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众筹网站们能从Indiegogo学到什么?

周二晚上,我去Indiegogo位于旧金山SOMA区8街的办公室,参加当晚在这里举办的,名为“Indiegogo Lab”的活动——邀请创业者讨论如何善用众筹网站。

此前就如何使用众筹网站的话题我们已经报道过不少。在这场活动中我最关心的是为什么在美国有不少项目可以一夜之间在众筹网站上成为明星,而目前国内也有不少众筹网站,但我们却很少听到类似的故事?从Kickstarter和Indiegogo这两个网站,我们能学到什么?

当然,文化差异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在美国,JOBS法案签署后,众筹的模式受到了法律保护。同时,人人都可以当天使是一种向未来投资的模式,在众筹网站服务规则完善的前提下,投资回报机制符合契约精神。而在中国,一方面是信任感阻碍了人们对众筹项目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在中国,人们参与众筹的动机中,“逐利”的成分似乎比“投资”要大,参与者和发起者很难对其形成有效的互助。

就Kickstarter和Indiegogo相比,前者对项目的筛选和服务规则更加严格,例如只针对美国本土的项目,融资金额限制等。后者则主打开放和灵活,用Indiegogo自己工作人员的话说,“我们欢迎来自全世界的各种创业项目。”在场的一位创业者告诉我,他有朋友就在Kickstarter上融资,Kickstarter的限制其实对增加用户的黏性有帮助,“在Kickstarter上融资反而是比较容易的。”

我没有听说过Kickstarter是否会办类似的线下活动,但是Indiegogo的工作人员告诉我Indiegogo每个月都会举办辅导创业者使用Indiegogo的活动。在当天的活动中,Indiegogo的客户关系负责人、产品负责人先讲述如何在Indiegogo上做一场好的活动,例如设置目标,一定要拍视频,及时回复用户。随后在场的创业者被分成三组——硬件、软件、本地小商户或服务,由Indiegogo的工作人员分别回答他们的问题。

这是Indiegogo吸引更多人到他们平台上来的方法,同时你也能看出,Indiegogo关心他们的创业者。“有不少硬件创业者在众筹网站上融资成功,大家总是把众筹和硬件联系在一起,我们想告诉所有创业者,众筹网站不是只有硬件,还有别的。”一位Indiegogo的工作人员对我说。

这么做的最终目的是让Indiegogo上出现更多好项目,他们与众筹网站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先不要管Kickstarter最近创始人离职的新闻和硬件总是无法按时交货,它能被称为众筹网站的代名词,最重要的是在Kickstarter上出过不少好项目,例如Pebble、Ouya等,而Indiegogo的做法其实也值得学习——由专门成立的客户服务部门总结过去成功的项目,让想在这里融资的人先“学会使用众筹网站”。

最后,Kickstarter和Indiegogo都和硅谷的孵化器有合作。例如PingWest曾经报道过的硬件孵化器Lemnos Lab就和Indiegogo是合作关系,Lemnos Lab关注早期硬件创业公司,会看Indiegogo的项目,同时在Lemnos Lab毕业的创业公司也可以在Indiegogo上融资(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Kickstarter),双方都会对创业者提供一些推荐或优惠的条件。对早期创业者来说,孵化器其实是个不错的出口。

在硅谷已经有不少垂直众筹网站开始学习这两个网站的经验了,我们曾经报道过的为艺术家筹款的Patreon和医疗众筹平台Wasti,Patreon的创始人Sameul Yam就曾经在接受PingWest的采访中说,Patreon对筹款的数额(最少可以只付1美元,支持者支付的资金越多,艺术家要给的回馈就越多)和付款步骤的限制(按月结算,支持者可以反悔)就是仔细考虑过人们在Kickstarter上融资时会担心的问题——资金安全和确保回报。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