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都在学习编程:任何人都有获得新生的机会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公益机构:他们想通过学习编辑以帮助降低再犯罪率,同时帮助获释出狱的囚犯重新找到工作,以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为期6个月的公益项目可帮助犯人将激情转变成商业创意。项目结束时,客人将被邀请到监狱听取犯人们的创意。

文/陇之江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专栏作家

什么?给罪犯做培训,我没听错吧?

的确没听错,这个组织叫“最后一英里”(The Last Mile),是由风险投资家克里斯·雷德里兹(Chris Redlitz)及其妻子创立发起的非营利性组织。

而当问及他们为什么创立这样的机构时,Redlitz如是说:“我曾经去圣昆丁监狱探望那些囚犯,为在那里遇到的人而震惊,他们很想要重新构建人生,这激励了我开始做这件事情,也让我意识到这对于美国是一个多么大的问题,”

面对The Last Mile这样超前的理念,社会的质疑肯定也不少,不过支持的声音也不绝于耳。曾指导过监狱题材纪录片的导演提莫纳尔(Timoner)表示:“加州大多数囚犯监禁于圣昆廷监狱。即使他们犯过大错,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们潜在的能力。犯罪行为和创业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着相同之处——高效实干,打拼到底。”行政制片人雷切尔•塞缪尔斯(Rachel Samuels)也表示:“肯雅塔的经历很鼓舞人心。身陷囹圄的人都能重振自己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懒散下去呢。”

除了很多人的美好愿景,他们做的这件事情还有什么实际价值呢?

Redlitz列举了这么几个理由:

1、从1972年到2010年,在美国的囚犯增加了700%。
2、世界上25%的囚犯在美国。
3、在加州福尼亚,用于囚犯的经费开支要比高等教育的投入还要多。
4、在加州,用于一个囚犯一年的花费近47000美元。
5、在2005释放的罪犯中,超过67%的囚犯在三年内又被抓。

而如果你作为一个投资人,看到这个数据,肯定会意识到这不是一个聪明的投资。如果我们仅仅减少5%的再犯率,下一个十年我们就可以节省数十亿的资金,你说值得吗?

对于这个公益项目的成功如何?

目前完成整个课程的毕业生没有一个重返监狱。
None of our graduates have gone back to jail

他们之间也可以团结在一起学习进步

作为Code.7370的学员,犯人们正坐在这里认真听讲。

而The Last Mile让他们出狱后找到一份谋生的工作,为他们开启了新的大门,从此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更为社会和国家减少的压力 。

视频:从The Last Mile毕业的囚犯

读到此处,或多或少会有些感触吧。

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感触:

权利:囚犯也有追求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权利。(我们有珍惜和运用这些权利吗?)

社会:社会治理是更多人一起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只有政府。

事业:互联网+时代下,期待涌现更多肩负社会责任的创新企业。

 

个人: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请别忘了使用它。

企业:创业容易、创新难,Copy容易、伟大难。

(本文作者:陇之江,氧分子网专栏作家,首发氧分子网,微信号:ihuwairen,微信公众号:iyangfenzi。转载请将本段话版权申明一并带走,谢谢。)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前一段时间流行挤兑中年男人,随便翻翻朋友圈,能被各种危机吓出好几身冷汗,中年危机中产危机保温杯危机,看完以后你会觉得全世界都在和中年男人作对。好容易风潮散去,最近又爆出了通信行业中年程序员的悲剧。

    前两天公众号后台有人给我发消息,说「老池你也过四十了吧,多保重啊,有事多和我们唠唠」,搞的我好几十分的尴尬。这明显是个认知偏差,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出了这样的事故,都是小概率事件,和 42 岁的程序员有啥关系呢?如果悲剧没有发生,就是一起普通的失业和再就业的事件。

    最近在读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通识,读到「失业不是浪费」一章。文中写到,失业应该是一种自愿的行为。要做的工作不是没有,而是太多了。世界上的商品和服务总是不够的,可做的工作总是太多,为什么人们会被辞退和失业呢?因为报酬。当你对自己的价值和企业对你的价值判断产生期望值偏差的时候,就会产生辞退、辞职和失业的经济行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最终的失业都是主观的选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失业是一种结果,原因是因为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比如原来需要大量的速记员,现在随着语音识别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这个工种可能在未来就没了。如果速记员现在没有预判到这个趋势,到时候失业就会变的突如其来,但是这个伏笔可能几年前就埋下了。还有的公司高速发展的时候进行规模行扩张,一旦业务出现低谷甚至停滞,就会出现裁员和失业。过去错误的决策造成了损失,才会出现裁员。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裁员和失业都是一种矫正行为。

    失业了,只要放下身段,这个世界没有找不到的工作。如果楞要消灭失业,遇到工作就干好了。但这样很难碰到适合你的工作,大家的潜质和才能就可能被埋没。停下来,看一看,重新规划一下职业人生,也许是一番不同的光景。比如 Oracle 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32岁以前一事无成,读了三个大学,却没得到任何学位文凭,换了十几家公司,频频处于失业和找工作的状态,妻子也离他而去。他在开始创业时只有1200美元……最终是他而不是别人创建了 Oracle。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工作年限会越来越长,求职、失业、工作、创业或成为自由职业者,都会是生活状态的一种。这就要求个人有更为充分的长期规划和职业路径,什么阶段做什么阶段的事情,天下再也没有一劳永逸。

    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老爸老妈总是告诉我,找个稳定的单位,有固定的收入,不要冒险,别太累,踏实和稳定的过一辈子。你看,我前脚刚踏入社会,他们两位老人家已经在规划我一辈子的事了。但世界并不是这么运行的,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己的裹挟进这个时代的漩涡中。我选择了一种更自由也更加激进的做法,不停的迭代规划,跌跌撞撞往前走,有了机会就迎上去,一路走到现在,困难虽然不少,倒也没什么解不开的困局。

    之前吴军老师写过一篇关于职业规划的文章,举了两个歌唱家例子,一个是帕瓦罗蒂,一个是多明戈。前者以唱男高音为一生的职业,他的所有准备和练习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多明戈则规划了不同的路线,中年之后改唱男中音,并且开启了指挥家这样一个新的职业生涯。

    音乐是一种刚需,每个时代都需要音乐,即便如此,音乐家们也需要不断迭代。技术更新换代更快,除了自己的调整,还需要判断「势」,你在一个势上,可能事半功倍,不在势上,被抛弃的概率就会很大。有人说「我终身学习,每日精进啊」。方向不对,规划没有更新迭代,可能都是无用功。比如你一直在学习 Flex,Flash 动画做的出神入化,最后发现所有的浏览器都不支持 Flash,再去转型,必然艰难。

    环境永远是变化的,正如李安导演所言:人生如练功,一份功一份松,松了一环之后,再往紧处练,层层而上。功力越深,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综合实力越强的人,越不容易被击败。

    我始终认为,人过四十,工作应该是一种需要和享受,而不是压力。四十岁了,应该更加开心的工作,阅读产品,看代码,写东西,和大家一起往前冲,这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为了生活工作。

    推荐:EGONetworks 是极客邦科技 / InfoQ 旗下面向高端技术管理者的微信公众号,每日分享最全面的技术管理干货与技术圈一线大咖分享。发布过近千篇国内外知名 CTO 独家干货分享、经验总结、专访等高质量原创内容,致力于帮助技术人持续学习成长。

    Tips:现在关注 EGONetworks 公众号即可获得 CTO 技能图谱一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