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旗下专业母婴知识社区宝宝知道,专业知识分享经济的样本

百度旗下专业母婴知识社区宝宝知道,日前宣布启动“内容•趣生态”项目,并发布“百万粉丝计划”,意图将1亿母婴流量与企业机构、专家大V、红人达人共同分享,帮助优质内容生产者成为明星达人,共建母婴内容生态。

百度旗下专业母婴知识社区宝宝知道

宝宝知道是百度知道的一个垂直细分内容主题,因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而分拆出来进行独立运作。目前宝宝知道在PC端、WAP端和APP端日流量已过亿,是网上最大的母婴内容社区,商业前景可观。

我国人口增长趋势是放缓的,但年轻新手父母对母婴知识的需求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过去一切母婴知识由父母及亲人言传身授的社会习惯已发生显著变化,通过书本等各种实体资料去查询,也被认为是一种效率较低的方式。当前的年轻人习惯于使用移动互联网工具,通过线上方式能够快捷高效地找到所需的母婴内容,且能与内容产生互动,而宝宝知道恰好是顺应这一大形势而发展起来的。

由于母婴问题事关重大,宝宝知道最初是采取与卫计委、百科名医、早产儿联盟、风信子及专业妇产、儿童医院等众多权威机构深度合作的方式,将百位母婴领域知名专家拉进来提供专业权威的内容,宝宝知道日刊内容和满足用户提问自动问答的唯一库,数据100%由专家提供和审核。先建立内容上的权威性,让母婴知识这一至关重要的话题严肃起来,成为可信赖的知识来源,是宝宝知道最初一直在做的事情。

母婴知识是年轻适龄人群的一种强需求,但里面有些概念也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很多时候往往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满足一些个性化需求。权威机构提供的是基础理论,至于方法论方面的东西,还是需要由更多工作在母婴第一线的专家根据具体情况亲身指导。此次宝宝知道发布的“百万粉丝计划”,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母婴社区内容生态,正是为了满足社区中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完善用户体验。

宝宝知道想的办法,是邀请更多有资质,有专业素养,有责任心的内容提供者参与进来,共同打造内容生态,而宝宝知道为此提供的回报是,为他们提供流量和用户支持,帮助他们成为明星达人,鼓励他们从内容生态中获取商业回报。宝宝知道的优质母婴内容目前已覆盖超过85%的互联网用户,下一步并不是扩充内容的量级,而是提升内容的质量,让社区产生更多个性化实用母婴知识,为用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内容服务。

百度宝宝知道总负责人李月梅

百度宝宝知道总负责人李月梅

根据权威统计,新手父母获取母婴知识的来源,已越来越多倾向于生过孩子的母亲或资深达人的言传身授,他们把亲身体验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和看法传授给新手父母,更容易获得认同,可操作性更强,而这又能进一步弥补常规母婴基础知识体系存在的一些实用性缺陷。百万粉丝计划就是这个目的,要帮助那些在育儿过程中形成一套较好经验,且愿意将这些经验分享出去的母亲们成为“育儿达人”,配合专家学者的理论体系,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注:百度宝宝知道总负责人李月梅表示,“近年来,母婴人群持续增长带动母婴行业高速发展。百度宝宝知道作为面向备孕、怀孕、0-6岁新手父母的专业母婴社区,上线两年时间便取得了PC+WAP+APP三大平台每日流量过亿的成绩。‘百万粉丝计划’将释放全行业母婴内容分享者的能量,通过沉淀海量经验型内容,满足用户对经验型长尾内容的需求。宝宝知道愿与行业各方共享1亿母婴流量,共同构建专业高质的母婴内容生态。”

百度知识搜索部高级经理陈合春表示,“‘百万粉丝计划’是宝宝知道打造内容生态的重要举措。以优质内容撬动用户和流量的良性循环,打造账号品牌,最终形成粉丝经济。宝宝知道将通过这种PGC+UGC、用户满足用户的方式,打通用户、内容和消费的生态闭环。”

著名儿科医生虾米妈咪

百万粉丝计划目前已有著名儿科医生虾米妈咪、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育儿专家王玉玮等300余位专家和育儿达人入驻、累计贡献上万篇优质经验贴。宝宝知道为入驻的专家及达人提供了相当好的专属权利,包括千万流量入口的首页推荐和APP启动页推荐、宝宝知道专属VIP勋章、金牌栏目《度妈学堂》优先邀请、知名育儿杂志深度报道等价值千万的推广机会等,开始营造一个全新的优质内容生态。

宝宝知道未来的目标已不是最大,而是新父母首选的母婴优质内容平台,通过PGC+UGC内容为用户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这里面可以有母婴专家,也可以有达人母亲,力图使用户在母婴专家的指导下,配合达人母亲的亲身经验,获得一整套不需再求助他人的生儿育儿正确流程,让社区成为用户形成高度依赖的母婴顾问。只有用户和内容高效流动起来,一个消费生态闭环才能形成。

垂直内容社区在实践中并不好做,创业者会面临着用户来源的问题,没有资源将内容需求与供给有效连接起来,就不能实现最终的商业目的。但在宝宝知道这里,这些并不是问题,可以说是毫无压力。宝宝知道的背后是百度,流量和用户都不缺,手机百度、百度知道、百度糯米、百度地图等移动产品,都能实现大流量的露出,为宝宝知道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用户,助其早日形成内容生态和消费闭环生态。

百度在大数据方面的积累,也会为宝宝知道提供更大的技术含量,通过搜索Query识别、Top问答聚簇、用户画像、精准推送等技术,宝宝知道完全能为用户建立起图谱,明确知道来者何人,需求为何,消费倾向为何等,这除了能将内容精准触达用户外,也能准确获取用户需求,对于未来的商业化而言意义重大。

到2026年之前,我国新生儿将以每年1800的速度不断增长,由于经济的不断上升,这个阶段生儿育儿活动的质量会有质的提高,为生儿育儿所投入的资源和资金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不可比的,母婴市场会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宝宝知道率先利用占优势的流量、内容和产品手段构建优质内容生态,再逐渐切入闭环消费生态,是一种正逢其时的战略布局。

当前又正逢知识分享经济开始崛起的时机,正当大家正在综合性知识分享领域努力打拼的时候,宝宝知道却另辟蹊径进入一般创业者还很难有机会的专业知识分享领域,这等于是知识分享经济的一种前突,必将作为先行者引领知识分享经济走向深入。宝宝知道的生态玩法,也将为整个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较大的参考意义,成为专业知识分享经济的一个独特样本。

【文/葛甲(微信号:Gejia021)】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曹政:以知识分享为幌子,从知乎到在行、到值乎、到分答
分享经济:下一个大趋势
霍炬:在行、分答、Airbnb和共享经济
在行分答融资2500万:与罗辑思维、米果文化达成深度合作
魏武挥:知识变现的可能性与知识经济
keso:分享经济的边界,不看好在行这种模式
从果壳网“在行”看国内分享经济的未来
分享经济为何崛起?哪些行业又不适用分享经济?
葛甲:百度知道再升级,知识+注入新动力

您可能还喜欢…

4 Responses

  1. 拒绝平庸说道:

    我在京东/当当买了3年的母婴用品、绘本图书,这2家B2C都不能判断我家孩子的年龄,我们选择品牌的喜好,选图书的年龄段…
    还傻乎乎的关键字推荐关联产品,用户信息挖掘如此之弱智,我这个消费者看得都着急,现状还是简单粗暴的拼价格拼物流,离精细化运营还差着个太平洋呢。

    广大的母婴电商创业者还有巨大的机会。

    奶爸说下我对母婴产品推荐的需求:时间轴+知识库(经验、点评都行)

    能判断孩子的年龄、性别,父母的育儿观、流派,家庭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品牌爱好等,比如是母乳教还是混合党还是奶粉派…太多可以挖掘的,围绕这些用户信息推荐产品也好,点评也好,问答也好,经验分享也好,信息精准了用户才认为有效,才有黏度才有购买频次等等运营指标的提升呀

    母婴是一个活跃度黏度超高的社区属性产品,站内做不好挖掘的话,站外导流也要做好呀,母婴社区电商看起来前途也蛮光明的样子,但现在母婴社区过于碎片化,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麻烦,看看有无比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不然社区运营成本就太高了,也太重了。

    扩散一点想,把母婴市场视同亲子市场,想象空间就大了,我自己对亲子周边游就一直非常看好,有孩子后带孩子出门就是刚需呀!而且亲子游较特殊,现在的周边游产品适用程度不高,还有极大的优化机会。也动手做了一点事,但力有不逮,暂时搁置。
    编辑于 2015-01-28 2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首先,要判断一下母婴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如果现在的母婴用品,都是低价大抛售,每到节日,你五十我三十,甚至于连三八妇女节这样的节日都打折,说明母婴用品竞争相当激烈。

    而现在的情况是,我看到一个新闻贝贝网融资1亿元。苏宁也开始卖了,当当也主抓了,所以这说明,都看好母婴行业的未来。都在涌入母婴这个行业。基于以上两点,母婴电商的未来还是很不错的。

    这正是大批经营母婴产品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阶段,等足够多的企业进入了,就是卖五十,我卖三十的的时候了。这也说明这个行业,现在是可以参与下的。

    特别提醒:
    虽然这个行业是上升的行业,但并不是说我们进入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在这里就不想展开说了!

    着眼点在于,如何能为这些母亲婴儿服务。
    题外话,如果某天我回家创业的话,我就选择母婴这个行业,你没有邀请我之前,我就有过思考。
    复购率高的刚需:奶粉、纸尿裤是强品牌商品;几乎所有的母婴电商都会拿它们来打价格战;冲GMV可以,赚钱没戏。其它商品购买都具有随性因素,可以获得不错的毛利。

    整体来说:母婴行业还是会存在1-3家垂直电商平台,且跟当下的海淘、海购高度重合。

    最有希望跑出来的会是:网易考拉。why?底子厚、银子多、发展稳、具有持久战斗力。

    作为一个吃穿住行玩耍都依赖电商的准妈妈,各大网站上刷母婴用品小半年了,俺不懂经济啊市场前景啊,只能说点心得。

    1.这个市场面对的消费群体是相当一小部分购买力可观(可以参考亚马逊海外购热门商品榜单)但是却非常不理智的人,和一大部分购买力有限“理智”程度和经济能力呈负相关的人,以及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会过日子的可爱妈妈。

    2.咱们处在一个有很多年轻妈妈坐月子仍然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却给娃样样都要使歪果产品的年代。她们既接受传统糟粕,又信任歪果体制,当然后者她们一点错都没有。

    3.就我接触的很多在电商推广较好的母婴产品,一种是以国外原产为卖点,我就是不懂为什么一样的东西正规渠道进来价格比歪果货架上翻一番?另一种则是以必需品的方式售卖热白开水,比如防辐射服,孕妇护肤品,高景观推车,产后束腹带等等技术含量颇低但是特别容易让人觉得自己有文化懂科学的产品,把可有可无变成没有它你会“死”。当然还有纯天然无化学物质(可能是使用了暗物质什么的吧)等等国内销售行业广泛使用的小借口。当然各大母婴门户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为虎作伥,当然这也不是百度一人犯得错。也有很多买良心产品的商家,不过挤在这群人里非常不明显。

    4.君不见母婴论坛上有多少海淘拼单群!谁还在电商一棵树上吊死?

    5.国内的母婴产品和其它行业一样,所有食品、服装、电器行业有的问题,它都有。但特别酷的是,别的行业价格水平在该行业面前基本还能算是实事求是,为啥把歪果产品的说明书翻译一下再附加一个品质很差的东西就比原来那个歪果东西在国内的售价还贵?自抬身价新途径?

    5.为什么歪果的母婴用品品质可靠还比国内便宜!我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同时也有千万头萌羊驼在狂奔!难道这是控制人口的策略么!

    母婴市场绝对还有很大的机会,像二胎放开也好,屌丝经济向白富美、高富帅经济升级也好,这些在很多人看来是无关紧要甚至是空穴来风的趋势,却真实的在改变整个社会。10年前,买个MP3还需要考虑,有MP3的同学可以在班里很有面子。可是10年后,买个6 plus也就那么回事,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要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尤其是现在不缺物质,缺的是能够让用户发现好物质,而非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之下的繁荣景象。
    母婴市场看似竞争激烈,其实也是一种表象,或者说对绝大部分创业团队来说是一种被动状态。电商平台的价格战,等同于4、5个彪形大汉在舀一个缸里的水,从而小孩子不能跻身进去舀点水喝,而围观的资本就像角斗场上的看客,看到这个场面以为竞争是多么的惨烈。就在这个角斗场外,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中国的母婴市场是指泛母婴市场,即一切和母婴相关的东西都可以被划分到母婴市场中来,纵观现在的电商数据来看,并没占到多大市场份额,所以母婴电商一定是大有可为的,除非未来2-5年出现大型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灾难,否则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和商业进化,这个市场一定会日益完善成熟。
    资本的走向是一个信号,然而用户的需求才是更加真实的存在。真正的成功远不是现阶段把握了多少用户掌握的多少流量,而是这批用户是不是真的能够在某处找到归属,就好像丰富且优质的SKU,精确的数据分析都是用户找到归属感的因素,因为随着信息互换的成本越来越低,年轻一辈的人,会比上一辈人更加拒绝平庸。
    所以母婴市场大有可为,而这其中的母婴电商,会逐渐从应用层面转变到基础层面,因为用户所需要的头条不将再是交易和折扣。

  2. 不懂就学啊说道:

    我在京东/当当买了3年的母婴用品、绘本图书,这2家B2C都不能判断我家孩子的年龄,我们选择品牌的喜好,选图书的年龄段…
    还傻乎乎的关键字推荐关联产品,用户信息挖掘如此之弱智,我这个消费者看得都着急,现状还是简单粗暴的拼价格拼物流,离精细化运营还差着个太平洋呢。

    广大的母婴电商创业者还有巨大的机会。

    奶爸说下我对母婴产品推荐的需求:时间轴+知识库(经验、点评都行)

    能判断孩子的年龄、性别,父母的育儿观、流派,家庭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品牌爱好等,比如是母乳教还是混合党还是奶粉派…太多可以挖掘的,围绕这些用户信息推荐产品也好,点评也好,问答也好,经验分享也好,信息精准了用户才认为有效,才有黏度才有购买频次等等运营指标的提升呀

    母婴是一个活跃度黏度超高的社区属性产品,站内做不好挖掘的话,站外导流也要做好呀,母婴社区电商看起来前途也蛮光明的样子,但现在母婴社区过于碎片化,也是一个很头疼的麻烦,看看有无比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不然社区运营成本就太高了,也太重了。

    扩散一点想,把母婴市场视同亲子市场,想象空间就大了,我自己对亲子周边游就一直非常看好,有孩子后带孩子出门就是刚需呀!而且亲子游较特殊,现在的周边游产品适用程度不高,还有极大的优化机会。也动手做了一点事,但力有不逮,暂时搁置。

    首先,要判断一下母婴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样的?
    如果现在的母婴用品,都是低价大抛售,每到节日,你五十我三十,甚至于连三八妇女节这样的节日都打折,说明母婴用品竞争相当激烈。

    而现在的情况是,我看到一个新闻贝贝网融资1亿元。苏宁也开始卖了,当当也主抓了,所以这说明,都看好母婴行业的未来。都在涌入母婴这个行业。基于以上两点,母婴电商的未来还是很不错的。

    这正是大批经营母婴产品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的阶段,等足够多的企业进入了,就是卖五十,我卖三十的的时候了。这也说明这个行业,现在是可以参与下的。

    特别提醒:
    虽然这个行业是上升的行业,但并不是说我们进入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在这里就不想展开说了!

    着眼点在于,如何能为这些母亲婴儿服务。
    题外话,如果某天我回家创业的话,我就选择母婴这个行业,你没有邀请我之前,我就有过思考。
    复购率高的刚需:奶粉、纸尿裤是强品牌商品;几乎所有的母婴电商都会拿它们来打价格战;冲GMV可以,赚钱没戏。其它商品购买都具有随性因素,可以获得不错的毛利。

    整体来说:母婴行业还是会存在1-3家垂直电商平台,且跟当下的海淘、海购高度重合。

    最有希望跑出来的会是:网易考拉。why?底子厚、银子多、发展稳、具有持久战斗力。

    作为一个吃穿住行玩耍都依赖电商的准妈妈,各大网站上刷母婴用品小半年了,俺不懂经济啊市场前景啊,只能说点心得。

    1.这个市场面对的消费群体是相当一小部分购买力可观(可以参考亚马逊海外购热门商品榜单)但是却非常不理智的人,和一大部分购买力有限“理智”程度和经济能力呈负相关的人,以及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会过日子的可爱妈妈。

    2.咱们处在一个有很多年轻妈妈坐月子仍然不洗头不洗澡不刷牙却给娃样样都要使歪果产品的年代。她们既接受传统糟粕,又信任歪果体制,当然后者她们一点错都没有。

    3.就我接触的很多在电商推广较好的母婴产品,一种是以国外原产为卖点,我就是不懂为什么一样的东西正规渠道进来价格比歪果货架上翻一番?另一种则是以必需品的方式售卖热白开水,比如防辐射服,孕妇护肤品,高景观推车,产后束腹带等等技术含量颇低但是特别容易让人觉得自己有文化懂科学的产品,把可有可无变成没有它你会“死”。当然还有纯天然无化学物质(可能是使用了暗物质什么的吧)等等国内销售行业广泛使用的小借口。当然各大母婴门户要么默不作声要么为虎作伥,当然这也不是百度一人犯得错。也有很多买良心产品的商家,不过挤在这群人里非常不明显。

    4.君不见母婴论坛上有多少海淘拼单群!谁还在电商一棵树上吊死?

    5.国内的母婴产品和其它行业一样,所有食品、服装、电器行业有的问题,它都有。但特别酷的是,别的行业价格水平在该行业面前基本还能算是实事求是,为啥把歪果产品的说明书翻译一下再附加一个品质很差的东西就比原来那个歪果东西在国内的售价还贵?自抬身价新途径?

    5.为什么歪果的母婴用品品质可靠还比国内便宜!我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的答案,同时也有千万头萌羊驼在狂奔!难道这是控制人口的策略么!

    母婴市场绝对还有很大的机会,像二胎放开也好,屌丝经济向白富美、高富帅经济升级也好,这些在很多人看来是无关紧要甚至是空穴来风的趋势,却真实的在改变整个社会。10年前,买个MP3还需要考虑,有MP3的同学可以在班里很有面子。可是10年后,买个6 plus也就那么回事,因为大家已经习惯了要去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尤其是现在不缺物质,缺的是能够让用户发现好物质,而非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之下的繁荣景象。
    母婴市场看似竞争激烈,其实也是一种表象,或者说对绝大部分创业团队来说是一种被动状态。电商平台的价格战,等同于4、5个彪形大汉在舀一个缸里的水,从而小孩子不能跻身进去舀点水喝,而围观的资本就像角斗场上的看客,看到这个场面以为竞争是多么的惨烈。就在这个角斗场外,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中国的母婴市场是指泛母婴市场,即一切和母婴相关的东西都可以被划分到母婴市场中来,纵观现在的电商数据来看,并没占到多大市场份额,所以母婴电商一定是大有可为的,除非未来2-5年出现大型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灾难,否则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和商业进化,这个市场一定会日益完善成熟。
    资本的走向是一个信号,然而用户的需求才是更加真实的存在。真正的成功远不是现阶段把握了多少用户掌握的多少流量,而是这批用户是不是真的能够在某处找到归属,就好像丰富且优质的SKU,精确的数据分析都是用户找到归属感的因素,因为随着信息互换的成本越来越低,年轻一辈的人,会比上一辈人更加拒绝平庸。
    所以母婴市场大有可为,而这其中的母婴电商,会逐渐从应用层面转变到基础层面,因为用户所需要的头条不将再是交易和折扣。
    作为90后并且刚结婚的女人来说,我真的很苦恼国内找不到一个可以信赖的母婴社区。我们这代人很少和父母住在一起受父母传统的育儿经验影响并不是很大。并且我们早就习惯于海淘,品质有保障的话,价格再贵也只能咬咬牙接受,如果有孩子也会给他提供最可靠安全的产品。另外我朋友有时也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一些母婴产品,但是我觉得有孩子以后也不会立刻去买,微信朋友圈真的很像传销组织。希望大家创业的时候眼光长远一些,关心关心我们90后啊。

  3. 山羊月说道:

    母婴类垂直网站,将来肯定会大方光彩,都说小孩的钱和女人的钱最好挣,何况是让女人为最爱的宝贝花钱。母婴类网站下的产品品类的扩张和搭配,都将是巨大的市场机会,而且产品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对质量要求高,利于品牌的建立和口碑的传播,为网站积累忠诚的高端客户,培养网站的信任指数,为高利润产品品类的推广销售积累流量。

    整个母婴的容量还是很大的。根据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年第3季度中国B2C市场母婴品类交易规模为281.2亿,同比增长19.8%。在整个零售市场中,绝大多数行业再下滑状态的情况下,69%的母婴企业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增长。
    整个行业是很好,具体创业方向就看你的想法了。现在比如有买卖二手婴儿用品的,有奶粉,车具用品电商的等等。

    什么都没有绝对,但凡事都会有因果,就像国内母婴市场的混乱和造假等,导致消费者对国内市场失去信心,最终遭殃的还是国内的乳业。我个人也有做点澳洲代购,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业不能长久,因为没什么核心技术,现在代购的遍地都是,因为是低门槛,信息流通远远快于以前。但是,不得不承认,做的越多,消费者越不知道怎么挑选和辨认,导致这个行业里面机会也会增多,需要做的就是树立口碑,充满智慧和激情,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后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而是知识,思想,诚信,和精神。

    受二胎政策开放,国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86-90代迎来婚育高峰以及网购、移动购物新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母婴电商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我国网购市场份额第五大行业,母婴行业网购规模复合增长率高达57%,业内估计2015年母婴市场总量将高达两万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将持续攀升。

    2014年阿里、京东两大巨头先后赴美上市,中国电商搅动世界资本,撼动全球。巨头上市之后,迎来小而美电商的突围“窗口期”,高速增长的母婴行业再次激发了风投对电商的热情,2014年,辣妈帮融资2000万美元,蜜芽宝贝两轮完成8000万美元融资。2015年,不排除还有多家母婴电商迎来融资潮,引发资本狂欢。 更进一步的分析还是直接阅读文章吧↓↓

    1、各大平台京东,苏宁之流的布局母婴市场已经比较完善了;
    2、母婴消费者人群的消费能力属于短期消费需求,一对夫妻对于母婴的需求就3-5年的消费周期(导致垂直母婴电商得不断的发展新客户,品牌价值衰落太快);
    3、国内母婴产品品牌太缺德,奶爸奶妈们基本上都固定于自己信任的渠道专注的买下去比较多(排除因为促销力度的左右因素);
    太细节的就不说了,没时间整理,说多了乱。
    淘宝上刷单是很正常的现象,少则几十,多则上千,买宝贝看评论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一般刷的好评有几个特征:没头像,信誉在2到5颗心,内容都是两到三行,均是很客观的赞美,一般5到8个连着,偶有重复;

    2,刷单不代表一定是假货,更多的是推广时的无奈,而且刷单也很烧钱,还没什么效果;天猫每笔交易要收5%的税,一件单价100元的宝贝,每刷一笔扣除税收5元,快递5元,小礼物5元,人工费和各种杂费5元,没个2,30还真刷不下来,注意这只是刷一单的费用。所以下次遇到刷单厉害的天猫店,请多给他一点鼓励和关爱;

    3,淘宝搜索列表最右边竖列,是直通车展位,也就是广告位,你每点击一次,就点掉了店主几元钱(热门类目下一般是十几元甚至几十,视竞争程度而定),所以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来点点直通车发泄下吧,一轮下来就挥霍了几百大洋是不是很爽?——当然只是开玩笑,大家千万别这么做

    4,网购的时候,可以自己购买自己的淘宝客链接,赚取推广费,达到省钱的目的——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5,现在很多评语也在打广告,“我朋友通过XXX返利网,省了好多钱”“大家加QQ群XXXX每天9.9包邮”“网络兼职,只要有网线,会网购,就能赚钱”,其实这些评论都是一些不法小广告商找到买家,然后给买家一点小钱让他们写的
    关于这广告内容,我也想多说两句,返利网说白了就是淘宝客网站,你在他的网站买了东西,他把部分佣金,也就是卖家的推广费分给你,用我上一条的方法,可以完爆所有返利网!

    6,不要以为9.9包邮是卖家亏本赚噱头,其实是赚的,你可以想象宝贝实际有多廉价;

    7,不要参与任何YY刷钻平台,其实这些都是网络传销,靠拉下线,骗平台费生存的;

    8,淘宝上所有丰胸,增高,减肥,还有各种很奇葩的保健品都是假的,即使是天猫也不例外

    9,淘宝上所有网赚项目,还有类似迅雷24个月会员都是假的

    10,如果你想开网店,千万不要开冲花费的,你会陷入网络传销的深渊

    11,很多人觉得开网店很简单,门槛很低,以为整天坐在家里聊聊天,发发货,轻轻松松就赚到钱了,其实恰恰相反,真正要运营一个网店所投入的资金和运营的难度要比传统行业大得多!

    12,淘宝700W卖家只有300W是活跃的(300W是官方公布的数据,活跃这个词意味深长,只要不是死店就算活跃,真正赚钱的店铺淘宝自己都不敢公布,业界普遍认为不超过30W),天猫90%都是亏钱;

    13,电子商务是一个很屌丝的行业,这里充斥着梦想和现实,快速发展和快速死亡,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大到难以想象,入行需谨慎,不要以为淘宝是创业的天堂,马云就是一个大忽悠!

    关于第9条迅雷会员的,貌似我没说清楚,更正下,一般你买一个月,三个月,或一年之类的会员,如果价格跟官网的价格差不多,那是没问题的,我说的假的是宣称12个月+或24个月+但是价格只要十几块的那种,这样的会员其实店主只是从正规渠道给你冲了一个月,然后骗你说技术原因只能显示一个月实际上可以续用24个月,当然,你在一个月之内无法判断是不是真的,而这一个月时间宝贝也早就自动确认收货,自动好评了甚至投诉渠道都关闭了,所以提醒大家遇上这样的情况不要贪小便宜(以前这种骗术流行过一段时间,现在少了,希望不要影响到大家购买官网正品)

    在iTunes U上听了加州伯克利分校社会学系教授 Ann Swidler 的课,非常赞。其中一节讲的就是美国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差距。她提出,社会学家们迫切想要了解,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社会上的机会是否存在差异?父母的背景对孩子们的事业有多大的影响?

    答案是,是决定性的差异,是决定性影响。

    以下是摘录 翻译自她课程的话。
    假设一下,社会学家们采访了很多大集团的 CEO,发现80%的人来自与不那么富裕的家庭。于是他们假设,嘿,我们的社会有很高的流动性嘛。然而,事实不一定如此。如果你来自富裕的家庭,相比其他孩子,你的背景会让你有几百倍的机会去成为 CEO。传统的分类方法无法系统解释个人的努力和家庭影响对于事业的真正作用。

    于是社会学家们想出了一种新的,非常聪明的评价社会分层作用的方法。 Blau 和 Duncan 在 The American Occupational Structure( 美国职业结构研究)这本书中提出了这一天才的想法。该书出版于1967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的方法。这一开创性的作品创立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的概念,至今为止,这一作品仍然支配着全世界社会分层的研究。我自己有一本第一版的,我甚至认为这书可以拿出来当古董卖钱。

    如果要研究人们在社会中事业是否成功,一个大问题是人们存在于不同的时代。如果你生于1950年那么你可能有一份非常不错的制造业的工作,一个中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但是如果你生于20年后的1970年,你参加工作的时间是1990年,如果你是那个蓝领工人的孩子,如果你有他的技能和教育,你的工作机会将大大不同于你的父亲。而这种改变不是因为你自身,而是因为你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缘故。经济变化和人口变化对于就业的影响巨大。

    Blau 和 Duncan 1962年开展了大量对美国男性的问卷调研。他们访谈了25到64岁的美国劳动阶层的男性。他们问访谈者: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你16岁时你父亲的职业是什么?你接受的最高教育是什么?你父母的最高教育是什么?还有其他很多变量,但是最重要的变量是父亲的职业,父亲的教育程度,母亲的教育程度。他们没有分析母亲的职业,因为很多女性当时都是家庭主妇。还有你的职业和你的教育。而具有开创性的是,他们认为社会流动性的程度,社会机会平等的程度,体现在父亲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和孩子的成就之间的相关性有多小。如果发现你小时候你父亲做什么和你长大之后你做什么之间完全没有相关性(=0),那么整个社会是完全流动的。也就是说,即使知道父母的职业和教育程度,人们也完全无法预测孩子的职业和教育程度。相反,如果相关性是100%(=1),那么只要知道父母的职业和教育程度,就完全可以推测出孩子的职业和教育程度。整个社会是完全不流动的。通过计算相关性,可以比较不同时代,不同职业之间社会流动的差异。

    那么他们是如何衡量人们的成就的呢?他们利用了持续性变量。持续性变量是指你拥有一个标准可以通用于所有人,比如身高体重。教育年份是一个持续性变量,但也有问题,是否接受12年教育的人就比接受6年教育的人多出两倍的教育?5年级和6年级的差异和11年级和12年级的差异相同吗?教育是持续变量,但是内部却不平均。 身高和体重是平等的,但却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去衡量高低。因此 Blau 和 Duncan 开创了一个新的评价体系:职业声誉评价指数。1963年,他们随机让美国人去给不同的职业评分。从1分到5分,做数据处理后排序。这就体现出美国人民心目中不同职业声誉的排行。伯克利学生2012年也在线做了排序,这个结果和1963年的结果基本类似。门卫是23,垃圾工是22,矿工21,卡车司机20,这个都是一致的。最高的两个职业都是医生和律师。你们太好了,都把教授排到第三。你们对警察的排序比1963年高一些。但是两个排序基本一致。

    Blau 和 Duncan 研究了大约2万美国人,他们将父亲是高声誉职业被调查者作为一个最高的阶层,去看一下他们现在的职业。结果显示,16.7%的高声誉职业的后代继续从事高声誉职业。很多人看到这个结果之后说,你看,这些高声誉职业的后代不都是从事高声誉职业嘛,社会流动性还是很强的。他们中竟然还有2%沦为农民。美国社会很开放嘛!但是,请注意,但是!你需要对比一下所有职业的后代成为高声誉职业的比例!在涵盖所有职业的2万美国被调查者中,只有1.4%的人的后代能够从事高声誉职业!现在你理解了,那些高声誉职业的后代成为高声誉职业的概率,要远远高于美国人平均的水平,要高出11.7倍之多!高声誉职业能够给他们的后代带来巨大的优势。再看一下,那些非技术工人的后代。他们的后代中有多少成为了高声誉职业呢?0%(<0.5%)!如果你的父母是非技术工人,你成为高声誉职业的比率小于0.5%。他们中只有6%成功进入了高声誉职业下面的阶层,即领取工资的专业人士。但是所有职业美国人的后代成为这个职业阶层的平均比率是10.2%。他们中有7%和他们的父亲一样继续从事非技术工人的工作,而所有职业美国人的后代成为这个职业阶层的平均比率是是2%。 整体来说,你更倾向于成为你父亲的职业,这个概率比从事其他工作的概率都要高出很多。高声誉职业传递给后代更多的优势,而低声誉职业传递给他们的后代更多的劣势。另一个影响你现在从事职业的决定性因素是教育。综上,在1962年,父亲职业和后代职业的整体相关性是0.4。
    评价一下这个研究,首先数据太老了,过了将近五十年,很多事发生了变化,比如更多女性参与工作,给孩子带来的优势和劣势某种意义上多了一倍。其次这是针对美国的研究,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中国子承父业的文化更加强大,差距必然会更大,可惜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量化研究去衡量具体的差距有多少。第三,中国的户籍制度极大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就同时制约了社会流动。第四,相比美国,中国更加看重隐形社会资本。所谓隐形资源,就是无法量化的社会资源,包括教机遇,声誉,人脉,经验等等。这种隐形社会资本在就业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五,在美国的职业声誉评价指数中,官吏的声誉并没有排在前列,但是在国内这样的情况可能正好相反。(我将 prestige翻译成声誉,其实它还有威望,权威的意思。如果说声誉,很多人可能说官吏名声不好很正常,但是说威望和权威的话,官吏必然排在前面。)

    因此,当前中国高声誉职业父母对后代具体影响,只会比0.4更高。期待引入更多数据进行讨论,比如:

    2006年1月,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对国家重点高校进行了调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招收的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2000年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7.6%,比1990年减少4.1个百分点;北京大学1999年农村学生比例为16.3%,比1991年减少2.5个百分点。最新的数据中,北京985高校中农村考生比例仅为20.8%。2013年,北大新生农村生源比例为14.2%。

    因此,对于很多精英来说,反躬自身,你的优秀就是理所当然的,生下来就比你的同辈们多出十倍到百倍的机会,应当为自己的不成功而羞耻,并没有任何可以吹嘘的理由。

    论文和数据可以搜索书名,iTunes课程关键词就是Anne Swidler, UC Berkeley, Sociology 101。这27门课全部都有视频和语音下载,暂时还没有字幕。顺便一说,伯克利大学很多课程都上线了,真心不错。
    —————————————————————————————————————
    另外感觉,知乎真的是社交网站,内容不在于正确,而在于精彩,回答不在于逻辑,而在于G点,多么好的一道题,没有几个社会学的专业答案,我这个半路出家的翻译一个视频的字幕就算干货了.

    很多人提到城市化比率上升应该被核算进录取率里面,是没错,但是同学们啊,你们想过没有,既然城市化比率上升了,城市户口的人多了,那么录取率中城市户口的人的比率比之前变动不大,就说明还有一大部分城市户口的学生不见了,莫非他们是被公正公平的高考淘汰了吗?很多人也许想到答案了,没错,中国目前一大部分城市户口的学生没有被核算进高考录取率中,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参加高考而出国了。这部分人,接近100%都是家里比较有钱的(国外本科奖学金非常难拿),父母恐怕大部分都从事着高声誉职业。他们未来回来之后自然也会继承父母的不可见资源,在人才市场上大杀四方,挤占农村户口学生们的就业空间。而很多人看到城市化比率上升,而城市户口录取率没有变化就以为真的有更多的平民学生进入了阶层上升的通道,却没有发现这种通道和就业市场的人才结构息息相关。当海龟们像以前的城市户口大学毕业生一样霸占了人才市场的顶层结构时,从就业方面来看那些平民的大学毕业生竞争力反而比以前更加削弱了,没有劳动力和技能,只能徘徊在城乡结合部,名义上是城里人,其实日子不一定比成外人过的好。这就是蚁族们的来源啊!数据不会说谎,但是对数据不充分的解读,却会让很多人陷入迷茫和错觉中。

  4. 五道口过气校草说道:

    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

    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

    而今,《人生七年》已经出到第八部
    《56 up》。

    一开始,拍这部片子的本意是揭示不同的阶级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但在这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导演也发现自己从开拍时试图映照英国阶级社会状况的社会观察者,演变成一个命运的沉思者。

    不妨看看片中主角们的人生历程吧。

    7岁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

    上层阶级读私立学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或者《观察家》了,他们明确知道自己会上哪个高级中学——然后上牛津大学——然后成为著名律师著名人物之类;

    中产阶级的男孩也有一些梦想: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或者到哪里上学读书、有个什么职业,女孩子则想着长大了嫁人生子;

    而在穷人区贫民窟上寄宿学校的下层阶级的孩子甚至谈不上什么梦想,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这也成为了他们的愿望。

    在他们56岁的时候。

    当年那几个上私立学校的7岁孩子已经按照既定路线上了牛津大学,然后都做了著名律师,过着上层社会的优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们的孩子也无一例外地走着父亲的老路——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

    中产阶级的男孩子有三个也上了大学,第一个Bruce牛津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成为了一个中学教师,按照他的理想帮助穷困地区的学生,后来回到英国在一个普通的公立学校教书,过着平淡也还安静的生活;
    另外一个农家子弟Nick从牛津物理系毕业后,到美国成为美国著名大学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个身材外貌气质极佳的美国妻子,他是这里面唯一一个成功晋级精英阶级的人;
    男孩Peter年轻的时候政治思绪很激烈英姿勃发,大学毕业后做了教师,中途因为发表政治言论被民众抨击退出了电影拍摄,56岁时候重回拍摄,已经改行做了公务员,家庭稳定幸福儿女双全且优秀,和自己的美丽妻子业余时间一起创办乐队进行创作表演并在业内取得很不错的成绩,身材修长气质优雅,他们依然稳定地处在在中产阶级这个梯度里。

    不过那些中产阶级出来的女孩子则表现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准确地分出谁的故事:无一例外她们嫁人结婚生孩子,她们的人生幸福程度几乎与她们的婚姻美满程度完全挂钩。

    而那几个来自底层社会阶级的孩子(有色人种居多),他们年老以后,都当了一堆孩子的爷爷奶奶,而他们的孩子,极少能上到大学,做着都是普通的服务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类。而他们自己,常与失业相伴,如果没有好的社会制度,他们其实处境堪忧。

    所以明白了吗?
    阶级,也就是所谓的家庭环境,在人的成长中是极为重要的。

    良好的家庭环境,意味着什么?

    一、优渥的教育条件。

    二、健全的人格培养。

    三、更为明确的目标。

    四、更多的生活保障。

    在这种家庭中出生的孩子,能够按部就班的接受高等教育,父母自身也会在其人格上投射下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去实现,即使不成功,至少也不会输的一败涂地。

    人生啊,是一场接力赛,而不是百米狂奔。

    但是否就真如《寒门再难出贵子》中所表现的那样,优良的社会资源早已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尽,你的出身决定了你的成就呢?

    太绝对了吧。

    正如刘瑜老师所说那样:“精英阶层固然生活更舒适,但是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值也更高,所以他们和梦想的相对距离,和底层与梦想的相对距离其实是一样的。”

    而同样的距离,你的可要比他们的轻松的多。

    我们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固然已按既定格局分配,但个人自身的天分却不会因为家庭环境而产生差距,而更多的例如努力程度,求知欲望的品质更是自身可控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资源。

    或许,你在付出努力之后,依旧没有达到所谓社会精英的层次,但倘若你的人格没有问题,我便会认为你是一个优秀的,成功的人。

    我讨厌那种非黑即白的宿命论,世界可没你想象的那样简单,把家庭环境看作全部的家伙,我打心眼里看不起。

    最后,还是以刘瑜老师的一段话结尾。

    “事实上到影片最后,这14个人绝大多数都变得比年轻时更可爱,在时光的雕刻下,凿去狂妄,磨出温润。说到底,谁都终将被扔回时间的海底,在那里与其它鱼虾贝壳一同聆听无边寂静,而在这之前,我们能指望的,大约只是心灵成长,祈祷生的优雅可以抚慰它的渺小。 ”

    希望你不会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因为家境浪费了青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这是我的座右铭,差不多留十年了。如今不讲“位卑不敢忘忧国”了。凡事尽心尽力,使自己日有所得,就很好了。^个人超爱这个纪录片,以前看的时候就感觉阶级之间隔阂非常大,要跨越自己的阶级往上跳,真的很难很难。但是现在看到答主的解释,又觉得其实只要对自己的一生付责任,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那就足够了,就算老了依旧不是不是上层阶级,那也没关系,此生已无憾,我不知道怎么才算精英,我觉得你说的中间的那个bruce,是明显很可敬的人。
    按照叙述所说,上层阶级如同在天上,过着优裕的生活与中下层相隔;下层为生活奔命;而只有这个bruce,在帮助可能不如他的人。
    如果说精英就是那些富足有钱过着天上生活的人,那这个在和平年代基本上是代代相传的,那所谓的精英不过是有文化的富豪而已。

    精英大体上来自三个行业:政界(包括军界)、商界和学术界。在前两者中成为精英,家庭因素极为重要。…… 相对的,在学术界做出成绩,重在个人智商和创造力,则对家庭背景没什么要求。” 这代表了民众对于学术界的经典误读。作为野生科学家,我只好谨慎地表示一下反对。

    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学术明星来说吧。物理学界有杨李丁朱四大金刚,为华人诺贝尔奖之先驱。他们确实在“个人智商和创造力”方面出类拔萃,但这是屌丝们通过勤学苦练就可以复制的吗?我们不妨来看看四位的家庭:

    1)杨振宁连小学都是在清华园上的,因为他的父亲杨武之是闻名遐迩的大数学家,清华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华罗庚的授业恩师;为什么杨振宁回国第一个想见邓稼先?因为邓的父亲邓以蛰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与杨武之是多年好友,杨邓两家属于学术世交;

    2)李政道的父亲李骏康是红极一时的金陵大学(当时中国最好的教会大学)农化系开山学霸,祖父李仲覃则是圣约翰堂的首任华人教区长;

    3)丁肇中的祖父和外公都是孙中山同盟会成员,父母都是大学教授:父亲丁观海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专家,母亲则专修教育心理学,培养出了传说中的丁肇中、丁肇华、丁肇民、丁肇……国;

    4)朱棣文的家庭最具代表性:他的父亲朱汝瑾毕业于清华化工系,后来成为美国化学工程专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父亲本身就出自书香门第,所以他的大姑妈留日,二姑妈和三姑妈留美,全家都是化学家;母亲李静贞则毕业于清华经济系,后与丈夫朱汝瑾在MIT会师;母亲比父亲更加书香门第,因为她爹李书田是北洋大学(现在的天津大学)校长,伯父李书华则是国民政府的教育部长,清华史上著名的梅贻琦校长正是他亲手任命的…… 没错,朱棣文的外公险胜了他的祖父;而他的父辈和兄弟一共批发出了十四位学术界精英!

    好了,现在你还坚持认为华人四大诺奖与他们的家庭背景关系不大吗?

    当然,学术界也能找出屌丝逆袭的案例。比如牛顿就是个遗腹子,早产儿,亲娘改嫁后跟着文盲姥姥长大,没吃过任何DHA和RHA配方的奶粉,没接受过任何胎教和早期智力开发,最后通过基因突变,照样成为伟大科学家!但那已经是17世纪的往事了。更何况,就算是政界,还有团委胡以及秘书温从红二代的包夹中突围呢!就算是商界,还有马云在朱金融、李能源、陈银行、荣资本的丛林中萌芽呢!所以说,占我国人口99.8325%的普通家庭,也不是没有可能培养出占精英人口6.2647%的逆袭一族…….

    干了这锅心灵鸡汤,让我们开始奋斗吧少年!

    成功之后,李小琳们可以标榜自己: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失败之后,卢瑟们也可以安慰自己:你不是输在了起跑线上,只是输在了输精管上。

    无论在政界,商界,还是学术界,成功都需要积累,甚至是几辈人的积累。你有无想过,朱棣文的祖上八代,或许是个文盲呢?经过你的努力,你的儿子在输精管上,能不能比你少输一些呢?
    以上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