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任正非和法国数学家都感到了迷茫?看任正非如何破解迷茫

前不久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任正非说:“ 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

为何任正非和法国数学家都感到了迷茫?看任正非如何破解迷茫

此言一出,任正非的“迷茫论”引起广泛关注,有人开始为华为担心,甚至有人认为华为不行了。

无独有偶,在6月15日的华为第四届欧洲创新日上,法国数学家Cédric Villani也说到:“作为一个数学家,我的状态一般在思考、迷失,在很多问题中徘徊,一次又一次迷茫。”

法国数学家Cédric Villani,现任法国庞加莱研究所所长,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在数理物理学、最优输运理论和黎曼几何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Cédric Villani凭借对非线性廊道阻尼的证明以及对玻尔兹曼方程收敛至平衡态的研究,一举摘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一个中国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领导人,一个是已经站在数学巅峰的科学家,为何他们都感到了迷茫?因为他们都走到了无人区。无论是科学家还是企业家,面临自身突破之时,都会感到迷茫。

但不同的是,法国数学家钻研于自己的研究,他坦率地直言“迷茫”,这非常地符合他的科学家特质。而任正非作为企业家,他讲到“迷茫”,如果遇到不理解的人,就会误读华为,甚至影响华为的未来发展。

但任正非仍然坦率而言,以华为的“迷茫”警醒行业,开启了中国企业界的又一轮自我反思。

事实上,华为的“迷茫 ”是一个世界级成功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危机意识。我认为,“迷茫论”与当年任正非所写的《华为的冬天》有着同样的价值。

当年《华为的冬天》一纸风行,其深入骨髓的居安思危意识,不仅造就了今日的华为,更影响了诸多中国企业领导人。今天,当华为步入无人区之后,华为的危机意识变得更加强烈而执念。

对于全球科技快速发展的现状,任正非的“迷茫”在于,华为攻入无人区后,逐渐陷入了无人领航、无既定规则、无人跟随的困境。“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随着逐步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而对大流量、低时延的理论还未创造出来,华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华为已前进在迷航中。”

想打破这一困境,任正非给出的药方是:坚持科技创新,追求重大创新,同时内生与外引相结合。

任正非的思路与法国数学家Cédric Villani也异曲同工:“成功秘诀包括要努力研究、不断尝试,尝试之后,如果一直是失败,怎么办呢?有些时候确实是这样,所以成功有一定偶然性,幸运也很重要。努力和幸运不可分割,唯有一次次努力尝试之后,最后才可能迎来所说的那么一点幸运。”

坦率、谦虚、务实,既有对科学与未来的敬畏,同时又有对创新的坚持和努力,可以说,任正非与Cédric Villani,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相隔千里却能思想共震,精神共鸣。

任正非一面以“迷茫论”发出警醒,另一方面则是开始进军数学基础研究领域,当工程科学发展到相对“极致”之后,开始向基础科学领域深入,谋求“数学”这一最底层的突破。

这是任正非与法国数学家在科学发展上的更深层共鸣。

数学基础研究带动工程科学创新

Cédric Villani是位有着独特艺术家气质的法国数字家,一头长发、系着鲜明的红领巾,胸前是一只别致的蜘蛛胸针,很符合人们想象中的“怪咖”形象,他的演讲主题是“数学之美”。

为何任正非和法国数学家都感到了迷茫?看任正非如何破解迷茫

其实,当Cédric Villani出现在我面前时,仅他的形象就已经很好地诠释了数学之美。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一个最简单的数学定理、一个精巧的几何公式,其实都有揭示宇宙规律的大美。

在华为第四届欧洲创新日上,华为宣布在法国设立数学研究中心。这是继成立俄罗斯数学研究所后,华为在加强基础科学尤其是数学算法研究方面又一举措。

数学是开启一切的工具,大数据流量疏导的基础是数理逻辑算法。要想更好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推动工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深入发展数学算法研究。可以说,布局数学基础研究正是华为在“无人区”时找到的新方向。

对于未来,任正非的预判是,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智能社会,深度和广度还想象不到。但智能社会的基础之一就是大数据,虽然智能的方向还需要探索,但把基础打牢,这必然是正确方向。

2月份寰寰姐在巴塞罗那与任正非对话时,他提到,他最关心的就是华为的发展方向,“别走错了。”

现在华为感到“迷茫”之时,当未来方向仍不确定时,华为向基础研究领域深入,这一方向不会错。当我把华为成立法国数学研究中心、向基础科学领域进军的信息发到朋友圈之后,不少人点赞,Cédric Villani在接受采访时,也对华为的这一努力方向非常认同。

基础科学才能带来“加速回报周期”

一百万年前的人,当他来到一万年前的时候,看到人可以用火来烧烤食物,并且还种植了植物,饲养了动物,他的感觉肯定是震惊的;同样如果一个两百年前的人来到今天的社会,看到智能手机能够有这么多“神奇”的功能,他同样会感到非常震撼。

世界变迁让他们震惊,而其中引起世界变革的若干年时间被未来学家库兹韦尔定义为“加速回报周期”。在华为第四届欧洲创新日上,华为西欧消费者业务总裁戢仁贵表示,华为正布局下一个“加速回报周期”25年以后智能生活演进方向,围绕智能生活场景打造生态链产品。

为何任正非和法国数学家都感到了迷茫?看任正非如何破解迷茫

戢仁贵表示,“未来以人为核心的智能生活全场景将包括智能手机、智能车载、围绕人的运动健康、围绕家庭的智能家居,以及面向未来的VR、AR、AI。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构建的以人为核心的智能生活场景。”

这个核心首先是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仅是一个智能设备,更多是技术和人文设计的凝结。如华为的P9是和莱卡联合设计的摄像头,可以提供更好的拍照体验。华为希望智能手机不仅仅是冷冰冰的科技,而是与人能够结合,带给每一个消费者更多的优秀体验。

其次来看智能家居。华为不仅提供智能家居的连接与技术服务,还可提供使能部件,包括通讯协议、操作系统、芯片,与合作伙伴一起把空调、冰箱、电视、安防设备、灯快速联结在一起,并且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控制。

终端层面如是,而在通信层面,华为5G同样注重提升车联网等应用场景的联结能力。华为已经和诸多知名汽车企业进行合作,为他们提供车的控制部件包括连接部件,未来会在自动驾驶,全连接进行更多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美的自动驾驶体验。

在ICT领域,华为“在欧洲、为欧洲”与工业4.0领先国家共同发展产业生态圈,为企业级应用带来创新,如华为为法国第一大电视台TF1提供的媒体云解决方案,促使该电视台加速从单一媒体走向全媒体的汇聚,实现随时随地的全媒体内容制做与播放。

今天,华为已经从通信、ICT以及终端这三大层面,围绕智能社会场景打造生态链,华为的三大业务部门——运营商BG、企业业务BG以及消费者BG,都已经瞄准未来的“加速回报周期”而进行全方位布局。

为何任正非和法国数学家都感到了迷茫?看任正非如何破解迷茫

战略布局有了,但战略布局的深入突破则是数字基础科学。正如华为常务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所说,华为俄罗斯数学家曾在3G和2G在算法层面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打通算法后,华为产品有了竞争力,重量轻、体积小,技术实现欧洲领先。

而在P9与徕卡的合作中,数学算法上的突破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华为P9的图像处理芯片ISP是由华为法国索菲亚芯片研发中心研发的,可以帮助P9实现从前传统单反相机,或者电脑后期处理才能做到的特性和效果。

所以,从这次华为创新日上不难看到, 华为的战略其实非常清晰。在“迷茫”之中,任正非和华为开始向数学基础科学领域深入,在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时,这是破解迷茫的有效之路。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在高速成长之下,更多注重企业当下技术以及产品的研发,很少投入基础科学领域。而现在,走到无人区的华为,开始“回归”基础科学研究,这不仅是华为的方向,也应该成为中国企业界的务实而长远的发展方向。

【文/李瀛寰(微信号:yinghuanlee)】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刘黎平:史记《任正非》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首次公开露面后的十条干货
为何郭台铭与任正非都选择了”联合接棒”?
任正非印象:有危机感的企业家 有智慧的思想家
王先知:宗庆后为什么最佩服任正非
任正非内部讲话:遇到金融危机 华为怎么办?
【科技英雄传】华为背后的任正非
任正非内部讲话:总有一天华为会光荣走进美国
《理解未来》北大专场:数学大师巅峰对话—数学到底有没有用?
N城:纽约(New York) —— 从A数到Z:我心仪的城市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为什么没有“华为大厦”?说道:

    2016年华为营收预计达到5500亿元,然而规模如此庞大,在全国拥有几十个基地的华为,却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建起一座“华为大厦”。

    华为的踏实,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21年前确立的103条的华为基本法,华为一直坚持沿用至今。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公司实力的强弱,也不在于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

    很多人做华为梦,但没有战略、奋斗、慷慨,就永远成不了华为。华为只有一个,你只会是华为众多羡慕者中的一个。

    通信行业是夕阳产业,这几年不少通信巨头再走下坡路,但华为依然充满朝气,这不是“运气”能解释的。

    深圳知名企业总部大楼

    这几年,华为似乎被捧上天了。

    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心里都有一个华为梦——我们专访的企业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提到华为是他们心中最伟大的企业,“我最佩服的就是任正非”、“华为是中国唯一拿得出手的企业”、“做企业就得做华为这样的”……

    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任正非及所有华为人都极度低调,但外界却给华为加上了种种光环,对他们的追捧却越来越热烈。

    作为一个理性客观的媒体,对于追捧华为,大咖约向来保持着冷静,几个月前,我们就已经发出呐喊,《人民战争会捧杀华为吗?》。其实对于华为而言,任何赞美和褒奖都不过分,本文也并非想要追捧华为,只是这几年,华为有一个特点一直萦绕在我心中:当我站在27层的大厦里,我就在想,为什么没有“华为大厦”?

    为什么没有“华为大厦”?

    2015年,华为的营收达3450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500亿元。然而规模如此庞大,在全国拥有几十个基地的华为,却没有在任何一个城市,建起一座“华为大厦”。

    在今天这个社会,高楼大厦往往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许多企业在最贵的地段、用最奇的造型、建最高的楼房,于是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但2016年预计营收超过5500亿,业绩超过BAT之和,在全球享有盛誉的华为,并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多年来,华为除了在深圳总部以及部分重要城市购买过地皮,用于建设研发中心等办公园区外,在大多数城市采用的是租赁物业的形式办公。华为在海外的基地遍布全球,几年前其设在马来西亚的办公点,租的是位于吉隆坡的双子塔。

    华为部分城市物业类型,多为偏远地区租赁物业

    为什么不多买地?为什么不盖楼?华为盖不起吗?显然不是。

    以华为的体量,在任意一个城市,只要开口,绝对没有拿不到的地,没有盖不了的楼。况且这么多年房地产市场火热至极,华为若是投入其中,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但华为没有这样做。

    1996年华为总部破土动工,地址没有选在繁华的深南大道上,而是选择了偏远的龙岗,当时几乎是一片荒郊野岭。当时大部分高科技企业如创维、中兴都在深南大道上建起了以自己公司命名的大厦。

    华为不建大厦,固然与任正非的个人爱好有关。任正非喜欢低容积率的建筑,华为在东莞松山湖建设了低密度的欧洲小镇园区,有山有水,小镇之间用火车相连接。至今华为全球几十个园区里,接近100米的高层建筑只有两栋,坂田的旧科研中心和东莞的行政中心,再无其他楼。华为总裁办,全都是只有两层的小楼。

    也有人说,因为华为是生产研发型企业,需要的是厂房,不需要办公楼。事实上华为大部分人也是常驻办公室的研发人员,写字楼并非不需要。况且,与华为同样是生产研发型企业的联想、中兴,哪个没有盖自己的大楼?世界500强企业里,又有几个没有在繁华闹市区盖自己的高楼大厦?

    华为东莞松山湖基地设计图,欧美小镇式设计

    任正非骨子里是反对浮躁的,任正非的办公室里,没有马云办公室的飞马奔腾,王健林办公室的恢弘大气,有的是朴实的质材、实用的小长桌,简易的沙发。

    放眼国内,很多企业的办公室是这样的:一整套厚重的红木家具,堪比政府的高档地毯,各种珍奇摆件,橱窗里放着蒙了尘的《孙子兵法》。

    华为至今仍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气质最为独特的企业,独特的华为文化,踏实、低调、奋进。这才让华为成为了闻名全球的企业。

    你愿意20年只做一件事吗?

    解剖华为,除了数字之外,最重要的是看文化。有人觉得,企业文化是一种很虚的东西。但至少在华为,企业文化并不是一句空话。

    曾经流行过一个段子,如果几个人在排队,其中有一个人一直低着头,木然的看着手机,也不说话,这个人一定是华为的员工。这其实就是企业文化在一个人身上刻下的烙印,这种文化能够让大家形成统一的性格,团结一致去战斗。

    华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低调踏实。而其最著名的践行者就是任正非。他戴着草帽和农民聊天,自己提着行李自己打车,今天,身居高位还能做到这样的人有几个?

    华为的踏实,是20年如一日的坚守。21年前确立的103条的华为基本法,一直沿用至今。回过头去看,其中许多标准华为至今依然践行着。

    比如“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比如“我们决不让雷锋吃亏,奉献者应当得到合理的回报。”比如“广泛吸收世界电子信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虚心向国外优秀企业学习。”

    华为创办20多年,除了深耕通信行业,几乎没有往外踏出一步。华为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没有给自己退路。深耕行业的结果是:

    不论是从研发、产品还是运营商,华为都成为了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华为不仅成了市场老大,也成为了标准的制定者;华为是当今中国唯一一个以创新和技术驱动的大型企业,而其他注定互联网企业全部是以模式驱动;华为的海外收入占到整体收入的58%,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拥有办事处,产品在国外卖的敢比国内还贵。

    华为海外投放的广告

    反观国内其他企业,有几个愿意脚踏实地,十年如一日深耕自己的领域?有多少企业制定的目标朝令夕改?有多少企业做着不切实际的梦,喊着假大空的口号?

    前几年,国内企业大肆拓展房地产、金融业务,面对高额利润的优化,华为岿然不动。你见过华为建过豪宅楼第吗?你见过华为在哪个市中心买过地吗?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大多数企业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为不够专注。

    如今,很多企业对资本市场趋之若鹜,有的耗费几年时光在上市上。而华为如果上市,绝对会是巨无霸型的企业,但多年来华为从来没有动过上市的念头,埋头做着自己的研发,这叫坚守。

    你愿意把钱分给奋斗者吗?

    了解华为的人都知道华为的奋斗者协议。虽然外界对于这份协议褒贬不一,但这至少告诉我们,华为的成功,是17万员工艰苦奋斗换来的。

    你只听说过年薪几百万的华为人,但没听说过在海外漂泊闯荡的华为人;你只听说过奖金拿到手软的华为人,但没见过凌晨还亮着灯的华为研发部门;你只知道华为人都有丰厚的薪水,却不知道为了拿到100%的薪水,他们付出了120%的努力。

    任正非72岁,古稀之年,依然战斗在一线,你是不是25岁就想过上退休生活?

    另一方面,华为从来不吝于对待自己的员工。华为的钱很多,去年净利润达369亿元,而华为既没有开盛大的发布会,也没有用这些钱盖一座楼。除了研发投入外,大头分给了员工。

    作为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仅持有华为1%的股份

    任正非一直的理念是,不能让好人吃亏。正因如此,华为人不仅有薪水、奖金,还有丰厚的奖金分红。任正非辛劳一辈子,握在手里的仅仅是1%的纸面财富,但他的员工安居乐业,能够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

    钱不是最重要的,但他一定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人才尊重与否的重要指标。很多企业家口口声声想要学华为,然而他们宁愿把钱花在装点门面上,也舍不得多花一点钱在人才建设上。只都想要员工不求回报的奋斗,美其名曰奉献。

    不愿与他同甘,他们又何必与你共苦?

    华为对待离职员工也有优厚的补贴,很多甚至超过他们的预期,这是对人才的尊重。大多数华为人即便是离职后,也会自称华为人,依然觉得还是华为好。他们组建自己的组织,交流聚会,为自己曾经在华为洒下汗水而自豪;这份自豪感,在中国,独一无二。

    华为的慷慨精神和奋斗精神一样,都是一种企业文化,这也是华为的基因。

    很多人担心,72岁的任正非如果不在了,华为是否还能维持下去。其实,华为今天的运转早已超出了任正非的光环。华为自创了轮值CEO模式,CEO由八名高管轮值出任,任职期为2个月。

    这种模式的有效运作已经证明,在一个强大的文化号召力下,即使没有任正非,文化也足以保证这个伟大的企业一直走下去。

    你愿意花十几年去做不赚钱的事吗?

    华为今天的成功,有人觉得是运气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赶上了3G、4G的迭代浪潮。

    但很多人可能忘了,通信行业一直被定义为所谓的夕阳产业。面对同样的市场,这几年,多少通信巨头在下坡路上越溜越远。但华为依然充满朝气,这绝对不是一句简单的“运气”能解释的。

    12年前,华为做海思半导体时,没人懂。当时的芯片业务基本被国外企业垄断,几乎没人相信华为能做出什么成绩,这种争议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十几年里,海思几乎连年亏损,推出的芯片也基本上不温不火。但华为没有放弃,其对芯片研发的投入不减反增。

    今年,海思麒麟960推出后,芯片性能直逼业内老大高通;再加上自己强大的终端资源,华为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从研发设计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链条。

    这时候才有人出来感叹,“华为的布局真好啊”,手机、芯片都是自家的。殊不知华为坚持十几年的高投入,才换来了今天的回报。

    2015年华为与苹果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对比(图/观察者网)

    华为的研发投入一直很高。而这也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国内大多数企业习惯于“赚快钱”,不愿意思考长远利益;即使是有战略意义的企业,面对高额投入,也喜欢“一甩了之”。许多企业弥补短板的措施是收购,但华为这么多年几乎没有大的收购动静,一直坚持走自研路线。

    很多人做华为梦,但没有任正非的战略意识,没有华为人的奋斗精神,更没有华为的慷慨大气,就永远成不了华为。华为只会有一个,你只是华为众多羡慕者中的一个。

    大学之大,不在于高楼大厦;公司实力的强弱,也不在于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

    劳力士在日内瓦郊区的新厂房不超过8层,理由是“不需要高达、棋牌的高层建筑来吸引瞩目,劳力士靠的是质量。”著名钟表企业百达翡丽公司的新厂区,也不过四层楼高。

    华为不建高楼,他把盖楼的钱分给了所有员工,让他们买得起体面的房子;华为不建高楼,但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座“华为大厦”;华为不建高楼,但他仍将是中国科技史上最高的那座丰碑。

    附:任正非: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北京没有户口指标成不了科技中心

    那么多大佬的演讲,为什么总是任正非的演讲刷屏?

    因为他讲话够直接够真实,开口直接敲碎那些“不劳而获”的白日梦。

    近日,他在华为2017年市场工作大会上发表演讲,这三句话说的非常好:

    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北京没有户口指标成不了科技中心

    一周只有四十小时用于工作,产生不了科学家、艺术家

    我们永远左右不了历史,只有顽强的表现自己

    这篇演讲,值得所有人在重新起航时细读、收藏,分享给大家!

    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

    我很高兴,在过去一年,我们取得很大成绩;我也高兴,在新的一年,我们正确认识了自己。

    我们要敢于去拥抱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也要敢于去拥抱全球化。这个时代一定是全球化时代,无论将来会产生多少风波,我们也要努力去实现全球化。

    每个人都把自身置在这个浪潮中,努力地划桨,不管到达什么位置,一生都是无愧无悔的。我们不要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要登顶,即使没有登顶,爬到山腰或者其他任何位置,也很光荣。

    我曾说过“都江堰疏导不了太平洋”、“八百里秦川何曾出过霸王”、“秦淮河边上产生不了世界领袖”、“北京没有户口指标成不了科技中心”……

    是逼迫我们这一代人就要成为世界领袖,而不是繁衍几代后才是。我们一定要冲到国际化队伍的前列去,不要成为“空军”司令,一定要接地气。

    高级干部及专家到前方去(前方不是物理位置,流程改革、研发……都是前方),直接参加从端到端的洗礼,从机会到变现,要认识全过程;世界有很多战略高地,到战略资源聚集地去,参加探讨,扩大视野,有人说“你都没有去过世界,哪来什么世界观”,这句话很精彩。

    到管理一线去,真正体会梨子的味道……;到实践中去取得成功的经验,为担负更重要的担子取得资格。

    一周只有四十小时用于工作,
    产生不了科学家、艺术家。

    我们一定要加强中、高级干部和专家的实践循环,在循环中扩大视野、增加见识,提高能力。这就是熵减。

    万物生长是熵减,战略预备队循环流动是熵减,干部增加实践知识是熵减,破格提拔干部也是熵减,合理的年龄退休也是熵减……。

    我们不能让惰怠在公司生长。一周只有四十小时用于工作,是产生不了科学家、艺术家的。

    我们一直认为,中、低级员工可以温暖幸福、快乐平凡,因为他们是被指挥者,除非他们胸有抱负,或者被末位淘汰。平凡是什么意思?就是相对而言收入不高,但是也够花,因为根据不同责任、不同贡献有不同待遇。

    但中、高级干部、专家和有追求的中、低级员工,应该勇于到洪流中去,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当然也可以向市场人员学习,他们在战争的国家、艰苦的地区,不也是远离家人吗?

    我们要增加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数量配置,公司运行规范化后,主官的数量减少,专家及专业人士增加。我们的事业越来越复杂,主官不可能像小公司一样事事都明白,主官对不确定性的决策来源于专家及职员大量的贡献。

    人的工作生命其实很短,这讲的是生理生命。由于技术的飞跃发展,不是人人到老都能不断追日(追上时代步伐),知识生命更短。

    我们自己一定要在最佳时间、最佳角色,作出最佳贡献。组织也一定要在他冲上甘岭时,多给他一包方便面。

    我们要相信绝大多数员工是英雄。这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时代,华为的英雄会越来越多。“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每一个英雄要有奋斗精神,也要有奋斗技能,所以我们对英雄没有一定的模式和要求,更多的是鼓励。

    我们要形成一支英勇无畏、头脑清醒、方向清晰的奋斗队伍。在集体主义中的个人主义是允许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个人主义是为了这个集体,使我们的队伍五彩缤纷,在竞争中团结,在团结中竞争。

    华为公司就是典型的个人主义,我们的个人主义就是要创造价值,为国家做出贡献,至少给中国政府缴了三千亿的税。我们的集体主义就是国家主义。

    是英雄,还不是英雄的人,我都认为他是。在山脚下一拍他肩膀,他扛着炸药包就冲上上甘岭了,怎么不是英雄呢?“遍地英雄下夕烟,六亿神州尽舜尧”。

    我们永远左右不了历史,
    只有顽强的表现自己。

    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已经站在一个良好的平台上了,我们要立志为人类的发展作出贡献。经过28年的努力,我们的变革终于开始落地。

    运筹不在帷幄而在沙场,决胜不在千里而在心里,所有人都要走向前线。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破格选拔那些有成功实践经验,或在本职岗位十分认真负责的人。我们在这大河奔腾中,努力划桨,不要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历史总是会优胜劣汰的,我们力争晚一些淘汰我们,但我们永远左右不了历史,我们只有努力去在顺应历史中,顽强的表现自己。

    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废江河万古流。
    多少公司在繁荣鼎盛时期轰然倒下,
    鲜花的背后可能是墓志铭。
    别人的教训,就是我的座右铭。

    正文自大咖约(ID:dakayue_dky)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