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日本人的“和平痴呆症”

日本人的“和平痴呆症”

作者:唐辛子

 

不久前,作家杨恒均先生等一行10人来日本访问,在关西大学与日本大学生们进行交流时,一位日本大学生随口说了句“现在的日本,得了‘和平痴呆症’”。此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交流会结束之后,杨恒均先生对我说:“没想到日本学生会说出‘和平痴呆症’这样的话,他怎么会这么说呢?”

我当时回答杨恒均先生说:“主要是日本这个国家太安全了。不仅日本人,就是我们这些在日本居久了的中国人,都有点‘和平痴呆症’”。

“和平痴呆症”写成日文,叫“平和ボケ”。就像中国正在流行的“中国梦”一样,日本人的“和平痴呆症”,大概算得上是一种“日本梦”。躺在这个“日本梦”上的痴呆症患者们的基本症状是:反应迟钝、缺乏防范意识,认为安全是一种顺理成章,和平是一种理所当然。并因为这种“顺理成章”和“理所当然”,而对战争、安全保障等漠不关心,以为那一切离自己太遥远。

“和平痴呆症”这个词的出处暂时无法考证,但对于“和平”也能拥有“痴呆症”的,全世界恐怕只有日本人。跟日本的寿司、日本的歌舞伎一样,都算得上是一种“日本特产”。走上日本街头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一“痴呆症患者”简直满街都是:例如将钱包随意插在裤兜里露出来一大半截的职员;自行车锁也不锁随意停在便利店门外,而人却躲进了便利店里看漫画的学生;将商品琳琅满目地一直堆放到店铺大门外且根本无暇照看的店主……。还有:在日本的农村,农民们出门基本不锁门,而农妇在路边贩卖自家种的蔬菜时,只摆出个盛钱的盒子,盒子上贴上一张纸,写“每把蔬菜100日元”,然后人就走掉了。等到傍晚只管来收钱就是。日本社会安全,也很少发生“顺手牵羊”的事,即使在拥挤的车站和地铁,也几乎遇见不到小偷与扒手,因此日本人在这些方面也就完全没什么高度的“警惕性”,表现得也就有些“呆头呆脑”。

甚至连日本人捐款,也带有这种严重的“和平痴呆症”倾向:例如曾有人给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灾的宫城县石卷市捐款,分两次寄出的6根金条(价值2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33万元),除信封上盖有长野市内邮局的邮戳外,再也无法查找捐款者的出处。如此高额的捐款,居然全部匿名寄出,简直是脑子里少了根弦啊!想想在某些国家,实名捐款还会被贪污侵吞呢,更何况匿名?岂不是死无对证么?但日本人似乎对此并不担心。因为收到捐款的石卷市政府,会通过媒体“曝光”的形式,来公告给那位隐名埋姓的捐款者:捐款如数收到了,谢谢您,请放心。

日本社会的平和与诚信,滋润着“和平痴呆症”患者的各种心安理得。不过,好景不长。近年来,随着“和平痴呆症”患者的增多,日本也开始出现一批“聪明人”,他们利用“痴呆症患者”们的轻信与不设防,进行各种诈骗与欺骗,以至于日本媒体不得不通过各种节目,来呼吁人们提高警惕。此外,3.11大震灾之后的核泄漏事件,也让一直懵懵懂懂“幸福地痴呆着”的日本人开始惊醒:他们开始质疑本国的媒体,开始不再那么信任自己的政府,并对于周边邻国的崛起与各种摩拳擦掌,表现出日本人特有的敏感与心惊。日本人“和平痴呆症”的解药来了!这真是让人欢喜也让人忧伤。

 

罗胖曰:

文明的产生,是通过对“挑战”的应战;

文明的生长,是由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

文明的衰落,是因为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

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

——以上是英国历史学大牛汤因比说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