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苹果或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士尼,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文化产业评论:自 2006 年乔帮主成为迪士尼公司最大个人股东后,关于苹果有可能会收购迪士尼的传闻就一直没有中断过。无风难起浪,近日,苹果欲收购迪士尼的消息又甚嚣尘上。援引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报告,苹果将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斯尼,具体交易为2230亿美元,其中包括9%税率。苹果若达成交易,将成为世界上无可匹敌的超级巨无霸公司,市值有望达到10000亿美元以上。

作者:梁鑫 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美国西海岸的两个地方聚焦着世界的目光,一个是硅谷另一个是好莱坞,他们分别代表着科技和娱乐。美国的投资机构一直在YY两者结合的可能性,哪怕达成的概率几乎为零,但仍然会不厌其烦的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和假设。最近的话题主角落在了苹果和迪士尼身上,一个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一个是拥有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巨擘。

梁鑫:苹果或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士尼,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近日,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分析师阿密特•德莱纳里(Amit Daryanani)发布研究报告称,苹果公司应该收购长期媒体合作伙伴迪士尼,以消除投资者对于公司利润的周期性担忧,打造一个大型端对端媒体开发和分发平台。对于这样的论述,有分析评价:“如果这是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我相信他会发生”。

苹果为什么收购迪士尼?

苹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企业,但就是这样一家绝对“不差钱”的令人无比艳羡的超级企业,却一直保持着非常保守的投资策略。苹果的投资大都围绕在如何更好的售卖旗下的产品,而在现任CEO库克治下的苹果显得更加“吝啬”。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现实的情况,可能将逼苹果不得不采用更激进的投资并购策略。从这个角度考虑,苹果收购迪士尼也非不可能。

梁鑫:苹果或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士尼,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 仰仗的新兴市场并不买账,产品终端陷窘境

东亚地区是被苹果寄予厚望的新兴市场。但在中国和以印度为首的市场上,苹果的话语权远不如安卓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表现惊艳。根据IDC公布的2016年全球手机销量数据显示,苹果2016年总销量比2015年同比减少7%,市场占有率下降1.5%,呈疲软态势。同时在产品创新上,苹果貌似在新技术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用户对于苹果手机的需求似乎已经达到一个瓶颈。

  • 为主流服务争取大IP,丰富自身产品线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放缓之际,苹果意欲寻求多种营收渠道以促进公司发展,其中最显眼的栗子便是苹果在iPhone7发布会上与任天堂共同推出的iOS版游戏《超级马里奥》。不难看出,苹果一直在为自己的音乐流媒体及游戏服务争取独家版权。

智能产品线的终端连接着影音媒体,这已然成为大众娱乐休闲的日常项目,它巨量、高频且线上线下通吃。在内容为王的时代里,迪士尼是个大IP集合,是个大金矿,它的加入对丰富苹果自身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更多迪士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disney

  • 内容的需求在放大,业务结构需要牢牢把握用户粘性

由于业务收入过分集中于硬件尤其是iPhone 上,苹果不断地试图重塑企业的业务结构——使其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综合型公司,把用户牢牢粘在苹果构建的“硬件+内容+服务”的生态系统中。无论是推出Apple Music订阅服务,还是打造真人秀节目《应用星球》,都是苹果在内容服务领域所做出的努力。有报告称:“内容是苹果关注的一个重点,收购对象的大小不是问题,迪斯尼远离硬件业务,不会稀释苹果品牌。”而早在 2015 年末,传闻苹果就曾与时代华纳公司商讨过收购事宜。

梁鑫:苹果或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士尼,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 流媒体行业竞争惨烈,强强联手更易突破重围

苹果2016年营收为2156亿美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容服务,它们对苹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去年的服务业务营收增长22%,达到240亿美元。尤其是AppleMusic,截止去年年底,其付费订阅用户已突破2000万。苹果的流媒体音乐竞争对手Spotify花了七年时间才达到这个里程碑。

苹果2016财报

苹果2016财报

同年,迪士尼财报的整体数据也非常惹眼。除此之外,其各细分业务的营收数据更具价值:媒体网络营收占比42.58%,消费品与互动媒体占比9.94%,这两项占了总体的一半以上。数字背后的产业布局和运营情况,才是我们真正需要关注和品味的。

面对“苹迪”如此强大的结合想象空间,想必即使是流媒体服务行业的统治者Netflix也会非常忌惮。“两家公司都没有进军视频流媒体行业的意思,因为竞争压力实在太大,能否盈利是个问题。”业内人士分析道,“但如若两公司联合,将立即拥有全球性的内容发布渠道和无与伦比的内容+制作室资源,未来拍摄更多电影电视也不成问题。”可以看出,童话里不仅有“黑魔法”也存在着“黑科技”。

梁鑫:苹果或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士尼,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优质内容+过硬技术,广阔前景惹人遐想

  • 资源上的优势互补,跨界融合势不可挡

苹果的完整闭环生态链对于独占性的优质内容资源有天然的渴望,这是其系统维系用户的最核心因素。迪士尼拥有丰富的内容和营收渠道,今年她的风光仍在延续。其重点打造的真人童话电影《美女与野兽》成为 2017 年首部票房达到 10 亿美元的影片。除了影业部门,迪士尼还拥有主题公园这个能够带来稳定收入的重要资产。这些都是苹果通过终端向服务链延伸的重要资源。单从迪士尼拥有的IP体量就能结合硬件销售联想出更多的故事。

反观国内,华为、小米等中国手机厂商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2015年,华为抓住二次元文化携手漫画大师蔡志忠推出“Mate S”系列宣传海报;今年年初,红米note4X也发布了初音未来限量版。在智能科技产品日益“快消化”的今天,企业唯有另辟蹊径,向消费者传递“文化+科技”融合的生活美学理念才能出奇制胜,百战不殆。

  • 产业链布局或将全面打通,携手迈向智慧的“未来城市”计划

从迪士尼的业务组成来看,主要包括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周边衍生品、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等。鉴于迪士尼还拥有体育网络ESPN,苹果可通过这笔交易获得全球体育赛事版权,还可以在迪士尼乐园里试验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等技术。而迪士尼则可以借助苹果的“黑科技”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创产品,名字广大网友都帮忙想好了,iPhone米老鼠版、iPad唐老鸭版、Macbook普鲁托版、Apple watch白雪公主版,iPod跳跳虎版……

二者结合将拥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来颠覆硬件、服务和内容行业的竞争格局。六十年前,迪士尼就曾提出“未来城市”的计划,如今适逢这个内容与技术井喷的时代,万物互联将不再是梦想。试想一下,如果苹果收购迪士尼,人们便可以手里拿着MickeyPhone,坐在院线里看Made In Apple 的动画片。

梁鑫:苹果或以2000亿美元收购迪士尼,它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面对行业巨头的跨界合作浪潮,中国应该如何快速上船?

  • 搭建“从产品设计到平台驱动,再到文化引领”的市场架构

“百团大战+跨界混搭+买买买”的互联网生存模式使得企业的重塑与转型日渐紧迫。苹果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类似的跨界尝试,毫不夸张地说,苹果的成功,依靠的不是产品,也不是创意,而是超越传统的思维观念和经营体系。

然而国内市场,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全面布局“从产品设计到平台驱动,再到文化引领”的战略结构。纵观近些年,表现最突出者当属乐视。它凭借集视频产业、内容产业和智能终端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于一体的完整闭环价值链,建构了庞大的乐视网生态系统。“乐视模式”通过“持续的、跨界别、跨产业”的复合式创新体系来走向他的成功,通过产品来传递他的文化理念、通过平台来给大众提供新的生活方式。说到底,苹果如果+迪士尼,与乐视模式有什么类似,这值得思考。

  • 决胜数字融合市场的关键并非赢者通吃,而是由彼此的资源共振来开辟新的增长战略

在3月正式发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点我查看)中,“数字”这个代表文化科技融合关键环节的概念频频出现。这说明,《规划》高度强调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对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而在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中,又特别突出数字技术的作用,这值得我们重视。

无独有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变化,通过咨询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委员会、网上征求全社会意见等方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3版作了修订完善,形成了《目录》(点我查看)2016版。在《目录》5大领域8个产业中,其中一个产业方向就是“数字创意产业”。可见“文化+科技”之势。

在文化产业评论看到的一份数字融合市场报告中,87%受访的中国企业高管都考虑在未来5年通过行业跨界寻找新的市场契机,这高于他们继续发展现有业务的意愿。互联网思维的快速泛滥不断地勾兑出合作的需求。苹果和迪士尼之间貌似没有挂钩,但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文化+科技”的战略价值凸显。娱乐产业的用户群体更多是喜动的,再加上文化娱乐行业需要“黑科技”的支持,这就能引起双方的共振,并产生合作的基础。再者,互联网+就是需要打破常规,其要旨之一就是对用户的多元化刺激,给用户一个享受多层级服务的体验,这对于企业和用户都是一种莫大的机遇。

结语

虽然这次苹果收购迪士尼事件并非定数,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次次“跨界混搭”的背后,是行业发展到一定临界点的需求必然显现。当然,企业并购存在整合不力,从而导致管理成本上升,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的风险。但在全球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跨界合作已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而眼下的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许多行业内外上下游产业链有极大的整合需求,“内容+技术”、“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正在成为企业优化升级、重新配置生产要素的重要手段,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常态”。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盒子有戏? 从“囧盒”的爆火看电影IP新玩法

➤ IP创作的冰山原则:看不到的前期设定更重要

➤ 陈昌业:BAT总把IP改编挂嘴边,但编剧工业准备好了?

➤ 陈贤江:这么火的IP到底怎么解释?内容是IP的核动力

➤ 刘黎平:史记《王健林一亿元传》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走红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三生三世》200亿点击靠谱吗?视频网站背后的秘密说道:

    文化产业评论:近两年,伴随着互联网与影视行业齐头并进高速发展,电视剧、网剧的网络播放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进击:从以前百万级点击即算大剧,到现在的电视剧动辄收割上亿、甚至上百亿的点击。眼看电视剧逆天成绩单频出,不少网友纷纷大呼“我伙呆”。那么,这些点击量都是真实的吗?高速进击的视频行业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规则?

    作者:曾妮 来源:腾讯娱乐 编辑:邹银娣

    “电视剧XX全网累积播放量已突破200亿大关!”“XX剧开播首日斩获15亿点击!”——眼看电视剧逆天成绩单频出,不少网友纷纷大呼“我伙呆”。这些点击量都是真实的吗?高速进击的视频行业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规则?

    4月13日,腾讯视频在京举办了“电视剧评价新维度”媒体沙龙,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视频产品技术部副总经理何毅进以及十多家媒体代表出席。会上,共同探讨了视频网站播放规则、防盗刷机制等备受关注的话题,王娟说,“建立更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腾讯视频一直在努力。”

    视频网站“行话”科普:传说中的VV、UV是个啥?

    王娟女士 腾讯视频总编辑、腾讯视频影视业务部总经理

    近两年,伴随着互联网与影视行业齐头并进高速发展,电视剧、网剧的网络播放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进击:从以前百万级点击即算大剧,到现在的电视剧动辄收割上亿、甚至上百亿的点击。一次次刷新的网播记录象征着视频网站的空前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数据造假的争议。

    “前段时间在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时候,有媒体出过一篇稿子,疑惑这部剧一天怎么能有80亿点击?数据的水分到底有多大?我跟对方沟通之后发现,其实很多的媒体从业人员对于视频网站的算法规则不太清晰。”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说,举办这场“电视剧评价新维度”媒体沙龙的意义,就在于帮助大家了解这些规则,以辨别网站播放量的真假。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视频产品技术部副总经理何毅进率先对视频网站领域的一些专业名词进行了解读:

    Q1:视频行业里经常提到的“VV”是啥?

    何毅进:通常媒体会搞混UV和VV。所谓VV即Video View,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用户点击产生的播放,或者是页面自动的播放,我们称其为一个拜访量。比如说你点开了腾讯网,这个网站有一个视频,无论是自动播,还是用户点击按纽开始播的,都算一个播放量,我们叫VV。

    Q2:那“UV”呢?

    何毅进:UV,则是Unique Visitor,顾名思义就是独立访客,通过IP去锁定独立用户的数量,一台设备,有一个用户访问了,就是一个UV。

    Q3:专辑播放量和正片播放量又是啥意思?

    何毅进:通常来说,视频网站为一部剧建立一个专区,把所有和这个剧相关的片花、花絮、MV都放到这一专区下,这些内容带来的点击,都会计入到这个专辑里,这就叫专辑播放量。这也是很多剧出现正片没播,剧就破亿情况的原因。而正片播放量,就是一部电视剧本身的播放数据。

    鉴定真假播放量“宝典”:先算数、再看播放曲线

    何毅进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视频产品技术部副总经理

    了解了以上基本算法规则之后,辣么,大伙儿最关心的问题来了:我们看到的那些一部剧斩获200亿点击的新闻到底靠谱咩?它们的威力真的大到能影响200亿人?拜托,咱们地球村全体村民加起来都还不到100亿啊喂……

    何毅进向我们进一步解释了这个话题。他透露,其实视频网站的数据不能简单地依托于播放量(VV)本身,也要结合视频网站本身的独立访客点击量(UV)来看,“到底是真是假,其实用常识来推断就可以。比如一部80集的电视剧获得200亿专辑播放量,200除以80,每一集要被观看2.5亿次,平摊到片花和正剧里面,每个正片就要达到8千万到1亿次的播放量。如果你的视频平台有8千万用户观剧,这个数字这就是有可能的。但反之,就有可能存在问题。”

    对于“全人类加起来都还不到200亿”的质疑,腾讯视频总编辑王娟认为,这里可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因为有可能这两亿播放量是由两千万人带来的。一个用户观看了两集视频,就是两个VV。如果他对这部剧特别喜欢,又看了主演的各种短视频,那么这个用户贡献的VV可能有10个之多。200亿点击不代表这部剧就影响了200亿人,这是一个专辑的VV。”

    下面,重点来了,咱们应该如何辨别电视剧点击量的真假呢?

    腾讯视频数据分析的负责人向大家分享了两个判断标准:第一,从剧集本身的体量和影响力,“比如,像《三生三世》这类现象级大剧,一天产生一两亿的VV量,我们觉得是比较正常的。但如果是一些影响力有限的网络剧,一天取得一两亿的数据,那么对于这个数字我们也是存疑的。”

    第二,从电视剧的播放曲线也能判断。一般来说,视频用户观剧在一天之内会出现两个高点,分别是中午和晚上8、9点钟。但一旦出现刷量,播放量的曲线图就会无规律可循,像心电图般突然出现数量激增,那么基本就可以判断:这剧背后有“黑手”。

    此外,何毅进还补充,用户的点击行为也会透露出信息,“比如有的剧存在大量用户点击一秒就退出了的情况,完全不在剧集做停留。那么这个行为我们认为也是反常的,可能存在刷量行为,就会给出相应的措施来处理。”

    某剧点击量“秒降”?多半是触发了平台的防盗刷机制

    如今,第三方机构对视频网站进行非法刷量的行为很猖獗。打开网购平台,就能看到诸多店铺正在售卖代刷视频网站点击量的服务,每刷一万次点击的价格从2元到20元不等。

    对于这些非法刷量的行为,何毅进介绍,腾讯视频已经建立了专业的打击模型。“我们对刷量的识别分为实时和离线两种类型。所谓实时,就是我们根据已有的模型识别到某剧播放量是假的,系统就会立即进行删除,这个假的播放量就不会在外网显示出来。”

    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有网友发现,部分剧集竟然会出现今天3000万点击,明天变2000万的“奇观”,对于这种现象,何毅进解释道,因为防刷量是一个长期的攻防工程,所以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但我们一般第二天就会反应过来,随即会马上进行模型升级。模型升级之后,就会对不正常的刷量进行离线打击。”

    谈到对这些刷量的机构的惩治,何毅进有点无奈。“其实互联网是一个自由的领域,我们没有办法管到这些刷量机构,所以我们能做的目前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刷量模型的算法和技术,让刷量变得越来越难,然后让这些机构知难而退。”

    国内互联网缺乏统一监测标准 数据造假视频网站也受害

    有人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掌控了不少视频网站运营招商的生命线,“流量红利”让先行者尝到甜头,因此才滋生了各类造假生态链。

    对于这种说法,王娟进行了澄清,她强调,数据造假形成的无效观看,对视频平台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甚至对整个服务和系统是一种损伤。“因为我们更关注的是一个用户对剧集停留的时长,以及观看的完成度,这个才是代表剧集健康度的指标,而非简单的VV和UV。”

    至于部分网友质疑视频网站凭借虚假高点击牟利的说法,王娟也做出了进一步解释,“其实广告主和我们之间有着非常严格的第三方监测公司,所有的播出效果都要经过严格检测。所以即便你的刷量刷了一秒,在第三方监测公司那里也都是不认的。”

    但让王娟感到遗憾的是,目前整个中国互联网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数据监测标准,一些商业公司的监测规则也存在很多争论。因此,如何建立一个更全面,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成为整个行业都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想从这个方向进行努力,首先要从自身作起,对每个剧的事前评估和事后的复盘,其实都是一个多维度的测量,我们跟同行也也有交流,希望一起建立一套能真正让这个行业非常健康、正向的准则。

  2. 一周全球十大并购 | 4.9-4.15说道:

    上周都有什么并购交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晨哨并购”(ID:MW-Group)

    1、东芝或拒绝鸿海27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

    4月13日报道,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精密在竞购东芝半导体业务方面给出了270亿美元的最高报价,远高于博通、海力士等其他竞购者的报价。但即便如此,东芝还是正在考虑拒绝鸿海的收购报价。

    简评:东芝考虑拒绝鸿海的收购报价,并不是因为鸿海的报价未达到东芝的预期,而是鸿海收购东芝的半导体业务有可能遭到美国和日本方面的反对。

    2、AT&T宣布16亿美元收购一小型无线创业公司

    4月11日报道,美国电信巨头AT&T将以每股95.63美元的价格收购小型无线创业公司Straight Path Communications,交易总价值高达16亿美元,支付方式为全股票。

    简评:在拿到Straight Path的所有牌照之后,AT&T除了可以提供速度更快的移动设备服务以外,还可很轻松地在全美范围内提供无线电视服务。

    3、科瑞集团13亿欧元收购Biotest

    4月10日报道,德国血浆产品制造商Biotest同意由中国投资者科瑞集团进行现金收购,包括债务的估值约为13亿欧元。Biotest从血浆中最大限度分离纯化高价值药用成分的能力在全球同类企业中较为突出。

    简评:除了科瑞集团,中国多家血浆制品相关企业近几年也在不断收购重组。经过行业整合,全球尤其是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开始越来越呈现集中化趋势。

    4、海航集团计划以10亿美元收购CWT

    4月10日报道,海航集团表示,已提议以每股约合1.66美元收购新加坡上市的物流和仓储公司CWT Ltd.所有股份,该报价对CWT的估值为近10亿美元。CWT是一家综合物流供应商,发展重心聚焦于大宗商品、化工、海运、餐饮及酒类和工业板块等领域。

    简评:收购CWT的交易把海航变成一个资产横跨旅游、酒店、航空、金融、房地产和物流等众多领域的集团。

    5、中资财团完成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

    4月13日报道,李勇鸿以7.4亿欧元完成了对AC米兰的最终收购。据悉,李勇鸿用于收购的主体Rossoneri Sport Investment Lux从对冲基金Elliott以高达11.5%的年利率借款约3亿欧元才使收购顺利完成。

    简评:对于刚刚收购的AC米兰来说,与其急于想方设法上市套现,最容易成功的“捷径”反而是按照对外宣布的那样,积极投入资金在场地、球员等方面大力投入使AC米兰有机会重回顶尖行列。事做好了,钱自然会来。

    6、美国电子优惠券网站RetailMeNot6.3亿美元被收购

    4月12日报道,美国在线电子优惠券网站RetailMeNot已同意了营销服务公司Harland Clarke Holdings Corp提出的6.3亿美元的收购协议,合每股11.60美元,较之前每股7.75美元的收盘价溢价约50%。

    简评:美国电子优惠/团购网站的黄金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在情况不太乐观的行业里,RetailMeNot 算是比较幸运的。

    7、中国华芯投资子公司Unic收购美国Xcerra

    4月10日报道,有中国政府背景的大型半导体投资基金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子公司Unic Capital Management同意以5.8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半导体测试公司Xcerra。据悉,该交易有待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的批准。

    简评:中资企业在寻求并购美国芯片制造商方面面临严格的审查,导致近年来一些交易失败。

    8、炼石有色拟3.26亿英镑收购航空科技企业Gardner

    4月12日报道,陕西炼石有色拟通过香港子公司以现金3.26亿英镑收购英国航空科技企业Gardner Aerospace Holdings Limited的100%股权。

    简评:炼石有色可以通过Gardner打开欧美市场,Gardner在高端制造业的技术能力也可以在炼石有色的支持下开拓中国市场,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9、爱尔眼科拟1.52亿欧元收购眼科医疗机构

    4月12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将要约收购西班牙眼科医疗机构Cl nica Baviera,S.A.的100%股份,本次要约对应股本(即90%股权)的对价约为1.52亿欧元。

    简评:此次并购后爱尔眼科将通过进入欧洲眼科医疗市场在现有基础上完成眼科医疗和服务技术进一步升级。

    10、自动系统成功收购Grid Dynamics

    4月10日报道,专业资讯科技公司自动系统宣布,以约1.18亿美元收购Grid Dynamics International, Inc.。Grid Dynamics为一间提供开放源码、可扩展及新一代电子商贸科技解决方案供应商。

    简评:此次交易可能将加快自动系统成为数码业务推动者,并为其更好的把握大数据分析和提高营运效率,从而为其带来市场机遇。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