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颖:失速的银行该如何实现“互联网+”?

一度赚钱赚得不好意思的中国银行业,“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在刚刚披露的上市银行2014年报中,除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外,其余8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均低于10%,其中中信银行仅为3.87%。包括工行在内的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今年净利增速相较去年腰斩。中资银行的净利增速基本进入个位数时代。

u.jpg_20140415092455

氧分子网讯  是什么让银行业快车减速?除了去年不良贷款增加之下,各家银行加大拨备吞噬净利润外,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加速,以及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都令银行面临挑战。这些因素的叠加正在令银行告别躺着赚钱的好日子,低速增长成为银行的“新常态”。

事实上,除了资产质量的考验外,从更长时间的维度看,中国银行业所面临的政策环境的变化已经在过去几年不断令高歌猛进的银行业净利润慢慢减缓,以“宇宙行”工行为例,2010年、2011年净利润仍维持28 .4%、25.6%的净利润增速,但2012年开始大幅放缓至14.5%,2013年年报仍勉强维持在两位数,2014年进一步跌至5.1%。

日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中国银行业》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息净收入占营业净收入比例为48%,比3年前下降了7.3个百分点。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将进一步收窄,利息收入占比将进一步下降,银行做大规模吃利差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低增长不仅已经成为常态,保增长已经成为银行2015年的挑战。建行行长张建国在业绩发布会上表态称,“利润增长可能要出现负的情况。我们和董事会提出计划应该做适当调整,尽最大努力争取利润正增长。”其背后的苦衷是,人民银行2014年11月份有一次大规模的不对称降息,将进一步压缩利差。“在人民银行年底调息前预计2015年利润应该和2014年保持差不多的速度,至少是正的。”

也许不像政府一样将GDP增速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利润增速“保卫战”已经在各家银行内部打响。近期,工行高调启动的互联网战略,备受瞩目。炙手可热的“互联网+”对于银行到底是颠覆还是孕育出新一轮的利润增长?

事实上,过去的两年,从余额宝、P2P到近期开始火起来的股权众筹,尽管互联网让金融这个原来高冷的行业显得格外热闹,但本质上,对于银行而言,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业务,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的资金成本外,目前互联网金融所涉及的业务大多属于原银行所没覆盖的业务,二者之间更多的是互补,这并非银行的担忧。目前银行在对公以及同业方面等大额信贷领域的优势并非短期草根互联网金融企业所能轻易撼动的。银行更大的担心在于未来用户(客户)习惯改变所带来的挑战。

那么银行该如何实现“互联网+”呢?在笔者看来,过去的两年时间里,P2P、余额宝等新生产品尽管让互联网金融看起来格外热闹,但对银行而言,互联网金融更大的意义并非在渠道的重新构建,而在于价值链重构,“互联网+”或许将带领银行重新发现价值。

除了表面热闹的互联网渠道的应用外,对于银行而言,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激活大数据,重新构建银行的价值链。首先,其基础应该在于,其底层的生态搭建,体现在支付清算体系、征信体系等的基础技术的改造上。其次,在此过程中,银行可以实现再度的价值发现,如通过虚拟账户、远程账户的变革,将零售业务往移动端迁移,开发长尾用户;并将利润从此前的规模导向转为资金的流转速度上,同时利用大数据及供应链才能真正打开银行小微信用蓝海。从上周工行发布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围绕支付、社交以及移动端的零售可以看出类似的思路。

南都经济评论员 陈颖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