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叫兽: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这篇文章,教你如何策划活动,获取群体认同感。

不论是做品牌的,还是写文案的,谁都想呼风唤雨——文章一出,犹如一声令下,千万人转发,无数 “自来水” 声援支持。

文/李叫兽 (Professor_Li)

就像前段时间的 “六小龄童上不了春晚” 的事件,众多网友发愤支持,有的甚至声称 “再也不看春晚”。

就像在之前的 “D8 远征 FB” 事件中,无数 D8 网友放下手头工作,严密组织,让三联新闻等 FB号“寸草不生”。

就像罗永浩,让粉丝起来反对不对称手机设计,就真的有大量人疯狂响应。

或者像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三十几年前苹果的经典广告《1984》,号召 PC 消费者一起反抗 IBM 的垄断暴政,吸引大量认同和支持,并传唱至今。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谁都想建立群体认同感,谁都想获取支持,但是为什么有人能做到,而大多数人不能?

大多数文案、策划、品牌设计,总是说着不痛不痒的话,做着日复一日的事情,那就是从来没有唤起一个群体的支持。

那么,如何建立群体认同感,获取一个群体的支持?

如果你要卖车,你就要知道一个人为什么需要车;同样,如果你要唤起群体认同感,就要需要真正理解:我们为什么需要一个群体?

任何生物,所有底层心理动机基本都是为了 “基因的延续。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男人喜欢腰臀比合适的女人,因为这有助于提高分娩成功率,让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甚至可口可乐的瓶子都设计成这形状。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但这貌似无法解释一些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

有的士兵会为了国家赴汤蹈火,献出生命。工蜂为了保护蜂巢,有时也会射出毒刺,让自己丧命。

大量的群体凝聚、认同和奉献的现象,貌似反驳了上面的结论——生物都想让自己的基因延续,所以本质上生物都是自私的。

然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生物在群体中的行为,本质上也是为了自己基因的延续。

这其中的关键区别是:一个民族、部落的士兵虽然死了,但比起外族人,这个部落的人跟他拥有更多的相似基因,所以这种牺牲本质上提高了自己基因留下来的概率。

工蜂虽然死了,但保护了同一个蜂巢,而同一个蜂巢内的其他蜜蜂,也拥有跟自己类似的基因。也就是说,自己虽然死了,但自己的绝大部分基因留下来了。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这是因为:进化的基础不是个体,而是基因。

只不过有的时候,自私一点更有助于基因留下来;有的时候,帮助自己的亲属更有助于基因留下来;而有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更有助于基因留下来。

这种远古进化留下来的本能,让我们所有人具有了这种特点:当某种威胁或者不合理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团结在感觉上跟自己有相似基因的人,形成群体,反抗他人。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比如六小龄童事件(可能是某公关公司策划的)中,如何让六小龄童得到群体的支持、认同呢?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1) 划分相似性群体(Us)

首先,你得找到和六小龄童有关的大众相似点,比如 “我们都是看西游记长大的”。

(2)寻找敌人(Enemy)

然后,需要给这个群体找敌人。央视春晚节目组在大众心目中总是年年 让人失望,还独断专行,不顾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形象。太适合当敌人了。

(3)制造不合理(Cause)

敌人一直是存在的,但什么时候会激起我方群体反抗?当然是制造了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的时候,给了我方威胁和战斗的理由。

比如春晚节目组 “猴年春晚,宁让 TFBOYS 上,不让真正代表猴年的齐天大圣上?”(TFBOYS 本身和这件事没关系,但为了制造冲突和不合理,也只能拉上他们了。)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4)领袖召唤(Follow)

这么大的群体举动,必须有人号召,然后其他人跟随。比如有的意见领袖说抵制春晚等。

所以,号召群体支持,建立认同感,你需要做到这四点:

1. 划分相似性群体(Us)

出于进化的本能,人总是喜欢与自己有相似之处的人,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拥有共同基因的可能性更大。

两个人刚见面,发现竟然都是福建的,顿时好感倍增——有相似性,基因的共同性可能更高。

聊天时,发现竟然都是巴塞罗那球迷,好感更增加——有相似喜好,也暗示着共同基因多。(如果另一个人是曼联球迷,也可能找到相似性,他们会说都是欧洲足坛球迷)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我们会更喜欢跟自己来自同一所学校、拥有同样肤色、居住在同样地方、谈话时做出一样的手势、甚至昨天吃过同一家火锅店的人。

所以,如果你想获得群体的支持,就要先利用某个相似特点,划分出群体。

  • 帝吧出征:都是帝吧的人,都热爱自己足够。
  • 苹果 1984 系列广告:我们都渴望自由。
  • 乐纯酸奶:我们都是渴望健康的普通消费者。
  • 西少爷肉夹馍:我们都是北漂。
  • 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我们都爱孩子和妻子。
  • 马丁路德金:我们都有一个梦想……(人人平等)
  • 陈胜吴广起义:我们都是被逼上绝路的平民老百姓。
  • 热文《携程在手,想走走不了》(批评携程卖假机票的事情):我们都是想要享受假期的普通消费者。
  • 罗永浩:我们都是有理想有情怀的人。

总之,当你想鼓动一群人支持你做一件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先找到你跟他们的相似点,让他们潜意识觉得你们有共同基因。

                    “世上本没有群体,划分的人有了,就有了群体。”                  ——李叫兽

比如孙悟空、林志玲、蝙蝠侠和奥巴马在一起,假如每个人都想呼吁其他人支持自己,反对某个人。每个人找相似性划分群体的方式都不同:

  • 孙悟空说:所有的雄性团结起来!(反对林志玲)
  • 林志玲说:所有的碳基生物团结起来!(PS. 孙悟空是石头生的,属于 “硅基”。)
  • 蝙蝠侠说:所有的非混血儿团结起来,我们不接受混血!(奥巴马是混血儿)
  • 奥巴马说:所有的非富二代团结起来,打倒富二代!(蝙蝠侠是富二代)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总之,表面上大家看似是一起的,但要建立认同,必须揪出某个相似点,划分出一个群体,然后建立群体内部的自豪感、认同感。

毕竟,提示 “我们的相似”,就相当于暗示:我们拥有共同基因,为了让我们的共同基因延续下去,来支持我吧!

2.寻找敌人(Enemy)

划分完群体,必须找到共同的敌人,给这个群体施加一定的外部压力,才能让这个群体内部凝聚,并且真正支持你。

因为一定外部压力,可以强化对群体本身的感知——比如日本人嚣张的时候,我们更加容易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

所以,如果你想让消费者支持你,就得给他们找到敌人。

  • 帝吧出征:TW 某些言论偏激反对大陆的媒体。
  • 苹果 1984 系列广告:独裁者 IBM,垄断操控消费者。
  • 乐纯酸奶:中国无良大型奶企。
  • 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不安全、不健康的空气净化器和雾霾。
  • 马丁路德金:种族歧视的人。
  • 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
  • 热文《携程在手,想走走不了》(批评携程卖假机票的事情):携程网。
  • 罗永浩:行业权威和领导者。(比如骂小米,骂三星,骂诺基亚——“当年诺基亚如日中天的时候,在我眼里也是一坨如日中天的屎。”)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正是共同敌人的存在,才让一件事有了意义,才能够凝聚群体。而缺掉这一环,给人的感觉就会像 “说废话”。

当说到 “乐享生活” 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感觉到动力,因为这个文案没有暗示任何敌人——难道谁不想享受生活?

而很多品牌在创建期的成功文案,则几乎都为自己的消费者定义了一个共同的敌人。

比如:

  • 今日头条 “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反对 “无差异化的小编推荐”。
  • M&M 巧克力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反对的是 “太容易融化的巧克力”。
  • NIKE 的 “Just do it”,反对的是 “犹犹豫豫,不想行动”。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实际上,创业者,就是要带领你的消费者反抗世界——反抗原有产品坑爹,反抗行业第一的垄断,反抗大众的普遍做法等。

这种对敌人的塑造,会给你划分的相似性群体制造一种 “外部压力”,它会进一步凝聚群体,刺激行动。

有个心理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给两组大学生看不同的视频,一组看的是 “大学生的迷茫未来”,另一组看的是 “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性视频),然后测试他们对学校这个群体的认同感。

结果发现,看 “大学生迷茫未来” 的一组(产生了外部压力和敌人),认同感更强,他们在问卷中更加认同这些话:

  • 如果有人批评我的学校,我会捍卫它。
  • 我很认同我的学校。
  • 我很愿意承认我是学校集体的一分子。

所以,号召别人支持你,就先找到合适的敌人。

3.制造不合理(Cause)

仅仅找到敌人并不足够,你还需要为大家的战斗找到理由——我们的敌人制造了某种不合理,我们一起来干掉 TA 吧!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有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者召集了 125 名数学系的学生,让他们先看一份学校理事会的信息。其中一段信息写了——“数学系有 200 人,社会学系有 800 人,理事会 10 名代表,2 名来自数学系,8 名来自社会学系。”

然后让他们在一份名单中为一项任务挑选队员,发现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群体偏好——几乎不太受这个队友来自于数学系还是社会学系的影响。

也就是说,即使已经划分了 2 个群体(数学系和社会学系),这些大学生并没有激起群体情绪。(类似 2 个不同群体的原始部落相安无事)

然后在第二组试验中,数学系的学生看到了不同的说明:数学系和社会学系人员数量一样多,但理事会中只有 2 个人来自数学系,8 人来自社会学系。

结果,在选队友的时候,几乎没有数学系的学生愿意跟社会学系的人一组。也就是说:他们对不公平的感知,激起了群体情绪,提高了对群体的认同感和捍卫感。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所以,如果想引发群体的支持,除了按相似性划分群体和找到敌人外,还必须指出当下的现状有什么不合理不公平的地方。

比如:

乐纯酸奶在定义了 “传统行业奶企” 作为敌人后,文章中说了这段话:

“传统酸奶往往用料成本不到一元,但售价 10-12 元,行业平均毛利率高达 80%-90%;但乐纯酸奶不仅使用真材实料( 新鲜的黄柠檬和青柠檬、整颗的栗子、香草荚的籽、平阴玫瑰),而且零售价只卖 15 元,送货上门。”

在得到亿万网友声援的热文《少年不可欺》中,作者在划分相似性群体(相信原创、支持梦想的人),定义了明确敌人(优酷,抄袭其作品),然后说出了不合理的地方: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马丁路德金也在演讲中挑出了不合理:“一百年前,黑人就该被《黑奴解放宣言》释放为自由人,获得平等的权利,但 100年 后,种族歧视仍然存在。”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总之,你在按照相似性划分了群体,定义了敌人之后,还需要找到一个煽动性理由(cause),指出其中的不公平,不合理。

4.领袖召唤(Follow)

现在你知道自己属于什么群体,也有了敌人,还有煽动性的理由。激情澎湃,整装待发,就准备开始在网上撕逼了。

这个时候还差的最后一把火就是:你需要一个领袖,召唤你的行动,让你产生认同,知道怎么做。

在心理学上,“认同” (identification)就是指一个人向地位和成就比自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自己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取成功和满足时,而产生的挫败感。

呃,换句人话来说就是:

  • 认同,就是屌丝枕头边的《乔布斯传》。
  • 就是失意年轻人的老罗语录。
  • 就是不会踢球的人的梅西 10号球衣。

如何像那些网红一样呼风唤雨?

当相似性的人组成临时群体,遇到敌人,面临挑战时,可能并没有勇气、智力来去真正行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让他们自豪的领袖,来率先突破障碍,做出大胆举动。

  • 在六小龄童的例子中,这个领袖可能是率先号召抵制春晚的大 V。
  • 在农民起义中,是陈胜吴广。
  • 在西少爷故事中,是放弃稳定工作去创业的北漂创始人。
  • 在《少年不可欺》中,是视频被抄袭的少年。是的,这部分年轻人都对大公司的垄断、抄袭反感过很多次,但都觉得跟大公司博弈太麻烦,把过去的怒火压制在心里,继续生活。

这时,群体(us)、敌人(enemy)和不合理现象(cause)一直存在,但没有爆发出最后的行为。

直到他们看到有人真正花了数天时间写了文章来反对,自己瞬间就找到了释放过去怒火的行为——仅仅需要分享到朋友圈就行了,自然都开始行动。

所以,如果你想让群体支持的举动是 1(比如转发),那么你就必须先做出 10 的行动(比如学老罗当众砸冰箱),你的 10 倍行动,会形成一种召唤。

当然,还有个前提是:你必须持续地维持你所代表的群体的自豪感,否则一场支持运动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有研究发现:当大学球队赢球,这个大学的人会说:我们赢啦!(认同是一个群体)。但当球队输球,同样的人却会改口说:他们竟然输掉了比赛!(不再认同是一个群体。)

结 语

如果你想获取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就要知道本身自私的基因。

当某种威胁或者不合理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团结在感觉上跟自己有相似基因的人,形成群体,反抗他人。

所以,要号召大量用户在情绪上的支持,就要:

1, 按照相似性划分群体——我跟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点?

2, 寻找敌人——基于这个共同点,有什么敌人?

3, 制造不合理——我们和敌人的局面,有什么不合理?

4, 领袖召唤——先自己做一件 10 倍的事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柴静幕后的朋友圈:罗永浩定风格范铭做文案

陈博文:一个90后新锐自媒体的互联网格局!

凡客广告弃韩寒、砸好声音千万的背后

陈欧:那个为自己代言的CEO

吴伟:你的商业计划书为何总是石沉大海?

京东奶茶馆开张,3W笑了,杜蕾斯坐不住了(内多互掐爆图)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小马宋:微博红人和段子手们都是怎么走红的?说道:

    这是一年前在知乎上回答的一个问题,我又增补了一些内容

    微博上的红人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娱乐或者企业明星比如姚晨、李开复,这些人自不必说,微博最初的政策就是向这些人倾斜,不仅自带粉丝,微博也会自动给他们加粉导流;一种是草根大号,这些人的成长还是有一定套路的,今天主要讲讲这些人。

    草根大号又分两类,一种是内容号,比如魔鬼经济学、冷笑话、总裁语录等,这种号一般聚焦在某个垂直领域,但是不带个人色彩,其实算不上红人。

    一种是个人号,而这些号又以段子手居多比如天才小熊猫、留几手、谷大白话等,也有一些独特的号比如逝者如斯夫等等,发家历史各有不同,但实际上分析下来,其实差不多。

    我先说内容号,这种比较容易理解:

    我朋友圈里有专门做草根号的,先给你说说他的经历。

    这个朋友原来是暴风影音负责广告的,2010年微博起来的时候,暴风的老板冯鑫觉得微博是个机会,鼓励他去做微博。那时候大号还不多,急需内容,他本人喜欢电影,就试着做了一个电影的号,写影评。然后很多电影类的大号就转发他的微博,那时一次转发可以给他带来几百个粉丝。

    他每天坚持写两条原创的影评,后来积累了一定粉丝。他觉得这个有前途,果断地决定加大投入,开始是把自己每月工资的三分之一拿出来,付给给那些大号让他们帮转。因为当时那些大号转一条才几十块(内部价),结果自己做成了一个电影类的大号。

    有了这个大号后,他自己辞职专门做了一个公司,就是做这种草根内容号。因为有一个大号就可以带后面的分类号,后来的号做得就相对容易一些。大家可能知道的魔鬼经济学、实用心理学、职场女王手册等等都是他后来逐渐做起来的。

    有了这些大号,再做新号就容易了。2011年我见过他从零开始做了一个叫“IQ伤不起”的号,其实就是每天发一些智商测试和逻辑推理的内容,每天涨5000到1万粉丝,一个月做了20多万粉。

    那个时候,这些大号已经开始有江湖了,IQ伤不起这个号比较独特的定位,他又怕被那些做大号的公司盯上,所以没敢大推,粉丝是慢慢涨起来的。现在这个号有200多万粉丝。

    现在他自己手里有50以上的大号,公司十几个人,也拿了一笔投资,但实际上完全赚钱的,而且开始做微博和微信的大号广告代理,日流水已经在30万以上。

    业内在微博上做内容号的,冷笑话应该是最早的一批,现在也是一个不小的公司了。

    下面我说段子手或者网红,我个人觉得,几乎所有的网红都不是一夜成名的,极少数例外,那需要重大事件才能达到,比如鞍钢郭明义这种。我们可以说说互联网上红人的几种发展轨迹。

    最早的一批网络红人,是从BBS论坛上起来的。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王小山、李寻欢、和菜头等人,这一批人除了自己发帖子,也在论坛上跟人对战。但是当时很多著名的BBS现在都不存在了,比如一塔湖图和水木清华曾经屡次被封。

    后来在天涯也出现了一批红人,比如雕爷,就是因为在天涯持续更新的创富方法帖子走红。如今春水堂的老板蔺德刚,当时在天涯网名“拎菜刀”,以情感贴为主,后来自己创办了成人用品网站春水堂,目前是国内第一的情趣用品商城。

    老互联网人可能还记得,2005年天涯论坛上周公子对战易烨青的故事,那时天涯也是一个红人基地啊。

    当然每个专业领域都会诞生一批在该专业领域的红人,虽然这些人并不一定是该专业领域的大牛,但一定是有一定造诣的。所以专业领域的红人并不一定是顶尖高手,而是善于写作、勤奋耕耘的那批人。比如财经领域的叶檀,鲁政委,靠写文章红起来,但并不说他们是财经领域的权威。

    同样在美食、汽车、军事等各个领域都会诞生这的红人,这些人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懂专业、爱写作。一般如果你每周能创作3-5篇帖子或者文章,质量有一定保证,坚持一两年,在博客那个时代,靠着站内导流和搜索引擎导流,基本都会出名。

    到了社交网络时代有一个变化,就是存在一个非常短的红利期,而这个红利期内,有些红人会快速成长。虽然人人网和开心网都诞生了一批红人,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微博。而微信的红人前期基本都是从微博转过去的,但是微信也存在一个一年左右的红利期。

    我有一个朋友,在微信公号刚开放的时候,注册了三个公众账号。后来因为忘了密码,三个月没有管。等三个月后他想起密码来,发现有一个账号已经有了6000多粉丝,这就是粉丝红利期带来的巨大优势。等一年后别人再进来,其实已经非常难做了。

    微博上的红人,怎么红的,也分几类。一种是在专业领域持续的影响力,比如画漫画的伟大安妮,画卯卯兔的王卯卯。一种是一个意外的成功,把之前的积累爆发出来了,比如天才小熊猫,就是因为《右下角的战争》成名,比如做配音的胥渡之类的。

    手哥和顾异属于从豆瓣转来的红人,而手哥从豆瓣转过来也转变了策略,以毒舌点评入手,算是定位独特。也有靠“歪门邪道”出名的,我就不建议大家模仿了,比如拉红十字会下水炫富的郭美美同学,比如三里屯优衣库的女主角,据说出场费竟然要5万了,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这个世界究竟怎么了。

    错过红利期的,确实有很多靠独特定位成名了,比如鼓楼那个撞钟的,专门写悼词的“逝者如斯”,专门做婚介点评的“人间指南”,后来的三体成员团伙,还有那个朝鲜作家,都是靠某种独特定位以及各种奇葩获得了关注。

    当然获得初期的几万关注是最重要的,这个就是大家各显神通了。有的是把豆瓣或者天涯的粉丝搬了过来,有的是靠着别的大号给带,有的是弄出点事件来,就不一一罗列了。

    现在如果你想做成红人,只要你有独特和有价值的内容,其实可以直接投奔那些段子手集团(最著名的:鼓山文化、楼氏传播、牙仙文化),他们有一套网红制造流程,很快就能把你捧上去。但是你不要以为真那么容易,我说很容易的前提是,你要有独特和有价值的内容。

    这里请大家注意一个很特别的人,就是和菜头,他在互联网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网红,这非常难得。因为一般来说,不同的互联网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网红。而和菜头从BBS、博客、豆瓣、微博、微信几乎从未落伍,令人叹为观止。在“网红”领域属于连续创业者,就像连续创办了携程、如家和汉庭的连续创业教父季琦一样。

    李笑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字创作已经成为普通人在学校里就能学会的最赚钱的技能》,其实我很想说,写文章(或者叫内容创作)也是一个普通人获得影响力的最好的途径。因为99%的人从来都是只看不写的,那么你开始动笔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99%的人了。

    而且我观察了知乎一段时间,发现在某个领域关注人数特别多的人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以质取胜,比如李叫兽就是,一种是以量取胜,这个,我就不点名了。因为我发现他的回答质量都一般,但是人很勤奋,回答了上千的答案,也能有几万的关注量。

    所以,我觉得写作和创作是做网红的必要条件。

    当然,我们谈论的是微博网红,而不是直播时代的那些锥子脸们。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