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眼中的新营销:参与感是灵魂

什么是小米眼中新营销的本质呢?上周《21世纪经济报道》派生出的科技博客21tech做了一次论坛,借这个机会,我也跟一些行业朋友详细说了说我们的想法。

跟之前传统的营销思路不一样,小米的主战场是在社会化的媒体渠道上,有同行开玩笑说,我们是在用生命做营销。也一直有不少朋友问,小米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我给的答案是,第一是参与感;第二是参与感;第三,还是参与感。

小米的新营销方式是建立在我们对品牌和商业模式的理解基础上的。

小米我们核心产品是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盒子,我们的销售渠道两个渠道,一个是小米网,第二个渠道是运营商的渠道。其中,我们自有的小米网权重是70%,通信运营商渠道是30%,这刚刚好跟很多传统的厂商是相反的。他们很依赖于实体店,目前为止我们没有实体店。今年来看小米手机全年销售大概在1800万台,销售额大概在300亿左右,1800万台对于手机这个行业来讲还是很小的数字,大家知道手机在中国每年的出货量大概在3~4亿台,就算是2000万台的规模仅仅是5%不到。

但是让我们比较自豪的一个数字是我们在过去看很多用户基数较大平台的数据统计,不管是QQ也好微博也好优酷也好,很多用户客户端活跃的安卓手机,我们都是排在前面,遥遥领先于国内的品牌。最近9月份最新的一份报告,在中国10款最活跃的安卓的机器里面,只有两个品牌,一个是三星,第二个是小米。三星是占了6款,小米占了4款。

从创业开始我们就确定,小米做的是互联网手机品牌。我们要用互联网渠道销售,用互联网与我们的用户保持交流。我们最终看重的不是我们卖出了多少台,而是用户的活跃度。对小米整体而言,对这个行业带来的一些启发大概就是我们对商业模式的摸索和创新。我们坚信,互联网手机品牌从本质上说,不是靠硬件来赚钱,而是要像互联网应用产品一样,未来靠增值业务来驱动。

那么,我们理解的参与感是什么,怎么塑造参与感呢?

  社区是用户参与感的基础

做社会化媒体,首先要有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到底是什么呢?渠道阵地不少,大家看到的有论坛、微博、微信,还有QQ空间等。这几个通道里,需要选择和产品特征相符的产品,可以做一个,也可以都做。

小米第一个成熟产品是手机的操作系统,就是今天的MIUI。我们选择运营的第一个社区产品不是微博,而是论坛。为什么?是因为它跟我们的产品特征息息相关。MIUI是一个很重的产品,它需要刷机、需要解锁Rom权限,存在着不小的门槛。其中的很多知识很难通过微博完整地传播、沉淀。所以我们最初的一拨核心50万核心用户是在论坛传播中获取的。

至今我们对不同社区渠道还保持着鲜明的功能化分工,简单说就是“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微博的强传播性适合在大范围人群中做快速感染、传播,获取新的用户;论坛适合沉淀、持续维护式内容运营,保持已有用户的活跃度;而微信我们则把它当做一个超级客服平台。

我们的论坛目前注册用户已经将近1000万,每天有100万用户在里面讨论。100万日活用户这个数字对很多垂直网站而言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而且,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是自有品牌的产品论坛;我们小米手机的微博账号已经有200多万粉丝的规模;我们的微信账号订阅数是256万,每天在微信上的用户互动信息由3万多条。我们新近进入的QQ空间也是个很了不起的社区品牌,小米认证账号的粉丝数超过了1000万,我们在QQ空间做活动时,往往很容易就有几万转发。

目前小米论坛的日发帖量有20多万,这个算是遥遥领先了,所以我们也很少专门去看这项竞争情报了。眼下,小米更关注的核心指标是百度指数。小米有一组用户常搜的关键词,最多的是小米官网、小米手机、小米这三个关键词。9月5日我们年度发布会当天,“小米官网”的百度指数50多万,“小米”百度指数40多万,几项关键词总的百度指数150多万。10月15日,小米手机3首次开放购买,当天的百度指数也是过百万。上周二,我们有30万台小米手机开放购买,当天午间12时购买开始,377万人涌进抢购。

百度指数是一个量化的检视工具。从它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刚才提及的一系列社区渠道,包括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一系列社交化媒体的运营所积累起的品牌势能。

  话题与活动,互动是手段不是目的

用户的参与感通过什么形式产生?小米的方法通常是两种,话题和活动。话题营销和活动营销本身并不是新东西,很多企业都尝试借此跟用户互动,但参与感是不是就只是互动呢?我们说几个案例来看看。

比如“150克青春”,这个话题是我们在去年的时候一个产品叫小米手机青春版,在微博上做了线上的首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手机的重量是150克。

在产品发布前大概1个半月,我们就在微博预热了一系列的插画,这些插画描绘的是当初我们在读大学时候的一些经典的场景。我们没有说发售什么,只是放出了“150克青春”主题,一直持续发酵到了产品的微博首发。

那个时候还有一些海报,海报里的元素非常多,有男生感兴趣的游戏机、照相机,臭球鞋,还有女生感兴趣的化妆品,体重计,甚至还有大印象减肥茶……总之是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到青春的感觉。这是我们的包装盒,整体是走青春、文艺的调调。

当时我们小米公司的7位合伙人,还默默地向《那些年》这部电影致敬了一把,制作了一张应景的海报,我们后来还到一所大学的宿舍里面,拍了一个恶搞的视频,非常有代入感,对于每一个上过大学,和正在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讲,那种亲切也非常强烈。

结果算是对这些用心的褒奖。在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会当天,微博转发创下了去年微博最高的微博转发数,有200多万转发,100多万的评论。这个互动纪录直到去年年底才被我们自己的另一个微博活动打破。

其实我们每次做发布会做宣传的时候没有明星,也没有名模,也没有美女,我们只有我们自己的产品,只有我们自己的用户,也包括我们这群屌丝创业者,这是我们小米做事的特点。所以大家看,互动只是手段,借助这些设计,我们非常认真的让用户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参与感。

我在上一篇笔记中提到过,小米特别注重场景化的设计,注重所有的设计从开始就考虑用户的参与感。有没有这样的思维,与用户互动的效率和深度截然不同。

很多企业以为小米的微博转发多就是因为搞抽奖,但是后来很多企业能够拿出比小米贵的多的产品做抽奖,转发效果却差小米一个数量级,在我看来,核心原因就是他们不懂的营造用户的参与感,把互动这个手段当成了目的,最后事倍功半。

本质上看,这事关对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人群的话语体系和心理需求、互联网传播特性等的理解深度。

我们的核心诉求是想讲述小米手机的产品品质,讲述小米的做事态度。但是互联网上大家天生地都反对高大全,因此我们需要“四两拨千斤”用一种更娱乐化的方式来讲述你的产品。

时代变了。以前所有的营销大多是一种强制性地教育式地营销,是一种单向通道,即我要给你改变观念,去洗脑,但是今天需要的是体验式地营销,用户都应该有很亲切地形象走进你,让他感到原来你的产品有如此品质,你是这样做事的态度。

论这样的营销方式,今天能看到在微博上有很多很优秀的同行,比小米做得更好,比如杜蕾斯那经典的一句:“薄,迟早是要出事的。”这是堪称教科书级的典范。

话题之外我们需要活动来强化参与感,我举几个不同平台的例子。

2011年8月,我们在微博上做了第一个活动,是“我是手机控”,那个活动在很短的瞬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了,没有花一分钱,它的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来炫耀我至今玩过哪些手机,以及检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并非人性的弱点,相反是人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的最基本需求之一。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

大家会看到很多活动在网上做得很好的互动活动大体都同理。比如百度魔图这项产品,它能告诉用户自拍照跟哪个明星最像,让用户把自己的脸和明星放在一起,参与感非常强,满足用户的炫耀需求和存在感,做得就很成功。

再一个是小米社区的“智勇大冲关”活动,参与的人次是1800万人次,有100万人参与了,它的活动形式大家比拼谁更了解小米手机的一些参数,优胜者可以获得小米社区的勋章、积分等奖励。在论坛里面用户最在乎的是荣誉和成就,炫耀感从游戏到生活中人们都爱。

微信上我们在今年4月9日米粉节发布会当天,做了一个活动叫“大家看发布会直播”的抢答活动,那个活动形式很简单,但是非常切中要害,那个时候两个小时内就有280万的消息互动量,单纯通过那一个活动,当天增加了18万的微信粉丝。

我们的红米手机和QQ空间的联合发布活动。我们把发布也做成了一个互动的活动,我先期设置了让大家猜测发布产品是什么的活动,有650万人参与了。最终我们宣布产品后,有750万用户预约,首批10万台红米手机90秒内就卖完。

  参与感是新营销的灵魂

当参与感深入用户的内心之后,用户主动参与和小米相关的活动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这种自然甚至不需要我们主动去运营。

除了以上这些短期临时性活动之外,另一项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创新是我们真正把手机系统MIUI的发布做成了持续性的活动。MIUI开发版每周五发布,我们把它定义为“橙色星期五”:小米的品牌基调色彩是橙色,每周五下午5点,小米的手机系统MIUI又有升级了。

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3年多,它已经至今直接深刻影响、左右着小米产品的设计和完善。

每周开发版发布,MIUI社区的点击数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我们整个开发的节奏都是在每周发布前面一周或者两周前,用户会跟我的产品经理、团队一起在论坛上聊,到底我想要什么功能,到底这个功能做得好不好?我们会发起用户投票,用户认可以后我才会放到版本里面去。包括我们在周五更新以后我们会在下周二让用户来提交四格报告,我来看看上周来讲哪些功能是我认为最开心最喜欢的,哪些是我觉得很糟糕的。

很多次更新内容的用户意见征集,都会有将近10多万用户参与投票,周二我们看上周六哪些功能有问题,哪些功能做得非常好。我们在内部设置爆米花奖,根据用户对新功能的投票产生上周做的最好的项目,然后给员工奖励。

我们在小米内部真正完整地建立了一套依靠用户的反馈来改进产品。小米没有KPI和考勤制度,工作的驱动并不来源于大项目组业绩,也不是基于老板的个人爱好,都是真真切切地从用户的反馈过来的。

这个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已无需我们不断主动引导。很多核心用户自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手机的电话功能是哪位工程师做的,短信某个功能是谁做的,原来做的好的时候说他真牛逼,做得不好的时候就会说滚蛋。在实际发生之前,很多人可能很难想想用户参与我们的MIUI开发工作会到这种紧密的程度,在这么强烈的参与感驱动下,用户们参与论坛讨论,投票,参加微博转发,这些都成为了用户自然而然的选择。

小米官方论坛“小米社区”的“爆米花”活动是另一项经典案例。

3年时间下来,每年我们都要在各个城市举办十几、二十场“爆米花”活动,这是一个邀请米粉来参加的同城会活动,跟各类车友会颇为相像。参加我们用户同城会的米粉,同样买了小米手机,同样在用小米手机,他们走在一起,大家相互交流,一起去玩做公益活动,大概这样的形式。这个活动设计起来很简单,就是和用户一起做游戏,我们基本也不讲产品。但是用户高度参与进来了,我们没有举办爆米花活动的时候,或者没有举办爆米花的地方,当地米粉会自发的组织各种形式的同城聚会,全国各地加起来,每年有三、四百场。

就是这样,用户深深的感觉到小米和他,不是简单的卖和买的关系,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感受到他们深深的参与到了小米这个品牌所代表的生活当中。

如今,很多企业也开始认识到要做互动营销,也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叫互动营销部,但其中不少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传统的单向度的营销和公关手法往往并不足以提供真正的用户参与度,要在游戏中交流,而不是扯着耳朵灌输。

小米理解其实真正的参与感绝对不是仅仅的营造互动,我认为参与感是怎么来塑造起一种友爱的互动,让你的员工、用户发自内心地热爱你的品牌,发自内心地来推荐你的产品,并通过原生的、充分考虑用户参与的设计思路提供机制保障。

我们怀着强烈的主动意愿邀请用户参与到我们工作的每一个部分当中来,用户也会主动的参与到小米品牌所代表的生活当中去。让我们不断感动、震撼的是,我们的用户,米粉,会主动制作很多礼物送给小米,送给他们认识的工程师,产品经理。这里有一张图片,这些礼品都是我们的用户送给我们团队的礼物,中间那个是最典型的,是真正的小米手机,我自己身上拿的都是山寨货,因为这个是真正百分百,我们的用户用了三天三夜,用小米粘出来的“小米”手机。

你看,当参与感融入灵魂,一切纷至沓来。

您可能还喜欢…

12 Responses

  1. 知无涯 无尽灯 过河卒说道:

    小米在营销上确实有一套,而且小米团队能够首先放低升段,走到消费者中去,这跟一些国产手机盲目生产手机忽视与消费者的链接很不一样。还有,确实小米推出的时间点很重要,而且当时来说价格确实很有竞争力。虽然,现在很多国产手机的性价比也不比小米差,但在消费者意识里,已经形成了小米就是高性价比手机的代名词,其他手机很难有这优势。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和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处理和客户服务维护及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博客、SNS社区、图片和视频分享等。

    1)小米的营销主要自己操盘,包括公关、微博营销、客服等都由自己来做而不是选择外包,有效保证了和用户的零距离沟通,执行力更强。

    2)小米的营销负责人黎万强是产品经理出身,同样的,小米的营销队伍大部分也来自产品、技术团队,他们对产品的理解要远远超过纯营销人员,尤其是在面对发烧友时,很容易找准对方需要什么,也更有共同语言,沟通无障碍。

    3)小米维持着一个用户参与度很高的论坛,论坛上的发烧友不断对小米的产品提出各种意见甚至批评,这对发现用户的真实需求至关重要。这些发烧友就是小米的义务检测员、义务建议员、义务宣传员。

    4)即使雷军事情很多,也整天挂在米聊上和用户互动。小米的几大创始人,也都很注重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其好处是小米的高层直接面对用户,了解用户需求,用户也觉得更有亲近感。

    5)小米的售后服务(呼叫中心)的员工已经多达了400人,他们和小米的研发、产品工程师就在一起办公,而没有选择外包。因为售后部门经常接到一些很棘手的电话,里面有用户关于复杂的技术问题的投诉,所以售后部门需要及时和产品、研发沟通。

    6)小米有20多个人专门负责微博营销,他们大都是对技术、产品精通的员工,会在微博上及时发现用户反映的小米的问题并与之沟通。因此小米用户会觉得自己有了和小米公司直接沟通的渠道。

    7)注重让用户参与。例如小米正在开展10万元悬赏小米手机默认壁纸的活动,用户上传图片就可能成功小米手机的默认壁纸,此类活动往往能有效提升用户的参与度,提升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

    8)微博起到用户教育的作用。小米的微博上有着很多的教用户怎样玩手机的内容,提供实用内容的同时,也教育了用户,提升其忠诚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米在营销上的成功,主要来自于和用户有效的互动。
    互动 互动 再互动 我觉得是小米营销的关键,同比其他很多公司流于形式。

    下面应用黎万强的新浪专栏的话,其实他们自己人诠释的比我们这些局外人还好

    最近9月份最新的一份报告,在中国10款最活跃的安卓的机器里面,只有两个品牌,一个是三星,第二个是小米。三星是占了6款,小米占了4款。
      从创业开始我们就确定,小米做的是互联网手机品牌。我们要用互联网渠道销售,用互联网与我们的用户保持交流。我们最终看重的不是我们卖出了多少台,而是用户的活跃度。对小米整体而言,对这个行业带来的一些启发大概就是我们对商业模式的摸索和创新。我们坚信,互联网手机品牌从本质上说,不是靠硬件来赚钱,而是要像互联网应用产品一样,未来靠增值业务来驱动。
      那么,我们理解的参与感是什么,怎么塑造参与感呢?
      社区是用户参与感的基础
      做社会化媒体,首先要有一个社区。这个社区到底是什么呢?
      小米第一个成熟产品是手机的操作系统,就是今天的MIUI。我们选择运营的第一个社区产品不是微博,而是论坛。为什么?是因为它跟我们的产品特征息息相关。MIUI是一个很重的产品,它需要刷机、需要解锁Rom权限,存在着不小的门槛。其中的很多知识很难通过微博完整地传播、沉淀。所以我们最初的一拨核心50万核心用户是在论坛传播中获取的。
      至今我们对不同社区渠道还保持着鲜明的功能化分工,简单说就是“微博拉新、论坛沉淀、微信客服”。微博的强传播性适合在大范围人群中做快速感染、传播,获取新的用户;论坛适合沉淀、持续维护式内容运营,保持已有用户的活跃度;而微信我们则把它当做一个超级客服平台。
      我们的论坛目前注册用户已经将近1000万,每天有100万用户在里面讨论。100万日活用户这个数字对很多垂直网站而言已经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了。而且,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是自有品牌的产品论坛;我们小米手机的微博账号已经有200多万粉丝的规模;我们的微信账号订阅数是256万,每天在微信上的用户互动信息由3万多条。我们新近进入的QQ空间也是个很了不起的社区品牌,小米认证账号的粉丝数超过了1000万,我们在QQ空间做活动时,往往很容易就有几万转发。
      目前小米论坛的日发帖量有20多万,这个算是遥遥领先了,所以我们也很少专门去看这项竞争情报了。眼下,小米更关注的核心指标是百度指数。小米有一组用户常搜的关键词,最多的是小米官网、小米手机、小米这三个关键词。
     百度指数是一个量化的检视工具。从它的变化,我们能够看到我们刚才提及的一系列社区渠道,包括论坛、微博、微信、QQ空间等,一系列社交化媒体的运营所积累起的品牌势能。
      话题与活动,互动是手段不是目的
      用户的参与感通过什么形式产生?小米的方法通常是两种,话题和活动。话题营销和活动营销本身并不是新东西,很多企业都尝试借此跟用户互动,但参与感是不是就只是互动呢?我们说几个案例来看看。
      比如“150克青春”,这个话题是我们在去年的时候一个产品叫小米手机青春版,在微博上做了线上的首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手机的重量是150克。
      在产品发布前大概1个半月,我们就在微博预热了一系列的插画,这些插画描绘的是当初我们在读大学时候的一些经典的场景。我们没有说发售什么,只是放出了“150克青春”主题,一直持续发酵到了产品的微博首发。
      那个时候还有一些海报,海报里的元素非常多,有男生感兴趣的游戏机、照相机,臭球鞋,还有女生感兴趣的化妆品,体重计,甚至还有大印象减肥茶……总之是能够让人一眼就看到青春的感觉。这是我们的包装盒,整体是走青春、文艺的调调。
      当时我们小米公司的7位合伙人,还默默地向《那些年》这部电影致敬了一把,制作了一张应景的海报,我们后来还到一所大学的宿舍里面,拍了一个恶搞的视频,非常有代入感,对于每一个上过大学,和正在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讲,那种亲切也非常强烈。
      结果算是对这些用心的褒奖。在小米手机青春版发布会当天,微博转发创下了去年微博最高的微博转发数,有200多万转发,100多万的评论。这个互动纪录直到去年年底才被我们自己的另一个微博活动打破。
    其实我们每次做发布会做宣传的时候没有明星,也没有名模,也没有美女,我们只有我们自己的产品,只有我们自己的用户,也包括我们这群屌丝创业者,这是我们小米做事的特点。所以大家看,互动只是手段,借助这些设计,我们非常认真的让用户找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参与感。
      我在上一篇笔记中提到过,小米特别注重场景化的设计,注重所有的设计从开始就考虑用户的参与感。有没有这样的思维,与用户互动的效率和深度截然不同。
      我们的核心诉求是想讲述小米手机的产品品质,讲述小米的做事态度。但是互联网上大家天生地都反对高大全,因此我们需要“四两拨千斤”用一种更娱乐化的方式来讲述你的产品。时代变了。以前所有的营销大多是一种强制性地教育式地营销,是一种单向通道,即我要给你改变观念,去洗脑,但是今天需要的是体验式地营销,用户都应该有很亲切地形象走进你,让他感到原来你的产品有如此品质,你是这样做事的态度。
      论这样的营销方式,今天能看到在微博上有很多很优秀的同行,比小米做得更好,比如杜蕾斯那经典的一句:“薄,迟早是要出事的。”这是堪称教科书级的典范。
      话题之外我们需要活动来强化参与感,我举几个不同平台的例子。
      2011年8月,我们在微博上做了第一个活动,是“我是手机控”,那个活动在很短的瞬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了,没有花一分钱,它的活动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来炫耀我至今玩过哪些手机,以及检视自己的成长经历。
      这并非人性的弱点,相反是人自我认知、自我表达的最基本需求之一。炫耀与存在感,这是后工业时代和数字时代交融期,在互联网上最显性的群体意识特征。
      大家会看到很多活动在网上做得很好的互动活动大体都同理。比如百度魔图这项产品,它能告诉用户自拍照跟哪个明星最像,让用户把自己的脸和明星放在一起,参与感非常强,满足用户的炫耀需求和存在感,做得就很成功。
      再一个是小米社区的“智勇大冲关”活动,参与的人次是1800万人次,有100万人参与了,它的活动形式大家比拼谁更了解小米手机的一些参数,优胜者可以获得小米社区的勋章、积分等奖励。在论坛里面用户最在乎的是荣誉和成就,炫耀感从游戏到生活中人们都爱。
      微信上我们在今年4月9日米粉节发布会当天,做了一个活动叫“大家看发布会直播”的抢答活动,那个活动形式很简单,但是非常切中要害,那个时候两个小时内就有280万的消息互动量,单纯通过那一个活动,当天增加了18万的微信粉丝。
      我们的红米手机和QQ空间的联合发布活动。我们把发布也做成了一个互动的活动,我先期设置了让大家猜测发布产品是什么的活动,有650万人参与了。最终我们宣布产品后,有750万用户预约,首批10万台红米手机90秒内就卖完。
      参与感是新营销的灵魂
     当参与感深入用户的内心之后,用户主动参与和小米相关的活动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这种自然甚至不需要我们主动去运营。
      除了以上这些短期临时性活动之外,另一项对我们至关重要的创新是我们真正把手机系统MIUI的发布做成了持续性的活动。MIUI开发版每周五发布,我们把它定义为“橙色星期五”:小米的品牌基调色彩是橙色,每周五下午5点,小米的手机系统MIUI又有升级了。
      这个活动已经持续了3年多,它已经至今直接深刻影响、左右着小米产品的设计和完善。
      每周开发版发布,MIUI社区的点击数都是几十万上百万的。我们整个开发的节奏都是在每周发布前面一周或者两周前,用户会跟我的产品经理、团队一起在论坛上聊,到底我想要什么功能,到底这个功能做得好不好?我们会发起用户投票,用户认可以后我才会放到版本里面去。包括我们在周五更新以后我们会在下周二让用户来提交四格报告,我来看看上周来讲哪些功能是我认为最开心最喜欢的,哪些是我觉得很糟糕的。
      很多次更新内容的用户意见征集,都会有将近10多万用户参与投票,周二我们看上周六哪些功能有问题,哪些功能做得非常好。我们在内部设置爆米花奖,根据用户对新功能的投票产生上周做的最好的项目,然后给员工奖励。
     我们在小米内部真正完整地建立了一套依靠用户的反馈来改进产品。小米没有KPI和考勤制度,工作的驱动并不来源于大项目组业绩,也不是基于老板的个人爱好,都是真真切切地从用户的反馈过来的。

  2. 周小旭说道:

    mx4出了泄露版,由于BL已经解锁所以可以刷了,来更新一下。
    第一感受:丑,但是是流畅的丑。。。
    当然这个丑是相对的,和flyme4相比确实没有原来好看(个人观点),但是相比国内一众非主流审美的rom当然还是好看的,我从基本的入手一个一个的来说吧。
    应用方面:
    1、通知+下拉栏(姑且算是应用吧):下拉栏的图标真心丑到了极点,加上目前的主题更新还不够快,所以我先忍一下。。。原来的左右滑取消通知取消了变成了长按,需要跳转一下,不如原来快捷,不过加了优先置顶的功能,算是弥补了一下。最后为什么取消了VPN的快捷入口,杨颜你出来聊人生。
    锁屏通知、浮动通知什么的一次集齐,基本上不用再装任何额外的插件了
    2、音乐的界面确实没有以前的美(这个大家基本认可,周围没有多少人反驳),而且毛玻璃的特效,浅色封面模糊之后有的字看不太清楚,好处是带了个锁屏虽然俗,但是很好看
    3、文件管理器+邮件+设置。侧滑,取消的毫无意义。。。最具特色的部分消失了,无论说什么,确实没有原来方便了,虽然可能只有魅族老用户会考虑这个问题,新版的文件管理器基本和MIUI一模一样,哪怕把原来的侧滑变成全部文件的子页面也好,问什么直接舍弃了呢。。。。
    4、视频,在线我基本不怎么用(BT党+b站在线,这个应用是用不上),但是播了几个电影没发现广告应该还算不错吧。。。而且大部分能缓存,速度也基本能保证满带宽。
    本地播放上,魅族做播放器起家,水平还是很好的,基本通杀各种常见格式,支持投屏,第三方基本可以忽视(mxplayer有一些特别的功能当然还是需要的)。
    5、应用中心:软件源据说是豌豆荚?一般该有的都有,偶尔会搞活动送流量,大家可以常常关注一下。基本这个+酷市场解决所有需求。
    6、游戏中心:一如既往地毫无用处,一堆无聊网游的聚集地,直接冻结
    7、相机:差评,,常用操作都被移到上面了,单手够不到!!!那个产品想出来的推出其斩了。图库加载还是那么慢,但是自带的编辑模式很好用。
    8、地图(新应用):高德的数据,老实说定位还有点漂(没有百度准),但是我还是卸载了百度,因为自带的地图真心干净,无广告不唤醒还好看,百度你去死吧。
    9、天气:新动画很好看,有点MD的意思,而且雾霾预警什么的比较及时,比原来万年无存在感的天气好了很多。。。。。。
    10、闹钟:动画好了很多,颜值降了不少
    11、日历:基本没变,新加入的一个订阅的功能比较实用(电影综艺电视剧什么的都可以追),可彻底卸载第三方的提醒软件了。
    12、工具箱:额。。。。。。小工具打包整合,相当于很多的快捷入口(感觉没什么卵用,最实用的手电筒下拉栏就能找到为什么要点这个应用单独进来开。。。)
    13、用户中心:云相关的单独整合,有积分可以换礼品,思路还算不错。
    14、资讯:向第三方的客户端靠拢了,但是还是没什么人气,评论区冷冷清清的,抢沙发毫无压力。。。
    15、阅读:整合的一般,书的质量倒是不错,和热点结合的也算紧密(送了小王子什么的),也很安静一般不会推送。限免里面全是网文基本不用去看。。。
    16、任务管理器:卡片式后台,美,结合上划的手势无比顺畅,但是老实说不如原来的图标效率高。好坏参半吧!不过一键清理被放在了上面是为了什么。。。

    小结:
    1、部分应用的设计开始有了MD的影子,虽然没有Z轴,但是真的是有了MD的思路和布局在里面:悬浮按钮、侧滑等等,包括动画也是一样,很自然,不在生硬。相信之后的魅族也会越来越接近原生。对比国内一大票毫无变化的ROM算是有了点前进的意识。
    2、大部分应用都开始接近大众,没有原来的性冷淡风格了,变得多姿多彩。没有了SBar之后可视面积大了许多,但是带来的缺点是操作上移,(包括发布会)也不再强调单手操作,用大众的审美替代了固执,毕竟已经脱离other了这个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

    性能:
    这次的内测版比之前所有的固件都流畅。。。。。老实说bugme4.5其实算是不错了,经过一系列优化(小汽车+写轮眼+绿色守护)之后流畅基本无压力。但是这次的内测基本上不用做任何优化就可以做到很流畅的水平,加上顺畅的动画,流畅度简直感人,据部分4pro的用户反馈,已重新找回了尊严,以至于部分人开始去淘一千出头的4pro了。。。目前只遇到过几次分屏时候有小卡顿。
    内存占用:开机1.1G左右的水平,还算合理吧,日常使用之后大概能涨到1.6G,猜测之所以不再往上涨了是因为开始默认的清后台了,flyme5基本上常驻后台的应用能维持在5-7个(微信+QQ+贴吧+浏览器全开的时候,额外能在有几个就差不多了),再多的话就会有之前的应用被清掉,需要再次加载。不过用起来爽就行,谁管这些。。。
    bug:bugme闻名已久,但这次的内测版bug不太多,目前已发现的有
    1、信号比原来差,但是没遇到过信号断掉的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显示问题
    2、相机只有500万左右,2000万下的照片依旧只有500万
    3、个别人反应掉电略快,充电慢(可能电池有问题)、高电量关机等,但我目前尚未遇到
    4、自带键盘有些时候会透明化(分屏的时候),但是第三方目前尚未遇到
    5、后台应用切换时有短暂的模糊阶段,大概1s的样子,这个是最影响使用的
    6、通话的声音不太自然,清晰,但是很怪异,不太像真人的声音,原因不明。

    总结:摆脱bugme称号已经不远了。。。

    其他
    变色状态栏,效果拔群,比原来的好很多,目前没有出现过奇怪的bug。。。
    操作逻辑已经变成单击返回,上划home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单击返回。双击home最好用,不知道问什么没有这个选项。。。
    短信验证码自动复制的功能已经回归,大家安心。

    先谈谈关于「bugme」的问题吧,自从魅族在发布MX4以后,连续发布多款手机,对于Flyme团队来说压力相当大,以前只要优化一部手机,现在七八部,根本腾不出手,更何况当时刚推出Flyme4,仓促把Flyme4适配给各种型号已经很艰难了。所以很多问题并不能解决,从此落了「bugme」的称号。

    重点是更新是月更新,普通用户一个月更新一次,反馈bug缓慢,而MIUI周更新很久了,bug一出现下星期就可以解决。Flyme更新一次时MIUI更新四次了……不能比了……

    推出Flyme4.5时,杨颜说,流畅 省电,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别说MX2 MX3的4.5系统了,MX4,4 Pro的问题都一大片,所以再次加深「bugme」的称号。

    目前来看MX5的Flyme5体验良好,但是不能代表以后在其他机型的表现,就如MX5的4.5体验已经很好但是4 Pro依旧卡哭。要甩掉「bugme」的称号,就也要同时保证其他机型有相对的流畅和稳定性,如果还像当时Flyme4那样,呵呵。

    看发布会时,确实有种惊艳的感觉,色彩丰富了不少,色调变得绚丽,一度想尽快上手Flyme5。

    这是Flyme4的,对我来说切换后台时非常顺手,上划删除单个,下划全不清楚,快速方便,换成卡片式后台之后……怎么都觉得繁琐,重点是反人类的把一键清理放到了顶端(这就是杨颜提出的让大屏手机更好用?大屏优化并不怎么到位)
    Flyme5 有不足之处,但毫无疑问,这是 Flyme 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化。

    依稀还记得,曾经的 Flyme,连浏览器位置都不能更换,极具特色的非全屏下拉菜单,以及刚刚逝去的文档管理器。

    你可以说魅族变了,但实际上,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菜头叔在『腾讯的张小龙是一个怎样的人』中写了这么一句话:
    因为邮箱对于大数量的普通网民而言,依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产品。
    也许,教会他们用@符号都需要许多年。
    你要让普通用户如何体会到系统的易用性呢?就俩字:简单。

    以文档管理器/设置界面的变更为例:对熟悉系统的用户来说,非常容易使用,切换非常快,因为省去了返回上一层的步骤。使用同样设计的还有 iPad 的设置界面。但是由于屏幕的限制,魅族的设置界面只能保留图标,要显示文字信息必须右划。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就太复杂了,哪怕就多了一步。我还觉得留到 Flyme5 才更改设置界面有点儿晚了呢。

    所以说,怀念归怀念,还是要往前看的,毕竟未来会更精彩。

    优缺点都有,先说优点吧。
    1. 流畅:称为史上最流畅的 Flyme 不为过。
    2. 去除 SmartBar 栏。mBack 诞生之初,就注定了 SmartBar 的命运了。SmartBar 上的按钮转移到了 上面,也就是安卓的 toolbar 上。大部分选项隐藏起来了,也就是那三个点。
    3. 桌面布局:改回 4*5 的布局,桌面文件夹可以放更多应用了。
    4. 内置铃声:名称没变,但是换了一种风格。
    5. 浏览器:前进和后退终于回来了 ,
    6. 后台管理:卡片式后台管理,切换更方便。
    7. 其他:几乎每个界面都有变化,不一一描述了。而且现在使用手机较少,常用的 APP 就几个,比如自带音乐等等就不怎么用了

    缺点&吐槽:
    1. 天气插件:桌面天气插件下面那个搜索栏!竟然没有提供去除的选项
    2. 短信界面:选择短信后,布局会发生变化,这个设计感觉很糟糕。
    3. 分屏:只能支持特定的几个应用,使用次数不多。
    4.后台管理:还有进步的空间,比如往上滑到别的应用,这时候轻触返回,切换不流畅。
    5. 相机:依然没有延时摄影。

  3. 李东平说道:

    我个人觉得小米手机的营销模式是论坛社区积累用户+超低利润超高性价比+网络直销。
    好处是:
    1、可以不用像很多手机花大价钱做广告,再跟渠道商分成,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可以有非常大的空间提高性价比,而这对于一个新生的公司打市场是非常有效的。
    2、利用互联网的特性,用户群定位准确,快速传播。
    3、MIUI一年来的积累,已经不是营销的问题,真的有很多很多用户喜欢MIUI,它真的做的很好。
    4、这块市场本来就是一片空白,小米只是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而已,并不需要刻意做太多事情。

    坏处是:
    1、用户群相对高端,比较挑剔。
    2、用户群善于使用互联网,有强大的话语权,所以本来对于其它手机来说都出现过的问题,在小米身上就放大了很多。
    3、小米手机的火爆让很多这粉那粉的很不爽,你懂的。
    4、小米手机一下成为了手机行业的搅局者,影响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你懂的。

    最后对于现在出现的一些质疑我再解释一下:
    1、生产手机的核心是供应链控制,手机业内人士应该都知道,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以前知乎的相关回答,或者问问相关人士。小米去年去买很多零件的时候,人家都不愿意卖给我们,而且就是有合作的公司,也不是说我这个月要一百万个零件人家就能给你做一百万个零件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有些朋友从微博上看到什么“饥渴营销”就认为自己知道什么大秘密了,那就请继续相信吧,我只能用郭爷讲的一个笑话来安慰自己了。
    2、小米是个小公司,从建立到现在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它的确有很多地方还跟不上,但它一直在努力,

    2014年,对于小米来说,是全面爆发的一年。雷军在年初的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披露到:
    “2014年销售手机6112万台,较2013年增长227%;含税销售额743亿元,较2013年增长135%。在智能手机行业里,我们已经成功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
    毫无疑问,2014年的小米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行业的追赶者,变成了被全行业追赶、学习、模仿的对象。传统企业学习小米为转型,初创团队也梦想成 为下一个小米。一时间,各种研究小米的文章、说法,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我期望能抛开具体的业务视角,从企业管理角度剖析一下我眼中的小米模式。
    在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冰山理论,大意是讲:一个现象的原因,呈现在人们视野中(冰面以上)的只是表因,而真正的根因则隐藏在冰面之下。

    ​如果把小米模式比作一座完整的冰山,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疯狂的粉丝、爆款产品、口碑等等,只是浮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小米核心的经营能力、整合能力则隐藏在冰面之下,不被一般用户所感知。让我试着打破这层冰,还原一个相对完整的小米模式。

    ​冰面以上可感知部分:口碑 爆品与粉丝参与感
    说起小米,一般人脑子中的印象常见的会有两个:款款火爆的手机以及疯狂的米粉。我们先看一组数字:
    小米公司是2010年4月开始注册;
    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
    12月10日,米聊Android内测版正式发布;
    2011年8月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
    8月29日,小米手机1千台工程纪念版开始发售。
    9月5日,小米式开放网络预订,半天内预订超30万台,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12月18日,小米手机1第一次正式网络售卖。5分钟内30万台售完。
    … …
    在小米手机1发布前,MIUI实际已经在线上运营一年了。在《参与感》这本书中,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花了很大篇幅介绍MIUI是如何建立口碑,为 后续小米手机的推出预热、积累粉丝。归结起来就是,小米从最初筛选种子用户开始,通过用户参与需求、试用(玩)产品、反馈改进意见,层层迭代,扩大口碑影 响力,最终等到小米手机1上线时,MIUI已经为小米手机培养了千万粉丝。这也就是黎万强所说的口碑营销的形成模式。

    ​小米在2010年下半年除了MIUI,也做了米聊、小米电话、小米读书、小米司机等其他软件产品。初创阶段的小米希望通过手机软件、ROM来试水手 机行业,打磨队伍,为后来的手机硬件研发积累经验。通过初期MIUI及应用(软件、ROM的成本、复杂度相对于硬件要小很多,相对适合用来试错)的“试 错”,小米收获了大量粉丝和口碑,为后续小米手机的推出预热了市场,并且磨合了团队。
    总结:很难一开始就做出爆品,要有试错、预热过程,循序渐进。
    小米的品牌营销,炉火纯青的定位理论
    除了我们直接感知的部分,应该说小米最受关注的就是它的定位营销。关于经典的定位理论,已有足够的书籍和案例介绍。定位理论说的是你要确保产品在预 期用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潜入用户心智。在小米这几年的创业史中,定位理论是贯穿在其营销与产品规划之中。除去营销、产品,甚至雷军本身的 状态也都遵循定位理论。
    在小米成立初期,雷军有意模仿苹果的战略,通过打造“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促使小米快速发展。很多人对MIUI的定位是“披着iOS外 衣的Android系统”。而雷军本人也在刻意学习乔布斯。小米发布会上的PPT风格,雷军的穿着、手势、演讲,都被认为是模仿乔布斯。当然,雷军在接受 媒体采访时,也从不掩饰自己对乔布斯的敬仰。通过学习苹果,可以使大家对苹果的品牌定位也移植到小米身上。通过这种模仿成功企业的“跟随战略”,可以快速 在消费者心智中打上某个成功品牌的烙印。在企业初期,此方法无疑降低了企业营销成本与经营风险。
    在产品方面,小米的每一款产品也都在遵循定位理论,即从品类的视角打入目标人群心智。举例来看:
    小米1 手机定位为“发烧友手机”。发烧友手机预示着手机的主要特点在性能方面:高性能、高配置、高可适配性。通过发烧友手机的定位,迅速拉近和发烧友粉丝的距离,做出了小米手机的爆款。
    红米手机 定位在“千元机”。通过定位品类,切入千万机这个手机新品类。而红米手机是目前小米手机中出货量最大的机型。
    小米电视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机”。小米将小米电视定位在刚刚结婚、置办家电的年轻人,这也和小米整体的年轻化的用户群定位相符。
    小米4定位在“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这时的小米已经经过发展初期,开始更多的关注工业设计、外观等要素。也表明产品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根据公司战略调整演进的。
    总结:小米初期通过自身影响力借“苹果”的力做产品、做营销,后期通过公司不断演进,定位也在不断变化。产品从品类视角切入目标人群心智,从而在人群心中建立品牌印象。
    有了强经营,小米模式才玩的下去
    很多人说小米是一个强营销的公司,事实的确如此。但是,我更想说,在雷军以及核心团队的领导下,小米更是一个强经营的公司。无论是各个阶段的定位思维的使用,还是所谓粉丝营销,饥饿销售等模式的屡试不爽,背后都体现小米强经营、对风险的超强管控能力。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讲,成本风险是企业活下去的命门。尤其是做硬件不同于软件,不可控的因素太多。设计、开模、物料、生产、库存等环节无不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一个初创企业很容易被成本、现金流拖死。那么,小米的各个环节是如何管控风险的?
    营销方面对C端用户,小米采取线上社区、新媒体
    结 合线下阵地,利用MIUI培养粉丝的策略来积累、运营用户。说白了,小米积累用户的手法更像是明星培养粉丝。通过与粉丝做朋友,讲故事、制造事件,培养粉 丝的参与感、共鸣。而传统的营销手段则是线上、线下砸钱打广告。随着广告档期过去,用户也随着流失。而小米的新营销手段花费了相对少的营销费用却培养了一 批忠实的粉丝用户,避免被大量营销投入所牵绊。
    供应链、库存方面,硬件器件遵循摩尔定律、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即器件成本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低。那么,依据这个规律,对于厂家来讲,理论上风险最低 的硬件生产模式一定是由最终销量反推产量,进而进行合理备料。而器件有了量的保证,成本也会随之不断下降,库存也都不会是问题。那么,怎么实现销量驱动生 产?

    小米给出了一个答案:饥饿营销。小米的饥饿营销采取先预定产品,制造“短缺假象”,再集中销售的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给产能爬坡留下灵活时间,也可 以对销量有个相对准确的预估,进而驱动芯片厂商降价。通过此手段,小米可以大大降低市场风险以及成本。在通过产品初期产能不足阶段后,小米依旧使用饥饿营 销方式卖货,也不排除其利用此手段赚钱硬件差价牟利的可能性。
    可以说,饥饿营销是符合硬件供应链特点的一种营销方式,并且以口碑积累为基础。它的背后是小米对风险、成本控制的良好意识。但也要认识到长期使用饥饿营销对粉丝内心的伤害。当这种负面口碑聚集起来时,同样会对小米品牌产生负面影响。
    在出货渠道方面,小米选择自建电商以及其他线上渠道分发的方式。这种方式也避免了线下大量的渠道成本。
    小米在营销、供应链、销售方面不断降成本,降风险,那么,节省下来的成本就有机会成为小米的盈利点或者让利给用户。我也相信小米产品的低价不是补贴来的,而是通过强经营理念带动模式创新真正实现低成本。
    总结:小米通过各个环节的降成本,降风险,实现了不可思议的低价,惊呆了行业。
    雷军说的“顺势而为”,是一种对“道”的尊重
    雷军初期曾在很多场合解释了“顺势而为”,甚至他的一个投资公司就取名叫做“顺为”。顺势而为的意思是做事要顺应潮流,顺应“道”,不要逆势而行。那么,什么是潮流?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就是大潮。雷军正是最先看透这个大潮的人。
    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的变革。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井喷式的流动了起来,信息不对称慢慢在消除。而造成这种时代变革的原因在于信息传输方式 的演进。去中心化的节点(连接)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所以,也可以说互联网时代的特征是大连接(移动互联网更是如此)。而小米正是遵循了这个规律,将自己打 造成一个开放的“连接中心”,连接用户、整合供应链,而自己却做得很“轻”。这样才会跟得上行业的变化速度,同时又可以控制风险,降低成本。
    另外,雷军及其团队也认清了硬件开发与软件开发的不同,尊重了硬件产品的设计、生产规律。从模式进行突破大胆创新。在消除各种上下游中间环节后,同时把自己做的足够轻和开放,才会真的像风口的猪一样飞得起来。
    总结:看清潮流,认清规律,才会顺着大潮起飞。
    层层剥开小米,剩下的核心就是人
    我为什么把人放在最底层?因为京东CEO老刘曾经多次总结过,团队是一个公司的基础。一个公司不行,归根结底就是人不行。成功的创业公司有一条经验 就是创始人在企业初期会花70%的时间用在招募核心团队上。因此,我们看到了雷军和小米七剑客(七个联合创始人)的优秀的核心班子,领域覆盖了软件、营 销、工业设计、供应链、资本。
    小米的“轻模式”就要求这些核心团队要有极强的整合供应链、合作伙伴的能力,而在硬件产品初创企业经营风险的压力下,也要求核心团队要有极强的学习 能力,并能推动模式创新(饥饿营销、口碑营销、电商等)。而雷军的天使投资经历,使得他清楚的明白企业先要活下来,再谈发展。活下来的基础就是经营能力、 风险管控能力。同时,雷军自身的品牌、人脉也给小米的顺势起飞做了无形的背书。
    所以说,与其说是小米的成功,更不如说是雷军以及整个小米团队的成功。也可以想象,如果有一天小米走了下坡路,根源也一定是团队出了问题。
    可能会有朋友质疑我没有谈小米互联网思维
    的 重要性。其实,我觉得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互联网思维。你仔细看小米,会发现它的模式很多都是在原有事物基础上的小改进或者(说难听点)“抄袭”。比如,口碑 营销就不是新模式,海底捞曾经用的很成功;粉丝营销更像是造明星玩法;饥饿营销的实质是期货;小米的参与感也遵循着传统的PDCA管理理论等等。
    综上,在互联网时代,唯变化才是真正不变的。像小米这样的公司则看清规律,走到了前列。我们也看到,小米目前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营销手段、支持者 的狂热所能达到。它是如此强调经营的重要性,强调要先活下来。在活下来的同时,它也在不断的思考、学习、创新、整合,继续它2015年的脚步。
    话说回来,小米昨天发布了新品。除了常规的手机类产品外,小米还发布了22元的智能模块。笔者觉得这步子小米迈大了,绝对要扯着蛋。详细解读,敬请留意下篇文章《22元智能模块,小米要扯蛋了》

    小米手机的营销方式跟其他手机完全不同,首先他们全部是网络营销,不知道谁看过他们的平面广告不?
    在网络营销方面他们的核心是口碑营销,而且他们的口碑营销更多是基于创始人及团队在互联网领域的知名度和人脉关系。从小米对外发布他们要做手机之后,各种话题就一直没有离开过这个公司,可以想象下,换作一个并不知名的人做这事能引起这么广泛的报道吗?他们的口碑营销是依赖媒体不断报道进行的。
    另外,MIUI对他们的营销有推动作用,发烧友们的影响不可忽视。
    当然最后一点,小米手机的确是个实货至少目前可以这么认为,毕竟光有媒体吹捧,产品不行还是没有用,他们经受住了发烧友和行家的评测,最终这点巩固了他们口碑营销的效果。

  4. 做一个诚实忽悠的好售前说道:

    小米应该是粉丝经济加饥饿营销的完美结合,互联网上各种分析解析小米的经营模式。0成本营销的开始,从老大们挖掘最初的用户开始,在最初的用户中选择核心用户,而后用产品去打动最初的核心用户,通过核心用户的口碑传播产生1传2,2传4,4传万人的效果,从最开始的MIUI的设计到小米手机的设计都会争取用户的意见,从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加之一些意见领袖的宣传,这就形成最初的粉丝,另外也通过该种方式吊足了用户的胃口,致使首批30万台一扫而光,随后迅速将这种模式进行快速复制,从而达到了现在的成功,极致高性价比的产品加之新姿势的营销,得到亿万屌丝的信赖,所以的天下不足为奇啦。

    首先是发展MIUI,将自己的ROM品牌化,建立前期用户群,树立“发烧友”姿态。

    然后是堆硬件,一方面佐证“发烧友”定位,显得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当然更重要的是拼性价比,说到底就是竞底。这个时候,那一批最早的用户群就开始强烈分泌荷尔蒙了。

    当然还没完。毕竟整天关注手机硬件,把刷ROM当做爱好的人还不多。至少不能满足雷军的胃口。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小米最大程度的被公众接受呢?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助舆论工具。(这里不谈是不是炒作的问题,免得被喷。)

    在舆论宣传这件事上,我不得不佩服雷总(请允许我不用雷布斯,这样太贬低Jobs了。)是个个营销天才。他充分宣传高性价比的特点,并且表示是赔本赚吆喝。同时输出手机价值=硬件成本的价值观。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因为我们绝大部分的普通消费者秉持的既定观念是商品价值=物料成本。所有当一个普通消费者的概念里发现一件东西的价格低于其价值(即无聊成本)时,那种狂热的追捧是非常疯狂的。

    这时的雷总已经借助媒体也好,各种社交工具也好,造了一定的声势了。如果仅仅止步于此,那么雷总也就算不上营销大师了。

    接下来就是本题的主体,也是雷总的杀手锏“饥饿营销”。小米是不是饥饿营销,我想并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问题。我想阐述的是小米的饥饿营销的独到之处。
    在小米之前,我们所见到的饥饿营销,是以产能限制为由,短期少量供应,持续保持舆论关注,达到更大规模宣传的目的。
    打个比方。就比如一饭馆。放出话我这的菜又好吃又便宜,或者是极端好吃,还高端大气上档次(乔家大饭店)。然后告诉你今天9点开门,一开门哗啦啦排好长一队,然后老板告诉您,不好意思,菜准备的不够,您们等等,慢慢来。这外面路过的,买菜的,打酱油的,各种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一看,嘿~这么多人排队。再一问,好吃又便宜!那我也排啊!有便宜不占不是傻么?
    但是这样的饥饿营销有个问题,就是只能饿一次!刚开始饿一饿有理由,后期想饿找不到借口。我们会发现,“普通饥饿营销”的消费者购买欲是这样的。

    1.小米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只看到其中一点就说小米靠这个成功很可笑。

    2.小米的期货其实正是成功的关键点之一。原因是在时间点控制了成本的库存,这是一种很优秀的创新。降低厂家的风险,提供给顾客更实惠的产品。是不是马上就拿到手机对很多有手机的追求性价比的人来说,并不重要。
    所以,限量不限量,对顾客来说,有影响,但是影响分流而已。就是说,能等的继续等,不能等的,多花钱买其他的。而小米有足够的魅力和品牌让够多的人等,就足够了。小米以最高的性价比抓住了顾客。(不是指手机性价比,而是小米用较低的代价,挑选了最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顾客群体)
    听说过珍珠翻倍的故事吗? 如果放开库存,其实根本不是必要的,大量增加成本和库存压力,更主要是风险巨大,也许根本不是顾客最需要的。而小米避免了这样的风险。

    这是一种全面创新的生产模式。其实2年前我就这样说过了。

    3.小米的品牌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所谓的运营炒作什么的,是炒不起来这样的品牌的。 雷军,以及一系列的大佬在小米创牌初期为小米站台,这些都是资源,人脉,这些都是钱啊。 而且对于一般小厂来说,花多少钱你能请到这样多的大佬一起来站台? 同样的东西, 品牌也重要的。比如,有的人因为这样品牌,愿意相信小米的没有偷工减料。 而你说的同样的产品, 给不了我这样的信心,我还担心因为便宜你卖的手机会爆炸呢。

    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光看炒作,为什么其他牌子炒不起来? 全方位的创新不是谁都能做到,都有钱做到的。小米的护城河很深的。

    PS: 我的小米1已经出现很多问题,比如经常重启。甚至是在开微信,或者其他小程序的时候也一样,用着用着就重启,很烦了。
    PS:雷军放弃对小米1的系统更新,其实是错的。

    (2013.9.13更新,经过知友再三提醒,我不得不来更新下答案。 miui v5是支持米1手机的。不过,因为在2点几版本升级到v4和v5的时候,需要自己去刷。自动升级不了。到了v5后,可以自动更新。也感谢众多热心知友在评论里的帮助,让我知道了真实情况。现在手机好用了)

    但是,以上这些和小米整体的生产方式,相关并不大。小米模式,还是会继续成功。
    然后我们机智聪明的雷总也开一饭馆,也是又好吃又便宜,而且据说还亏本!但我们机智聪明的雷总可有绝招啊!咱玩限量供应!于是乎众多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光听说这家好吃又便宜还赔本赚吆喝。于是本着有便宜不占不是傻么?的基本原则,凭着有热闹必凑的行动纲领,加入了抢购大军。这抢的人一多,(具体多没多到2分钟OVER咱不考证)抢到的必然是少数人。于是抢到的开始到处炫耀这玩意好!值!哥NB!抢到了!没抢到的开始牙痒痒,发誓下次死活得抢到!于是好好的买卖变成了哄抢,其他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一寻思,什么样的东西才会有人抢?那坑定是不要钱的啊!于是准备下次也加入战团。
    雷总这么隔三差五来那么几次,充分保持了长期的曝光率和群众抢购热情。
    于是我们这群Loser惊奇的发现雷总创造的消费热情是这样的!

    我斗胆的把雷总的这种模式叫做“循环饥饿营销”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期货这回事。一句说穿,这只是雷总发明出“循环饥饿营销”之后的一个副产品,雷总的本意是持续的舆论关注激发持续的购买热情。只是聪明机智的他发明的这一神奇营销手段实在太神奇。可谓一石二鸟。一边达到了持续热捧的效应,一边小步快跑,跑赢了摩尔定律!然后我们的雷总就成功的把最初只有500RMB/台左右的毛利成功拉近到行业平均利润水平。
    什么?您说大公无私赔本赚吆喝?!呵呵!
    当然我们用期货来定义雷总的伟大营销策略是不恰当的,期货是前期定价后期不管涨跌照单全收的模式好么!哪有稳赚的期货啊亲?您太小看雷总了!
    这时候又有人要说了,雷总那是前期资金不足,只能生产那么几十万台,而且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这样卖也比较安全。
    对于这种天真的孩子,我只能说您实在低估了雷总融资的能力了,他这TMD不是营销是TM什么啊?还伪命题,您是有多傻多天真?
    1.小米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高性价比,这个性价比让人有等待的理由。
    2.小米能卖这么多的原因在于期货交易,一方面利用摩尔定律使其生产时的零配件成本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减少库存,提高在库回转率,减少了流通成本和卖不出去的风险,也就是说买多少产多少,而不是产多少然后去推销。
    3.网店售卖的h方式最大限度上减少了流通层数,使生产者变为销售者,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流通成本,也不用去寻找销售渠道了。
    4.省下来的成本一方面可以使它压低价格,另一方面可以投入推广环节,提高知名度,良性循环建立。
    5.饥饿营销说白了是产能不足导致的。
    6.楼主说的是伪命题,短时间内大量成产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使其不可能卖出小米手机那么低的价格。
    7.以上观点全是基于事实的推测,没有数据支持。
    8.没用过小米手机,质量不评论,不过对于这种销售模式,我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

    说实话小米1发布会后,作为一个小屌丝深深沉迷啊。像个二逼青年一样跑到论坛灌水。然后就是遥遥无期,像个小媳妇苦守空闺一样等小米出货。后来先出渣渣工程机,论坛反映问题超多(原谅我记性差,反正就是做工差啦)。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2000块的东西非要说的那么夸张,明眼人都知道。其实呢,有问题是可以接受的,但后来论坛对此封杀才是真正让人失望的地方。当时估计看情况不妙,就开辟一个专门的板块反映问题。乍一看挺好啊,可谁知道只有拿到工程机的人才有权限,别人想瞧一眼都不行。不可否认论坛清静了,水军少了,但多少都让人觉得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出了问题连面对大众的勇气都没有,还吹嘘自己多有诚意。这样的公司顺风顺水也就罢了,一遇挫折谁敢相信它的诚意。
    后来发货日期一拖再拖大家都是知道的。不过还别说,中国人就是这样越不容易到手的东西大家越是趋之若鹜啊。原定发货日我记不清了,当时我拿到购买资格时(应该是9月吧,真记不清啦)说要排到11月份,我心想难道你们家的手机都是订做的么。后来又找个借口说什么泰国水灾啦什么的(真不知道怎么这么恰逢其时)又要拖。于是我等小屌丝内心便真如深闺怨妇,被虐千百遍啊。其实到这要是还相信雷兄弟说的他不是期货要么是我这类的小二鼻,要不就是他的虔诚信徒啦。
    好了,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我对小米其实没什么好感啦。那时候年轻啊,刚巧为了凑足一顿饭钱就把购买资格转让啦。至于以后的小米的种种就不再关注了。
    我个人看小米主要靠的就是天花乱坠的宣传+准确的市场定位+对货源的控制+miui系统。雷兄弟的嘴大家都了解的,特别一开始就敢为这个价位的产品做出各种迷人眼的宣传,还是很有魄力的。出货快慢大家都知道的。至于系统更新还是可以的,个人认为虽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改变,但胜在勤快,可以更注重细节。毕竟硬件在壳子里,系统要拿来操作的。
    至于我对小米的恶感主要集中在嘴上说的诚意与实际上的诚意。说白话就是,你告诉我你1999的东西可以值3000以上的东西。但我买回来发现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但差不多值1999的价格。至于之后的1S什么的到现在的3因为不关注我也就没什么说的。不过私以为,看一个公司就应该看其困境时的诚意。而雷老板当初满口否认饥饿营销之举,确行饥饿营销之实。实在让人失望

  5. 有技术未必能活下去说道:

    实以前小米和其他(几乎)所有国产厂商一样都是网上分批直销(其实魅族,华为,酷派,努比亚都一样,只是后来量产成本下来了就好些)却只有它被骂的最严重,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 每 次 都 公 布 自 己 的 销 量 !!! 正所谓不做就不会死,其实小米这么做本来是想证明自己的产量,不是“期货”,可每次那么多人去抢,肯定有人抢不到,抢不到还不要紧,看到官网上公布销量和时间,就好像这么多自己抢不到赖自己一样,当然来气,久而久之,那些原本用来证明小米自己清白的数字反而失去了它自身的可靠性,于是就有网上各种“官网上标50万,实则只有5万”,“全都被黄牛抢走了”等传言,使得小米被牢牢地扣上了“期货”的帽子。 相反,很多其他国产厂商虽然也是网上售货,但是从来不标供货量和时间,就大大地“降低”了自己期货的形象,普通消费者很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去买的时候没货了,实则没发现其实就是和小米一样的抢购。最好的例子就是魅族(还真不是我黑),mx3刚出时我每次去官网上都说没货,除了淘宝上各种加价现货外别无其他入手渠道!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喷子喷小米,说小米伪造销量,根本没人买,可实际上即使是第三方的数据也显示小米的销量远远领先其他国产厂商,即使把每次抢购的供货量加在一起销量也十分客观。(以为有合约机等,可能回合公布的数据有差别) 所以小米要想根本拜托“期货”的形象,光提高产能还不够,它互联网营销时的的作死方式:销量 和 抢购时间 也要去掉!不过以小米风格,这很难,所以看到这次小米4抢购的改变说明小米已经开始认真反思原来那套营销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小米是不是“超预期”,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小米的用户,对这个无法评判。
    那么我就简单说说,口碑是如何形成,如何传播好了。
    雷军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牵强的地方。好的东西不一定有口碑,不好的东西是不是一定没有口碑呢?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有口碑,那么贵的东西一定有口碑么?又好有便宜的东西不一定有口碑,那么又贵又好,又贵又不好,又便宜又不好的东西,一定有口碑么?
    我的看法是这样。
    口碑的产生取决于两点:东西好不好和传播给不给力。
    比如,留一手的微博,算不算做出了口碑,即使是冠上 损、坏、怪的标签。
    我们过去说,酒好不怕巷子深,说的是只要你的东西好,就一定会让人知道,但是,知道之后呢?如果好到一定的境界,超出同类产品太多,别人会帮你传播,说,这个东西就是好,你应该来试一试。可是后来我们说,酒好也怕巷子深,说的是你的带东西虽然好,虽然有人知道,但是知道的人没有动力帮你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于是你的酒再好,未必就能赚大钱。
    因此,我认为,所谓“口碑”这件事情,质量好不好是一方面,质量不够好,服务可以好,服务也不够好,态度可以好,态度还不够好,那么如果我的价格足够的低,是不是就会让人觉得,值。可是,前面一件事情做的再好,没人帮你吆喝,你的东西也不会被大众所知,口碑即使有,也是小众的,不被大家所熟知的。
    如果我们把口碑替换成 品牌,那么这件事情可能会更好理解(不过呢,我不打算再继续展开,因为要说清楚,实在太难,时间不够,篇幅也有限)。
    OK,说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口碑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传播,只有足够广泛的传播,口碑才能确实的奠定。
    那么,激发传播的方法有哪些?超出客户的预期是一种,采用一些利益的诱导是另一种,还有一种就是真的品牌的价值到了一定的层次,用过没用过的都会帮你传播,可是呢,还没完哦,还有就是,你信任的人告诉了你这件事,你被促使一起传播。
    比如,海底捞的故事,传播这个故事的,一定是亲自体验过的人吗?

    所以,我说,超预期确实是可以帮助口碑形成和传播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而已。

    要造手机,生产和运营都重要。主要是,生产你可以找人帮忙,运营要靠你自己。读商学院都有一门《生产与运营》的课,这可是经营企业的根本。
    2、把生产和运营简单的缩小成技术和营销是不正确的。这点老罗肯定很有体会,生产上的一点小细节就能决定成败,有时根本不关高深技术多少事。
    3、小米这两个做的都很好。

    关于技术

    在我看来。诚然小米没有什么突出的技术实力,毕竟他是几乎除了锤子之外做硬件根基最浅的厂商。但是国内的手机厂商由于自身技术实力,在产品上能体现出明显优势的又能找出谁呢?注意两点:1,自身技术实力,方案商提供的不算。2,产品中体现出优势。

    关于小米取得目前成功的原因

    小米获得现在的成功是因为看准了时机,找到了并解决了用户的需求或者说“痛点”,可以比当时的中华酷联能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具体一点你可以去看雷军一年前两年前面对媒体的采访,和黎万强去年写的书《参与感》。当然,肯定也少不了营销,但是我认为这个营销水平今年有明显的下滑。

    关于营销

    另外,一个企业依靠合法合理的营销并没有什么罪过,就算像“卡丑慢小米造”,“别把钱花在垃圾上”,“烦客”这种碰瓷营销,即使让人生厌,但还没触犯不正当竞争的底线,也只能说是被生存欲望逼急了的情况下,为了吸引眼球用出的下策。

    只要别花钱让媒体,自媒体,水军去抹黑竞争对手就行。

    小米能做到这么成功确实是靠营销,这一点不能否认,在他初期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营销模式。
    当然只靠营销成功那就是传销了。
    小米的技术并没有甩同行一个身位,MiUI确实不错但比起它营销模式的出色来说只能算『不错』而已。
    当然随着公司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技术上的积累和生态的建立是肯定的,这跟淘宝的轨迹没太大区别。

    真正的高科技公司首先在创业初期通过山寨和模仿已有大公司的产品保证自身存活,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获取上游企业淘汰不要的的技术,再通过自己对已获得技术的消化创新逐步赶超市场现有技术,形成自己的独创技术体系和产品风格,最终走出山寨,自主创新。这个过程说来简单,其中艰辛只有企业自己知道。
    三星从成立之初的拷版战略,再到紧跟技术领先者战略,再到今天的技术领先战略,韩国人足足奋斗了超过70年的时间,华为从最初的代工交换机,到现在的三十八万多项专利,自主研发服务器出货量全球第二,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以及通信网络技术和部分半导体科技全球领先,也已经过将近三十年的积累。
    技术不比营销,没有一夜蹿红。 小米如果真想把自己打造成科技公司,就要像当年日本企业面对欧美,韩国企业面对日本那样,老老实实给高端企业打下手,一件一件的积累自己的专利,可以说工业科技思维和互联网思维有对立性的,前者强调踏实肯干,后者注重投机套利,小米真的敢放弃自己的营销优势转而在属于华为,三星等大公司优势的技术领域里竞争吗?小米真的能忍受和承担得起投入大笔资金研发技术却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血本无归的后果吗?只能祝他成功,毕竟科技公司对于国家的意义远非互联网之类的行业能比的,加油吧

  6. 工艺、设计一步一步来提升说道:

    高端机的第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就是:ID设计和MD设计。
    放眼地球,哪一个品牌的高端手机的设计都有独特的DNA。

    苹果 iPhone系列,天生高贵。
    前两代弧形后别,中四代把圆角矩形做到了极致,现iPhone6在机身上把对称做到了极致,前面板和后背的弧形惊人相似,再怎么变,集成最为明显的就是那个Home键。
    苹果机器不用看,模都摸得出,除非难免意外会摸到华强北的货……。

    三星Galaxy系列,虽说人家难看了点,但是DNA还是集成了,一眼就看得出这是三星火。

    Sony Xperia 系列,Z1 Z2 …前后玻璃,防水,算一个好产品系列。
    不过这个系列的机型我见得少,也分不清Z1 Z2,没看到Sony在中国都快撑不住的新闻吗…

    HTC ONE系列,这些年HTC有些不济,但是人家产品上可争脸,安卓界第一个玩金属一体机身,把高端形象打出,然后现在也根据这个系列DNA衍生一些塑料中低端。

    MOTO X系列,才出了两代产品,因为独特的后背设计,深得人心。
    命途多舛,现在到了我联手中,希望不要被糟蹋了。

    诺基亚,好吧,诺基亚已经没了。
    但是LUMIA系列是除了苹果iPhone外,我最欣赏的设计。

    回过头看看我朝。
    要说第一个对外观和结构设计的追求者,我想除了魅族,其他人不敢跳出来说不。
    魅族MX系列,MX,MX2,MX3,MX4.
    每年一款,坚持了4年,真是有点奇葩,有点2。
    但人家至少每一代机器都是一脉相承。

    oppo 现在人家不在乎参数,在乎镜头是怎么转。

    N1 N3的外观说得上好看吗,各花入各眼,我不喜欢,但是人家为了那个可以旋转的镜头也是很拼,N3电动旋转,我猜里面加入了两个小马达,重量肯定上去了,192g,我以为是5.5寸第一重,没想到某米的某NOTE 199g成功将其击败,吓死我了。

    华为P系列原本是个混血,现在人家P6 P7混血也有模有样。

    前面做了这么多铺垫,现在说回小米。
    小米手机从第一代开始,配置上算得上高端,那属于硬件这一块,跟工业设计和结构设计挂不上勾。
    而且,小米每一代手机都没有一个传承在里面,可以说它没有设计上的灵魂。
    小米总共出了四个手机,我很难在它们身上找到贯穿自始至终的设计元素。
    以致让我怀疑小米是否有手机设计和硬件方面的团队,这一个个手机都像他家的孩子。
    一个手机如果这两方面都平庸,何谈高端。
    其间还出了一个红米系列低端机……

    小米本身的战略决策就不是为了制造高端手机
    小米到现在为止,他在营销、电商销售、整合互联网生态系统上的发力都比它在手机设计上强,甚至连它的营销口号都是打着接地气中低端的口号,这样的环境下,小米系列手机给不了人们高端机的感觉。

    以后,小米还是会进军高端手机市场,等它羽翼丰满,布局好后,一定会通过高端来增厚品牌底蕴,这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

    要想打造高端手机。
    必须有一个灵魂性的人物。
    有过硬的ID和MD团队,这些团队没有时间沉淀,很难出得了优秀的产品。
    小米员工清一色以安利的风格在回答这个问题,呵呵。
    高端旗舰机型指的什么,简单说,不光是表面上堆最高的配置,每一代小米手机配置都至少看上去是最高的之一,但没人觉得是高端机,原因很简单:
    第一,小米作为“移动互联网”公司,有所长有所短,其短处决定了其现在还出不了高端机:技术实力相对较薄弱。看看国内敢给产品定中端偏高端价格的华为oppo,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技术累积较强的一面比如自研的u,拍照等。高端机是要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而不是“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种层次。技术是需要积累的不靠发烧就能烧出来的。
    第二,品牌溢价还不足。这个也需要时间去建设。小米员工说即使小米出了高端机也有人认为不是就是这个道理,你的品牌价值还不足以让人认为是高端货,就这么简单。

    步子迈太大了容易扯那啥,小米已经很出色了,只是还没好到那个程度。

    价格高就是高端吗?
    那么说,锤子是高端了?

    苹果是高端手机吗?
    那么说,苹果真的贵吗?

    iPhone刚出来的时候,可是便宜的很呐!

    2007年的事情,大家不会那么健忘吧?

    那个时候,苹果出了一款比较便宜,功能花哨但是非常不好用,缺点非常明显的 iPhone。

    那个时候,有一句笑话,叫做“买了iPhone的人都有个共同特点,不好意思说不好用。”

    那个时候,2007年哦,Nokia的主流手机在3000元,高端手机上市的价格战8000元以上,三星还有1万元的机器。

    而iPhone,仅有5000块,而且,苹果在最主要的市场,北美,普遍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合约机,价格都便宜得很。

    对于有钱的我大美利坚人民来说,这机器真他妈低端好不好。

    苹果为什么一出来就坚持和运营商合作?因为乔老爷虽然逼格高,但是人家是牛逼不是傻逼,人家知道,逼格这事儿是做出来的,不是闭着眼睛定高价就逼格高了的。

    整个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低价是王道。价格不降下来,别以为消费者会买单,不论是屌丝遍地的大瓷器国,还是高复帅满天飞的亚美利坚。

    苹果现在是“高端”了,那是因为,他真心重新定义了手机,现在谁比iPhone卖的贵那是找死。

    iPhone不是把自己做到一个高价上,而是用低价和好产品,把高价手机都打死了。

    我不想讽刺任何人,而是针对很多人问:“小米为什么不做高端机”或者“国产做不了高端机”这个话题来的。

    苹果是很会花钱,在做手机上不惜成本,用最好的原材料。但是,苹果也很会省钱。商业模式的创新,很多人看不到,一如他们看不到小米为什么能发展这么快一样。

    苹果开创了单款爆品的手机模式,这是颠覆的,是反传统的。在7年前,谁能看懂?

    单款,爆品,极大的降低了苹果 iPhone的库存风险,降低了整个iPhone的平均成本。iPhone贵?

    别逗了,有iPhone那样的品质,手感和划时代的应用体验,iPhone真心便宜。

    小米给米4配个真皮的套子上面镶嵌一颗玻璃,然后卖6000块,你说,这叫高端吗?

    未来什么是高端?等到小米、华为等联手一起,把4000元以上的装逼Android手机都打光了,以后,老百姓就会忘了今天的形势…… 他们真的很健忘的。

    到时候,天然而然的,大约就是2000多元的叫高端,1000多元的叫中端,几百元的叫低端。谁还卖4000元的手机?肯定还有,就好像现在也有上万的,甚至更贵的手机一样。但是,那些恐怕不会成为主流。

    比如,你们去搜搜“云狐手机”

    牛逼的很。

    小米不是不做高端手机,其实,小米从第一天起,就在做高端手机。

    一直是高端手机。

    (题图是我超级喜欢的一款手机,在我心里,老高端了。)

    对了,再分享个图,你们猜这是啥?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3年北美市场汽车品牌销售排名
    1.福特: 2,403,542
    2.雪佛兰:1,947,125
    3.丰田: 1,893,874

    再来看一看高端品牌:
    1.奔驰: 334,350
    2.宝马: 309,280
    3.雷克萨斯:273,847

    高端品牌汽车销售量第一名的奔驰,只有福特销售量的1/8左右。

    在绝大部分的消费类市场领域中,定价中低端的产品都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特别像小米这种公司,它企图以智能手机为核心,建立一个综合盈利(硬件,软件。配件,内容)生态链,对小米而言市场销售份额(用户基数)是一个能否成功的最核心因素,其重要性远大于硬件单品盈利能力。小米不做高端产品是一个基于自身发展的选择。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当然,一旦市场份额到达某个安全阈值,不排除 小米会推出高端副牌或高端产品来提升品牌的整体形象。

    继续上数据

    2013年Q3中国市场智能手机的市场数据,尽管苹果和三星占据了销售冠亚军的位置,但是3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智能手机占据了整个市场70%以上的份额.相比较2012年,整个高端手机市场的份额是在缓慢下滑的.

    2014年Q3,根据IHS的统计,小米以1900万部的销量,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排名中仅次于苹果和三星,.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

    即使在小米自己的产品体系中,主打低端的红米和红米NOTE销量也更加抢眼,根据小米官方数据,目前红米NOTE销售数量已经突破千万.也就意味着红米系列至少已经占到小米产品体系的半壁江山。

    最后你去看看世界500强,有多少家企业是以高端市场为核心目标的。又有多少家企业是服务普罗大众的。

    还是想说明一个观点,在绝大部分的消费类市场领域中,定价中低端的产品都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乔布斯是天才,苹果是奇迹.乔布斯不在乎市场规律,乔布斯自己就是市场规律。但雷布斯不会把自己真的当乔布斯,小米会在最合乎商业发展规律和逻辑的道路上欢快的走下去,会继续大刀阔斧的抢占中低端市场,得发(diao)烧(si)友者方能得天下!
    我觉得雷军现在应该后悔没有出高端机,起码大家讨论小米的时候都是便宜配置高,做工一般或者不怎么好,典型的输了口碑赢了销量。而且现在小米开始注重做工了,mi4还不错。可是惯性思维已经在消费者那里形成小米高配低价做工一般。魅族这点和小米正好反过来,今年MX4发布的时候尽管价格1799可是好多人还说以魅族的做工。。。。因为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可能现在魅族的做工比小米好不到哪里去,可是消费者这样认为!这称不上积淀,但从Mx2出来到现在,魅族已经给人灌输了我做工不错的思想!这一点小米已经意识到了做工的问题,开始想改变人的看法,很难很难。[Mx3 红米用户]

    做出高端机,大家想法就是小米那做工怎么这么贵。还有就是在1999的小米手机上,小米几乎已经用到了最好的配置,仅仅的配置。高端机怎么和1999拉开差距,配置升级幅度不高的话靠什么去让消费者买单。很多人说是做工,可是买小米的有多少为了小米的做工? 出高端机压力不小,高端机有火腿肠,华为,星星星,lg,索尼,国外还有六儿子。上面这些小米能干掉哪个?当然还有苹果。小米的用户大多数都是购买能力略有不足的人,对那些不差钱的土豪来说,他有什么理由去买小米。小米可能成也发烧,败也发烧!!!不出意外的小米国内的竞争力已经在下降了,个人观点。mi2s是小米口碑的巅峰。

    很多会说miui才是小米的竞争力,我只能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对,对红米来说就不怎么对,因为红米的配置带小米的最新系统明显吃力。很多人说 miui有生态,我历来对这句话嗤之以鼻。生态是对一个系统来言的,miui都不是一个系统怎么会有生态。说难听点就是对安卓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国内厂商称之为定制,然后加入自己的东西,但还是安卓系统,你去下载软件都是搜索安卓软件,没见谁搜索小米软件吧。所以我不认为小米有生态!

    当然小米出一个2500的手机还是可以的,不过我不认为如果MX4pro这个价格,我不认为小米有竞争力。按照魅族尿性MX4pro会是一个良心,等着打脸!

  7. 智能设备爱好者说道:

    因为最近我发现小米系统除了拨号短信,图片还有闹钟没有广告之外,其它程序启动一律播放广告!

    有人说我在黑某某。真是无稽之谈。By the way,部门已经留意到这个回答了,反击的几种评论方案已出。看评论就知道我军的执行力了!还有人说追究法律责任,请问我的法律责任是啥?

    以下是原答案:

    作为华海军的一员,我觉得小米的水军真是弱爆了,存在感很低。部门整天开会怎么黑小米,团队主观能动性都很强。最近我们主要抓住它的MIUI广告大做“宣传”。ADUI一词就是我们部门brainstorm的结果。(谁叫你小米手机放广告,自作孽不可活)之前的wifi断流事件发酵,也是由我们主要引导的(天助我也)。每一次小米出新机,部门都会买回来研究使用,也有市场探子会告诉我们有哪些问题,最后我们上头就会负责出一个总思路,比如最近怎么引导舆论,是外观丑,还是性能差,当然,这是比较高端的。还有一条低端线,是专门拿鸡巴事说事的,你们在贴吧,还有驱动之家,都会看到我们的身影。

    不过小米的水军,真的很弱,我们整天在黑小米,但是咱基本没人黑。哈哈,加油吧,小米。
    本军有些东西你们是不得不佩服的,战术眼光也不是你们能想象的。举个例子,其实早在友商用x10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wifi有问题,但是当时小米还没有用,上头也争论过是否把这一个消息放出来,后来据说被否决了,因为市场使用不够广,再一个原因是上头预测小米会把这个处理器用在他们的红米系列,所以一直Hold。然后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而且红米NOTE2当时的换屏门,也是咱们一直在各大论坛新闻不断炒。大家都知道,他们红米note2性价比非常高,说实话,799绝对是市场威胁,而且还能简单地破解为双网通。然而正是X10的采用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换屏事件,我们海军成功引导舆论,NOTE2变成他们最短命的机器了。
    点赞和撰写是一个团队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赞的数量,跟反对的数量是不是很悬殊?要知道,驱动之家是雷军的网站哦。

    小米能走多远,其中一个小因素是他们水军的能力有多高。期待看见小米海军!

    在知乎,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必须摒弃对小米手机的成见和对小米手机的盲目热爱,不然,答案再长,都是扯淡。

    现在的小米手机发展的好吗?不好。之所以发展的不好,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其一,性价比是把双刃剑。
    小米手机之所以能发展起来,除了MIUI的贡献之外,大部分应该归功于雷军一伙人提出来的“性价比”。高性价比为小米手机带来了不错的人气和销量,但也同时为小米手机的品牌打上了“低价”、“屌丝”等烙印,不利于小米手机向高端市场的突围。

    其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抢购、高性价比,这些小米手机所见长的,被华为荣耀几乎全盘复制。作为小米手机的学生,荣耀手机现在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势头。
    同时,魅族也不甘示弱。

    其三,只有线上市场是不够的。
    不能说小米没有线下渠道,只不过绝大部分的线下渠道的货源比较特殊。或许是来自于专业黄牛,或许小米本身就暗地里将相当一部分货供给一些线下代理商。只不过,为了维护抢购的假象,为了不引起线上用户的众怒,一直做的比较隐秘而已。

    无论是抢购还是线上销售,这些太容易被模仿,只能算是营销创新,而算不上是核心竞争力。

    我一直觉得,对于今时今日的小米手机而言,如果要继续发展下去,可能需要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其一,名正言顺的构建线下渠道,使得线上和线下相结合。
    如此以来,小米手机可能和OPPO、vivo一样,需要在电视媒体等传统传统媒体投入更多的广告。

    其二,寻求向高端市场的突破。
    目前来看,低端有红米,中端有小米,高端有小米Note。但是,小米Note的发现用“很差”来形容应该不算为过吧?我个人认为,对于小米手机高端系列而言,Note不是一个比较好的命名,总会有模仿三星Note之嫌,还不如华为用Mate来命名好。

    说实话,从去年年中开始,我觉得小米手机不会再有什么更好的发展,能维持现状都算不错了。

    但是,这两天的两个事情让我开始对小米手机又抱有一些希望。

    其一,小米手机可能要以新的系列寻求高端市场的突破。
    虽然,目前流露出来的信息不多,但我觉得,雷军旗下不乏能人异士,应该不会再搞出一个Note这样比较山寨的系列了。或者说,高端系列有可能不仅仅是新的产品系列,而是类似红米的子品牌。

    其二,红米手机最近启动了一系列代言人,貌似目前公布的几个代言人人气都还不错。并且,全都冠以“国民xx”的名头。这和红米的定位应该是相契合的。
    启动一系列的代言人,随后应该会在各种媒体投放不少有针对性的广告。

    另外,或许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除了小米之家外,会有很多名正言顺的小米专卖店和OPPO、vivo一样,林立在一二三四线城市及一些乡镇。

    虽然雷军喜欢耍猴,但雷军能走到今天,他所拥有的那几把刷子很多人一辈子都学不来。

    所以,我们在这里所提及的小米手机目前面临的各种问题,雷军一伙人应该认识的更深刻。对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他们应该会比我们大部分人更有远见。

    作为一个重度手机用户,我极度讨厌小米手机的抢购。作为一个有品牌洁癖的用户,我没用过小米的任何手机,买过几部,都是给家里老人用。

    但是,不管怎么样,作为一个有创业冲动的人,我还是打心眼里希望小米手机能发展的更好。

    更新2:(不是很明白为什么有人一直说我是水军,就因为指出了小米做的不好的地方??)补充下给小米投诉通话记录,细心的知友会发现手机到货是2016年5月30日,我打电话投诉维修点是2016年6月24日。。我先打给官网电话投诉,就是400那个,把事情经过描述一遍之后,过了没多久010北京的那个号码通知我调查结果,这位调查员说维修点的人说我胡说根本没有这个事,调查员让我不要再纠结这个事情了。。嗯。我不纠结了。但是之后维修点的人就不断打电话给我,要我去跟小米客服解释是我记错了没有乱收费态度恶劣这样的事……

    更新1:一直说我是水军的是什么心态???我补充下我的订单,维修进度我不知道在哪截图,有知道的可以告知下。

    点赞数越多,答案怎么越来越后,是在折叠么?评论区有好心人要我私信帮我解决问题,还有支持我去找执法部门的,谢谢你们啦。但我真的没这个精力,我也要上班,后悔当时去维修点没录音或者拍视频。评论区有人说海军,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是不是水军的意思??还有人说我只买了五台小米手机没资格称为发烧友。有人质疑这个事情的真假性,我只是把自己身上发生的事说出来,本来打算在微博上爆这件事,家人劝我算了,不至于,以后不买了就是了。有些看我答案的人没弄明白,我对小米寒心的原因,不是因为手机用不到一个月主板就坏了,也不是因为维修点乱收费服务态度恶劣,而是在我和维修点都拿不出具体证据的情况下,小米偏信维修点。一句话“有承包资格的维修点是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就把我打发了。这才是我写这个答案的原因!!手机最开始出现的问题是连不上wifi,过了一天手机又开始出现黑屏的现象。那时候手机到货还不到一个月,买给家里长辈用的,游戏都没装一个,平时主要用途就是玩玩微信看看电视剧。

    有人建议我去小米之家,可是我所在的省份根本没有……

    以下是原答案:
    不会再买小米的任何产品,也不会给别人推荐小米的产品。原因:小米不相信顾客!!!
    家里前前后后买了五台小米手机,买过小米插排、移动电源、耳机、鼠标垫、手环。本来打算过段时间买小米电视的,现在就只能呵呵了。
    事情起因是前段时间给家里长辈买了部小米max,不到一个月主板坏了。你以为是这个原因我讨厌小米吗?不是!!我当时还安慰长辈说任何产品都有良品率,只是我们运气不好买到坏的了。以前买的小米产品没出过问题,这是第一次维修,在官网查了附近的维修点,把手机送过去。店里的工作人员拿到手机之后说,这是系统问题,要刷机,因为手机已经不在保修期内,刷机要收费90元。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新上市的手机买了不到一个月,居然过了保修期??小米维修点的工作人员居然认不清小米机型,还乱收费。我们还是耐着性子解释这手机在保修期内,免费保修的。然后维修点的人员就让那些交钱修手机的人插队!!你以为是这个原因我讨厌小米吗?不是!!在维修点指责了乱插队,工作人员不耐烦地给我们检测了手机,说是主板出问题了,需要订制新主板,三至五天到货。回去我就给小米客服投诉这个维修点,把事情的经过都告诉了客服。然后就呵呵了,小米后来通知我,他们问了维修点的人员,绝对没有发生这种的事情。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是我吃饱了撑的在胡说八道咯,我确实拿不出证据,当时没录音也没拍视频,但是维修点同样拿不出证据证明他们没乱收费没有态度恶劣。这就是我讨厌小米的原因,不相信顾客的话。我觉得我已经够理智了,手机不到一个月坏了,我觉得是良品率的问题,维修点乱收费态度恶劣,我也没有抱怨小米,因为这是小米外包出去的。呵呵,小米调查之后反馈给我的信息,就是不断重复一句话,有承包维修点资格的店家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可能是您记错了。小米你说的好委婉呀,我记错了……
    补充:好吧,不敢自称发烧友了,原来买的要多才是发烧友啊,难道发烧友不是指小米手机用了机身发烧嘛???

    我不是在玩文字游戏,而是雷总并非等闲之辈,他的战略也不是只靠手机生存下去,他也不可能只看到这么近的前景。我也无数次的说过,未来没有手机,现阶段手机是一个媒介,手机背后的平台才是真正重要的,可以说是生态链或者生态环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还能走很远,当然确切时间我肯定给不了,我不是先知,但要是问小米手机能走多远,那我估计不到10年,发展的快甚至5年也不是没可能,但是,注意,这个并非是某个品牌的没落,而是整个手机行业可能要成为历史,新的设备取代手机成为新的交流工具,那个时候再来看手机,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了,换句话说,手机快要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实在还不相信去看看微软的Hololens,虽然那只是一个开端,但是可以看出来未来是没有手机的。

    很多人都潜意识认为小米是卖手机的,提到小米就“哦!那个做手机的!”就像提到摩托罗拉就说“哦!那个做手机的,不是被联想收了嘛”,我觉得这也算一种定势思维,小米,不,雷总一直以来想做的,并非只是手机,他想做的,是平台。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还是不相信,那么很简单,打开小米官网看一下就知道了.
    看图中左侧和上方我用红框标出来的地方,手机其实占的并不多,更多的是以手机为中心的其他的东西。另外有没有感觉整个界面有一点点像京东?有这种感觉是正常的,这就是我所说的雷总想做平台的体现之处。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当初跟我一样,2011年米1发布的时候,完完整整看完了整场发布会,我反正是印象深刻,后来我把完整的Keynote下载下来,发现有这么一张:

    “只在互联网上直销”

    这句话很重要,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雷总就开始用小米手机铺路,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平台,当然到现在不能说完全完成了,但是完成度也是不低的。

    这个铺路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你要是在2011年直接把现在这个平台扔到消费者面前,恐怕是没办法成功的,很多人接受不了。到现在还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在官网上买手机,不用说买不到或者价高什么的,哪怕有些手机供货足价格跟线下一致(此处说的是国内某土豪厂商),依然有很多人不敢去买,这还是网购相当普及的现在,要是放到网购还没那么夸张的11年,贸然扔一个平台上去,成功率有多高,谁也说不清。我还记得当初买米1的时候,30万台整整卖了1天半,根本不用抢,当时我碰到更多人的疑问是“万一厂商拿了钱不给你发货,卷钱跑了怎么办?”。所以,只能慢慢来,以手机为核心,慢慢让消费者接受在平台上的购物,这一点跟淘宝又不同,淘宝还需要自己筛选,还有可能买到假货,当你习惯在你信任的平台上购买东西的时候,不再去考虑会不会买到假货,这个平台基本上就成功了,就像京东一样,想必现在很多人买东西会因为怕买到假货或者因为售后好所以直接在京东买吧,这个放在小米的平台上同样适用。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东西,物流。像京东是有自己的物流的,各大城市有自己的仓库,所以要是你所在的城市仓库里有货,可以直接从仓库送到你手上,没必要从货源所在地发送。那么小米怎么办呢?雷总当年办小米的时候可是没那么多资金建仓库的,我记得在米1的时代就已经用上了如风达了的,刚才我去查了一下也确实如此:

    当然不知道为什么价格变成了1899,可以看到图中的物流是如风达,这个如风达,其实之前是凡客旗下的:

    (来源于百度百科)

    当然现在也可以看到如风达官网上的合作伙伴是有小米的,除此之外,小米自己也建了物流中心,可以说这是小米卖手机所带来的福利,也可以说是为未来做准备。

    “能走多远”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因为确确实实还能走很远,其他回答中有说格力的,但是那是另一码事,那是另一种模式,很多人在乎的是雷总和董总的对赌的输赢,但是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两人所代表的两种模式,其实这两种经营模式都是无法互相取代的,雷总所代表的新兴的互联网模式,更多的适合于偏销售企业,可以采购多家的供应商的东西,更像是经销商;而董总所代表的所谓的传统经营模式,其实并不传统,这种模式更适合偏制造的企业,可以成为雷总这种模式的企业的供应商,显然,市场上供应商跟经销商都是不可或缺的,硬要争个输赢,那真是闲得蛋疼。当然似乎雷总和董总现在也没太在意,打个赌输赢倒是不太在乎,反正无论如何人家都赚到了钱,无非是方法不同罢了,倒是一群搬砖的那啥丝,整天为了别人打的赌争的你死我活,有这功夫还不如多搬几块砖。

    我在前面几个回答里也写过,现在重要的是建立生态环境,雷总现在的方法就是全部自己来,小米官网有这么个区域:小米酷玩帮(链接:首页 – 酷玩帮)。里面全都是跟小米自己的生态有关的东
    从整个页面可以看得出来,小米想要实现自己的流量闭环,让所有的流量通过自己的设备。

    这种模式优点缺点是同样明显的,当然我在专栏也曾经说过,优点就是流量全部走自己的渠道,能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也能保证所有的东西体验统一,因为所有东西都是自己的;缺点则是你没办法在所有领域全部做到顶尖,无法吸引到更多优秀的厂商,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上图中的耳机,小米自己的耳机当然不可能是最好的,如果我希望在小米这个平台购买更好的耳机,那只能希望小米恰好有卖,但如果在卖别家的同类产品,势必会影响到自家的产品,这就非常矛盾,除非你能像京东一样,所有东西都卖,自己不生产任何东西,这样就不会有影响。

    听闻OV销量上升,小米销量趋平,最高兴的莫过于各类推销人员:保险推销人员、线下手机卖场业务员。
    在北京时曾经到一个线下店 一个顾客问有没有小米手机 店员说有啊 又说“你要买小米干嘛 小米发热很严重的 外观又丑,你看看这款vivo的 八核的CPU 超牛的”。小米其实是一面旗帜 新思想新思维的旗帜 被销售人员推销人员恨死了。

    最近很火的是一种互联网+的夸克聪盟公益互助保险,也受到了平安保险的大力攻击,这真是旧势力的不甘心和复辟啊。

    然而这种复辟只是暂时而已。老人会被年轻人取代,旧思想会被新思想取代。

    我仍然看好小米、保保集、京东淘宝。小米如今线上饱和,被迫转战线下 请代言人、打广告、养门店销售的做法,真是让人悲哀,不过不是小米的悲哀,而是国民素质国民思想水平的悲哀。

    我相信 靠烦人的推销轰炸、广告轰炸、回扣交易灰色交易、鸡血销售培训才立得住的商业模式,终将被透明、高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取代。

  8. 差点成为了小米的员工说道:

    原先的线上品牌除了罗马仕以外全面崩溃,罗马仕, 和小米争夺线上 1-2名
    电小二基本退出市场,品能,力杰等也是萎靡不振
    羽博也退出移动电源的主战场,高逼格的乐泡也是市场缩水到不行
    品胜疯狂烧钱,感觉每个月利润报表估计红的可怕
    飞毛腿基本退出转向代工
    新起来的几个线上品牌被迫远离主战场,全部采取差异化路线,争夺大容量和个性化外观产品

    2.小米的产品进来以后把行业利润压到一个移动电源厂方直销的情况下都只赚几块钱,中间商和渠道方基本全死了 ,所以你看类似爱国者这样的牌子14年一度在前4的现在都丢到13名以外了,线上品牌销量集中化,老大更强,中小型品牌基本都三振,行业到现在来说是洗牌洗的差不多了,15年各家的定位也基本稳固

    3.回头看看13年写的市场预测基本全部说中了 ,再回头看加入穿越回当时那个时间节点,也依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因为小米的做法是别人家无法复制的, 根本来说是是靠着整个生态链上庞大的用户群体,建立针对这个用户群体的最优解决方案,出产品 ,再用自己的资本优势来搞定第一轮出货,用庞大市场潜能来继续在供应链一端降低成本,并且自营渠道成本低,相对竞品来说降低渠道损耗,多方面的优势叠加以后,最终赢得竞争.
    小米的核心竞争力: 自营渠道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现金流的资本优势
    这几个竞争对手完全没有可以拿的出来的,如果单纯说产品,那竞品的产品比小米好的其实不少
    现在相同方案和元器件的话, 小米成本能比别人低10%以上

    说渠道内营销的能力, 小米也主要是在吃自己的品牌流量而不是平台营销上有特别能力,而自营渠道是别人没有的,在这个渠道成本上,小米比别人低5%以上,而现在移动电源市场是微利市场(不做低质产品的话),上毛利也就是百分十几,整体市场在14年中以后就趋向稳定和饱和, 现在增量部分已经很少了,都是品牌洗牌出局的阶段,最终的结果是5个以内的大品牌吃掉80% 的市场.

    商品均价一年半降低了10-15元左右, 其中原料成本行业的自然下降大约是5-8元,剩下的部分要么压缩利润,要么降低品质.现在的移动电源产品质量和性能水平比13年更低了,一些友商的商品,拆解以后我都觉得惨不忍睹,砸牌子的事情都干了.

    反正目前即将离开这个类目…..因为没利润影响了收入, 囧~

    利益相关申明, 移动电源行业, 就不自我宣传品牌了

    今天早上就这个问题讨论了一早上, 天猫和京东的小二们也沸腾了,今天接了不少电话.
    行业内的讨论群组更是群情激奋

    1. 先说产品,

    这次的产品, 根据详情页研究的结果是
    lg 18650电芯2600*4
    电路板
    结构件
    接口
    金属外壳, 阳极氧化, 估计是一次喷砂 或者二次喷砂
    技术角度说, 没有任何亮点………..
    材质上也是普通
    价格上是打到了很恐怖的地步, 今天lg电芯报价是1.51 美元不含关税, 预计含税成本起码在10.6
    小米做这个价格,电芯据闻在9.5元左右
    据了解, 在深圳代工生产 ,研发团队在南京? 不知道是不是外包的
    首批300万个 ,这样会有非常强的议价能力!
    不含电芯关税成本大约是58-60左右
    今天确认了一下, 是lg南京在国内生产的产品, 不含关税,
    现金结算 ,一千多k的量 ,实际结算价格预计低于1.48美元 ,总体成本应该再60以内

    2. 为什么小米要做移动电源
    无他, 利润最大化和流量最大化利用而已
    移动电源市场从2011年起,随着智能机和苹果的普及超高速增长
    现在已经是个纯拼杀价格的市场了
    线下为了大利润,虚标产品横行
    线上杀价格也是血泪啊~单坑位8万元以上的聚划算坑位费,堪称3c配件行业天价!
    直通车首页10元以上的点击费用
    产品利润却很低
    而小米的流量是非常恐怖的, 恐怖到什么地步呢
    双十一的时候,小米的旗舰店光是他的手机配件,壳电池,线等
    一直在3c配件类销售额的前5 ,大约最后成交在1000万元以上
    你们感受一下
    小米不做手机周边的各种3c配件纯粹对不起自己
    因为流量边际成本

    3.小米对行业的影响
    小米是轻资产, 重营销的公司, 移动电源的行业内的公司差别很大有好几种
    .
    (1). 传统品牌和老品牌重资产, 员工,厂线,线上线下渠道导致人工费用和管销费用高
    非常庞大的供应链和长账期
    技术上还要为产业转移做准备,各种开支…
    这类的比如飞毛腿, 品胜 ,还有一些深圳品牌原来做外贸的 .他们的特点就是质量好 , 价格高
    产品销量中等

    (2) 电商型的移动电源公司
    几乎完全没有线下渠道, 所以经营灵活, 管销费用低,而且都在线上
    生产的款式少 ,供应链管控容易, 成本控制低,
    主营主卖的便宜的品项主打便宜的国内电芯,保证产品初期几个月质量也还行
    比如羽博,电小二,罗马士等
    这些把传统品牌有一段时间日的半身不遂….

    (3) 爱国者, 小米以及一些其他的小品牌
    重营销, 轻资产, 找代工 ,爱国者就是最近一年切入的典型,小米只不过是比他强大n倍而已.

    小米的入市 ,在于把第二类公司的底线价格暴露出来, 让他们很痛苦,让整个行业都很痛苦
    今天业内议论纷纷, 移动电源的微利时代来临了, 移动电源还有没有的做了
    而且根据小道消息, 4日早上10点预计100w个的订单了 ,小米商城自建, 不必被天猫和京东抽佣
    目前这个利润也是高于在天猫和京东销售的同行

    个人是预计,小米步入移动电源行业, 将会在他流量和粉丝的基础上
    爆发出很大的销量, 对天猫和京东会有一定的销售影响
    (这个还要看近期数据确定, 昨天和今天的行业销售额都在走低)
    但是小米如果步入这些主战场, 那么也意味着,他成本也将要上升
    这样大家都在同个起跑线上
    微利又怎么样? 比拼各自的肌肉吧, 哈哈哈
    最苦恼的估计是天猫和京东的小二 , 京东简直是吸血! 15%利润率要求, 逼死厂商的简直
    搅局者如果对市场影响大了 ,厂商也会联合逼渠道,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把

    ============================
    小米的成功赢得了无数粉丝和瞩目, 所以现在大家也不断说小米成功学
    比如小米的成功不可复制, 传统企业你学不会小米等等
    其实这个对, 但是也不对
    传统企业确实没法学小米,这个不是说什么精神还是认识上达不到
    而是企业的状态决定的

    小米战略和主营方向转型是否容易?
    转型和调整过程中带来的员工变动和资产变动会是什么样?
    小米员工有多少? 这些员工的组成是什么情况?
    小米转型或者倒闭以后这些员工是否很容易遣散安置?
    相关的资产设备是否货很大程度上不能再利用等等
    这些才是传统企业身躯庞大跟不上步伐的原因
    因为船大难掉头,更何况是带着一整个供应链的大船
    现在的老牌移动电源厂商都是已经掉头一次的大船了
    因为手机电池市场的没落,很多电池厂商倒闭破产兼并重组
    不少转向移动电源或者纯代工 ,5年前市场上手机电池品牌有多少?
    现在不计各品牌原装的电池,市场上几乎只剩下了飞毛腿和品胜

    小米, 苹果这些公司都是轻资产营销公司
    传统企业准确的说是产销一体的企业
    生产职能, 社会责任和他们比完全不同
    移动电源这样的下去, 可能会有一大批的产销一体的企业会逐步推出销售市场
    转向代工,类似富士康的作用 ,然后生产领域兼并淘汰
    而一大批的营销型公司开始崛起,以设计和品牌营销为主导,产品生产外包
    整体产业链调整
    当然, 这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调整过程
    可以参考的是鞋服类 , 电脑主板类等产业
    可以预见的是吗以目前移动电源生产的模式, 人工成本低,产业配套密集的地区
    生产厂商将会有很大优势
    一些在区域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 要么搬迁,要么政府需要给政策维持产业和保证就业

    首先是容量要大。最好能给自己的手机充两次电,以为现在的智能手机实在太费电了,出门不带备用电池(可以换电池的情况下)或者移动电源,都会缺乏“安全感”,小米10000毫安移动电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尤其是当小米3已经不能换电池的情况下,移动电源将成为每一个小米手机必备的玩意。

    其次价格上不能太贵。用户花几十块百十块钱买一块电池也许舍得,但是愿意花200元以上购买移动电源还是比较犹豫的。现在10000毫安的移动电源大多是比较贵的。

    第三,品质安全应该有保证。也许有人说了,不少一万毫安的移动电源也能卖到这个价位,但问题是你能放心买吗?就我个人而言,看到网上一些非常便宜的移动电源,心里都要犯嘀咕,这敢买吗?但是小米来做,就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而且小米还找了中国人保承保,相信解决了大部分人的后顾之忧。

    小米移动电源满足了大多数用户对于移动电源的需求,这毫无疑问又是一个极其火爆的产品。

    在45岁生日之际,雷军收到了最大一份贺礼:小米完成了第五轮融资,融资额为11亿美元,公司估值达到了450亿美元。这意味着小米超过了估值400亿美元的Uber,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那么,是什么让这家成立四年的企业成长为中国投资领域中最能吸金的企业?小米估值为何在16个月中从100亿美元暴涨至450亿美元?小米智能生态能走多远?雷军会成为智能硬件与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的公敌吗?

    估值暴涨路径根据媒体调查的公开数据,小米公司成立于2010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元,其中雷军出资90万元,黎万强出资10万元。当年5月,谷歌原高级产品经理洪锋加入,资本结构变更为雷军79.4万元、黎万强10.33万元、洪锋10.27万元。当年7月,小米进行增资,注册资金升至2637.5万元,其中雷军2457.66万元洪锋169.51万元、黎万强10.33万元。

    2010年7月,小米完成4100万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2.5亿美元。其中3000万美元来自晨兴创投、IDG资本、启明创投,1100万美元来自小米初创期的56名员工。而现在担任小米科技总裁的林斌,开始进入小米科技董事会。
    2011年底,小米科技完成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9000万美元,估值10亿美元。投资方为:晨兴创投领投,IDG、启明创投继续跟投,新进入者为高通投资、淡马锡以及雷军旗下的顺为基金。
    2012年6月,小米科技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为2.16亿美元,估值40亿美元。该轮融资由俄罗斯DST集团领投,雷军旗下的顺为基金跟投。2013年6月,小米科技再次增资,注册资本金增至5000万元,分别为雷军3890.11万元、黎万强506.06万元、洪锋503.33万元、刘德100.5万元。
    2013年8月,雷军通过微博宣布,小米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为100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小米并未透露此轮融资额度,也未透露投资者名单。
    2014年12月,小米宣布完成第五轮融资,融资额11亿美元,估值达450亿美元,投资者包括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和云锋基金(创始人为马云和虞锋)等投资机构。
    据以上数据,从2010年成立迄今,小米估值基本以每年四倍的速度复合增长(2012~2013年为2.5倍)。即使其2013年估值体量已达100亿美元,也未能阻挡其2014年估值增长4.5倍、达到450亿美元。那么,是什么让小米在16个月中估值从100亿美元暴涨至450亿美元?小米又为何在四年中成长为中国投资领域中最能吸金的企业?答案就是雷军现在围绕小米手机+MIUI+电商所打造的智能生态系统闭环。

    怎样的小米生态?按照互联网上市公司实际市值与投资行业规则,应用级公司估值一般在10亿美元规模,平台级企业(如奇虎360)会在100亿美元规模,而生态系统公司(如腾讯、阿里巴巴、亚马逊)会达到千亿美元规模。
    实际上,雷军在创立小米之初,也并未想到小米能成长为一家目标千亿美元的公司。雷军2013年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小米的目标是成为一家百亿美元公司,否则你做一家又一家10亿美金的公司价值有多大?一次又一次复制自己没有价值。”以小米成立之初“硬件+软件+服务”的“三驾马车”模式来看,小米也就是避免成为一家纯硬件公司或者移动应用公司,努力定义为一家硬软结合的平台型公司,此时小米对标的企业目标是看似遥不可及的苹果公司与三星电子。
    不过随着阿里巴巴投资众多企业,并在上市后迅速成长为一家超千亿美元的公司,腾讯同时也依靠微信进行生态系统布局,国际市场谷歌、苹果也都在2014年启动了围绕系统+硬件的智能家居布局,手握小米手机、出货量快速增长的雷军,也顺应大势宣布推出了小米智能生态布局。

    2014年,小米先后投资了金山旗下游戏研发工作室西山居、凡客诚品、界面、猎豹移动、积木盒子、九安医疗、丽维家、华策影视集团、凯立德、优酷土豆、爱奇艺、美的等企业。而在此之前,雷军通过自身天使投资、旗下顺为基金以及小米风投,两年来已投资企业超过60个,涉及手游、电商、新媒体、移动安全、智能家居、医疗、互联网金融、影视制作、视频网站、移动地图、车联网、移动家政、移动教育、智能家电等众多领域。从这一层面看,雷军已将对标的企业目标更换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生态巨头企业,而正是这一概念,将小米估值拉升至450亿美元级别。雷军在公开场合也曾说道,阿里巴巴上市给他的启发就是:“做一个超级大的市场,找超级靠谱的人,以及永远花不完的钱。”从小米屡次创造高估值融资,但雷军控股比例并没有太多稀释,以及小米同时从银行贷款来看,这就是雷军所说的“花不完的钱”。从雷军自己做天使投资只找熟人,以及雷军搭建的小米科技创业团队来看,这就是他所说的“找超级靠谱的人”。而“打造50家类小米公司”、“投资100家硬件企业”,以及投资众多不同领域的企业等,就是小米用MIUI+电商平台所支撑的“一个超级大市场”。从这个角度而言,雷军是在尝试复制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商业生态故事。

    只不过,阿里巴巴讲的是从用户购物平台向生活一体化生态系统的故事,腾讯讲的是从用户社交平台向生活一体化生态系统的故事,而雷军的商业故事则是从系统级别整合“硬件+软件+云存储”的用户生活一体化生态系统。由此看见,小米所建立的生态系统,是比阿里巴巴、腾讯更接近商业和生态闭环的系统。如果这个商业故事最终形成通路,必将深刻影响目前独立于系统之外的中型硬件企业和互联网公司未来的发展,以及大量新型初创企业的命运。
    中型公司进退两难
    所谓中型公司,可分为如下几类企业:已经成熟但未建立自身生态的企业,主要包括BAT以外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初具规模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传统手机企业;传统家电企业;将被移动互联网改造的其他传统行业企业。对于中型公司来说,或者选择依附在BAT体系中获得系统性成长(如腾讯入股滴滴打车、阿里巴巴投资快的打车等);或者选择一个BAT没有布局好的领域迅速做大,并保证短期内难以被复制(如奇虎360);或者尝试自己建立一个不同于BAT和小米的生态系统(如乐视、魅族)。这也是2014年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终端企业、移动应用企业频频发起合纵连横大战的原因。
    在巨头互联网公司和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夹击”下,大多数中型公司近年来位置颇为尴尬,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联想、格力等传统企业。联想拥有较为完整的硬件设计与制造能力,也拥有智能手机、PC、平板、智能手环等智能硬件产品线。在收购了摩托罗拉品牌后,联想手机海外市场也已打开。但问题在于,这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整合能力,单纯的硬件套路未来的命运就是被BAT、小米等生态系统所整合。变数在于,由陈旭东所掌握的联想智能终端和服务业子公司“神奇工场”,在短时期内能够给联想生态带来多大的改变和内外部冲击。对于传统家电行业来说,智能家电与智能家庭在空喊十年后陡然加速。相较阿里巴巴投资海尔、小米投资美的,“落单”了的格力似乎还没有清醒过来。智能生态这一商业模式如能成为通路,那么就像当年微软Windows对战网景浏览器、苹果iOS对战诺基亚一样,会在短时间内完成新旧格局交替。格力,未来或将成为一个研究智能生态对家电企业格局演变的教科书案例。

    初创公司如何应对
    与已经占据了一定规模用户和市场的中型公司相比,小米等智能生态系统对大量初创公司的影响更值得关注。实际上,这本身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腾讯公司也曾因借力于自身生态系统的抄袭能力,引发各类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初创企业争相吐槽,并最终引发了“XX的腾讯”的业界大讨论。不过与奇虎360一战之后,马化腾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最终开始借助资本投资或平台合作打造新的“航母”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腾讯已经投资或并购了100多家公司,几乎涉猎所有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服务,由此一步步建立起了腾讯的生态系统。而小米目前更像是一个腾讯向生态系统演进的过渡期版本:与手机和小米生态结合度比较高的产品由自己来做,而其他的硬件产品对合作伙伴要求比较苛刻,并往往带有排他性协议。而雷军所称的“打造50家类小米公司”、“投资100家硬件企业”也就意味着大量硬件初创企业,未来将与小米硬件产品线布局不可避免地产生交集。

    其结果就是,作为初创企业要么接受小米的要求,成为其智能生态的一分子,准备做毛利率较低的“爆款”产品。要么产品被小米OEM,或者被小米入股的竞争对手冲击市场。而这种状况已在小米手环、移动电源、摄像头甚至鼠标垫产品上出现了商业案例。小米手环依靠79元的定价三个月内迅速将销量提升至100万,深圳数家智能手环企业由此消失。而小米在推出49元的表面铝合金材质鼠标垫后,也导致深圳首先生产这种鼠标垫的公司直接倒闭。
    究其原因,作为初创企业,在缺乏市场推广和渠道的初期,一般都会将目光聚焦在单款利润率较高的产品。不过单一硬件产品很难抵挡小米在生态系统下的低利润、高出货模式。但对于小米而言,要在低利润的情况下维持高估值,很难避免资本逐利性与简单粗暴合作模式的打法。

    那么,初创企业又该如何在小米等智能生态系统的冲击下成长呢?有过市场教训的深圳行业人士认为:首先,要接受智能手环、电源品类的教训,避免进入门槛较低,短时间内利润较高,但是会很快成为红海市场的产品。其次,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会很容易引起巨头企业的关注,而关注细分市场,本身有一定技术门槛的产品反而会获得较为充分的发展空间。最后,对于移动应用类初创企业而言,尽量远离通讯和社交这种红海应用,并尽可能多地与终端企业达成合作,以分担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增加与谈判企业的溢价空间。

    小米生态的风险不过,目前成长最快、概念最全的小米生态,面临的挑战同样巨大

    首先,国内智能手机市场首轮换机大潮已过,未来几年都会稳定在每年4.2~4.5亿左右的出货规模。这也就意味着,20%这个三星顶峰时期都未在中国市场触摸到的份额,也同样会成为小米等国产品牌的红线,8000万将成为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峰值。而在海外市场,因为专利问题,小米短期内无法完成迅速放量。而没有了关键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的迅速提升背书,小米智能生态进展和小米估值增速都将减缓。其次,在2000元小米手机价位和600~800元的红米定价区间,小米都将面临竞争对手越来越激烈的“肉搏战”。

    而在硬件同质化的同时,各家软件与ROM体验也在与MIUI差距快速缩小,小米手机品类的市场风险在增大。最后,随着小米生态体系的迅速扩张,小米在产品层面犯错的几率也在迅速增大。如何控制小米生态体系的合理性增长,同时将“猪一样的队友”犯错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会成为雷军关注的重点问题。

    综合以上信息,由于小米已经经过了五轮投资,用户规模、市场规模、融资规模都已足够大,诸多力量和因素都将助推小米继续快速走下去。而基于用户生活一体化的智能生态,也必将成为未来3~5年巨头们竞相争夺的战场。对处于产业链上的每一家企业而言,已经到了考虑是否要自建生态、自建生态能否成功、如何在巨头博弈中“站队”,甚至如何生存下去的时候了。

  9. MIUI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说道:

    以miui为核心的小米手机作为其他智能设备的控制显示中心,高频加便捷获取,同时提高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的粘度和销量;
    以手环作为人体数字ID,无意识加便捷,降低验证成本;
    以品牌作为销售产品的背书,让人们以更低选择成本地选购硬件设备(插座,耳机);
    以强大的供应链和宣传渠道,将新型概念产品以平民价格让更多人享用到科技带来的乐趣;
    其实仔细阅读工科类的论文,什么zigbee,智能家居,物联网很多都是挺成熟的技术方案,各种工业设计的点子也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在论文里各种被写烂也各种描述美好的前景,但是却很少被真正大规模的推行和实现,记得论文里总是存在这么一句话:该系统存在较高的实用推广价值。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很多就是因为产量有限情况下推行的成本过高。硬件在之前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它只是冷冰冰的一坨设备,而非在手机端你能够接触的那一个个鲜活的icon以及其背后的数据。
    相信小米能够让很多曾经只存在论文里和概念设计中的美好事物以合适的价格被大量人群所使用。
    很多东西是美好的,但因为价格过高我们只能选择做鸵鸟忽视它;
    很多东西是美好的,但因传播途径有限,我们无从知晓;
    很多东西是美好的,但因为是概念我们只会想想;
    而小米至少在我心中正逐渐成为中国智造的一个代名词,体验科技,未来已来!

    认为小米靠得不过是奇技淫巧,不过是靠低价位来赢得目前的销量而已,有什么前途?比专利,连国内的中华酷联都比不过,比对产业链的控制,能比得上三星?他们这些前辈都挡在前面,小米能怎么超越?纵使小米目前靠高性价比和营销博得了销量,以后怎么办?它的那一套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早就被华为、魅族、酷派、一加等手机品牌学到了,随着国内手机公司纷纷成立了电商品牌,而且专利技术还比小米厉害,小米以后怎么玩?靠miui?miui不过是安卓的一层外壳而已,要是以后安卓闭源了,你分分钟灭掉,怎么拼得过IOS和WP们?纵使成了第一,也不过名不符实,空有销量而已,这样的品牌成了第一,就是中国科技的悲哀。大部分看不起小米的人都是这个想法吧?

    首先,如果这么想,那说明你们的确不了解小米模式,认识得很片面。小米一直强调自己是互联网企业,可大多数看不起小米的人一直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过是小米的噱头而已。或者认为,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营销思维。这都是不对的。那么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就是基本功能免费,增值服务收费。比如QQ,比如360,基础的聊天、杀毒功能都是免费的,那什么是赚钱的?比如QQ秀,或者是腾讯游戏,或者是广告收入等。它们为什么费心在增值服务上收费,而不直接在QQ的聊天上,360的杀毒上收费呢?而要将基础功能做成免费?答案很简单,为了铺量,如果QQ的聊天,360的杀毒收费,恐怕用它们的人会很少。大家都有一个这样的想法,收费的不如免费的,收费的还要钱,万一感觉不好岂不是白花了钱?而免费的,哪怕差点,好歹免费啊,哪怕感觉不好,不用就是了,没有一点损失。所以大家都往免费的软件上凑。

    而用在手机上是怎样呢?那就是手机这个硬件免费,靠增值服务,比如各种配件、手机软件、互联网服务收费。可手机硬件成本不像软件的成本,摊在每个人头上非常低,手机成本实实在在的需要材料,目前很难通过各种增值服务弥补硬件成本,那么怎么办呢?有办法,我手机贴近成本价发售,这样也可以大量铺量,并且可以靠各种增值服务赚钱,这样就安全多了。

    小米模式就是这样,简单的说,靠接近成本价的手机等硬件大量铺量,并且在硬件上搭建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同时出售各种周边产品,靠这些来赚钱。所以说,小米不(仅仅)是一家手机企业,它是互联网企业。他想做的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而不是手机行业的巨头,手机只是用来铺量的手段而已,等到手机的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就可以靠手机里面的各种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了。就像腾讯的QQ,本身不赚钱,但是用QQ的人太多了,于是腾讯靠各种增值服务,比如游戏,比如QQ秀,会员等增值服务赚钱。QQ只是用来获取用来获取用户流量的手段而已。

    小米想做的,就是从硬件领域,迂回包抄软件和互联网领域,表面上看,小米是手机公司,其实它是互联网公司。它想做的,就是在手机的量,准确的说,是手机内MIUI的量达到一定的层次后。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比如说电子书、视频、游戏、各种软件等赚钱。

    小米想通过接近成本价的硬件,强力介入硬件领域,由于巨大的价格优势,这时,就会有很多人用,而一旦有很多人用小米的硬件,小米在硬件上搭建的各种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就可以大量赚钱了。所以,接下来,如果小米的手机销量达到一定的量级以后,你会看到小米手机上会有越来越多小米自家的软件,比如小米小说、多看阅读、米聊,以后还有可能会有什么小米黄页软件、小米浏览器,小米视频等软件出现。

    而软件和互联网才是小米真正想做的,手机硬件只不过是盒子,盒子赚不赚钱,有多少专利,小米才不在乎。

    那么小米为什么不直接做一家硬件企业,或者互联网企业,而要从硬件领域,迂回进入互联网领域?

    首先,不说国外,单单说国内,硬件领域,就有华为、酷派这些老牌硬件企业,互联网领域,有腾讯,百度这些老牌互联网企业,如果直接做硬件,或者互联网,那么就要面对直接和他们厮杀的结果,而一家新企业是很难打得赢他们的。所以,你们说,小米硬件专利比不过华为、三星这是对的,如果小米是硬件企业或互联网企业,的确会像你们所说的,无法取胜,因为硬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有巨头在前面拦路。那么小米能怎么办?小米能做的,就是走这些巨头没走过的路!那条路没走过?从硬件入手,迂回包抄软件和互联网领域,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于是小米选择走这条路!

    华为酷派一众硬件企业想和小米厮杀,小米会笑着说,对不起,我是互联网企业,你们找错人了。我的盈利方向在互联网领域,和你们不构成直接竞争。那么,腾讯百度一众互联网企业想和小米决斗……等等,他们会和小米决斗吗?小米可是掌控着硬件,目前就有超7000万人用小米手机,明年如果卖出去一亿多台,那就有将近两亿台小米手机。他们巴不得和小米合作,通过小米家的硬件平台推广自家的软件呢。

    所以,为什么说不能直接拿华为三星一众硬件企业和小米比,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类型的企业,所以你们说,小米硬件专利啊什么的不如华为苹果等企业,这些都是对的,但这又如何?小米本来就不打算在硬件领域深度发展,互联网才是它的目标啊。

    而要达成小米的互联网巨头的目标,就要运用互联网思维。也就是基本功能免费,增值功能收费这一思维,用在手机上就是手机免费,靠软件、互联网服务、周边产品赚钱,这样能够极速铺量。手机免费不现实,但接近成本价销售还是可以的,小米于是便以接近成本价销售它的手机等众多硬件,价格低,对于百姓总有很大的吸引力的,等到用的人多了,比如达到几亿层次,这时,我在MIUI当中预装各种小米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由于有几亿人用小米的硬件。那么通过硬件推广软件也变得很容易,毕竟软件和互联网的载体是硬件,你都用我家的硬件了,我还怕你不用我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

    所以,小米接下来会怎么做?小米接下来会将这一思维贯彻下去,硬件接近成本价销售,随着元器件价格下跌。一有利润,马上让硬件降价,再接近成本价销售。这样由于硬件很便宜,就会有很多人买,一旦miui用户有了好几亿,那么,搭载在miui当中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就可以大展拳脚赚钱了。而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可以拿出一部分,补贴硬件成本。让硬件价格再次下跌,硬件价格一旦下跌,那么性价比会更突出,就会有更多的miui用户。有更多的miui用户,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的钱就越可观,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的钱越多,硬件价格就可以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那么,最终,小米模式会演变成怎样?

    那就是硬件完全免费!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

    试想一下,假设小米硬件完全免费,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钱。那么这时,小米的软件和互联网生态一定是极其完善。那么,一台免费,而且服务非常完善的手机和其他要钱、而且服务比不上小米手机的手机,你会买哪一个?

    这就是三体中的降维打击!一旦小米真的能做到这一步,基本上天下无敌了。硬件都免费了,其他硬件企业还怎么和小米对抗啊?如果谁都用小米家的硬件,那么也非常容易通过小米家的硬件用小米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那么,这样一个变态的互联网企业,其他互联网企业又怎样和小米对抗?

    我知道,肯定有人有疑问,比如如果真实现硬件免费?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赚的钱够弥补硬件的成本?比如小米4,1999,怎么可能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花这么多钱?

    首先,买小米的人不止是买最高的配置的手机,还有大部分人买红米,对于小米来说,无论你买红米还是小米都是一样的,都收获了一个互联网用户。拿红米note来说,目前卖899,成本按800算,你如果每个月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付出100元,那么小米一年就能挣1200元,刨去硬件成本,小米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就赚了400元,那么有人会说:我脑子有坑,一个月在互联网上花一百元?那我问你们,你们每个月充多少话费?大部分人都有几十块吧?为什么你充话费就舍得几十块?甚至很多人每个月话费上百块吧?在网上就舍不得一百块?归根结底,是大家还没养成网上付费的习惯,而却有充话费的习惯,这取决于现今的电子支付手段还不发达。十年后你再看看,大部分人每个月在网上付费都有两三百元,别说没有这么多。看电子书、看电影、买桌面、看小说打赏、看短视频、购物、听歌、玩游戏、购买软件等,现在很多人动辄在玩游戏或者起点看小说购买道具、打赏作者上千元,虽然是少数,但未来的互联网服务经济不可想象有多发达。,十年后,电子支付手段很发达,随手就能付费,大部分民众也有网上付费的习惯,硬件的那点成本不算什么的。如果平均每个人用两百元,一年也能有2400,那么1999的最高配置的成本也不算什么。更别说,如果小米做大了,还有广告收入、软件预装、分发收入、小米网流量也可以变现成现金、各种配件的收入……

    那有人又会说,那这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硬件免费跟不免费对于普通人来说不都一样?最终都是从自己身上付费。话可不能这么说,虽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穷人和富人都能免费享受同样的科技产品,唯一差别之处在于穷人享受的互联网服务没有富人多,但这也不算大的问题。不过是少玩几个游戏,少看几个视频而已,但对于拉平穷人富人之间的信息鸿沟、贫富差距还是有巨大的帮助的。试想一下,假如有朝一日,最穷的人家里也能够用的起各种科技产品,这难道不算好事?穷人会自觉在互联网服务上少付费,而富人会在互联网服务上倾向于多付费,这其实相当于把富人的财富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分了一部分给穷人,让穷人也能够享受科技产品。

    所以,如果,我是说如果,小米成功了,其他跟互联网、硬件有关的企业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和小米合作,硬件企业帮小米研发、生产硬件,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给小米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和
    互联网内容服务支持;另一种可能,就是直接死一片。毕竟到那时,要和小米相抗,除了一种可能,别无它法,那就是硬件免费,但是硬件免费,需要极其完善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生态的支持。这只能是巨头企业还有可能。不过到那时,小米拦在这条路前面,其他企业要越过去,就很难了。

    那么有人会说,那这样其他企业怎么办?其他企业会倾向于和小米合作。刚才说了,小米模式决定了小米的行业整合能力很强。硬件领域的企业跟小米没有直接利益冲突,它们会和小米合作,借助小米品牌巨大的流量优势推广自家的硬件产品,比如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小米摄像头、ihealth血压计,这些都不是小米公司生产的,但却和小米公司合作,借助小米推广它们的产品,而小米也因此完善了自家的智能家居生态链,以后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席位。那么软件和互联网领域也不会和小米竞争,因为它们想借助小米家硬件推广自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所以有人说miui做大了会遭到谷歌的打击,这是不对的,因为小米家有硬件基因,小米做大了,谷歌会更倾向于和小米合作,谷歌给小米提供开源的安卓和一系列技术、内容支持,小米负责推广他家的产品。所以,小米作为互联网企业,入股百度旗下的爱奇艺,百度反而支持,为什么?因为百度还打算和小米合作,通过他家的硬件推广自家的爱奇艺呢。

    所以,小米在硬件领域,会有强大的整合能力,随着小米越来越强大,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硬件企业加入小米生态链或者和小米合作,而小米得到了更加完善的物联网生态链以及卖这些硬件给小米网带来的巨大流量以及卖掉后得到的利润分成。在软件和互联网领域,也会有许多软件和互联网企业和小米合作,小米负责推广,而他们给小米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内容支持、服务支持,让miui变得更加强大。

    小米更有可能变成一个物联网科技平台,整合各个行业领域企业,小米得到了完善的生态链,而各个企业借小米品牌流量得到了推广。

    接下来说miui,miui从技术上来说,不算牛逼,只是安卓的一层壳,但是,小米本来就没打算靠miui的技术和ios、WP等操作系统比,它想做的,是在miui当中内植入自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因此和ios、塞班们,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纵使有朝一日,安卓闭源了,那么自行演化就是了,闭源了对于国产一众手机来说,就是安卓系统不再更新了,那么自己演化就行了,这影响又不算大,毕竟你安卓总不可能把泼出去的水收回来吧?以前开源公布的那些源代码,你还能把它从别人电脑中删除掉?对小米来说,miui甚至比手机更重要,因为它承载着小米的互联网梦想,所以说,哪怕你不用小米手机只要用miui,小米就很高兴了。

    而小米手机,是小米的互联网梦想的基石,你用红米,或者小米3,小米2,小米4,对于小米来说都是一样的,都收获了一个用户。

    硬件+软件+互联网三驾马车模式让小米的互联网的路非常宽广。你不用我家的手机,行,用小米平板,用小米电视也是一样的。你连这些也不用?哪怕你用其他品牌的硬件。刷miui对小米来说也是一样的,哪怕你miui也不用,你只要用我家的软件,我也能盈利,,你在苹果手机用多看阅读等小米系的软件,对小米来说同样不错。

    而小米三驾马车模式加上轻模式,让小米的行业整合能力很强,比如小米的智能摄像头、小米手环、小米电源、小米电视、小米平板、小米路由器、小米智能血压器等等,都是不同的科技硬件领域,而小米能够游刃有余。小米也打算这五年内投资一百家硬件企业,纳入自己的生态链。而miui当中集成的服务是与不同的软件企业领域,比如小米黄页、小米流量监控、小米一键式连wifi等,和迅雷、搜狐、金山、百度等企业都有合作。小米模式,让小米行业整合能力很强大,同时能整合硬件和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多个企业的帮助。这让小米模式在接下来的物联网时代大有作为。

    很多人有疑问,小米目前的营收大部分来自硬件,为什么还标榜互联网公司。目前来说,小米营收的确大部分来自硬件,那是因为软件和互联网生态布局的速度赶不上硬件铺量的速度,小米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硬件铺量的速度会有这么快。而且在互联网领域,入门用户最起码要上亿,才有能力发挥威力,小米目前用户才7000多万,因此互联网方面的营收赶不上硬件方面的营收,目前还只是第一个阶段,硬件铺量阶段,第二个阶段,软件和互联网生态布局阶段,第三个阶段,硬件完全免费,软件和互联网生态布局完成。目前小米还只是第一个阶段,以后硬件的营收比重会越来越少,与之相比,软件和互联网营收比重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硬件负营收,软件和互联网营收额是天文数字,此时小米模式才完全展开。

    我为什么希望小米成功?因为我觉得小米真的有可能改变世界,如果它的模式完全展开,试想一下,免费的硬件,完善的服务,基本上已经没敌手了,毕竟有谁敢把自家产品完全免费?假设小米成功了,那么小米所投资复制小米的那一众国产企业也会因此而崛起,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幸事?如果小米真的成功了,小米会带领成千上万的企业走出去,同时带领成千上万的国外企业走进来,这对于中国崛起、更加开放是有帮助的。同时,小米成功了,那么,也会有很多穷人们能够用的起免费的硬件,这对于减小贫富差距,难道不是一件好事?

    至于什么技术专利什么的,如果小米真的能成功的话,还愁没有专利?你以为那些巨头专利都是自家研发而来?靠收购各个企业足够积累足够的专利了。

    我希望小米能够成功,因为我希望,有朝一日,硬件能够完全免费,中国企业也能走向世界,中国也有许多站在科技巅峰的企业,穷人富人都能用的起各种科技产品。

    希望小米公司的口号实现:让更多人享受科技的乐趣。

    接下来简略地在这回答一下各位兄台在评论中提出的问题。
    首先,硬件完全免费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小米模式的最终结局。小米未必一定会走。也许硬件降价到一定程度,后来者无法追赶,小米就不降了。即使走也有可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充米币送手机、买手机送智能摄像头,送米环等 等价值的礼包、以旧换新、或者你每月在小米硬件上消费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小米自动送你手机或其他硬件。花钱买手机等过一段时间自动返还相应金额进你的账户。

    有人说,我用小米手机不用收费的软件,光用免费的。你能从软件中赚到我的钱?也能啊,不然微信等软件如何赚钱的?微信估值好几百亿吧?免费软件可以通过广告、分发其他软件等方式收费。

    有人说,我只用你的手机,系统换掉,软件也不用你的。你怎么赚钱?首先,软件和系统也是有粘性的,比如QQ,你亲戚朋友都使用QQ交流,你用其他的软件就无法和他们很好的交流,如果小米成了巨头,肯定也有很多类似的有粘性的软件出现,让你无法用其他软件,再说了,软件分发、软件预装也是一种收入,你在小米手机上用其他软件,也能赚到钱的,因为小米替那个软件分推广,不然你以为爱奇艺、优酷等为什么要和小米合作。再说系统,如果miui的服务足够好,好到无可替代,你会想着换其他系统?即使你狠下心把系统换了,可小米家就只有手机吗?还有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小米摄像头……。未来还有可能有小米智能锁、小米智能门、小米智能空调……如果你用的都是小米家的,那时,想更换系统,恐怕代价太高了。

    那么,又有兄台有疑问,如果手机等硬件完全免费。软件、服务的收入能够弥补硬件成本?未来是互联网的世界的,电子经济会高度发达。你看见一篇文章写得好。可以随手打赏一些钱,比如1米币、10米币、100米币等。而且支付手段可能非常方便,点一下屏幕也许就能打赏,现在网上随手付费的人不多,十年后你再看,电子支付非常发达,随手就能付费,几乎每个人都会有付费的服务的。你看见一个人唱歌唱的好,也可以打赏,一段视频很搞笑,也可以随手付小费。就像现在的起点小说,动辄有人打赏上百块、上千块、甚至上万都有,未来手机网上支付极其方便,可能你在网上随便唱歌、拍视频、写东西、帮别人玩游戏都能赚钱,也能很容易就为某些服务花钱。那时,知乎没准都有打赏机制了。看视频、看小说、听歌、手机桌面、玩游戏、买软件、小米黄页、分发软件、预装软件、广告收入、小米云服务、小米商城购物、手机人工智能助理、小米配件等等,有各种方式赚钱。未来互联网经济会高度发达,而互联网的载体是硬件,只要你用小米家硬件,它总有各种途径赚到钱。

    有兄台又问,没看见小米有什么软件和互联网布局。小米成立了电子支付公司、入股了爱奇艺、和优酷合作、收购了多看、成立了小米互娱公司、现在也有小米桌面、小米系统、米聊、小米小说、WPS等软件,以后还会有各种小米游戏、自制视频等。这些都是在布局。

    还有知友说,你用了苹果三星还会跑回去用小米手机吗?是啊,假如有朝一日,小米手机价格低得令人发指,你会不会尝试用用?还是继续用昂贵的苹果和三星呢?另外,你用miui,为了享受更好的适配,可能会使用小米手机,你买了小米手环,为了更好的体验,可能会使用小米手机……小米家的各项产品,互相之间是有粘性的。

    有人说,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和软件怎么打得败谷歌等行业巨头?那些行业巨头没必要打败小米,小米有硬件基因,它们和小米合作,通过小米的硬件推广自家的软件和互联网服务,而小米可以得到它们的技术支持,这对双方都有好处——转自知乎大神@石昊

  10. 即将成为最帅的那个程序员说道:

    从小米硬件生态来说,这个发展是非常良好的。可以说小米硬件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圈——利用小米本身的用户和流量,每款硬件发布都可以获得巨大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而小米对这些由小米或顺为投资的硬件厂商的帮助又仅非流量和传播这么简单。
    相比软件开发商,一个硬件厂商,除了流量和传播,在工艺品控和成本控制等生产环节有着更多的考验——这意味着更低的成本和售价,以及更高的产量,对于一个蓝海市场,这或许就意味着生死。
    而小米是国内目前为数不多,甚至可以说是仅有的,能在以上方面同时有能力帮助这些硬件厂商的公司——当然前提是接受小米或顺为苛刻的投资条件。
    在经过紫米、华米等公司的运作后,这一套体系已经相当成熟,从资本对接,生产帮助,到最后的宣传销售,小米在硬件领域的生态布局,起码从厂商的角度来说,已经初具规模。
    并且在C端,这个生态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很良性的循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如果要选购一款自己并不了解的硬件产品类型,他只需要考虑小米的就不会吃亏。

    回到软件上来说,小米生态的口号目前还仅仅是个口号。软件生态和硬件生态大有不同。
    硬件可能我买了个电视,买了个手环,除非坏了或是质量差到没法忍受,不然我是不会换新的——硬件的用户留存度高,二次购买周期偏长。
    软件则不然,我可以同时有米聊和微信,同时有陌陌和花田,同时有微博和Twitter……用户的直接切换成本偏低。
    诚然,MiUI是个伟大的创意idea,在2010年就看到硬件更换的长周期结合软件特性来达到使寄生在硬件上的软件拥有高留存度和使用频次。这个软硬结合的认识领先了国内同行至少4年时间,直到2014年改变后的魅族出货量暴增,才让小米在这方面有了真正的对手。
    回到软件生态的问题。如果出了一款比QQ或微信更好用好玩的App,绝大多数人也是不会换的,因为他在微信上投入了巨大的社交沉没成本;而这些沉没成本实际上又从另一个方面提升了它的用户体验。当这些沉没成本大到让用户难以脱离这个平台的时候,我们会说这个生态系统已经具备很强的稳定性。而小米的用户显然在MiUI上的沉没成本,是很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这让小米的用户并不具备强大生态圈用户所具有的忠诚度。
    诚然again,MiUI目前对中国人来说,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Room。也许前两年小米发展的过于顺利,以至于MiUI最近两年的发展仅仅停留在了工具层面,在生态方向上却少有建树。按照刘翔的话说,目前任何Android手机的核心体验和Room的关联度越来越小,而更多取决于人们日常的核心应用。而这些核心应用,洽洽又是和小米无关的第三方公司的。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人们的换机成本已经降到了纯粹的硬件和经济层面的选择题——所以当今年的小米被觉醒了的魅族,用小米的方式和魅族十多年的硬件积累的功力加持穷追猛打的时候,小米只能不断调低年出货预期。
    (在此对木南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你和罗老师都是我们胖子界的骄傲。)

    但是我并没有对小米软件生态形成悲观的态度,任何一个生态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全球范围内来说,真正在手机上做到软件生态的公司,无非就Apple和Google而已,而GMS在国内被废,亟需一个强大的代替者。而国内目前除了魅族、华为,能在硬件数量以及软件质量上都能和小米掰腕子的公司还未出现(加两个替补:乐视和360),而华为和魅族且不说软件生态,单说软件质量,都还离小米相去甚远。所以小米的机会还很大。只是这个机会面临的挑战,已经数倍于两年之前。

    其实回过头来,我在看顺为和小米的布局,让我觉得小米这家公司相较于Google和苹果,可能更趋同于索尼。它投了很多和生活相关但是目前和互联网无关的项目,比如装修、租房。这些布局可能确实是未来互联网和线下生活的重要融合点,但是这些项目在线下的布局速度,要想从用户数量和产业规模上同小米手环这种智能设备上相比,无疑是差很多个数量级的。也就是说类似小米家装,小米租房这种服务,可能要10年甚至20年才能普及一二线城市。而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垄断,时间线一长就加大了垄断的难度,这也导致了这些项目最终利益收割的风险。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真就当种子投资,投着玩,万一做成了呢。

    苹果iPhone出到了6之后,才开始做生态整合(主要是iPhone、Mac、iPad),这期间苹果花了7年时间。
    小米才5年,机会还是很大,只是风险在不断提高——而已。

    不存在吧,网上很多人都在唱衰小米,小米贴吧首页都有很多喷小米的。好吧,不仅喷小米,小米的用户也被喷,实在有点让人震惊啊,这怨念是有点大了。手机而已至于吗?小米推出的产品还凑合吧,用起来还行。比上肯定不足,比下还是好很多的,至少买回来觉得靠谱,而且要是用着不爽也能退。
    回到正题,我是觉得不存在,首先生态这个词就很大,说不好听点就是很虚。但是你要是说他不存在吧,买个路由器电视手环什么的用着也确实不错,哪一个连着手机一起用都挺好。家里就有个手环还有个路由用着也就那样吧,没感觉有啥特殊的,以后弄个电视估计会好点吧。

    我觉得,衡量一个体系是不是生态,需要符合一个四维的标准。
    专利 规范 参与者 时间
    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相关的专利以及规范,两者形成行业标准,参与者不但要多,而且有类似丛林一般从地底到天空的有层次感的分布,参与范围越广越好,并且每一个分子都能在里面获益,并且从时间轴上看,整个体系是一种积极向上不断生长的系统。
    安卓和苹果都符合生态的定义,相关系统的专利,系统准则,从硬件制造商,零售,用户,软件提供商,广告,用户,一整套众多的参与者,有大有小,有高有低,这些参与者都能够在系统中盈利并让系统保持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小米用这个系统衡量,很明显,就不符合生态的定义。小米只能算对安卓和苹果做一个功能的补充和延伸,可以打一个比方,安卓和苹果是水库,小米只不过是水库下面一个小池塘,水源都来着水库,万一水库不放水,池塘就干了

    TrendForce发布的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份额,小米在被华为赶超后,被华为迅速甩开并差距越来越大。整个Q3以来,华为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8.7%,而小米却只有12.7%,甚至有同为12.7%的联想赶超之势。种种迹象表明,小米走上了下滑的趋势。其实从14年以来,小米的品牌优势已经消耗殆尽,只是依靠着惯性来维持增长。因为从14年平均客单价来看,小米手机上半年的平均客单价为1263元,下半年的平均客单价为1179元,下降了84元。小米14年下半年开始,小米手机销量的增长已经只能靠红米系列来维持。15年小米发布小米note,雷军至今没有公布小米note的销量,甚至15年Q2结束时,雷军也只公布了手机销量,而没有公布销售额。雷军14年夸口小米15年能卖1亿部手机,到后来改口说可以实现8000万的销量目标,但是Q3结束后,现在似乎连这个整年8000万的销量也变得困难起来。如果小米今年不能达到8000万的销量,那么小米整体业务的营收增长点不知道将来自哪里,维持450亿估值的支撑点又不知道来自哪里?
    然而在另一端,小米今年以来却连续发布了很多新产品,除了传统手机、电视、路由器和小米盒子以外,小米还发布了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净水器、小米空调、小米插线板、小米自拍杆、小米旅行箱、小米蓝牙音箱、小米电话卡、小米贷甚至小米秋装……. 单单光小米NOTE手机,小米今年就至少发布了6次。据说小米正在准备进入笔记本领域,现在的小米就像一个百货商场,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小米还没有进入的。连续不断的发布新产品多到让人应接不暇,却也不知所措,麻木到让人厌烦,过了就忘。小米投资的生态链里,除了移动电源和小米手环做的不错以外,其他的产品都一般,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引爆市场,风声之后便没有人再提起。然而小米移动电源和小米手环迄今为止的销售额不足20亿,这只占小米14年全年销售额的3%不到,依靠小米移动电源和小米手环两样,似乎不能给小米的营收增长带来多大的贡献。
    小米看似在各个领域连续出击,其实到最后做的都是防守的事情,进攻传统行业,防守住全年的销售额。其实如果分析小米一路以来采用的策略,小米今天的处境既是主动选择的结果,又是被动局面的策略。在曾经的移动互联网大潮刚刚来临的时候,雷军投资了UC、凡客、多玩、瓦力等等各种各样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有人指出,雷军这是要布局移动互联网领域,搭建移动互联网生态圈,以致将来上网的用户都不能避开雷军,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雷军曾经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建设一个生态圈时,用的围的方式,而不是依靠垄断一个强有力的点去建设,后者才是有效的方式,依靠前者所生成的生态圈其实毫无竞争力可言。百度靠搜索,阿里靠电商和支付宝,腾讯靠社交,微软靠系统,苹果靠硬件。雷军靠投资布局拿到移动互联网的门票,但是曾经布局的企业现今却又慢慢退出了用户的视线。小米手机在受到国产手机围剿和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消耗殆尽的情况下,想依靠投资布局为小米赢得新的营收增长点,多线开战,在多个领域挑战行业巨头,此乃兵家大忌,小米也不擅长这事。显然,雷军把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小米身上重新又犯了一次。
    小米今天进入各个领域,雷军号称要建设智能家居生态圈,智能家居生态圈到底是什么都没定义清楚,如果智能生态圈就是用手机操控空调,那这智能家居生态圈也太虎头蛇尾了。看似要血洗各个行业的架势,其实不过虚张声势而已。小米这么做的动机一目了然,在手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以企图进入新的领域来提升企业的整体销售额,进而维持住小米的450亿美金估值。最为关键的是,小米选择进入的这些行业而言,毫无壁垒可言,小米也毫无优势。曾经这450亿美金估值给小米带来的是何等的荣耀,到今天却只剩下束缚而已,使得小米越来越保守。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小米的逻辑是不成立的,小米450亿美金的估值里,虽然我没有明确的数据,但是我想至少有90%是给小米手机和miui的,不论小米进入什么行业,也不管小米进入多少行业,如果手机这个大本营守不住,那miui的市场占有量也将守不住,那么其他的都是扯淡,想维持这450亿美金的估值就更扯淡了。
    当然了,肯定有人会反驳说,小米的450亿美金估值不是给小米手机的,而是给miui生态圈的,但是事实真的能如雷军所愿吗?在现今安卓自身体验越来越趋同的情况,miui带来的体验过人之处究竟有多少?一开始安卓系统在很多细节的地方优化的不好,二次优化成了miui的优势,但是在谷歌今天对安卓系统优化的越来越到位的情况下以及控制力越来越加强的情况下,miui作为安卓的分支,同时在各家手机厂商齐努力的情况下,miui带来的差异化体验优势已经越来越式微了。因此,依靠miui体验带来的优势,并以此吸引用户购买的策略会越走越弱。
    既然miui本身已经靠不住,那么基于miui建立的生态圈盈利尼?雷军14年年底的时候说过,基于miui生态圈的用户big data如果不能转化为价值的话。小米14年发布miui V6的时候停掉了很多老手机的支持,其实已经暗示了一件事,就是小米的miui开发资源已经满足不了小米手机众多的产品线了,今年miui V7基于安卓4.4开发也是一个道理。要知道,这对号称为发烧而生的小米是不可想象的,违背了当初的品牌宣言。不仅如此,miui也停掉了很多第三方机型的支持,将适配miui的工作交给第三方开发者支持。不管是靠小米贷款也好,渠道分发也好,还是靠售卖主题,在miui现有业务支撑下,如果剥离掉手机硬件本身带来的营收外,miui落实到每个用户身上,miui带给小米的价值其实是负的。苹果对老系统支持广泛,除了产品线少以外(其实也不少,ios9一直支持到4s),就是利用新系统的apple music或者appstore等服务,继续赚老用户的钱。但是显然miui是没有这个逻辑的,或者说基于安卓4.4或者5.0而言,对小米是没有任何差别的。要知道,当初很多购买小米的米粉可是冲着小米为发烧而生来的,不能体验最新的系统版本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隐含的条件是,帮助老手机更新到最新的系统版本并不能给miui的营收带来新的增长点,带来的只有开发资源投入,成本的增加。既然这样,那不如开发资源能省一点是一点,满足新机器的体验差异才是首要任务。
    15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被骁龙810搞得焦头烂额的高通企图在820上挽回优势,小米note在高端产品线上冲击失败,成了一个占位产品。寄希望于依靠820再来搞一把性比价的小米5目前似乎还看不见踪影,即便骁龙820研发十分顺利,在今天尚没有发布且量产日期不知何年的情况下,小米5再快也得要年底了,考虑生产周期的情况下,小米5基本很难为今年的销量做出什么贡献。然后小米最大的竞争对手华为,依靠自有研发的处理器和通信领域积累的雄厚技术,追赶苹果追的有声有色。而小米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款支持指纹解锁的手机,曾经的性价比哪里去了尼?要知道这可是13年的技术。小米现有的技术能力和研发投入,使得小米收集离这个时代的前沿越来越远,何况是智能机趋于饱和的今天。
    小米的问题是突然出现的吗?当然不是。从小米手机整体上考虑来看,CPU受限制于高通、屏幕是三星夏普供应,相机由索尼供应,指纹解锁方案没有,3D touch方案没有,专利储备基本没有,即便是小米最拿得出手的miui系统也受限制于安卓,而miui似乎已经越来越赶不上安卓快速迭代的脚步了,小米的旗舰手机和市场上的旗舰手机差距却越来越大。小米的瓶颈一直都在,只是小米从来没有想过投入大的价钱实实在在的去解决掉这些瓶颈,从小米对研发上的投入可见一斑。只是当这些都发展顺利人口红利还在时,问题都可以掩盖掉,赚到快钱的时候,谁会有心去踏踏实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新手入行的时候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但是如果一直将新手挂在嘴边,那显然成了一道借口。
    其实纵观小米一路以来的策略,除了抓住智能机大潮和抢购的营销策略外,值得称道的地方并不多。即便是曾经吊打对手的营销方式,也开始反噬自己。小米进入了这么多的领域,却从来都不是市场的创新者,甚至不是开拓者,只扮演了一个市场攫取者的角色。因此当市场趋缓或者落寞的时候,危机也就显现了。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但是风口总是要停的,而猪却始终不会飞。

    小米的终极理念是让每一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实现的方式让产品使用先进的技术,交互方便,平民合理的价格。目前来看,小米所有的东西都有这个特征,而且拉着全行业来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无论你怎么样的产品,只要是小米的思路,那就是这个理念下的一环,就是小米的生态,小米的影响,今天的人买到的一切高配低价的产品,几乎都是小米的影响,只是有些不是小米亲儿子。

    当然,有个东西不甘心,我凭什么一定要平民的价格,我凭什么要做好产品?然后他就出了一系列高价格且不先进的产品,当然,这对一个城乡结合厂来说,算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因为人傻钱多的大有人在。

  11. 一个无益于人民的人说道:

    按照小米的路子,产品线迟早是会把所有数码周边都囊括的,只不过是先出后出的问题。
    像路由这种已经明显有极路由开始发力的环境下必须提前发布抢占市场,除此之外以后一定是会有小米电脑、小米相机这种东西出现的。。。
    这次的电源,我觉得推出的时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面上不能换电池的手机越来越多了,自家的米三也是如此。考虑到米三的Tegra 4,不备一款移动电源应该是没法用的顺心的,既然有这个需求点在,那就推一推咯。移动电源没有太大技术含量,找家代工的都能做,配合小米一贯的营销策略,稳赚不赔。
    最后跪求小米不要轰炸我的微博信息流了,营销文案看到很反感,每次看到只能默默取消关注相关来源,心累。

    1. 与小米手机基本可以公用平台
    2. 消费人群是一样的,不需要另外大规模投入营销成本
    3. (估计是自认为)可以加强现有用户的统一体验,构建生态链
    4. 研发成本不高,有现成的解决方案
    5. 不需要另外找供应商及制造代理
    6. 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7. 目前还没有一个看得见的很强大的竞争对手,还属于混战市场
    8. 市场潜力足够大

    ,诚然现在移动电源国内市场拼的是你死我活,厂商之间为了2毛钱硬拼,香港电子展、美国电子展、深圳展会、纷纷看到中国商人死扛。拼一个价格在拼外观,纵观目前是市场并不是向以前Made in China而是慢慢转向Design in China。生产工艺粗矿型渐渐地已经不适应国内的工厂发展了,经历了改革开放这多年工厂也再沉淀也再配备自己研发人员,方案公司也在沉淀,最后资源整合。现在的移动电源市场赚钱的一般都走的是外单、有些老板其实是成本价外销、为了什么?为了是能够拿着出口单子退税赚钱,我记得一个老板也是做实业的,现在成本价外销到中国地的台湾省、东南亚、印度、以及美国,为了什么出货量大退税赚钱呐,所以新闻联播的出口额也就不是什么牛逼的事儿了。
    说到小米,拆开主板,仔细看看,再拆开中兴、苹果的手机的主板看看你就知道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消费类电子”了,小米的成功在于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因为我们已经形成了并且习以为常的消费习惯“性价比”,小米的宗旨是为发烧而生,为发烧而生就是它的灵魂,只是在乎了配置,有时候忽略了在PCBA上面的修饰了,再加上雷总的饥饿销售发展,没买的人很想买,就是买不到,黄牛加价,看看这小米是个啥子手机,但是买了之后可能也就那么样了。安卓的整个生态系统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一个字“乱”,小米的成功在于它整合了一个生态链,所以销量一直很牛逼,中国市场看来雷总是领悟的非常透彻,抓住了大多数人的人性弱点,加以修饰加以包装,最后他“成功了”。小米并非是一个技术主导的公司,而是一个营销公司,移动电源他有研发吗?很多品牌公司只需要贴牌生产,卖高价,随着移动电源的普及成本价格已经很透明,丁是丁卯是卯,小米进驻移动电源用脚也能想出来——小米移动电源只是贴牌生产,是一个逐利的公司而非是一个非常用心做产品的公司,他们的营销做的很成功,移动电源只要贴上品牌就又能赚钱、而且移动电源以后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品牌的树立,做移动电源,利润那不就一个了得,这样的品牌运营模式还有很多厂商,比较敏感,我就不多提了。最后企业开始玩的不是单纯的品牌运营,就开始玩资本了。、

    、小米目前的重心本来就是手机及其相关产品,做移动电源算正常延伸,协同优势。所以,问题不在于为啥做电源,而在于为啥定价69。
    2、小米目前属于高速扩张的阶段,就是要抢地盘。以互联网的概念来讲,占领用户。
    电源是超越手机品牌的,有相对强需求,有用户痛点,无领导品牌,可切入完美的细分领域,快,一枪毙命。
    3、强化的是小米这个大品牌。小米作为新生的、互联网 品牌,需要持续的关注度,过阵子就需要挑逗你一下。

    为什么要提这个,因为价格战终究不是企业长久的盈利模式,通常意义上的价格战是为了获得市场竞争中的排他性优势的杀器,但从没有企业能靠价格战活下去。从米1开始,价格屠夫小米已经做到低端品牌占领市场的目的,通过牺牲品牌溢价为代价成为了智能机行业的执牛耳者。然而,老罗做锤子为什么讲工匠情怀?一加手机为什么强调不将就?oppo,vivo 为什么这么任性地搞了一堆超薄美颜美拍高音质这类除了让手机颜值高自拍强听歌神器外没有卵用的功能?说到底就是为了说服消费者愿意多花钱来支付这些不实用的元素。这就是老罗们追求的品牌溢价,这就是iPhone 三星占据智能机市场八成以上利润的屠龙宝刀。然而主打性价比,为发烧而生的小米与品牌溢价天生便是绝缘的。价格屠夫可以倒逼竞争对手降价,把htc 索尼lg等原先在国内混的不错的手机品牌逼到几乎没有市场存在感的市场占有率,但就是没法为自己带来品牌溢价。一降再降的小米note 系列,顶配,女神,竹纹后盖轮番上阵还是无法挽回在2000到3000中高端价位智能机的竞争劣势。话说回来,如果小米哪天准备认认真真打造品牌形象,追求品牌溢价了,还是把口号改成这样逼格的比较好:小米,为烧钱而生。
    当大家都加入价格屠夫行列的时候,整个中低端智能机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时候,小米原先建立的性价比的差异化优势几乎不复存在了,但雷布斯早就骄傲地说过,小米不靠硬件赚钱。跟小米抬杠对垒刷新智能机价格冰点的360老总周鸿祎跟雷军的观点出奇一致,预言未来硬件低利润与0利润是大势所趋,真正要赚钱靠什么?服务。
    服务增强是制造业转型阶段的重大趋势,最典型的应用便是苹果在ipod 上结合iTunes 使得ipod 从一款优秀的播放器变成一款革命性地播放器,尝到甜头的苹果在iPhone 上复刻该模式推出AppStore ,再次用服务增强理念奠定了如今无可撼动的王者地位。显然小米也是很眼馋这条路的,由于种种原因,谷歌play 服务在大陆几乎被阉割,给了小米发展壮大机会。这些年小米在社交,互联网金融,电商,操作系统等各个领域发力,跟BAT 抢流量,布局智能家居,打造电商生态,丰富产品线,成了继BAT 之后又一个科技领域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的小巨人。然而进击的小巨人在扩张的过程中,依旧是以服务增强,软件盈利为主要理念,企图将若干不赚钱的硬件产品串联在一起整合成跨平台设备的闭环生态,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初步形成了智能手机,智能路由,智能电视(小米盒子)的三驾马车并通过米柚串联的3+1产品格局。然而这个智能家居的生态圈不稳固,并且是以透支稀释小米拳头产品智能手机的品牌认知度品牌来实现的。从前小米产品发布会的时候粉丝激动,媒体调动,对手冲动,而现在呢,各方面都被其频繁地产品发布会发布的无关痛痒的产品提高了阈值,发烧的光环也逐渐退去,裸泳的危险性与日俱增。即便是跑马圈地占市场打下了貌似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也因为战线过长,缺乏深耕而存在被后续竞争者像德军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吊打苏军战略缓冲地带一样那样摧毁掉的风险,说到底,一家创业公司以其薄弱的资金实力,技术底蕴去挑战这么丰富的产品线,着实让人捏一把汗。而且就目前来看miui 加小米三宝智能路由,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3+1方案并没有给小米带来明显的优势,所谓的生态中除手机手环外出货量百万级的产品乏善可陈,更多的是不温不火与泯然众人。随着谷歌服务大陆解禁的局势越发明朗,国产品牌的定制rom 跟原生安卓的冲突早晚会爆发,依托定制rom 整个产品的小米的生态圈还会被进一步挑战。更糟糕的是,小米的智能家居布局也罢,智能产品生态也罢,都是紧跟现有巨头后面亦步亦趋,局面上已经非常被动了,而且以一家创业公司的技术积累,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去跟巨头们打一场非对称战争,前景确实很难被人看好。亦步亦趋终究不如高屋建瓴,一飞冲天难敌厚积薄发。没有研发的科技企业终究没有未来的发言权,只靠借鉴没有独创精神的企业终究无法走向伟大。 作为曾经的米粉希望小米能一路顺风。
    ps:小米,为发烧而生这句广告词真的太贴切了,手机,暖手宝,优乐美三合一产品,真是良心之作。再次强调,我不是米黑,当年为买小米还被黄牛坑过。小米青春版,2s,米4都入手过,看着15年3季度出货量5100万台的销量,确实为雷布斯捏一把汗,但作为被雷布斯洗脑的前米粉,一生低首拜雷军是不变的信仰。
    因为小米有野心,小米的产品在做的时候把它当成一个平台来做,平台就是可开放性和可玩性
    我家小米电视2s我朋友家乐视,同样的价钱,我家48寸,他家50寸,他买的时候还送了16个月会员,但是你以为我买亏了吗?并没有!

    小米电视的片源基本上没啥玩意,但是小米从来不限制你做任何的事情,你随便装APP,相比之前乐视对系统APP限制非常大,我觉得我买个智能的东西到我手里面,就应该随便玩,没有限制的随便玩,你下载了APP就可以看同样多的影视,这么一对比,我不觉得乐视比我好在啥地方

    小米手机也是啊,我离开MIUI活不了,太方便了,当然了原版的MIUI现在做的限制很多,我一般都用第三方改版MIUI,前几天把小米3s刷了改版MIUI吧,所有的主题字体下载不花米币,而且去广告,功能扩展非常多,想咋玩都行。说真的我是从MIUI5开始用过来的,我感觉MIUI越来越封闭了,感觉小米以前属于撒网的阶段,现在开始收网了,不过还好,我们有改版MIUI。小米的手机还有一点就是ROM多,不像一些品牌ROM少,可玩性少

    小米手环我当时没买上,一个粉丝送了我一个乐心手环,从配置来说,乐心完爆小米一代,乐心有时间显示,而且传感器比小米手环1要好,但是APP优化的就像屎一样,说真的,体验糟透了,而且一个手环分成两个版本,微信版和QQ版,微信版只能同步微信运动,QQ版只能同步QQ,你如果想都同步,你得买两个手环!!!这个坑比的设定,客服说等我们将来出独立的APP就好了,结果出了APP和之前一样,没有任何变化,所以我现在拼了命的抢小米手环2,这回终于有屏幕了,可以当手表用

    小米插线板,39元最强充电器,自带三个USB口,我当时买的这个,朋友花几十元买的MOTO快充,他充电比我快,但是我啥都能冲,iPhone5 kindle 魅族 华为 三星s6手机我都充过,从来没有网上说的烧坏手机的问题,关键价钱不贵,华强北那帮奸商卖手机都把原装充电器扣下,给你换上一套高仿的,说真的与其追求那种买回来还得鉴定真伪的东西不如来个插线板,唯一的缺点是只能5V,9V 12v都不支持

    很多人都说小米和性价比有关,但是你错了,小米最具性价比的就是小米1,后来就再也没有过性价比,小米推出一个产品,肯定有友商推出配置相近的产品,要么比小米便宜,要么和小米同价钱但是配置比小米好,我说的就是华为和中兴,现在拼性价比小米不行,拼不过人家,但是我还是会买小米的产品,因为好用啊,MIUI是最好用的,它培养出了你的使用习惯,你再换到别的系统是不适应的,我有三星s6,但是我在用红米3s,MIUI有毒,用了就停不下来!!!你如果没用过MIUI也就算了,不会理解我说的东西

  1. 2015 年 05 月 21 日

    […] 小米眼中的新营销:参与感是灵魂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