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莉:我为什么让孩子学奥数?

孩子身无所长,就像打电脑过关游戏一样,别人都穿了一层盔甲,你一个光秃秃的肉身,跟别人怎么拼啊?

  当第一个人对我说:“我二年级的孩子在学奥数”,我有点不屑:又一个拔苗助长的家长;当第二个人向我提议:“你得让你的孩子去学奥数”,我笑而不语:你学你的好了,我们……再说吧!当第三个人对我唠叨:“你们报了奥数班了吗,还是报一个吧。”我开始好奇,到底有多少孩子在学奥数?

  我了解到的信息是,学奥数,为的是参加竞赛拿奖。拿了奖,就有了进重点初中和重点高中的敲门砖。为什么要进重点初中和高中?升学率啊!重点高中升入一本的升学率常常在80%以上,怎么,你不希望你的孩子进入这样的高中吗?

那么不学奥数就进不了重点初中或重点高中吗?答案是,那你能保证你的孩子在其它方面绝对出色吗?比如:游泳冠军?舞蹈金奖?……你不能吧。那么就来学奥数吧。至少,你还有个奥数成绩傍身,就像打电脑过关游戏一样,别人都穿了一层盔甲,你一个光秃秃的肉身,跟别人怎么拼啊?

这种“拼”从何时开始呢?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已经有各种“逻辑思维”班等待孩子们的光临:两个苹果=六个桔子,两个桔子=四根香蕉,那么一个苹果=几根香蕉呢?要知道,面对这道题的孩子只有四五岁啊。

在把孩子送入这种班级时,我的心情相当复杂,所秉承的理念是:若是她不开心,就坚决退出。没想到的是,她还挺喜欢上这种课,开心地向我们展示她在课堂上得到的贴纸和印章。这听上去像不像我在自欺欺人?

我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大班里,有半数以上的家长让孩子学习英语,还有学拼音和写字的。好几个孩子在幼儿园放学后,就一起出现在“逻辑思维”班上。

在我这种立场极不坚定、思想左右摇摆的原则指引下,我女儿的“综合能力”在同龄人里基本算是中等略偏上的水平。这个结论是有数据支持的。不久前,我们带着她去参加了一个奥数学校和几个民办小学的招生面试,这是我们根据考试和面试结果得出的结论。好的民办小学,通常有一两千人报名,但只录取一百多个,难度可想而知了。

当然,小学和初中在中国都是义务教育。你完全可以不必理会这种幼儿疯狂大比拼,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那么你将面临以下几种选择:1,安然进入地段对口的公立小学。2,斥巨资买重点公立小学的学区房。3,走后门,找中国人最熟悉的“关系”,进入重点公立小学。

选项2和3对普通人来说都显得力有不逮。那么对口的公立小学真的就那么糟糕吗?其实也不见得。上海中学生在PISA测试中连续两次世界第一,而PISA选取的学生是从重点与非重点、城市与农村的各种学校中随机抽取的。这说明,上海教育的平均水准还是相当高的。但即使这样,重点与非重点的学校之间差距也非常大。

首先是硬件投入与师资力量悬殊,有人跟我说过,上海高中特级教师,几乎全在市重点学校里。其次是生源的差异。重点公立小学除了对口地段的生源之外,面向的是非富即贵的条子生或高价生。与之相比,很多“普通”公立小学可用“门庭冷落车马稀”来形容。在一个口碑一般的公立小学的招生报名点,负责登记的老师说:“我们就希望上海籍的学生多一些,能把名额报满,这样教育局就不会硬塞给我们那些外地生源了。”而事实情况是,他们通常吸引不了足够的上海生源,而不得不向外来人口开放。这所小学在网上被上海籍学生家长称为“菜场小学”,意指菜场里卖菜的菜贩们家的孩子就读的小学。菜贩们多是外来人口。按照上海的教育政策,外来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可就近入学,这种原本立意于惠民的政策很可能加剧了本地公立小学的分化。

好的小学,就意味着有更高的概率进入好的初中,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孩子在学习奥数。

作为从来没有学过奥数的我,对奥数的概念一次又一次被周围的朋友——焦虑的孩子家长们的真实故事刷新。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家长竟然一周让孩子上三个奥数班,一个是学校里的,两个是校外辅导班,因为它们各自对应不同的奥数竞赛——我不禁纳闷,难道奥数是有姓氏的,姓李的奥数知识考不了姓张的奥数杯赛?有个小学五年级的家长对我说,现在重点初中都在考“口奥”,没有试卷,考官口述一道奥数题,让你当场回答。这让我相当惶恐。作为当年中国高考成绩佼佼者阵营中的一员,现在的我恐怕连重点初中都考不上。还有一位当初视奥数如粪土的家长朋友在孩子没考上像样的初中,托了天大的人情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初中后,发现孩子完全跟不上,于是不得不花大价钱找一对一的奥数老师补课。当然,不时也会听到给奥数拍砖的评论:学奥数都学傻了;学奥数都把思维框住了,完全没创意了……

这一切的恐慌追根究底可能还是中国各阶层生存状况的巨大差异造就的。网上流传的那个著名段子说明了一切:当年高考成绩相差一分的两个人在建筑工地上相遇,一个是社会精英总建筑师,一个是建筑工人,一分之差,让他们进入两个社会阶层。这个段子也曾经被用来讽刺中国不同省份之间的分数线差异——总建筑师考分虽然低一分,因为是北京生源,上了一本;另一个因为是外省生源,没考上,只好外出务工了。

好吧,再回到奥数。某个于2003年创立的奥数补习学校,已经在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了。当初它的口碑就是学员升入北京人大附中等重点中学的比例特别高造就的。

种种考虑之后,我还是给女儿报了个奥数班。态度决定一切。我犹疑的态度已经注定我的孩子在奥数班上几乎不可能是名列前茅的。家长们的经验已经证明了一切:与其说奥数班是考孩子的,不如说是考家长的。家长的态度与执行力决定孩子的奥数成绩。

记得我在二十年前参加高考的时候,我们的历史老师一边帮我们复习着往年的历史高考试卷,一边摇头慨叹:那题目出得,已经不是在考你的历史知识,而是像在故意找记忆的茬……

二十年后,如果他还能执教中国的初中或者小学,面对着这一切,不知他又会作何感慨……被奥数浇灌出的幼苗们,到底是会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因为从小被拔苗助长过度开发,以至完全没有了成长的后劲了呢?

作者:薛莉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今天我的心平气和只能保持三分钟。所以用前三分钟说正事,后半段时间吐槽。

    估计你们喜欢后半段,所以前戏我尽量短一点。

    没错我给抖音做过广告,那是有基本的价值观认同,觉得是不错的产品。我推掉的广告很多很多,说绕地球一圈那是骗人,但数量绝对可观,够我一天三顿吃好多辈子的火锅了。

    可最近,有人说我“毁孩子”,还截来一些“抖音毁孩子”“抖音请放过孩子”之类的文章,还告诉我:好好看看,这是周冲写的。

    我就不大理解,这些文章,雷同得都像一个妈生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而且,为什么周冲写的就要好好看看?你确信真要我看?你敢她都不敢吧?

    这批关于抖音的稿子,一言以毙之,没错就是这个毙:这是一波质量非常低劣的讨论。因为参与的人压根就不关心孩子。那些乱七八糟的号真的关心你孩子吗?拿着七拼八凑狗屁不通的论据冲上来黑,打着爱孩子的旗号,这种讨论有意义?

    比如你眼里,抖音是家长和孩子拍一点生活趣事,挺温馨的,他偏找出个万中无一的极品奇葩父母用户把孩子摔了,就说这个应用万恶,而且连我也被黑,我也“毁孩子”。我给孩子踏踏实实做了唐诗课,他们平时做什么了?

    这一波里比较像样的讨论,我只看到冰川思想库有一篇,虽然观点不太相同。其它的大多数用句重庆方言,都是渣渣。

    可以认真探讨一下:手机上的娱乐应用到底毁不毁孩子?按他们的逻辑,智能手机本身就毁孩子。因为它根本就不是给孩子用的!

    你给孩子发一部智能手机,这不是扯淡吗?上面那么多乐子,大人可能都管不住自己,何况是孩子?扯远一点,如果是在美帝,黄网都随便上,娃娃要是有部手机,过不了几天就比你还会开车呢。那美帝不早就垮了?

    手机怎么用才不毁孩子呢?我不是专家,但可以讲一个身边的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注意是真的朋友,有姓名有电话有地址有银行账户,不是那些鸡汤文编出来的那种朋友。她是一位经济学家,在美国费城,有两个孩子,大的姐姐7岁,小的弟弟4岁。两个孩子都不给手机,但有ipad。

    我问过她关于孩子玩电子产品的问题。她随手发来了一段自己家的视频:

    视频里,两个孩子在床上各自玩ipad。妈妈进来宣布十分钟时间到了。

    姐姐打滚不愿,说:He got to watch way more!意思是弟弟今天玩得更多,我也得再玩一会。

    弟弟说:She got to stop when I stop!意思是姐姐停我就停。

    妈妈告诉姐姐:弟弟今天玩得多一点,那是爸爸奖励的,因为他洗澡的时候表现好。现在你关掉,弟弟也关。

    于是两个孩子关掉了ipad,尽管还在咕哝抱怨。

    如果英文有写差池了的抱歉,总之是这个意思。妈妈告诉我,这算是孩子们比较激烈的抵抗了。大多数时候都比这个好。

    看了视频你就会明白了:娱乐软件能毁了她的孩子?多半不会。她能管得住渠道,管得住时间,并且有对孩子说不的能力和威信。

    那么你呢?你管不住孩子的手机?首先为什么要给孩子智能手机?我听说过国外有规定孩子十三岁才给配手机的IT大佬,还有的更大岁数才配的。我们的孩子小小年纪有什么必要拿着智能手机?

    其次,就算孩子有手机,你为什么管不住手机上的应用?你有坚决对孩子说不吗?孩子服管吗?如果答案全是否,却抱怨社会毁了你孩子,这种抱怨有用吗,这不是甩锅吗。像孔子说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的过错呢。

    在自身管理上越无能的人,在甩锅的时候就火气越大。这是铁律。

    然后,讲一讲有些人贴来让我“好好看看”的这些文章。那么浓郁的low的味道,满满的辣条流水线的即视感,闻不出来吗?

    比如,这些文章里想说明成功人士怎么更高端地打发时间,是这么写的,你品味一下: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

    都有一个共同的业余爱好,

    喜欢打乒乓……

    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爱因斯坦的爱好是拉小提琴。

    他曾经公开声明,

    他的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因为演奏小提琴给他带来的灵感……”

    像不像连嘬了几大袋方便面味精包啊?负责任地说,凡是同时出现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文章,low的可能性有百分之九十。

    更搞的是,这些文章居然吓唬人说:“你已经多久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你已经多久没有接触到深刻的思考了?……”拜托,作者你自己本来就不看书的好么,本来早就和深刻的思想无缘好么。

    发现没,这类文章里还总是有一句话:“就像著名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的……”

    十篇里有八篇要提这本书,假装自己真读过一样。看来现在文盲都爱提《娱乐至死》了。人家尼尔·波兹曼老爷子本来好好的,都被你们搞low了。

    神烦这种,一些自己根本不读书的人,整天拿不读书吓唬人;一群其实特别不成功的人,整天拿不成功吓唬人;一群其实什么都不敢批评的流量营销号,找些安全的软柿子故作义愤地在那里批评;一些本身就反智的家伙,用反智的套路假装抨击反智,于是就造成了我们网上的一幕奇景:反智反反智。

    拿金庸举个例子。以前流行一种说法是:金庸武侠毁孩子。

    其实金庸作品到底好不好,适合多大的人看,完全是可以讨论的。但我就看不惯“金庸新”、“金庸巨”、“金庸名”之类也跑出来说:阿哈看啊!金庸正在毁掉孩子。

    回去照照,你们自己不就是早年被毁掉的孩子么?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