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海光:当互联网也渐渐“老去”

当互联网也渐渐鈥溊先モ

人都想不朽,在有了互联网之后,这个愿望自然也会被延续下去,而且会被放大。假如莎士比亚时代就有微博,那么,后人瞻仰他的时候,就不必跑到英国小镇上只去看他那些用过的杂物,而是一页一页翻他发布过的微博,那些即时的话语,就好像他依旧活着一样。

看逝去之人的微博或博客之类,往往会更加震撼,尤其是那些以记录私人生活为主的,翻看着,你就会有一种奇怪的情绪。仿佛他还没死,或者在和一个逝者对话。

但一切的前提是,这些互联网痕迹能够得以保留。在现实中,逝去的痕迹大多被时间抹掉了,埋葬了,但互联网上,随着时间的推演,总有一天,死人的账号会超过活人,那真是一个很难想象的世界。

于是,在国外的网站上,就有了这样的问答……

by信海光微天下(在这里,与你分享我的见与识…微信搜索加好友)

提问:何时(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Facebook上死人的账户数会超过活人的账户数?——Emily Dunham

回答:不是206X年就是213X年。

当互联网也渐渐鈥溊先モ

目前Facebook上死人账户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Facebook——以及它的用户们——都很年轻。在过去几年中,Facebook用户的平均年龄确实在上涨,但你要相信目前玩Facebook的人还是以年轻人居多。

过去

根据Facebook的增长速度,以及这些年来注册用户的年龄段来看,这之中大约有1000万到2000万注册用户已经挂了。

目前看,这些人在年龄段上分布均匀。虽然年轻人的死亡率比六七十岁的老人要低,但由于他们占了Facebook用户中的大部分,因而挂了的年轻人的数量还是和挂了的老年人的数量差不多。

未来

约有29万Facebook美国用户将(或已经)在2013年死去,而全球在2013年大约要死几百万人。[3]只需七年,死亡率就会翻倍;再过七年,死亡率还会再翻一番。

即使Facebook明年就关闭注册,每年的死亡数还会持续上升,这个势头将保持好几十年,因为2000年到2020年间读大学的人都开始变老了。

当互联网也渐渐鈥溊先モ

决定死人账号数何时超过活人账户数的关键因素在于Facebook的新增用户速度——一般是那些年轻人——能否快过老用户死亡的速度。

 

2100年的Facebook

咦,我们现在要探讨一下Facebook的未来了。

我们没法确切地说Facebook能活多少年,因为我们没有类似的经验。大多数网站都是短时间内大火,然后慢慢地埋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因而Facebook最后的命运也会是如此。

这样说来,Facebook将在最近十年的末期开始失去市场份额,并且永远都不会恢复过来。Facebook的转折点——死人账户数超过活人账户数的那一天——将在2065年前后来临。

当互联网也渐渐鈥溊先モ

不过也有可能不这样,也许它会变得像TCP协议那样成为其他基础设施的基石,这样用户们可就离不开它了。

如果Facebook能够历经数代人而不倒的话,那么它的转折点将会到22世纪末期才来临。

 

当互联网也渐渐鈥溊先モ

 

不过这也不太现实,没有什么能够永恒存在,尤其是那些基于电脑技术的东西,急速更迭才是常态。在历史的长河里布满了那些10年前被认为将永远存在的网站和技术的遗骨。

所以Facebook的命运很可能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5]我们只有静静等待才能知晓结果。

账户的命运

Facebook有财力能够将所有用户的页面和数据无限期地保存下去。活人用户产生的数据总是比死人用户要多的,而且也只有那些活人的账户才会被经常访问。即使所有用户中死人(或不活跃)账户占了绝大多数,这也不会对总的数据存储支出产生太大的影响。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用户的想法。我们要留着那些页面干啥?除非我们要求Facebook把页面删了,否则他们默认应该会永久备份所有数据。即使Facebook不那么做,也总会有那些数据收集公司这么做。

现在死者的近亲可以将死者的Facebook页面变成一个纪念页,但这其中还涉及到许多问题,比如密码、私人信息等,这些问题在我们开发社交网站时是不会想到的。这些页面还要继续能被访问吗?哪些信息要被隐藏?死者的近亲有权进入邮箱吗?纪念页允许留言吗?如果遇到拖钓信息或是故意辱骂该怎么办?其他用户可以与死者的账号互动吗?死者该出现在哪种好友名单上?

我们目前正在不断摸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其中当然也会出很多问题。死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艰难的、情绪充予的话题,不同的社会有不同处理的方法。

但组成一个人一生的基本事件是不会变的。我们都要吃饭、学习、长大、恋爱、打架,最终死去。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环境以及技术图景中,我们围绕着这些基本活动发展出不同的行为。

正如在我们之前活过的每一个人一样,我们都是在自己的人生运动场上进行着相同的游戏。虽然事情有时总不尽如人意,有时还会碰一鼻子灰,但我们还是不断地更新着在互联网上恋爱、争吵、学习以及长大的社交准则。我们迟早会明白该如何去祭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