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与颠覆:未来互联网发展主旋律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突破原有的边界势如破竹地向传统行业渗透,数千年来的商业规则面临颠覆和重建。与此同时百度、腾讯切入安全,360杀入搜索,阿里巴巴推出“来往”挑战微信,巨头们之间的跨界开始争相上演,这种跨界给看似稳定的市场格局注入了一些变数。

 

作者:贞元(微信公众号daosuier99)

互联网的发展正在突破原有的边界势如破竹地向传统行业渗透,数千年来的商业规则面临颠覆和重建。与此同时百度、腾讯切入安全,360杀入搜索,阿里巴巴推出“来往”挑战微信,巨头们之间的跨界开始争相上演,这种跨界给看似稳定的市场格局注入了一些变数。

一、互联网跨入系统战时期,跨界成为必然

从1995年中国电信开通技术层面上的Internet节点算起,互联网在我国已经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这20年里,互联网为5亿多的网民提供了现实世界之外的另一个栖身场所,也形成了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现在互联网像一头洪水猛兽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生活在线上的虚拟世界,开始以飞快的速度向传统行业侵蚀。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正在酝酿如何争抢银行的馒头;腾讯在短短2年时间里就以微信这款重量级的产品让移动、联通以及电信三大运营商感到震颤;千团大战昔日的风采虽然已经不在,但是出现了更多的企业希望实现线上和线下的串联,从而彻底颠覆数千年来的商业规则,地段和人流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一个更大的商业街正在互联网上形成。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正在突破原有的发展边界,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和重塑将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深度渗透更将加速这一过程,其所带来的影响尚难以估量。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也是万众瞩目的焦点,我们今天着重来探讨下另外一个层面的跨界与颠覆。

在我国互联网发展了近20年,经历了门户、搜索、游戏、社交、电商等一波波浪潮,市场上不仅形成了以BAT为首的超级巨头,各个领域里也已经有了大大小小的山头,看似格局已定,但实则暗潮涌动。这股力量不来自于下一个谷歌、下一个Facebook对现有格局的颠覆,这种几率很小,在我国就更难发生。这股力量来自于巨头之间的跨界与颠覆,虽然现在还只是苗头,但是很有可能在动荡中实现对现有格局的重塑。

今天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巨头们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会在各自的领地先后遭遇瓶颈,于是不得不开始考虑跨界,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资本市场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随着各个巨头在自己的领域里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优势,此时围绕核心优势搭建一个生态圈就被提上日程,生态圈不仅是为了扩大业务的边界,更是为了在核心业务上建立足够深的护城河。因为从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从产品、产业链的竞争过渡到系统或生态圈的竞争将是一种必然。生态圈的构建意味着要围绕自己的产业链掌控更多的资源,涉足更多的领地,因此巨头之间的跨界将会不断地上演,现在也才刚刚开始。

二、最可怕的竞争对手来自于突然闯入的野蛮巨人

我经常在想一个企业最担心什么样的竞争对手,我想一定不是现有市场内的玩家。因为大家的游戏规则还都是一样的,就像百度不需要太过担心360的搜索,京东也不需要太过担心苏宁。

最可怕的竞争对手是一个突然闯进来的野蛮人,他完全不靠你以往的方式生存,改变了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这种情况在巨头之间的跨界中发生的可能性尤其大。一方面,对于这个行业原有的玩家来说这是全部,而对于新进入的巨头来说这只是一部分,而且巨门的进入很有可能就是为了一个战略布局或卡位的目的;另一方面,巨头原有的强势业务与新进入的业务可能实现杂交,天知道会有什么新的商业模式被创造出来。

这就是我觉得为什么现在的互联网格局远没有那么稳定的原因,只不过以前大家争的是在业内的一席之地,现在要围绕自己的地盘建立护城河,其背后的竞争激烈程度和波及范围一点也不次于以往。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互联网吞噬与重塑传统行业、互联网巨头之间的跨界与颠覆将会争相上演,成为新时期互联网发展的主旋律。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三个跨界与颠覆案例

下面我们用三个案例来分析这种状况。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案例今天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面临的挑战也不小,但其中的一个共同点都是从颠覆现有行业商业模式存在的根本出发,这样的案例你也许还可以举出更多。

1、百度、腾讯切入安全之于360

过去一个月业内最火的莫过于众多公司联合围剿360了,最初的苗头在于百度切入安全领域,并号称用户数已过千万,之后360升级安全措施让用户一键卸载手机中预装软件触动了大多数公司的利益。

360素来以强悍著称,在BAT的夹缝之中生生又造出了一个百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其凶猛的打法确实令人敬畏,而以免费的模式切入安全是其中的关键。360以免费的安全卫士彻底改变了安全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短短几年时间使得安全卫士的装机量达到了4亿多,成为仅次于QQ的第二大桌面客户端。

现在,安全卫士是360所有产品的根基,安全卫士带动了浏览器,浏览器带动了导航。安全卫士本身并不赚钱,但是基于浏览器和导航却可以衍生出多种盈利模式,搜索即是其中之一,这也是360切入搜索的最大底牌。安全卫士不仅为360衍生出另外两个PC端的流量大户:浏览器和导航,还悄悄培植了360手机助手,在移动端也拥有了强大的应用分发能力。也正是因为360的这种商业模式,决定了用户在使用安全卫士的过程中捆绑、强制弹窗等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360一直备受争议的地方。

360的强势崛起引发了腾讯和百度的觉醒,中间更是有3Q和3B大战作为催化剂,腾讯和百度先后发力安全领域。马化腾最近的内部讲话更是表示:”所有的产品线都应该积极思考怎么样带动安全的份额,怎么样提升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形象,这是希望大家永远要想的问题,否认永无宁日。

腾讯和百度发布的安全产品纷纷主打简单可信赖的卖点,例如最近百度发布的百度卫士中有四大承诺:永久免费、不骚扰用户、不胁迫用户、不偷窥用户隐私,对准的正是360经常遭受诟病的死穴:捆绑、弹窗以及隐私等问题。

安全并不是腾讯和百度商业模式的核心,更多的是为了卡位,但触动的确是360商业模式存在的根本。当然,今天的360并不止安全卫士一款产品,周围也已经有了包含浏览器、网址导航以及手机助手在内的护城河,也没有那么容易被拉下马,但是如果百度、腾讯能一直本持简单可信赖的原则慢慢地在安全领域树立口碑,我想360一定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作为用户,我们乐见于这种竞争,我们希望的是更加简单和干净的杀毒软件。

2、银行电商之于阿里、京东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热,躺在传统金融门口的一个个互联网企业红得发紫,银行也是不甘落后地纷纷推出电商平台。提起银行涉足电商,非议大于认同。的确,僵化的管理体制、电商基因和运营经验的缺乏等都是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非不能解决。

银行有过一波做信用卡商城或者网上商城的浪潮,但大多都是不温不火的,而且有不少已经关闭。此次电商的浪潮和之前的情况大不一样,之前完全是为了电商而电商,这次确是以电商之名,行金融之实。

我们以建行推出的“善融商务”为例来看看。善融商务对入驻的商家直接减免了店铺租金、交易佣金、年服务费,甚至还借助自身优势,免除了借记卡支付结算手续费,并为优质商户提供免费推广服务,推广渠道涵盖“善融商务”黄金广告位、拥有超过1亿客户的短信营销平台等。而这些项目正是传统电商平台阿里、京东存活的根本。

所以电子商务对于阿里和京东来说是全部或大部,但是对于银行来说只是借道提供金融服务的一个方法,银行做电商真正的目的是对客户的获取和对交易的把控,从而能更名正言顺地为他们提供从支付结算、托管、担保到融资等金融服务,真正的盈利模式在于赚贷款利息和手续费。

当然电子商务也是一个体系非常复杂的事情,短期来看银行的重点和优势也只是在B2B领域,但是需要注意的银行电商的商业模式是对现有行业经营规则的改变,在未来能发挥的作用也许不容小觑。

3、亚马逊广告之于谷歌

我在之前的文章《亚马逊的广告战略:大数据时代的广告新玩法》中对亚马逊的广告战略有过很详细的论述。亚马逊的广告业务增长十分迅速,但与美国主要的互联网广告主Google、Facebook、Yahoo以及美国在线(Aol)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最近两年,亚马逊接连推出了Amazon Advertising Platform和Amazon Mobile Ad Network,在内部升级了广告战略,希望并不只是局限于内部资源和站内广告的售卖,而是希望涉足更广阔的网络广告市场。

以前企业在投放网络广告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媒体品牌的匹配度和网站的流量,衡量的是广告投放的点击率,未来精准和实时将成为互联网广告的重要发展方向。广告主越来越希望买到的是针对性的人群,而不是要浪费很多的流量。精准和实时需要对消费者有足够的了解,而这将是亚马逊的重大优势。因为亚马逊在过去18年间,追踪了成千上亿网购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的浏览、搜索以及购买记录,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

当然谷歌和Facebook也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了解用户的浏览兴趣和关系链,但是亚马逊的优势就在于专注购物领域,对用户的购物历史有足够的了解,这是其他互联网巨头所不具备,而这明显是需要精准投放的广告更需要的。

虽然现在广告领域亚马逊与谷歌还不在一个量级,但是二者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未来或有一战。

—-关于我—-

稻穗儿,微信ID(daosuier99),是由电商业内人士贞元运营的账号,主谈零售、电商大势与实战运作,兼论人文,追寻最具穿透力的思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