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的电影逻辑:做重量级“颠覆者”

万达集团,在中国电影市场中,正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拥有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2012年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成为全球最大的影院运营商。2013年开始,它在制片领域初露头角,开始打通电影产业链上下游。

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来说,万达是个重量级的“颠覆者”。在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万达有着怎样的逻辑?

连锁服务业的逻辑

理解万达,必须先从万达院线说起。

2005年,中国电影市场爆发前夜,万达集团开始投资影院。凭借商业地产优势,万达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高歌猛进。截至2013年12月31日,万达院线拥有五星级影城142家、1247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89块,占有全国15%的票房份额,市场份额稳居第一。2012年万达并购美国AMC院线之后,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

作为内地最成功的电影院管理公司,万达模式不断被国内同行借鉴。但持续多年的高速建设也加剧了影院的竞争。在当前一线城市影院布局日趋饱和、二三线市场飞速发展、观影人群日趋年轻化的大趋势下,万达院线如何保持长青的竞争力?

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副总裁叶宁告诉《中国广播影视》记者,万达的竞争力在于战略,有些东西是功夫在身外,看不见的。对于一个连锁服务行业的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必须上升到平台、管理和文化上。万达院线四五年前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幸的是,当时是和世界顶级咨询公司一起思考,也借鉴了其他服务行业的成长规律。”

万达对于院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院线是服务行业,它服务的产品就是电影,一切以顾客的观影价值和观影体验为核心。

在叶宁看来,服务行业有很多规律是相通的,比如酒店服务的产品是居住文化,星巴克服务的产品是咖啡文化,麦当劳服务的产品是餐饮文化……产品虽然不同,但服务的本质、管理的逻辑是一样的,都需要规范化、连锁化和品牌化。具体来说:

第一,建立标准——有没有统一的复制能力,即优秀DNA的复制能力。叶宁对记者解释:“几年前有一个案例,你有肯德基,我有乡村鸡,而且做得比你还好,因为我是独家经营。做一家店时的确有可能‘乡村鸡’做得好,一旦扩大到几十家店、一百家店就不行了。如果不能把优秀基因标准化并能复制,那么发展得越快,死得越快。”

第二,团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行业都是拼人才和团队。一些人觉得做影院不难,不就是卖电影票和爆米花吗?在叶宁看来,“星巴克卖咖啡,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全世界的星巴克咖啡都是一样的体验感觉,而不在于他只会卖咖啡。优秀的电影院也一样,所有万达影城的电影院如果给人的感觉体验都一样好,包括员工的微笑都是一样的温馨,服务的细节都是一样的标准,而这些都要靠一线的服务经营伙伴去实现,团队的管理、培训和成长就非常重要。”

第三,文化——文化是卓越服务团队之魂。如何能让一线的服务经营伙伴们在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劳动中,一直保持激情地工作,这是服务行业最大的挑战。叶宁说,靠理想,靠文化。“如果团队伙伴将每一位观众观影的感动,都化为自己的感动,并为成就顾客的体验而自豪和骄傲,这才是卓越的服务,但这是非常难的。有些人做了几十年麦当劳的员工,即使离开麦当劳都还会念念不忘,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

从标准管理逻辑、团队逻辑到文化逻辑,叶宁认为,不同的连锁服务行业三者殊途同归,都是必由之路。

“优秀的连锁服务企业这三块必须平衡,有些企业,大家像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一样,文化凝聚力强,但是一扩张发展,如果没有标准化管理和团队建设的支撑,就立即出现问题。而有些连锁服务企业,标准化制定得虽然很好,但没有文化理念凝聚团队,也会出现问题。”

几年前,万达就把这个逻辑考虑清楚了,一步一步照此执行。

叶宁坦陈,对万达人来说,理想是做卓越的电影文化服务者。他很喜欢一句话,“我们在幸福奔跑,不是因为现在已经沐浴在阳光之下,而是因为我们知道阳光的方向必并在奋力奔跑。”万达院线目前就处在这样的“奔跑”状态。

叶宁的另一个身份是AMC院线董事。

2012年5月,万达以26亿美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叶宁表示,万达院线和AMC院线保持着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万达都有不同岗位的团队去美国交流。

“我们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拿钱买不到的,特别是AMC系统的管理逻辑。因为中国市场仍出于快速增长的阶段,而AMC院线在美国市场中的成长逻辑和经验,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参考意义。”

消费需求的逻辑

影院起家的万达离观众最近。最近几年,主流观影人群日趋年轻,如何解读这些观众,让更多的人走进影院,成为万达人的必修课。在叶宁看来,“首先要知道你的用户在哪儿,观测他们的消费行为,再把不同的电影产品和他们连接互动起来。中国主流观影人群非常年轻,现在平均年龄21岁左右,活跃参与度很高,这和西方现在的成熟观影人群不一样,他们更容易接受网络和自媒体的表达方式。”

万达院线的新媒体布局四年前就开始了。2013年万达线上售票占票房总销售量的20%,而手机移动端消费占线上售票的30%。未来移动端消费会占有更大的份额,这是必然趋势,因为中国年轻的主流观影人群,在生活中已离不开他们的移动终端。

万达院线2014年全面加快和深化电子商务业务,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签订了战略协议,从最初简单的票务销售,逐步实现深度合作,同时通过一系列整合创造更多收益。

万达院线电商平台今年2月打通微信支付,未来观众可以实现手机扫一扫海报购票,“即见即所得”;同时百度通过百度地图将万达影城的位置标注于手机界面,并将购票信息打通,实现“即搜即买”的移动互联网购票方式。

年轻观众喜欢在互联网上分享交流,万达院线一直在跟踪这些数据,另外还有会员数据系统——不只是发放会员卡这么简单,背后是个数据库,能跟踪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并进行逻辑比较,即大数据分析。叶宁认为,会员数据的核心在于能辨识消费行为。

“通过消费行为数据,可以跟踪辨识每一个关键的消费行为数据,观众是男是女?看过什么电影?买过什么爆米花和套餐?几个人来看电影等等。万达院线在上映一部主要的影片之前,会根据影片特性输入一些参数,通过数据库梳理出最有可能对新片感兴趣的观众,再通过一些有趣的信息和活动连接互动,实行精准化营销。”

叶宁透露,目前万达院线会员超过1300万会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电影会员系统。目前他们对数据的开发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的努力。万达在不断优化网站和客户端界面,让会员觉得好玩和有趣,有更多的黏度。

“我们很幸运处在这么一个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中国观众有越来越强的观影热情,他们很有活力。万达院线的1300万会员,观影频率是一年六次,远高于平均水平。中国观众正在大量回归影院,享受看电影的乐趣,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喜欢分享,喜欢消费,可以与他们互动很多有意思的概念和活动。” “做服务业最根本和核心的功夫是对消费者的了解和洞察,并提供能打动他们的产品体验和服务体验,这是一辈子的功课。观众在变,消费习惯在变,但只要了解和洞察他们,就永远不会被他们抛弃。”

叶宁认为,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又很残酷。“诺基亚曾经是多么优秀的企业,但当它的产品体验跟不上消费需求的时候,就被淘汰了。服务行业最大的挑战和乐趣就在这里。”

园丁的逻辑

叶宁把中国消费市场看作最复杂的市场。一次,他和可口可乐公司总裁聊天,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扎根多年,对于商业模式有严谨的研究。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消费市场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消费市场之一。不过,也正是这种多样化和差异性,造成了市场的生机勃勃。

“中国电影市场的空白机会点仍旧很多,远没有饱和到做不了生意的地步。即使是相对的饱和市场,还可以产品服务升级,或者可以服务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在中国,只要能提供影响老百姓日常消费行为的产品,就是世界的大生意。企业应该按照不同的产品阶段、不同市场去做你的定位。”

未来万达的布局重点是否会向二三线城市倾斜?叶宁认为,不存在倾不倾斜的问题,万达几年前就进入了三四线城市。电影终端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得根据你的能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在快速的发展中市场,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必须保存很好的发展和经营质量,不能跑到脱水,要跑得又好又快。”

从2014年开始,万达在电影产业前端频频发力:《警察故事2013》、《北京爱情故事》票房表现亮眼,即将上映的徐峥年度大片《催眠大师》备受期待,万达影视和华谊兄弟、光线影业三强合作制作发行、陈国富监制、乌尔善导演的电影巨制《鬼吹灯》也即将开机。

在电影行业,优质的内容是核心,同时影院终端服务也非常重要,两轮驱动,任何一端都不可缺少。目前中国的影院终端发展速度很快,影院建设比肩世界水平。而内容发展,这几年也慢慢找出了规律。2013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总票房的58%,中国观众越来越喜欢看本国电影。在叶宁看来,内容产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再过5~10年,我们的市场容量必定会赶超好莱坞。也就是说,现在卖10亿元的项目,到那时候有可能卖20亿元、30亿元。”

万达在内容前端的战略性布局已经没有疑问,但如何做好内容,叶宁承认,万达还处于学习阶段,因为内容产业的管理逻辑与影院管理逻辑不同,虽然都在电影产业链条上,但影院是连锁服务性行业,而制片是创意行业;从投资形态来说,制片业风险更高,并且难以控制。

“但是它们也有相同的道理,都要面对观众。所以可以把万达院线对于观众的了解和洞察,运用到内容创作上,可以极大提高电影产品的成功率。”同时,叶宁也强调,“必须尊重创作个性,理解创作规律,因为创作有自己的魅力和动人之处。”

叶宁说,中国电影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创作和市场的脱节,很多创作者还是闭门造车,不了解和理解主流观影人群的期望。现在一些优秀的电影制作发行公司之所以发展得较好,都得益于拥有解决这个问题的逻辑。“他们知道选择什么样的项目去投资,怎么营销,该什么时候发行——把这个逻辑关系建立了,电影市场就会走上健康的方向。”

万达称得上是最了解观众的电影院线公司,但还在学习如何把这种了解转化为创作。叶宁有一个比喻,“万达像一个园丁,在管理一个花园。我们的土壤很好而且风调雨顺,现在要培育成花园,就必须先选取好的种子,也许是一个创意,也许是一个剧本,也许是一个项目或合作伙伴,万达必须要学会因材培育,善于合作,善待合作,这样才能满园春色,生机盎然。”

作者介绍:张梦依,《中国广播影视》记者,长于国内影视产业的深度调查和个案研究。邮箱:zhangmengyi413@163.com,微信:yinyin413。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王健林专访:重新聚焦国内投资,传奇影业2020年世界前五说道:

    中国大连万达旗下包括商业、文化、金融三大产业集团,拥有多个“世界最大”和“中国第一”的头衔,董事长王健林本人也以2050亿元的财富蝉联2017年度胡润排行榜中国首富。近些年,万达收购了多家好莱坞电影公司,在全球体育产业也动作频频,积极走向海外。近日FT总编莱昂内尔·巴伯(Lionel Barber)飞至北京,在万达广场的顶层办公室里与王健林进行了一席长谈。

    【高端视点】王健林的新目标

    以下是访谈的文字选编:

    全球电影分发之王

    巴伯:董事长先生,你原计划收购迪克·克拉克制作公司,中间是出了什么问题?许多人都以为你能拿下这宗交易,问题出在哪儿?

    王健林:两边的这个政策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就放弃了这次收购。两个国家的有关政策都发生变化,美国也有人不同意我们收购,中国这边的一些有关的政策也有变化。

    巴伯:你是在说最近中国政府实行的资本管控吗?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吗?

    王健林: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海外自己融资解决,只是不愿意成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公司。

    巴伯:你还收购了美国传奇影业公司,两边的业务整合做得怎么样了?你让传奇影业上市的计划又进展如何?

    王健林:两个方面。先说传奇影业的上市,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通知,已经给投资者通知到了,就是还没有见诸报端。我们把传奇从这次上市的计划当中剥离出来,原因是传奇去年的业绩不够理想。当然最近它的业绩又开始好了,但是我们已经做了决定,把它剥离出去,这是第一个关于上市的问题。

    第二,关于传奇影业,我们有一个很大规模的重组计划。我们现在已经更换了一些管理团队,剩下一个CEO大概在很短的时间内也会到位。我们把整个重要的团队进行了重组,也会给它一些新的投资计划。这个团队也定了一个比较宏伟的目标,就是2020年他们要确保做到世界的前五名,电影产业内容公司的前五名,有这么一个目标。CEO到位以后,这一系列计划就会宣布。而且我们也做了一个决定,通过传奇影业来组建一个全球发行的体系,这都包括在重组计划当中。

    巴伯:你说要将重心重新放到中国国内市场上,那你在中国娱乐产业方面有什么计划?故事的下一章会是怎样的呢?

    王健林:在中国的发展肯定是重头戏,因为中国的娱乐市场、旅游市场、体育市场都刚刚开始,肯定这方面是作为我们投资的重点。

    巴伯:万达最近制作了电影《长城》,评论人士对它的看法可谓褒贬不一。你如何评价这部电影是否成功?从《长城》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王健林:这个电影我还没看,我还真是不能给出具体方面的一个评价。总之我们认为,它无论是从内容还是票房都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巴伯: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大连万达发展得也非常快。但是现在有些人认为,万达广场开得太多了,暴露在阿里巴巴和电商的冲击下,你如何应对这个很有竞争力的威胁?

    王健林:我们在五年前就做了一个决定,万达广场里边商家的比重,60%以上要是非零售、非提袋消费,不是买卖东西。现在还在进一步压缩提袋消费、零售消费类的比重,现在更多的是娱乐、健身、餐饮等等。万达有一个特点,我们餐饮比重特别大,基本上餐饮占我们面积的30%到35%。所以,由于我们体验消费业态巨大,现在对电商冲击这一块,感受不是太明显。

    我们最近正在北京和另外两个城市,做新一代万达广场改革的实验,就是把零售比重压缩到20%,进一步提升娱乐、文化,甚至艺术品、图书这一类内容都加进去了。这个大概明年会开出来,如果这一类的试验成功,很受大家欢迎,在中国的北部中部南部,也许这就是万达的第四代产品。

    巴伯:所以你并不认同,购物中心已经是明日黄花这种说法?

    王健林:恰恰相反。实体如果能够果断进行调整,自己也运用互联网工具的话,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我认为,完全的线上公司倒是风险更大一些。

    资助中国足球的希望

    巴伯:现在我们来谈谈足球吧,中国足球。你拥有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超过15%的股份,你对中国的足球事业也很了解。现在足球市场为球员开出天价薪资,你认为市场是不是已经彻底疯狂了?

    王健林: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一种现象,烧钱。我曾经在若干年前,我记不清是五年前还是几年前,那个时候中国足球在裸奔状态,就是连续三年找不到赞助商的时候,我来支持中国足球。那个时候我就给了三个标准,我就说中国足球能否成功在于,第一个就是青少年的足球人口有没有超过一百万。因为我记忆当中,我们搞足球的时候,中国的青少年足球球员有60多万,然后我们在亚洲就是一流。我说如果青少年足球不上去,这个国家足球不会有未来。第二点就是我们联赛是不是办得好。第三点就是看中国的整个基础设施,我们的球场够不够多。

    所以说,现在这种忽略青训、完全靠买高价外援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正确,也为了证明青少年足球是未来,我为了说服这些人,五年前我开始每年送30个小孩子到西班牙去训练,12岁送出去,到18岁。现在已经有150个小孩子,我每年差不多要花一千多万欧元。这个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没有名声,也没有什么回报。现在五年了,还看不出来什么,因为12岁到17岁还有距离。如果再有三年,我相信我会用我的一个很长的、七八年的时间来证明,抓小孩子可能才是中国足球的一个最好的办法。

    巴伯:但是你碰到的足球俱乐部拥有者里面,就没有一两个人问你是不是疯了吗?你为什么肯花那么多钱在这上面?

    王健林:我其实买了马竞的很少一点股份,也是为了青训的需要。我们在那和马竞一起投了一个青训中心。

    巴伯:顺便一提,我认为马竞是一个很棒的足球俱乐部,但肯定不如我支持的托特纳姆热刺,而且董事长先生,它是不卖的。

    王健林:那你跟阿森纳是冤家了。

    巴伯:我很高兴听到你对你投资的英国足球也有所了解。

    打造中国版好莱坞

    巴伯:接下来我们聊一聊中国的电影行业。为什么去电影院的中国观众数量在过去几年间停滞不前了?

    王健林:说穿了就是资本狂欢以后带来的后遗症。前几年很多资本都进入到电影界,票补、各种投资烧钱,实际上增长是带有泡沫的,泡沫破裂以后带来了后遗症。那么在泡沫当中的时候,人们忽略了对内容的提升,就以为不管什么放出去,反正老百姓都会看,结果现在才发现内容不好,观影人次、收入都放缓了,所以好多资本也退出去了,现在恢复到真实的一种状况当中。我觉得这不是坏事,这是好事,如果电影人能够真正的提高内容产品,投机的少了一些,投资人还留下来,中国电影依然能够恢复长期两位数增长。

    巴伯:你说的没错,关键是要有好内容。你认为中国的电影行业该如何提升内容质量?是引进优秀的外部人才,还是应该在内部培育?

    王健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不行,好故事、好产品少。真正有好作品出来的时候,你看还是票房挺高。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只要有一个好的作品上映期间,票房还是大幅度增长,好的作品一下线,票房马上下来。所以,我觉得核心问题就是好的产品太少,就是会讲故事、引人入胜的东西太少了。

    巴伯:我在好莱坞有一些朋友,这些人有一个特点,他们非常有魅力,而且为人圆滑。但是董事长先生,你素以硬汉形象示人,你怎样跟好莱坞的电影人打交道?

    王健林:第一,我不是电影人,我是一个实业家,我手下有电影公司,但不能把我等同于电影人,这是第一个,所以我始终是穿西装打领带。第二个,好莱坞的这些人虽然是比较随意,因为搞创意产业比较随意,但是和我这种严肃的、比较守规矩、比较讲究节奏的人,还是能够在一起。我和这些好莱坞的好多公司还有CEO,我们交往还挺好的,好多都是朋友,没问题。

    巴伯:所以你们可以展现那种魅力。

    王健林:我觉得穿什么或者说节奏快慢一点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打交道的时候要真诚。而且呢,做生意的时候讲究双赢,凡是合作的,尽量想办法让我们两家都赚钱,用这个方法就很容易合作。

    巴伯:你以纪律性很强闻名,我看到你以前也有参军背景。但是一些人说,当董事长先生来到好莱坞后,受到明星光环效应影响 ,为交易付出高价,多花了钱,你如何回应这种观点?

    王健林:首先是一个问题,如果是很便宜,别人也不会卖给我们,肯定要加点价。第二个,更重要的是要看买了以后的结果怎么样,包括我们当初去买AMC的时候,也是认为价格偏高,但是现在股价已经比我原始投资的时候翻了接近300%。包括传奇,可能很多人也认为我们买得偏贵一点,但是我相信两到三年,它的企业价值倍数出来以后,大家会看到成果。因为我们不是买了再卖,如果是那样,想到买得便宜卖得贵一点就OK了,但我们想的是买了以后自己慢慢做实业,靠现金流、靠企业价值倍数报表来支撑业绩。所以只要是东西好,从长远看做得怎么样,买的时候稍微贵一点便宜一点倒不是核心问题,主要是看这个东西有没有价值。

    巴伯:万达对美国AMC院线的收购是一个成功案例,因为你只是投资,而非像私募股权那样运营。

    王健林:我们认为AMC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国公司,在美国运营美国上市,可能好过装入到我们自己在中国大陆的资产里边,这是我们自己的判断。包括传奇可能也会走这个路线,换管理层,然后再投入资金,并制定一系列的投资计划,让它产生比较好的财务报表,然后在美国再去IPO,可能是这样。

    巴伯:你和美国人成功谈判的秘诀是什么?

    王健林:没有秘诀。可能跟外国人打交道就耐心多一点,他不会像中国谈生意,可能有的时候,OK一天两天就谈成了,或者说一个星期谈成,打交道时间要长一点。其实,我觉得真正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买了公司以后想方设法调动管理层和员工积极性,让他们通过业绩增长从而实现个人收入增长,这个激励机制一做对,我觉得在什么国家都可以搞得好。

    巴伯: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国,其中的一个方面是要实现软实力的提升,因为你也身处娱乐产业,你是否认为自己在提升中国软实力方面做了贡献?

    王健林:当然了,万达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提高中国文化自信是做出了努力,或者说做了一定的贡献。比如说美国电影界就是犹太人的天下,在美国是很小一个圈子,那我们能够挤进去,而且获得一定成功、获得现在这些认可,大家愿意跟我们打交道。我们没有收购之前,中国的影片在海外商业化放映是零的纪录,我们收购了美国澳洲和其他地方电影院线以后,以后一年也能输出几十部中国电影,尽管票房没有美国大片好,差得很多了,但它毕竟开始了。再一个呢,去其他国家的投资,比方说英国,我们去投资一个高端的奢侈品,游艇公司,游艇飞机都是极端的奢侈品,我们买了以后也是通过努力,两三年使它转亏为盈,产生很好的利润。这些方面我觉得都是对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中国软实力方面,做了努力。

    巴伯:在你看来,是不是中国的领导人想知道什么叫做强大,然后他们比照美国,说美国有华尔街、硅谷和好莱坞,所以我们中国也要有自己的好莱坞?

    王健林:我们正在打造中国的好莱坞,在青岛的东方影都,今年可以全部建成,明年的上半年可以正式的营业。无论是投资规模、设施先进程度,还是配套的齐全,目前看,在全球业内引起的反响,我认为我们将创造一个超过好莱坞的东方影视产业中心,这个很快就会实现。

    巴伯:你对东方影都的投入是多少?

    王健林:80亿美金左右,这是总的、全部的,包括基础设施,土地、道路所有的设施,规模非常巨大。现在我们配套设施还没有建好,要明年的4月份才可以完全对外开放,但现在已经有好莱坞好几个剧组在里面了。今年我们还会开通青岛到洛杉矶的每天一班的直达航班,会使两地的交流更加方便。

    巴伯:你找到中国的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了吗?

    王健林:中国有句话,百年树人,就是他们认为人的成长是更慢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我们用的东西会很快超过美国,但是导演、写剧本的人,比方说搞动漫的专才,这些方面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可能还需要20年、30年,才会出中国的斯皮尔伯格。

    巴伯:你是否认为自己进入娱乐产业占得了最佳机遇?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因为有几亿人从乡村进入城市,生活在巨大的公寓单元格里,而他们需要娱乐活动,这是你成功的原因之一吗?

    王健林:肯定是这样的呀。像我们中国电影市场、娱乐设施的增长,包括旅游设施的增长,都是跟着城市化,发展的动因都是来自于城市化。城市化就是中国以前发展,和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最大的推动力。

    巴伯:在北京冬奥会项目上,万达制定了什么计划?

    王健林:万达是冬奥会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全世界的冰雪国际体育组织,比如冰球、冰壶、滑雪、滑冰等等,所有冰雪组织的唯一商业合作伙伴,就是我们万达体育旗下的盈方公司。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办,媒体权广告权的相当一部分都是要通过我们来推广的,我们有可能从中获得分成。那中国冬奥会肯定要比别的地方冬奥会,不论是广告收入、观众人次会有大幅度增长。

    巴伯: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收购了铁人三项公司,那么你自己是怎样健身的?

    王健林:我们买了美国的WTC,我成功地把铁人三项推广到了中国,今年有五个城市,去年是两个城市,大概每年会增加三个到四个城市,我会很快使铁人三项运动在中国成为风靡、成为时尚。但是非常遗憾,我本人跑铁人三项还没有这个本事,我掂量掂量自己,干不下来,我跑不了。但是我呢,每天坚持一个小时锻炼,跑步机,做一些器械运动、腰腹运动什么的,这个保持。

    巴伯:很高兴能和你讨论疯狂的足球市场、好莱坞,以及铁人三项,谢谢。

    王健林:非常地荣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