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心有余而路不足

农村互联网观念和意识真正意义上普及,需要农村城镇化的加速普及,而这里说的普及更多的不是“硬件”普及,而是“软件”普及。

最近有两个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两个新闻能够火爆的原因在于二者都关注到了农村电商相关的一些探索和机会。我们先先分别看下这两条新闻:

新闻一:京东、淘宝、百度……近期,越来越多互联网巨头的各类广告出现在了农村的墙上,意图抢占四至六线市场。

新闻二:中国邮政拟投资1亿元建立电子支付服务基地,发力手机及互联网支付,与支付宝进行差异化竞争,或将攻占农村市场。

通过以上两则新闻,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在电脑主机渗透农村10多年以来,终于要开始从电商层面显现其真正的价值,几亿人的农村市场将会因为电子商务的介入而发生本质的改变。

但事实上,通过我在农村长期生活的经验来看,情况并没有我们预想的这么乐观。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现在中国研究农村电商的媒体人和作者大部分是生存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些城市,大家坐在电脑前对农村电商指点江山,大部分人可能还没去过农村就能洋洋洒洒写出几千字的文章来,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是凭空想象的空中楼阁。

农村百亿网络代购市场被严重忽视

笔者长期的生活在农村,并且经常性的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从1998年以来,算是第一批接触电脑并且连入网络然后进行购物的农民,在我个人看来,农村电商至少应该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而且不同地域的农村所经历的时间点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一阶段:电脑的普及;

第二阶段:互联网的接入和互联网意识的普及;

第三阶段:网络购物;

第四阶段:网络售物。

我认为现在农村电商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网络购物,而网络购物又分两个阶段,分别是代购和自购。说白了这两个阶段分别是让别人帮忙买东西和自己会在网上买东西。而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是就算第三阶段里面的第一阶段:网络代购。

此网络代购区别于现在非常火的海外代购手机、代购奶粉,这里的网络代购说的是大部分的农村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来的大批老幼有购物的需求,但没有购物的能力,导致在农村会在网上买东西的人地位特别高,往往一个村子有那么一两个会网购的人,就会帮助十里八村的乡民们购物。

以我所在的农村为例,我较早的学会了上网购物以后,帮助七大姑八大姨在淘宝上买东西就成为了一项义务的工作。

在阐述网络代购市场之前,我先说下我多年来对于农村电商总结出的一个核心观点:在中国农村,电脑和网线的接入不等于互联网的普及,现在中国很多农村早已经普及了电脑接入了网线,但互联网却迟迟没有普及。这句话我不做过多解释,生活在农村的人应该明白我这句话的意思。

在中国,仍然有50%的人是农民,并且长期的生活在农村。由于物流和信息量的限制,农村电商讨论了这么多年还发生在一个初期阶段,导致了我前文所讲的农村电商代购异常的火爆,但是这个现象被大部分的媒体所忽视。我相信这个市场每年产生的交易额最少在数百亿级别,只是无法被纳入监测范围罢了。

代购数额巨大但无序

农村网络代购市场非常巨大,但由于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注定这种模式只是一直处在蛮荒的发展态势,而且做代购的人往往基于乡土乡情的关系,一般情况下都是没有收入的(像我帮助老乡,最多吃顿饭)。而且一旦产品买回来发生货不对版或者假货的情况,退货的流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联也会无比的麻烦,搞不好还会影响邻里关系和睦。

虽无序但能长期存在

农村互联网观念和意识真正意义上普及,需要农村城镇化的加速普及,而这里说的普及更多的不是“硬件”普及,而是“软件”普及。以笔者所在的吕梁市某县的一个农村为例,虽然也是数千人的大村,电脑在几年前就已经普及到户,但是电脑的开机率和使用率非常低下,最高的使用场景也就网络视频观看(需求之间,操作简单)。互联网观念的未普及到位导致了这种无序的代购会长期的一直存在,哪怕在3年还是5年后,情况不会发生本质的改变。

同样被忽视的农村网购代收市场

在农村市场,还有一个被忽视的领域除了代购还有代收。不像城市里有区有街有门牌号,北方的广大农村地区的住户是没有详细到号码的地址(尤其是山区,山这头一户人家,山腰几户人家),即使互联网普及了物流也无法送达。 我老家的一个解决办法是,不管谁家到网上买东西了,统一把包裹放到村主任家里,再由村主任发给村民或者村民自提。

作者:丁道师,速途研究院院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