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六神磊磊、徐妍、胡辛束、王左中右……他们怎么找选题?

晚饭吃了吗?还坐在桌子前想什么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你和papi酱,也就是一个选题的距离。但实际情况常常是,你距离好选题还有一个papi酱……

新媒体人都怎么找选题呢,榜妹找了一些小伙伴聊了聊这个话题,他们手头都有一些独具个性的公众号(或来自该团队),想必会对你有所启发。

“胡辛束”

简介:一个少女心泛滥的情感号

胡辛束:每天都让自己不那么高兴

我持续做的都是情感类的内容,方向比较一致。有时候接一些软广,会有大方向的要求,会沿着广告商的需求去写一些东西。至于怎么写,一般就是心血来潮,很难概况这个过程是什么样的感受。平时的积累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式,比如看书看电影。

目前内容方面还是一个人做,原创要保持连续输出,这个瓶颈我也有,所以前段时间尝试了一个口红色号试色的选题,发现反响还挺好,所以以后还会朝不同的领域去尝试。如果找不到可能就不写了,暂停一天休息一下。

因为我的文章没有专业性,不是通过技巧可以找到状态的,大部分都是靠突然间有感觉了才能写出来。如果说怎么保持这个感觉,可能是让自己每天都处在一个不太高兴的状态里吧……

“深夜发媸”

简介:原创情感类自媒体

徐妍(江湖人称徐老师):从反馈中找粉丝感兴趣的

海量阅读+不断思考,读书看报玩手机,不管看到啥,都可以想想它能不能做成选题;多和用户交流:从用户的反馈中找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咪蒙”

简介:以“辣鸡汤”闻名的情感号,著有一大波百万+文章

咪蒙:得像色鬼感应大胸一样感应选题

老实说我从没选题的烦恼,我在一流媒体待了12年,本来就是选题最强的编辑,我焦虑的不是没选题,而是选太多写不过来。我以前写过一篇《如何在吃喝玩乐中寻找新闻选题》的文章,其实差不多,以前做的也是生活化的题目。

(以下这段就节选自这篇文章,应该能代表咪蒙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的电脑桌面上永远都有一个文件夹,我随时都会把看到的有创意有价值的句子、图片、视觉设计等玩意扔进去,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整理,分类到我的标题库、选题库、图片库、版式库里。

我喜欢在煎蛋网上看英国的没品笑话集,都是些聪明的黄段子,我会挑特别有智商的存下来,没事研究一下它们的逻辑、分析一下幽默的生成原理,我发现其中有很多规律可循。看美剧日剧韩剧,听到好的台词,我会记下来。我在天涯论坛闲逛,看些没营养的狗血帖子,都能顺便找到特别有想象力的句子。而微博上看到的好玩的句子,我也会拷贝下来,启发自己在取标题时更有创造性。

比如,我看书比较快,每周保持看两本严肃书,不是随便翻翻,而是从头到尾读完,记读书笔记,顺便把漂亮句子背了。比如,我看《康熙来了》,会忍不住分析蔡康永是怎么把一个尴尬的问题抛给被访者的,并巧妙地让对方跳入一个提问陷阱里——单就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写出至少一万字的专业分析。

好选题在哪里呢?选题就埋伏在你周围。我们得像色鬼感应大胸一样,24小时打开大脑中感应选题的开关。我们常常会在专业领域、行业领域中去找选题,但是我要说,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受限,只要你活着,你在动,你在接受咨询,吃喝玩乐、一举一动中你都可能发现好选题。

澳大利亚有一位名记者,他的秘诀就是狂打电话!给你朋友打电话。给家人打电话。问她他们:你们单位最近发生了什么新鲜事?你最近听到什么小道消息了吗?如果你打的电话足够多,一定有人告诉你值得调查的事件。找不到选题的时候,我有时候被逼急了,看报纸、看杂志、去书城逛……都用了,还是找不到,我就约人吃饭。

“军武次位面”

简介:网络军事视频节目《军武次位面》的公众号

曾航:我们主要是数据分析判断选题

每天早上我们会开一个微信的选题会,我要是在公司的话就会去参加一下。然后每周我们会开一个视频节目的选题会,我基本都会参加。

我们主要是做数据分析判断选题。一般看百度指数、百度热搜榜、微博热门、搜狗微信搜索、贴吧热帖、今日头条热文等,沾点边就好。比如2月20号的推文《军迷眼中的<美人鱼>》。热点是一方面,没有热点跟的时候,就上长线选题,比如最近推出的军武漫画。

“深夜谈吃”

简介:原创饮食故事自媒体

韩磊:我觉得不必刻意取悦读者

我一般就应节应季咯,通常都有几十篇备稿,根据季、节、气候、热点等等选一篇就好。没特别选题啊,投稿有啥就发啥。

我最开始玩公众号是在2013年1月,那时就想写什么写什么。觉得找选题头疼是因为他们得自己写啊……又想获得高阅读量。我一点都不在乎阅读量神马的。也没想从这上头挣多少钱。我觉得不必刻意取悦读者。

“六神磊磊读金庸”

简介:以“读金庸”为主业的原创自媒体

六神磊磊:忍不住了就吐槽呗 

忍不住了就吐槽呗,活了三十多年你想想攒了多少要吐槽的话……选题只有写不过来,不会头疼的,还是要多讨论吧,扩大关注面,这是宽度上的。深度上,多探求本行业深层次点的东西。经常浏览的网站吗,比如新浪体育,还有买论文的网站(偷笑)。

“蝉创意”

简介:号称“最糟糕的公众号”,脑洞型公号

薛爆拆(主编):我在“乱来”这项技能上比较努力

适当追热点;找读者情感、情绪上有共鸣的;与众不同的有特殊视角的;还有纯乱来。我自己基本上在“乱来”这项技能上比较努力,就是基于个人兴趣爱好,固定刷一些网站,固定浏览、经常收藏,还要做好库存分类,有时热点来了也要有存货才能跟得上啊。

推荐几个网站吧,tumblr、youtube、vimeo 、the verge、每日邮报、BBC,这些每天都会看的。尤其前面几个社交网站,可以发掘很多有趣的频道。

“南宁圈”

简介:南宁本地民生号

甄妙:其实就是看你的朋友圈,看大家的朋友圈

其实就是看你的朋友圈,看大家的朋友圈,还有微博、本地媒体、今日头条,一些群什么的,也会定时关注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号。我们做地区号和全国的不同,内容好复制,而且本地每天素材很多。选择的角度就是不涉及政治,八卦狗血、吃喝玩乐的题材多一些。

更多的烦恼是没有十万加,以前经常有,现在少了,因为地方自媒体的管制比较严,我们也乐于接受管理,一般自己先核实,然后提交相关部门沟通,确认后再发。选择都是些奇葩的,狗血的,交通事故啥的,只谈风月不谈国是…其他号可能不一样,我们当地是多部门监控的。

“大叔爱吐槽”

简介:幽默搞笑段子型公众号

王蔚然:把小趣味变成大趣味

我自己是新闻从业者,看的东西多。国内我看新闻门户网站,微博,知乎豆瓣,国外每天还要看十几二十个网站吧。有启发的可以自己写,有的就只是翻译一下。比如buzzfeed,dailymail,这两个都不用翻墙。

我做新闻,是要做大家关心的事,这一点原则,用来做自媒体,也是不变的。至于哪些事大家关心,有价值。这个就不是一两句能说清,凭自己的敏感性了。比如《怎样在朋友圈假装有女朋友》是看到老外发的图扩写的,《逼死快递哥的收件人姓名》是看网友吐槽想到的,《姥爷的晚餐》是自己去挖掘新闻热点。

《大头儿子家到底多有钱》是我把一个几十字的段子重新演绎了一遍,让小趣味变成了大趣味,这也得素材本身有料可挖,很大程度要靠临时的感觉。

很多“感觉”是日积月累来的,不然我怎么没感觉,写不出红楼梦呢。这跟写的内容类型也有关,写鸡汤的,肯定不是我那个写法。写搞笑吐槽的,那得紧跟时事,也可能自己制造热点,而情感类的,个人状态更重要。

“王左中右”

简介:用创意字讲故事的公众号

王国培:不可言传的感觉,内容行业拼的就是这个吧

其实每次定选题还蛮难的,我们定选题和讨论选题的时间和定下来之后创作的时间差不多,每次都会否定掉很多选题,然后找出最优的选题来操作。

一个是根据热点来,比如之前的《你们都爱猴哥,但我却默默爱着八戒》,这是对应的热点是当时大家让六小龄童上春晚;然后《春节临近,北京朝阳区的气氛略紧张》,那个对应的是春节这个大热点;最新的一篇《看三遍后才发现周星驰在美人鱼里埋了这么深一个梗》,对应的《美人鱼》这个热点,中国电影票房新的冠军。

另一种方法不能叫凑热点,但跟凑热点也类似,我称之为凑超级IP。就是从人们众所周知的故事或者人物中找选题,发现一些新的线索,来讲一个东西。比如四大名著还有其他历史上现实中的各种名人。《你们都爱猴哥,但我却默默爱着猪八戒》其实既是凑热点,也是凑超级IP,就是西游记这个超级IP。

比如我的第一个广告,《才发现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埋了这么大个伏笔》,就是凑超级IP。大家对这个故事或者人物都有既定印象,然后你发现一些新的东西出来。这不一定是从热点出发,比如当时写吴承恩埋伏笔那篇,不是说大家很关注西游记或者怎么样,总结的道理是普度众生这个点,也不是说这个点当时很热。

我觉得做内容行业,拼的就是这个吧,基于天赋和经验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做内容,找对人,是最重要的。有一些方法论,但不全是方法论。

如果说角度的方法论,那就是这个角度得新颖,让人意想不到,总之就是让人看了之后有获得感,畅快感,一种轻思考但又不用思考的那么累的阅读快感。太艰深的东西大家看着累,太通俗庸俗的东西大家又觉得没学到什么,太浅薄。

又艰难又有趣,就是这样。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您可能还喜欢…

9 Responses

  1. 阑夕说道:

    胡辛束从我高中还在人人网晃悠的时候我就关注了她,一发不可收拾,那时候他还是个大三女生,一个靠画小画一炮而红的人人一姐,生活的肆意快乐。我关注了她所有的公众账号,还加了她的微信(当然不是她的生活号)。也常常从她的公众号转一些文章,当然,那时候她还不发广告。后来她毕业了,入职杜蕾斯,她越来越红,甚至有一阵子好像还有点自我膨胀,跟人人闹掰了。发过一篇[像机器人一样爱你],又画了两张杀手来昂的手机壁纸,知名度越来越高,渐渐的,每日推送变成了固定的广告软文。其实我蛮喜欢她率真的个性,随时扯扯黄段子爆个粗口,一直嚷着减肥却总还是顶着一张大脸,就像是生活中的我们,或者我们的某个死党,如此的接近而没有距离感。其实她写的广告文没那么精美,不过大概是胜在温暖和平易近人,有时候还有点新意。正如她自己而言,她是个新媒体的重度依赖者,也算是赶上了一个信息爆炸的好时候。我如今已经大三了,当年关注的她那些公众号也一个一个全部取关了,现在再看她的那些文字,却没有当时的那种感觉。总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她已经不是那个腼腆的20岁女生了。她毫不在意的谈着自己的金钱观价值观,我很佩服她的才华能力和运气,希望我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她一样,潇洒快乐。如果有一天能遇见她,我想对她说别忘初心。胡辛束是北京本地人,家住二环,用她的话来讲,在生活与事业上是「一点儿恐惧感都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却习得一手绘画能力,曾经组过一个小的工作室,靠着绘制商业插画养活自己,后来去了金鹏远手下做广告文案,服务名声在外的杜蕾斯新媒体项目,最近刚将拖欠多年的图书给出版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卖掉了五万册,这个数字也是中国畅销书的基础门槛。这种设定,或许与我们将要交谈的关于「焦虑」的话题南辕北辙,不过可能正是基于才能的变现——而非生存的压力——才让胡辛束的自媒体路径有了典范意义,我们亦可避开过于萎靡的泛泛而谈。2015年6月,胡辛束的银行帐号上多了一笔打款,这是来自真格基金和罗辑思维合投的450万人民币,也是这两家公司继「Papi酱」之后共同投资的第二个人选,甚至连股权配置都一模一样:前者占10%,后者占5%。穿着宽松的T恤,盘腿坐在沙发上,胡辛束不时的需要掏出手机处理事物,展现出一枚「公号狗」的日常状态。自从注册公司以来,整个团队长期只有她和合伙人斯斯两人,直到最近才开始陆续进来员工,有人明显还没有适应这样闲适的老板风格,双腿并拢的端坐在椅子上,一丝不苟的记着笔记。胡辛束自己也说,自己「向前冲得太快」,很多事情还没有想清楚,不过所幸「时运总是会精准的砸在脸比较大的人身上」。第一次见罗振宇时,后者用了两个小时论证「你为什么要开公司」这件事情,当时胡辛束还是「个体户」身份,写着公号发着广告,收入极为可观,更重要的足够自由,没有任何显性压力。胡辛束的舞台,最早是在人人网,这个曾经比肩Facebook的社交平台虽然早已消寂,但是作为最后一批撤离的活跃居民,胡辛束完成了用户层面的原始积累,她的粉丝后来被罗辑思维的联合创始人吴声下了一个「IP化」的定义,即:拥有「少女心」的姑娘。「少女心很难被归纳和概括出来,但我在签售新书的时候,有粗胳膊粗大腿的壮汉过来,说我带着我媳妇来的,我们都是你的读者,能帮我签个名吗……它和年龄、和外貌甚至跟性别都没有任何关系,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内生性的无理由热爱,本质上高度符合吴声和罗振宇等人推崇的「以人为中心的商业逻辑」,因此,在这些新媒体领袖的视野中,胡辛束这种自带人格流量的帐号,也具有极为可期的栽培空间。根据全年年底微信官方的数据透露,微信公众帐号的整体数量已在三年时间里超过了逾1000万,以其为中心的新媒体生态在历经洗牌和收割之后,产生了结构性的秩序和规则,新入场的选手想要获取地位变得日趋困难,而资本则如隐蔽的猎手,用难以识别的手段标记着各自的势力范围。

  2. 武琦说道:

    胡辛束并不是首次面临「站队」的选择过程,她从人人网向新浪微博转移的时候,就明白自己如果不能加入「段子手」的阵营——也就是成为业界熟知的那三家公司之一的「自己人」——就很难在这样一个弱关系平台上快速生长。
    微信时代的江湖更加复杂,在资本层面,有着「真格系」和「经纬系」的竞争,在资源层面,有着罗振宇和吴晓波的朋友圈差别,在运营层面,有着大大小小的自媒体联盟争相拉拢,甚至是连接广告,也会遇到想要独占某个类别帐号的发单渠道的广告公司。
    胡辛束称,自己生切感受到位于「暴风眼」中央的滋味。
    最终接受真格基金和罗辑思维的投资,其实也是双向选择的结果。在财务上,胡辛束的现金流相当稳定,斯斯在加入成为合伙人之前,曾作为甲方在其帐号上做过投放,发现无论是流量数据还是口碑反馈都相当出色。而罗振宇在见到胡辛束之后,第一句话就是「你不能一直发广告了」,这让胡辛束倍感诧异。
    在与胡辛束的沟通中,罗振宇对于内容消费的见解并未脱离他一贯的思路,即内容要么能够产生购买价值,要么你能够依靠内容销售商品,让用户付费也是罗辑思维继社群化之外的前沿玩法。「其实就是广告思维和电商思维的碰撞」,胡辛束试着学习和吸收这些崭新的商业知识,却也一度掉入坑中,尝到了深刻的教训。
    那是今年春天,出于「电商化」的尝试,胡辛束在自己的微信公号中推送了一篇题为《盛夏之前,请再给零食与爱一个机会》的文章,推荐用户在自己的口袋通网店购买日本进口的巧克力威化夹心。这篇文章的阅读量和跳转率都极为可观,但是最终下订的转化率不尽如人意,导致这款零食的库存消化缓慢,胡辛束和同事一度将这些包装精致的零食当作礼品,送给上门拜访的各路客户。
    事后,胡辛束和团队在复盘中总结出了很多原因,比如零食本身的售价偏高、没有考虑食品安全相关的用户顾虑等,最重要的是,她发现从媒体转向电商,并不是一件简单到「新开一家网店」的事情,库存、物流、客服、买手、设计、营销,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同时远超她的经验范畴。多数媒体在解读「网红」现象时也容易缩短因果关系之间的连线,认为只要具有人气,便可无所不能,发点自拍就能冲上淘宝的销售热榜。「我们那次最大的问题,就是虽然我们自己认为已经足够重视了,但还是太小看商业了。」胡辛束后来也和罗辑思维的CEO脱不花聊过多次,希望寻求诊断方案,最后的结论是,胡辛束这个帐号,要在「人格化」往上更进一步,做到「品牌化」,只有做到后者,才能具备最基本的用户组织力。2015年1月1日,胡辛束开始正式运营自己的微信公号,当时的粉丝不过数千,多是从人人网过来的「遗老遗少」,而她在公号里推送的第一篇文章——只是整合和摘录了她在人人网从前获得的一些评论——就轻松突破了「十万加」这个数字。「当时就很兴奋,冲劲也起来了,觉得这个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难。」胡辛束承认,自己特别容易低估一件事情的难度,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无论她怎么认真创作,阅读量都是相对正常的「千儿八百」,不温不火。那个时候,胡辛束已经在金鹏远的环时互动工作,无论是自身的敏锐,还是职业上的要求,都让她日益明白什么样的内容会在她的目标受众那里得到认可。「这也是少女心的定位雏形吧,我觉得我是一个敏感的人,很自然的能够知道,敏感的人会被什么内容打动,他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在哪里。」在电影《超能陆战队》上映后,胡辛束也成为机器人「大白」的广大迷妹之一,就在当晚,她推送了一篇题为《像大白一样爱你》的文章,内容结构非常简单,就是用短句配以GIF动图来表达自己对于这个电影人物的由衷喜爱,全文只有三百余句,微信上的阅读量却在一个小时内突破了「十万加」,三天之后达到了三百三十万。让胡辛束意识到这个量级的传播有多么「厉害」的,不止是粉丝量的疯狂上涨:在一次工作会议中,她的领导谈到吴晓波写的那篇《去日本买只马桶盖》,说阅读量三百多万,影响巨大。胡辛束问,三百多万的阅读算很多吗,在得到肯定答复之后,她忽然有些兴奋,说我也有一个,这让她的领导和同事都很震惊。因为这篇「爆款」,胡辛束的公号粉丝涨到了接近五万,广告也陆续找上门来,开价都不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胡辛束更加确立了自己的内容风格,直到今天,她所创作的关注引导文案「全世界只有不到2%的人关注了胡辛束,你真是个特别的人」和各种排版版式,都被同行广为「借鉴」。

  3. maomaobear说道:

    胡辛束自己也很难锚定这种能力的来源,用营销行业的术语来讲,她可能是「网感」特别出众的那一类人,聪明、灵活、有悟性,尤其是对于情绪的捕捉,特别能够击透一二线城市年轻女性的内心。时代的变化,亦给予了女性更为平等的话语权,与中文互联网早期永远都只是一帮大老爷们在议论体育和时政不同,今日的「粉红经济」改写了男权社会的主导地位,让女性开始享受被注意、被取悦和被消费的待遇。
    去年年底,胡辛束的微信公号积攒下了数十万粉丝,她也作为自媒体的成功典范,频频现身于各类行业活动中。「和我一起同台的,都是影响力比我们高很多的大号,像是罗辑思维、石榴婆报告、深夜发媸这种,其实也很受宠若惊的。」这也让胡辛束的帐号在商业价值层面获得了更大的巩固,在涉及年轻女性、九零后等标签的广告投放中,品牌方对她极为认可,「到了不投就没办法向上面交差的地步。」
    根据胡辛束自己的统计,2015年全年,在自己帐号上投放广告的品牌达到了两百多家,这让她提早的进入了衣食无忧和财务自由的阶段。不过,也是从这时开始,胡辛束感到「焦虑」这种从未谋面的生物,悄然缠上了自己。
    「最早的,可能就是创作的倦怠感与日俱增吧,我的状态非常不好,整个人都很懵逼,不想干活,不想看书,就想一个人待着,还常把客户拉黑,将坏脾气彻底的暴露了出来。」她也在公号里向读者坦白,说「烟酒咖啡茶都是我们拉长一个人相处时间的借口」。
    甚至连微信的繁荣生态,也成为胡辛束所顾虑的对象,她总是忘不了世相和单向街书店两个人气同样不低的帐号在春夏之交的时候因为「妄议政治」而被永久性封杀的先例,自己的事业命脉取决于腾讯的枪口尺度,这很难消除她以及所有新媒体运营者的紧张情绪。
    「就是陷入一种自抽耳光的境遇里,我清楚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工作可能比我干的这件事情更有意义,但他们赚的钱远没有我快、没有我多,我凭什么写一篇东西就赚这么多钱,有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是在自轻自贱,又不坑蒙拐骗,我作为自媒体人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也是付出了很多,不挣钱你又想干什么呢?」
    有人将自媒体和地产中介、电竞选手、网红主播、金融掮客列为最近几年「屌丝大面积逆袭」的五大职业,这股浪潮对于财富的重新分配,让为数不少的受益者并未做好充足的准备,而胡辛束也并非孤案。
    只是,用胡辛束的话来讲,「焦虑」必然有着自找的因素,想要钱但不止是想要钱的心才是喷涌压力的泉眼。
    解决焦虑的方法,因人而异。
    有的时候,物质可以解决一切。今年6月,郑庆亮——这是一个手握几百个微信草根大号的圈内传奇——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他的新座驾:一辆法拉利458。这种创富效率,让很多向之看齐的「内容创业者」并不迷恋细水长流的生意,爱惜羽毛的说法更是闻所未闻,即使微信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塌,他们所追求的也是在微信死前挣够几千万。
    有的时候,转型能够带来新的动力。比如深夜发媸,这个帐号在从文艺向转为时尚向的过程中,洗掉了超过三十万的粉丝。业内有人感慨,这就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前者更在意做的事情有没有「复利」,如果文艺没办法实现这个目标,那就痛苦却坚决的转型,不惜一切代价挤进钱最丰厚的领域。
    有的时候,是接受资本,在「糖与鞭子」共存的基础上,强迫自己进入快车道,兑现价值。这也是更加典型的自媒体升级之道,胡辛束在把自己从焦虑的茧房中拽出来之后,就去见了在这方面最为游刃有余的罗振宇,从而一拍即合。
    这也是从「我活得很舒服」向「我有一个梦想」进发的跳跃。

  4. 何鸠说道:

    很荣幸成为你的研究对象。不知是否需要临床研究,如有需要,也可配合。
    这个世界太快,太浮躁,导致很多人焦急张望四处寻找各种解决之道,但其实这个世界很简单,很多答案就在你手边,就在你脚下。
    写字这件事情,其实和很多事情一样,都逃不开“熟能生巧”这四个字。
    我也一直信奉“重复”的价值。当你有耐心、有毅力把一件小事重复几年、几万遍的时候,化学反应就会发生了。
    我2007年开始当记者,一直到2010年去日本留学。在这三年里,我是怎样度过的呢?
    当时还是在报纸,每天都有版面需要我的文字来填充。我也不得不写更多的文字来让自己的收入能够供得起自己的房租和生活费用。每天都有新闻发生,但套路其实都差不多,看到一个选题,找找各个外媒的报道,寻找一些新的角度,打电话采访采访专家、机构,然后整理成一篇文章。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写。
    做新闻你们也知道,令计划永远赶不上令变化,所以很多时候大晚上会突然来一个新闻,而报纸第二天一早就要印出来,所以晚上就得把版全部排好送到印刷厂,这时写作时间就非常赶,就会逼着你在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内写出几千字的文章。所以你看,当记者不光写字的字数多,写字的速度也得快。
    这还不算,最恐怖的是出国进行专题采访的时候。一般出国采访,报社会花在你身上几万块,那显然这几万块需要花的物有所值。一般出国采访的都是大专题,也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采访期间的每一天,你的文章需要填满报纸好几个版面。最疯狂的时候,有一天报纸的国际版6个版的文章的署名都是我,而一个版面大概六千字左右。
    所以如果你也想从事写字这个行当,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这样每天不停的写,写上三年。
    写完三年后,你就会发现
    要写的好,关键还是靠天赋。六个版面一个人完成,每个版面六千字,也是没谁了「我不爱吃鸡蛋」这句话,放在不同的人笔下会有不同的表述方法,那么怎么训练出一种最能吸引人的表述方法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文笔这种东西不全靠天赋,它是可以练出来的。我以马尔克斯为例。马尔克斯还有另外一种我觉得很厉害的叙述手法。我举一个「百年孤独」里的例子:“奥雷里亚诺•特里斯特被眼前这非人间所有的景象所震慑,显些没有注意到那个夫人正拿着一把老旧的军用手枪指着他”
    在书里,这句话是用作过渡句,作者在描绘了一副晦暗的景象后用这句过渡句很好地引出了下文的老人,让场景有了一种镜头感。
    马尔克斯的书里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句子,比如我们可以在看完「百年孤独」惊世骇俗的第一句后认真思考一下,他是怎么引出马孔多的。因此,文章的句式和它的表述手法也是我们应该要关注的地方。当然,如果怀着这种心态去看文章,我们的身份往往是更接近于工匠而非一个作家

  5. 瞿嘉业说道:

    严重的智商污染。举个例子,来看个典型的”心灵鸡汤“一个小男孩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因为患脊髓灰质炎而留下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游戏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在一个平常的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一天晚上,小男孩躺在床上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明亮皎洁的月光,忽然想起生物老师曾说过的话:植物一般都在晚上生长,何不去看看自己种的那颗小树。当他轻手轻脚来到院子里时,却看见父亲用勺子在向自己栽种的那棵树下泼洒着什么。顿时,一切他都明白了,原来父亲一直在偷偷地为自己栽种的那颗小树施肥!他返回房间,任凭泪水肆意地奔流……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也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起眼;也许那树是如此的瘦小,甚至还有些枯萎,但只要有这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罗斯福换上脊髓灰质炎是在四十岁左右一次救火后突然进入冷水中,并不是叫”小儿麻痹症“的都是小时候得的。心灵鸡汤反智如斯,对于许多看得出破绽的人来说,根本不会有所激励,反而会招致反感。还记得《读者》上有一篇作者参观波澜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章,里面说:“一群美国孩子骄傲的走过来,因为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美国解放的”———站不住脚的逆向民族主义。以《读者》为代表的一众心灵鸡汤中,吹捧外国人的高素质与嘲讽中国人的劣根性是经久不衰的主题。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夏令营的较量》——1993年11期《读者》,中10岁小朋宇负重20公斤步行50-100公里。。。。反正最后得出的结论——日本小孩子比中国小孩子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后来《中国青年报》对那篇文章的每一个所谓的事实进行了披露,指责此文有不少失实之处。比如“那些中国的孩子把书包扔在车上,而日本的孩子一直自己背着”,而事实是国产书包的质量太差,80%的中国孩子的书包带因为不能负重而断裂;而日本孩子装备有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专业野营背包。当然作者就此说,这是“偷懒的极好理由”,而实际上作者只是很阴险的截取了这个镜头的前半段,真相是:当有老师说“那辆车不能放书包,是给体力不好的同学坐的”(大意),于是孩子们马上把书包拿起来,有的孩子甚至找老师要了绳子把书包带捆上。日方的孩子在来华前都接受过预科班性质的野外生存短期特训(生火、切菜煮饭、搭帐篷之类),自然轻车熟路,并非天生聪明坚强。当时中国人玩户外徒步旅行的人数很少,自然缺乏相关经验,但中国孩子们也学得很快。《中国青年报》里引用当事人的话说,日本学生并不是个个勇敢坚强,有人死活不敢从岸边跳上船(中国孩子个个跳了上去),甚至还有人蹲在地上拉不出大便(一辈子只会用坐式马桶)!中国孩子在夏令营也做了许多让日本人敬佩的事。那些比较煽情的日本人的台词(“草原美不美?”)应该是假的,因为那个日方队长乡田实先生(并非宫崎市议员)在回国看到这篇报道后,还专门发表声明辟谣。他还在电视上说:“如果面对这样可爱优秀的孩子,我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那我真是要鄙视我自己…..”(大意)

  6. 赵皓阳说道:

    记得一篇文章是一个人在国外的超市结账,他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很自然地把零头先给了收银员,结果收银员眼皮一番,双眼一瞪地说:“你们中国人就是麻烦,喜欢把简单的事搞的复杂。”然后收银员把那个人先给的零头连上找给他的零头哗啦啦一堆给了他。最叫人生气的不是这里,而是那个人发出了醍醐灌顶般地感慨:确实,中国人喜欢麻烦,要是像外国人一样简单多好…………第三,严重脱离现实也是心灵鸡汤的一大命门心灵鸡汤真是网络上蔓延的鸦片,无数“小清新”的诞生都与这玩意有关。高中那时候老师非常推荐我们看《读者》《青年文摘》这一类杂志,说是里面素材对高考作文有用。我至今还记着里面一篇奇葩的文章,说是一个富翁,因为有钱吃得特别好,得了一身高血压高血脂这类“富贵病”,每天都操心他的财产如何升值,他的家人为遗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担心自己的财产被坑被骗被偷,每天晚上都失眠。有一回他失眠出去散心走到公园,发现长椅上一个流浪汉睡得十分香甜,鼾声起起伏伏响彻云霄。看到此情此景,富翁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遂捐出所有家产,并带着一床被子每夜在公园躺椅上睡得万分香甜。久而久之,长期以来折磨他的高血压等病也好了……看完这篇神文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想把手里的《读者》甩在作者脸上:傻X,你丫跟钱是过不去吗?
    担心财产被坑被骗被偷的方法就是捐掉,这作者也够牛逼的,不去百家讲坛讲《论语》可惜了。这无非又是心灵鸡汤里老生常谈的论调,什么有钱买不到幸福、内心的快乐才是最重要云云。无聊至极。我小人之心推测一下,写这些个心灵鸡汤成功学的人基本都是loser,所以知道loser最需要的是啥——反反复复告诉他们,钱卖不到幸福。安慰。所谓的”金钱无用论“也是心灵鸡汤另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我再小人之心一下,喜欢翻来覆去探讨“钱能不能买到幸福”的人八成都是没钱的。我有一个朋友,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做联通手机卡的代销员,每天晚上一个寝室一个寝室地推销手机卡。平时学校跳蚤市场什么的总少不了他。大学四年他虽然挂了七八科,但是靠自己的钱买了辆二手车;毕业了直接去联通当了一个区的副经理。前一阵我去深圳他正好在那里开会,请我吃了顿饭。他一边吃一边抱怨:现在已经成了正经理就更忙了,稍微有那么点自己的时间也要做投资做理财;女人太烦了,天天拉着逛街看电影这个那个,为这蹬了好几个女人了;要买房子,满世界看房各种麻烦;买好了房子又找装修公司,还是乱七八糟的事;天天盯着电脑看颈椎又有了问题……我满怀同情地望着他,说:“你说你为挣钱这么拼命,你现在钱是有了,但你真的幸福吗?”他思索了一秒钟,说道:“爽翻啦!”我默默低下头继续吃肉。

    总有那么多小清新喜欢深陷在成功学与鸡汤段子中无法自拔,总是想着“哦,你看我这么励志这么善良这么努力,我肯定是要成功的”。呃,但为什么还不成功呢,那一定是时辰的错。
    在说个《读者》的神文,那作者说自己的朋友有个儿子,人品好,性格好,长的好,心眼儿好,个子高,智商高,有礼貌,讲义气,反正哪儿都好,就是学习不好。  这个孩子的妈就很生气的说,这儿子太差劲,成绩太不好了,考不上好大学。作者就爆发了,在文章里表示,高考制度太贱了,这么好的孩子,就该让他上北大清华。如果在国外,这孩子肯定会被好大学录取,因为这孩子真的是太好了,哪儿都好,只是学习成绩不好而已。——————请告诉我哪里来吐槽。总而言之,我们小时候可以把自己用美好与幻想包裹起来,但每个人最重要面对现实社会。少读点鸡汤成功学,少看点脑残小清新装逼文,可以让我们在现实中跌倒时不会那么疼。所以说,大致意思就是,你可以讲你的大道理,但不能侮辱我的智商,不然我会嘲笑你。看六神磊磊先生写的文章,觉得好有意思,正好录在这里。“一、
    喜欢给人当导师,大概是武林高手们普遍的毛病。在金庸江湖里,不管多么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前辈高人,一有机会给人授业解惑,就比什么都开心。
    比如风清扬先生,貌似心灰意懒、隐居深山,但学生令狐冲一上门,就忍不住钻出来猛教一气;少林寺扫地僧前辈,默默蛰伏四十二年,一等到宾客大集,忍不住便道“我有几句话,不妨说给你们听听”,然后balabala训话整整一章,口水如瀑,大过嘴瘾。
    还有任我行同志,在西湖底坐牢,人身自由都没了,仍一心不忘教育事业,千辛万苦地把讲义刻在铁板上,让学生研读;独孤求败先生人都要去世了,还把论文埋在地下,题曰《论剑道的三个层次》,随文附带玄铁重剑等全套教具,还贴心地留下了辅导员神雕,让后世小子随时温习。
    当然,以上这些老师自身业务能力精强,开的课程都是自己最擅长的学问,传授得法,徒弟也争气,成为师范中的楷模。二、
    怕就怕有的高手胡乱开课,明明是练铁砂掌的,却非要打扮成轻功高手,所传非所专,误人子弟。江湖里这种“成功人士”可不在少数。《碧血剑》里的木桑道长,擅长的是步法暗器,然而自以为围棋水平绝高,殊不自知是臭棋篓子;灭绝师太所长者不过内功剑术,其实头脑僵化,全无领袖江湖之帅才,却坚决自认为大局观强,最爱给人上江湖形势政治课。
    天山童姥性格乖戾,谈恋爱也谈得稀巴烂,却非要和虚竹在性灵修养问题上争个高下,还要当人家的爱情导师;《侠客行》的白自在先生,特长是一身吃蛇胆吃来的内功,本来偏科严重,却非要练十项全能,自封“古往今来剑法第一、拳脚第一、暗器第一的大英雄、大豪杰、大侠士、大宗师”。
    他们越是不擅长什么,就越喜欢教人家什么——《神雕侠侣》里的裘千尺老夫人,靠一门喷枣核钉的功夫,跻身暗器界成功人士之列,按理说开门课教枣核钉就完了,再延伸一点,也最多教到暗器理论学、射钉器工程构造学之类。
    但裘千尺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对恋爱婚姻学最有研究,固执地给女儿开情感婚姻课:“普天下的男人都是一般,对付男人,一步也放松不得”“丈夫,丈夫,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她难道不知道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婚恋问题么?金庸小说里还有比她的婚姻更失败的么?她授课的结果可想而知的,女儿没得到爱情和幸福,反而年纪轻轻就送了命。三、
    大概人在功成名就之后,便往往觉得做“成功人士”不过瘾了,要做精神导师。
    今天,由“成功人士”转行的导师满天飞,搞哲学的,搞玄学的,炖心灵鸡汤的,言必称民族兴亡的,随处可见裘千尺们主持的情感热线、木桑道长们办的棋艺讲堂。搞房地产的要当大儒,拍电影的要当佛学大师,当捕快头的要做博导,主持电视节目的都侃侃而谈自己“画第一,旧体诗第二,文章第三,书法最差”,一脸认真。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其实它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尊重你自己”——尊重你自己的行业,尊重你的禀赋特长。事实上,做一个公正的捕快头,并不比当博导逊色;当一个经邦济世的好商人,也并不比做空头“大师”低级。自己明明是A,何必非要装B。
    只能理解这是出于心虚——捕快头生怕被当成一介武夫,官员最不愿显得粗鄙无文,商人则唯恐自己铜臭味太浓,于是纷纷操弄起儒释道、文史哲来,然而又不肯真下功夫钻研,只能炖炖鸡汤,搞搞摘抄,互相抬轿,装点门面。起初或许还信心不足,但当属下一片欢呼“郁郁乎文哉,老大真牛掰”后,他们遂欣然而喜,毅然踏上成为文化巨匠、精神导师的不归路,画个小鸡吃米,还自以为是“凤凰傲意图”。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金毛狮王谢逊。他自命文武全才,但和张翠山比书法后,面对人家的银钩铁划,他爽快地认输:“我写不出”。好一句“我写不出”,谢狮王毕竟大气。书法不好没关系,好好练自个儿的七伤拳吧,不丢人

  7. 明宗越说道:

    一、
    若论热泪盈眶,你的眼泪肯定没下面这位多。
    侯方域,父亲是明朝的财政部部长。作为根红苗正的红二代,侯公子具有天然的爱国情操,再加诗文出众,最终成为复社领袖。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整日慷慨激昂,心忧天下,立志报国。多尔衮劝降史可法,侯方域为史可法起草《复多尔衮书》,文辞大义凛然,情感声泪俱下,读之无不热泪盈眶。
    然而当清军占领全国时,“明末四公子”中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义不仕清,或隐居或出家。唯独侯方域参加了清朝科举,并积极为清朝镇压农民军出谋划策,堪称带路党的优秀模范。连当日被侯方域怒斥为无耻阉党的马士英,都誓死不降,壮烈殉国。时人所讥: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
    我为什么反感热泪盈眶,因为一个人是忠是奸,真不是谁哭的厉害,谁喊的声音大,就能决定的!岳飞被称为民族英雄, 不是因为他写了《满江红》,而是外敌入侵时他真刀真枪的上前厮杀去了。文天祥被奉为义士忠臣,不是因为他写了《正气歌》,而是被囚禁三年,当敌人的刀架到他脖子上时他依没选择投降。反观侯方域,他在为史可法起草《复多尔衮书》时,能大义凛然,热泪盈眶,轮到自己时就屈膝献降了。人之患在于,替别人拿主意时“威武不能屈”,给自己拿主意时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总是热泪盈眶,有一种可能是他真爱国,还有一种可能是他脑子进水多了….二、
    若论打砸抢烧,你的精力肯定没下面这位多。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传开,举国哗然。在五月四日这一天,义愤填膺的学生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大家高举打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愤怒的学生们在学生领袖匡互生的带领下,冲进曹汝霖的个人官邸,并将其住宅烧毁,史称火烧赵家楼。在学生队伍中,有一位名叫梅思平的学生,当时他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北京大学政治系的文学学士。然而当日本人占领北平后,昔日的爱国青年梅思平,却跑来出任了汉奸政府的组织部长,内政部长等职务。而当日被学生们声讨的曹汝霖,却拒绝担任伪政府总理大臣一职,也算保住了晚节。梅思平在抗战胜利后,因汉奸罪被捕枪决。白乐天诗云: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当然,我们不能以梅思平的个人举动,来否定整个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但也从梅思平身上问看出一个道理:在爱国者的队伍中,不一定全是爱国者,里面说不定还混着将来的卖国贼。正如萨缪尔.约翰逊说的那样:“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总是打砸抢烧,有一种可能是他真爱国,还有一种可能他是披着爱国主义的流氓….即便你热泪盈眶了,即便你抵制外货了,祖国母亲真的就把你当亲儿子了吗?19世纪末在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民间暴力运动,史称义和团运动。他们比任何人都能热泪盈眶,其口号曰:“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他们比任何人都能打砸抢烧,其口号曰:“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义和团运动从一定程度上的确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焰,但当清政府想和洋人和平谈判时,就立即将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头上,并命令各地清军予以剿杀,最终这次以爱国为目的的暴力运动,沦为了政客之间交易的炮灰……爱国的形式有很多,有实业爱国,知识爱国,理性爱国,但千万不要愤青爱国。这既是国家的灾难,又是个人的灾难。君不见南海仲裁之后,那群高喊抵制美货日货的爱国贼们又出现了。我真不相信在全球经济为一体化的时局下,一国的经济能够脱离世界,安然独存。肯德基店里养活的是中国的员工,方便的是中国的顾客,投资开店的就是中国商人,抵制来抵制去除了满足自己的意淫外,伤的都是中国人。如果真要抵制,除了抵制芒果干与肯德基外,请将你家里的房屋服装、电子电器一并抵制了吧,因为那些东西或多或少都有美日技术的存在。一百多年前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辩证的说出了如何看待洋货、洋技、洋商的正确方法。而今,“对外开放”依旧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偏偏有些人还做着“闭关锁国”的大清梦。所以,在抵制美货、日货之前,请先抵制蠢货!一个人是忠是奸,真不是谁哭的厉害,谁喊的声音大,就能决定的。说到底,爱国在某些人眼里不过是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罢了,这种人,我们斥之为:“爱国贼”,可能这个词并不十分准确,毕竟,他们可能是从头到尾都没动哪怕一点爱国的心思的,

  8. 章孜说道:

    “咪蒙”公众号里的“咪蒙”不能直接等同于“咪蒙”本人,因为这是个每周平均接两个广告订单的知名营销号。3年前“爱国是兽交”应是率真流露,此次“热泪盈眶”纯为营销圈粉。咪蒙是有才华的,这点谁都无可否认,文风自成一体,不看好的认为只是泼妇骂街的线上版,看好的认为她是活学活用《乌合之众》国内第一人。咪蒙原先是在公知圈的,南方系背景、《独立团》撰稿,《好疼的金圣叹》…… 小粉红崛起,公知式微,咪蒙走出南方系,自已创业败北,二次创业选择了营销公众号。个人魅力背书,公知时代圈好的粉引流,倒也顺风顺水,内容创业的生意一路水涨船高。真实的咪蒙其实一直是隐藏的,自行选题现在肯定是不到时候从她目前发的公众号历史文章来看,她现在的选题基本是有圈粉“议程设置”的。一者,拿李叫兽的话来讲,叫说出受众想说又说不好不敢说的话,比如:致low逼,我为什么要帮你……;二者,小鲜肉的粉,娱乐至死嘛,今天睡睡胡歌,明天睡睡宋仲基,女人家家嘛,说说这些倒也与猥琐之类的扯不上边。运营圈讲这些叫“用户画像”,那么咪蒙的用户,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讲,就是受过一些教育又缺乏逻辑能力与独立思考的小朋友,爱谁谁,快意恩仇,痛快甚是淋漓。运营圈还有个术语叫“蹭热点”,咪蒙新闻人出身,自是活不在话下,最近听说她又把老公换成陈伟霆了,因为《老九门》嘛。
    卖banana的那位搞事小邻居,自然肯定是热点,作为一个新媒体,又岂能错过,按理说,如果不是新浪微博的搜索功能,好事的网友直接用“爱国”这样的关键字,刻意去搜咪蒙早前所有博文,这肯定又是一次成功的文案策划。但,坏就坏在,咪蒙实在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能还是以纯粹的写作者自居,而其实:营销号就是营销号,公知时代的咪蒙你们不会去看见,不会去看见。们来看这篇“热泪盈眶”,还是low逼、独立婊的套路,但,行文明显不够流水了,你让一个骨子里公知范的人,硬是要做些“热泪盈眶”的事,写到这个水准,也只有咪蒙这样的码字高手能勉强做到!不信?你换王五四上去试试这句话是刚刚在网上看到的,我觉的写的实在精妙:这些年来我见过的聪明人,十之八九都不会以爱国者公开标榜,所剩一二,宣称自己爱国,不是以此为登龙术,就是以此为生意经。本来想用此事件,引申下去聊聊钱理群的“精致的利已主义者”、营销号的吃相到底要怎样才显的优雅、失语环境下“不作恶”原则要如何坚守之类,想想算了,还是继续失语更显得“利已”一些。爱国,是个极好的议程设置选题,也确确实实是一张好牌。但,作为一个写过《好疼的金圣叹》的良心创作者来讲,当你现在的主业是运营一个成功的营销号时,是否会眼前闪过一丝念想:你曾经的文字,是远远不能用钱来衡量出价值的。六神磊磊说,这几年写字的人,所谓的内容创业黄金期的这批人,要是马尔克斯、卡夫卡们问及,这些年你们都写了些什么呀?哎,惭愧惭愧,“咪蒙的用户,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讲,就是受过一些教育又缺乏逻辑能力与独立思考的小朋友,爱谁谁,快意恩仇,痛快甚是淋漓。”——初中生水平的受众?
    sigh,搞得我必须去看《乌合之众》看了我也反对过几次她文章里的观点,但每次都会加上一句:不代表我对她本人有意见。她仍然是我很想要成为朋友的那种人然后再看看文章后面的十万加的阅读量,以及几万的点赞和潮水般感同身受的评论,顿时对这个社会充满了绝望。!

  9. 张隽维说道:

    《致贱人》与《懵逼了!我的儿子失学了》。前者鄙视求助,后者求助,都是这个咪蒙的手笔。今天又有新的黑点了。至于为什么,为什么这个人,以及“小资”群体的一部分都有这样的精神分裂似的意识……
    很简单,所谓“中产阶级”,绝大多数只是无产阶级而已,随时有倾覆的危险——经济上的脆弱导致了意识上的色厉内荏:
    他们努力地向上爬,他们竭力地踩下他们下面的向上爬的人(爬上来后就立刻转身鼓吹阶级固化),他们声嘶力竭地反对一切可能颠覆其地位的事物,他们强调以种种教养、优雅来想方设法地区分他们和下层。
    经济危机面前,他们就格外激动:他们狂热地支持民族主义,他们以法西斯的语言(将来也会有行动)来穆黑。穆黑也是对自身安全的恐惧,恐怖主义也有让他们跌落“中产阶级”地位的可能。(好吧,我补充一点:教权派必须用他们的血来灌溉阿拉伯的土地,但十多亿“被伊斯兰”的人不应该为他们而殉死,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可以在强力之下完成现代化改造的。
    没处答的一些话 – 在你们想象的大清洗中,会把 Qandeel Baloch 筛出来吗?
    与此同时,现实教做人,他们也会逐渐睁开眼睛。1929年经济危机以后的德国,暴增的不仅是纳粹党,还有共产党。我们智乎上的左派何德何能,近些时候突然就扩大了影响?不是因为我们的水平突然飞跃,而是现实打脸教做人。  从前梁实秋教授曾经说过:穷人总是要爬,往上爬,爬到富翁的地位。不但穷人,奴隶也是要爬的,有了爬得上的机会,连奴隶也会觉得自己是神仙,天下自然太平了 虽然爬得上的很少,然而个个以为这正是他自己。这样自然都安分的去耕田,种地,拣大粪或是坐冷板凳,克勤克俭,背着苦恼的命运,和自然奋斗着,拚命的爬,爬,爬。可是爬的人那么多,而路只有一条,十分拥挤。老实的照着章程规规矩矩的爬,大都是爬不上去的。聪明人就会推,把别人推开,推倒,踏在脚底下,踹着他们的肩膀和头顶,爬上去了。大多数人却还只是爬,认定自己的冤家并不在上面,而只在旁边——是那些一同在爬的人。他们大都忍耐着一切,两脚两手都着地,一步步的挨上去又挤下来,挤下来又挨上去,没有休止的。
    1660年,北丄京传来消息,帝国最高独丄裁者一一顺治皇帝对金圣叹的作品发表了赞美之词,“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时文眼看他”,金圣叹得此知己,扬眉吐气,激动得“感而泣下,因向北叩首”。一个社会的逆产,却对最高统治者的赏识感激涕零,这让历代批评家崩溃。
    所有人都以为金圣叹从此将平步青云,包括金圣叹自己都很傻很天真地幻想为皇帝讲经的场面。他以为统治者已经拥有足够的智慧和胸怀包容他带有“异端”色彩的言论,而事实上这可能是顺治一时心血来潮表演一下自己的大度而已。
    金圣叹的政治抱负还没来得及施展就遭遇了“哭庙案”一一吴县县长任维初把赈灾粮拿出来高价卖给百姓,激起民怨,一帮知识分子借顺治驾崩的契机,组织反贪游丄行,在文庙中先圣牌位前痛哭冼涕,发泄自己的不满。当朝者的处理方式是,将包括金圣叹在内的18位核心人物“斩立决”。当金圣叹刚刚决定成为为朝廷的拥戴者,就立即被作为朝廷的叛逆者处死,这是怎样的笑话和讽刺。鲁迅说金圣叹的死,是因为他早被官绅人认为是坏货的缘故。在古代,知识分子可以享受同性恋,狎妓,吸毒等各种自由,但不可以对政治秩序说三道四。祢衡击鼓骂曹操,嵇康要“非汤武而薄周礼”,李贽则说什么男女平等、理学吃人,金圣叹拿人生当实验,挑战当权者的底线,但其实这些游戏不太好玩。清朝政丄府将金圣叹的死当成一项热身,之后直接实施文字狱,连犯上作乱的标签都懒得贴。作者正是咪蒙,这一点都不梦幻。和郭敬明一样,她只负责生产文字,至于她相信多少,“母鸡已经把蛋生下来了,何必追问怎么生的呢?” 发出“社会表彰活着的顺从者和死去的叛逆者,而文人不过是时代的点缀而已”灼见的是她,现在面对权力感动的涕泗横流五体投地的也是她。这一点不荒诞。从古至今,我们的文人都是两栖动物,操着庙堂与江湖两套说辞,首鼠两端是他们最高的生存智慧。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一条臭带鱼尚可“三千里外觅封候”。千金买马骨,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愿意干这一本万利的爱国生意。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自豪感,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样一个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抓住那些他和无数百万人所共有的东西为荣了。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会更加清晰的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时刻就在眼前,但每一个可怜巴巴的笨蛋,在这世上没有一样自己能为之感到骄傲的东西,那他只能出此最后一招:为自己的民族而骄傲了。由此他获得了补偿。所以,他充满着感激之情,准备不惜以牙齿和指甲去捍卫自己民族所特有的一切缺点和愚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