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腾讯向往“体制内”

伴随着央行出手对以阿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管制,两家公司也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而这种微妙的差异,或许,意味着未来两家公司在互联网金融上不同的走向。一个努力维持自己草根、搅局者的姿态,而一个,已然放下手段,正在奔往体制内的大道上。

央行在上周紧急出手叫停支付宝、腾讯与中信合作的虚拟信用卡以及二维码业务后,其后所谓支付业务征求意见稿更像举起一把屠刀,一时间,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要依赖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岌岌可危,而本周央行态度逐渐缓和,开始释放出鼓励创新的口风,原本已经被拍在板子下面的二维码、网络信用卡也有了复活的可能。

有意思的是,在央行态度转变的同时,打下来的板子,也逼出了旋涡中两个主角阿里、腾讯截然不同的态度。作为看官,从二者两种不同的态度中,或许也能看出阿里和腾讯未来不同的走向。一个努力维持自己草根、搅局者的姿态,而一个,已然放下手段,正在奔往体制内的大道上。

不妨来捋一捋两家互联网巨头在被央行打板子之后的反应脉络。

3月14日,央行叫停网络信用卡和二维码的文件发出,或许是暴风雨来得太多突然,当天,两家公司基本上都没做什么表态,仅仅表示正在和央行进行沟通,并无明确的立场。

此后,央行第二个更狠的板子举了起来,坊间开始流传所谓支付业务征求意见稿。很多人看到这个草案第一反应:第三方支付不用玩了。

3月18日,或许是看到各种消息越演越烈,担心影响实际业务运作,支付宝和腾讯都主动用官方渠道向外声称,类似余额宝、理财通等业务不会受到央行的征求意见稿影响。

如果说,在这之前,两家互联网企业的步调还算雷同,但后面的走向就开始出现明显分化。每个企业最真实的气质、行事风格逐渐显露。

而揭露这一不同的,正是两家公司大佬的发言。

3月18日,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阿里巴巴技术论坛表示,:“有时候,打败你的不是技术,可能只是一份文件”,这也被认为是马云对“央行文件”的首次回应。

文字不多,虽然透露被打败,却透露出马云心里最真实的声音:不服。

翌日,3月19日,腾讯总裁刘炽平分析师会议中表示:“作为主要的参股方,腾讯正在紧锣密鼓地申请整体银行牌照,希望建立以消费金融为特色的新型银行。在成为体制内”的金融机构后,微信支付可以接入金融系统,并以此为桥梁强化与其他银行的合作”,并透露腾讯在过去几天持续保持与人行等监管部门的沟通,监管大方向上仍然支持支付创新,“但由于二维码和虚拟信用卡缺乏统一的安全标准,我们理解并支持央行的举动。”

相比马云的侧面表态,刘炽平回应的更为明确,但其所使用的字眼令人惊奇:体制内、理解、支持。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国内似乎还没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主动寻求向体制内发展,除了此前国球女王所掌舵的那家“人民搜索”。即使和腾讯一样获得民营银行准入的阿里,以及已经成为民间舆情集中地的新浪微博,对外也从未表达过对“体制内”身份的期待。

当然,和每个老百姓在社会中有安身立命的方法一样,企业也照样有在这个社会立足的方法和追求。体制内没什么不好,每年公务员招考,照样还有成千上万的报考大军,求一个职业,或者一个饭碗而已。

可是,作为国内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腾讯,像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追求公务员身份那样,公然表达对体制内身份的追求,不得不让笔者有些许的失落。一直以来,国内互联网企业以其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和其独特的草根色彩,一直扮演着国内经济体制的破局者。他们打破一个又一个僵化的体制,提升经济的活力,从而让草根民众受益,更让整个社会受益。这在我们所经历的互联网资讯、电子商务、即时通讯等等领域,不断上演。

进而,这些互联网企业走到金融的大门前,用他们独特的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带起了一股互联网金融旋风,让很多原本连金融服务的门都摸不到的屌丝,也能获得丰富的金融服务,让屌丝那些小钱获得收益不再是恒久不变的0.3%。

当然,和动摇传统商业、运营商的利益相比,想要撼动传统金融的体制,互联网企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坚持,甚至要经常面对此次央行出手震慑的局面,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更考验企业有没有坚持下去的理念。

可惜的是,在一次小小的波折面前,腾讯回归到了其一直以来的务实,开始寻求向“体制内”的发展。这或许是腾讯股东的利好消息,但未必是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业态的好消息。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如此受到期待,正因为其不依循原有体制的模式,正因为其打破了原有体制对于穷人利益的漠视。说实话,中国的金融体系,并不缺少银行,更不缺少一家所谓体制内的机构,我们缺少的是真正能改变传统僵化体制的企业,让金融真正能普惠普通百姓、小微企业。

幸运的是,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引领着阿里巴巴并没有这种体制内的向往。但打破传统金融体制的僵化,一个阿里巴巴并不足够,希望,腾讯所谓的向体制内发展,只是一种表面的姿态迎合,别让微信这个拥有近半数中国人的通讯工具上,仅仅只有游戏。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