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甘南州隆重举行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探讨研究互联网、藏文化和绿色生态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深化甘南与省内外电商企业的交流合作,加快全州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进程,助推甘南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3月1日,由甘南州人民政府和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主办,州商务局、甘南拉卜楞网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16甘南州互联网+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 在合作隆重举行。省内外的电商专家、电商精英和创业大咖们共聚一堂,共谋“互联网+”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融合发展新道路,畅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电商产业发展新成就。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王颖玲致辞。张继元 摄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王颖玲致辞。张继元 摄 

甘肃省商务厅副厅长王颖玲、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刘林芝出席论坛并致辞。出席当日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交通部原副部长、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顾问忻元校,辽宁军区原副司令员、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顾问尚全孝,中央组织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原书记王宝华,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副主席、上海生南集团董事长吴志明,中国科协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主任、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专家委员李浩,欧盟文化总署常务理事长兼中国副秘书长、西北电商硅谷总裁叶竹勤等。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州委副书记、州委统战部部长徐强,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扎西草,州政府秘书长安旭林等参加论坛。

论坛由甘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温辉主持。

论坛由甘南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温辉主持。 

赵凌云在致辞中说,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新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甘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将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时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着力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通过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子商务产业的深度融合和纵深发展,助推电商产业快速发展,依托甘南州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独特的藏文化资源和九色甘南香巴拉最亮丽的名片,通过创意的手法,将甘南的特色产品和旅游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对全州的特色优势资源进行有效包装提升和全面开发利用,不断提高特色产品的民族文化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使特色产品、旅游产品成为备受青睐的文化产品,推动甘南州藏文化产业、电商产业与经济社会实现融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赵凌云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民族生生不息、团结进步的精神家园和动力,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是助力传统产业发展,助推文化产业再上新台阶的良好机遇,我们坚信,“互联网+”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指导,必将进一步激发全州各族人民参与电商产业的热情。这次论坛群英汇聚,高端对话,相信大家的真知灼见,一定会带来积极而广泛的影响,成为甘南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广开言路,广集群智,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传播“互联网+”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发展新理念,推动甘南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甘南拉卜楞网城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班玛道杰致辞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感谢大家在这美丽的甘南合作共聚一堂,举行这次互联网+绿色生态藏文化电商产业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活动甘南州全州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带着本州各县市的藏区特产、文化和旅游资源及著名企业家代表,邀请到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领导们,共同探讨甘南发展。

本人作为藏区的一分子,也是本次论坛的承办方,感到非常的荣幸,会尽自己的全力,通过本次论坛会,带动更多人,一起把藏文化发扬光大,把藏区特色资源传播出去,融入世界。同时引世界商企,聚甘南投资发展绿色生态电商、旅游、文化等产业。

实施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行动计划,依托互联网平台,将甘南州推向全国,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在此再次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朋友们,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各县领导们、各企业家朋友们的支持,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甘南的明天会更好,发展会更快,祝大家步步高升,四季发财,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开幕式上,还签订了《甘南州人民政府与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赵凌云与刘林芝签订《甘南州人民政府与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张继元 摄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专家学者进行演讲 王朝霞 摄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辽宁军区原副司令员、世界绿色投资贸易促进会顾问尚全孝先生为论坛赠送墨宝 王朝霞 摄

开幕式后,全国工商联第九届副主席程路、西藏社科院研究员共确加措、中国科协高科技产业研究会主任李浩、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尕藏才旦等专家学者就“如何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藏文化电商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与电商企业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精彩演讲。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应邀参会的还有山东一诺集团董事长杨金奎,甘肃省工商联副主席、甘肃润宇国际集团主席李雄,华商书院西北联盟校友会(商会)会长、兰州义顺集团董事长张秉庆等55位专家学者。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中午11:00赵凌云、王颖玲、刘林芝、班玛道杰、叶竹勤、吴志明、程路、杨金奎等200多位领导嘉宾共同见证了甘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世界绿色贸易促进会甘南工作站揭牌、淘宝特色中国甘南馆、甘南拉卜楞网城上线仪式。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下午叶竹勤做了互联网+企业升级转型主题演讲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2015年的6月与藏区著名企业家班玛道杰结缘,第一次来到甘南,被甘南的文化、美境和特产吸引,特别是被班玛道杰的想法做法感动,他说要把甘南州的文化、旅游、特色资源推向世界,刚开始我还以为开玩笑。随着与班玛道杰3天时间的交流沟通。结果是,甘南的文化、美境、特产把我自己的心、西北电商硅谷的技术团队,三次方软件,都留下了,经历了8个多月的筹备,我们配合班玛道杰,把甘南拉卜楞网城平台搭建出来了。

让藏区人民自由的上传商品、企业、文化等信息,在互联网上实现自由贸易。

以后有藏区特色文化、旅游、特产资源,就首先带到甘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我们会通过甘南拉卜楞网城、通过欧盟文化总署、通过欧洲温州华人华侨联合会和世界各地企业家朋友们,一起把甘南资源推广出去。

同时我们会提供相应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和培训,带动一些企业稳定成长。

因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实体企业转型,我们来到甘肃,其中服务了,兰州定西瑞鑫国际物流港、西北食品采购基地,兰州新区盛鑫世贸区、兰州新区大绿州花木产业博览园、兰州市丽水商会企业、定西恒正进出口商贸城等10多个产业,搭建了互链互贸平台。

叶竹勤给企业家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用实体思维去做互联网+,更符合企业升级转型

2:用合作方式,去结合互联网,风险更低

3:用做实体企业的心态去做电子商务,成功几率更高

4:用不变的心态去做互联网+,稳定的和互联网融合

企业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优势产品,千万不要乱转型,应该先升级,做精做强后再考虑转型。

叶竹勤表示,对甘南电商产业的发展抱有很大的信心,会在协助甘南各产业做好互联网+的项目。

本次论坛会获得圆满成功,堪称甘南互联网大会。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互联网+ 藏文化·绿色生态电商产业高峰论坛在合作隆重举行

这里有世界藏学府夏河拉卜楞寺,世界神圣齐特的扎尕那,美丽的桑科大草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支持关注甘南绿色产业发展。

尤其在生态旅游,藏文化产业发展,电商产业等领域进一步深度合作!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甘肃省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拟推荐对象公示

    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我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推荐程序和评选标准,自下而上历经市县推荐、市县基层干部群众代表评审(其中“两代表一委员”5人)、扶贫业务审核、省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评审及省级评选会议复审等评选程序,从县到省分级征求纪检、监察、公安、计划生育、环保、工商、税务和应急等相关部门意见,并报请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议,现拟推荐以下20名同志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人,5家单位为“全国脱贫攻坚奖”候选组织。为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现将拟推荐人选和组织予以公示。如有影响评奖的事宜,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于2018年7月31日前邮寄或送达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示时间:2018年7月27日至7月31日

    邮寄地址:兰州市城关区皋兰路29号扶贫大厦1005室

    联系 传真:0931-8721488

    联系人:张新颖 联系

    附:拟推荐人选、组织及主要事迹

    甘肃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7月27日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拟推荐人选、组织及主要事迹

    奋进奖

    1.申韦娟(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上营乡包家山村村民)

    申韦娟,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人,只有她一个劳力。2010年4月,丈夫被查出肝硬化,三个孩子年幼读书,老人体弱多病。面对困境,她并没放弃,硬是将患癌放弃治疗的丈夫拽回头与癌魔作抗争。车祸骨折的她,用带着钢板的身体,勇于承担起家庭脱贫的重担与责任。她带头种植百合15亩,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建档立卡时的2212元增加到2017年的9600元。当选妇联主席后,她通过讲习所向贫困户讲解种植技术和经验,动员引导大家种植良种百合,并帮助34户资金短缺的贫困群众申请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资金170多万元,示范带动全村群众种植百合2000多亩,带领38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为了解决百合销售难的问题,她又联合创办了临洮县金德百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协调建设百合冷库1座、加工车间1个,带动61户贫困户共同发展,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437元增加到2017年的5798元。

    2.冯小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土门镇梁山村支书)

    作为党支部书记,在梁山村“身先士卒”,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六大行动”,取得了较大实效。推进富民产业培育行动,新建苹果园245亩、花椒园380亩;发展规模养殖20户,完成技能培训49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行动,为14户农户接通了自来水,为16户贫困户落实了危房改造政策,实施了梁山巷道硬化1390米,修建了停车场3个,建筑排水沟1处、排水渠130米。推进村容村貌治理行动,完成危房拆除37座、危墙1671米,拆除乱搭乱建房屋276间,栽植绿化树木3万余株。推进传统文化保护行动,修缮古戏楼并建农耕文化广场1处。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行动,实施通村道路行道树绿化5.7公里,实施退耕还林项目700亩。推进内生动力激发行动,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邀请致富能人、先进党员、脱贫户现身说法,通过鲜活生动的脱贫致富事例激发贫困户的致富热情。

    3.翟小丽(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蔡家庙乡大学生村官)

    积极引导群众成立培源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振强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隆庆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为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争取到4-5万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用于发展养殖业。开辟一块50亩的丹参种植示范田,让群众在示范田里学技术,使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达到2万元。在她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大堡子村贫困人口从273人减少到38人。积极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集中全村人力、物力和财力,改善水、电、路、网、田等基础设施,建起一处23户的居民点、一栋集办公室、卫生室、残疾人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集于一体的两层综合办公楼和一处2100平方米的带有塑胶灯光球场的高标准文体广场,安装健身体育器材等公共设施和太阳能路灯,使大堡子村村部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庆城县1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之一。

    4.姚军福(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上良镇北张村支书)

    探索出“整村养牛,塬面栽果,山地栽植核桃、推广全膜玉米、种植紫花苜蓿”的互支互促、循环一体化整村产业综合开发的发展模式,实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牛产业发展模式,注册成立灵台县盛丰农牧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北张村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租赁流转土地48亩,建成500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处;新购基础母牛150多头,全村分散养牛户达到了90%以上,牛饲养量达到900多头。探索推行3种分红模式,即:投牛入股分红模式,采取“基础分红+效益分红”,贫困户每头牛得到分红收益2000元左右;债权投资入股分红模式,申请债权300万元,合作社每年可获得3万元收益分红;村级集体资产入股分红模式,通过固定资产折资入股,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不低于5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村级集体增效。建成灵台首批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基地,培训贫困劳动力300多人次。协调建成村文化活动广场。

    5.任长太(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韩家集镇袁家坪村支书)

    充任全村贫困群众的经纪人,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服务,带动贫困群众共同富裕。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开展土地租赁流转,在建设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过程中,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余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7010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2018年初,他被诊断为急性胆囊炎,为了不耽误工作,在病房里开“电话会”、“遥控”指挥村里事务,每天带病坚持工作,硬是将千亩黑膜马铃薯,千亩优质核桃树落实到户。

    贡献奖

    1.郑访江(甘肃省中医院团委副书记、通渭县第三铺乡侯坡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

    丢下70多岁的老人和2个月大的儿子倾心真帮实扶;协调帮扶单位筹措18万余元,帮助9户特困户盖起了安全住房,为2户贫困户拉通了自来水,为2户特困户建起了牛棚;协调扶贫专项资金10万元,建成带动6户贫困户发展的蔬菜大棚10座;联系帮扶企业建成小杂粮加工“扶贫车间”,解决了3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岗位;动员社会力量对12名本科大学生给予3.6万元资助,其中自己捐助1.2万余元;联系社会捐赠价值8万余元衣物近500件,使84户贫困户、13名五保户和80多名困难学生受益;帮助10余名贫困患者、5名尘肺病患者免费诊治疾病,节约费用8万余元。他的事迹曾被《中国中医药报》、甘肃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媒体报道,《中国青年报》曾头版头条报道过他的先进事迹。

    2.李平(金川集团公司龙首矿采矿三工区副主任、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麻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

    协调公司在肖家村投入帮扶资金479万元,种植各类经济作物1150亩;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为440户贫困户每户投放基础母羊6只、基础母牛1头,建成牛羊养殖圈舍22座。帮助贫困户每年增收8000元左右,实现了稳定脱贫。协调金川集团公司投入帮扶资金220万元,种植中草药125亩,贫困户投放基础母牛52头;并成立了村集体富民产业合作社,建设年存栏1000头牛养殖小区1座。倡导成立了积石山县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站,已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扶持对象1740余人次。

    3.张锦芳(甘肃省甘南日报社干部、舟曲县城关镇坝里村第一书记)

    2015年起驻舟曲县坝里村以来,大力发展坝里村青稞酒酿造业,多方协调筹资80余万元,为酿酒户购置中型酿酒设备和酒缸,为贫困户购买优质青稞,目前全村的179户农户家家从事青稞酒酿造,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通过举办“坝里村青稞美酒品赏会”,依托“宜品文化”青年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大力营销,仅活动期间就售出青稞酒8000多斤,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年销售额逾百万元,今年全村94%的贫困户均可脱贫,青稞酒酿造已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金产业”。同时,积极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协调筹资30余万元,帮助46户农户实施了危旧房改造,积极改造村内饮水、医疗、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雷磊(甘肃省审计厅干部、平凉市静宁县原安乡民寨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

    2015年7月,被选派至静宁县原安乡民寨村挂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帮扶工作队长。在他的帮扶带动下,往日的“烂泥河村”变成如今的民房靓丽、村道宽阔、基础设施完备、产业培育成型的文明村。他和村“两委”积极走访动员67户贫困户贷款335万元,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缺资金的问题。栽植早酥梨1000亩;发展养殖大户37户,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养牛374头。通过两年的帮扶,民寨村有126户566名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4284元,全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达到5790元。

    5.陆静伟(庆阳市合水县蒿咀铺乡蒿咀铺村第一书记)

    2015年来到蒿咀铺村当起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即提出了在党员中开展“三个一”的学习教育活动,即“精读一本书、提出一个致富建议、落实一个致富项目”,进一步强化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不断努力,他为每户贫困户争取到一万元的住房安置资金,建成有107套小康农宅的脱贫攻坚示范点一处,并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了群众生活,解决了村民住行问题。牵头组织成立了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涵盖了179户所有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所经营的合作社已经为3个合作社代办了工商注册、对公账户申请以及报税等业务。他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学生辅导课程。其网店销售收入达6万余元。

    奉献奖

    1.陈耀祥(甘肃中天羊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耀祥以广布于甘肃贫困地区的肉羊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产业为主导,创办了中天企业,探索建立了以促进增收脱贫为核心的肉羊、中药材产业扶贫模式。各项精准扶贫关联业务总投资额8亿元,全产业链条累计投资15亿元。培训肉羊养殖和中药材种植建档立卡贫困户约1.3万户,投放优质种羊约75万只,投放种子种苗780余吨,回购原药材8万吨;与全省15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1000多个养殖大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带动78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3万人实现增收脱贫;建立 “肉羊养殖扶贫基地”和“中药材扶贫车间”60余处,吸纳当地1000余名贫困人员闲置劳动力就业;在民勤县发起公益治沙捐助项目,累计治沙5000亩。2018年已在甘肃的25个县区以“三变”模式和“轻资产”模式发展产业扶贫项目,将争取带动甘肃省2万户、8万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2.师向东(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康美集团是一家集饲草种植、肉牛育肥、屠宰加工、熟食品生产和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化畜牧龙头企业,曾被评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公司通过 “三个直接”(一是每年直接与周边2000户贫困户签订5000亩《订单牧草种植协议》,使户均增收4500元,累计增收900万元;二是每年直接与8000户养牛贫困户签订《免费冻配回收犊牛协议》,使户均增收入1000元,年累计为贫困户增收800万元;三是直接与投放牛的7496户贫困户签《肉牛保底价收购协议》,使户均增收4000元,累计增收2990万元)、“四个间接”(一是肉牛羊交易暨冷链物流中心的间接带动;二是养殖基地的间接带动;三是协会合作组织的间接带动;四是融资方面的间接带动)的“康美扶贫模式”带动周边3个市州7个县的1万多农户5万多人发展牛产业,2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均增收在5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公司引入商业保险,探索出“政府+银行+保险+企业+协会+贫困户(合作社)”的“六位一体”牛产业扶贫新模式。通过给贫困户投放良种母牛、入股分红、科技培训,育肥牛回收等方式带动4个市州9个县的9382户贫困户4.7万人发展牛产业,户年均增收5000元。

    3.常继锋(静宁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他创办的果品公司,通过苹果的种植、购销、仓储等业务,带动静宁县24个乡镇1.7万多户果农脱贫致富,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820户,累计投入9000多万元,当地果农户均收入从2010年的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4.6万元,为贫困户奠定了良好的脱贫基础,曾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截止目前,累计修建气调库86孔,库容量达到8万吨,每年带动果农仓储4万吨,涉及果农户数10400户,产值约4亿元左右,户均果品仓储值约3.8万元。尤其为4160户贫困户提供先储存销售后付费和优先储存的优惠政策,深受社会广泛赞誉。成立果品专业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公司”的利益联结机制,累计建成各类认定的果品基地3.2万亩,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果农4000多户,其中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600户,提高了贫困户优果率,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依托企业效应,掌握苹果定价权,合理收购,切实解决果农苹果销售难问题。年收购果品1.2万吨左右,直接涉及果农户2600户,户均直接增收4.6万元,为1040户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提供收购销售信息。开展“送农资、送技术、送温暖”帮扶活动,累计发放有机肥14吨、地膜3000公斤,为结对帮扶户每年提供果园标准化管理技术指导20余次。结对帮扶5名贫困大学生,为108户贫困果农发放低息贷款资金达500余万元,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扶贫责任。

    4.李元涛(陇南领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李元涛通过招商引资走进国扶贫困县宕昌创办了土特产加工企业,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种加销为一体的扶贫龙头企业,2015年创立了陇南领军电商公司,带动了宕昌县电子商务发展,目前电商已覆盖全县25个乡镇200个村,为86个贫困村建设了电商扶贫网店,带动160多人参与电商创业,电商扶贫帮助20户贫困户在网上销售农产品,带动贫困户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得知贫困户电商创业技术匮乏后,他又不畏艰险带领公司员工翻山越岭走进25个乡镇的86个深度贫困村进村入户培训贫困户1200多人次,吸纳贫困大学生就业8人,为贫困户开设了网店12家。他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捐赠3万多元为牛家小学建起了图书室,四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岷县地震,共捐出款物20多万元,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9万元。出资30万元为贫困户免费发放5000多只蜂箱,200多箱蜂母,直接带动26户贫困户养蜂,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5万余元。为全县80家合作社提供了养蜂技术指导,引导大家走上了“协会+公司+联合社+合作社+贫困户+电商”的蜂产业带贫之路,成功协办两期全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学员200多人,并将支部建在扶贫企业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5.张世雄(白银市景泰县甘肃菁茂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十多年来,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四带动”作用,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一是土地流转带动。公司流转上沙沃镇土地种植甘草5000亩,每亩土地流转费580元,年支付流转费用29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收益,每户平均收入超过1000元。二是订单农业带动。公司2017年与上沙沃镇签订甘草订单种植面积6000亩,325户农民收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每户年增收2000元以上。三是劳务输入带动。公司年用工量6万多人次,每年支付务工人员劳务费用600多万元,带动800户农户收益,每户平均收入5000元。四是产业合作带动。公司积极鼓励农户发展甘草羊养殖产业,带动上沙沃镇年出栏1万只以上养殖合作社5个,保底收购和统一销售带动农户增收,每户年增收3万多元;与滩乡等四个乡镇的20多个村1000户农户签订了甘草定单种植合同,种植面积达19000亩,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辐射带动全镇10个村、18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4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创新奖

    1.宋鹏(天津大学派驻陇南市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第一书记)

    2015年8月驻村扶贫以来,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探索党建扶贫互促机制,构建创业型村组织;开发贫困地区特色产品12种,以“农村‘三变’+电子商务”改革试点为契机,以众筹扶贫为抓手,整合资金138万元,打造全链条农村电商产业,2017年村集体销售收入55万元,实现零的突破,“农村电商扶贫的沙湾探索”入选全国电商精准扶贫会现场交流发言,被村民称为“臊子书记”;成立电商工作室、青年电商荟,建设共享农村电商扶贫车间5000平米,培养电商专才42人,培训青年3000余人次;《人民日报》、天津卫视等媒体多次报道其电商扶贫工作,多次受邀分享电商扶贫工作经验,当选为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李幸泽(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组建联合社,将当地80个合作社、2000个家庭农场、600户种植大户、5万农户和3600户贫困户纳入产业链条,以产业助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创新金融支农模式,企业担保给联合社、合作社和农户贷款,累计贷款4.5亿元,解决各经营主体融资难题;推行订单农业,2018年签订订单合同6万亩、带动农户种植6万亩,推广马铃薯淀粉加工专用薯基地建设,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农技服务,使种植马铃薯收益每亩稳定在1575元; 执行贫困户提价收购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马铃薯收购价高出5分/斤、特困户高出8分/斤执行。每年拿出100万元资金用于银企合作助农脱贫行动。组建蓝天教育基金会,每年为困难群众捐款30多万元。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上作大会交流发言,向东乡县贫困户免费提供马铃薯原种400吨。

    3.李缘(甘肃省陇南市徽县大河店镇党委书记)

    “把猪卖到了牛价钱!”成为李缘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扶贫模式的一个缩影。他探索出了“支部引领+村集体持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和“三合三分”的成功模式,通过组建农民专合组织,在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致富的基础上,有效增加了村级集体积累。同时,创新运用“三合三分”合作社建设和管理机制,有效规避了合作社发展的风险。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火石经验”,成功打响了“青泥黑猪”、“青泥岭老巢蜜”等品牌,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在2017年合作社分红中,全镇33个合作社盈利550多万元,村集体股份红利收入24.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到了78.9万元。目前,全镇17个村的合作社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819户,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3015元增加到7241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3157人减少为463人,贫困发生率由33.69% 下降到4.9%。

    4.张吉俊(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综合监督局局长)

    他下决心整治滥用抗生素、减轻贫困患者负担,被央视专题报道;出击重拳打击医疗乱收费、查处违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严控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他较真碰硬整治大处方,使数以万计的贫困患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减少了因病致贫、返贫,被《人民日报》报道,探索出医疗控费与健康扶贫的“甘肃模式”。2013-2017年甘肃公立医院门诊、住院费用全国最低。他铁面无私,严肃查处公立医院药品耗材加价销售行为,打压虚高药价,维护患者健康权益,使党的健康扶贫政策惠及千家万户。他身先士卒开展健康扶贫“五督”先锋行动,总结出“六必查”“四紧盯”工作方法,打破了健康扶贫行业部门条块分割的壁垒,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扶贫新模式。

    5.施林敏(甘肃省林业厅外事合作处主任科员、天水市秦安县中山镇蔚文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帮扶工作队长)

    她主动请缨到山区深度贫困村驻村帮扶。利用无人机航拍创新制作了帮扶工作村级综合信息平台,并将它运用到国土整治、防汛减灾、整村规划、作物栽培等工作中,为精准到户、精准施策,科学确定脱贫路径奠定了基础,成为全市的典型。积极推动“牵头领导引领带队,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先进党员示范带动”的帮扶模式,使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彰显初心本色。倡导评选“道德模范家庭”,引导形成良好村风民俗。科学推进“五个精准”帮扶举措,主推花椒产业发展,标准建园1860亩;推广套种马铃薯和中药材,形成了户户有花椒,每亩有套种的特色产业。组织56名妇女赴新疆务工,年人均增收1.5万元,累计脱贫45户202人。

    组织创新奖

    1.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

    全国第一个“梯田化模范县”——庄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庄浪县在纵深推进扶贫脱贫的实践中,探索提出了“整体工作党委政府推动、产业发展公司化运作、组织生产专业合作社实施、贫困群众入社入股分红”的发展思路,构建了“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产业大户+贫困群众+金融保险”的产业扶贫“庄浪模式”,健全完善了脱贫攻坚方案体系,推行了“三变”+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10种改革模式,抓建了30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和11个产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3.17万户13.55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56万户6.1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2.73%下降到14.88%。截止2018年6月底,全县参股贫困户6636户,已分红资金3599.7万元,161个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56个村集体积累达到5万元以上,实现了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

    2.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近年来,康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按照“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生态旅游大景区、发展乡村旅游大产业、开辟具有康县特色的脱贫之路”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乡村旅游脱贫之路。因地制宜、准确定位,建设乡村旅游大景区。整合各类资源,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步伐。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旅游扶贫效益快速提升。一是“政府引导+协会+公司运营+农户(贫困户)” 联动模式;二是“协会+农家客栈+农户(贫困户)”模式;三是“支部+帮扶单位+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四是“能人大户+企业+贫困户”模式;五是“互联网+电商+乡村旅游+产业开发”模式。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途径,群众脱贫增收路子不断拓宽。

    3.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

    庆城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积极调查研究、创新实践,探索推行“531”稳定脱贫(贫困村实施道路畅通、安全饮水、农电提升、农田改造和危房改造“五大工程”,发展2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和1个资金互助协会“3个合作组织” ,培育“1个主导产业”;贫困户实施“5亩增收保障”,“3项脱贫措施”,1笔1万元以上劳务收入)、“331+”产业扶贫模式(“3”即创新组织形式,引导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3”即转变经营方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即转变生产方式)、一户一策“扶贫超市”、“抓大带小”配股分红(“大”即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小”即贫困户)、扶勤诫懒“积分”管理(让贫困人口以实际行动量化积分,在扶贫“爱心超市”兑换生产生活物品)等一系列机制模式,有力推动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底,全县累计脱贫9912户40934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22.16%下降到5.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890.3元增长到2017年的7962元,年均增长10.94%,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2545.3元增长到2017年的4739.2元,年均增长19.07%。

    4.人行兰州中心支行货币信贷管理处

    多方联动建立“财政资金撬动、政府责任联动、金融保障推动”的银政联动机制,研究制定多项扶贫贷款担保、贴息和风险补偿等增信缓释措施;创新推出“财政+信贷”、“保险+信贷”等多种政银保合作模式,推出惠农贷款、“双业”产业贷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等多个在全国较具影响力的扶贫类信贷产品,有效增加贫困地区金融供给;积极推进银保合作,以财政补贴保费等方式,探索推出“政策性保险+特色农业”精准“滴灌”模式,在全国首推中药材产值保险、畜草贷款保证保险等多种银保合作产品。结合省情实际出台有关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文件10多件,形成一套覆盖面广、精准度高、优惠力度大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体系。全省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贴息贷款1500多亿元,惠及200多万贫困户和20多万个涉农、扶贫经济主体,惠及70%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效解决了贫困人口信贷可得性问题。

    5.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

    精准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蔬菜产业抓品牌,林果产业抓规模,养殖产业抓科技,劳务产业抓培训”的产业发展思路和“山区人均两亩园,川区户均两座棚,人均收入过万元”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目标,形成了甘谷现代农业示范园、燕家韭菜基地、五坪设施蔬菜基地、南后山冷凉架豆王基地、西沟露天耐寒韭基地、金川-沐浴梁优质苹果基地的“一园五基地”产业发展格局。探索推行村企联合、产业连片、股份连户的“三连”模式,先后引进农业科技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承载主体,在3个村开启了“三变”改革试点建设,采取“固定分红+收益分红”的模式,积极引导群众入股,享受“三变”改革带来的分红收益。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22次4100人次。建成集技能培训、务工就业为一体的“扶贫车间”8个,为470名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全镇贫困人口有2013年的19827人减少到3663人,发生率由27.2%降低到4.98%。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