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议“假货门”:电商平台应担责

有媒体称,一系列货源的制约,让电商平台很大程度上依赖第三方销售商进行奢侈品的售卖,而奢侈品领域的高额利润,也让不少第三方商家铤而走险,选择制假卖假。

氧分子网科技  7月30日报道

7月28日,腾讯科技一则《暗访电商假货链条:聚美等平台涉嫌知假售假》的深度调查稿将电商平台售假的冰山一角掀开。难以计数的造假公司,通过制作假的品牌授权书以及报关单据等文件,并借助电商平台,以原单或代购的名义,向中国消费者供应廉价的奢侈品假货。

在腾讯科技曝光国内电商集体售假事件后,国内媒体纷纷跟进,从行业角度反思:哪些因素推动国内电商行业售假如此泛滥?与此同时,众多网友也通过腾讯平台,吐槽自己曾经买到过假货的经历,并对如何规范产业链,提出自己的意见。

媒体反思:究竟哪一环节出了问题?

新华网:奢侈品成电商假货重灾区

名酒、名鞋、名包、名妆和名表等奢侈品,在国内电商有完整制假售假链条。2013年发布的《中国化妆品安全指数报告》显示,根据100多个著名化妆品公司所公布的中国电商销售总供货量与实际的销售数量对比,可推算出有超过20%的网络销售化妆品为假货。

《21世纪经济报道》:电商售假泛滥的几个原因

1、一系列货源的制约,让电商平台很大程度上依赖第三方销售商进行奢侈品的售卖,而奢侈品领域的高额利润,也让不少第三方商家铤而走险,选择制假卖假。

2、第三方售假,电商平台并非不知情,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变相地滋长了这种售假行为。奢侈品的“低价促销”能为平台聚拢大量的人气,况且这些奢侈品并不是电商平台自营,即使被发现是假货,平台也能撇清关系。一定程度上,电商平台与这些售假的小公司属于“互相利用”。

3、一些消费者“知假买假”的心态,也促使售假行为屡禁不止。部分消费者在发现买到假货后,碍于面子,不愿意积极维权。这种消极的态度极大地纵容了网上奢侈品商家继续违法售假。

4、网络售假的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对于绝大多数的无品牌授权、通过自营渠道销售奢侈品的电商,国内并没有相关法律约束,处罚力度非常有限。因此,不少商家为了利润铤而走险。

《南方日报》:电商平台第三方资质审查只是走形式

由于中高端互联网消费的崛起,很多平台类电商正处于扩张奢侈品业务的阶段,大规模招商,货源良莠不齐就可能会出现的。为了吸引更多的优质商家入驻,电商简化对商家入驻环节的审核和运营的监管,使售假卖家成为漏网之鱼。

虽然第三方商家加入到电商平台需要通过资质的审查和缴纳保证金,但是由于在具体商品销售的过程中电商平台无法把控,尤其是在奢侈品这个单价较高、识别度较低的品类上。

新民网:被曝光售假 电商平台仍有后招

即便售假的第三方商家被曝光,电商平台也可以马上开除第三方商家,由于后者售假违法成本低(平台保证金通常在1万~5万元),售假暴露后可以换个注册公司继续开店。总之不愁没人买,虽然中国消费者品牌和正品意识在不断加强,但还是存在部分消费者对假冒商品和高仿商品的需求,部分卖家还是会不断涉险售卖假货。

《京华时报》:解决假货问题 其实并不难

知名网商要想彻底解决假货问题,还要依赖于商家的信誉和诚信。对于京东等电商来说,要想鉴别第三方的资质并不太难,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督和管理,加强企业认证信息的把控度,就可以杜绝假货的根源。

《新京报》:第三方售假,电商应承担哪些责任?

现行《消法》确立的原则是:首先,由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责任;但如果电商平台不能提供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电商平台索赔;如果电商平台之前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则应当履行承诺。照此,如果聚美能提供“袆鹏恒业”的真实名称、联系方式,就不用承担赔偿责任了。

现行《消法》还规定:如果电商平台“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则要承担连带责任。

《广州日报》:电商不该成为网络售假的帮凶

对于知名电商而言,目前所欠缺的是管理,尤其是对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审查、商品监管以及售后保证。这一点和我们传统的商业模式并无太大的区别,因此在商品质量的保证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电商和实体商业应该是相同的。

电商售假,一味地强调自己只是平台提供者或者干脆将责任推给售假的第三方,这其实是不负责的。不少的消费者正是冲着京东等知名电商的名气而来,才会轻易地上当受骗。如果电商推卸责任,伤害的不只是消费者的心,损害的还有这些电商积累起来的信誉。

《成都商报》:货源不够致售假现象严重

奢侈品电商行业最大的尴尬就是货源延伸出的问题———从品牌商处拿不到品牌授权或基于奢侈品本身的稀缺性,导致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拿不到正规授权时,只能充斥假货,导致遭遇消费者和品牌的双重追击式投诉;即使拿到授权,品牌商往往也拿不到足够的货量,无法满足消费者在购买量方面的需求。

《中国青年报》:电商售假需承担连带责任

如果说福喜发霉牛排对于洋快餐来说,基本还属于难以一眼望穿的“专业戏法”,那严重背离市场价格的山寨大牌、冠冕堂皇以正品姿态勾人上当,电商平台要想撇清“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的连带责任,基本已没有什么说服力。

下架停售只是一种应急姿态,于法治社会而言,制假售假显然不是退货了事那么简单。今年刚刚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然抹去了电商平台在不知情情况下售假的无辜责任,但第四十四条同时也明确规定,“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销售者或者服务者承担连带责任。”

亿邦动力网:85%的国际大牌奢侈品都是假货

某国际一线大牌电商操盘手揭露,不仅仅化妆品电商假货横行、信誉扫地,现行电商平台上销售的奢侈品、国际大牌中85%都是假货。该人士还爆料称,聚美优品的一个投资人曾经讲过,售假从来就知道,只要官不管民不究,就照旧,要是有动静了就抛售。在这之前,投资人早就赚翻了。

网友吐槽:网购上当次数多 “店大欺客”心态必须去除

关于电商假货问题,腾讯科技设置问题请网友参与调查,目前有过5万用户投票,其中有84%的网友表示曾在电商网站买到假货,网友反映假货中“化妆品”假货最多,占比34%。其次是手表和包包,分别为18%。假货最多的电商网站是普通网店(46%网友投票)和网上商城(45%网友投票)。

很多网友吐槽,在聚美、唯品会 、淘宝上都有过买假货的经历,这些企业做大了就有一种变质的惯性,从而产生店大欺客的无知心态。

除吐槽经历外,网友还对电商如何抵制假货给出意见:直接公布售假原因,一方面体现诚意,让大众完全知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民众中汲取智慧,完善制度,更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建立信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