终坚守阵营的人们,更是他们自己远高于当下的超前三观。

    真是 由来同一梦,犹笑世人痴。

    想当年我和陆渺先生同游吴越故地遇见查良镛时,他还是个满腔热血的青年,颇读诗书,而性情率真不拘小节,乃是我辈中人。陆渺先生心生赏识,便将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连同一部越女剑十五部外史传奇借于查良铮观赏,他得知我二人的经历之后,心生羡慕,设酒杀鸡做食,要效仿《天龙》与我二人义结金兰,我也欣然同意。酒酣耳热之际,查良铮道,“你二人不久离开江浙去西洋远游,携带如此繁重书籍多有不便,不如暂由兄弟保管。”陆渺和我相视一笑,道,“我二人早有将这部传奇传之于世之意,但我们早已无名无姓,不如就依你之名,增删批阅之后传阅世人。以教导世人侠义精神不可忘却。”

    我亦时而追忆那两千多年前的秦帝国,英雄慷慨歌,美人长袂舞,宝剑青光闪,珠玉铺满床。那时候我还是秦王的铁骑军的一名百夫长,但是因为武艺卓绝,我屡建战功,平定六国残余势力之后我便被始皇任命随徐福寻找长生不死药。

    你在觉得我是说笑?

    人啊,真是自以为是。几千年我已经领略的太多。没见过的东西我们总觉得荒谬,其实我们比之于一棵树一头大象一只蟑螂,并不高明许多。我们,哦不,你们有着短暂的生命,忙忙碌碌循环往复。实在亦是可悲的。

    人家说,武学千年,胜负都是过眼云烟。

    几千年来我见过了太多的绝世高手。可是人的极限亦是有限,诸多武学典籍都能使人达到一个极限,但若想超越确实不极为艰难。所以我看到你们讨论猜想十五书里的人物武学,总觉得又可笑又可爱。

    好了。我来和你们讲讲萧峰。

    萧峰的武功,确实是已臻人类极限,我所遇到的能完全胜过他的也不过四五人。你们只道在雁门光萧峰已死?其实是大错特错。

    后来我和陆渺曾一起遇到萧峰,依旧是契丹汉子的雄壮体格,但是眼中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锐利。他和妻子阿紫生活在塞北,一儿一女,骑马牧羊,好不快活。那日他特意用马奶酒招待我二人。却只说江湖上再无萧峰此人。

    原来阿紫阿朱两姊妹相貌相似,萧峰和阿紫在辽国朝夕相处,确实早已动心。但是他一直会不小心把阿紫当做阿朱,觉得对阿紫阿朱都不起,所以一直不愿意接受这种念头。武林恩怨,乱世纷争,他萧峰也算混的轰轰烈烈。几番大战,想起来都热血难凉。但是生而为人啊,匆匆就几十年。萧峰何尝不是早已厌倦这江湖?他早就想和阿朱去塞北牧羊。萧峰不愿意接受阿紫,便想要一死,一来平复宋辽之争,二来也可以解脱感情之困。但是他听到阿紫也从雁门关跳下之后,心中便起了悔意,一来觉得对不起阿朱的嘱托,二来觉得人间还有阿紫便不至于太荒凉。于是潜运内力。诸位知道当年萧远山跳下未死,你道为何,只是那雁门关其实并非太高,只是峡谷下有一水潭,水汽升腾,俯瞰时只觉得云雾缥缈深不可测。萧峰落入谷底之后寻野人参熊掌为挖去眼珠的阿紫治伤。后伤愈,萧峰便决定隐姓埋名,去实现和阿朱的塞上牛羊之约。

    萧峰之死的片段是这样的:
    耶律洪基回过头来,见萧峰仍一动不动地站在当地。耶律洪基冷笑一声,朗声道:“萧大王,你为大宋立下如此大功,高官厚禄,指日可待!”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曾与陛下义结金兰,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既不忠,又不义,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举起右手中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右臂回戳,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心口。
    这一段的前文是这样的:
    众士卒想到即刻便可班师,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既无万里征战之苦,又无葬身异域之险,自皆大喜过望。契丹人虽骁勇善战,但兵凶战危,谁都难保不死,得能免去这场战祸,除了少数想在征战中升官发财的悍将外,尽都欢喜。
      耶律洪基心中一凛:“原来我这些士卒也不想去攻打南朝,我若挥军南征,却也未必能一战而克。”

    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假如耶律洪基当时说的是这样的话——“兄弟,我终于明白了你的心意,你这样做并非为了自己的高官厚禄,而是为了我契丹子民,实在是大仁大义!如今你令我悬崖勒马,做哥哥的感激不尽!罢了罢了,是非成败转头空,我们各守其位,安心度余生吧。”

    听完这些话后,此时的萧峰还会不会折箭自尽?
    他应该会这样想:原来大哥是理解我良苦用心的,我扪心自问,也并没有丝毫不忠不义。日月可鉴,我的确对契丹、对大哥忠心耿耿!能促成两国和平是我毕生幸事,得到大哥理解也令我无比快活,我本来是打算以死谢罪的,现在我到底该不该自尽呢?

    仔细品味耶律洪基的原话,满是揶揄的味道,耶律洪基说出这样的话,明明白白地表现出他是个小人,气量狭窄,目光也是短浅之极。
    他说什么“高官厚禄,指日可待”,明显就是对萧峰的挤兑,萧峰已是当时强国契丹的南院大王,何必回到弱小宋国去做官,况且自己还有着契丹纯正的血统。

    而萧峰本来做的是天下至仁至善的大好事,起码大宋上下不会说他以公谋私,他作为一个英雄内心也应该坦坦荡荡才是。
    当他凭借个人的力量阻止了一场血战的时候,全天下都享受他的恩惠,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如果一定要找一个,那也只有耶律洪基。

    因为耶律洪基自己气量狭小,说几句尖酸刻薄的言语来泄心头之恨,萧峰就觉得脸面挂不住,说“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萧大侠,天下人可没把你当做不忠不义之徒啊!退一万步讲,就算有人在背后恶意诋毁,你自问心无愧,何必如此在乎个别人的眼光?
    这样的做法失之草率,实在有待商榷。

    所以对于萧峰之死,我心中始终存疑。

  7. 夜寐星城说道:

    1、萧峰被辽帝追杀,失去南院大王的职位,在辽国再没立身之处;

    2、萧峰是契丹人,在大宋做不成丐帮帮主。最后群雄救萧峰的时候,吕长老苦苦哀求萧峰重回帮主之位,理由是“帮主你为何还说自己的契丹人呢?快快回来当帮主吧!”吕长老把事实当借口,道是心里明白契丹人是不能做大宋丐帮帮主的,以为萧峰在搪塞借口拒绝,却不知萧峰的理由是铁铮铮的真相。所以,萧峰在大宋没有立足之地。

    3、大理不用说,萧峰没有出现过;女真族是一个部落,既不成帮,也不成国;没去过高丽,呆过几天西夏;以上,萧峰没有安身之所。

    4、群雄中有大理皇帝、灵鹫宫主人、西夏公主、少林方丈、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岛主等,与萧峰刚好逃到雁门关外,辽帝不再信任萧峰,守关将不肯开关,转眼辽军南下,死伤又是大片。此时萧峰只是为了救人,可以不死,可是萧峰乃重情重义铁血男儿,既要救人,也要辽帝的金兰之情。鱼与熊掌本不可兼得,若欲强求,恐怕不得不付出自身代价。如果他是凡夫俗子,大概舍义保身,可是他是萧峰,他自然能做出让人惊心动魄、超越生命的选择。

    生无可恋。

    我今后去哪里呢?去塞外放羊吗?没有阿朱还有什么意义?
    去找父亲吗?他已经大彻大悟了。
    去照顾阿紫吗?我厌恶她。
    去保护大宋吗?去大辽做官吗?去女真族打猎喝酒吗?毫无意思。
    去争霸武林征服江湖吗?丐帮算什么?少林算什么?英雄算什么?为什么我已经毫无力气什么都不想要了?就算把全世界都给我,又如何!

    金庸笔下充满了逃避性格的人。

    比如在天地会和康熙之间韦小宝选择了躲去通吃岛、在救亡图存和杀父仇人之间袁承志选择了远遁海外、在民族大义和权力斗争之间张无忌选择了带着两个女人跑路……还有令狐冲逃去了西湖边、杨过躲去了终南山后、胡斐该不该下刀都不敢选。

    萧峰的困境,本质上就是在养育自己的大宋和骨肉之亲的大辽之间做出一个选择,然而他始终没有抉择的勇气。他用自杀来逃避。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What man is a man who does not make the world better ?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面前,这些主角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能力做出更好的事业、帮到更多的人,然而郭靖等之外的大部分主角往往缺乏抉择的勇气。他们用钱谦益式的懦弱和自欺欺人亵渎了自己的武功和资源,这就是典型的懦夫。而这实际上也暗示了金庸自身的性格

    因为武林中人整天练武又没啥正事可干,只有日常搞大新闻才能让全天下人知道自己名号。天龙八部的武林中人可以说一年到头都在开会,跑遍全中国跑的比谁都勤快,杏子林、聚闲庄、函谷关、少林、西夏选驸马、七十二洞反攻天山,那个段誉也就聚闲庄没赶上。

    鸠摩智倒是反映了最普通武林中人的心理,别人的主角都是具有复杂身世背景,天生就有合理原因要搞事的,鸠摩智纯粹就是想力压群雄。

    想象一下,一位初出江湖的十六岁少年跟丐帮吴长老交手三十招后落败,他会不会开始有点名声了?

    我们一群光棍大汉围攻徐志……云中鹤,如果能将这败类铲除也算为武林除一大害,可以回乡下吹嘘一番。

    我在武林中的排位是三百零五,得想想办法把声望刷起来。参加这次的武林大会,说不定能一展身手。

    虽然我不是高手,但是我见得多了,泰山铁面判官单正,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我和他谈天说地。当你跟朋友圈的人侃侃说起各大会上的英雄人物、武林逸事,旁人投来神往的目光,就好比在知乎说完故事被点赞一样的快感。

    这些习武之人整天就想搞事,性命对他们来讲还在其次,如果不定期给他们开个会定个政治正确的目标,说不定就天天互砍。

    这次英雄宴由聚贤庄游氏双雄和“阎王敌”薛神医联名邀请。游氏双雄游骥、游驹家财豪富,交游广阔,武功了得,名头响亮,但在武林中既无什么了不起的势力,也算不上如何德高望重,原本请不到这许多英雄豪杰。那薛神医却是人人都要竭去与他结交的。武学之士尽管大都自负了得,却很少有人自信能够打遍天下无敌手,就算真的自以为当世武功第一,也难保不生病受伤。如能交上了薛神医这位朋友,自己就是多了一条性命,只要不是当场毙命,薛神医肯伸手医治,那便是死里逃生了。因此游氏双雄请客,收到贴子的不过是自觉脸上有光,这薛神医的贴子,却不啻是一道救命的符●。人人都想,今日跟他攀上了交情,日后自己有什么三长两短,他便不能袖手不理,而在刀头上讨生活之人,谁又保得定没有两短三长?请贴上署名是“薛慕华、游骥、游驹”三个名字,其后附了一行小字:“游骥、游驹附白:薛慕华先生人称‘薛神医’。”若不是有这行小字,收到贴子的多半还不知薛慕华是何方高人,来到聚贤庄的只怕连三成也没有了。

    家财豪富,交游广阔。单看这八个字要么是典型的票友心态,喜欢交朋友,要么是有点别的企图,希望经营人脉。看他们后来的表现,武功了得好像算不上,名头响亮也有点虚,否则不用捆绑薛慕华,还特意说明是薛神医。发的又是无名帖,可见这个聚贤庄大会组织上松散的紧,主要是搏一个名头和声势,真搞成了游氏兄弟也就花点招待费,但是江湖上的名声少说提升两三个档次。聚贤庄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日后成为一方豪强也未可知。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听说乔峰拜庄的时候一点准备都没有,可见至少在预案上没做什么准备,并不是真心想要诛灭乔峰,为武林除一害。也许以后有这个想法, 但是当时应该就是想博个名声而已。

    《天龙八部》作为文学作品,却并不是典型中式悲剧,而有西式悲剧的成分在里面。
    中式悲剧一般而言,是社会悲剧,比如《窦娥冤》里的窦娥,悲剧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伦常观念,黑暗的社会现实和司法制度。而西式悲剧一般而言,是命运悲剧,典型的《俄狄浦斯》,主人公的悲剧源于命运,一开始即注定,无法超脱。
    萧峰作为《天龙八部》的男主之一,他的悲剧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

    其实游氏双雄就想发条朋友圈:今日我主持召开了“大宋反契丹渗透联盟扩大委员会会议”,会中与我朝少林部副部长玄难、丐帮局前常务副局长徐冲霄、太行盟宗主谭婆、秘书谭公等江湖高层进行了会谈,并就“契丹国首席间谍乔峰作恶事件”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致决议。会议在江湖共同曲的乐章中

    其实就是有钱人想借机搞个大新闻而已。
    看到这个题目,我瞬间想到很久之前的一个新闻,大概是日本宅男花十几万请AKB48的妹纸们为他一个人唱歌。

    一,有钱。这点没什么好说的,聚贤庄怎么说也是好大一块地皮,安排那么多人衣食住行,没钱怎么行?我发英雄帖广邀英雄豪杰在某某山沟沟某某茅草屋召开武林大会,他们还会来吗?

    二,博名声。其实呢大家都是冲着薛神医的名头来的,游氏兄弟只是资方,提供场地,供给大侠们的衣食住行。结识薛神医就等于多买了一条命。虽然可能由于时间地理等因素人家神医未必就会去救他。但挑战乔峰薛神医作为主持人之一,总不可能见死不救吧。这就相当于告诉群雄,你放开打,不要管血条,有我薛神医在,保证你死不了。相当于打架的时候旁边已经停好了救护车,团战的时候带了个奶妈,不怂就是干啊。于群雄而言,挑战乔峰是成名的捷径啊,如果侥幸能在他手底下走个几十招,岂不是天下闻名了?提供了一次成名的捷径而已。就好比优酷开了个吐槽大会来吐槽罗永浩,包食宿,还提供和高圆圆合照的机会。如果有人能胜罗老师一招半式,想不火也难。

    三,闲。武林大侠大多都是闲的蛋疼的,没有体制内的工作,也很少在镖局之类的私企工作。本着"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的精神信条,就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往哪里跑,跑的比西方记者还快。

    所以啊,还是尽快把武林大会立法,搞武林大会也要有个基本法的嘛。不是什么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可以设立个资质审查啊,各种证书什么场地合格证什么安保合格证食物合格证每个证收他个几百两,还可以竞标啊,谁出价高由谁来办,参加的人要交报名费,所以说古代的人啊就是没有商业头脑…

    先举个类似的例子,前知乎著名正义人士一笑风云过被曝出帮百度写软文点赞,这时候我开了个专栏“声讨一笑,维护正义”。
    那一笑的脑残粉会来辩护,曾经喜欢他的过来求真相,他的黑粉要来喷,还有很多纯粹是来吃瓜的。
    可我毕竟小透明一个,人气太低,于是我请亲王点了个赞。
    所以来讨论的得有九成是被亲王吸引来了,so what?

    回到聚贤庄,曾经的大英雄乔峰变成了一个杀父弑师的大魔头,江湖人人自危,所以开这么个会是很正常的。
    但为什么读者会认为不正常?
    因为读者知道乔峰是冤枉的,有个很高明的黑手在栽赃陷害,而武林不知道。
    那这个黑手是谁,为什么要害乔峰?
    这是他亲爹,至于为什么要害乔峰——这是天龙头号BUG。类似的问题在网络上引起过无数探讨,各种脑补阴谋论,但没有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其实金庸迷都知道,天龙的情节有太多是靠误会强行展开,BUG之多更是金书之冠。
    为什么?
    天龙八部创造之初是段誉单主,可乔峰后来居上。别被吴闲云刘心武带坏,看书要结合上下文和创作背景。如果金庸写了就完美,那老爷子还修什么书?金庸武侠的细节“砍树论”、“打虎论”甚至“武学衰落论”能当成论据么?从书名牵强附会的一定是不知道初版天龙序言“发生在大理的故事”,现在的天龙序言则是“发生在大理宋辽西夏的故事”,因为乔峰破坏大纲,戏加的太多了。
    乔峰本来是作为背景出现的,“北乔峰南慕容”,跟五绝一样的顶尖高手,这样的人怎么做主角?金庸书是传统的打怪升级,有什么困难能挡住乔峰的脚步?按常理他必须也只能做个NPC。
    但乔峰的人气超越了金庸想象,在读者要求下只得加戏成为主角。类似的还有神雕,本来小龙女是要死,但读者意见太大,所以十六年后活了。
    如果按起点套路也很简单,写个玛丽苏,碰见什么问题都是“乔峰大怒一掌劈死”,完事。
    可这是金庸写的。
    没奈何,金庸只好把乔峰塑造成一个俄狄浦斯式的英雄,他不会有敌人,战神的敌人不过跳梁小丑土鸡瓦狗,他的敌人是自己、是父亲、是爱人、是命运。
    可金老爷子毕竟能力有限,强行加戏后构建不出一个合理的“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乔峰身上的四重悲剧:契丹身世、生父弑亲、错杀阿朱、挟持皇帝,对应的全是BUG。
    作为大宋第一巨侠,铁血丹心义气深重的丐帮帮主,结果身份成了契丹人,这自然是冤孽。而乔峰的身世雁门关之战,从动机到经过再到结果完全经不起推敲。
    可不够,乔峰怎么会被受精卵束缚?于是乔峰就要承受父母师父被杀,被人误解的痛苦。可这还不够,大丈夫快意恩仇,杀回去便是。
    杀回去就不冤了,所以凶手要是他不能报复的人,养父母死了,师傅死了,母亲早就死了,凶手必须也只能是亲爹,少林寺真相大白的剧情生硬到让人尴尬,不得不出动机械降神扫地僧来掩盖——这种莫名其妙的高手只有三流小说才有,金庸书中没头没尾的就这一个。
    虐主之余来点温情,给个皇帝也不换的阿朱出现,但是阿朱必须死,因为乔峰必须悲。
    阿朱怎么死才最悲情,为了救乔峰舍身?不,三流小说才那么写,必须是乔峰亲手打死。
    所以阿朱和乔峰同时智商下线,大理段二在雁门关之战不过是个毛头小子,怎么可能是带头大哥?但阿朱就这么决定替父送死,而身经百战的乔峰在这场人生最重要的战斗之前居然不会判断假段二的武功高低,孰为可笑。
    至于最后一重悲剧,化身契丹人重塑三观享受人生的乔峰为了和平不得不亲手挟持皇帝,最终自戕,也只是史盲看起来合理一些——那个喜佛好文的耶律洪基摇身一变成了战争贩子,真真对不起金庸的史学功底,姑且哂之。

    强行加戏加出最酣畅淋漓的对垒,这就是金庸的伟大之处;但金庸毕竟是个凡人天龙也仅仅是部连载小说,所以BUG这么多也是没办法的。

  8. 张丹枫说道:

    乔峰的聚贤庄只是一场演习。
    薛神医想杀的到什么时候才轮到乔峰?他想杀的是丁春秋罢了。
    乔峰和丁春秋都是外来的
    他们看起来都很凶残
    他们都严重危害了中原的长治久安
    他们都武功高强
    所以我们要团结起来弄死他们
    所以,最近乔峰不是比较火么?好,就从你下手,一来看看我的号召力,二来如果你死了,可以大大提高我的号召力,三来,我以后要开武林大会诛杀丁春秋的时候就没有人知道我师门隐秘之事。
    作为一个武林上有分量的人物,做的事情都会深远一些。

    天龙八部是彻底黑北宋的……开玩笑啦。纯戏说。看看地图就知道了,主角三兄弟一个是大理王储,一个移民西夏,一个辽国大王,几乎把宋朝围了个圈(吐蕃方向有大萌明王鸠摩智)。就连慕容复都是燕国后裔,拒绝汉族文化。北宋武侠去哪儿了?都在聚贤庄被作者一网打尽了。再有就是领袖中原武林的少林寺,方丈大人和未来第二大恶人叶二娘私通去了,七十二绝技被吐蕃的鸠摩智黑出翔。扫地僧口口声声全是佛法,在中国诸元文化中,恰恰佛教是外来的,本土是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等。和少林寺齐名的丐帮,在铁丑带领下彻底沦为一群小丑。

    还有一个逍遥派的无崖子,武功是道家理念的。从小无相功到北冥神功,就连门派名称也来自《庄子.逍遥游》。这样一个中原武林中流砥柱的下场却是重文轻武,一如宋朝积弊。破坏逍遥派的是星宿老怪丁春秋,星宿海在青海………当然,青海自古以来就是神圣不可分割的…………..但是,逍遥派自废武功,让丁春秋以武功袭扰,这简直就是五代—宋朝写照。中原武力为外族发扬光大,在慕容博和萧远山身上都已重演过。所以天龙八部中老一辈就是中原丧失武学传统,外族纷纷崛起的写照。

    所以为啥中原群雄要在聚贤庄对付萧峰?因为整个中原武林在天龙八部里都是配角、龙套、绿叶、分母、辅料………

    开英雄大会,要找个能吃能喝,地方大,房间多的地方开会。聚贤庄是最合适选择之一。
    就好比现在的G20

    为什么要在庐山批彭德怀?

    最根本的原因是剧情发展需要一个小高潮呀,需要推动剧情往下走呀。
    这个聚会,需要解决之前的问题承上(阿朱受伤了需要救命)启下(萧峰需要和阿朱共患难产生感情),引出后面的情节,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就制造困难也要上。
    写一个聚贤庄多划算呀,千头万绪都可以由此引发。逍遥派的薛神医(她的医术比他的师父比他的师祖差远了就神医了),游家子弟游坦之(后面还有铁头人的好多戏份),看上去和萧峰很好很值得托付的白世镜(后面发现他和康敏那啥三观碎裂了有没有。阿朱和他接触多了,所以扮成他去骗小康,终于大雨夜小桥畔塞上牛羊空许约T^T),还有等等等等作用,比如塑造人物性格,尤其是萧峰的。虽千万人吾往矣,帅死了!
    因为金老头儿需要聚贤庄大会,所以就写了。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在这次群殴的价值堪比猴哥大闹天宫,说起来就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聚贤庄一挑N的萧峰”。在此之前萧峰的武力值并没有得到全面展现,杏子林小小出手了一下,又侧面说他在泰山大会怎么怎么样,帮丐帮怎么怎么样,真打起来是什么样的?他用一套街头耍把式的都会的太祖长拳对少林寺高手,把对方的袖里乾坤撕得粉碎。哎哟,不错哦!
    等到少林寺聚会再群殴,太晚啦!这场会应该是前两册的第一个高潮,都快二十回了不得让读者high一下!说真的,不知道别人怎样,我读着段誉唧唧歪歪的戏份可不耐烦了,好多戏份都有注水的嫌疑,比如王语嫣秀行走的电脑技能。这种情节拍电视剧的时候就该通通删掉——也确实删掉了,手动拜拜。包括之后逍遥派众人的一番做作,看着直想把书给撕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二十回了也该起一峰了。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感觉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都比天龙八部紧凑得多,注水少得多。

    武侠作品之于中国人可谓妇孺皆知,金庸作品更是有汉语处即有人知。
    前面各位大家关于萧峰历史背景、个人性格和作者的价值观等方面对萧峰之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我在这里补充一个花絮:当初金庸老爷子主编《明报》,同时兼职连载几部武侠小说,有一段时间需要出国访问学习,便让香港著名作家倪匡代笔。倪匡是著名的科幻和奇幻作家,刘德华曾演出过《卫斯理》就是他的名作,他接手后《天龙八部》变得汪洋恣肆天马行空起来,什么天山童姥越活越年轻,萧峰聚贤庄大开杀戒,阿紫眼睛变瞎等,等金庸回来吓一跳,这阿朱身死,阿紫眼睛变瞎还可以理解,这天山童姥变得像妖怪一般也就姑妄言之,这正面英雄乔峰聚贤庄变成了嗜血魔头怎么办?!
    你敢想象张三丰少林寺大开杀戒灭杀众僧81口么,你敢想象郭靖杭州当众杀人血流成河么?(郭靖领元军花剌子模屠城已引发诸多争议,但好在可以理解是为了黄蓉)这对正面人物几乎是一个致命性的打击,好在金庸笔力甚强,布局深远,通过复杂的民族矛盾、迷茫的身份认同和悲剧的绝世爱恋,最终雁门关一战塑造了金庸笔下最悲情的英雄。
    所以萧峰必须死。

    首先我觉得乔峰最后被困在大牢里的一段时光,他已经知道无论对战双方哪方赢,耶律洪基都会处死他,而他能做的只有等死,所以我想他在大牢中一定会回想自己的一生,从与养父养母快乐的童年,到少林大师教他武功,再到丐帮无限光辉,思念过自己的亲人(父母,养父母,阿紫),队友(丐帮曾与他一起战斗的人),兄弟(段誉,虚竹),当然思念最多的就是阿朱,这个大汉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还记得当乔峰在聚贤庄一役恢复后,在雁门关外遇见阿朱的情节吗?当乔峰用手无限虐大石时,阿朱突然出现对乔峰说,我已经在这等你五天五夜等等,设想下,乔峰此时别说什么都没有了,应该说所有人都不相信他(除了段誉),已经是人生绝望的时候了,此时有一个姑娘不畏寒冷危险,在边关等候你五天五夜(完全不确定乔峰会不会来),我想这个大汉的心已经融化了,也就是此时他们相约以后在塞外牧马放羊,我想此时他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地点是雁门关。这个地点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想在狱中这也是他最怀念的地方。我想他自杀完全是突然的想法,由于在大牢中对阿朱每天的思念,现在又到了雁门关,我想他应该是觉得是时候了。
    有的说是觉得民族大义,我觉得有,但不是主要原因,因为耶律洪基已经答应过他不会侵犯大宋,而当时大宋那个尿性估计不会反推一波,所以这是他最希望的局面。
    有的说觉得对不起耶律洪基,我觉得也有吧,但也不是主要原因吧,因为回想下,乔峰救了他一次后,又舍身犯险帮他平了叛乱,乔峰是真心不愿当南院大王的,但耶律洪基说,前一个南院大王叛乱,如果你不做没办法服人心,你就帮帮兄弟。(大义是这个意思),所以乔峰一直在帮他,当然他也给了乔峰荣华富贵,但他心里明白乔峰不在意这些,而后来就因为乔峰不帮了他,他居然先手羊住萧峰,准备秒他,这怎么看也不是乔峰对不起他我觉得。
    希望大家指正

    因为他无路可走了,真的是无路可走了。前段时间玩儿《古二》,温留对夏夷则说,能选择,是多么幸福。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一些两难的选择就已经万分纠结,而萧峰当时根本就没有选择。辽是回不去了,宋也不可能留下来。那种感觉真是天下虽大却没有他能容身的地方——绝望的无力。而这种境况的出现极大程度上与他自己无关,天意从来高难问,我们首先不过是随波逐流之辈罢了。
    当阿朱死的时候,这个英雄已经死了。
    阿紫向他伸出的手,其实代表的是新生,然而他拒绝了。
    乔峰和萧峰,变化的是他作为英雄对于国家和大义的理解和选择。
    而唯一不变的是,他对于阿朱的爱。
    英雄难过美人关,而非忠义。
    故,国家和大义是直接原因,
    阿朱的死是根本原因。

    虽然是人人赞誉的大侠,重义气,忠诚,不近女色,孝敬父母,尊重师父,但是在我的眼里,萧峰的悲剧并不在误杀阿朱,甚至 也不在以身殉国,而是因为他基本生下来就是一个死人。他的自杀虽然令人扼腕叹息,也难以理解,但是对于意识无法解放萧峰来说,基本上是唯一选择。
    萧峰之无趣
    1.萧峰是一个自虐狂。
    杏子林里,大仁大义的萧峰,为了稳住几位长老的情绪,也为了团结丐帮,不惜让自己身中多刀,以“谢罪”。而其实整件事情本身就错不在他,他对于几位长老示意原谅,躬身赔罪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用耸人听闻的方式来获得尊重。
    每 一个人自虐都是有原因的,萧峰应该很早就明白了克己复礼可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或许是从少林寺学艺的时候,看到和尚们运用克制自己欲望的方式获得了很高的 社会尊重,或许是儒家教育告诉了他这种牺牲自己成就别人的方式是值得尊重的,也或许是作为孤儿的萧峰对于幼年的分离恐惧,导致他需要通过把自己高尚化以及 强烈的认同超我来获得周围人的认同。
    总之,虽然人们对萧峰这样的义气赞赏有加,我却认为这是他性格缺陷的一部分。
    2.萧峰无甚情趣。
    萧 峰救下康敏,却对她的爱慕完全没有察觉。有可能,接受完备的少林寺教育的萧峰,对女色是真的没有太多想法,而且佛道的许多功夫,是教人忽略性冲动的,道家 甚至认为一个人练功到一定程度,可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大概的意思就是精子可以转化成阳气,如果不射的话有益身体健康,助人长命百岁。所 以,对于萧峰这样练武的人来说,这大约是一切功夫的基本功。
    可是,萧峰当时应该有三十多岁了,一个男人,仍然对于男女之事毫无察觉,对女性的想法也一点都不了解,一心只顾自己的事业前途,不得不说是悲剧,大约也是由于少林寺的教育缺乏“作为一个和尚与世俗接轨的教育”导致的悲剧。
    而康敏,本是一个艺妓,原本就对自己的身份感到自卑,所以对于萧峰的拒绝,解读为“看不上自己”,而并不会认为仅仅是两情不相悦。如果萧峰稍施以和颜悦色的解释,逐渐淡化康敏对自己的感情,康敏恐怕也不至于怀恨在心,甚至还会感激他。
    感情,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话题,而萧峰,大约与和尚相处太久,天生就缺乏与女性打交道的经验,所以,救人反招怨恨。

    3.有一个肆意的父亲,随意干扰生活
    萧 峰很长一段时间都像是一只大钟内的困兽,外面一直有人敲钟,可是萧峰却因为一直呆在钟内,永远都搞不明白为什么钟会响,又是谁干的。敲钟的人先是挑起雁门 关外斗争的慕容复,后来又变成了杀死自己继父母和师父等人的自己的亲生父亲萧远山。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玩弄他的生活的爹,在少林寺和扫地僧打着打着就开悟 了,决定撇下世间事,皈依佛门,全然不顾自己对萧峰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作为萧远山和慕容博的孩子们的萧峰和慕容复,都因为父亲的野心和仇恨,失去了自己应该有的生活。
    慕容复疯在父亲曾经给他的“复国”信念,他一时无法放下这个信念,以至于去背叛王语嫣,去西夏招亲。
    萧 峰原本的信念就是成为一个“英雄”,之后被他的父亲植入了“复仇”的信念。就因为这个复仇的信念,他的丐帮,他的女友,他的理想,他的未来,都没有了,而 他还没有来得及及时调整生活的方向盘。然而,更糟心的是,因为他受到的关于“孝”的教育,使得他完全不可以将愤怒发泄向父亲,甚至不能对父亲说“不,你打 扰了我的生活,这是我不想要的”。
    如何理解萧峰的自杀?

    许多朋友无法理解萧峰最后为什么要跳崖自尽。
    有许多朋友认为这是因为萧峰最后无法选择忠于宋朝还是契丹所致,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辽帝在撤军之后,还酸溜溜的说:“萧峰可以回宋朝去要个官做。”萧峰无法承受这样的侮辱,所以干脆以身殉民。
    但是,严格来讲,萧峰可以有很多方法表示自己中立的态度,譬如隐居什么的。作为当世高手,退隐之后,几乎不可能遭遇被追杀。但是却采取了最极端,最自虐的方式,就是自杀。所以,他这样一个人要死,绝对不会是被人逼死的,而是自己真想死了。
    所 以,萧峰真正死的原因是什么呢?在我看来,一个人只有到非常绝望的地步才会选择结束生命。然而,这种绝望,并没有发生在他父亲离开他去做和尚的时候,也没 有发生在他被诬陷的时候,更没有发生在阿朱被他一掌打死的时候,为什么却偏偏在为民立大功的时候选择死去?是因为他觉得平息了一场战争,他的使命完成了 吗?天下战争很多,需要他保护的人们也很多。所以,使命完成,绝对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认为,萧峰的 自杀是儒家“忠孝仁义”这个信仰导致的逻辑混乱,以至于他再也无法接受这个混乱的自己,所以选择了自杀。(虽然萧峰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幻想中 的人物其实反映的是作者的某些思路,至少,在金老头看来,在那种情况下,萧峰就必须死,所以大体上,萧峰还是反映人们的真实想法的。)

    忠孝 仁义的理念本身包含的意义模糊,很难有人能够把握什么才是真正的忠孝仁义,以至于一不小心就落入了一个“将他人视为行为主体”的圈套。譬如一个人,由于接 受了某种教育,使得他相信,任何时候都必须以身边某一个人或者一些人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于是,这个人就缺失了一个做为主体的自我,他很难告诉别人自己的 真实需求和真实想法,甚至他自己都不接受自己的真实想法。一旦失去了这个人或者这些人,他的意识的依附对象便消失了,生命就变得无意义。
    如 果是一个宋人,接受忠孝仁义的信仰,并且对宋人忠孝仁义,很好理解。可是萧峰作为一个契丹人,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当他身世明了之后,按照“忠孝仁义”的逻 辑,他就应当报效契丹国,与辽人成为朋友,为辽人义气忠诚。可是情感上,他已经与宋人有很深刻的连接,对于萧峰来说,让自己习惯于不对宋人忠孝仁义,是一 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萧峰也将他的忠诚于义气用在了与辽帝的关系上,最终发现辽帝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信任他,反而对他处处设防,甚至要加害于他。也就是说,其实辽帝并不需要他的忠孝仁义。
    其实辽帝对于一个作为汉人在宋朝生活三十多年的萧峰不可能信任,这很好理解。但是萧峰作为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的大英雄,并不能接受他没有人可以“忠孝仁义”这个事实,所以悲剧发生。
    萧峰的命运有转圜的余地吗?
    答案是有。萧峰如果从一开始就把自己从一个拯救者的神台上解救下来,后面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神 台是指什么呢?许多小孩看到父母吵架就会感到非常焦虑,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拯救父母的婚姻,要平息他们之间的战争,往往,他们的行为是可以对父母的关系起到 一定的作用,这却强化了他们这种拯救带来的成就感,于是这样的孩子常常有一种维护和平的使命感。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以后也常常成为付出者,保护者。萧峰出于 很多童年经历无形之中把自己变成了这样一种付出者。这就是把自己当成神的行为。
    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无比疲劳 ,而且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不能保证为父母无限的付出。往往,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过度压抑自己内心的渴望,以至于生无可恋,抑郁,自杀。
    在 一个没有警察的世界里,萧峰这样的强者很快成了整个世界的保护者,任何人的正义都需要他去维护。这种倾向,可以很容易的从他维护慕容复,救康敏,等等行侠 仗义的行为看出端倪。恰巧他是一个武林高手,面子也很大,所以他出面的事,几乎没有不成的。所以,那时他也应该为自己的这种能力感到自豪。
    从 他杏子林里生生的用刀捅伤自己的行为来看,萧峰是一个极端的把别人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的人。所以,当得知自己父亲所受的冤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将 父亲昭雪,或者报仇。他完全没有考虑过父亲是否需要他为他报仇,也没有想过,他的生命,除了为父亲报仇以外还有什么更值得他去做,这也是“孝”这样一个理 念给萧峰所下的指令,如果萧峰不遵守,他内心是过不去这一关的。
    其实这种把自己放在神台上的行为,常常是儒家提倡的道义,大概的意思是,要多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为父报仇,为兄弟两肋插刀之类的事情,就是忠孝仁义的极端体现。
    这种信仰常常对个体伤害很大,因为它把个体存在的意义直接嫁接在了他人身上。也就是说,一个人必须对他人“忠孝仁义”他的生命才有意义。这导致人们完全没有边界的生活在一个混乱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出于道义关心另外一个人的生活。
    这种将他人视为生命的主题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他人生活,而一旦主体消失,会导致许多人生的困惑。一个人失去了他所依附的主体,他会多么恐慌。
    这是导致萧峰自杀的终极原因。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恼怒于父母逼婚,也苦于亲戚朋友对于自己的过度关心。而这些过度关心的人将自己放在了正义(萧峰)的位置上,轻松的说,“我是关心你”这也是出于这种边界模糊的“道义”。
    许多夫妻吵架打架,最终变成了两家人的大战,他们的家人也是出于这种“道义”。
    也有许多的父母,在将自己的子女视为主体的时候,无法接受子女成人之后不再需要自己的事实,常常无法承受失去主体带来的空虚感。
    爱情之中,也有许多的男性女性将对方视为主体,认为失去对方自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进而患得患失。
    这种生活,其实就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

    《沁园春 叹萧峰》
    一阵清风,不觉悲酥,杏子林中。
    聚贤庄侠邸,龙潭虎穴;绝恩断义,饮酒抛盅。
    塞上牛羊,与君约许,铁掌销魂便作空。
    镜湖水,和潇潇夜雨,怮哭朱红。

    雁门关外家翁,三十载,如何复认宗?
    问此身胡汉,萧乔二姓;碑文不在,犹有苍松。
    胸刺狼头,心怀天下,抗命南征拒领功。
    自戕后,幸幽幽深谷,葬我英雄。

  9. 我是无伤君说道:

    第一,天龙的江湖背景。
    天龙的江湖,是一个豪杰恶人隐士野心者并行,侠士鼠辈多如走兽的时代。
    豪杰义薄云天,豪气干云,以捍卫江湖正道和天下安宁(丐帮、少林、段氏、等其他诸多燕赵豪杰)为己任;恶贯满盈罪恶滔天(四大恶人)为恶从不需要理由;隐士无关天下只有风月(逍遥派);野心者所谋者天下(慕容氏、鸠摩智);侠士(聚贤庄等诸多好行侠仗义的人士)鼠辈(三十六岛七十二洞、星宿派)多如六毛,成为整个天龙江湖的基石
    天龙的江湖精彩纷呈,既有光明一面,嫉恶如仇,代行天下公义,保大宋平安;也有阴暗一面,星宿派、三十六岛七十二洞各个心怀鬼胎未必坏,却也不甚光明,星宿派弟子大吹法螺尤为甚之。
    聚贤庄正是这光明的一面,诸多急公近义之士,以英雄大会的形式,来惩治江湖公害,维护四方安宁,保大宋平安。所以,诸多英雄自然是俱往矣,甚至多年之后准备当做垂垂老矣时的精彩回忆的。要知道一百多年后,我们的郭靖也一样召开过英雄大会,喊的是守卫襄阳,你一介平民,甚至还是蒙古前驸马,这大宋平安和襄阳平安与你何干,你操的哪门子心?操的平明百姓的心,操的天下公义之心。所以,举天下大义之旗,郭靖能一呼百应,游氏双雄、薛慕华自然也能一呼百应,更何况,薛慕华是神医,谁不愿意在神医面前混个脸熟?
    第二、聚贤庄英雄大会的背景

    再看看,聚贤庄英雄会前,萧峰做了些什么。当然,不以上帝视角,以江湖视角。
    先是,突然有人出来说了,他一个本来人人敬仰的北乔峰大英雄,带领大家抗击契丹的英雄,居然是契丹人。这让血性十足的江湖人,感觉讽刺味十足。他居然为了我汉人杀了那么多同胞,他现在知道他是契丹人了,那他会怎么办?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民族观念去看汉人契丹人,那个时候,在汉人眼里,契丹人就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他们是契丹人他们就有原罪,他没杀过汉人,他祖上也杀过。所以,即便起初还没有将乔峰视为十恶不赦的敌人,但也已经将它视为一个不稳定因素需要防范了。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的大白莲花智光了,他名号白叫了,这光是没错,智就未必了,他在一口吞下带头大哥书信后,这明摆着是,我知道乔峰你会复仇,但是我不会让你复仇,你要复仇就找我吧……这摆明了给乔峰立了靶子,一则,提醒大家了,要注意乔峰的复仇,二则,若智光死了,那就是乔峰复仇行动开始了。接下来的故事,就基本是江湖侠士最担心的事发生了,一起起血案,养父母、恩师、仇人,同帮兄弟(马大元也是算在他头上)全被乔峰杀光(一方面,再次证明了契丹人是恶魔,十亲不认,无恩无义,另一方面,有恩有义的好像都杀光了,那接下来杀谁?有仇的,然后呢?谁都有可能被杀!)。这种情况下,这样的一个大恶人,他已经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他是一个恶魔觉醒了,他悔恨过去被中原汉人戏弄对契丹人杀伐不断,开始将血刀对准了汉人,向整个汉人复仇。而这个恶魔还拥有足以抗衡整个江湖的力量(不要忘了,他是丐帮帮主,不少人担心丐帮也会对他姑息包庇,甚至听闻帮主信物还在他手上)。
    如此这般,便召开了这出英雄大会的戏码。

    当然,最后,还要点个题,即为何会是聚贤庄的游氏双雄和薛慕华?多看书,仔细看书,游氏双雄在江湖中颇有好名声,武功虽然不出众,但名望极大,而且既然有个大庄子,自然是钱财不少,多少年后,巨侠办英雄大会也是借用的陆大善人的庄子。同时,要注意,游氏双雄和薛慕华本身与乔峰并无私仇,由他们出面召集,更能显整个武林公义对乔峰的审判意义。至于薛慕华,还需要多言吗?神医的身份谁不需要拉拢?
    所以,除了有血仇的少林、丐帮,其他诸多侠义之士也无不争相前往,为的便是那个江湖公义。这便是天龙的江湖。

    《武侠,从牛A到牛C》这本书,就想“中顽童”说的那样,另外再加一点,乔峰自杀类似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弃世”,在这部小说中,每个人都挣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无论是乔峰,段誉,虚竹,还是四大恶人,阿朱阿紫,游坦之都成为了命运的奴隶,受尽命运的摆弄。这也是金庸先生向我们传达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悟。

    1.萧峰对中原武林的巨大危害性。
    萧峰作为丐帮帮主,熟知中原武林的情况,加上萧峰被怀疑做下了一系列的灭绝人性的连续杀人事件,中原武林是「人人自危」啊,谁都担心哪天被萧峰给弄死了都没人帮忙。
    很多答主的回答认为,这次武林大会只是在「走过场」、假装打萧峰,其实只是在博名声,这是不对的。

    可以说,即使这次大会,萧峰不来,他们也会结成各种自助同盟,以保护自己。

    举个例子,最近朝鲜搞核试验,各国一起开会,你觉得会是「博名声」和「走过场」吗?

    2.很多人把这次大会的性质也搞错了。
    把什么学术研讨会和这种「战争性质」「攻击性质」的大会搞混。
    这次是在讨论如何「防范外敌」,是带有强烈的攻击性质的,不是在开玩笑的,是会死人的。

    通篇《天龙八部》,萧大侠幼年家变,青年得志。本以为在丐帮帮主位置上走向人生巅峰了,却在杏子林中颜面尽失。这是他人生中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打击,但绝对不致命,不会让他求死。

    于是他开始寻找事实真相,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能接触到的人们都对自己有敌意,唯与阿朱相交相知,心心相惜。这应该是萧大侠人生中最快意也最纠结的阶段,他体验到了爱情的美好,他也怕世人的唾沫星子掩盖了他人性的美好,好在阿朱能懂。可惜好景不长在,好花不长开。看见心爱的人死在自己手下,死在自己怀里,这种刺激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不能抹去。我个人的理解,从阿朱走了后,萧大侠的求生意念应该只有不到一半了。
    而且这求生意念是给了他对父母的爱。

    后来的故事中萧大侠一直在照料阿紫,追踪杀害父母的凶手。这段时期其实也是萧大侠对阿朱余情未了的某种程度的反应。他还有一件事情需要水落石出。还有一个人需要他来保护。

    这时候萧大侠是有使命感的,这使命感比南宋或者北辽的政治事件更让他在意,那是他对挚爱的承诺。他是英雄,英雄的胸襟和气度根本不会为政治这种鸡毛蒜皮的身外之物牵绊。唯一需要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内心。

    直到在少林寺,他亲爹站出来说清楚了过去多年的种种,而他爹也开始在少林寺修行了,这时候萧大侠心里几乎已经无所牵挂了。用《心经》里的描述,大概是“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其实这个时候生或死对萧大侠来讲基本差不多了。他没有追求了,也没有恐惧了,一切都顺其自然了。这时候已经谈不上求生的意念了,但是也没有什么事情刺激到他非得去死。

    直到辽帝的南征,萧大侠的家国情怀才又一次地被刺激激发。此时的他站在一个矛盾的人物设定上—宋人养大的辽人。他希望两国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于是希望以一己之力谏言辽帝,当然,失败了。

    最后,雁门关,为了保大家命,挟持辽帝,“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罪名被辽帝冠上。这是什么遭遇和人生经历?被宋人黑,被辽人也黑;在宋国无处安身,在辽国也无处安身。

    呜呼哀哉,以死明志。

    有一个细节是,萧大侠临死还逼迫辽帝承诺:有生之年不侵宋,保大宋大辽两国人民数十年的安康。这何止的死得其所呢?

    于是在一生的求而不得和生命中最后时刻的求之得之中,大侠远去,留下我们这群看小说看电视剧的人空悲叹,多少载?

    我们对这群势力的定义不应该是普通组织这种程度,应该是民间自治的军事组织。
    ——

    《天龙八部》乃至所有的金庸小说,都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现实基础上的小说,除了那些内功等较为玄幻的东西,其他的东西都是真实的。

    ——
    为什么要召开打乔峰大会?我们首先想一下这些「武林正派」是什么人?
    中国古代是一个宏观上法治微观上人治的社会,很多事情不是交由官府来处理,而是民间自治组织来处理。

    举个例子,《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家附近出现了一伙山贼,官府是不肯出兵去剿灭的,因为会让官府自己损失兵力。
    为了保护自己,九纹龙史进就结合村民一起训练,然后一起去剿灭山贼。(没记错的话,情节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古代的人,连出现山贼这种大事都得自己组织村民去打山贼,别的事情呢?
    为了争夺水、土地、耕地资源,村子与村子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难免会有纠纷、摩擦、利益冲突,怎么办呢?
    所以,中国古代,宗族力量、门派力量和帮派力量都很强盛,因为只有建立了「民间自治军事组织」,才能够保护自己。
    ——

    这种基础上,就出现了很多帮派。
    比如乞丐去乞讨,被欺负了,怎么办?就成了一个组织叫做「丐帮」。(实际上好像是不存在丐帮这个帮派,不过他们的原理是一样的。)

    还有少林寺这种存在更加厉害了,一方面,他们自己培养「武术研究僧」每天研究武功,另一方面,他们培养「武术士兵」每天训练,还收很多的「俗家弟子」来拓展自己的势力和人脉。
    这就造成了少林寺的力量无人能挡。

    《笑傲江湖》中的青城派和福威镖局的关系,更加是把这种「门派」的民间自治军事组织和「商业企业」的关系讲的淋漓尽致。

    第一章中,我们得知,福威镖局的门店开满大江南北,他们想去四川做生意,还得送礼给「青城派」。
    每年都送礼都被退回来了,终于有一年收下了,福威镖局高兴得不得了。

    为什么,一个镖局,要送礼给青城派?
    青城派只是一个门派,又不是山贼,不送礼,难道还会打劫他们的镖吗?——答案就是,真的会把他们福威镖局给打劫了,而且直接灭了门。
    再看看福威镖局被灭门,官府做了什么?什么也没有。

    所以啊,这就是为什么少林寺的力量这么强大。

    同样是灭门,对比另一个被灭门的镖局,龙门镖局,在《倚天屠龙记》中,就有实力强大的少林寺过来帮忙寻仇。
    你看看福威镖局,全家被灭门,只剩下一个林平之,勉强苟活,加上神一般的运气才能够报仇。

    如果福威镖局有少林寺这样强大的背景,他还会不会被灭门呢?恐怕机会不大了。
    ——

    好,回来聚贤庄这件事。
    萧峰作为一个熟知中原内陆情况的契丹人,他的外国人属性、敌国武林高手属性是必然存在的。迟早有一天,他会过来攻击中原武林。

    而作为对中原武林熟悉的萧峰,如果效力于契丹,以他的职位,估计可以做个特务,过来打中原武林了,那么,迟早受害的人,会是谁?萧峰的情报最熟悉的是谁?就是「中原武林」的这群人啊!

    刚才提到了《水浒传》中,打山贼都要九纹龙自己组织团练来打山贼,那么,打外国的敌人呢?
    还是这群「中原武林」的人出来打啊!

    所以,这就是聚贤庄的一伙人消灭萧峰的一个「共同利益」,为了这个共同利益,他们有很多不得不去做的理由出来攻打萧峰。

    我对情节记不大清了,不记得这个时候有没有发生萧峰连续杀人事件,如果发生了,那么中原武林本来就是人人自危,自然更加要去消灭萧峰了。

    ——

    当然,不排除一部分的凑热闹的人,比如聚贤庄庄主,这个人就很奇怪,因为他和萧峰似乎没有什么交集。加上他的「聚贤庄」的一个庄名,显得他好大喜功,想要像古代君主那样广纳贤才。
    估计他就是过来凑热闹的。以为叫的人多了,就能够轻易打死萧峰,但是……哪有那么简单!

    可能我举郭靖之例会有争议,但郭靖和乔峰的区别如果疑问太大我会另叙。
    金老爷子的“侠”或者“英雄”观起初是偏狭隘的。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的“国”“民”仅仅是汉族的“国”和“民”,而非统一的中华大地,如此命题再宏大不过两族之争,何必说非得汉是他非呢。郭靖作为历史中的人物有他的局限性,然而金老爷子在现下时代的高度却仍然支持这种态度,是他最初的狭隘。陈家洛也是。

    直到《天龙八部》,乔峰的身份的复杂性决定了他的立场不可以简单的是支持一方,他的性格刚烈又是其他作品中之罕见,所以解决矛盾时手法实在粗暴,这也注定了他的问题无法善了。

    所以最后在雁门关,身为契丹人,却为宋人逼退契丹大军,而宋人杀死自己家人,自己却又为宋人背叛了契丹,两个兄弟是宋人,一个大哥是契丹人。种种矛盾导致大宋容不下他,契丹更容不下他。
    这种矛盾不仅是乔峰无法解决,恐怕金老爷子也无法解决,这种无法解决致使乔峰非死不可,别无他法。

    再此我还想谈一下凤歌《昆仑》中的梁萧,《昆仑》之所以所托其大,是因为梁萧在郭靖和乔峰之后,在民族之路中走出了第三条路,既没有守宋灭蒙,也没有陷入自责而自裁。他以跳脱时代的眼光终于看到了问题的本质,虽然他的解决之法在当时注定不可行。其孙梁思禽便是印证。然而《昆仑》的争议也是太多,立意虽说开天辟地,然文笔比之金老爷子,自不必我多说了。

    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圈子,政治正确的站队都是让人热衷的。
    乔峰粉丝多,然而乔峰被爆料是契丹人,为了政治正确,开个集会站队,让大家反对乔峰很有必要。而一般组织站队的人,都很能拿到实惠。就像孙之獬,人家满清一开始想的是玩一国两制,人家孙之獬,直接上书让全民留辫子,说白了就是对满清的政治正确组织文人站队,于是他就获利了。薛神医和游氏兄弟就是这么想的,所以说白了,这是一场武林中政客的聚会,只不过是借用乔峰的名头当幌子罢了。反正你是契丹人,现在又说要退出江湖,名头拿来给我们踩踩你也没损失。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人家乔峰居然来了。这特么就尴尬了好么?相当于人家在你没来的情况下给你开批斗会,然后你堂而皇之的上台了要说两句,你这不砸场子么?真的不顾念那么多朋友了?你要治病等我们大会开完了再来,薛神医私底下给你妹纸治疗,大家脸上都好看,不好么?
    然而,谁都没法阻止一个家属需要急救的男人。在乔峰这样直爽的男人看来,你们既然参加我的批斗会,那肯定就不把我当朋友了,我又何必给你面子?绝交酒咱们喝了,以后咱们再没有关系了。赶紧给我家妹纸治病是硬道理。
    群雄也懂了乔帮主的意思,赶紧过来灰溜溜喝碗酒回家,反正在场的几乎都是战五渣,人家乔哥不至于欺凌弱小。等和乔帮主认识的大家伙儿喝完了,人家可能直接找薛神医帮忙治病,咱就可以撤了。
    然而,可能大家都选择性遗忘了,作死是政客的一贯表现。有个政客就跑上去和乔哥喝绝交酒,寻思乔哥喝了那么多了,没准根本记不得和谁喝酒了?以后江湖上也就有的吹了,老子和乔爷喝过酒!

    看到没?这样的鼠辈也来找乔大爷喝酒?你丫以为谁都有资格和乔大爷喝酒呢?别人那是和乔大爷有交情,你丫上来,就是挑衅侮辱乔大爷了。说实话,如果那个向望海不上来,乔大爷没准喝完就问谁来和我打了,这时候估计没人好意思和乔爷打,可是这向望海可就真是点雷了。
    所以说,脑子是个好东西,站队也是要找有资格的人站队,别找没脑子的,要不,死了都没地方叫屈去。

  10. 天风济说道:

    萧峰是一个西式悲剧人物。然而个人认为整个故事跟很多西方故事一样,主角都有为了作品的悲剧意义被强制挂便当的嫌疑。最大的Bug在于阿朱之死,在我看来萧峰误会段正淳这一段纯属毁人设,让萧峰强行智商下线。

    回到正题,萧峰的死是个人身份认同撕裂和信念崩塌的必然结果。从一个鄙视契丹的丐帮首领突然变成被所有人鄙视的欺师灭祖的契丹人,再到最后发现自己同样无法用契丹人的身份活下去,这一层是身份认同的崩塌。一直以大义立身,却被逼在世界和平的义跟为义兄祖国尽忠之间选择,最后忠义两难全选择了义,然而自己成为了背叛祖国背叛义兄的人,这一层是信念的崩塌。作为一个这样的悲剧角色,除了死没有其他的出路了。

    其实这样的设定在欧洲很常见,甚至很古老。一个可以举的例子是启蒙时代德国鼻祖作家莱辛的剧作艾米莉亚迦罗蒂,剧中艾米莉亚及其未婚夫阿皮阿尼之死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阿皮阿尼出身贵族但是只有闲云野鹤之志,极其讨厌宫廷,因此迎娶了出身平民的艾米莉亚。然而王子看上了艾米莉亚并通过暗杀阿皮阿尼来占她为己有。普遍观点认为莱辛一定要把他写死是因为他贵族身份与成为平民的志向之间存在巨大撕裂,而这种差异是不为社会所允许的,所以他必须死。最后艾米莉亚的父亲在艾米莉亚的要求下为了她不被王子玷污而手刃了她。这个极端的结尾同样是因为一直依从基督教道德的艾米莉亚在初次与王子见面时感到自己情欲的力量,进而怀疑自己这些年来相信的教条有违反她本性的部分,最后由于罪恶感要求父亲杀死自己。

    扯了这么多只是想作为匿名的本分说一句,金老先生的大作的确有自己的价值,但是扯到这种悲剧的伟大性有点过誉了。毕竟这种悲剧是欧洲人在启蒙运动时代就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的,只是萧峰披了一层武侠的皮来实现中华民族大义而已。

    他这样的人活才难吧大概,只分为死于困顿潦倒还是死于轰轰烈烈。
    所谓悲剧 即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 唉

    听说有人在纽约满城搜查马蓉,急公好义(痛打落水狗)什么时代都有啊~又有雁门关一役,君不闻反日游行打砸抢么?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且金老爷子也是领教过群众运动的呀。

    像游氏双雄薛神医这帮大V,哪个不是靠精准利用公共热点扩大影响力,捞得盆满钵满的,这么轰动的大事能少得了他们表现?

    只不过这次老猫烧须阴沟里翻船,站错了队遇到个残血五杀最后还被趴草队友勾走的,直接一撸到底被扒了皮而已。

    你看,薛神医男女问题上一捏就乖,真•大V

    乔峰是自带“滥杀无辜”bgm的丐帮前任帮主,那么在如何“处理”乔峰的意见上肯定也会两极分化。(我相信持怀疑、不相信和看热闹的绝对不在少数)那么问题来了,攘外必先安内,这个节骨眼上对头条新闻没有统一的共识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某些“小喽啰”跳出来说,咱们开个会吧,统一一下大家的思想,然后广撒所谓的英雄帖……江湖草莽最看中的是义气和承诺,这一下你不同意都不行了,墙头草不用说,如果你敢支持乔峰………从此以后,ok,江湖上就没你这号人物了,甚至你的师门、家庭和朋友等等都要受到牵连。
    不得不说这一步很好,如果正常开下去乔峰在中原武林就会变成过街大老鼠,即便喊口号的人没有恶意。
    明白了吗?这就是天龙八部版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游家兄弟和薛神医全是为了江湖地位,当时的萧峰已经是众矢之的,人人喊打。游家虽然有钱,但江湖地位太低,所以想通过办武林大会增加地位,就好比巴西办奥运会世界杯,可以大大提高知名度。参加的群雄也有两个目的,一是扩大交流,拉关系,二是白吃白喝白玩。
    这种大会风险其实不大,普通人听到要对付自己早跑了,没想到萧峰主动找上门来,结果才引起一场大战。

    一个灯塔号召一群队友,

    以民主人权生命为借口,

    攻击和自己意识形态完全相反的敌人。

    今天是聚贤庄,明天就是蒙特利尔、哥本哈根、日内瓦…

    金庸小说的主角各有不同,以出身看萧峰、郭靖、杨康三人类似。其中,萧峰是辽人,汉人养大,与汉人有仇;郭靖是汉人,在蒙古养大,但母亲,师傅为汉人;杨康,汉人金养大,所接触都为金人,与金有仇但并未被人深知可忽略。
    三人选择不同但都可以理解,三人最终都算横死。假如郭靖投靠蒙古了,从出身看不忠,从教育看不孝,这样的人肯定不是主角,在书里只会是炮灰。假如杨康投向宋朝,父母没了,师傅在金朝领地,呆不下去,金朝派人来要人,躲不了;蒙古,没有关系,生活不好,虽然骂的人少了,但活的更惨。除非成为第一主角,但那样还不如让陆冠英爆发,成立义军,更简单。

    至于萧峰,加入大宋,从之前遭遇就知道没人信他。继续大辽,不说打宋朝违背历史,前面那些小人的怀疑,立刻变成事实。至于劝说成功隐居,你见过武侠小说得主角一个人隐居得吗?所以从阿朱死得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萧峰得结局。只是有事要做,他要报仇、要按照阿朱得遗言照顾阿紫,阿紫死后,便注定了萧峰得死亡。在这里,阿紫的星宿派出身,让故事不像言情小说那样发展,注定了阿紫的离开和萧峰的死亡。

    杏子林时,乔峰便死了;阿朱给力新的萧峰生命,当她死去,萧峰的心便也跟着死去。回首这一生,他最快乐的便是知道身份前的杀敌与之后和阿朱相遇的日子。而知道真相后,前者杀得是同族,后者被自己破坏,或许让他重新选择,他更愿意从没活过吧。于是,金庸和萧峰自己都选择让他的死,能化解两族矛盾,就像王重阳明明是自杀,却也要先重伤欧阳锋。因为金庸小说,有归隐的主角,有牺牲的主角,却没有痛苦的活着的主角,那不是武侠。

    萧峰的命运不可能是金庸写的那个样子,最可能的结局是萧峰提前经历少林寺那一场各种隐藏boss的激烈冲突大战,然后带着阿朱去塞外牧马放羊,了此一生。这样的人生虽然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枯燥乏味一些,却应该是大多数读者所喜闻乐见的结局。
    金庸写萧峰的悲剧时,最难处理的应该是让萧峰面临的追凶过程扑朔迷离,使得他即使智慧武功都达到最高水准,也无法找到事实真相。
    金庸处理得不错,杀义父义母恩师的人居然是已经坠崖而死的自己的亲生父亲,这种最不思议的事居然发生了,那任萧峰再本事通天,也确实无法找到事实真相。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最大的解释不了的问题:杀萧峰的义父义母恩师的人和萧峰一样,是一个武功绝顶的高手,用萧峰自己的话评价就是:无论智谋武功都不在他之下。
    但在小镜湖方竹林里,二段为大理正统的那场比武,萧峰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的只是一对武艺平庸的人在作无谓的争斗。萧峰作为一个智者和武术专家,不可能不反思这种强烈的反差。
    所以二段比武结束后,萧峰就算仍然认定段正淳是那个大恶人,认定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是段正淳一手安排,他至少会问一句:杀他义父义母恩师的那位帮凶到底是谁。
    只要他抛出这个问题,那么以他和段王爷两人都相当正面善良的性格,萧峰对段正淳的种种误会都可以澄清,然后段正淳为报答萧峰的救命之恩,也会尽全力去帮助萧峰寻找真凶,以段正淳的人脉之广,加上萧峰无比的实力,相信慕容博这个隐藏boss,始作蛹者会提早暴露,少林寺的那场决战会提前到来,然后萧峰经过这一系列的冲突后,感觉更加心灰意冷,只有一个阿朱是可以终身相伴的人,所以最终结局还是萧峰带着阿朱去塞外牧马放羊。
    这样的结局对于持上帝视角的我们这些读者来说,可能有些意犹未尽,更加打破了金老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著书初衷,可是应该会让更多女孩子把心目中的金庸主角排位靠前–这样子的完美男人,哪里去找?!!!

    萧峰之所以会死,是因为他的性格里有两个特点:愚钝和有担当。

    先说「愚钝」。

    这里可不是贬义。他三十来岁就成了丐帮帮主,况且汪剑通对他疑心甚重,必须要试三大难题,立了七大功劳之后才将打狗棒相授。

    之后更是行侠仗义,造福于民,处事公允,将丐帮整顿得好生兴旺。数度坏了契丹人的奸谋,杀过好几个契丹的英雄人物。

    要做这些事,心思不机敏断然不可为之。

    再到后来,他的身世被揭开,成为中原武林公敌,普通人要想自保已经很不容易。他还能在少室山下、少林寺中来去自如,把阿朱托付给白世镜和薛慕华,聚贤庄里跟群雄交战,然后一一查明真相,若不是他爹在暗中捣乱,或许也未必会被逼得走投无路去找康敏,最后害死了阿朱。

    以上说这些,只是想说明,萧峰并不是一个不聪明的人。但血海深仇在身,又一夜之间成为过街老鼠,「看不破」也是自然的。

    其实他和两个结义兄弟一样,都跟佛法有缘,却未必有虚竹段誉那份佛缘。

    虚竹虽然也愚钝,但是却还明白只要多种善因,在家出家都是一样。段誉更不必提,从小就受到佛法熏陶,不屑于使用武功。

    萧峰虽然拜玄苦为师,却似乎只是学到了武功,佛法半点没领悟到。

    这一点,正是他悲剧命运的由来。

    比如在杏子林中,赵钱孙说过:

    「可笑啊可笑!汉人未必高人一等,契丹人也未必便猪狗不如!明明是契丹,却硬要冒充汉人,那有什么滋味?」

    但萧峰参不透这一层,当时他只觉得契丹人就是禽兽一般,自己无论如何不能是契丹人。

    少林寺中,萧峰在窗外听恩师玄苦如此解释冤仇:

    「小弟受戒之日,先师给我取名为玄苦。佛祖所说七苦,乃是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小弟勉力脱此七苦,只能渡己,不能渡人,说来惭愧。这『怨憎会』的苦,原是人生必有之境,宿因所种,该当有此业报。众位师兄、师弟见我偿此宿业,该当为我欢喜才是。」

    这道理玄苦临死前明白,萧峰在窗外也听见了,领悟了吗?

    雁门关外,阿朱见他神色凄苦,不禁伸出手去,握住他的手掌,安慰他道:

    「乔大爷,你又何须自苦?种种事端,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你只要问心无愧,行事对得住天地,那就好了。」

    阿朱的智商不在黄蓉之下,但这句话萧峰半句没听进脑袋里。否则也不会觉得对不起大辽和结义兄长,被耶律洪基言语一激,就自寻死路。

    再举一个例子,天台山上,智光大师临死前写在地上的话,其实大有禅意:

    「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

    而萧峰瞧着地下这八句话,怔怔出神,心想:

    「在佛家看来,不但仁者恶人都是一般,连畜生饿鬼,和帝皇将相亦无差别,我到底是汉人还是契丹人,实在殊不中道。但我不是佛门子弟,怎能如他这般洒脱?」

    这时候阿朱又说了:

    「其实你是汉人也好,是契丹人也好,又有什麽分别?江湖上刀头上的生涯,想来你也过得厌了,不如便到雁门关外去打猎放牧,中原武林的恩怨荣辱,从此再也别理会了。」

    而且阿朱也表明心迹,说「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还有神马好说的吗?有这么好的老婆,还报个毛线仇啊?没准儿这时候一走了之,还能碰见完颜阿骨打,一起打猎放牧,喝酒吃肉,多Happy!

    结果一念之间,又去找马夫人了……

    小镜湖畔一掌打死阿朱,可惜阿朱临死前交代他的话,估计还是没当回事儿:

    「大理段家有六脉神剑,你打死了他们镇南王,他们岂肯干休?大哥,那易筋经上的字,咱们又不识得……」

    最后在少林寺藏经阁里跟慕容父子对峙,扫地僧问过萧远山:

    「慕容少侠倘若打死了你,你儿子势必又要杀慕容少侠为你报仇,如此怨怨相报,何时方了?」

    萧远山经历大生大死,终于参透:

    「弟子生平杀人,无虑百数,倘若被我所杀之人的眷属皆来向我复仇索命,弟子虽死百次,亦自不足。」

    然后还让知客僧告诉儿子,「他尘缘已了,心得解脱,深感平安喜乐,今后一心学佛参禅,愿施主勿以为念。萧施主在大辽为官,只盼宋辽永息干戈。辽帝若有侵宋之意,请施主发慈悲心肠,眷顾两国千万生灵。」

    而慕容博也说:

    「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

    少林寺一事了结以后,哲罗星问波罗星是否回天竺,波罗星微笑道:

    「师兄怎地仍是参悟不透?天竺即中土,中土即天竺,此便是达摩祖师东来意。」

    以上这些话语,萧峰大概都没明白到底是何意吧?

    所以最后他被中原豪杰救出之后,还在思考,到底应该帮哪边。

    而他又恰恰是一个有担当的人,所以必须为自己的爹、宋辽两国的江湖人士、万千百姓买单。

    这份担当,岳老三有,所以他最后为段誉而死。

    邓百川、公冶乾、风波恶有,所以最后君子不出恶言,带着包不同的尸体默默离开慕容复。

    玄慈有,所以一定要先承受刑罚,然后才一死谢罪。

    段正明有,所以窃居皇位,始终内心不安,最后传位段誉,终得大道。

    萧峰自然也有。所以他必须死。

    乔峰杀了父亲母亲,又杀了授业恩师玄苦大师,在江湖上声名狼藉,可江湖上的朋友不知道他是被诬陷的。而且在当时,乔峰是契丹人的消息也几乎坐实;汉人对契丹人偏见太深,以至于说乔峰杀父母恩师是由于他是契丹人,大家就欣然接受了这个原因,但是不能理解,于是就有人牵头办英雄大会。其他人愿意参加也是为了扬名,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铲除乔峰这个契丹人当然是为国家百姓除害了。另外,聚贤庄英雄大会是薛神医召集的,江湖人士打打杀杀容易受伤,卖薛神医面子以后当然会好处多多。

    金庸的小说里都有一个大侠的正面形象模板,就是行侠仗义,也可以叫多管闲事。我们抛掉做为读者的上帝视角,从角色角度来看的话,乔峰是契丹人也就算了,突然跑回去把师傅杀了,还有少林小和尚亲眼目睹,又去杀了养父母,紧接着他去找谁谁就被杀,乔峰说我都在现场但真不是我干的你敢信?也是倒霉催的,人一死他就去现场,他刚到就有其他江湖人士到场,这特么到哪说理去,这是黄泥抹在裤裆里。杀这么多人,有人管没人管了?一次两次可以,次次如此,真是洗也洗不清。聚贤庄的锄奸大会,和鹿鼎记里的除龟大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同的地方就是乔峰这个武力值实在是逆天,逮谁干谁。至于沽名钓誉,不好说占多大比重。

    彼时武侠小说是在报纸连载,一期一期地写,一期一期地刊出。金庸写到中途有事需离开一下,但《天龙八部》连载又不能中断。便请倪匡代笔继续写。倪匡天马行空,把萧峰给写死了。大概是出乎金庸意料之外的。萧峰就是项羽的影像吧,一样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一样无奈的霸王别姬和塞上牛羊空许约,一样的乌江和雁门关,一样的聚贤庄血战和坑秦卒,如果刘邦是小人,马夫人是女人。那这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子小人?(声明本人对女性没有偏见)如果这样想,是不是金庸先生在用萧峰的雁门关来解释霸王的乌江呢?
    乌江水急,江上一叶轻舟摇至,“项王快上船,过江去吧,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
    " 孤帅八千子弟,逐鹿中原,一举诛暴秦,生平大小百余战,攻则必克战则必胜。而今该下一败,天下大局已定,孤若以一人之心想卷土重来,则需尽起江东之士,到那时兵戈又起,胜败未知,又有几人得回江东,今以孤王一人之死换的天下太平,则死得其所"
    岸上追兵已近,项王拔剑自刎身死乌江

  11. 何满子hello说道:

    从剧情发展来看
    此时乔峰误伤了阿朱,迫切需要找到薛神医,不然阿朱就挂了
    而剧情上,又需要让乔峰正式成为武林公敌,众叛亲离,一方面让乔峰和阿朱的爱情得以顺理成章,一方面又可以顺利引出萧远山的出现。

    薛神医神出鬼没, 要怎么找?
    让乔峰正式成为武林公敌,要怎么做?

    所以这个时候按照剧情开个武林大会最好了。
    至于是聚贤庄 聚甜庄 还是聚辣庄 无所谓了

    而大家为啥要参加,聚贤庄为啥要举办
    凑个热闹,多认识认识人,扬个名也好呀。

    攒鸡毛凑掸子起哄架秧子罢了,最初的居心就不正。高赞答案明显忽视了原文,为了客观而客观。引用了那么多原文居然都是营救乔峰的段落,来,看看聚贤庄群雄到底是怎么想的:

    [请帖上署名是“薛慕华、游骥、游驹”三个名字,其后附了一行小字:“游骥、游驹附白:薛慕华先生人称‘薛神医’。”若不是有这行小字,收到帖子的多半还不知薛慕华是何方高人,来到聚贤庄的只怕连三成也没有了。]

    [群雄均非胆怯怕死之人,然眼见敌人势若颠狂而武功又无人能挡,大厅中血肉横飞,人头乱滚,满耳只闻临死时的惨叫之声,倒有一大半人起了逃走之意,都想尽快离开,乔峰有罪也好,无罪也好,自己是不想管这件事了。]

    民族大义?无非是个口号。理说的倒挺直,气真的壮吗?问心挺愧的吧?

    雪山飞狐:
    “过不多时,马蹄声在门外停住,金面佛、范帮主、田相公又带了那几十个人进来。胡一刀头也不抬,说道:‘吃罢!’金面佛道:‘好!’坐在他的对面,端起碗就要喝酒。田相公忙伸手拦住,说道:‘苗大侠,须防酒肉之中有什古怪。’金面佛道:‘素闻胡一刀是铁铮铮的汉子,行事光明磊落,岂能暗算害我?’举起碗一仰脖子,一口喝干,挟块鸡肉吃了,他吃菜的模样可比胡一刀斯文得多了。
    “夫人向金面佛凝望了几眼,叹了口气,对胡一刀道:‘大哥,并世豪杰之中,除了这位苗大侠,当真再无第二人是你敌手。他对你推心置腹,这副气概,天下就只你们两人。’胡一刀哈哈笑道:‘妹子,你是女中丈夫,你也算得上一个。’夫人向金面佛道:‘苗大侠,你是男儿汉大丈夫,果真名不虚传。我丈夫若是死在你手里,不算枉了。你若是给我丈夫杀了,也不害你一世英名。来,我敬你一碗。’说着斟了两碗酒,自己先喝了一碗。”

    “金面佛似乎不爱说话,只双眉一扬,又说道:‘好!’接过酒碗。范帮主一直在旁沉着脸,这时抢上一步,叫道:‘苗大侠,须防最毒妇人心。’金面佛眉头一皱,不去理他,自行将酒喝了。”

    胡斐愕然,拿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隔了片刻,方始举到口边,一饮而尽,叫道:“苗人凤,苗大侠,好!果然称得上‘大侠’二字!”
    苗若兰道:“我曾听爹爹说起令尊当日之事。那时令堂请我爹爹饮酒,旁人说道须防酒中有毒。我爹爹言道:‘胡一刀乃天下英雄,光明磊落,岂能行此卑劣之事?’今日我请你饮酒,胡世兄居然也是坦率饮尽,难道你也不怕别人暗算么?”胡斐一笑,从口中吐出一颗黄色药丸,说道:“先父中人奸计而死,我若再不防,岂非痴呆?这药丸善能解毒,诸害不侵,只是适才听了姑娘之言,倒显是我胸襟狭隘了。”说着自己斟了一杯酒,又是一饮而尽。

    飞狐外传:
    胡斐回过头来,见苗人凤双手按住眼睛,脸上神情痛楚,待要上前救助,又怕他突然发掌,于是朗声说道:“苗大侠,我虽不是你朋友,可也决计不会加害,你信也不信?”
    这几句话说得极是诚恳。苗人凤虽未见到他面目,自己又刚中了奸人暗算,双目痛如刀剜,但一听此言,自然而然觉得这少年绝非坏人,真所谓英雄识英雄,片言之间,已是意气相投,于是说道:“你给我挡住门外的奸人。”他不答胡斐“信也不信?”的问话,但叫他挡住外敌,那便是当他至交好友一般。
    胡斐胸口一热,但觉这话豪气干云,若非胸襟宽博的大英雄大豪杰,决不能说得出口,当真是有白头如新,有倾盖如故,苗人凤只一句话,胡斐立时甘愿为他赴汤蹈火,

    笑傲江湖:
    众人竟正眼也不瞧上一眼。他背上负着一个包袱,再看他腰间时,却无弯刀。原来他竟连兵刃也未携带。令狐冲不知这老者姓名来历,不知何以有这许多武林中人要和他为难,更不知他是正是邪,只是钦佩他这般旁若无人的豪气,又不知不觉间起了一番同病相怜、惺惺相惜之意,当下大踏步向前,朗声说道:“前辈请了,你独酌无伴,未免寂寞,我来陪你喝酒。”走入凉亭,向他一揖,便坐了下来。

    救了令狐冲性命的正是那魔教高手向问天。他受魔教和正教双方围攻追击,势穷力竭之时,突然有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出来打抱不平,自是大生知己之感。……向问天脚下疾奔,心头盘算:“这少年和我素不相识,居然肯为我卖命,这样的朋友,天下到哪里找去?这些兔崽子阴魂不散,怎生摆脱他们才好?”
    鹿鼎记:
    胡逸之道:“叨扰了!”一跃上船。船头只微微一沉,船身竟无丝毫晃动。韦小宝不明这一跃之难,吴六奇、马超兴等却均大为佩服。吴六奇拱手说道:“在下吴六奇。这位马超兴兄弟,这位韦小宝兄弟。我们都是天地会的香主。”
    胡逸之大拇指一翘,说道:“吴兄,你身在天地会,此事何等隐秘,倘若泄漏了风声,全家性命不保。今日初会,你居然对兄弟毫不隐瞒,如此豪气,好生令人佩服。”
    吴六奇笑道:“倘若信不过百胜刀王,兄弟岂不是成了卑鄙小人么?”

    段誉初见乔峰:
    段誉心底暗暗喝了声采:“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论江南或是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包不同自吹自擂什么英气勃勃,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
    以段誉的出身和见识(段正明、段正淳、天龙寺诸僧、鸠摩智、四大恶人等等),能让他给出这种评价的人物,当然值得一交。而乔峰本就是个广交朋友的人,自己也说过,经常和帮里的菜鸟弟子一起喝酒,像段誉这种武功虽低,却也直爽的人,对他来说自然值得一交。
    杏子林之变之后,乔峰离去:
    段誉叫道:“大哥,大哥,我随你去!”发足待要追赶乔峰,但只奔出三步,总觉舍不得就此离开王语嫣,回头向她望了一眼。
    天下第一大帮的帮主,被赶下台,成为武林公敌,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朋友,第一反应是抛开自己的女神去陪伴结义大哥,这种义气乔帮主怎么会不记在心上?
    至于段誉和虚竹,正如前面一位朋友所说,臭味相投,不过略有不同意见的一点是,我不认为乔峰不重视结义的感情,乔峰对每个结义的兄弟或者普通朋友都是讲情义的,只是他不会简单地把不同的朋友圈直接拼在一起,段誉虚竹结拜的时候把乔峰也算在内,主要还是因为这哥俩都心地单纯,从来没想过“虽然我们是朋友,但我的朋友并不一定是你的朋友”这档子事。到了后面少室山大战的时候,乔峰看到不知道打哪冒出来个结义兄弟肯和他同生共死的时候,自然会格外珍惜这种交情。

    说句题外话:萧大王一生,在交朋友方面,不欠任何人情,只是欠阿朱的幸福,拿什么都无法弥补,或许真的是爱比恨更难宽恕。

    段誉就是个呆子,一根筋,机缘巧合认萧峰为大哥了那自然就是认准了。
    大哥有难当然是义不容辞要去帮忙,这和自己武功有多差(他那个时灵时不灵的外挂没法算在他的实力里。他本身就是个弱逼。),生命安危都没有关系。
    段誉就是死认“义”的人。
    这货认准自己的价值观就贯彻到底绝不妥协。
    认准大哥是大哥,那自然待他是大哥,尊他敬他爱护他。
    而且这个大哥不是别人萧峰啊!!!这人格魅力!!三观正的段誉(有点太正了23333)自然而然要爱戴的。
    生死与共那必须的!
    几次生死与共之后情谊自然是更深厚了!

    萧峰在武林闯荡这么久自然没见过像段誉这种坦诚,单纯,一根筋的人
    萧峰的结交之中段誉显然是武林的圈外者
    这样一个关于武林啥都不懂的门外汉,却认准自己当大哥,从不背信弃义,不顾生命安危支持自己
    这样的人不知比他在武林之中见到的那些身手不凡但没法坚持贯彻仁义之人要强到哪里去了
    这样的人做他萧某的结拜兄弟,他倍感荣幸!

    段誉和虚竹子二人经历了很多事情
    虽然有种种误会,但二人在恋情上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233333
    屌丝见屌丝
    情投意合就给拜了
    这一对没啥好说的
    一切水到渠成太合理
    而且二人三观都很正,都很认死理,波长太对

    虚竹子和萧峰这段最浪漫了
    虚竹看萧峰带着燕云十八骑,正气凛然而来,打得歪门邪道七荤八素,
    那自然是被迷呆了
    其实看似教条的虚竹心里一直对大侠有所憧憬的,这也是为啥他有的时候就突然会心生豪气。
    这个时候肯定激动疯掉了,整个人好像也跟着豪气万丈
    这样的大侠竟然是自己的结拜大哥!!
    与世界为敌也要站在大哥这边啊!!
    所以被萧峰的豪气激得虚竹把什么戒律全扔到脑后
    冲上去喝酒结拜

    萧峰那个时候心情也激荡地很呢
    看莫名其妙多了个二弟
    而且不过少林寺的一个小喽啰实力估计一般
    但这样的人,竟然只因和段誉拜的时候连着自己一起拜了,而有站到武林对立面的勇气!为了这刚见面的人竟然不惧生死!此等仁义之人他萧峰愿意称兄道弟!

    所以三个人的结拜
    多么豪气!
    和苦命相连一类的其实并无太大关系
    和三个人的身份地位也并无关系
    (萧峰前后认准段誉和虚竹为兄弟的时候压根不知道对方是怎样的身份地位啥实力,同样这俩傻子只知道萧峰是个大好人,极极好的,豪气万丈,至于其他的他的身世,曾经的武林地位,这俩不混武林核心圈的人是压根不懂的)
    只因互相敬重对方的品性
    只因一个“义”字,
    置生死于度外
    患难与共!

    牵强?
    非也非也!

    这三个人的品性注定他们情意比金!

    虚竹喃喃道:“是啊,佛说万法缘生,一切只讲缘份……不错……那缘份……当真是可遇不可求……是啊,一别之后,茫茫人海,却又到哪里找去?”他说的是“梦中女郎”,段誉却认定他是说王语嫣。两人各有一份不通世俗的呆气,竟然越说越投机。灵鹫宫诸女摆开筵席,虚竹和段誉便携手入座。诸洞岛群豪是灵鹫宫下属,自然谁也不敢上来和虚竹同席。虚竹不懂款客之道,见旁人不过来,也不出声相邀,只和段誉讲论。
    段誉全心全意沉浸在对王语嫣的爱慕之中,没口子的夸奖,说她性情如何和顺温婉,姿容如何秀丽绝俗。虚竹只道段誉在夸奖他的“梦中女郎”,不敢问他如何认得,更不敢出声打听这女郎的来历,一颗心却是怦怦乱跳,寻思:“我只道童姥一死,天下便没人知道这位姑娘的所在,天可怜见,段公子竟然认得。但听他之言,对这位姑娘也充满了爱慕之情、思恋之意,我若吐露风声,曾和她在冰窖之中有过一段因缘,段公子势必大怒,离席而去,我便再也打听不到了。”听段誉没口子夸奖这位姑娘,正合心意,便也随声附和,其意甚诚。两人各说各的情人,缠夹在一起,只因谁也不提这两位姑娘名字,言语中的榫头居然接得丝丝入扣。虚竹道:“段公子,佛家道万法都是一个缘字。经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达摩祖师有言:‘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如有什么赏心乐事,那也是‘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段誉道:“是啊!‘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话虽如此说,但吾辈凡夫,怎能修得到这般‘得失随缘,心无增减’的境地?”

    再附上他俩结拜的原文:
    大理国佛法昌盛,段誉自幼诵读佛经,两人你引一句《金刚经》,我引一段《法华经》,自宽自慰,自伤自叹,惺惺相惜,同病相怜。梅兰菊竹四姝不住轮流上来劝酒。段誉喝一杯,虚竹便也喝一杯,唠唠叨叨的谈到半夜。群豪起立告辞,由诸女指引歇宿之所。虚竹和段誉酒意都有八九分了,仍是对饮讲论不休。
    那日段誉和萧峰在无锡城外赌酒,以内功将酒水从指甲中逼出,此刻借酒浇愁,却是真饮,迷迷糊糊的道:“仁兄,我有一位结义金兰的兄长,姓乔名峰,此人当真是大英雄,真豪杰,武功酒量,无双无对。仁兄若是遇见,必然也爱慕喜欢,只可惜他不在此处,否则咱三人结拜为兄弟,共尽意气之欢,实是平生快事。”虚竹从不喝酒,全仗内功精湛,这才连尽数斗不醉,但心中飘飘荡荡地,说话舌头也大了,本来拘谨胆小,忽然豪气陡生,说道:“段公子若是……那个不是……不是瞧不起我,咱二人便先结拜起来,日后寻到乔大哥,再拜一次便了。”段誉大喜,道:“妙极,妙极!兄长几岁?”二人叙了年纪,虚竹大了三岁,段誉叫道:“二哥,受小弟一拜!”推开椅子,跪拜下去。虚竹急忙还礼,脚下一软,向前直摔。

    以下是正文:
    哪里有,在我看来三人是同病相怜。
    三人最初结交之时确实是通过段誉,那么就从段誉来说好了。
    段誉这人说白其实是小鲜肉,入世不深心肠好,傻不拉叽一根筋。
    先来看乔峰和段誉是怎么结交的,通过在酒楼拼酒和比武(还互相把双方当作了慕容复)最后结拜为兄弟,乔峰认为段誉和他有共同的爱好—喝酒习武,其实这压根就不是段誉的菜,段誉后来也承认了,这时萧峰又认为段誉和他坦诚相见难能可贵,因此想结交这个朋友(大侠风范)。而段誉这边其实一直没有什么基友,只有女朋友,好不容易有个自己待见的男性朋友,这对段誉来说那是相当不容易了(我个人表示想和段誉换,基友有啥愁的,没女朋友才愁呢)于是双方就结拜了。
    再看段誉和虚竹,他俩属于慢热型的,经历了好几次事件才成为莫逆之交,但他俩才是真正的臭味相投,都喜欢佛法,不喜欢打打杀杀,双方也都认为自己同时喜欢王语嫣(这里在上面以详细说明,不更正了),真是同病相怜啊,虚竹也是不愁没女朋友而愁没基友型的,于是趁着酒兴他俩也结拜了。
    三人聚到一起的那一段大家都知道了。

    那么,在这段桃园结义中,起初认真对待这份兄弟之情的其实是段誉和虚竹。而萧峰开始则看得比较淡,或者说没有段誉虚竹看得重,因为他属于广交朋友型的,后来还和辽国皇帝也结拜了,萧峰有很多个朋友圈,而段誉虚竹只有一个,因此傻不拉叽的段誉认为结拜的时候应该把大哥萧峰算进来,而同样入世不深的虚竹也并没有觉得不合适,萧峰可想过和辽国皇帝结拜的时候把段誉算进来?
    段誉和虚竹一直很好,不多说。
    因此还是回到段誉和萧峰的剧情上来,俩人结拜后紧接着就是萧峰被众人黑的剧情了,之后的聚贤庄就更加如此,在全天下人都唾弃萧峰的时候,傻不拉叽的段誉站出来说萧大哥我相信你不是那种人,汉人和契丹人对我来说无所谓,碰到这样一个理解自己的朋友,萧峰能不感动么,这是萧峰看重这段感情的开始。
    萧峰和虚竹呢?说实话没什么交情,而且双方上一代还有恩怨(虽然是后来才知道的),但这里就充分体现出了萧峰的人格魅力,面对冷不丁杀出来的二弟,萧峰很是感动,在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离开的场景里,一个小和尚居然敢跑出来和自己结拜,有这么好的兄弟,死了也是值得的(这时候萧峰还不知道虚竹是个武功不亚于自己的高手),请各位在这里设身处地地想想,当你在生死关头周围的马仔都想你死的时候,这时候从他们中跳出来一个你之前不认识但他对你神交已久的路人甲,告诉你咱们有难同当,你是什么心情,打完了(如果还有命在)是不是应该拉着他好好喝一壶并和他从此成为过命的好兄弟?
    总之,三人因为命运而走到一起,之后共同经历了无数劫难,臭味相投同病相怜(最后都是没爹没娘),黑社会里的马仔都知道过了命的才是好兄弟,何况他们三人?
    因此,他们三人在一起一点都不突兀,是由三个人性格经历所造成的,当然还有金庸的上帝视角,慕容复表示我要有这样的兄弟,何愁复兴大燕!
    怎么天龙里尽是那种不愁女朋友愁基友的人?
    好讨厌的感觉。。。

    萧峰与段誉相遇,所谓“剧饮千杯男儿事”,豪迈绝伦的一场对饮。萧峰曾因为公冶乾喝酒豪气,就喜欢他。对段誉,就存了好心思。再见他凌波微步轻功实在好,就甘心服输了。
    之后,段誉坦率承认自己不会喝酒,是靠六脉神剑的功夫。这让萧峰一面佩服他的武功,一面觉得他为人坦白直率,于是拜了把子。
    惠山一战,段誉帮风波恶吸了毒,给了丐帮极大的面子,萧峰看着呢。

    至于段誉对萧峰,根本是一见心折。本来萧峰英风侠骨人见人爱,不奇怪。

    段誉和虚竹,在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要杀童姥时,只有他俩坚持反对。
    段誉极力阻止不果,虚竹背了童姥逃走。两人算惺惺相惜。
    之后虚竹落悬崖,段誉接住,好大的情面。
    三十六洞七十二岛围攻灵鹫宫,只有段誉在一直反对。虚竹知道的。
    段誉最后为双方找台阶下,帮着虚竹收了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虚竹很感激。
    然后,俩人又彼此误会,一对的情痴,在一起喝酒,喝上头就结拜了。
    其实之前,两人已经惺惺相惜过了:都是迂呆呆信佛的人。

    虚竹对萧峰的感情,书里则明说了: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他在人丛之中,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将甚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
      萧峰从未见过虚竹,忽听得他称自己为“大哥”,不禁一呆。
      段誉抢上去拉着虚竹的手,转身向萧峰道:“大哥,这也是我的结义哥哥。他出家时法名虚竹,还俗后叫虚竹子。咱二人结拜之时,将你也结拜在内了。二哥,快来拜见大哥。”
      虚竹当即上前,跪下磕头,说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见。”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点呆气,他和人结拜,竟将我也结拜在内。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难,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萧峰和这种人相结为兄弟,却也不枉了。”当即跪倒,说道:“兄弟,萧某得能结交你这等英雄好汉,欢喜得紧。”两人相对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义结金兰。
      萧峰不知虚竹身负绝顶武功,见他是少林寺中的一名低辈僧人,料想功夫有限,只是他既慷慨赴义,若教他避在一旁,反而小觑他了,提起一只皮袋,说道:“两位兄弟,这一十八位契丹武士对哥哥忠心耿耿,平素相处,有如手足,大家痛饮一场,放手大杀罢。”拔开袋上塞子,大饮一口,将皮袋递给虚竹。虚竹胸中热血如沸,哪管他甚么佛家的五戒六戒、七戒八戒,提起皮袋便即喝了一口,交给段誉。段誉喝一口后,交了给一名契丹武士。众武士一齐举袋痛饮烈酒。

    虚竹,一方面重义,一方面也为萧峰心折。
    萧峰觉得虚竹在这种凶险情景下还敢出来,真是重义轻生的大丈夫——确实如此——于是也就一见如故。

    他们三兄弟,大体而言,见面不多,但彼此都见着各自的侠义心肠、坦诚胸怀,所以时候虽短,却是生死之交。英雄们之间本来就是这样。白发如新,倾盖如故,彼此心胸坦荡对照上,不是俗世间利益交换婆婆妈妈的所谓酒肉朋友。

    段誉道:“说来惭愧,小弟是为人所擒而至。”当下将如何被鸠摩智所擒,如何遇到慕容复的两名丫环等情,极简略的说了。虽是长话短说,却也并无隐瞒,对自己种种倒霉的丑事,也不文饰遮掩。
    乔峰听后,又惊又喜,说道:“段兄,你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从所未遇,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兄弟如何?”段誉喜道:“小弟求之不得。”两人叙了年岁,乔峰比段誉大了十一岁,自然是兄长了。当下撮土为香,向天拜了八拜,一个口称“贤弟”,一个连叫“大哥”,均是不胜之喜。

    这是段誉和乔峰结拜,说他不“文饰遮掩”,那么段誉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呢?
    回到原地,将四盆白茶逐一搬到绿竹丛旁,打碎瓷盆,连着盆泥一起移植在地。他虽从未亲手种过,但自来看得多了,依样葫芦,居然做得极是妥贴。不到半个时辰,四株白茶已种在绿竹之畔,左首一株“抓破美人脸”,右首是“红妆素裹”和“满月”,那一株“眼儿媚”则斜斜的种在小溪旁一块大石之后,自言自语:“此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也,要在掩掩映映之中,才增姿媚。”历来将花比作美人,莳花之道,也如装扮美人一般。段誉出身皇家,幼诗诗书,于这等功夫自然是高人一等。
    身为大理段氏的储君,段誉为人胁迫,性命不保,千里奔波,刚出虎口又入狼窝,要委身去做种花的粗活,尚且有意趣把那株“眼儿媚”栽出美人的姿媚来。

    再看萧峰
    萧峰头道:“不是!萧某生平敬重的是英雄,爱惜的是好汉。你武功虽不如我,却是大大的英雄好汉,萧某交了你这个朋友!你回自族去吧。”
    红袍人在吃一惊,问道:“什……什么?”萧峰微微笑道:“我说萧某当你是好朋友,让你平安回家!”红袍人从鬼门关中转了过来,自是喜不自胜,问道:“你真放我回去?……你……到底是何用意?我回去将赎多再加十倍,送来给你。”萧峰怫然道:“我当你是朋友,你如何不当我是朋友?萧峰是堂堂汉子,岂贪身外的财物?”
    这时候的萧峰,众叛亲离,了然一身,塞上牛羊空许约,就连阿紫也没有从垂危中挣扎出来,他仍是慷慨激昂,举重若轻,是一条燕赵悲歌的真男儿。

    这是虚竹
    虚竹忽道:“不错,不错。如来当年在王舍城灵鹫山说法,灵鹫两字,原与佛法有缘。总有一日,我要将灵鹫宫改作了灵鹫寺,叫那些婆婆、嫂子、姑娘们都做尼姑。”萧峰仰天大笑,说道:“和尚寺中住的都是尼姑,那确是天下奇闻。”
    少室山一战,虚竹彻底和自己的过去和理想告别,离散的父母刚相认便自戕,他在武林中扬名立万,是数千豪杰的主人,可是却再也回不去少林寺的经堂,他在想什么呢?他痴痴地想着要把灵鹫宫改为灵鹫寺。

    段誉见到萧峰突然出现,大喜之下,便想上前厮见,只是萧峰掌击丁春秋、救回阿紫、会见游坦之,没丝毫空闲。待会阮星竹抱住了阿紫大哭,段誉不由得暗暗纳罕:“怎的乔大哥说这盲眼少女是我爹爹的令爱千金?”但他素知父亲到处留情,心念一转之际,便已猜到了其中关窍,快步而出,叫道:“大哥,别来可好?这可想煞小弟了。”
    萧峰自和他在无锡酒楼中赌酒结拜,虽然相聚时短,却是倾盖如故,肝胆相照,意气相投,当即上前握住他双手,说道:“兄弟,别来多事,一言难尽,差幸你我俱都安好。”
    ·········
    段誉眼见各路英雄数逾千人,人个要击杀义兄,不由得激起了侠义之心,大声道:“大哥,做兄弟的和你结义之时,说什么来?咱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今日大哥有难,兄弟焉能苟且偷生?”他以前每次奔逃出险,这时眼见情势凶险,胸口热血上涌,决意和萧峰同死,以全结义之情,这一次是说什么也不逃的了。
    ·········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他在人丛之中,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
    萧峰从未见过虚竹,忽听他称自己为“大哥”,不禁一呆。
    段誉抢上去拉着虚竹的手,转身向萧峰道:“大哥,这也是我的结义哥哥。他出家时法名虚竹,还俗后叫虚竹子。咱二人结拜之时,将你也结拜在内了。二哥,快来拜见大哥。”虚竹当即上前,跪下嗑头,说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见。”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点呆气,他和人结拜,竟将我也结拜在内。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危,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萧峰和这种人相结为兄弟,却也不枉了。”当即跪倒,说道:“兄弟,萧某得能结交你这等英雄好汉,欢喜得紧。”两个相对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义结金兰。
    萧峰不知虚竹身负绝顶武功,见他是少林寺中的一句低辈僧人,料想功夫有限,只是他既慷慨赴义,若教他避在一旁,反而小觑他了,提起一只皮袋,说道:“两位兄弟,这一十八位契丹武士对哥哥忠心耿耿,平素相处,有如手足,大家痛饮一场,放手大杀吧。”拔开袋上塞子,大饮一口,将皮袋递给虚竹。虚竹胸中热血如沸,哪管他什么佛家的五戒六戒、七戒八戒的,提起皮袋便即喝了一口,交给段誉。萧峰喝一口后,交了给一名契丹武士。众武士一齐举袋痛饮烈酒。
    ··········
    王语嫣急道:“快走!别‘非也非也’的了。”一面说,一面提步急奔,忽见段誉眼随在旁,问道:“段公子,你又要助你义兄、跟我表哥为难么?”言辞中大有不满之意。适才慕容复横剑自尽,险些身亡,全系因败在段誉和萧峰二人手下,羞愤难当之故,王语嫣忆起此事,对段誉大是恚怒。
    段誉一怔,停了脚步。他自和王语嫣相识起来,对他千依百顺,为了她赴危蹈险,全不顾一己生死,可从未见过她对自己如此神色不善,一时惊慌失措,心乱如麻,隔了半晌,才道:“我……我并不想和慕容公子为难……”抬起头来时,只见身旁群雄纷纷奔跃而过,王语嫣和邓百川等众人早已不知去向。
    他又是一呆,心道:“王姑娘既已见疑,我又何必上去自讨没趣?”但转念又想:“这千百人蜂涌而前,对萧大哥群相围攻,他处境实是凶险无比。虚竹二哥已言明两不相助,我若不竭手援手,金兰结义之情何在?纵使王姑娘见怪,却也顾不得了。”于是跟随群豪,奔上山去。
    有点长······很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都只顾上一个爽气,他们不曾想一想,他们三人如此“草草”结拜,那赌上的什么?
    在萧峰心里,段誉全无武功徒有内力,虚竹只是个少林寺的低辈僧人,他自知九死一生,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这两个人要与他同生共死,以他的性子,则能不倾心以待?段誉赌上的是家世、性命和对神仙姐姐的执念,虚竹赌上的是师承、性命和回到过去的那一丝可能,他们就这么痴痴地赌上了自己的一切,谁能说这其中的情谊是牵强?

    也难怪萧峰如此
    萧峰喜道:“陛下喜爱,那也不难。臣在中原有两个结义兄弟,一是灵鹫宫的虚竹子,一是大理段誉,都是肝胆照人的热血汉子。陛下如果愿见,臣可请他们来辽国一游。”他自回南京后,每日但与辽国的臣僚将士为伍,言语性子,格格不入,对虚竹、段誉二人好生想念,甚盼邀他们来辽国聚会盘桓。
    也难怪雁门关前最后的谢幕。

  12. 天堂执法者说道:

    天龙三人组算是金庸第二次尝试组建的男子天团了,第一次是书剑恩仇录里的红花会天团。这两部书都以多主角,多条线的形式展开剧情,来展现江湖儿女的爱情情仇,命运纠葛。书剑里的各主角的塑造可谓登峰造极,而且各主角之间的情义固定在红花会里,以反清复明的信念牢牢绑在一起。一起出场时不显突兀,单独描写时也各放光彩。

    而在天龙里,天龙三人组也是以结拜之情组合在一起的。这对峰·有把子就拜·有酒就喝·萧来说,再正常不过,丐帮里估计已经有上百人跟他拜了把子,这么个拜法,难怪嫂子不乐意。但对于段誉、虚竹二人,这种形式有点突兀,甚至说不搭调也是可以的。在其他的作品里主人公的情感,无论友谊与爱情,都能让我们感动并念念不忘。如杨龙虐恋、郭黄纯爱、苗胡的推命之交、狄云与丁典的生死之交等等。这些感情惊天动地,却让我们感到自然,毫不做作。天龙三人组的结拜之情看似很自然,却总让人感觉不搭,有点“拉郎配”的感觉。题主说牵强,语气较为温和,其实说没必要也不为过。那书中为何要用这种方式将三个人联系起来呢?要看懂这三人的关系,单单从义气二字上讲,是说不通的。我们需要结合全书的情境来看。

    一、天龙八部的主线什么?

    天龙的剧情,用光怪陆离来形容比较恰当。出场人物之复杂,远胜神雕;地域跨越大理、北宋、辽国、吐蕃、西夏、女真,跨度之广,在射雕之上;剧情繁复,远远甩出其他作品几条街。这也让天龙八部的剧情冲突成了最受争议的金庸作品元素之一,另外一个是倚天诸女之争。这很容易让人迷惑,纠结于人物的命运,反而不见庐山真容,失去了对大局的把握。

    那么,天龙的主旨到底是什么?段誉历尽千辛万苦与王语嫣终成眷属的故事吗?如果是这样,天龙就落了神雕的窠臼,泯然了。要想理解天龙的主旨,先要看他的主线,要讲主线,先讲冲突。书中有一大一小两冲突贯穿始终:大的是宋辽之间的冲突。宋辽之间相互对立,却能暂时保持和平。慕容氏不忘复国之念,一心挑动宋辽之间的战争,妄图从中得利。小的在大理,段延庆皇位被夺,通过各种方式,挑动大理内斗,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样看来,主线已经很明显了。即以慕容复为代表的野心家挑动争斗,而以萧峰为代表的大侠消弭争斗。而另一条隐含的线便是野心家段延庆妄图颠覆,却最终不敌正统。这两条线在珍珑棋局处打了一次结,这两个野心家在棋局面前心魔乱舞,乃至把剑自杀,野心昭彰。在近结尾处又打了一次结,两个黔驴技穷的人凑到了一起,试图以他传位给你,你再传位给我的无稽方式完成心愿。全书最终,萧峰为苍生自尽,慕容复野心化为幻想,段延庆复位无望,至此,主旨也呼之欲出,即:野心与和平,争斗与止杀。

    二、天龙八部的主角是谁?

    有人敲了我一下脑袋,“主角不是三人组吗?”一部书的主角不见得是最厉害的那个,但一定是能够带动全局走向的那个,例如张教主。按这个规则,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人组。

    先从篇幅最少的虚竹开始。我们看下把虚竹摘出去,把他的戏份塞给段誉会怎么样:珍珑棋局,段誉在重压之下忽走昏招,自填一眼,解了棋局,由无崖子传了功力。万仙大会,段誉抢过去救了童姥,不肯杀生被逼着睡了西夏公主,由童姥传了绝技,当了灵鹫宫宫主。少林寺大战,段誉秒了丁春秋,逼得慕容复差点自杀;玄慈私情被萧远山揭露,原来儿子是寺中一名小僧虚竹,夫妻二人死,虚竹殉。西夏王宫,段誉最快乐的地方不在冰窖,没当上驸马,慕容复也没当上驸马。雁门关,段誉擒了耶律洪基,与萧峰一起逼其立誓。完。

    虚竹,扑。

    再看原书中段誉的戏份。段誉在书中占据大量篇幅,不能效仿摘虚竹的方法来论证他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下他在每一次冲突中的出现对剧情的推动。万劫谷,段誉被四大恶人所擒,保定帝与黄眉僧将其救出,粉碎了段延庆阴谋,得知了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天龙寺,段誉被鸠摩智当做六脉神剑活图谱,带入中原。曼陀山庄,认识了王语嫣,从侧面了解了南慕容。杏子林,结义兄长北乔峰被帮众反叛,段誉无作为,后遇悲酥清风,遁。小磨坊,与南慕容第一次交锋。珍珑棋局,没解出来,正面认识了慕容复。万仙大会,守着王语嫣,无作为。缥缈峰,看着虚竹压服群雄,后与其结拜。少林寺大战,在萧峰帮助之下战胜慕容复。曼陀山庄,被擒,后因父母危急,挣扎起身,惊走慕容复。雁门关,与虚竹擒了耶律洪基,萧峰逼其立誓。大理国境外,见到疯癫之后的慕容复。完

    段誉,就是个道具。

    综上而论,虚竹做的事未对主线有较大影响,甚至是可以取代的;段誉从来没对主线剧情的发展做过推动作用,老老实实守着他的神仙姐姐,是一个忠实的被推动者。在主线剧情之外或对主线无推动的,不是主角。

    (加点内容,说下段誉。他在天龙中的作用是很有争议性的,但凡一部书中出现场次最多的,必定是能够推动剧情的主角。段誉出场次数第一,作用却很模糊,没有推动剧情。这在任何一部书中都没有出现过,就好像我们在看神雕时,忽然有人告诉我杨龙不是主角,老顽童才是真正的推动剧情的人。滑稽。刚才说了,段誉是个道具,我将其命名为:镇纸。这个道具作用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天龙八部是一部悲剧,而且通篇所有角色杀意太重。段誉的整体经历是比较幸运的,而且性子是止杀的,符合大旋律。他在全书中的唯一优点就是不妄杀,这一点连少林寺老僧都自愧不如。镇住全书气氛,不使其落入杀伐的悲剧气氛中,这是段誉的“镇纸”作用。也是唯一作用。)

    那主角是谁?我们再看一遍主线:以慕容复为代表的野心家挑动争斗,而以萧峰为代表的大侠消弭争斗。从这里我们能看出主角是谁了吧,便是【北乔峰,南慕容】,这二人共同撑起了整个天龙的剧情,推动了其发展,阐述了全书主旨。

    有人说慕容复不是反派吗,他何德何能成为主角?先一句话概括,他与萧峰一样,是全书中为数不多的,抗争自己命运的人。如果我们不开上帝视角或是第一次看这书的话,慕容复在全书中的历程,就是一部美少年黑化的悲剧。全书开头,武林中便流传姑苏慕容的美名,同时夹杂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神秘与猜疑,但此时武林中对其的评价正面居多。事实也证明,恶都是慕容博做的,慕容复也是一只替罪的小绵羊,这是后话。慕容复想利用自己的名声,广招天下能人,为自己驱使,成就复国大业。于是珍珑棋局、万仙大会、少林寺大战、西夏招亲,慕容复无不欣然前往,以期造势或者借势。万仙大会和少林寺大战这两次,站的队伍都是正方队伍,一次抗击暴虐的童姥,一次替中原武林留下“逆贼”萧峰,若说正派,没有比政治正确更正的了。如果最后成了,未必不是刘秀一般的人物。奈何造化捉弄,屡次被人截胡。加之慕容同学复国心切,性格不免偏激,宁失子,不失势。最后情急之下,去跟段延庆混作了一路,杀心大起。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杀人,我们对他的厌恶也是由此而起。由白到黑,也不过是四个字而已:一念之差。

    回头点题。经过这一番梳理,我们就对三人组的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来只有藤缠树,哪里见得树缠藤。萧峰和慕容复是书中一正一反两颗大树,引领整个剧情的发展。而段誉是树上缠着的花团锦簇的藤,所以全书也由他来做开头,抽丝剥茧,乃至主干。而顺着主干追根溯源,才引出了带头大哥的儿子虚竹。在书中,萧峰与段誉、虚竹三人均是止杀的一派,所以金庸将他们捏在一起,给通篇杀伐的天平另一头加了一个极有分量的砝码,确保全书主题不失。而在天龙八部的寓言之中,萧峰指代帝释天,段誉为龙众,虚竹为蟒神摩呼罗迦,即地龙,帝释天与龙众同属天神,摩呼罗迦为与天龙呼应的地龙。也正应了书中萧峰与段誉先结拜,虚竹与段誉有同门之谊,后又结拜,三人最终抱成一团。慕容复则是阿修罗,屡次与帝释天为难,在书中也就是野心家与止杀派的冲突。书中的冲突,暗含佛教故事的冲突,金庸老爷子实在是用心良苦。

    金庸这里写的不是智力博弈,不是武功切磋,不是人际关系,不是家族身世,不是强弱联合,只是性情而已。

    一个出色的广告,会描述你使用产品后的氛围,打动你的是那份美妙心情,而不是像说明书一样罗列产品性能。所以你在广告中能感受动听的音乐,美丽的风景,优雅的人物,一切只为氛围。

    写故事也一样。比如写一份爱,你从头到尾都重复这个字,并不能比《项脊轩志》结尾去说一棵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更打动人心。

    武侠小说,固然是武功和争斗为主题,但要让一个武侠故事出类拔萃,光是武功争斗就很不够,需要拥有一个更深更打动人的主题。金庸小说比较看重的,就是人的感情,人的抉择,人的信仰等等,而这些各具性情的人组成了一个名为“江湖”的乌托邦。武侠小说就不再限于争强斗狠,因探讨人性而具备社会意义。这一点在金庸小说中非常突出。

    牵强是否牵强,不一定,但是是有起合理性的。
    1. 乔峰和段誉
    两者相遇的背景。
    段誉就想要一个女人,然后终身呵护。但是就是一只不能实现。
    转念又想:“要是我一生一世跟一个姑娘在太湖中乘舟荡漾,若跟王姑娘在一起,我会神不守舍,魂不附体;跟婉妹在一起,难保不惹动情乱伦之孽;跟灵妹在一起,两人从早到晚,胡说八道,嘻嘻哈哈,若跟阿碧在一起,我会怜她惜她,疼她照顾她。唉,木婉清和钟灵明明是我亲妹子,我却原本不当她们是妹子。阿碧明明不是我妹子,我却想认她做妹子……”想到这里,呆气发作,不自禁叫道:“小妹子……”
    段誉被鸠摩智绑到听香水榭,但是回来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鸟他。包不同,嘴比较贱,不待见他;王语嫣心里没有他;阿朱也不太在意他。最后送他出来的时候,是阿碧。所以段誉一直愁闷的,为什么王语嫣不理他?也正因为如此,他心里一直对阿碧报以好感。

    于是女人不得,他觉得堂堂王子,怎么大家都不待见呢?然后他碰到了乔峰,乔峰气质又干好干飞包不同。并且乔峰欣赏他。于是刚好怒刷存在感。于是段誉和倾向和乔峰亲近。
    段誉心底暗暗喝了声彩:“好一条大汉!这定是燕赵北国的悲歌慷慨之士。不论江南或大理,都不会有这等人物。包不同自吹自擂什么英气勃勃,似这条大汉,才称得上‘英气勃勃’四字!”那大汉桌上放着一盘熟牛肉、一大碗汤、两大壶酒,此外更无别物,可见他便是吃喝,也十分的豪迈自在。

    乔峰好交朋友,并且一直很想见慕容复。
    他错把段誉认成慕容复,主要是因为段誉的气质。这里也可以说,乔峰很喜欢段誉的气质。
    那大汉迈开大步,越走越快,顷刻间便远远赶在段誉之前,但只要稍缓得几口气,段誉便即追上。那大汉斜眼相睨,见段誉身形潇洒,犹如庭除闲步一般,步伐中浑没半分霸气,心下暗暗佩服,加快几步,又将他抛在后面,但段誉不久又即追上。这么试了几次,那大汉已知段誉内力之强,犹胜于己,要在十数里内胜过他并不为难,一比到三四十里,胜败之数就难说得很,比到六十里之外,自己非输不可。他哈哈一笑,停步说道:“慕容公子,乔峰今日可服你啦。姑苏慕容,果然名不虚传。”

    第二,段誉直(呆)爽(比),和乔峰臭味相投。
    乔峰听后,又惊又喜,说道:“段兄,你这人十分直爽,我生平从所未遇,你我一见如故,咱俩结为金兰兄弟如何?”段誉喜道:“小弟求之不得。”两人叙了年岁,乔峰比段誉大了十一岁,自然是兄长了。当下撮土为香,向天拜了八拜,一个口称“贤弟”,一个连叫“大哥”,均是不胜之喜。

    2. 段誉和虚竹
    二人都是很懂佛法的,夜聊的投机。
    虚竹道:“段公子,佛家道万法都是一个缘字。

    而且虚竹人很死脑筋,一直因为破戒不能当和尚而自怨自艾。于是段誉开导他。
    虚竹沉思片刻,说道:“三弟说得对,只要心存佛教,向慕正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学习佛法,须当圆融。拘泥不化,乃我天性中的大病!”说着满脸喜容,向段誉拜倒。段誉忙跪下还礼。
    3. 乔峰和虚竹
    虚竹靠乔峰牵线搭桥,于是认识了乔峰。其实虚竹很崇拜乔峰,因为后者是大英雄。然后乔峰又好交朋友。虚竹武功好,而且是剑走偏锋,和乔峰不属于一个路数,所以也和欣赏。因此就在一起了。

    综上,乔峰时因为欣赏其他两人而结交。段誉和虚竹是因为崇拜大英雄。段誉和虚竹之间是因为都懂佛法。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