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智能、协同、生态,工业4.0的三级跳

瓦科拉夫·斯米尔在《美国制造:国家繁荣为什么离不开制造业》提出,“制造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基本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有人说这是把制造业过度拔高,但也有人认为,制造业作为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使用价值的原点,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就承担着经济体前进的“第一引擎”地位。任何产业升级离开制造业的协同,都将面临概念虚化、市场依赖度低下的双重困境。

王冠雄:智能、协同、生态,工业4.0的三级跳

确实,纵观中国互联网20年的风云涌动,我想不难发现,真正扎稳脚跟的风口必然是跟实体经济,尤其是跟制造业有重度粘粘的互联网端口。而与此同时,用户习惯、市场抉择、资本趋向在被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彻底教化之后,制造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无论中国还是世界,现在这个阶段都是制造业亟待升级,不破不立的关键节点。

制造业这个“老大哥”,正在被什么所追赶。行业巨头又将如何面对这次“大冒险”。今天咱们就来八一八,制造业的那点事儿….

【智能化浪潮和消费升级,制造业的两大骨鲠】

德国政府的《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率先提出了“工业4.0”这个概念,其本质是以数据化、智慧化技术驱动工业的又一次发展。

事实上,工业的每一次飞跃,无论是内燃化、信息化,还是如今4.0时代的人工智能,都是在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裹挟下造成的产业爆发。换句话说,工业革命的通行方式都是“被胁迫”而非“全主动的”。

现在新的推助力开始加持,消费者的蜕变和技术的升级,就像两根鱼刺卡在了制造业从业者的喉咙里,不是需要变化,而是不能不变。想要明白如何转变,先要理解“鱼刺”到底是什么:

一方面,是智能化浪潮带动的行业生产力迭代。人工智能引导的算法、交互设计、个性化制造等风口,标志着制造业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在现实商业情景里,已经出现了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式快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而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层面却因为国际贸易等历史因素,基本面偏低,技术占比不足。因此对一般制造业从业者来说,是这些技术的学习成本太高,引入无门,一方面是被智能化浪潮掀起的行业竞争已经迫在眉睫。正是我说的“不转型就等死,瞎转型就找死”的尴尬境地。

另一方面,是整个中国乃至国际市场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智能手机的爆发,让普通消费者开始接受智能化设备的体验。这种决策心理蔓延开,正在逐步影响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如今家电、3C、出行,甚至居住市场,都在加快对智能化体验的需求力度。智能化的生产带来的是新物种的可被产出,智能行业只有升级自身,才能完成符合用户消费升级需求的产品。从而制造业很容易出现的“竞底现象”。同样,对B端消费升级下的需求提升也是一样,只有更有科技含量、符合即刻需求的产品才能打入企业市场。

在行业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压力之下,制造业来到了必须自我变革的奇点期。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制造业不比互联网行业的“轻”。想要达成普遍升级,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是一场豪赌也是一场“刮骨疗毒”。

那么,最有效而低代价的解决方案究竟是什么呢?

【支撑环节大片空白,亟待领头羊铺设“底层算法”】

事实上,如果我们用互联网行业崛起的路径对比制造业目前的局势,不难发现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行业的支撑环节相对简单而且被快速完善了,但制造业没有。

比如互联网行业所需的服务器架设、网络架设、移动流量铺设,甚至到行业规则的建设、产业服务产业链、资本链,这些都是制造业转型期所不具备的。

符合互联网化和智能化需求的行业基础服务设施以及行业规范,就像是制造到“智造”转型中的“底层算法”。这个基础的缺失,造成了行业发展的混乱和无序。在巨大的转型压力面前,粗放无轨的进化很可能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行业整体偏差。

而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政府力量和行业领头羊的合力调整。

最近身为制造业的领头羊、“中国代表队队长”的海尔,就在解决行业底层基础问题方面有大量动作。

9月27日,由工信部指导,由海尔集团牵头,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信通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院等机构成立的全球家电业首个智能制造创新战略联盟,就让我看到了一些从源头改变行业现状的新尝试。

海尔带头打造的智能制造联盟,是整合智能制造生态圈中的企事业单位、高校、国内外科研机构、家电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和相关行业组织,集合科研、政府、行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力量集成打造开放生态型联盟。

通过大联盟形态打造资源集成效应,对目前的制造行业智能化转型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至少从以下几个层面值得大家长期关注:

一、形成信息共享,加快技术流通。对于制造产业的整体智能化来说,技术肯定是第一资源。而对地方企业、传统企业,或者准备进入智能制造风口的新企业来说,寻求技术突破是最大的难点,而高度协同分享的联盟形态可以把巨头企业、高校研究院,甚至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内部高频共享,解决了企业级服务中的刚需。

二、建立服务平台,培养支撑产业链。人才、服务、信息对接等等支撑型产业端口,对一个高速进化的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对单一企业来说,在这些领域投入,成本比重会非常大,以联盟形式解决问题应该是相对良性的选择。

三、完善孵化机制,打开未来风口。海尔是一家极擅长内部孵化、创客投资的企业。而基于全行业的孵化新企业、新品牌,并最终打造智能制造的创业孵化文化,是对这个行业未来的最佳投资。

总体来说,目前制造业已经出现了搭建底层、填补产业空白的领头羊,而填补之后最值得期待的,可能就是我一直提倡的生态。

这是一个拼生态的时代,对智能制造产业也如是一样。

【互联网开放生态:制造业的冒险与狂欢】

传统行业格局中,制造业一直是一个相对闭塞、独立的产业形态。各家有各家的专利技术、研发团队、市场渠道、分销渠道。这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是无从选择的事情,但在互联网爆发的今天,就显得有些落后和过时。

ToT、共享经济打开的互联网3.0时代,是一个开放和生态的新纪元。用我的话说就是必须从头开始做生态的时期。你开放了自己,共享了大家的用户画像、技术革新,共享了泛在化的传播方式和互联网销售网络,才能真正赢得风口后的未来。

海尔打造智能制造联盟的方式,映衬了海尔最近打造开放底层生态系统、建立行业规范等等生态开放举措进一步迸发。同时,海尔智造生态开放的关键一环还有互联工厂制造体系的不断发展和生态补完。海尔自2011年开始就开始探索互联工厂制造体系,先后打造出7个互联工厂,并借助COSMO系统及支撑其运转的众创汇、海达源等平台,打通生态价值链。目前,海尔已建成包括五个整机和两大模块化工厂在内的7大互联工厂体系。互联工厂体系的模块化、智能化运转,对智能制造行业生态发展的意义不容小觑。

在未来,一个协同化发展,有普遍适用规则的智能制造行业,对应的是一个普遍被用户接受的市场氛围、一个底层生态和个体创意良性结合的全新产业模式。而身处其中,能迎来的机遇和想象力将是近乎无限的。这就像手机的智能化升级之后造成的巨大影响,如果加之在家电为代表的家居、安全、出行、企业服务领域,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机遇爆炸。

而这一切,都始于智能制造业开放生态的落地和生成。

【结束语】

制造业听起来离一般创业者很远,但事实上,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把原本遥远的距离无限缩短。制造业在智能化、互联网化的过程里,其实有众多机遇是开放给个人、开放给初创团队的。这就像安卓衍生出的智能手机机会一样。

海尔目前所在做的,很像是打造制造业的安卓底层生态,前景非常令人期待。

【文/王冠雄(微信号:wang-guanxiong)】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杨培芳:互联网“+”的不仅仅是工业

➤ 王喜文:“互联网+工业”制造业新思维

➤ Byron Wien:我发现了新的工业革命

➤ 江濡山:是谁让美国工业站在世界之巅?

➤ 孙永杰:趋势与契合,工业互联网缘何助中国制造转型?

➤ 王冠雄:工业3.0红利已经消失 抢占互联网红利需要重创新

➤ 长安街读书会新书推荐:苟仲武《二十一世纪的工业革命》

➤ 新松机器人曲道奎:制造模式变革,中国工业4.0窗口期为8-10年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