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到真刀真枪 中国公有云暗流涌动

从概念到真刀真枪 中国公有云暗流涌动

文/王杰聪

随着微软Mircosoft Azure宣布在华商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各个玩家都在为亚马逊AWS最后成型做着冲刺。

谁都知道,当AWS完成部署顺利开卖时,其全球市场的优势可能是中国市场一次大变的开始,也将是开启一个拼刺刀的白热化状态,而现在,大家都在为那个起跑点准备弹药。

数据的相对封闭、国内各级城市间网络的差异、网通电信的数据隔阂,都将是国内公有云布局的难题,而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可能意味着市场份额的变化。

调研机构IDC在2013年预计,中国公有云市场将在2016年达到2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6%。而2013年的数字预计只有47亿元。更值得各个厂商拼搏的是,中国公有云市场有望呈现出一个和其他地区完全不同的份额和市场比例。

从概念到实战,只因为这里的诱惑足够大。

微软抢跑

今年3月,宣布落地一年、公测接近一年的Microsoft Azure正式宣布在华商用,这也是第一家国际公有云正式商用。

抢跑的好处很多,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一些在全球市场使用AWS的企业现阶段在国内找不到替代者,于是就用上了Microsoft Azure。

这里面还有一些原因需要指出,在基础设置及服务(IaaS)领域,中国公有云因为政策的原因,数据与全球市场本身就是隔离的,所以每一个使用企业都可以在过程中选择更换供应商,而不是美国企业扩张到西欧那样,使用同一个供应商的设备会更容易迁移。

抢跑的一个最直接的挑战就是需要培育市场。到微软公测当天,Azure在中国的客户3000家,160家正式付费用户,但大部分还是中小企业客户,大企业的使用多数是之前云计算的使用者、短时间一部分的尝试、或长期的微软合作伙伴等。

以马年春晚直播为例,CNTV平时的日均请求大致是4000万,但春晚时的请求量则飞速上升至平时的数倍。按照以前的工作方式,CNTV需要新搭建服务器、带宽,部署新的应用集群用以承载峰值。但马年春晚和微软达成合作,在整体的峰值运算上使用了Microsoft Azure,最后的成本是平时的10%。短时间高峰值使用一直是云计算最喜欢的教材,这就是比例最高的资源积累。

但微软期待的则是从尝到甜头到全面入驻。比如蓝港,在初期,蓝港首先只是选择和WP平台合作推出WP版本的手游,之后尝试使用Azure做WP版游戏的服务器分发、运维,由于手游的流量、用量变化较大,使用付费的模式比自己部署硬件提升了很多效率,最后蓝港就成了Azure的模范用户。

这些案例仍然是早期,Microsoft Azure防范AWS的根本在于价格。根据内部透露,Azure的报价中最大的变化是不参考流量的速度,而只考虑存量。这和行业惯例是有很大不同的,以前云计算使用者购买的,是单位数据存储能力和带宽的一个综合报价,而微软在中国拿出的是一个只考虑存储能力的价格。这和微软在中国的运营商世纪互联有着很深的联系。

低调的猛虎AWS

如果把微软定价的行为认定是刚刚部署就开始打价格战的话,那么对象只能是现有的类似平台——阿里云,因为AWS刚刚在2013年年底宣布达成合作协议,距离正式使用还有一定的时间。

但谁也不敢小觑AWS,在最强势的IaaS市场,2012年AWS计算能力是其他14家主要竞争公司的两倍,而到了2013年,Gartner认为AWS计算能力成了14家竞争对手的5倍之多。官方数据称,每天AWS增加的计算能力,等于亚马逊70亿美元年收入时所需要的计算能力。也就是说,AWS每天都在增加一个70亿美元的公司提供服务能力。

大企业方面,2013年7月美国中情局一笔6亿美元的业务选择了AWS而不是IBM成为AWS最鲜明的广告,而中小创业企业当中,只有13名员工的Instagram以10亿美元卖给Facebook时,其所有的IT需求全部来自AWS。除此之外,道琼斯、新闻集团、三星、爱立信、yelp、dropbox、airbnb、linkedin等一系列明星企业都在给AWS背书。

在2013年底AWS宣布的第一批受邀使用的中国企业里,小米、网秦、兰亭集势等有过使用经验的企业被邀请加入。根据官方的说明,目前AWS在国内还处于受邀测试阶段。

相对IaaS服务,AWS拥有的更丰富数据搭建能力和平台使用能力。一位CTO表示,在使用AWS过程中体会是可变性强,熟悉后操作性更强。而另一位工程师则认为,AWS对于IT人员来说,就像一个充满积木的天堂,但这并不一定在财务运营者面前有一样的优势。

目前,AWS的首个数据中心放在北京,签约中的宁夏将是下一步的进展。如果按照微软的布局速度,AWS可能会延迟自己在华的服务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之后,AWS能否追回一年的劣势依然存疑。

价格战背后的寡头竞争

3月底,谷歌首先大幅度下调了云服务的价格,亚马逊在27日也宣布跟随,其中S3服务下调了51%,微软等平台同时纷纷下调。当周,阿里云也宣布下调20%左右的售价。激烈的价格战本身在反应行业本质的同时也在体现行业的残酷性。

高效的云服务管理、更多的客户、更低廉的IT设备购买价格、更有效率的运营、更低的价格,在这个公有云开始越来越成熟的商业模式中,价格的不断下降伴随着的是资源的越来越集中。

从AWS创立开始,亚马逊下调过42次服务器价格,包括刚刚发生的这一次,而不断下调的价格和不断上升的性能,让摩尔定律第一次应用在了云计算领域。

随之而来的是新竞争者越来越难以进入,行业的门槛在不断提升。既定的技术积累、资源、数据中心的搭建和价格都形成了相当的门槛。在谷歌、微软、亚马逊之后,IBM和甲骨文的后期转型是否能回归主流依然难说。后两家企业在私有云和混合云方面依然具备优势。当然,在中国市场,谷歌的不参与和AWS的后进是微软的机会所在。

云计算对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而在转变中,国产厂商的机会在不断被压缩。去年”去IOE”中执行的最彻底的阿里在努力成为剩余者。除了本土化的市场经验,阿里云还需要自发的技术门槛做防火墙。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葛甲:公有云中的战斗机,浅谈AI能力与场景兼具的腾讯云说道:

    近期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召开之前,马化腾发出了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深度融合”、“云化分享”、“智慧连接”、“全用户”、“大内容”、“新科技”、“宽平台”等七大关键词,并倡导构建“数字生态共同体。”信中有23次提到了“云”,频率超乎寻常,这预示着腾讯云将在马化腾所筹划的未来数字生态蓝图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形式上看,BAT等国内科技大企业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多以公有云为主,腾讯也不例外。除了搭建IaaS的基础设施平台外,各家都会把自家相对擅长的一些服务融合进去以满足更多需求,如电商能力、即时通讯能力等。实现IaaS基础功能的技术目前已十分成熟,在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扩展性、灵活性、安全性方面,各家使用的技术不同但总体能力都不差,区别在于细分产品和应用市场的丰富度,而这又与运营商对服务场景的熟悉程度紧密相关。

    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提到了数字化实现产业迭代,云端的人工智能化,以及腾讯内部一些部门向生产力部门的悄然转变等等。如果将这三点联系起来看你会发现,腾讯是有强烈意愿将自己多年来锻造出来的能力向外输出的,其实现方式毫无疑问将通过云计算,其实现的形式是对外赋能。整个公开信中的主要意思,就是通过云对外赋能,而腾讯云主打的特色将是AI云。腾讯的IaaS除了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外,还会叠加丰富的AI功能应用。

    提到AI时,很多人对做有关技术高低的横向对比,试图给该领域中的玩家排个名次出来。在未来的竞争中AI的技术优势当然很重要,但其实并非最终的制胜关键,否则IBM和微软早赢了100次了,AI的应用和场景显然是更重要的成败因素。这意思是说,能给最广大范围的用户用上AI,将AI与最大范围的应用场景结合并投入应用,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作为中国互联网上连接与互动最为活跃,大数据资源最为丰富,用户运营最为成功的平台,腾讯显然可以做到这件事。

    公有云作为坑的历史已存在有年,之所以是坑,关键原因在于场景和应用不够,无法有效提升需求,扩大市场容量。此外数据信任问题也很突出,云服务商提供了别人在提供的服务,等于是动了别人的奶酪,无法取信于人,不逾越边界提供服务的话,需求得不到有效引领,体验不完善,在服务的提供模式上,这无异于是一个左右为难的窘境。近年来,云计算的跨层融合正逐渐成为趋势,这里面有技术上的融合、开发与运维的融合、产业上的融合等,腾讯云选择了一条将云计算、大数据和AI融合的跨层融合之路,

    为了把体验做好,需求引领出来,腾讯云在服务中提供互动连接、大数据等服务,恐怕不会有人反对,腾讯在这方面能力突出,这本就是腾讯自己的奶酪而非别人的。腾讯把自己发展出来的AI能力也应用到服务中,也与接受服务方的业务没有冲突,因为AI原本就不是一般企业能做的事情。把大数据和AI能力进行跨层融合,将其在IaaS、PaaS和SaaS进行分别部署,是毫不违和的一件事,企业有需求,市场有空白,腾讯云可以大胆去做。而这其中,AI能力将起到粘合剂的作用,是跨层融合的核心力量。

    腾讯在AI方面的技术研发一直不是那么显山露水,虽然之前也曾在国际上斩获多个大奖,但直到今年腾讯AI Lab出品的“绝艺”亮相后,才让市场感受到其强大技术实力。腾讯对于AI的前景看得很透彻,相比做出有形的AI产品来说,腾讯更愿意将AI落实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能力对外输出,而腾讯云成为其对外输出的绝佳管道。

    腾讯云最底层的IaaS基础设施是由GPU和FPGA构成的,在这种架构之上是能跑AI平台的。再往上是AI平台服务,目前有深度学习平台和机器学习平台。在平台之上是AI基础服务,承载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处理等AI能力。再往上就落实到具体的AI应用服务和垂直行业解决方案。使用者不管在哪一层有需求,都有相应的AI服务提供,需求较为复杂的大企业到基础层去获取服务,而小企业到应用层去直接使用服务即可。

    这是个适用性极强的AI云服务架构,从几万人的大企业到两三人的微小企业,都为其留出了服务空间。AI在未来产业中应用的广泛性是有普遍共识的,在垂直行业及场景中会发挥巨大的效率,且有更多的新场景被创造出来,这是个光明的未来。在将云计算与AI结合起来的同时,腾讯云还会将腾讯的用户运营能力,连接与互动能力融合进来一同输出,直至达到生产力促进的作用。这一切,也就是对外赋能的概念了。

    马化腾在公开信中所说的数字生态共同体这个提法,相当有前瞻性,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在理念上是一致的,是发展这一主题的创新版本。传统观念下的商品与渠道,服务与平台,总是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有一些冲突,出现各自挤占对方利益的现象。而数字生态共同体其实是在描述一条正道,腾讯云作为平台,需要合作伙伴的加入方成其大,合作伙伴从腾讯云的赋能中得到利益,腾讯云的利益自然也会得到实现。作为数字生态的共同组成部分,两者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共同促进,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向上循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