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内6次舆情危机,乐视走到哪一步了?周航和易到又该如何?

自去年11月份以来,乐视频频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各种负面新闻满天飞,资金链紧张、与小米开撕、陷庞氏骗局、离职潮、股价暴跌等,此次,又曝出资金挪用风波,致乐视企业负面影响力不断扩大,舆情纷飞。

半年内6次舆情危机,乐视走到哪一步了?周航和易到又该如何?

通过清博舆情监测系统监测“乐视资金挪用风波”,时间段为4月18日10时至16时30分,微博情感属性图显示,网民负面情感占比49.34%。热门主题词中,“乐视”、“资金”、“周航”是网民搜索高频词,“乐视”是涉事主体,“周航”曝出“乐视”挪用“资金”问题后,即便乐视与易到发表了联合“声明”,也无法平息舆论愤懑情绪。

2016年11月6日,贾跃亭内部信承认,现阶段扩张过快,资金链紧张。长期以来,乐视的大量负面新闻均与资金链断裂相关,该消息一度在网络疯传,直到2016年11月6日,一篇名为《贾跃亭突然发内部信反思乐视“大跃进”:该告别烧钱扩张了,愿领一元年薪》的文章在媒体上广泛流传。

信中,贾跃亭承认乐视发展模式近乎蒙眼狂奔,烧钱追求规模扩张,全球化战线拉得过长,导致资金与组织面临极大挑战,并宣告乐视将告别快速扩张模式。该消息曝出后,舆论一片哗然,股市骚动,乐视股价两天内蒸发80亿,复牌后高点大跌30%以上。随之而来,是舆论对乐视的诸多质疑之声。

2016年11月7日,小米乐视开撕。11月7日,一张微信聊天截图突然在网络曝光,截图中,疑似是“雷军”嘲讽乐视“欠款总额在150亿以上”,“少一些胡来的人,大家都可以专心做事”,但此截图无法判断真假。后“乐视生态”官方微博直接晒截图开撕,讽刺小米“手机被碾压,电视名存实亡”,并直接@雷军 称“天在看,做人一定要积德”。

半年内6次舆情危机,乐视走到哪一步了?周航和易到又该如何?

40余分钟后,@小米公司发言人 也通过微博进行回应,回应内容虽然简短但却充满刀光剑影。“1. 请乐视正视自己供应链欠款问题,不要企图用卑劣的手段转移视线。2. 请告知股民和用户到底欠了供应链多少钱。”

一来二去,小米乐视开撕得消息在网络上被传的沸沸扬扬,舆论观点各占一半,部分网民表示,“这次站小米,供应链欠款问题传闻已久,乐视应重视并正面回应。”也有网民表示,“小米多事,乐视供应链问题与小米无关。”

2016年11年17日,乐视被指是庞氏骗局。内华达州财政部长丹·施瓦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乐视就是一个庞氏骗局”,一时间,该言论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焦点,致乐视深陷“庞氏骗局”风波。

什么是庞氏骗局?通俗的说就是金字塔骗局的商业推销模式。庞氏骗局通过不断吸引新投资者的资金流入,来维持一个无法盈利的业务骗局,同时支付给原先的投资者红利。一旦无法吸引到新资金流入,骗局泡沫就会破灭,给诸多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

施瓦泽表示,乐视宣传了太多的扩张项目,但却没有钱来推动这些项目,贾的庞大生态梦想无法实现,且乐视的盈利情况太差。

该言论经网络流传后,引发诸多网民对乐视不满,有舆论发文“乐视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庞氏骗局!不断用新资金填旧窟窿!贾已经触犯法律! ”网民@中北书虫 表示:“乐视网,当初是千亿市值的创业板扛把子,如今这泡沫快撑破了,庞氏骗局的经典案例。”

2016年12月7日,网传乐视1400人排队离职。12月7日,一张乐视员工排长龙办理离职的网络照片引发了大量关注。后乐视内部人士否认该消息真实性,称此图是员工排队办公积金、考勤休假及离职等所有人事服务事宜,与乐视体育优化调整决策无关。

“乐视1400人排队离职”的消息一度在网络发酵,紧接着,乐视网发布公告,称经公司申请,将于12月7日开市起临时停牌,待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相关公告后复牌。

相关信息的曝光,引发诸多网民吐槽,有网民对乐视的回应表示质疑,“休个假还要排队申请?一个公司上万人就靠着手工作业没有系统签核呢?谁信!”“一家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吹大了,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半年内6次舆情危机,乐视走到哪一步了?周航和易到又该如何?

2017年3月3日,乐视网股价暴跌8%,贾跃亭质押股票陷入平仓危机。3月3日,多个媒体账号报道,3日午后乐视网股价大跌近8%。与此同时,乐视网质押的5亿股股票跌破平仓线的质疑声再起。此前有新媒体曝出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贾跃亭有5亿多股的平仓线是35.21,但乐视网当天盘中一度跌破该笔股权质押平仓线。

该消息的曝光引发网民嘲讽不断,微博网民@FJIOSFID 发文:“好好的做网络电视不就没事了,瞎搞什么手机汽车,做老板的好大喜功,拖累整个公司。”还有网民表示,“故事讲完,泡沫吹破,资金出逃,危机爆发……创业板神话被市场一步一步打回原形!”

2017年4月18日,乐视被曝资金挪用问题。4月17日,易到创始人周航在朋友圈回应易到资金链传闻,表示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一时间,该言论震惊了整个互联网界。

17日晚23时53分,@易到 官方微博与乐视联合发文《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毁谤的联合声明》,声明称,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

周航

声明还指出,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双方约定,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更多易到用车解读:www.yangfenzi.com/tag/yidaoyongche

后有银行人士看了乐视与易到的联合声明后表示,一般房屋抵押贷款要求说明资金用途,并专款专用。“乐视和易到的行为至少存在贷款被挪用的嫌疑,从银行角度是不合规的,出现这种情况银行肯定要求提前收贷,或者要求贷款人增加担保或其它增信措施。”

一时间,微博舆论场中,“乐视涉嫌挪用信贷资金”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急剧扩大,有网民质疑,“停牌大法也救不了了,压倒贾跃亭的最后一根稻草来了?”还有网民评论,“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在哪?还挪用13亿?要知道非法挪用资金是犯罪行为!”【文/清博舆情(微信ID:web_idea)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魏武挥:乐视究竟是不是个骗局?是庞氏骗局吗?

➤ 当程序正义成为刚需:从易到用车、腾讯的“屏蔽门”说起

➤ 李瀛寰:贾跃亭带领下乐视所引发的互联网电视行业启示录

➤ 谁吹大了乐视泡泡?长江商学院的哪些同学提供6亿资金给贾跃亭?

➤ 除了开撕腾讯,致信马化腾:易到用车周航最近还干了些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周航朋友圈回应:希望乐视能直面易到的困境说道:

    北京时间4月18日凌晨消息,在易到与乐视控股发布联合声明后,易到创始人周航今日凌晨在朋友圈回应称,贾总和乐视所有PR同事们,还是别意气用事的针对周航了,清者自清,乐视在把脏水泼向他时,请真正去解决司机和用户的问题。

      周航朋友圈全文:

      如果,向我泼脏水能解决司机提现的问题,能协调好充值用户打不到车的问题,可以解决司机围攻易到办公室的问题,那好,可以尽管泼多点。

      我并不在乎你们泼向我的脏水,清者自清。我只是希望你在将脏水泼向我的同时,能够真正意识到并直面易到此刻的困境和问题,期盼你们能够真正去解决司机和用户的诉求,这样,今天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这就足够了。

      我建议:

      正在通宵达旦忙碌的贾总和乐视所有PR同事们,还是别意气用事的针对周航了。此刻,真正需要你们全力以赴的,是替司机、用户去解决易到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而这,才是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最应当做的事情。

    乐视生态
    乐视生态: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诽谤的联合声明 : 1、今日周航在声明中指称,“易到当前确实存在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在此,易到与乐视控股严正声明: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 ​

    易到:《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诽谤的联合声明》 ​

      以下为针对周航“乐视挪用易到13亿元资金”一说,易到与乐视控股发布联合声明全文:

      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诽谤的联合声明

      1、今日周航在声明中指称,“易到当前确实存在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在此,易到与乐视控股严正声明: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

      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对此,周航本人不仅知情,也在相关的董事会文件上签字确认,并且易到与乐视控股也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但是,目前仍为易到二股东及 CEO的周航,此时却污蔑乐视控股为“挪用”,并且恶意误导易到资金问题是由所谓“挪用13亿”引起,用心险恶,该等不实言论严重侵害了易到及乐视的名誉权,已涉嫌诽谤。

      2、网约车是一个资金高投入、高消耗的产业,2015年10月,乐视战略投资易到,当时正是易到和周航最困难的时候,乐视此举可谓雪中送炭,解救易到、周航于危难。当下,易到确实面临一些资金困难,乐视作为大股东一直在积极帮助易到融资渡过难关,已经与战略合作伙伴拿出解决易到问题的方案,并已启动易到的上市融资进程。

      然而,身为易到创始人、CEO的周航,却在此时抛出声明,反刺一刀,打着维护用户利益的旗号,实则在司机和乘客端制造恐慌,引发挤兑,误导公众,试图制造群体性事件,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企图从中牟利。此举堪称农夫与蛇的现代版,令人愤慨。

      3、周航在声明中称其本人已退出了易到的实际管理层角色,但其实截至本月依然在易到领取CEO的工资、并报销相关费用,公然撒谎、毫无诚信,严重违反了忠实勤勉义务。易到即将召开董事会,讨论对于周航的处理,并就上述行为追究其法律责任。

      4、易到始终将司机、乘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乐视控股作为易到的大股东,会鼎力支持易到业务发展,确保易到资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竭尽全力保障司机及乘客利益。

      易到(北京东方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2017年4月17日

      早些时候周航声明全文:

      周航对近期易到相关问题的声明

      上周以来,关于我本人和易到的各种消息被议论纷纷,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会,也为了易到的未来能够更好。我觉得有必要在此说明一下情况。

      2015年10月以来,乐视启动了对易到的并购式投资,易到的董事会也进行了相应的改组。乐视相继派出何毅出任董事长、彭钢出任易到总裁。并在2016年6月完成了对易到及相关公司法人的变更。

      回顾这段历程,从2016年2月起,本人及原易到管理团队,一直积极配合并全力支持以彭钢为首的乐视派驻新管理团队在易到的工作,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过渡和完成工作交接。在此期间,我们曾一度很高兴的看到新管理团队在投入、能力上的积极表现。

      也正因此,在完成易到的法人变更后,在希望平稳过渡、不引起外界误解的考量之下,我本人逐步平稳地退出了易到的实际管理层角色。

      众所周知,易到是网约车(专车)的开创者,七年以来,凭借着行业开创者的先发优势、更懂场景需求的服务品质,在高端用户群体中一直保有良好的口碑,沉淀出一大批优质的忠实用户,这也是易到最大的价值所在。

      网约车新政之后,市场经历过疯狂补贴大战后,又重新回归到理性和以服务为核心的新阶段。

      这对于一贯以品质为坚持的易到,本是重大的利好消息,易到也理应抓住这一机遇实现更好的发展。

      但很遗憾由于乐视众所周知的原因,也不可避免的殃及了易到本身。对于近期易到出现的所有问题,我和创始团队都很关切和忧虑。

      据我所知,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

      易到所面临的并非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而是可能会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问题的主体责任首先应该是企业,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应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因此,我作为易到用车的创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创团队以及所有用户,强烈呼吁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乐视和贾跃亭先生,能够优先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易到的问题。

      据我了解,易到的资金问题并非像外界一些传言那般危言耸听。对于这件事,诚恳希望心系易到的朋友们能够理性客观的关注,同时也能给予乐视团队一些时间,支持他们去妥善解决这次危机。

      事实上基于对出行行业前景的判断,以及易到在市场多年的积累和良好的用户口碑,一直有机构有信心、有意愿、有诚意投资易到。司机的劳动所得和用户的平台充值,都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也是企业的责任。

      期待乐视团队能够清晰看待当下的危机,接受外界合作伙伴已经提出的建设性方案,迅速、彻底地解决好易到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也相信乐视最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我作为易到的创始人,虽已淡出易到的管理层,但仍心系易到、祝福易到,希望易到一切都好。我也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帮助易到重回正轨,迎来更健康的发展。

      周航

      2017年4月17日

  2. 周航和易到用车的故事会散场了!说道:

    周航和他的易到用车在过去几年里没有变成图腾化的创业样板,只是营造了“言足以饰非,智足以拒谏”的理想主义以及道德优越感十足的自我陶醉。
    已经转投顺为基金的周航深夜立场迅速异化,怒怼老金主乐视挪用13亿资金,而乐视和易到联袂反击,直斥这是农夫与蛇的故事,闹剧在深夜突然达到高潮。

    早就掉队的易到这一次算是与公众裸裎相见了。

    凭心而论,身为老板的周航确实有一定洞察先机的能力,做打车,做专车,他都抢在了前面。按周航的想法,易到原本专注商务用车,为此2013年在大黄蜂和快的推出专车服务时,还演出过砸场的戏码,但眼看打车业务风生水起,心有不甘的周航在2014年也推出了打车小秘这款微信叫车工具,用意大概是给专车业务导流,但在强烈竞争中一直半死不活。

    周航的问题在于他抱着一种跑马拉松的稳健心态来做一个互联网项目,试图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以规避风险,这就带来一个严重后果:易到用车的业务始终无法放量,营收规模处于缓慢爬坡的状态,这不是资本想要的模式。

    相比之下,我们再看另外两类公司:

    快的和滴滴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拼命做订单,做GMV,哪怕有巨额亏损。

    神州专车以及后起的首汽约车全力做体验,专攻高端或商务客户。

    这就导致易到用车处于一种尴尬的、被夹攻的状态,它的运营节奏很慢,在新政已经出台,市场机会变小的时候,才开始做充值返赠。

    虽然获取了一些客户,取得一定的份额,但每获取一个订单的成本就特别高,而且对收入的持续性有抑制作用。为什么呢?

    因为每个用户在一次贡献之后,就转入收获期,不再为易到创造新价值了。

    这与周航在运营策略上误入歧途有关。

    易到在价格和体验的取舍上一直偏向后者。易到平台甚至允许乘客挑选司机,并率先配备 了懂英文的司机,这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运营举措,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而做精体验又没有找到类似神州专车“安全至上”那样有效的切入点,在品牌记忆上形成缺失。

    周航在各种场合大谈情怀,自命是“一个赚钱了但不开心的理想化商人”,但在本质上却排斥唯快不破的互联网精神,在接受采访时,动辄以前辈的口吻指摘“太浮躁了,太浮躁了”,在掉队已成定局时,他总结的经验却是易到“不够坏,不够狠”,但实际上并没有其他同行干过强闯友商发布会的窘事。

    周航把自己看成黑暗商业世界里的异类,“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但结果是对手跑得很快,你还能不能坚守初心?”他在内心深处已经给出了答案,这就是弗洛姆所说的“拒绝按照他人的要求对自己的一切做出规划”,对个人来说,自我逃避是遁世良方,但对企业来说,不遵从市场的召唤,不服从资本的规律,不满足客户的需求,结果可知。

    在面对媒体时,周航老练而自信,表现得极富主见且不避锋芒,是颇受欢迎的采访对象,但犀利的观点不代表深刻的洞察,易到用车从来都是市场中的边缘人。

    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周航的坚守与他的时运不成正比。

    周航想要的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成功,所以他耐得住寂寞,最初易到用车的代驾服务在神州租车取得过入口支持,2014年初拿到携程领投的6000万美元B轮投资,之后又取得以地图为核心的百度移动流量支持,算是渡过最艰难时期。

    那段时间是易到的黄金时期。

    从2013年中期开始,易到用车的订单量开始进入增长通道,5-7月仅有1-2万单的水平,到2014年3月,订单就涨到15万左右,4月更达到18万。

    那也是易到用车历史上仅有的大手笔营销投放期,结果是它的客单价从巅峰期200元左右的水平下降到了130元左右,月均亏损则从2013年的五六百万提升到千万规模。

    周航的理想与现实终于发生了冲突。

    2015年滴滴快的合体,百度投资Uber,在资本的蛮力之下,还没有一份稳定感情的易到用车自然心有戚戚,周航转而追求资本层面的想象空间。

    易到用车与海尔合资成立海易出行,推动易人易车计划,其实就是专车版的融资租赁,当年很多汽车租赁公司都把它当成赢利法宝,但真正做下去的少之又少,因为市场不成熟,金融体系缺乏支持,手续太过繁杂,首付又很难做到具有竞争力,还出现了庞大租赁那样充满争议的案例。易人易车所宣传的专车创业理念,虽然有利于快速扩充车源,并不能从根本上破解运力限制,不过这一招在新政之后却被滴滴偷师。

    易到的诉求更多是类似于易奇汽车那样的多元化梦想,但这离不开强大的合作伙伴,周航曾经有机会与百度联手,除了携程以外,百度一直为易到用车提供移动入口资源,但多年来在友商重压下,易到的用户规模和品牌影响力迟迟没有质的提升,所以百度转而加码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Uber,百度希望催生一个出行服务的巨无霸,这不但会补强本地生活服务,还有利于提升百度钱包的竞争力,但易到显然没有这样的实力。

    携程握易到用车20%的股权,旗下平台也在为易到用车导流,但OTA所关注的是平台利益的最大化,不会厚此薄彼,所以携程对周航的帮助始终有限。

    乐视7亿美元的投资则从一开始就动机不纯,以易到的体量,贾乐亭关心的自然不是如何与滴滴竞争,而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线下渠道如何与乐视一起去玩生态化反。至于是否存在挪用,除了当事人别人无从置喙。

    易到用车真正的机会是曾经有望抢在滴滴之前与Uber联姻,彼时Uber正谋求中国业务的快速起势,摆脱过往小富即安,秀优越感的强者心态,但这桩天作之合之所以貌合神离,在于二者的基本价值观存在巨大差异。

    Uber笃信架构于技术之上的极致用户体验,3000人的技术团队每天针对用户需求做着具体而微的优化,极端精细化的研究如何匹配,这与易到所推崇的社交化服务理念大相径庭,周航眼中的出行服务是完全开放的,无需太多的系统干预,所以易到始终不采用更高效的派单机制,而是强调用户自由发起的需求应由司机的个性化服务去满足。

    周航和他的易到用车在过去几年里没有变成图腾化的创业样板,只是营造了“言足以饰非,智足以拒谏”的理想主义以及道德优越感十足的自我陶醉。

  3. 周航、乐视“13亿开撕”:谁在撒谎?恩怨何来? 易到怎么办?说道:

    易到资金链危机迟迟难解,周航一封“乐视挪用易到13亿资金”的公开信引发地震,虽然遭到乐视极力否认,但对资金一直短缺的乐视而言,挪用会不会属实?周航与乐视为何从携手走到敌对?此番爆料又会给乐视和易到带来怎样的风浪?

    在资金链危机的惊涛骇浪中艰难前行半年后,乐视这艘巨轮又遇一枚重磅炸弹袭击。

    4月17日下午,易到创始人周航突然发表公开信,直指因乐视挪用13亿资金,造成易到欠款等问题。当日晚间,易到和乐视控股发布声明坚决否认挪用一说。周航次日凌晨在朋友圈回应称:“如果向我泼脏水能解决司机提现问题,尽管多泼点。”

    两方较量将易到资金链危机彻底暴露在聚光灯下,与此前只做简单回应相比,易到迅速启动了实质性应对措施。4月18日,易到用车启动司机无法提现解决程序,大批司机前往公司登记取现。

    同时,周航公开信对乐视的冲击已开始初步显现,4月18日,有爆料称,部分手机供应商再度聚集到乐视大厦门口讨债。

    已经离场的创始人周航,与缺钱缺到骨子里的乐视,谁在撒谎?一手创立易到的周航,为何反戈一击?周航的这一猛料,又将给乐视和易到带来怎样的风浪?

    “13亿挪用”炸弹

    在易到爆出司机提现困难、资金链断裂危机后两个月后,一直沉默的周航突然在17日发表公开信,将易到目前遭遇的各种困境均归咎于乐视。

    他在公开信中说:“据我所知,易到当前确实存在着资金问题。而这个问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他同时还表示,乐视的吸血政策可能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在创业圈一向以情怀著称的周航此次也不例外,他呼吁乐视将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我作为易到用车的创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创团队以及所有用户,强烈呼吁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乐视和贾跃亭先生,能够优先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易到的问题。”

    据科技媒体《智东西》报道,周航已于一个多月前从易到离职,加盟顺为资本。这封公开信也是周航加盟顺为资本后首次发声。

    仍在资金链危机漩涡中苦苦挣扎的乐视,立即针对周航的言论做出回应。易到与乐视生态官方微博同时发布声明:“农夫与蛇现代版!!!关于周航今日诽谤乐视挪用易到13亿资金等各项事宜,今晚易到和乐视控股将联合发布严正声明。”

    随后,易到与乐视控股联合发布声明,坚决否认挪用资金一说,并指周航公然撒谎、涉嫌诽谤、用心险恶,“周航所说的‘挪用13亿’,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周航18日凌晨在朋友圈回应称,乐视此举是在向他泼脏水,但清者自清,他再次呼吁:“此刻,真正需要你们全力以赴的,是替司机、用户去解决易到当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陷入“甩锅”质疑

    公司危难之时引入投资,创始人失去控制权沦为二股东,因种种问题二股东改投敌营,后跳出来指责大股东吸血政策导致公司岌岌可危,大股东怒怼创始人公开撒谎,周航与乐视之间上演的这出戏码可谓看点十足。

    乐视在声明中斥责本月仍在易到领着CEO工资的周航公然撒谎、蓄意引发挤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曾试图联系周航本人,但他的电话已处于关机状态。

    “我觉得周航有违职业经理人的底线,”分析人士葛甲在看到公开信后如是评价周航的爆料,“或许乐视确实对不起他,但这种方式对付乐视,实在不好。”

    2015年10月,已经被后来者滴滴甩出老远的易到,用70%的股权获得乐视7亿美元融资,成为乐视汽车生态的一部分。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笔钱以现金+股票的形式兑付,乐视只付了应付款的30%,而缴税后到手已经没多少钱了,至于股票,则需按60天以后的均价在一年后实现交割。虽然乐视看似雪中送炭,但这笔交易为后续的争端埋下了伏笔。

    同时,在得到易到控制权后,乐视先后派出空降兵彭钢和冯全林,周航被一步步架空。资深业内人士支国平认为:“这也是乐视以前欺负周航太盛所致。”

    今年1月,易到就传出欠款、提现难等种种问题,至今依然没有改善。4月9日,科技媒体《智东西》发表文章《易到的生死危局》,更是将易到和周航推入风浪中心

    据《智东西》报道,周航已经在一个多月前离职,并反戈加盟视乐视为对手的雷军的顺为资本。雷军的小米系和贾跃亭的乐视系,曾在手机、电视等领域激烈竞争,一度是死对头。2016年10月,乐视资金链危机爆发前后,一张雷军爆料乐视欠款150亿元的微信截图不胫而走,尽管后来经历了各种澄清,却有消息人士透露,雷军曾私下承认该事件是自己所为。

    以上种种都被外界解读成周航与乐视之间关系微妙。而据腾讯科技报道,易到出现资金危机时,周航曾联系其他投资机构和乐视商议投资易到,但乐视拒绝这一提议,谈判破裂。这也许最终促使周航下决心站出来指责乐视挪用资金。

    “真要是挪用资金周航为什么不向有关部门举报?”国华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可则表示周航是在实力甩锅,“周航此举目的应该是推卸自己的责任,甩锅给乐视,给现在困境中的易到团队,给如今陷入恐慌的司机和用户群体。这样的创始人心里已经没有别人了,最终可能害了所有人为自己博一个‘清名’。”

    “有人这是要做死老贾啊!”这是一位知情人士看到公开信后的感慨。

    挪用资金说成立吗?

    按照乐视控股声明,这笔14亿元贷款的主体是易到,抵押物为乐视大厦,属于“联合贷款”。

    据腾讯财经报道,一位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经理表示,易到作为一家纯互联网公司,如果单独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话,银行“肯定不贷”,因此,易到及乐视控股共同申请贷款,由关联方乐视控股名下物业提供抵押,这是可行的途径。

    将以易到为贷款主体所贷款项中的13亿用于他途,算是挪用款项吗?

    “尽管用了母公司的大厦抵押,这只是代表母公司提供了第三方担保,承担连带责任,即乐视是担保方,不代表它是借款人和使用资金的法人。”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现在主要是看两者是联贷主体,还是子公司单体贷款?就我看来,乐视挪用的概率大一点。”

    而自媒体“财经早餐”创始人兼首席分析师郑亚苏则撰文指出:“要看原来的贷款合同约定,如果当时与银行合同约定是易到专用的贷款用途,即为挪用贷款和挪用资金。如果与银行合同约定就是1个亿给易到,13亿给乐视汽车,那么就合法。”

    北京国舜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丁丁律师平台创始人林小建认为,即使控股股东乐视挪用易到资金,也并无不合理之处,“经过正常的决议程序,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资金拆借很正常。”

    《无冕财经》曾向乐视官方求证是否与银行约定贷款用途,以及有无经过正常决议程序,但直至发稿时,乐视官方仍未给出答复。

    乐视再陷危机漩涡

    周航扔出的乐视挪用13亿资金猛料,无论是否属实都将给乐视及其关联公司带来沉重打击。

    烽火台资本特约经济学家江瀚认为,这将让易到和乐视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从司机和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消费者担心充了钱用不掉、司机不敢接易到的单,如果这样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对整个易到而言是个巨大的危机。”

    一位易到的用户明确向《无冕财经》表示,“不会再往易到账户充钱了。”周航的挪用资金控诉一出,不仅可能让易到利用充钱返现进行融资的如意算盘落空,而且可能引发司机和消费者的挤兑危机,乃至煽动易到用户进行“妨碍社会安定的群体性活动”。

    4月18日上午,据21世纪经济报道探访易到用车公司发现,易到用车已启动司机无法提现解决程序,现场不断出现登记取现的司机。

    此外,乐视受到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露,4月18日,有爆料称,此前已经得到安抚的手机供应商,也聚集到乐视大厦门口,拉出的红色横幅上醒目地写着“乐视欠债还钱”。

    郑亚苏分析,如果证实乐视挪用贷款,银行可能会迅速抽贷甚至强制拍卖抵押物乐视大厦,而相关签字董事会成员均需承担法律责任,乐视生态的资金堤坝可能发生总崩溃。

    而让乐视更加不安的,是资本市场对于乐视的信心,乐视上市公司本已脆弱的股价会不会雪上加霜。近3年来,贾跃亭和贾跃芳质押股权30多次,贾跃亭将手中的6.1亿股、77.74%的股权用于质押融资。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贾跃亭当初50元时质押的股票,跌破80%就要追加保证金,跌破70%就要强行平仓,现在已经是30元左右,之前套现时补过应该不少保证金,不然33元左右已经被强平了,现在30元这个价格已经是极限了,有人想搞死贾跃亭。”不过,一位乐视高管表示:“已经用40多亿解除股权质押了。”这也许能稍微减轻压在贾跃亭心口那块大石的重量。

    在澄清周航言论的同时,乐视透露:“已经与战略合作伙伴拿出解决易到问题的方案,并已启动易到的上市融资进程。”

    易到与乐视在声明中还强硬地表示将追究周航的法律责任,双方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对簿公堂还不得而知。但经此一战,周航与乐视都会不好过,是就此结怨,还是相忘于江湖,我们将持续关注。

  4. 易到这个狗血故事,13亿“乐视挪用资金”才不是救命药说道:

    易到用车今日的窘境,一切由大规模充返而兴,现在也正为大规模充返而困。

    1、周航按捺不住了

    易到这个狗血故事,看到了开头,就应该猜到今天这结局。

    这是一个“出来混,总归要还的”故事。一年前乐视大张旗鼓宣布,给自己刚收购的易到搞“充返”时,这个雷就已经埋好了。

    现在,为易到还账的,正是易到的司机,以及那些虽然没有到易到门口拉条幅,但是也正为自己账户里虽然有钱、但很难叫到车而发愁的用户们。

    数百名司机正聚集到易到用车位于中关村总部的19层楼上“讨薪”,这事已经持续了数天。36氪记者今天在讨薪现场,看到20平米的走廊里挤满了数十名司机。现场很热,不时有司机高声与工作人员发生口角。2名大厦保安在现场维护秩序,和他们同时出现的还有海淀区分局的民警——楼下停着3辆警车,至少6位民警协助维护现场。

    大概一周前,易到通知司机来总部登记个人信息,并承诺在15天内,把余额返还到司机账户。记者随机采访到几位司机,账户余额都在数千元左右。

    易到公关人员随后出现,把现场的记者陆续请走,说要到安静一点的地方对现场的情况作出解释。36氪记者跟随公关部负责人到楼下会议室,随后被告知,一切信息以易到官方回应为准。约访需以书面形式提交问题,36氪提交问题后,目前还未得到易到回应。

    昨晚,久不发声的易到创始人周航突然就司机讨薪的公开表态,则更暴露了事态的严重性,以及这个事件的本质。

    周航不仅承认易到的资金链确实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乐视对易到的资金挪用13亿。他认为,易到所面临的并非简单的债权债务纠纷,而是可能会“引发妨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因此,我作为易到用车的创始人,代表易到的初创团队以及所有用户,强烈呼吁现在的实际控制人——乐视和贾跃亭先生,能够优先站在社会责任的角度,妥善处理好易到的问题。”

    周航是个骄傲的人。周航本人的微博在3月有两条动态,这两条动态下的几百条留言,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司机提不出钱而咒骂。最近几天,还有热传的自媒体文章说易到的数宗罪,包括“充值电视、手机根本没送”、“充完钱涨价、叫不到车”、“司机根本没法提现”、“CEO周航早跑路了”。周航可能按耐不住了。

    很快,乐视生态与易到官方微博回应称,“乐视挪用易道13亿资金”的说法是“农夫与蛇现代版”。五六个小时后,乐视联合易到发出声明《易到与乐视控股就周航恶意诽谤的联合声明》,针对周航的种种说法颇有情绪地做出回应,最后还指责周航“公然撒谎、毫无诚信”。

    今天凌晨,周航在朋友圈回应,“我并不在乎你们泼向我的脏水,清者自清。我只是希望你在将脏水泼向我的同时,能够真正意识到并直面易到此刻的困境和问题,期盼你们能够真正去解决司机和用户的诉求,这样,今天我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这就足够了。”

    周航的发声,以及易到司机拉横幅抗议,只是让易到司机拿不到钱的事情获得大众关注。但这件事情其实已经发酵很久了。

    其实从今年年初开始,司机提现这件事已经越来越难完成了。易到司机们发现,一开始的时候还是偶尔提现不了,但是这样的情况越来越频繁,“操作失败”,这是在司机们手机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

    而过去,对于易到司机们来说,每个工作日上午10点到下午的3点是他们的提现时间,十天一个周期。只需要点击一下司机端上的提现按钮,选择全部提现,确认银行卡号和身份信息,最快一个小时之内,一比不小的收入就可以流进他们的个人银行卡里。正常来说,这是一个不会超过10秒钟的简单操作。

    “公司现金流紧张,对外提现的口就缩紧了,每天只有少量的现金放到提现的账户上,先到先得。”一名易到员工此前对媒体表示。

    情况还在不断恶化,最近,易到直接关闭了司机端的“提现”按钮,司机们必须亲自携带终端绑定的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到易到总部进行人工提现。

    由于提现方面的投诉太多,客服电话处于长期占线状态,即使等待许久后接通了,客服部门对此也表示无解;去总部找说法想要个解决方案,也是被一拖再拖。拉横幅、静坐和罢工的戏码轮番上演,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指向一点,解决不了什么实质问题。

    这场提现风波从新年过后,快速席卷了上海、广州、南京和深圳等城市。

    对此,易到此前统一的官方回应是,提现失败是由于系统不稳定所致,“目前正在与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信息交互平台进行数据对接,由于数据对接带来的系统短暂性不稳定,影响个别司机当日提现无法完成。”但是易到的“系统故障”不仅在过去几个月不仅没有修复好,反而越来越频繁。

    “系统故障一次两次说得过去,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很明显是人为制造的提现困难”,易到前员工冯成对36氪说,他于2015年底离开了易到。

    “易到是真没钱了,无论是提现困难,还是司乘分离机制,目的都是为了缓解易到日益严峻的资金问题。”冯成说。

    2 易到这颗雷

    易到用车今日的窘境,一切由大规模充返而兴,现在也正为大规模充返而困。

    乐视入股后,易到宣称发动了史上历时最长的“充返”活动,在2016年4月乐视手机发布会上,贾跃亭宣布,在易到充值1499元,将获得价值1099元的乐视1S手机一部,充值达到2200元,将获得乐视电视一台。

    在大规模充返活动的作用下,易到的订单量急速增加,公司的技术团队也在4个月时间里由500多人增加到1000人左右。一名易到技术部门的员工说,充返活动最激烈的时候,“易到一天就可以多出来39台电脑”。

    部分易到员工对此的看法是,“已经融到资了,我们觉得可以跟别人拼一把。”但冯华则认为,充返意味着易到要出两倍成本完成未来的业务,自己和很多已经离职一道的员工并不看好。

    这场“100%充返”活动最终持续了227天。易到2016年7月披露的数据称,该活动共吸引超过653万人参与,总充值额超过60亿元。周航此前也表示:易到日订单已超108万,占纯专车市场30%份额,GMV(成交总额)也已超越Uber,位列行业第二。

    这场长时间、大力度的“100%充返”活动,当时被宣传为是把易到的订单量从低谷强力拉升的有力手段,乐视也俨然是易到的白衣骑士。

    2016年6月,周航在易到的发布会上宣布:“易到的日完成订单数已经突破100万。至此,乐视董事长贾跃亭年初为易到制定的‘百万日订单、新增百万司机、新增百万车辆’三个百万目标已提前6个月完成。” “起死回生”,这是周航当时在那场发布会上写在PPT上的四个大字,也是他的感慨。

    “提前6个月完成”,这在当时的周航看来是一个值得单独拿出来说一下的成绩,“到2016年年底,相信易到的订单会有一个成倍数的突破”。这是去年10月周航作为易到CEO接受36氪采访时,他很笃定地预期。

    不过,这场被媒体戏称为乐视“蒙眼狂奔”风格的补贴大战,在易到内部也存在争议。

    “易到此前一直是主打解决商务人士的高端出行,如果这么大规模底砸补贴,让所有人都能够用很低的价格做得起,这和滴滴快车有什么区别?”李璐说,此前滴滴、快的以及Uber中国大规模发放代金券的时候,易到按兵不动,导致最终失去了市场份额,也失去了网约车领导者的地位,“这个时候再来做补贴有什么意义呢?”

    还有人质疑,易到的充返非常“粗放”,导致很多司机一遍用乘客账号发单,一遍自己接单,但很可能连行驶都不行驶,来截取这高充返的利益。

    无论如何,充返意味易到自己要付出巨大的补贴金额。如果没有充返,那么易到一边,是乘客正常付钱,另一边,是司机正常收钱。易到中间还能抽成获得收入,这是个正常的生意。但是,一旦充返,比如按照充100返100算,意味着乘客充多少钱,易到自己就要掏多少钱来补充进去。那这个需要补进去的钱,从哪儿来呢?

    尤其是,如果按照此前易到公开宣称的说法、总充值额高达“60亿”之多——这意味着,这是一个几十亿的窟窿。

    “显然乐视不可能一路帮到底”,李璐说,乐视刚注资易到时,确实提供了不少帮助,除了用资金来鼓励易到搞充返,还支援了大量乐视手机和电视。“不过去年下半年网约车新政出来后,再去管乐视要钱要电视,就很难要到了”。

    网约车新政是易到和乐视之间关系决裂的一道分水岭。“我们在里面工作过的人现在聊起这家公司,会说‘新政前的易到’,以及‘新政后的易到’”,一名最近离职的原易到员工说。

    最重要的点就是,新政出台后,以滴滴和易到为首的网约车公司大受影响,“资本不再疯狂了,投资方也对平台逐渐失去了信心”。上述离职员工说,加上去年年底,乐视各种资金问题频频浮出水面,“大河不满小河干,乐视自己都自身难保了,怎么还有能力管易到呢?”

    而且,乐视本身就是一家自己就患有资金饥渴症的公司,“拆东墙补西墙”是这家公司的明显特征,甚至不少分析认为,乐视之所以看上易到,本身就是看上了易到可以诱使用户充值,来方便乐视腾挪资金。

    “你去超市买100充值卡,返50现金,你会觉得他疯了,肯定是有原因的。”沈一冰说,“易到这么做,有可能一开始就没打算好好做,先把钱弄进来,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了。”同时,由于司机和乘客虽然也算是易到的债权人,但在有偿顺序上显然是比较靠后的。

    3 投资人却步

    充返所带来的资金缺口和财务负债如此明显,这也让投资人望而却步。

    易到不是没有想过自救。去年8月开始,易到的公关就一直向36氪强调,公司正在下一轮融资的重要关口,不过这个关口直到现在,也没有合上。据冯华透露,这个过程中,周航和易到其他高管求助了所有能求助的投资房子,“有BAT、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大的产业基金,甚至是软银这些有实力能够接下这个盘子的投资公司”。不过,显然他们遭到了拒绝。

    甚至曾经出手相助的乐视也没有再让奇迹重演。“其实去年7月底,易到就烧得差不多了。那时候彭钢去无锡参加第二届乐视生态营销峰会,其实是想通过乐视其他高管向老贾说情求助。”李璐说,不过乐视此刻并没有出手相助。

    不仅如此,此刻的易到还帮乐视背上了巨额的债务。

    乐视的公开声明称,“乐视从未挪用过包括用户充值在内的易到任何资金,而且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并对周航提出的“13亿”说法做了解释,“事实上是2016年11月,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当时双方已明确约定,该笔资金用于包括易到在内的乐视汽车生态的日常经营资金周转,其中,1亿用于易到,13亿用于乐视汽车生态。”

    换而言之,这笔价值14亿的债务将由易到来承担。

    在沈一冰看来,虽然从法理角度来说,乐视并无错,不过这笔交易中,易到的权利、责任是不对等的。易到作为14亿贷款的第一还款责任人,实际使用的是1亿资金。而如果易到破产,在乐视大厦被变卖之前,易到首先会被抽干。

    4 周航想怎么办?

    如果没有人能再出手相助,也许自救也是一种可能。

    这或许就是周航目前的想法。

    来自乐视方面的消息对36氪称,在融创投资乐视之后,周航在易到的地位愈加边缘化。心有不甘的周航曾尝试对易到发起过两次回购。第一次是2017年春节,周航联合了顺为资本打算以低于乐视控股易到时的10亿美元价格发起对易到的收购,但由于乐视对于小米系资源的忌惮,这次收购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周航发出指责乐视挪用资金声明的前一天,在董事会上,周航再次和乐视放发生了冲突。有利益相关人士对36氪称,周航再次提出了易到的收购案,此次周航还联合了包括携程在内的其他几家关系密切的投资基金,再次要求赎回易到股份,但乐视却以易到融资即将落地拒绝了此次收购。乐视方面在次日针对周航的回应中也指出已为乐视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方。

    这也是乐视指责周航别有用心、试图制造不利舆论,来方便自己低价收购的论据——2015年10月,乐视汽车获得易到70%的股权,为易到的控股股东时,据外界估计,乐视的投资金额在7亿美元上下。

    但昨晚,周航本人对媒体重申,并没有如近期传言般要重新执掌易到的计划,也完全没有想过要上演什么“复仇记”。他说:“我们作为自信的人、有过连续创业经历的企业家,不会也不可能总在纠结过去。还有那么多的想法和抱负没有去完成呢,难道不能再做出更有创造力的事情么?应该一直向前看。”

    36氪联络了周航,周航未给予回应。36氪询问了携程,携程表示“不予置评”。

    谁还能怎么接盘易到,这是包括乐视方在内很多人的疑问。

    《财经》称有知情人士透露,乐视曾和多位机构有过接触,其中有三次谈判较为核心:一是携程,据接近易到人士透露,其目前是易到第三大股东,持股6%上下;二是某想进入互联网的大型投资控股型企业,有业内人士猜测是复星,其正是周航在4月16日向乐视力荐但遭到拒绝的企业;三是乐视在公告中提到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告中乐视表示,已经与战略合作伙伴拿出解决易到问题的方案,但未透露具体企业名称,该企业是乐视所看中的接盘者。

    显然这样的安排并不在周航的可接受范围内,“也许充返活动已经让易到元气大伤,也有可能是周航对乐视近期以来的视而不救感到不满,加上13亿元的债务,周航已经失去了对乐视的信任,也不再信任乐视看中的接盘伙伴”。上述前易到高管告诉36氪。

    这一次,周航可能不想再让自己意难平。

    5 恶性循环

    让人遗憾的历史再次出现。周航曾告诉36氪,2015年乐视注资前,易到最无助的时候,“不补贴了,不推广了,甚至裁员了”,他说,那段时间易到层两天之内裁掉了100多个客服。就在那时候离职的冯华说,那真是一段黑暗无望的时光,他和身边的几十个同事选择了离职。

    如今,一名易到前员工说,从今年3月份至今,已经有至少六七十人从公司离职。易到市场部的负责人离开时,甚至带走了整个团队,“公关部也走得只剩下三四个人了”。该前员工说,在去年年底员工最多时,易到有上千人,“但是现在估计只剩下七八百人了”。

    单量也在不断下降,虽然易到直至今天还有返充的补贴活动,但是乘客们发现,充值之后却很难打到车了,因为易到司机们也不再愿接单。一名北京易到司机说,现在接单后都会问乘客是否现金支付,一旦得到否定的答复,自己就会取消订单。

    “北京现在一天只有一万多单,全国的单量每日也只有几万单”,冯华说。这个说法得到了今年3月刚从易到离职的一名老员工的确认,“比2015年10月乐视入股之前好不了多少了”。

    一位易到内部人士曾向36氪透露,在乐视入股前一个月,易到的日订单量只有2万单,而同时期的滴滴则宣布自己日订单超过900万。连易到原CEO周航都向36氪承认,彼时的易到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而依旧活跃在出行市场上的滴滴则在去年年底宣布,日订单量突破2000万。换而言之,如果真的按照上述易到员工的说法,那么现在易到和滴滴在订单上就是千倍的差距。

    如今,易到再次陷入恶性循环。司机和运力,是现在网约车行业最宝贵的东西,可是现在易到司机们已经不再敢接单了。

    “原来我们一个群里可能有100多人在跑易到,现在可能连十个人都不剩了。”一名南京的易到司机告诉36氪,自己之前滴滴专车和易到都在做,但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他彻底放弃了易到这个平台,“我有四个朋友在开易到,现在其中的三个都不开了”。

    而一位之前跑易到的北京司机则惊讶地质疑,“啊?现在还有人在跑易到?”

    就连司机们的车载广播电台都在连续三天报道易到司机无法提现的新闻,热线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进来,有的司机帐户里有几千元,多的则有四五万。就连电台主播都听不下去了,“司机们赚点辛苦钱也不容易,希望易到能够重视司机朋友的权益,不要伤了人心,尽快解决好这些问题”。

    各种传言开始出现。今年3月末,36氪在南京采访时,不止一名易到司机说,南京的易到服务即将下线,同时被传出的还有杭州和苏州。“有两次,我的朋友去易到的公司要提现,结果办公地点连人都没有了。”上述易到司机说。

    无论如何,司机们已经失去了信心。

  5. 互联网电视的厮杀:乐视面临线下围攻战说道:

    文/腾讯科技 刘亚澜

    猎头最终还是找到了从没做过电视的梁军。

    五年前,互联网电视还是乐视CEO贾跃亭脑海中的一个想法。他想在运营商市场高推高清的付费内容,并认为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个比较好的出口。从大的电视趋势来看,他已经隐隐感觉到电视行业未来也许有这样的新机会。他想要做智能机顶盒和电视,基于安卓的。

    当时电视行业几乎没人做安卓,于是手机行业的安卓专家成了猎头锁定的目标。就这样梁军加入了乐视。

    同年7月,梁军和现在小米电视的CEO王川见了一面。“小米手机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他也想做电视,当然他做电视之前也考虑机顶盒,模式都一样。”

    在之后的五年时间,互联网电视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2013年5月乐视正式推出乐视TV超级电视X60以及普及型产品S40;2013年9月,小米电视发布;2015年2月,大麦科技发布运营商电视大麦电视;5月,联想宣布推出专门的电视品牌“17TV”,苏宁旗下PPTV推出首款智能电视;7月,暴风挖来了前创维副总裁刘耀平宣布打造“暴风TV”;8月,刚离开了SMG的黎瑞刚以微鲸电视创始人的身份现身,同时带来了55英寸的互联网电视新品;12月,兆驰股份、东方明珠,联合海尔、国美(微博)、风行网,共同推出风行互联网电视;今年3月,“芒果TV+国美+创维+光大优选”推出“爱芒果电视”;同月,TCL正式发布互联网电视品牌“雷鸟”。

    从无人从业到相继试水再到现在的战况焦灼,整个互联网电视规模继续扩大,但不同于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快速迭代换新,电视机在家庭中存在时间相对更长,传统电视换互联网电视的新增用户红利在近几年内只有一次机会。根据奥维云网的数据预测,OTT(互联网电视+盒子)生态规模增长率会在2017年迎来高峰,随后增长速度减缓。

    今年将是互联网电视格局之争的关键机会,在面板价格持续增加、用户对内容和体验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时刻,乐视、小米、微鲸、暴风谁能最终胜出?

    低价策略有副作用 销售押注线下

    低于量产成本定价、生态补贴硬件、颠覆。这三个词是梁军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口头禅”。时至今日,乐视仍然在自己举办的414电商节上沿用“买会员送硬件”政策,并且坚信着“硬件免费”模式。

    “同行业的公司都恨死了乐视,突然把价位拉低,整个行业的利润被打薄。”一位第三方销售平台业务总监告诉腾讯科技。

    无独有偶,乐视之后,小米的入局进一步坐实了互联网电视的低价。小米王川在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回忆到雷军(微博)曾劝他定价低一点。雷军说:“我们不是一个产品能卖多高价就定多高价的公司,我们是一个这个产品能卖多低价就定多低价的公司。”

    王川如是解释小米的定价策略:“第一,我们追求的都是低毛利。理论上最好是追求零毛利,但我们做不到,因为在追求零毛利的时候,动不动就变成负毛利了。第二,我们不追求负毛利。我们不支持烧钱去做,我们认为那是走火入魔了。在商业上讲,你必须至少要做到盈亏平衡,这个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

    乐视小米入局后,一台40多寸互联网电视的价格降到千元水平,这一价格几乎与一部中低端的手机相当。创维集团副总裁、彩电事业部总裁刘棠枝在乐视小米进入电视领域后的2014年表示,乐视、小米已拉低整体彩电价格10%。而据奥维咨询(AVC)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彩电整体价格均价3271元,较2013年下降9%,2014年6月为全年价格最低跌破3000元。

    “互联网企业的低价策略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常规的方法,但是江湖有一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棠枝认为,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技术和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生产成本是1000,结果售价只有800,无节操的低价模式是违反经济规律的。

    对于电视厂商来说,互联网电视的低价策略打的他们措手不及。如果采取价格跟随策略,低于成本价销售,任何一件靠卖硬件的公司必亏无疑。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16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规模达到5089万台,同比增长7.8%。但全行业零售额为1560亿元,同比下滑1.8%。低价策略直接导致了行业的尴尬现状:增量不增收。

    这或许是互联网公司的精明之处,拼硬件,他们资历尚浅。一旦通过低价的方式把竞争的核心引到软件、内容上面,整个电视行业就能进入到下半场——互联网的主场。

    内容付费带来的会员收入、流量变现带来的广告收入都是互联网公司的拿手戏。

    梁军向腾讯科技透露,乐视在电视行业广告收入已经占了这个行业的六、七成。“这块真正的对手是爱奇艺和腾讯。”梁军说:“爱奇艺、腾讯和优土,在电视端跟他们PK,我掌握了底层入口,这三家企业有App,有流量,但我有开机广告,他们没有,我有轮播频道,他们没有,我有桌面。”

    另外,梁军提到电视购物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收入。“电视购物增长比较快,虽然利润不高,但流水增长非常快,从最开始的50多万,到现在为止,稳定收入在1000万,11月份双11搞了6000多万。另外,它跟我的广告未来可以做互动。小米要做一大堆的,加湿器、电饭煲,我们不开这样的业务。但我通过电视购物平台,把产品拿过来。”

    而小米王川也是对“软收入”充满信心:“反正去年我是盈利的,虽然利润很少,我们是打平的状态,但是是盈利的。我们去年硬件亏损,但是互联网收入弥补了。去年如果不是原料大规模涨价,我们去年硬件也有机会不亏损的。互联网收入包括广告、应用分发、会员收入等。”

    虽然理论上硬件低价策略有一定的可行性,将来可以依靠用户终端盈利,但问题在于用户规模越大硬件亏损就越多,当硬件亏损金额大于广告费、运营收入时,巨大的亏损就可能导致部分融资能力不强的企业倒下。

    当成本和售价之间的利润挤到最少,销售就成了必打的战役。暴风冯鑫(微博)、微鲸李怀宇先后向腾讯科技表示,这场线下渠道的战役将异常激烈。

    冯鑫向腾讯科技透露,暴风电视用了3个月的时间,在线下铺了三、四百人,做了20个大区,6000个店。到去年第四季度已经占一半销售额。“整个电视机销量70%是线下,乐视是第一个下去的,然后是我们。”冯鑫说。

    不过,乐视线下的销量占其总销量不到一半。渠道LePar占40%左右。梁军表示,2017年是销售的分水岭。“线下变得会多。现在正在做一件事,把乐视商城和LePar打通,未来线上线下一体化,细节怎么做正在探索。未来LePar下单就等于在线上下单。”

    2014年8月,乐视推出“LePar超级合伙人”计划,截至2016年9月底,乐视已在全国铺设了近10000家生态体验店,实现了对县一级以上市场90%以上的覆盖,并覆盖了部分经济发达的乡镇。

    最近,微鲸挖了一位线下渠道方面的高手,也在着手建立完善线下。微鲸CEO李怀宇曾表示,年内要达到万家经销商的水平。他认为要做好线下,最关键就是一定要做出好产品,一定要让经销商在这里面有合理的回报,一定要让品质和售后的服务有足够的保障。从中国市场来看,消费者还是习惯于在线下体验产品,因此线下渠道意义非常大,甚至比例还在上升。去年春季微鲸就提出了线下的重要性。李怀宇向腾讯科技透露,目前微鲸发展的经销商已达到了5000量级。

    面板价格上涨引发成本海啸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刘棠枝这句气话一语成谶。

    低价策略最可怕的副作用在于一旦成本上涨,公司来不及更改定价,亏损就难以避免了。

    小米王川坦言自己有加价的压力。“主要是去年下半年开始,所有的原材料大幅度涨价。我们其实一直坚持到去年年底没涨价,但这个幅度太大了。”他透露:“有的屏幕涨幅高达60%。”

    暴风集团CEO冯鑫也向腾讯科技“喊冤”:屏幕一上来就千亿投资,全世界也没多少屏幕。去年大伙都倒了霉,涨价太快。比如当时零售都已经定了价格,想要改需要时间,改不及时就赔钱了。不仅我们赔,大家都赔了,大家也都迅速调价了。这个行业没有烧钱干的,我们涨价了,乐视涨价了,都涨价了,都不亏钱,只是去年成本涨的太突然我们就亏了。”

    暴风集团年报披露,2016年暴风TV实现80万台销售量。暴风电视是公司的新业务,2016年处于积累用户的初期阶段,尚未进入盈利期,因此影响公司整体盈利水平。2016年下半年以来,上游电视面板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暴风电视产品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进一步降低。

    2015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由于电视液晶面板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部分尺寸面板价格跌幅超过40%。这对下游的电视整机企业而言当时是一件特大利好,成本降低让整机企业在价格策略上有了更大的弹性。然而,随着2016年下半年电视面板价格迅速回升,互联网电视包括传统企业均撑不住了。11月21日,乐视超级电视宣布涨价,部分产品上调100元,部分上调300元,原因是面板涨价已经超出了生态补贴能力。

    液晶显示屏全球出货量第一的BOE(京东方)告诉腾讯科技,面板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供需关系变化的影响,随着近年终端显示产品智能化趋势加强,手机、平板、电视等各类别终端产品都呈现出大尺寸化走势。以电视为例,据GfK数据显示,全球液晶电视平均尺寸从2015年的40.4英寸增长至2016年的42.2英寸,预计2017年平均尺寸将达44.1英寸。电视面板平均尺寸每增加1寸,就可以消化一座8.5代TFT-LCD生产线的产能。业界预测,2017年全球整体大尺寸面板出货面积成长约3.8%。在现有产能不变的情况下,液晶面板出货面积明显增长,出货量有所下降,面板供不应求。

    而事实上,除了面板价格上涨,另外的原材料也在涨价。屏幕成本在电视机生产成本中占比超过60%,因此面板涨价对电视成本的影响显得格外突出。

    在硬件上,互联网公司还很被动。

    梁军拜访Mstar(晨星半导体)时,对方觉得乐视名气小,小米名气大,要在乐视和小米之间选一下。梁军告诉腾讯科技,电视不像机顶盒,机顶盒找个代工就行,电视最难的是加工复杂,屏幕供应难。梁军回忆到乐视刚刚决定要做电视时的情况:“当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愿意支持乐视做电视机生产和代工的企业,后来找的富士康,这个过程花了很长时间。”

    “当年乐视从2、3月份开始讨论要做电视,一直不敢动手,主要原因是没有代工厂支持。”梁军回忆道。

    2012年6月中旬,贾跃亭去台湾参加一个采购团。此前,乐视已经和富士康联系了两年多时间,但每次都被挡了回来。这次知道郭台铭参加后,贾跃亭当然不会轻易放弃,在带队的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的引荐下,贾跃亭才预约到了晚宴期间3到5分钟的拜访时间。

    从面板厂商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的订单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BOE(京东方)告诉腾讯科技,其电视客户中,绝大部分是传统电视品牌及代工厂商,仅有极小部分为互联网电视品牌。

    从内容竞争到VR、AI全方位资源竞争

    硬件上同质化的可能性非常大,真正的差异化会来自软件和互联网服务。

    乐视的内容战略之前更多强调“乐视独有”,接入的也仅是乐视生态中的内容。而小米、微鲸、暴风的思路更偏向于“海纳百川”。

    事实上,内容与硬件之间经历了两波明显的浪潮。第一波是在2014年,TCL、长虹等电视厂商和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进行合作,一起推出电视,但都没有太大起色。第二波则是扩展到资本层面。小米投资了爱奇艺,微鲸背后的华人文化也通过投资的方式与诸多内容方建立联系。这些公司不再是简单的战略合作,而是资本层面建立纽带。

    梁军、冯鑫对通过投资入股来获取内容的方式并不感冒。

    “当时(看到这些投资)我们是有点紧张的,但它的产品一出来,发现还是传统的思路。”梁军说:“说白了,投了爱奇艺,爱奇艺也不会把内容给小米,依然还是爱奇艺。我的团队在整个运营,当然我们跟乐视网分钱,但这种整合是生长在一起,而不是拼凑在一起,也不是有点钱就能买来内容就行。乐视不仅仅拥有内容,我们拥有娱乐行业的资源,明星的资源。过去在版权不值钱的时候,我们花钱买版权,不仅仅如此,我们支持整个娱乐行业,使得那些出品方、发行方、演员受益,我们有一系列的明星资源,很多明星都跟乐视关系非常好,你觉得小米能买来这些资源吗,这是需要跟产业互动才能获得的资源。小米转了一圈又回到原点了。”

    冯鑫也认为内容跟投资没关系。暴风也有爱奇艺的内容,但并未投资爱奇艺。

    目前,乐视电视仍连接的是乐视自己的内容;小米的内容包括腾讯视频、爱奇艺、搜狐视频、PPTV聚力体育、华数、芒果TV等;暴风的内容包括:暴风影音、爱奇艺、奥飞娱乐;微鲸的内容包括:腾讯视频、芒果TV、华人文化的其他相关内容(灿星、正午阳光、东方梦工厂、TVB等)。

    从最早比拼硬件,到硬件平台时期比拼内容,现在,随着内容的极度丰富,互联网电视的角力场已经开始往互联网服务、虚拟现实、甚至人工智能方向转移。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乐视、小米、暴风、微鲸无一例外的都布局了VR(虚拟现实)。

    暴风第一个推出VR电视,简单来说就是将暴风魔镜上观看的VR视频投放到电视上,借助遥控或手机,观看720°的全景视频,也可以理解成3D观影的升级方式。而大家都布局VR,恐怕也是有一层“将来VR会不会取得电视”的担忧。

    之后,电视们又在人工智能领域狭路相逢。

    暴风宣布全面“今日头条化”,暴风旗下的暴风TV、暴风魔镜、暴风影音三大平台将全面进行信息流形式的改版;小米在3月发布小米电视4A,与薄言RSVP、三角兽、搜狗合作,在电视上整合了语音助手,用语音实现关键词搜索、热度排行、开启应用游戏、查询天气日历、多轮对话、控制电视、片名点名、明星找片、影视百科、智能纠错等功能;微鲸则是在4月推出的新机中强调其在人工智能语音方面的成果:通过与科大讯飞的合作,打造了蓝牙语音遥控,除了普通话之外,还加入了四川话、广东话等多个语系,称其醉薄A系列电视将识别率提升到98%、识别速度提升到0.98秒。

    最后的厮杀

    过去三十年,电视行业不断有新玩家涌入,也不断有品牌渐渐从视线中消失。互联网电视因为擅于营销、擅于打造声势,从而给人一种“压倒性的优势”的感觉。

    但实际上,从整个电视行业放眼,互联网电视占据的市场仅仅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下表数据可以看出,互联网电视品牌的年出货量与三星、LG、海信等传统电视品牌相比,互联网电视整体出货量并没有想象中大。

    梁军提到了他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宏观环境的四个判断:第一,这几年大量新互联网品牌以各种名义进入已经缺乏有效增长的智能电视市场,提前透支了未来几年的销量;第二,整个电视行业都面临的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整体电视产品出现持续性的价格上涨,抑制了部分电视消费需求;第三,国家经济大环境,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电视产品销售缺乏房地产行业有效的拉动;第四,消费结构向中高端升级,中国用户需要的不再是低价产品,而是优质的产品,他们愿意为优质产品买单。

    冯鑫也承认目前互联网电视在整个电视行业中占到的比例有待提高。

    不管是低价策略、海量内容,还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互联网电视确实改变了人们的家庭娱乐习惯,点燃了消费者更换电视的巨大需求。在窗口期接近尾声的2017年,竞争拼杀异常激烈。而用户们更希望看到的是购买互联网电视之后可持续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

    这是一场持久战。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