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淮北,几多差异——我们为什么享受不到香港那样的套餐

中移动在香港推出68港元(约合人民币54元)套餐,包含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对于一般用户而言,这基本上意味着不受限制、尽情使用。消息传来,把大陆用户馋得够呛,更气死得够呛。

中移动对此解释称,该款套餐仅针对在港的特定用户,而且诸多限制,网速亦慢,并强调不同的区域定价策略,是企业经营的常态。这番解释的用意,大概是想劝慰内地用户不必太过失衡。

企业为了竞争取胜,针对不同市场环境实行不同竞争策略,无可厚非,内地用户也不是不懂。我们在意的是,为什么中移动在香港就用这样的策略,在大陆市场就用另外的策略?两地的环境究竟有何不同,让运营商做出如此厚彼薄此的区域定价策略?

答案当然还是只有一个——竞争。

内地三大运营商之间也算有了竞争,看上去还很激烈。除了资费竞争之外,“三大”之间的3G制式分配,也有维护竞争均势的含义(当时最为强势的中移动,获得了最不成熟的TD-SCDMA;最为孱弱的联通获得了最为成熟的WCDMA;中国电信则获得了CDMA2000),而联通也确实借助WCDMA的优势而在3G竞争中扳回一城。而为了扳回在3G竞争中损失,中国移动率先且强力推进4G应用,以致有人评价是中移动为了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强行启动了中国的4G竞争。

运用干预手段维护市场均势,以达到打破垄断、促进竞争的目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不鲜见,譬如美国政府主导的对AT&T的拆分。但中国电信业“三大”之间的均势,却很难用别国的常识分析和判断。“三大”运营商均势的背后,其实是另外一套逻辑:对于“三大”背后的同一个大老板,即国资委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宝贝都舍不得真的被摔着。所以三大之间的竞争,基本上是幼儿园阿姨看护下的竞争游戏。这样的游戏不能进行太剧烈,是每个幼儿园老师都必须时刻把握的原则。

最能说明这种“看护”特征的典型例证,是2004年由政府部门主导的“三大”高管之间的轮岗。让三家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上市公司之间,进行高管轮岗,在资本市场上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做法。或许在国资委的思路中,互换了岗位的高管,在未来的竞争中少不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体谅,甚至可能担心今天若把对手整的太狠,明天就轮到自己去接那个烂摊子。这一背景下的竞争会是什么局面,谁都能想象得出来。

反观网络三巨头BAT之间的竞争,他们之间的厮杀招招致命,毫不留情,得益的却是消费者。在他们你死我活的厮杀之间,消费者有了免费的杀毒软件、免费的通信,甚至打车还能得到补贴。而就在一片你死我活、见血封喉的致命厮杀中,三大网络巨头却同时壮大。

期间的道理不难理解,改变现状的方法也不难找到,只要把一张移动牌照发给其他三大运营商之外的大公司,整个移动市场马上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香港水平的套餐,几乎指日可待。可惜的是,不让亲儿子被野孩子欺负,几乎是所有做爹妈的本能。国资委有多大勇气走出这一步,没人敢抱乐观的期待。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张天蔚,北京青年报评论部主任。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896710231说道:

    三大运营商在克扣用户问题上是一致的!!!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