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电商扶贫“15字诀”

电商扶贫的政策目标是什么?我觉得不应该落在单一方向,而应是多重的复合目标。

受莆田/龙岩的启发,我也学着把它归纳为5个方面15个字,或称“电商扶贫15字诀”。

电商扶贫多重的复合目标

作为扶贫方式的创新,电商扶贫与原有的扶贫开发方式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电商扶贫,既要做电商,就须符合电商的规律。这就离不开电商的市场对接渠道、主体、产业依托和基础设施。因此,电商扶贫的政策目标,也必然体现在这些方向上。

1、要以贫困县为主体,采取整县推进的方法,以产业、包括电商创生的新产业为依托,通过“到村到户到项目”,接入并形成持续通畅的电子商务交易通道,以电商购销对接广域大市场,突破贫困地区本地市场狭小、资源匮乏的制约,实现“卖得掉、卖得好、卖得久”,“买得到、买得对、买得省”的目标。

2、要以精准扶贫为基础,组织动员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大力开展电商培训,尤其要做好对电商创业脱贫带头人、合作社、村级信息员(服务站站长或合伙人)、贫困村驻村干部的培训,以电商助贫节支增收、改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实效形成示范,激发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和贫困群众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增收的能力和素质。

3、要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理念和方法发展本地产业,以电商大市场的用户需求为导向,加强产业开发,通过扩大网上订单、招商引资、整合资源等,发展现有产业、强化电商扶贫的产业支撑和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帮扶能力,为贫困群众参与电商产业链生产、供货和服务,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机会。

4、要立足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针对贫困地区开展电子商务扶贫的实际条件和迫切需要,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当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商务“到村到户到项目”提供有力支撑,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

5、以扶贫日为重要的时间节点,组织包括电商企业在内的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共同创办和持续开展“(10·17)邀你一起来网购”的主题活动,加上平时的教育和群体参与,不断培育全社会的电商扶贫意识,逐步形成电商扶贫的良好氛围。

电商扶贫的政策抓手--“15字诀”

电商扶贫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其中政府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的电商扶贫政策,要紧紧围绕加快脱贫致富的总要求,针对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组织化水平不高,产业分散,基础薄弱,市场混乱的现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市场化电子商务渠道的作用,整合扶贫资源,构建和不断完善线上线下互动、购买销售并重、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电子商务扶贫格局。

要让电商扶贫的政策落地,在实施的抓手上,一般可从以下5个方面着力:

(一)拓通道

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电商扶贫最重要的区别在于有其特殊的着力点:产业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市场开发;本地市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广域大市场;传统对接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电子商务。因此,打通、接入并保持通畅的电商市场通道,是形成交易流量,取得电商扶贫实效的前提。
鉴于长期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践经验,拓展电商扶贫通道,要充分发挥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和贫困群众作为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场化电商平台和渠道,直接对接正规供应商、采购商、服务商等合作伙伴和最终客户,不拘一格地开展网络购销活动。
鉴于目前电商交易平台呈现多元化、多样式的特点,考虑到未来移动端、微平台的发展前景,电商扶贫在通道拓展上,也需要不拘一格。只要有利于电商扶贫的前述目标实现的通道,就是可利用、应拓展的好通道。

(二)建支点

贫困县市区之所以应选择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线上的电商交易离不开线下的配合,因此,贫困地区要为电商扶贫的开展,建立通畅商流所需的强有力的本地业务支点。

一是鼓励通过多元投入、支点复用的方式,在贫困村建立具有在线交易、代购代销功能,可发挥网货供应、草根物流节点作用的信息点,配有合格的信息员,形成可持续运营的良好机制;

二是在县级层面上,建立健全对本地电商发展和电商扶贫提供支撑的县域公共服务中心,以降低每个网商单独“打通关”的难度和交易成本。县级支点应以实效为导向,避免“有钱任性”盲目自建,要鼓励合作共用,包括在市场化电商平台和渠道上,设立本地线上交易的地方馆或本地频道。

三是乡镇一级是否设立专门的支点,可视当地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要本着务实、管用、可持续的原则处理。

(三)育网军

按精准扶贫的要求,以“直接到户式”和“参与产业链式”电商扶贫方式为重点,结合当地产业开发的特点,面向不同类型的贫困群众和电子商务使用者,组织和利用各类机构和各种资源,包括采取慕课(MOOC)在内的新型培训方式与资源,持续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电商扶贫培训,提高他们通过电商创业和参与电商产业链就业的能力和素质。

其中,特别要重视对“领头羊”、信息员、重点帮扶对象和培训师资的培训,注意充分发挥社会化培训机构的作用。政府应在电商扶贫培训上加大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并注重对培训实效的考核。

贫困地区在电商扶贫人才建设上,应更重视招才引智,特别是引入有经验的网商和服务商,为外来人才落户本地提供便利。

(四)强体系

一方面,是加强本地电商扶贫产业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依托从县到村的线下支点,梳理、整合本地优势产品和服务资源,特别要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组织扶贫效果明显的优势产业、产品上网销售,做好支线物流,加强品控,优化服务,不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提升用户的体验。

另一方面,要加强电子商务扶贫工作体系建设。电商扶贫工作量大面广,政府扶贫部门须加强领导,推动和依托市场化和公益性的机构和组织,有效开展电商扶贫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发挥当地电子商务协会、专业协会和本地电商主导运营服务商的作用。

(五)优环境

包括要不断优化软、硬两方面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要在贫困地区探索电商扶贫“弯道超车”、“另辟蹊径”的经验,就要允许试点地区在电商扶贫政策和其他“软”环境上先行先试,以更优的政策环境来弥补其他资源上的不足。

优化电子商务扶贫的环境,要在社会参与、跨界合作、资源配置、政策氛围、标准体系、监管服务、质量安全、营销推广等方面下功夫,这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努力。

来源:阿里研究院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七讲:“农村电商与电商扶贫”成功举办说道:

    汪向东: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5年11月26日晚,“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第七讲活动在北京大学成功举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应邀做了“农村电商与电商扶贫”的专题报告。
      
    汪向东指出,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是动力机制、核心内容还是影响范围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且出现了产业依托、交易平台、主导力量多元化的新特征,由电商创生的产业开始兴起,新农人、服务商等市场主体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移动化、微平台成为农村电商涌现的新动向。
      
    汪向东认为,自发形成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出现了一大批起示范效果的草根英雄,带动了淘宝村、镇、县、镇快速涌现。汪向东强调,农村电子商务无异于三农转型的“转基因”工程,它为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基因——新的市场观、资源观、价值观、发展观,也为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细胞——网商,并最终将推动农村社会的肌体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汪向东提出,农村电子商务正在经历一个新的变革,政府、平台、本地服务商等三支力量的介入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并开始聚焦于解决接入、物流、服务及人才等痛点问题。
      
    汪向东进一步提出,利用农村电子商务扶贫具有广阔的前景,认为电商扶贫是继生活资料援助、生产资料援助之后的扶贫3.0,它的核心是电商赋能,赋予农民前所未有的对接市场的新能力,其本质是通过对接广域市场克服本地市场制约。汪向东介绍了当前电商扶贫的状况,认为各地开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许多成功案例与模式,但电商扶贫总体上还只是刚刚起步,仍然面临着场景转换、机制创新等领域的诸多挑战。为此,汪向东提出“拓通道、育网军、优环境、强体系、建支点”的政策建议。
      
    汪向东认为,面对农村电商新变局与电商扶贫新任务,未来有很多亟待深入研究的地方。从实践的层面看,第一要注重实效,不能是集中资源打造少数的亮点去“做盆景”,而是要推行“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的“种大田”模式;第二要搞活机制,既要依靠政府“扶上马再送一程”,又要引导政府、市场与社会公益组织形成合力;第三要有序竞争,不能简单跑马圈地,而是要错位发展形成共荣生态;第四要鼓励创新,各个电商平台不能各建各的点、各撒各的网,要建立统一的代买代卖、代收代发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用统一的服务体系对接不同的电商不同。
      
    报告会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信息中心原主任方瑜进行了精彩点评,认为农村电商让农民获得了农产品信息发布及交易的自主权,其意义不亚于“联产承包”让农民获得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主持报告会。信息社会50人论坛轮值主席、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预告,“北大讲堂”第八讲将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理事、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杨培芳主讲“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哲学”。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高等院校师生等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信息社会50人论坛·北大讲堂是由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与北京大学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打造的精品活动,每月一期,邀请来自信息化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士做主题演讲并进行现场互动,旨在传播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新动态。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