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Space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孝峰:企业技术服务生态的产品逻辑

现在大家经常会听到互联网下半场这个说法,很多的解释是说:互联网在过去十来年大部分依靠的是人口红利,也就是我们的网民。在网民不断增长的过程中,通过最早的广告,后来的社交,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现在大量的二三线城市和农村网民也被拉入了互联网生态。目前,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较高,继续依赖网民红利来带动增长已经进入了比较乏力的阶段。

11Space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孝峰说:从互联网人的角度来说,进入下半场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互联网+”,即互联网正在融入各行各业。不过,现在的一些“互联网+”模式还比较表层,没有深入触及到根本的商业问题。未来的创新、产业的+互联网,主导权还是在行业本身的从业者手上。

11Space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孝峰:企业技术服务生态的产品逻辑

接下来要分享的是,企业技术服务的发展现状、商业模式及产品逻辑。

先来分享两个案例

▌案例一:白酒行业的酒水促销项目

白酒行业的营销费用非常高,中低端酒水的毛利很低,也许一件酒的毛利只有2块钱。所以产生了一个项目,就是把需要推广的酒水企业和获客的业务对接起来,一方面帮酒厂企业减少成本,一方面帮互联网企业更准确地找到用户。方案比较简单,就是在每瓶酒水上放一个二维码,扫码后除了推广实物还会推广一些互联网业务。更多白酒解读:www.yangfenzi.com/tag/baijiu

但是,这个方案中存在时间差的问题。互联网业务的策划推广应该考虑到酒水项目的时令问题。酒水的销售高峰期是从9月开始到春节,新货一般在十月份上架。如果不能把握这个时间差,营销推广就很难达到效果。陇南的20张城市名片:花椒 核桃 橄榄油 乞巧节 金徽酒 中药材…

▌案例二:经销商代理酒水品牌的项目

青岛的一个经销商做了很多品牌代理和线下终端代理,发现备货和库存是很大的成本问题。所以设计了一个项目,就是集中起来做仓库和配送,为中小终端进行统一配货。这个模式非常好,只要十来辆车就可以把青岛整个城市的酒水业务都做起来了。

这两个案例,第一个是由互联网人主导并发起的,第二个是行业从业者主导并发起的,两个案例的结果差异很大。

▌思考:

1.未来传统企业+互联网,主导权是在传统企业和自身的从业者,而不是像过去的O2O等由互联网人发起。

2.实体经济的物流等问题,最根本还是要解决效率和成本的关系。如果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做到正向毛利的话,也很难做大。因为量大并不会减少边际成本,还可能提高管理成本。

3.传统行业并不缺少从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

企业技术服务生态

新的产业+互联网的创新,一定会有技术服务植入。

过去传统的外包商,在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天,从社交、B2C或者其他领域的发展来对比中美,发现并没有太大差距,但是对比企业技术服务这部分,中美差距还是很大的。

美国的技术领先公司市值可能已经达到几百亿,而国内的技术服务生态目前还属于发展的早期阶段。

企业技术服务商业模型

无论做技术服务还是其他的商业模型,我们都应该有持续的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和获客成本。不管是以技术外包的形式还是SaaS服务的租赁模式,都是成立的,只是测算方式不同。我们一方面要降低获客成本,另一方面要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更多SaaS解读:www.yangfenzi.com/tag/saas

▌降低获客成本:互联网发展的这几年中,已经摆脱了硬广、地推这类成本很高的营销方式,现在口碑营销等已经能很好地降低获客成本。

▌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在2C的业务中,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只要产品有吸引用户使用的优点就可以了。但是2B业务中客户成功是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的关键 。

2B业务的特点:企业客户的决策是非常理性的,不会冲动消费。2B的用户可能是老板或者企业其他的重要角色,目标只有一点,就是为了获得成功,比如通过使用这个产品完成业务转型、业态升级等。技术服务公司只有达成这个目的,才能获得客户持续的订购。

很多客户对自己的行业很熟悉,但是对互联网规则了解很少。11Space希望通过一个服务可以为客户带来一次商业模式的迭代,准确找到第一批用户等。除了App完整项目开发等业务,还有面对面的产品咨询服务,从客户角度出发设计项目。更多11space解读:www.yangfenzi.com/tag/11space

技术服务产品化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技术和方案,而是缺一个能把技术、方案和业务结合起来并且实施的管理。这个管理,分为客户管理和产品管理。11Space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把产品需求、产品跟商业战略的结合、产品全生命周期、产品发布上线和迭代运营做到了一个平台上。

目前,随着云服务的不断兴起,已经有很好的技术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是不需要企业独自组建研发团队从零做起的。

11Space专门为互联网+、创新产业领域新项目等提供技术服务。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来引导客户,实现从商业构想到产品需求的跨越。技术实现上,更开放地接入成熟技术中间件和云服务,更高效地为项目提供定制化服务。(以上内容来源于拾壹谈第九期嘉宾11Space联合创始人兼COO王孝峰的分享)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为什么突然每个企业都想变得很轻?

➤ 池建强:你觉得自己适合创办一家企业吗?

➤ 企业级服务,微信会是纷享销客的下一个竞争者吗?

➤ 和阿里云成立合资企业的迪拜企业Meraas是什么来头?

➤ 百度内部分享:百度百科“企业百科”创建修改规则

➤ 湖畔大学教务长曾鸣:战略是科学,也是艺术和手艺

➤ 传说中的「企业微信」正式发布,你最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fenng:更适合中国企业使用的开发服务说道:

    中国企业都在用什么样的开发服务?他们在用什么工具管理代码?可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落后。现实世界里,并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团队。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些开发者在 GitHub 上秀代码,但那不是全部。开发者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所在的公司可能依然在用比较落后低级的方式进行开发,只是不说话而已。

    在微博上,偶尔能看到一些有趣的案例,「某 iOS 创业公司 Mac 全部被盗,而源码全在 Mac 里,现在只剩手机上一个 Demo 了」,听起来像是段子,但可能恰恰是很多中小公司的现状。

    或许有人奇怪,这些公司里的人难道不知道用 Git 吗?不上 GitHub 吗?别说 GitHub,他们可能还停留在 SVN 甚至本地存代码的阶段。以我做的小范围调查看,使用 SVN 的用户比例仍然超过 40%,这对于想远程办公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个障碍。

    Git 的诞生,让开源社区有了新的聚集地 —— GitHub。2015 年 GitHub 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 1000 万,其中来自中国的开发者用户有将近 100 万。但由于 GitHub 是国外平台,受种种因素影响,在中国使用 GitHub 会面临语言、传输速度、使用习惯等诸多本地化问题。而同时,国内 Git 服务也在快速发展,2011 年,国内首个 Git 代码托管平台 GitCafe 成立,2016 年 3 月,国内 Git 服务代表性厂商 CODING 宣布收购 GitCafe。

    如果一个创业团队要做企业版开发平台,可能会引起质疑:都有 GitHub 了,为什么还用另外的服务,有必要吗?这个质疑很典型。在 CODING CEO 张海龙看来,GitHub 为开源项目提供的价值无可替代,但是在针对私有代码库的服务仍有空白。「私有库往往是团队在用,在语言,习惯,访问速度,以及协作方面都有不同的体验要求。」CODING 团队努力的方向是要做成「最适合中国开发者使用的 Git 工具,也要做更适合中国开发者的一站式开发服务平台。」

    1 月 12 日,CODING 在北京披露了全新的企业级产品—— Coding Enterprise,这是继去年 3 月宣布收购 GitCafe 后的又一新动作。

    Coding Enterprise 是 CODING 开发者工具的企业级 SaaS 服务,提供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公有云版本和针对大型企业的私有云版本,可以方便企业用户更好的管理企业内的项目和成员,实时掌控企业开发的整体情况,帮助企业开发协作更高效便捷。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企业团队开发的软件工具,Coding Enterprise 的出现,填补了国内开发协作领域的市场空白。

    企业服务市场有多大?先不说现存的企业数量,据国家工商局数据显示, 2016 年第一季度,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 301.1 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 10.7%;注册资本(金)8.8万亿元,增长 68.9% 。新成立的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业务形式不明确,特别是在 IT 等需要投入固定成本的环节建设并未完,使得他们在初创阶段往往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是愿意购买外界企业级服务。同时,新成立的企业对于互联网接受程度更高,使用软件工具的习惯已经形成,在企业级云服务方面所需的前期教育成本更低,这使得企业级云服务供应商更容易切入市场。一方面是偏传统的 IT 企业要「升级」——我认为这是必然的,另一方面是新成立企业的现实需求,这个市场或许值得做。

    国内外有很多种协同工具,大都比较偏重人员及任务管理,专注于开发协作领域的几乎没有。Coding Enterprise 是专为企业而生的企业级软件开发协作服务,其产品的整体思路是以「软件开发」为核心,完全按照软件开发的思路和需求完成的整体设计,在易用性和安全稳定性上下功夫。

    作为一个开发者,掌握 Git 已经成为必备的技能要求,而对于企业来说,提高开发团队的效率,就是对企业的自身投资。谁越早转变观念,谁将走得更快。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