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变异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变异

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客户端的变异

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现如今到底有多少人在看新闻,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在看新闻的呢?电视、报纸、微博、微信,还是各大企业发力的新闻客户端?

没有互联网时,看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有了互联网,获取新闻的渠道开始多样化了,大家开始通各大新闻门户、搜索引擎新闻导航,以及QQ弹窗获取新闻资讯。

到了社交时代,微博盛行,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从微博传播开来,而很多人看新闻开始转向微博。然而久而久之,微博信息膨胀,垃圾虚假事件爆发,很多重要事件随之淹没,人们开始逃离这个平台,去寻求精简细化的新闻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热潮中微信诞生了,媒体也好,自媒体也好,通过公众平台推送确实可以精准推荐自媒体高质量的内容。但这种获取新闻资讯难做到及时性,而且一天推送一条,不免让人觉得信息量过少。同时微信5.0又开始限制推送条数,企业账号一个月只能发送一条,腾讯也在弱化微信的媒体属性,所以微信越来越不是获取新闻资讯的平台,毕竟它还是以社交属性为主。

此刻,我们发现不管是搜狐、网易、腾讯、新浪、百度、360,还是一直低调中的中搜,移动互联网迫使这些企业纷纷开始发力移动媒体,未来更多的手机用户也将从这些客户端中获取新闻资讯。

而通过某媒体调查显示,一般情况下一个手机下载安装1—3个新闻APP的人占到62.86%。部分人群,为了汲取更多新闻资讯,安装了4—6个新闻APP;不到两成的人是没有安装新闻APP,可见该类应用还有很大的开发人群。

而在搜狐和网易纷纷宣布新闻额客户端订阅破亿之时,移动新闻客户端已经迎来亿级用户时代,在平台规模初步形成后,市场竞争正逐步从产品技术、内容、渠道上的比拼转向用户数据挖掘层面,新的竞争壁垒正在形成。而现阶段新闻客户端主要有两大阵列,分别为门户和搜索。他们所推新闻客户端又有哪些区别,在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加工展现给用户?

通过体验发现,门户新闻客户端在展现形式上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图文并茂,类似于现在的科技博客,这种也符合移动端阅读习惯,而在内容上新闻客户端也开始与其他媒体合作推出订阅模式,每个手机新闻APP都会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和新闻类型等。

在内容上搜狐主推自家独播版权,如近期播出的《中国好声音》,在客户端也重点另设菜单“好声音”,同时在“娱乐”菜单中也重点报道好声音的新闻,可见搜狐在移动端对他们的视频部分重视度有多高。网易新闻客户端则更注重自己的原创报道和互动,从跟贴、话题、投票菜单足以看出网易注重客户端用户的互动性。同时也设立了原创菜单,内容搞笑富有趣味性。

相比搜狐和网易,门户中新浪和腾讯在布局移动新闻媒体略显迟钝些。而两者的优势在于其微博用户的活跃度远远高于搜狐和网易,而他们也正好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新闻客户端合理应用增强社交属性。微博的信息繁杂,腾讯与新浪新闻客户端则是优质内容的展现。

此外,另一阵列如百度、中搜搜悦,以及跃跃欲试又戛然而止的360,作为搜索引擎企业做新闻客户端又有那些优势呢?

百度早早在其PC端新闻频道挂上了客户端下载二维码,起到推广作用。门户有生产内容的能力,而搜索引擎新闻客户端在内容上则需要进行二次加工个性化推荐,但对于搜索引擎做新闻客户端,没有原创内容是致命伤,所以百度只能在现有的PC端品牌优势转移移动端,而抓取的内容需要优质二次加工的。从百度互联网频道改版来看,其新闻客户端也在精简内容,同时抓取的基本上是现阶段自媒体,同时配上博主头像,在移动端也有利于用户阅读,而后期搜索引擎想立足不败之地需要有原创内容方可。现阶段百度只能通过明星影响力来赚取眼球,比如近日百度邀请了黄晓明担任新闻客户端形象代言人。

对于中搜搜悦,它的出现绝对是新闻客户端中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让人感觉匪夷所思,在移动端这家致力于搜索的公司最近慢慢开始出现在众人的视线。相比巨头,中搜搜阅可能没有其他企业有着PC端品牌优势,但可以肯定这个新闻客户端有着搜索引擎优势,除了提供个性化新闻推荐和新闻订阅,在内容加工上更细化,更丰富些,与各大渠道合作也铺的比较广。比如用户可以细化到订阅某个企业某个大佬的新闻,同时双滚动方式展现大佬和企业的相关新闻,微博、网站等等,对于经常只关注某些企业和大佬的新闻来说是非常便利的,所以这种订阅方式是比较独特的。另一点,与百度不同的是中搜搜阅鼓励任何用户上传原创内容,而内容需要严格审核筛选优质部分,用户也可以同步到微博,实现一键多发,为后期新闻客户端内容独特性做准备,弥补不足。

不难看出,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到了移动端各大新闻客户端不仅仅是展现自家的内容,而是与其他媒体形成了合作共赢局面,将重心转移到技术以及耗资巨大的渠道投入,实现内容聚合。在盈利模式问题上,移动端与PC的多屏整合营销未来必将是主流趋势,支持用户上传原创内容,同时订阅细化到每个企业与大佬,这与后面的盈利模式探索是息息相关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