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甲:京东金融对Fintech(金融科技)的看法揭示其未来之路

Fintech(金融科技)这个词在近期开始走红,一些公司贴上了金融科技的标签,而非将自己笼统地归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这个问题上中美的步调是一致的,这首先表明,互联网金融这个标签已不能有效解释该领域存在的全部问题,Fintech(金融科技)的作用正在越来越受到认可。

7月10日召开了由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一届金融科技大会,央行前副行长,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出席致辞,来自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金融、百度金融的代表均发表了各自的演讲。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发言最为提纲挈领,除了阐述京东金融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外,还系统地介绍了京东金融的行进方向。

如果金融科技这个新生事物没什么分歧,大家都有普遍共识,那是很不正常的现象。京东金融在成立之初就被定位成金融科技公司,而不是去迎合当时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这并非什么巧合,而是必然结果,京东金融作为金融科技先行者,在发展方向上与当下人们认识到的金融科技理念有所差异,是很有价值的一件事,这毕竟是前无惯例可循的一个行业。

陈生强认为,当下被普遍认同的金融科技理念有四个特点,高效、绕过传统金融、初创企业、挑战,京东金融并不完全认同。金融科技追求低成本高效率,这一点是没问题的,京东金融立身之本就是成本与效率的最优化。而对于绕过传统金融这一点,陈生强认为不一定要如此,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客户,也是金融科技的功能之一。

Fintech(金融科技)的另一个特点是初创企业,陈生强认为由初创企业去做金融科技中的一些环节是可以的,不过该领域的集中化趋势早晚会出现,即未来诞生出全能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像高盛那种公司目前还并不能算作金融科技公司,但这个又做传统金融交易,又开发技术系统,又从事大数据研发的公司,未来成为金融科技的可能性很大,因为高盛具备更多条件。

在Fintech(金融科技)的四个特点中,挑战一词最不能为京东金融所认同,陈生强认为挑战应改为连接,金融科技公司应加强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将自身的能力输出,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热衷于去挑战或被挑战。这是金融科技四大特点中,京东金融最不认同的一点,而将京东金融的看法与当下普遍的金融科技理念对比异同之后,就能很清晰地看到京东金融未来要做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了。

首先,京东金融对金融业的本质看得很清楚,并不想担当颠覆者或挑战者的角色,而是对金融业保持尊重,采取合作共赢的姿态。京东金融要做的事情并不是去把传统金融业的客户抢过来取而代之,而是要发展以服务于金融行业的技术能力,而这种技术能力是遵从金融本质,以数据为基础,技术为手段的,目的是为金融行业服务,帮助他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其次,京东金融任务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传统金融业中有很多盲区,出于成本和效率的考虑,大量的服务需求是被忽略的。这个意思是说,有些业务的需求很大,但传统金融去做这些需求要付出非常大的成本,很不划算,于是就不去满足这些需求。金融科技的出现有望能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将业务成本降下来,意味着更多的需求将能够得到满足,金融行业将带有更多的普惠色彩。

第三,京东金融致力于能力输出,将技术能力输出给传统金融机构。过去两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向,基本都是热衷于自己做业务,用户数和市场份额为王,这并不算错,但对于没能力获取市场红利,缺乏流量运营和用户获取能力的初创公司来说,这就很不公平。定位在金融科技的京东金融,要发展的是金融技术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未来是要输出给传统金融机构的。这里面的逻辑是,传统金融业使用了金融科技公司的技术能力之后,效率得到了提升,一些原本因成本限制不能做的业务也可以做了,并从中获得丰厚利润,他们为什么不去用?

京东金融去做Fintech(金融科技),本身是有很多的优势的,首先是坚守金融本质的敬畏之心,京东金融的业务逻辑中,风控始终放在第一位,这一点从不动摇。风控是传统金融业和金融科技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京东金融的技术研发中,占比重最大的也是风控技术,这将保证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京东金融这两年的实际运行中,从市场上发现了一些机会部位,巧妙地抓住了经济转型中的一些势能。例如消费金融业务,京东金融从中做出了相当多的创新,推出非常成功的白条业务,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支持。此外还有供应链金融业务,众筹业务等,无不是巧妙创新,在金融业不能做或不愿做的领域中开辟出了一片天。

京东是个非常重视数据的公司,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数据积累上,也体现在数据应用与开放上。京东金融有接近半数员工从事数据相关工作,此外京东金融也投资了一些数据公司如数库、聚合数据等。京东金融的大数据项目,与全球顶尖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创新产品,目前京东已有自主研发的上百个风控模型,开发出十多套风控系统,为两亿用户和数十万企业客户做了风险评分。

当然,京东也是个拥有数亿用户的公司,用户基础雄厚。京东的用户质量在中国电商中公认最高,交易质量也是一枝独秀。这就使得京东洞察用户需求,接受用户反馈,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体验为中心提供产品和服务,有了现实条件。有了庞大而高质量的用户群体,京东金融发展Fintech(金融科技)就有了充足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资源。

坚守金融本质做好风控,抓住市场机会做出创新,重视数据采集及开发应用能力,拥有雄厚的用户基础,秉承开放的心态,有了这些条件之后,京东金融发展金融科技是顺理成章的,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而京东金融发展金融科技的思路,完全是建立在开放生态的基础之上,从前面表述的那几个异同中就可以看出,开放是京东金融科技的立身之本。京东金融并不想取代谁,也不想成为金融机构,只是想用自己的金融技术为金融机构服务,为其赋能。

在京东金融科技的开放生态中,技术能力的开放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之前京东用自有资金做了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从中发展出过硬的风控和系统能力,目前已完全可以将这一能力输出了,现实情况是也已确实有金融企业接受了京东金融的技术能力输出,如一些保险公司。

互联网产品能力,是京东金融另一个开放的重头。京东金融已经在尝试将一些数据产品开放出去,如京东金融大数据消费指数等,为证券行业提供及时、深入的信息支持。再如京东金融自建的大数据平台,也能为金融机构提供定制化数据服务。这些事情,是传统金融机构做不了的,也是一般互联网公司没能力去做的。
京东金融在用户能力的开放方面,也走得比较早,例如与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合作开发的小白卡,堪称信用卡方面的用户能力开放典范,100天内100万用户申请,是一个让传统金融机构瞠目结舌的成绩。这在没有Fintech(金融科技)作为支撑的情况下,用传统方式是绝难办到的。

资产端的开放和资金端的开放,也是京东金融开放生态中最重要的两块,京东拥有的优质资产,目前已进入传统金融机构,而京东金融在财富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高净值用户,也将在未来开放给更多的金融机构。

在当前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下,需要有京东金融这样具备清醒认识的金融科技公司存在,用积极的行动为传统金融业的改变贡献力量。京东金融懂得分享、合作、连接、融合,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就是为传统金融业赋能,力图改变这个行业中存在的成本与效率问题。金融科技公司是未来金融行业变革与进步的驱动力,不应该是金融业的替代者和挑战者,京东金融正按照这条道路前行。

【文/葛甲(微信号:Gejia021)】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陇之江:风口浪尖上的奶茶妹妹章泽天是刘强东的“京东”

➤ 顺丰低调布局金融交易 或成阿里京东新威胁

➤ 葛甲:京东金融跟蚂蚁金服到底掐个什么劲儿?

➤ 京东金融涉足众筹业务 首期涵盖12个众筹项目

➤ 京东发力移动支付:网银钱包更名为京东钱包

➤ 京东披露互联网金融布局 支付业务年底上线

➤ 进军互联网金融?华为的金融谋划:让传统银行可以应对BAT竞争

➤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信用,珍惜自己的信用,积累自己的信用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灰姑娘说道:

    京东金融太烂了!买的理财退款无法到账,一个半月一直处于待确认状态且不计息,客服每次回复我都说本周一定退,三四周了至今没有收到退款,且无专人处理没有一个说法。最坏的打算就是大不了要不回来。但是这种没有一点信誉的公司还敢出来搞金融,你们倒闭也没几天了!

  2. 我从尘埃来说道:

    Fintech的重心在科技而非金融,着眼于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实现金融目的。
    但是这8家企业:国内的众安和趣分期、国外Oscar、Wealthfront、funding circle、Kreditech、Avant和Atom,除了wealthfront运用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robot advisor技术,kreditech运用基于大数据的信用分析,其它几家都只是互联网化的金融机构,把它们归于互联网金融更加合适。

    这样划分的重要原因是,以科技为核心的金融和运用科技的金融本质上是不同的。以大数据为例,在目前平台化交易的金融企业,不管是保险还是借贷授信,都会接触海量数据。关键是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时,到底是浅层运用,还是结合商业智能、区块链等其它科技进行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利用。

    这和互联网金融刚出来时候大家的错觉很相似:是否传统金融行业只要“触网”就都变身成了互联网金融企业?
    如果互联网只是渠道和触点,没有在更深层次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获利模式,只不过是传统金融企业进行互联网化开始的一小步。

    国内的例子里众安和趣分期都不属于真正金融科技公司。
    以众安为例,它是非常典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价值链各个环节基本都在线上实现。但是起码在目前,它的商业模式里技术并没有成为主导和核心。

    说句题外话,虽然众安现在吹捧的声音很高,主要都是集中在它创新的部分。然而从财报来看,特别是对比第四季度双十一期间和第一季度双十一结束的数据,一旦作为其主要保费来源的运费险脱离淘宝的语境,保费收入就大幅滑坡。
    而它的车险部分,即后来推出的保骉车险,主要还是依托于平安车险之上,充其量是平安车险的网销平台。这也不难理解,车险作为售后环节(出险、理赔等)大量倚赖线下实现的险种,想要完全轻质地互联网化,是非常困难的。

    FinTech到底有多火,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有人在说这玩意儿很火,因为有机构出了个报告,而且有人希望这玩意儿很火,更希望自己也能贴上这个标签”。
    在“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业务”部门来看,这跟“花更多的钱、引进更强的数据分析、AI、开发更多的自动化功能……”有什么区别呢?
    不是某些成熟企业、部门现有职能的延伸、升级吗?是跟现有模式有量的区别,还是质的不同?
    嗯,还是有区别的,一是叫法不同,二是重点“有些”不同吧,三是一旦成功贴上了这个标签,会显得自己牛逼一些。
    扯远了,说回来,先弄清楚FinTech到底是什么吧?你一定会发现,当所有能清晰解释这个名词的文字被用光了之后,你还是没能弄清楚FinTech到底为何物,当然你也会有所发现,比如发现“越来越难以区分这玩意跟已有东西的区别”,还没有这种企业和现象,就弄出了一个词儿,这次生造和引用概念的同学们,忽略了一个事儿,这次嘴比脑袋得快,没配合好。
    为什么要弄清楚?因为不清楚啊!
    为什么不清楚?因为本来没啥本质区别啊!
    为啥会有这个名词呢?因为之前也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啊,一贴上就Niubility。
    是不是FinTech本来是说“某些金融企业里,技术手段用的比别人更多”而已?似乎更像是这个偏重的差异而已,那就说得通了……
    我也希望这个名词不是个“概念”,因为我们也正打算为自己的公司定位造一个特别牛逼的词儿用在BP里,有一天我们终于想出了一个词叫:InsurTech,激动坏了,直到一搜发现有人已经造了……
    要是不能成为第一个造词儿的,那么也得成为第一个解释的权威吧,反正重点在于装逼成功,动动嘴皮子也不用花多大力气……
    FinTech,这个逼装的,给满分!

    “金融科技”这一名词是个舶来品,我们总看到的“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

    在FinTech2011年被正式提出之前,主要是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的互联网技术创业公司将一些信息技术用于非银行支付交易的流程改进、安全提升。

    后来,这些科技初创公司将车联网(IoV)、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各种最前沿的信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证券经纪交易(Brokers)、银行信贷(Lending)、保险(Insurance)、资产管理(Wealth/asset management)等零售金融业务领域,形成了不依附于传统金融机构与体系的金融IT力量,并独自发展起来。

    2009年至今,金融科技已经发展至3.0时代。金融科技的出现频率正在高速增长,并呈现替代"互联网金融"的趋势。

    FSB(金融稳定理事会)的最新定义指出,金融科技是指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它能创造新的模式、业务、流程与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提供的服务和模式造成重大的影响。既可以包括前端产业也包含后台技术。

    
从业务领域看,目前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的金融科技已经形成四大领域:
    第一,支付清算。包含手机和网络支付、电子货币以及区块链;
    第二,囊括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在内的融资模式。包括众筹、P2P网贷、电子货币、区块链等;
    第三,基础设施。包含电子聚合器、智慧合同、大数据、云计算、电子身份认证;
    第四,投资管理。包含机器人投资顾问、电子自动交易、智慧合同。

    Fintech目前在国内
    还是更概念化点
    我对Fintech的理解还是科技驱动金融
    以算法提升效率
    提高风险定价效率——就是快速包装!
    加快风险转移效率——就是快速卖掉!

    目前国内从余额宝开始大家都在走捷径
    几乎清一色的的在加快销售效率上
    即使部分所谓智能投顾
    看过他们的配置方案后
    在我看来配置算法搞不好都是拍脑袋的

    但我觉得如果Fintech如果不能在风险定价上有突破
    也就是个花拳绣腿而已
    但就现在国内个人征信数据真实性背景下
    太难了

    至于楼下提到的区块链技术
    更适合央行这个级别的去玩
    想想你每一分钱的路径央行都知道
    什么反洗钱都弱爆了
    金融机构玩区块链感觉大炮打蚊子了

  3. 金融观察猿说道:

    金融本来就很宽泛,FINTECH自然也有很多。

    最常见的一类是支付和小额借贷,通过一些手段来加快征信和支付可信流程,例如一些所谓的p2 p还有区块链一类的算此。还有就是用所谓的大数据也好ML也好做客户群体分类来提升银行卡分期业务量的,或者防止欺诈交易的

    另一类就是瞎扯淡打分做心里评估让后帮助客户做ETF被动投资的。

    还有就是一些交易数据分析的,例如很多量化基金就算此类。

    总结,基本上号称自己做fintech的都是扯淡的骗子,就像渣男撩妹常说自己做金融的。
    懂?

    然而有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搜索框中输入Fintech,在下拉框中立马就会出现“fintech什么意思”“fintech翻译”“fintech是什么”等字样,可见有很多人都想对它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献上一篇关于fintech的扫盲贴——fintech是什么意思,它为何如此火热,它与互联网金融有什么区别?来为大家解开fintech的前世今生。
    Fintech是什么
    Fintech其实是一个合成词,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直译过来fintech的中文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这四个字还是比较抽象,而且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金融科技的概念还没有完整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的企业们所构成的一个经济产业,fintech公司通常是那些尝试绕过现存金融体系,而直接触达用户的初创企业,它们挑战着那些较少依赖于软件的传统机构”。沃顿商学院给出的临时定义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认为“fintech并非简单的‘在互联网上做金融’,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发展创新和效率提升”。从业务领域看,目前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的金融科技领域主要包括四个类别:一是支付清算,电子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归入这一功能类别;二是直接或间接融资,P2P、众筹即属于这一类别;三是市场基础设施,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电子身份认证、电子聚合器(E-Aggregators)、智慧合同(Smart Contracts)等;第四类是投资管理功能类别,包括机器人投资顾问、固息收益市场的电子自动交易等。
    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
    看完上述关于fintech和金融科技的解释,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关系,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会被很多人弄混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金融科技,“金融”是用来修饰科“科技”的修饰成分,因此fintech的本质是指用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科技手段,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区块链、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它们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速度和效率。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则还在于金融,它只不过是传统金融业务与联网技术结合后的升级版,“在互联网上做金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式P2P,互联网只是替代传统线下中间人的网络平台,实则没有太多科技含量。
    下面我们就拿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和智能支付这几个领域举一些例子,以此来说明金融科技的伟大之处。
    大数据和云计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离着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现代技术很远,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大数据,只要你在使用着智能手机上的各种app,比如逛着淘宝京东,刷着微博微信,那么你就已经身处大数据的统计之中了。大家的手机上应该都有支付宝这个app,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芝麻信用评分,这个评分如何算出来的呢?它就是在综合了你在阿里巴巴帝国下的所有网站、app(淘宝、天猫、支付宝、花呗、借呗等)上的交易履约记录后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得出的。在淘宝和其他网站上的“猜你喜欢”栏目,也是根据你的浏览记录而生成的,这些都可以帮助服务提供商根据消费者需求种类、需求大小等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智能投顾和智能支付
    智能投顾所运用的也是云计算的技术,通过综合分析您的资产、可承担风险的大小和期望的收益率而自动为投资项目配比。有了智能投顾就不需要每天都绞尽脑汁思考自己的资金配置,简直不能更方便。智能支付就更不用说了,它可能是目前大众在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项金融科技。走到上海的便利店、餐厅,使用现金支付的人少之又少,拿出支付宝、微信钱包或者苹果支付扫一扫付钱这个动作就能完成——只要一个手机,钱包都省得拿了。随着技术更加发展,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服务的普及也是指日可待。
    目前国内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P2P网贷行业初期肆虐发展,造成行业内一度陷入大量平台跑路、倒闭的混乱场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业连续出台了多部法规以规范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意识到今后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必将越来越严格,于是纷纷改名将自己定位成金融科技公司。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企业的名字的定位所迷惑,其实现在只有两种金融科技公司,一种是只提供金融科技,但是本身并不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他们搜集数据并提供计算和分析服务,与持牌机构合作,将结果供持牌机构使用。这种金融科技公司的概念是央行人士在互联网金融协会从业机构高管系列培训上提出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划清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然而这种想法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不太现实——毕竟在金融科技的初期,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力就是为了提高本公司的金融服务的效率,因此只有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才会去研发金融科技。
    这也就引出我们第二种金融科技公司:自己公司本身既做金融科技,又搞金融服务,自己的数据自己分析完了再服务于自己。其实目前我国只有第二种金融科技公司,比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其他自称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是否有资质尚且存疑。
    目前监管情况

    前面也提到过了,由于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加强,许多公司集体改名以钻法律空子逃避监管。然而将名字改成“金融科技”就能万事大吉了吗?事实上,正如海投金融CEO王金龙所说,“科技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受监管的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受到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管制,而科技公司则不需要,因此金融科技受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追捧。”但是随着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小编相信,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国家也必会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科技公司的操作,因此想要通过改名字来逃避监管的公司们,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咯。

    范太克,英语Fintech(金融科技)的音译名。近些年,金融科技之风吹遍了全世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无论是行业大佬,还是草根平台,无不力图乘着这股东风,实现变道超速的梦想。

    范太克到底是什么“鬼”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名词,国人印象中的金融科技就是互联网金融,二者虽有交集,不过这种看法还是以偏概全了。最近,在康奈尔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讲中,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对金融科技进行了一次个人阐述,引发行业关注。陈生强认为,金融科技并非市场所认为的只是创业公司,实际上,凡是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能为金融行业提供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金融科技公司,包括Goldman Sachs(高盛)、Fidelity Investment Group(富达)为代表的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实际上也已经转型为以数据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有两大核心:数据和技术。借助这两者的驱动,智能性、便捷性、低成本成为金融科技的显著特点,并迅速“秒杀”传统金融服务,覆盖到越来越多的人群,并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变革。

    数据技术成为企业“命门”

    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全面“入侵”我们的生活,是源于大数据和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特别是金融科技领域,大数据得到了广泛运用,大数据风控和智能化的投顾,即通过数据挖掘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共同评估传统信贷风险,以降低金融风险,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资产配置。目前,这两个领域正在成为行业巨头们布局的重点。正如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而言,数据技术是金融科技的灵魂。

    中国正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这不是说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有多领先,而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无论从用户量,还是交易额,中国金融市场正成为这场变革最大的受益者。正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完善,和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传统金融长期无法覆盖的地方,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逐渐崛起的80、90后不但正在积极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金融服务优化升级,更是成为这场金融变革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带来国内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

    欧美范太克 飞入寻常百姓家

    Wealthfront,一款来自美国的在线投资理财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使得财富管理、投资理财标准化、在线化、批量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开创股权众筹先河的AngelList,已经成为服务于创业企业的集投融资、求职招聘以及社交功能于一体的巨大众筹平台;英国首家手机银行Atom,已经实现了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网页聊天工具或社交网络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全天24小时手机银行服务。看到这一趋势蕴含的巨大市场,从高盛、摩根大通到谷歌、苹果、Facebook等,行业巨头的涉足,巨额资本的涌入,已经让金融科技类投资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

    互联网大佬抢食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东风吹到国内后,前有京东金融的开山布局,后有蚂蚁金服、众安保险等尾随跟进,在巨头的引领下,一些第三方支付、P2P、保险、证券等公司也纷纷加入,行业一时盛况空前。

    蚂蚁金融在完成B轮融资后,持续在金融科技方面发声,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线上到线下诸多场景,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科技,已经成为提高金融领域各个环节服务效率的主要推动力。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也表示,运用数据和技术,立足于服务新型互联网生态,改造传统产业链,同时严格把握风控指向标,保障金融安全。随着巨头的深入布局和持续发声,金融科技的竞争已悄然开启。

    随着科技创新对金融行业的不断改造与颠覆,以及大佬的深入布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不断强化自身品牌的科技基因,特别是数据和技术这两大发力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陆金所:
    从做P2P平台起家,现在P2P已经占陆金所业务体量的不到10%。陆金所在剥离P2P业务,可能是为之后的上市做考虑。

    BAT: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出了大家用了甩也甩不掉的某宝……这个不多介绍了哈,也是彭博社有消息说2016年年底也要上市,B轮融资吸引的投资人是清一色的国字号,目前说是会在境内上市,不过如果符合相关规定的话,也会考虑内地+香港两地上市;

    百度:百度钱包,最近又新出了一个私募股权众筹平台。感觉百度在这块算是BAT中起步比较慢的。
    腾讯:微信钱包,财付通等。腾讯是凭借微信的强大社交,再慢慢开始做支付,做理财,之后可能还会做征信等等。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实际上早在两年半前就开始苦心经营,如今已形成清晰的七大业务板块。

    虽然七大版图看着挺热闹,但目前来说,真正重要的可能只有三个。
    根据36氪引述京东金融的一份融资报告,在京东金融各线业务中,众筹、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这三块业务为京东金融总营收贡献了九成。截止2015年年底,起步最早的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唯一盈利的业务。

    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宣布获66.5亿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A轮融资。刘强东称未来3至5年将打造至少2家上市公司。

    融资资料显示,京东金融拟2017年于A股战略新兴板上市,若无法满足A股上市条件,不排除赴海外上市可能。但考虑到战略新兴板没写入十三五规划,京东金融可能还是得多在海外市场上留一点心。

    苏宁金服:
    4月24日晚间,苏宁云商发布公告,公司拟对旗下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理财、保险销售、基金销售、众筹、预付卡等金融业务进行整合,搭建苏宁金服平台。重组完成后,苏宁金服投后估值为166.67亿元。都说苏宁金服和蚂蚁金服会长得比较像,但是……这也太像了!
    此次业务重组,未将消费金融业务(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后称“苏宁消费金融”)纳入重组范围。公告称,这是因为原因是苏宁消费金融并非苏宁云商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前者49%股权。所以,根据法律规定,现阶段还不能转让苏宁消费金融的股权。

    这里雪梨酱再多说一句,对比苏宁金服和蚂蚁金服的业务模式,发现二者的业务基本一致。看起来做金融服务,蚂蚁金服的这套业务版图,的确是各家“驳样”的对象。
    当然也有不同:相比蚂蚁金服,苏宁金服少了一个金融云,多了一个“预付卡”。这或许与二者母体的起家业务有关。

    十余年前,阿里巴巴从2B,2C的电商业务起家,需要同时为海量商户提供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因此阿里有把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做好的土壤和需求。
    关于苏宁金服的预付卡业务,现在实体商店、B2C电商出售预付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苏宁从实体起家,这一块业务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何卿杰分析,预付卡业务可以为沉淀资金,形成投资收益。除此之外,很多预付卡会因过期作废、遗失等原因而“沉睡”,这时消费卡的余额则被发卡商无偿占有。

  4. 刚刚说道:

    金融本来就很宽泛,FINTECH自然也有很多。

    最常见的一类是支付和小额借贷,通过一些手段来加快征信和支付可信流程,例如一些所谓的p2 p还有区块链一类的算此。还有就是用所谓的大数据也好ML也好做客户群体分类来提升银行卡分期业务量的,或者防止欺诈交易的

    另一类就是瞎扯淡打分做心里评估让后帮助客户做ETF被动投资的。

    还有就是一些交易数据分析的,例如很多量化基金就算此类。

    总结,基本上号称自己做fintech的都是扯淡的骗子,就像渣男撩妹常说自己做金融的。
    懂?

    然而有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搜索框中输入Fintech,在下拉框中立马就会出现“fintech什么意思”“fintech翻译”“fintech是什么”等字样,可见有很多人都想对它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那么小编今天就为大家献上一篇关于fintech的扫盲贴——fintech是什么意思,它为何如此火热,它与互联网金融有什么区别?来为大家解开fintech的前世今生。
    Fintech是什么
    Fintech其实是一个合成词,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直译过来fintech的中文就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这四个字还是比较抽象,而且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金融科技的概念还没有完整统一的定义,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一群通过科技让金融服务更高效的企业们所构成的一个经济产业,fintech公司通常是那些尝试绕过现存金融体系,而直接触达用户的初创企业,它们挑战着那些较少依赖于软件的传统机构”。沃顿商学院给出的临时定义是“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效率的经济行业”。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认为“fintech并非简单的‘在互联网上做金融’,而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发展创新和效率提升”。从业务领域看,目前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大的金融科技领域主要包括四个类别:一是支付清算,电子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都可归入这一功能类别;二是直接或间接融资,P2P、众筹即属于这一类别;三是市场基础设施,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电子身份认证、电子聚合器(E-Aggregators)、智慧合同(Smart Contracts)等;第四类是投资管理功能类别,包括机器人投资顾问、固息收益市场的电子自动交易等。
    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
    看完上述关于fintech和金融科技的解释,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关系,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会被很多人弄混的“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的区别。金融科技,“金融”是用来修饰科“科技”的修饰成分,因此fintech的本质是指用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科技手段,比如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区块链、移动支付等现代技术,它们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传统金融服务的速度和效率。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则还在于金融,它只不过是传统金融业务与联网技术结合后的升级版,“在互联网上做金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式P2P,互联网只是替代传统线下中间人的网络平台,实则没有太多科技含量。
    下面我们就拿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投顾和智能支付这几个领域举一些例子,以此来说明金融科技的伟大之处。
    大数据和云计算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自己离着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现代技术很远,其实恰恰相反,我们几乎每个人每天都在接触大数据,只要你在使用着智能手机上的各种app,比如逛着淘宝京东,刷着微博微信,那么你就已经身处大数据的统计之中了。大家的手机上应该都有支付宝这个app,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芝麻信用评分,这个评分如何算出来的呢?它就是在综合了你在阿里巴巴帝国下的所有网站、app(淘宝、天猫、支付宝、花呗、借呗等)上的交易履约记录后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得出的。在淘宝和其他网站上的“猜你喜欢”栏目,也是根据你的浏览记录而生成的,这些都可以帮助服务提供商根据消费者需求种类、需求大小等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实现精准营销,也大大提高了效率。
    智能投顾和智能支付
    智能投顾所运用的也是云计算的技术,通过综合分析您的资产、可承担风险的大小和期望的收益率而自动为投资项目配比。有了智能投顾就不需要每天都绞尽脑汁思考自己的资金配置,简直不能更方便。智能支付就更不用说了,它可能是目前大众在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一项金融科技。走到上海的便利店、餐厅,使用现金支付的人少之又少,拿出支付宝、微信钱包或者苹果支付扫一扫付钱这个动作就能完成——只要一个手机,钱包都省得拿了。随着技术更加发展,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服务的普及也是指日可待。
    目前国内发展情况
    由于我国P2P网贷行业初期肆虐发展,造成行业内一度陷入大量平台跑路、倒闭的混乱场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对于互联网金融业连续出台了多部法规以规范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企业意识到今后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必将越来越严格,于是纷纷改名将自己定位成金融科技公司。

    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企业的名字的定位所迷惑,其实现在只有两种金融科技公司,一种是只提供金融科技,但是本身并不提供相关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他们搜集数据并提供计算和分析服务,与持牌机构合作,将结果供持牌机构使用。这种金融科技公司的概念是央行人士在互联网金融协会从业机构高管系列培训上提出的,目的无疑是为了划清金融和fintech的界限,然而这种想法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是不太现实——毕竟在金融科技的初期,推动金融科技发展的动力就是为了提高本公司的金融服务的效率,因此只有有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才会去研发金融科技。
    这也就引出我们第二种金融科技公司:自己公司本身既做金融科技,又搞金融服务,自己的数据自己分析完了再服务于自己。其实目前我国只有第二种金融科技公司,比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百度金融等,其他自称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是否有资质尚且存疑。
    目前监管情况

    前面也提到过了,由于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加强,许多公司集体改名以钻法律空子逃避监管。然而将名字改成“金融科技”就能万事大吉了吗?事实上,正如海投金融CEO王金龙所说,“科技公司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受监管的模式不同,互联网金融公司要受到银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管制,而科技公司则不需要,因此金融科技受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追捧。”但是随着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进一步深入,小编相信,为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有序发展,国家也必会出台相应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科技公司的操作,因此想要通过改名字来逃避监管的公司们,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咯。

    范太克,英语Fintech(金融科技)的音译名。近些年,金融科技之风吹遍了全世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无论是行业大佬,还是草根平台,无不力图乘着这股东风,实现变道超速的梦想。

    范太克到底是什么“鬼”

    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名词,国人印象中的金融科技就是互联网金融,二者虽有交集,不过这种看法还是以偏概全了。最近,在康奈尔大学发表的一篇演讲中,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对金融科技进行了一次个人阐述,引发行业关注。陈生强认为,金融科技并非市场所认为的只是创业公司,实际上,凡是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能为金融行业提供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金融科技公司,包括Goldman Sachs(高盛)、Fidelity Investment Group(富达)为代表的全球顶尖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实际上也已经转型为以数据科技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

    由此可见,金融科技有两大核心:数据和技术。借助这两者的驱动,智能性、便捷性、低成本成为金融科技的显著特点,并迅速“秒杀”传统金融服务,覆盖到越来越多的人群,并正在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变革。

    数据技术成为企业“命门”

    金融科技之所以能够全面“入侵”我们的生活,是源于大数据和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特别是金融科技领域,大数据得到了广泛运用,大数据风控和智能化的投顾,即通过数据挖掘能力和模型开发能力,以及机器学习技术共同评估传统信贷风险,以降低金融风险,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资产配置。目前,这两个领域正在成为行业巨头们布局的重点。正如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而言,数据技术是金融科技的灵魂。

    中国正成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这不是说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有多领先,而是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带来的多样化金融需求,无论从用户量,还是交易额,中国金融市场正成为这场变革最大的受益者。正是由于我国的金融体制不完善,和欧美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传统金融长期无法覆盖的地方,为金融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逐渐崛起的80、90后不但正在积极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金融服务优化升级,更是成为这场金融变革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带来国内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

    欧美范太克 飞入寻常百姓家

    Wealthfront,一款来自美国的在线投资理财平台,通过技术创新,使得财富管理、投资理财标准化、在线化、批量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开创股权众筹先河的AngelList,已经成为服务于创业企业的集投融资、求职招聘以及社交功能于一体的巨大众筹平台;英国首家手机银行Atom,已经实现了通过手机、电子邮件、网页聊天工具或社交网络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全天24小时手机银行服务。看到这一趋势蕴含的巨大市场,从高盛、摩根大通到谷歌、苹果、Facebook等,行业巨头的涉足,巨额资本的涌入,已经让金融科技类投资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

    互联网大佬抢食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的东风吹到国内后,前有京东金融的开山布局,后有蚂蚁金服、众安保险等尾随跟进,在巨头的引领下,一些第三方支付、P2P、保险、证券等公司也纷纷加入,行业一时盛况空前。

    蚂蚁金融在完成B轮融资后,持续在金融科技方面发声,金融服务已经覆盖了从线上到线下诸多场景,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科技,已经成为提高金融领域各个环节服务效率的主要推动力。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也表示,运用数据和技术,立足于服务新型互联网生态,改造传统产业链,同时严格把握风控指向标,保障金融安全。随着巨头的深入布局和持续发声,金融科技的竞争已悄然开启。

    随着科技创新对金融行业的不断改造与颠覆,以及大佬的深入布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不断强化自身品牌的科技基因,特别是数据和技术这两大发力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陆金所:
    从做P2P平台起家,现在P2P已经占陆金所业务体量的不到10%。陆金所在剥离P2P业务,可能是为之后的上市做考虑。

    BAT: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出了大家用了甩也甩不掉的某宝……这个不多介绍了哈,也是彭博社有消息说2016年年底也要上市,B轮融资吸引的投资人是清一色的国字号,目前说是会在境内上市,不过如果符合相关规定的话,也会考虑内地+香港两地上市;

    百度:百度钱包,最近又新出了一个私募股权众筹平台。感觉百度在这块算是BAT中起步比较慢的。
    腾讯:微信钱包,财付通等。腾讯是凭借微信的强大社交,再慢慢开始做支付,做理财,之后可能还会做征信等等。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实际上早在两年半前就开始苦心经营,如今已形成清晰的七大业务板块。

    虽然七大版图看着挺热闹,但目前来说,真正重要的可能只有三个。
    根据36氪引述京东金融的一份融资报告,在京东金融各线业务中,众筹、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这三块业务为京东金融总营收贡献了九成。截止2015年年底,起步最早的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唯一盈利的业务。

    2016年1月,京东金融宣布获66.5亿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A轮融资。刘强东称未来3至5年将打造至少2家上市公司。

    融资资料显示,京东金融拟2017年于A股战略新兴板上市,若无法满足A股上市条件,不排除赴海外上市可能。但考虑到战略新兴板没写入十三五规划,京东金融可能还是得多在海外市场上留一点心。

    苏宁金服:
    4月24日晚间,苏宁云商发布公告,公司拟对旗下第三方支付、供应链金融、理财、保险销售、基金销售、众筹、预付卡等金融业务进行整合,搭建苏宁金服平台。重组完成后,苏宁金服投后估值为166.67亿元。都说苏宁金服和蚂蚁金服会长得比较像,但是……这也太像了!
    此次业务重组,未将消费金融业务(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后称“苏宁消费金融”)纳入重组范围。公告称,这是因为原因是苏宁消费金融并非苏宁云商的控股子公司——后者持前者49%股权。所以,根据法律规定,现阶段还不能转让苏宁消费金融的股权。

    这里雪梨酱再多说一句,对比苏宁金服和蚂蚁金服的业务模式,发现二者的业务基本一致。看起来做金融服务,蚂蚁金服的这套业务版图,的确是各家“驳样”的对象。
    当然也有不同:相比蚂蚁金服,苏宁金服少了一个金融云,多了一个“预付卡”。这或许与二者母体的起家业务有关。

    十余年前,阿里巴巴从2B,2C的电商业务起家,需要同时为海量商户提供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因此阿里有把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做好的土壤和需求。
    关于苏宁金服的预付卡业务,现在实体商店、B2C电商出售预付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苏宁从实体起家,这一块业务也算是题中应有之义。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何卿杰分析,预付卡业务可以为沉淀资金,形成投资收益。除此之外,很多预付卡会因过期作废、遗失等原因而“沉睡”,这时消费卡的余额则被发卡商无偿占有。

  5. 互联网金融研究说道:

    全球大型传统金融企业的日子不太好过,直接反映便是行业晴雨表之一的人力资源数据:汇丰、渣打、巴克莱等十几家全球大型传统金融机构陆续宣布数千到数万不等的裁员计划。业内人士分析,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裁员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以应对全球经济大环境复苏不及预期和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崛起的冲击。

    什么是FinTech公司呢?根据维基百科词条,“FinTech,是指一群企业运用科技手段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更有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产业。FinTech公司通常在创立之初将目标定为打败那些不够科技化的大型金融企业和体系”。维基百科的解释将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公司对立的表述值得商榷,实际上FinTech公司正在和传统金融机构一道,重新定义现代金融,设计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共同发展,通过普惠金融改变大众生活。

    那么,FinTech公司到底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了解一下全球七大FinTech独角兽公司就明白了。
    1、Wealthfront,美国企业,是一家专业的在线财富管理公司,目前估值超过30亿美元。Wealthfront借助计算机模型和技术,为客户量身定制包括股票配置、期权操作、债权配置、房产投资等在内的资产投资组合建议。本质上,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模式直接提供给个人投资者。例如,Wealthfront将Twitter和Facebook的股票逐步转化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推荐给用户。同时,还会根据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为其配置不同种类的ETF,受到中等收入人群的追捧。截至2016年2月末,Wealthfront的资产管理规模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60%。

    2、乐天金融,日本企业,作为日本第一大电商(为大家熟知的阿里系与乐天的发展步伐很相似,本文只介绍乐天),乐天集团在10余年前就将业务触角延伸至金融领域,如证券、银行、保险、支付等,并将这些业务融入乐天自身的电商生态体系中,最终构建了完善的商业生态系统,成为横跨众多领域的商业巨擘。2015年数据显示,乐天金融营收已占乐天集团整体收入的38%。

    3、借贷宝,中国企业,由国内顶级PE九鼎控股倾力打造。不同于国内绝大多数网贷公司通过平台公开发布资产,撮合资金与资产对接的偏“公募”模式。借贷宝创造性的运用了基于熟人关系网络,以借款人实名、出借人匿名的单向匿名借贷模式。如果借款人在熟人圈的信用值高,便能够快速获得借款。借贷宝只为双方提供信息平台,不涉及交易资金,不承担交易风险,但会通过立体催收体系,服务借贷双方。在这种模式下,出借人需要根据自己对借款人的认知来评估风险,获得收益。
    据了解,除了熟人间单项匿名借贷,借贷宝还通过赚利差这一功能实现了除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之外的第三种收入:信用收入。这一模式与银行的盈利方式类似,被用户广泛接受。这也正是借贷宝事业的初心:人人办金融,人人都是金融家的切入点之一。
    目前,借贷宝已经完成两轮共45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及顶级股权投资机构,目前估值500亿人民币。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借贷宝于近期推出了企业版,或将成为新的增长点。

    4、Stripe,美国企业,2010年创立,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在线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不同客户定制个性化的支付方案。Apple、Twitter、Facebook等巨头是其客户。目前,Stripe已在20多个国家运营,可以支持百余种货币交易,每年的交易额在十亿美元级别,有超过十万家公司使用,估值达50亿美金。

    5、Funding Circle,英国企业,成立于2010年,定位于小型企业贷款业务,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立之初,正值欧洲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期,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机构申贷拒绝率显著提高,为Funding Circle的发展提供了机会。Funding Circle主要从现金流、资产、替代数据和稳定性四个维度进行信贷准入,同时所有的贷款都需要提供抵押或担保。

    6、Avan,美国企业,创立于2012年,估值超过20亿美元。Avan专注于为介于信用优级和次级之间的借款人提供服务,通过大数据创建精确的消费者信用资料。值得注意的是,Avant放贷资金源于平台自身而非投资人。Avant的贷款额度平均为8000美元,最高可达到35000美元,其贷款利率最低为9%,最高可达36%,具体取决于风险核算结果。

    7、Linkface,中国企业,人类对于便捷的需求是无穷尽的,新技术的出现必定会引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专注人脸识别技术的Linkface就是这样一家具有独角兽潜质的企业。
    Linkface提供全球领先的人脸检测、识别技术服务,FDDB人脸检测公开测试世界第一,LFW人脸识别准确率已达99.5%以上。Linkface的人脸识别技术超越人眼极限,该“黑科技”为“刷脸付款”等应用场景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目前,Linkface正服务于银联、借贷宝等金融客户。

    当然,仅仅七家企业不能够代表全球的金融科技公司,但上述七家企业颇具代表性,有助于大家一窥FinTech全豹。可以想见,未来FinTech领域还会诞生更多的独角兽公司,市场格局也会不断变化。但不管怎么样,相较于单个企业的得失,FinTech行业整体发展更值得关注。

    目前FinTech的前景看起来很美,但道阻且长,新事物的成长需要迈过不少坎坷。但可以确定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将是数以亿计之前很难享受到传统金融服务的大众群体和中小企业。

    金融科技创新大潮汹涌来袭,银行业将迎来“自动化拐点”。花旗预计,未来十年中,仅欧美银行业就将有30%、近200万从业人员将很快失去工作。中国银行业的处境不容乐观。除了蚂蚁金服、微众银行、京东金融以及借贷宝等新生事物带来的冲击,中国银行业还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的巨大压力。银行“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利润零增长渐成常态。

    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一开始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但如今已成为一种全球化的现象。首先,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金融与科技结合意愿强烈;其次,风险投资界看中金融科技公司的增长潜力,加大投资力度;最后,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各国政策都在鼓励并支持金融新范式,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P2P)、互联网保险等为代表的金融业态快速发展,形态日趋多元化,已渐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
    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市场热捧的催化,京东金融、陆金所、借贷宝相继完成巨额融资,蚂蚁金服和玖富正在酝酿B轮融资,且都有上市计划。以互联网巨头、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组成的“三分天下”格局逐渐明晰。

    科技驱动金融创新,正是金融科技的本质。强调技术对金融的改造、革新乃至颠覆,而非传统金融产业的互联网化。网络借贷是金融科技公司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互联网平台帮助金融实现托媒,释放了过去始终未被满足的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的投融资需求。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的流转更为快速和公开化,将原本旧有的依托人际交往来的渠道和资源的旧有商业模式打破,使得借贷得以在公开的平台上批量操作,将借贷的各个环节在市场上重新定价,推高了围绕平台搭建和运转的各个节点在借贷中的价值。
    利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为客户提供纯线上服务,简化业务流程,优化产品界面,改善用户体验。这一策略在所有金融科技行业都适用。线上服务通常是自助服务,简单明晰的操作流程变得至关重要。在设计流程的时候必须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让整个操作流程能在短时间内通过点击鼠标就能完成金融科技最大的意义就是实现资金融通过程中的去中介化。

    网络借贷平台的切入点在于对细分市场的把握程度。总体来说,网络借贷的客户群体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但每家平台的业务切入点各有不同。玖富推出移动金融战略,致力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风控技术为粉丝用户提供简单高效优质便捷金融服务。蚂蚁金服战略投资的趣分期则是面向大学生提供分期消费的金融服务平台,侧重于消费金融领域,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九鼎集团旗下“借贷宝”定位于信息中介平台,专门针对熟人借贷领域,力求促使借贷行为标准化。初期通过资本驱动、大量的地推直接获取C端客户,其次通过与B端的合作导入客户,后期通过平台运营、借贷撮合对客户进行一定的筛选,快速甄别有效的客户,再造借贷关系链,盘活的民间资本,打造金融闭环。
    金融行业的每次变革都与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新技术的运用正在改变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科技在金融领域是不可阻挡的力量,可以改善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并提升效率,并会带动有新生力量发展。金融科技的颠覆之路是循序渐进的,成功公司通常会采用资本支撑科技、科技助力金融策略,成为行业中的领先者。

    笔者认为,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商业模式的有以下几点特质。首先,战略上固化细分领域,圈定服务人群;其次,通过特定营销模式获取有效C端客户。最终,利用互联网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纯线上服务,实现金融服务标准化。
    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整个金融业面临的问题与考验,会更为严峻。金融领域的新兴事物难以摆脱诸多风险的阴影,注定会伴着争议成长。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